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系统性能计算与分析

合集下载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综述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综述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综述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IGCC技术的工艺流程及其主要特点,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其前景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IGCC技术;特点;建议因此,这种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更具革命性的技术,但其对技术和设备要求更高,造价也更高。

1工艺及流程简介1.1组成部分及设备第一部分的设备主要包括:气化炉、空分装置、煤气净化设备(包括硫的回收装置);第二部分的设备主要有:燃气轮机发电系统、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系统。

1.2工艺流程煤经气化成为中低热值煤气,经过净化,除去煤中的硫化物、氮化物、粉尘等污染物,变为洁净的气体燃料,然后送入燃气轮机的燃烧室燃烧,加热气体工质以驱动燃气轮机作功,燃气轮机排气进入余热锅炉加热给水,产生过热蒸汽驱动蒸汽轮机作功。

其流程见图1。

2IGCC的主要优点(1)极低的排放:脱硫效率-98%;脱氮率-90%;粉尘排放-接近于零,CO2的排放可减少1/4。

(2)非常高的效率:当前大型IGCC示范厂的电站效率已达42%~46%,IGCC的净效率具有超过50%的潜力。

(3)耗水量少,比常规蒸汽循环电站可节水30%~50%。

(4)燃煤后的废物处理量最少,脱硫后可副产元素硫或硫酸。

(5)可以进行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可根据需要进行多联产,将煤气转化为热能,燃料气和化工产品,并进行CO2捕获实现接近零排放。

(6)以气化为核心的IGCC技术,与燃料电池和多联产结合并以接近零排放为目标,可能是下一代最新的洁净煤发电技术。

3IGCC技术的发展及应用3.1世界发展概况见表1。

3.2全世界IGCC装置的现状(1)全世界总安装的气化炉容量(包括各种给煤方式):约70,000MWth或相当的IGCC电功率38,000MWel;IGCC的安装容量平均每年增加10%/年。

(2)现在的投资成本900~1300US$/kWel,可以达到的净效率:43%~45%。

(3)全世界已建成和在建的最大容量的IGCC电厂:西班牙Puertollano(示范厂):容量:320MWel,气化燃料:煤/石油焦。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分液体燃料短缺问题。
煤基替代燃料
煤炭对我国来说也是稀缺资源,但相对于其它能源资源仍可“忍受”,
若每年将煤炭产量的1/8用于车用液体燃料的生产,生产几千万吨的替 代燃料,从总的能源供应角度不会带来很大的不平衡。
煤基醇醚燃料的替代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

再生能源在2020年前不可能解决主要问题

独立的和部分整体化的空分系统的供电效率较低
这是因为空气压缩机的效率较低,且要消耗一定的厂用电。
这种方案的运行调节性能较好。如果空压机采用多级中间
冷却方案,对供电效率的影响将很小。

完全整体化的空分系统的IGCC机组的供电效率较高
能避免由天然气改烧低热值煤气时对燃气轮机做较大改动,
比投资费用也较低,但在IGCC机组启动过程中将遇到很大 困难。
延长其经济寿命

根据煤气(烟气)净化温度的不同,分类
热态净化
冷态净化 热态煤气(烟气)净化同冷态净化相比,由于煤气(烟气)显
热损失小,相应提高了煤气化热效率和IGCC系统的总效 率。对IGCC来说,系统效率可以提高2 %~3 %。
煤气除尘技术
高温除尘技术
目前国际上运行的IGCC系统的典型除尘温度大
Tampa电站的系统图
Puetollano IGCC 电站示意图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关键技术
在IGCC发电系统中,燃气轮机、余热锅炉、
蒸汽轮机和空分系统都是成熟技术,所需解 决的只是煤的大规模气化和煤气的净化问题。
煤炭气化技术
煤气净化技术
煤气气化技术
气化原理 煤中可燃物质 (碳、氢) 气化过程
余热锅 炉
在采用单压汽水系统时,余热锅炉的排气温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摘要】对洁净煤技术中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进行介绍,分析该技术的优点、存在的问题,节能减排压力日渐增大,相对超临界等发电技术而言,IGCC 作为可预见的高效发电技术,在碳减排技术环节具有强大的优势。

【关键词】IGCC;CCS;能源一、引言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Combined Cycle,IGCC)发电技术是新一代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它既提高了发电效率,又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为燃煤发电带来了光明,其发展令人瞩目。

从大型化和商业化的发展方向来看,IGCC把高效、清洁、废物利用、多联产和节水等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洁净煤发电技术。

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及其优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是指将煤炭、生物质、石油焦、重渣油等多种含碳燃料进行气化,将得到的合成气净化后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发电技术从系统构成及设备制造的角度来看,这种系统继承和发展了当前热力发电系统几乎所有技术,将空气分离技术、煤的气化技术、煤气净化技术、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技术以及系统的整体化技术有机集成,综合利用了煤的气化和净化技术,较好地实现了煤化学能的梯级利用,使其成为高效和环保的发电技术。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IGCC)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煤的气化与净化部分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部分。

第1部分的主要设备有气化炉、煤气净化设备、空分装置。

第2部分的主要设备有燃气轮机发电系统、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系统。

系统流程为:使煤在气化炉中气化成为中热值煤气或低热值煤气,然后经过处理,把粗煤气中的灰分、含硫化合物等有害物质除净,供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中去燃烧做功,借以达到以煤代油(或天然气)的目的。

从系统构成及设备制造的角度来看,这种系统继承和发展了当前热力发电系统几乎所有技术,将空气分离技术、煤的气化技术、煤气净化技术、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技术以及系统的整体化技术有机集成,综合利用了煤的气化和净化技术,较好地实现了煤化学能的梯级利用,使其成为高效和环保的发电技术,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清洁的燃煤发电技术,有希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有燃煤电站效率低下和污染严重的问题。

洁净煤技术: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洁净煤技术: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及给料的方式。
特点
Characteristics
2 耗水量少,节水效果显著
• 耗水量仅为常规火电厂耗水量的50%~70%, 适宜于缺水地区或建设坑口电站。
3 优良的环保性
• SO2、NOx、烟尘的产生及排放量少。
二、IGCC的特点
煤炭进行 气化反应
硫份转化为 硫化氢
高效脱硫 技术脱除
转化
煤气中硫化氢的含量在1*10-5以下
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IGCC的基本概念

IGCC的特点
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
燃气-蒸汽 的联合循环 发电系统
洁净的煤 气化技术
• 发电效率高
优点
• 环保性能好
IGCC = 1/10 常规发电站
发电污染物排放量
目录
C O N T E N T什S 么是IGCC技术?
第一部分
ONE
燃气、蒸汽 联合循环 发电部分
气化炉 空气分离装置 煤气净化系统
燃气轮机发电系统 余热锅炉
蒸汽轮机发电系统
将煤炭、石
油供焦给等气转化化炉 所为净需合化的成粗纯气煤氧。气或 高浓度方富法 氧的
气化剂。
• 常温湿法净化
• 高温干法净化
一、IGCC的基本概念
IGCC
煤的气化 和净化部分
燃气、蒸汽 联合循环 发电部分
优良的环保性
烟尘的产生及排放情况
THREE
第三部分
小结
小结
一 IGCC的基本概念 二
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谢谢观看!
IGCC的基本概念
一、IGCC的基本概念
高温烟气余热
在废热锅炉内 产生高压过热蒸汽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_IGCC_发电技术_吕晶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_IGCC_发电技术_吕晶

○综 述○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发电技术吕 晶1,孙福珠2,吕 华2,张宏炜1,董贵林3(1.黑龙江省电力职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2.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3.牡丹江第二发电厂,黑龙江牡丹江157015)摘 要:介绍了IG CC 发电的优点及工作原理,IG CC 电站的设备构成以及各种设备的性能比较,并介绍了世界几大IGCC 发电工程状况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开发情况。

环境保护对电力发展的要求,为IGCC 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洁净煤发电技术作为21世纪燃煤电厂的换代技术,是电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电力环保;IGCC 发电;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 K 434.6;T K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663(2002)02-0132-04Generation of Power by IG CCL ǜJing 1,SUN Fu -zhu 2,L ǜHua 2,ZHANG Hong -wei 1,DONG Gui -lin 3(1.Heilongjiang Electric Power Science Research I nstitute ,Harbin 150030,China ;2.Heilo ngjiang Electric Pow er Staff Uni -versity ,Harbin 150030,China ;3.Mudanjiang No .2Pow er Plant ,M udanjiang 157015,China )A bstract :Describes the advantages and theory behind generation of pow er by IGCC ,the structural break -dow n of IGCC pow er st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quipment reguir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w orld major generation of pow er by IGCC projects and R &D status of generation of pow er by IGCC technology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the envirou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 fo r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provides a w ide and bright prospect and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tion of pow er by IGCC ,and the technology of generating pow er using clean coal is the right choice for pow er plants buring coal for genera -tion of power in the new century to achieve sustained development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 fo r generation of power ;generation of pow er by IGCC ;sustained development0 前 言收稿日期:2002-02-05。

IGCC简介.

IGCC简介.

IGCC简介.整体煤⽓联合循环(IGCC)简介1、IGCC的由来和含义整体煤⽓化联合循环(1GCC-Integrated C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发电系统,是将煤⽓化技术和⾼效的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相结合的先进动⼒系统,发电效率⾼,环保性能好,是⼀种有⼴阔前景的洁净煤发电技术。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由中东战争引发的⽯油危机以及不断恶化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世界带来巨⼤影响和冲击。

西⽅主要⼯业国家从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度考虑,推⾏能源多样化的政策,并⿎励发电⾏业燃料多样化。

根据对世界能源结构的分析,化⽯燃料中煤的储量⼤、价格低廉、供应稳定,但直接燃煤严重污染环境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各国政府在考虑利⽤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时,特别重视洁净煤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作。

各种形式的洁净煤发电技术经过⼏⼗年的努⼒得到了很⼤发展, 但从⼤型化和商业化发展来看,近期各国开发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IGCC上,投⼊⼈⼒物⼒最多,⼰建和在建的⽰范项⽬也占多数。

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IGCC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洁净煤发电技术。

美国、西欧、⽇本等国相继提出并推⾏洁净煤计划。

据统计,美国能源部⾃1986年开始实施洁净煤计划以来,经过长达9年,在5轮竞争性的论证后,⽬前共选中43个项⽬,项⽬投资超过70亿元,其中IGCC占的份额最⼤。

IGCC(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整体煤⽓化联合循环,它的设计思想是:使煤在⾼压、⾼强度、⾼效率的⽓化炉中⽓化成为中热值煤⽓或低热值煤⽓,进⽽通过洗涤和脱硫处理,把煤⽓中的微尘、硫化物、碱⾦属等杂质清除⼲净,最后,把洁净的煤⽓输送到燃⽓-蒸汽联合循环中去燃烧做功。

2、IGCC的组成和⼯艺流程整体煤⽓化燃⽓⼀蒸汽联合循环(简称IGCC )是⼀种先进的⾼效低污染的清洁煤发电技术,是多种⾼新技术的合成,由⽓化、动⼒、脱硫、空分四个岛组成。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特点综述及产业化前景分析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特点综述及产业化前景分析

第37卷第6期2006年11月 锅 炉 技 术BOIL ER TECHNOLO GYVol.37,No.6Nov.,2006收稿日期:20060711作者简介:徐强(1970),男,199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涡轮机专业,1992年~2005年在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工作,历任设计室主任、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等,长期从事汽轮机、燃气轮机的开发研究,现任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副总工程师、技术部副部长。

文章编号: CN311508(2006)06000109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特点综述及产业化前景分析徐 强1, 曹 江2, 周一工1,王佳祎1, 何 芬2(1.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上海201108; 2.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100084)关键词: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气化炉;空分制氧;合成气净化;燃气轮机摘 要: 介绍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重点对IGCC 关键技术和设备进行了阐述,并对IGCC 的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分析。

中图分类号: TM 611.3 文献标识码: A1 前 言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 2tion combined cycle ,IGCC )是指将煤炭、生物质、石油焦、重渣油等多种含碳燃料进行气化,将得到的合成气净化后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发电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目前燃煤电站效率低、污染大的问题,而且也克服了天然气供应不足和价格昂贵的问题。

从系统构成及设备制造的角度来看,这种系统继承和发展了当前热力发电系统几乎所有技术。

IGCC 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完全整体化、有氮气回注的系统)。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关键技术及设备等方面对IGCC 技术作一介绍,并对IGCC 的产业化前景进行分析比较。

图1 IGCC 原理示意图2 IGCC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1IGCC 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到2005年,世界上已经投入运行和正在建设的IG CC 电站近30座,其中美国占了一半左右,装机容量超过800万千瓦[1]。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现状及发展趋势供稿人:宋鸿供稿时间:2009-12-23 关键字: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现状发展趋势一、IGCC行业发展概况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是指将煤炭、生物质、石油焦、重渣油等多种含碳燃料进行气化,将得到的合成气净化后与高效的联合循环相结合的先进动力系统。

这种系统不仅可以符合2005-2010年日益严格的脱硫脱硝除尘要求,而且可以符合2010-2020年排上日程的微颗粒(PM10、PM2.5)和金属元素(如汞)的排放要求,同时也克服了天然气供应不足和价格昂贵的问题,并具有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优势。

从系统构成及设备制造的角度来看,这种系统继承和发展了当前热力发电系统几乎所有技术,代表21世纪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IGCC的研发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1972年在西德Lǔnen 的Kellerman电厂建立了第一座IGCC装置,但世界上真正试运成功的第一座IGCC电站是1984年启动的美国加州Cool Water 电站。

Cool Water电站成功地验证了IGCC技术的可行性,跨过了原理概念性开拓验证阶段,使IGCC从此转上了较为稳健、有效的开发阶段。

之后,美国、英国、荷兰、西班牙、德国、日本、印度等国纷纷建起了IGCC商用化示范电站,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美国的Wabash River(1995)、Free town(1995)、Tampa(1996)和Pinon Pine电站(1996),以及欧洲荷兰的Buggenum电站(1994)、西班牙的Puertollano电站(1998)等。

它们多已并入电网作商用化示范运行,证明能够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利于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量仅为常规燃煤电站的1/10,脱硫效率达99%,氮氧化物排放只有常规电站的15%-20%,耗水只有常规电站的1/2-1/3),净效率可达43%以上(高于超临界参数燃煤发电机组在同样净化要求下的最高水平),运行可靠性良好,其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基本上已具备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 GCC)发电系统性能计算与分析白玉峰(安徽华能巢湖发电有限公司,安徽巢湖230000)摘 要:针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 GCC )发电系统在技术、经济、环保综合性能上具有较大的优势,阐述了I GCC 发电系统分类,对4种采用空气气化型的I GCC 发电系统进行了性能计算和参数分析,得到了供电效率与燃气轮机压比、入口温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I GCC;煤气化;发电系统;性能分析中图分类号:TK2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663(2006)04-03Perfor mance calcul ati on and analysisof I GCC power generati on syste mBA I Yufeng(Chaohu Power Generati on Cor porati on of China Huaneng Gr oup,Chaohu 230000,China )Abstract:I ntegrated gasificati on combined circulati on (I GCC )power generati on syste m has many advantages in s ome as pects,such as in technol ogy,economy,envir onment p r otecti on and s o on,the paper intr oduced t o its classificati ons,and the perf or mance calculati on and para meter analysis of f our kinds of I GCC po wer genera 2ti on syste m with air gasificati on type were done,and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efficiency of power supp ly and inlet te mperature of gas turbine was gained .Key words:integrated gasificati on combined circulati on (I GCC );coal gasificati on;power generati on syste m;perfor mance analysis 目前,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 GCC )燃煤发电系统效率高、污染小,是一种洁净、高效的燃煤发电技术[1-3]。

下面对不同型式的I GCC 发电系统进行分类和分析,并对四种不同型式的空气气化的I GCC 发电系统进行性能计算和参数分析。

图1 氧气气化的I GCC系统图2 空气气化的I GCC 系统1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 GCC )系统的分类根据I GCC 系统气化炉型式和粗煤气净化系统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型式。

当I GCC 系统采用收稿日期:2006-05-23作者简介:白玉峰(1969-),男,1995年毕业于上海电力学院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152—第28卷 第4期 黑龙江电力 2006年8月氧气气化工艺时,因制氧系统的加入投资较大,系统复杂,炭转化率较高,制得的煤气为中热值和高热值煤气,燃气轮机不需做较大的改变,煤气净化系统体积较小;采用空气气化的型式,可以减少投资,但产生的煤气热值低,煤气净化系统体积大,燃气轮机需做较大的改动。

可见,采用氧气气化和空气气化各有优缺点,要权衡经济性等因素来决定所采用的气化工艺。

一般燃用煤粉含量高的煤种,选气流床气化炉较为合适;燃用高灰分、高硫分的劣质煤,则选用流化床气化工艺较好。

图1和图2分别为采用氧气气化和空气气化的I GCC 系统图。

由图1和图2可见,I GCC 发电系统主要由气化炉、制氧设备(吹氧气气化的煤气化系统)、煤气冷却器、粗煤气除尘脱硫净化系统、燃烧室、压气机、燃气透平和蒸汽轮机等热力设备组成。

粗煤气净化系统有两种型式:低温湿法粗煤气净化系统(CGCU )和高温干法粗煤气净化系统(HGCU ),其系统图分别如图3、图4所示。

低温湿法粗煤气净化系统(CGCU )是较为成熟的粗煤气净化技术,从气化炉出口的高温粗煤气经粗煤气冷却器冷却至460℃,燃后经粗煤气/洁净煤气换热器冷却到200℃,再进入旋风分离除尘器和文氏湿法除尘器除去绝大多数粉尘颗粒;除尘后煤气温度降至38℃,在此过程中有大量的煤气显热损失;除尘后的煤气在低温脱硫装置内脱硫处理,脱出95%~99%的含硫化合物,洁净的煤气经饱和器加湿处理,经粗煤气/洁净煤气换热器预热后进入燃气轮机燃烧室内燃烧。

高温干法粗煤气净化系统(HGCU )技术要求高,能避免过大的显热损失;按目前的技术现状,且考虑到碱金属的脱出[5],粗煤气冷却器出口煤气温度取550℃,除尘、脱硫过程存在40℃的温度损失,洁净煤气直接进入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

图3 CGCU 系统2 I GCC 系统性能计算与分析为了对两种炉型与两种粗煤气净化系统组合而成的4种型式的I GCC 系统性能进行计算分析,气流床气化炉与流化床气化炉均采用空气鼓风气化,分别为CE 炉和U —G AS 炉;粗煤气净化图4 HGCU 系统系统分别配合HGCU 和CGCU ,4种组合的I GCC 系统性能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燃气轮机燃烧室出口温度T 3=1200℃,燃气轮机压比β=16,气化炉的气化剂蒸汽/空气比S T M =0.2,HRSG 排烟温度T ex =135℃。

由表1可见,在相同设计参数下,采用操作温度较低的流化床气化炉或采用温度较高的气流床气化炉对配置HGCU 粗煤气净化系统的I GCC 方案各有优缺点。

采用气流床气化炉,碳转化率X c 高,但产生的煤气热值小、产气量大、经粗煤气冷却器直接进入蒸汽轮机做功的旁路热值较大;流化床气化炉的碳转化率虽不及气流床,但U -G AS 炉也能达到96%~97%,同时因气化炉操作温度偏低,产生的煤气热值比气流床高,粗煤气净化系统体积小,经粗煤气冷却器直接进入蒸汽轮机的旁路热值较小,总的效果是两者供电效率基本相同。

但对配置CGCU 的I GCC 系统,采用气流床气化炉的方案因旁路热值大、煤气热值低、煤气增压功耗大,比采用流化床的I GCC 方案供电效率低0.4%。

与常规电站比较,I GCC 系统比常规电站的供电效率高出5%~7%,节能潜力非常大。

采用HGCU 的系统比采用CGCU 的系统的供电效率高,但技术上较难实现,初期投资将增加。

表1 I GCC 系统性能计算结果项 目单位流化床U -G AS气流床CE气化炉操作压力P G kPa23132313气化炉操作温度T G ℃10201216碳转化率X C %0.970.99气化空气量kg/kg 煤 2.51 3.73气化蒸汽量kg/kg 煤0.5020.746煤气产量(kg/kg 煤)/(Nm 3/kg 煤)3.90/3.615.38/5.09煤气热值kJ /Nm 36526.04280.0煤气化系统能量效率ηB HGCU 0.91CGCU 0.89HGCU 0.91CGCU 0.89压气机进气量kg/s 898.6837.7819.3765.2压气机耗功MW 335.4313.2310.4290.7燃气透平膨胀功MW 617.0591.6576.7548.3燃气轮机输出电功率MW 281.7278.4266.3257.6蒸汽轮机输出电功率MW 195.5193.8217.4512.4系统发电量MW 477.2472.2483.7473.0厂用电率%6677系统供电效率(LLV )%44.944.445.044.0—252—Vol .28,No .4 Heil ongjiang Electric Power Aug .20063 I GCC 供电效率与燃气轮机压比、入口温度的关系对采用CE 气流床气化炉与HGCU 系统的I GCC 系统进行参数计算与分析,供电效率随压比、燃气轮机入口温度(燃烧室出口温度)T 3的变化如图5所示。

图5 I GCC 系统供电效率与压比、燃气轮机入口温度T 3的关系 由图5可见,在同一燃气轮机压比下,I GCC 发电系统的供电效率随燃气轮机入口温度T 3的升高而明显升高。

T 3每上升100℃,供电效率ηNcc将增加0.9%~1.5%,因而设计透平前温度T 3对I GCC 系统的影响很大,一般尽量提高设计值。

当然,提高T 3受到燃气轮机工艺及技术的限制,目前世界上已经制造成功G 型和H 型燃气轮机,燃气初温均为1427℃,前者用空气来冷却透平的高温叶片,后者则改用水蒸汽冷却[3]。

与温度T 3一定时,系统供电效率随压比的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对于一定的T 3,存在一个最佳压比β,在最佳压比下供电效率达到最大,其最佳压比β的范围为:T 3=1000℃时,βopt =12~13;T 3=1100℃时,βopt =15~16;T 3=1200℃时,βopt =18;T 3=1300℃时,βopt =20~21。

表明随燃气轮机入口温度的升高最佳压比的值相应增大,在最佳压比附近的系统供电效率变化不大,为燃气轮机的压比选择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

4 结论a .同常规电站相比,I GCC 燃煤发电系统在技术、经济、环保的综合性能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对老电厂的改造、提高燃煤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b .在相同设计参数下,I GCC 系统采用操作温度较低的流化床气化炉或采用温度较高的气流床气化炉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现场进行设计决定,对配置CGCU 的I GCC 系统建议采用操作温度较低的流化床气化炉。

c .在进行I GCC 设计时,燃气轮机入口温度一般尽量取高值,其燃气轮机压比应取在最佳压比附近。

d .与其它类型的燃煤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相比,I GCC 系统具有较大的供电效率。

目前,I GCC 系统尚未发展到成熟阶段,某些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如发展高效、高产量的气化炉,以及进一步研究发展高温干法粗煤气净化技术和燃用低热值煤气的燃气轮机技术等。

参考文献:[1]李现勇,肖云汉,蔡睿贤.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 GCC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 ].热能动力工程,2001,16(6):575—578[2]焦树建.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3]焦树建.关于目前世界上I GCC 发展情况与趋势的评论[J ].燃气轮机技术,2004,17(3):1—5[4]焦树建.论I GCC 电站中气化炉型的选择[J ].燃气轮机技术,2002,15(2):4—14[5]R.RMckinsey,J.M.W heeldon .A Perf or mance Comparis on of Ad 2vanced Coal Based Power Generati on Technol ogies[C ].Pr oc .of the 14th I nternati onal AS ME Conference on Fluidized Bed Com 2busti on,1997,Vol .1:561—570(编辑 侯世春)学习“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352—第28卷 第4期 黑龙江电力 2006年8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