《拿来主义》课件(完整版)

合集下载

鲁迅杂文《拿来主义》课件PPT(35页)

鲁迅杂文《拿来主义》课件PPT(35页)
来主义者”对它分别是怎样的?
“徘徊不敢走进门”,这是
“孱头” 不敢接触的逃避主义态度。
“大吸剩下的鸦片”,这是
“昏蛋” 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态度。
“放一把烧光”,这是全盘
“废物” 否定的虚无主义态度。 “拿来主义者” 占有、挑选。
“大宅子”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对其应有的态度是 “吃掉”,即接受、 使用。
“抛给”:
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即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文化侵略。
NALAIZHUYI
送去 主义
来源: 闭关主义
表现
送古董 送古画和新画 送“梅兰芳”
实质: 媚外卖国
危害
经济衰败 主权丧失
-《拿来主义》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拿来主义》
1.第6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如何第7段中的“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含义?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拿来主义》
“鱼翅”“鸦片”“烟枪和烟 灯”“姨太太”分别比喻什么? 应怎样区别对待它们?
“鱼翅”: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对其应有的 态度是“吃掉”,即接受、使用。
“鸦片”:
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它也有某些益处。 对其应有的态度是:“送一点到药房去,以 供治病之用”,即利用它的有益之处。
Q.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意义?
需要哪些条件?
-《拿来主义》
实行拿来主义的意义:“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 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是 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 有辨别,不自私”。
拿来 主义
原则: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态度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优秀PPT课件

《拿来主义》--优秀PPT课件
-
指哪类人?
盲目排斥的虚 无主义者
7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三种错误态度
欣欣然蹩进卧室 大吸鸦片
废物
指哪类人?
崇洋媚外全盘西 化的投降主义者
-
8
思考? “大宅子”实指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
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大宅子
文化遗产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接受一切
全盘肯定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 宅子”即继承“文化9遗
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创新
-
11
闭关主义 (排外)
有 破
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 立
送去主义 (媚外)



拿来主义

先破后立

-
12
拿来主义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孱头 (消极逃避)
昏蛋 (完全否定) 废物 (全盘接受)
反对三种态度
(破)
新人 (占有 挑选 创新) 使用 (鱼翅)
存放 (鸦片)
篇杂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的原理和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倡“拿来主义”,反对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
取精华、剔除糟粕。这与毛泽东同志后来提倡的“古
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
3
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guān miǎn
冠冕堂皇
sè xuán
吝啬 玄虚
bié
• 诙谐中见讥
• “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 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 见得大度。”
讽,憎恶溢 于言表
讽刺:
•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

《拿来主义》ppt课件22张

《拿来主义》ppt课件22张
•5.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总结全文,阐述实行“拿来主义”的要求和重大意义。
•6. 研讨第9段,想想“大宅子”“鱼翅”“鸦
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本段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
分;“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互见部分;“烟枪 和烟灯”指文化遗产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 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代表作品
•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 散文诗:《野草》 • 杂文集:《热风》《南腔北调集》《且
介亭杂文》等
• 书信集:《两地书》 • 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
史纲要》
创作背景——社会背景
• 此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
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为后文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文本段落深度研读
——1--7段
文本再读——深度探究
•1. 文章前半部分(1-6段)重在批判“送去主
义”,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
•国民党的“送去主义”与清王朝的“闭关主义”有着内
在的历史的联系,而且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 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 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
动文人的基本特点。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 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拿来主义优秀课件(共48张PPT)

拿来主义优秀课件(共48张PPT)
鲁迅
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 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 《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 《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2
朗读正音、解词
礼尚(shàng 崇尚,重视)往来
大受其害,对外 国文化的一概排斥
8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实质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利弊 丧权辱国
文化堕落
割地赔款
主权丧尽
导致送去主义 贻害子孙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爱国、利国
人自成为新人 文艺自成为新 文艺
9
研读第二部分: 理解“拿来主义”的主
张,领会运用形象的比喻 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 写作方法。
10
思考
课文的第5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 用?
◎从结构上:第5段是过渡段,它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内容上:提出中心论点—— 要实行“拿来主义”。
11
◎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
“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 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是“抛给”的同义语;面对送来, 我们是被动接受。
鸦片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糟粕互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24
喻体
本体
鱼翅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鸦片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糟粕互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姨太太
25
喻体
本体
鱼翅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鸦片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糟粕互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拿来主义》ppt课件30张

《拿来主义》ppt课件30张
拿来主义
鲁迅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 2、领会“拿来主义”的深刻内涵,把握“拿来主义” 的时代意义。
课前预习
自( ( ) 蹩进 ( ) 吝啬( )( ) 冷炙 ( )
玄虚( ) 冠冕( ) 孱头( )
国粹( )
• 自诩(xǔ)
【知人论世】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成就: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 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被誉为“二十 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挑选 鸦片 存放
创新 姨太太 毁灭
梳理课文脉络
逃避主义 占有(大宅子)
创新
课文主旨
文章先批判了“送去主义”的危害,然后以生动的比喻论 证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最后明确了 实行“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实行“拿 来主义”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 任务探究三 明确观点,议论说理——探究“拿来主义” 的现实意义
•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 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 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整体感知 :
为什么 (为什么要拿来) 是什么 (拿来主义是什么) 怎么样 (怎么拿来)
合作任务一:
为什么要拿来
思考:
本文重点是论证“拿来主义”,但在前半部 分却多论述其它主义,有哪些主义,作者为什么 这样写?(作用)

《拿来主义》优秀PPT课件

《拿来主义》优秀PPT课件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掌握下列词语:
变 故:
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ຫໍສະໝຸດ 施舍。意外发生的情况、灾难。
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自 诩: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自己夸耀。诩,夸耀。
孱 头: 懦弱无能的人。 (要正视历史逻辑)
”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分为三种:有益无害(即“鱼翅”)的要“拿来”,而且“使用”;
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 、《南腔北 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 石反动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从政治、 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投降路线,主张 “全盘西化”,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 危机。
其创作方面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议论文的“破”与“立”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送来的实质 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是中性词,一般不怀有不良动机。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一“捧”一“挂”,既写出了他们的媚外求荣的丑态,
又写出了他们的寒伧。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讽刺了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
4、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与送去主义类比,进行揶揄与嘲讽
再见!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建设民族新文化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 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语句背后深层含义剖析
“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
鲁迅并非真的主张吝啬,而是 强调在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 化时,要有选择的拿取,不能 一味送出,也不能全盘接受, 而是要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批判 性吸收。
注重创新与发展
鲁迅强调,在全面吸收的基础上,必须注重创新与发展。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保持文化的活力和竞争力,推动 文化的不断进步。
提倡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鲁迅提倡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认为只有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拿来主义的 思想精髓。他鼓励人们要勇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真理和价值。
04
创新思维及个性化表达培养
独立思考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拘泥于传统观念和固定模式。
跨界融合
尝试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跨界融合,产生新的灵感和思考。
勇于尝试
鼓励大胆尝试新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展现个性化风采。
反思总结
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中西文化对比下拿来主义思考
03
文化适应与融合
在跨文化交流中,应努力适应不同文 化的环境和习惯,促进文化的相互理 解和融合。同时,要注重本土文化的 保护和传承,避免文化同质化。
未来文化发展趋势预测
文化多元化与包容 性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 多元化和包容性将成为未来文 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将更 加频繁和深入。
语句启示和反思
“拿来主义”的启示

《拿来主义》ppt课件29张

《拿来主义》ppt课件29张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讽刺了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 4、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与送去主义类比,进行揶揄与嘲讽
送来主义
表现 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 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实质 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 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 (毒害、侵略)
后果 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一概排斥
意 义
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我们该采用什 么样的态度?。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可谓丰富多彩,思
拿 来
想导向也是五花八门,面对外界的诱惑, 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拿来主义是否已给 了我们一些启发?
主 义
在交朋友的过程中,对于朋友提出的建 议我们是否也应该实行拿来主义,择其
的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现 还有对网络、小说、游戏等等,也都可 实 以实行拿来主义,批判地吸收。
新主人,新宅子 新人,新文艺
最后一句的“新人”、“新文艺”指什么?
新人指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新文化指无产阶级文艺。
本段总结了全文,指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 当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创造民族 文化的重要意义。
闭关主义——排外
为什么 送去主义——媚外
因果论证

送来主义——被侵略
是什么 拿来主义——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拿来主义》
鲁迅
(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 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 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习第一部分
本段开头就指出“送去主义”和“闭关主 义”一脉相承,这有什么作用?
送去主义是闭关主义在新形势下的表现。从闭 关锁国到投降卖国,从对旧文化的抱残守旧到对进步 文化的深闭固拒,都是与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创造和 发展不相容的,文章一开始就把问题放到历史和现 实的背景中去考察。

3.第1段中“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 制,只讲文化上的事。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 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留 学 日 本 时 的 鲁 迅
1925年5月时的鲁迅
情感经历
第一任夫人:朱安 (母亲包办)
妻:许广平 儿:周海婴

1906年7月6日,鲁迅尊母命与朱安结 婚,两个人完全没有感情基础,后来的情 形就是将其一生、形同陌路。鲁迅考虑过 离婚,但那个年代,被休的女人是备遭人 们鄙夷和唾弃的,情形大都十分悲惨。善 良单纯的朱安侍奉鲁迅的母亲鲁瑞,把许 广平看做姐妹,视周海婴如己出。1947年6 月29日凌晨,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边没 有一个人。
4.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 “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①‚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 如何‛ ;②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 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③ ‚还要送梅 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 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
5.第一段最后一句“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 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其中“进步” 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 情? 明确:这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 的嘲讽。
礼尚往来
lì n sè càn
自诩
残羮冷炙 冠冕
bié xuán
摩登
吝啬 孱头 勃然大怒
蹩进
玄虚
国粹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整 体 感 知
想一想
“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自然段提
出来的,是从哪一自然段开始阐述的? 第 2 自然段点到“拿来”后,第 5 、 6 自然段再次点到,直到第 7 自然段,才 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字词预习检查 :
礼尚往来: 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
自己夸耀。诩,夸耀,说大话。 自诩(xǔ) : 吃剩的饭菜, 残羹(gēng)冷炙(zhì ): 借指权贵的施舍。羹,有浓汁的食品;炙,烤肉。
“冠冕堂皇”的省语,意思是很 冠冕(miǎn) :
体面、有气派。冕,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 。 : 摩登 “现代的”“时髦”的意思 。
明确:送去:指国民党政府所奉行的媚外卖国政策和 出卖领土主权等种种罪恶行径。
尼采: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没有好结果,发了疯。 送去主义:只想送去,不想拿来;中国永远贫穷落后。
9.说说“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 意思。 明确: “抛给”、“送来”:指帝国主义为了 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 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阴谋罪恶,只有目的 的、带恶意的输出。 “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 代价的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不良的动机或 目的。一句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把“ 抛来”和“抛给”之间的善恶分得十分清楚。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整 体 感 知
想一想
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
“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 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 垫。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1—6):论述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10.第5段“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 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摩登”是什 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明确:“摩登”是“现代的”、“时髦”的意 思。是针对上文的“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 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言的 ,把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把一味地 “送去”说成“赶时髦”,其讽刺意味是很浓 烈的。
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蒋 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 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 掠夺我国经济资源,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 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 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 ,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 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两篇文章。一 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 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 化的问题。(题旨)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考考你——说出下列节日的名称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 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在 这天有做茱萸袋、饮菊花酒、举行庙会、 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 以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 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 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 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 、《南腔 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他的代表作。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 创作。其杂文“象投 枪,象匕首,直刺向黑 暗势力”。
杂文集: 《华盖集》、《坟》、《南腔北调集》、《二 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作者:鲁迅
(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 笔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 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 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 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 动的基础。一生创作近四百万字。
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
重阳节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考考你——说出下列节日的名称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 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 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 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 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 直至今日。 腊八节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有人记得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 却记不清楚端午节、重阳节;有人喜欢坐 在肯德基、麦当劳里享受美国快餐,却很 少去品味粽子、元宵的味道;有人喜欢看 韩剧,成为哈韩一族,却难得去看看京剧, 欣赏一下唐装。面对众多的外来文化,我 们应该怎样做?早在70多年前,就有这样 一位思想伟人为我们解出了答案。今天, 就让我们就一起来拜读一下鲁迅先生所作 的《拿来主义》,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对 待传统文化、如何保护好传统文化。
导入新课
1、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 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 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 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 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 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 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 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 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鲁迅先生 主张的“拿来主义”。
特点: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课文题解
这是鲁迅先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一篇关 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杂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对 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 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一些封建遗老遗少叫 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 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 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 篇杂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的原理和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倡‚拿来主义‛,反对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 取精华、剔除糟粕。这与毛泽东同志后来提倡的‚古 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1—2):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 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 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3--5):着重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 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 “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6--7):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 划清“拿来”与“送去”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 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 8--10 ): 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 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 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2、再考考大家:在我的描述下说说 这是什么节日。

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 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 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 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 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 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 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 候。 七夕节
11.从第6段可以看出,“送来”的都是些什么 东西?作者在上文用一个成语来给这些东西 定位,是哪个成语?这种“送来”的本质是 什么呢? 明确: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 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 各种小东西。
过分爱惜财物而不用;小气。 吝(lì n)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