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吟诗人看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发展轨迹

合集下载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而世俗音乐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希腊时期的歌颂诗和音乐会,到中世纪的吟唱曲和器乐作品,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合唱团和器乐交响乐,世俗音乐在西方音乐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文将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是西方音乐史的起源时期,世俗音乐在这一时期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它们常常与神话故事和宗教仪式结合在一起。

在古希腊时期,音乐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艺术,与宗教祭祀和战争歌曲紧密相关。

而在古罗马时期,音乐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贵族们在宴会和社交活动中常常会邀请音乐家演奏和歌唱。

这一时期的世俗音乐以其宗教性和社交性的特点,为后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是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在11世纪至14世纪之间,世俗音乐经历了蓬勃发展。

在这一时期,世俗音乐主要表现为吟唱曲和器乐作品。

吟唱曲是一种民间音乐,它通常由吟唱者以及一些乐器伴奏组成,歌词内容则涉及各种民俗故事和爱情传说。

而器乐作品则主要表现为舞蹈音乐和社交音乐,它们常常被用于贵族宴会和社交活动中。

这一时期的世俗音乐以其通俗易懂的特点,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尤其是在15世纪至16世纪之间,世俗音乐经历了繁荣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世俗音乐以合唱团和器乐交响乐为主要表现形式,尤其是在意大利和法国等地区,合唱团和器乐交响乐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

合唱团以其雄壮壮观的合唱曲和赞美歌曲而闻名,而器乐交响乐则以其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和复杂的乐曲结构而备受青睐。

这一时期的世俗音乐展现出了新的艺术特点和风格,为后来的音乐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除了在音乐形式上的不同外,世俗音乐在西方音乐史中还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

它不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的重要载体。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那时的音乐多数是为了表达民众的欢乐和功绩而存在的,是一种非宗教性的音乐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俗音乐逐渐在中世纪发展壮大,成为了一种独特而复杂的艺术形式。

在中世纪,教会对音乐的控制非常严格,几乎所有的宗教音乐都必须经过教会的审查和批准。

世俗音乐在中世纪社会中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主要有三种世俗音乐形式:交响曲、歌剧和室内音乐。

交响曲是一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音乐形式,受到当时贵族和皇室的喜爱。

这种音乐形式结构严谨,曲调优美,常常描绘战争、宫廷生活、自然景观等主题。

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是最重要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

歌剧是一种由歌唱和演员表演的音乐戏剧形式。

歌剧在文艺复兴时期首次出现,由于它强调歌唱和表演的结合,因此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

莫扎特、威尔第和普契尼是最著名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室内音乐是一种适合小型演奏团体演奏的音乐形式。

它包括小型交响乐队、弦乐四重奏、钢琴组曲等。

在室内音乐中,音乐家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技巧。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都在室内音乐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社会的变迁,世俗音乐在19世纪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音乐的素材开始更多地来自人们日常生活的琐事和情感体验,而不仅仅是宫廷和教堂的经历。

现代乐器的改进使得音乐表达更加丰富多样,音乐家们开始更加注重个人的表达和创造。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世俗音乐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革命 - 爵士乐和摇滚乐的诞生。

爵士乐起源于非洲裔美国人的音乐传统,它结合了非洲元素和美国当地音乐,成为了一个富有动感和自由的音乐形式。

摇滚乐则是上世纪60年代的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吉他、贝斯和鼓的重音节奏和强烈的表演风格,向社会传递了反叛和革命的精神。

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程。

它从古代的民众欢乐和功绩的表达开始,逐渐变成了贵族和皇室的娱乐,最终成为了个人创作和表达的载体。

中世纪的音乐

中世纪的音乐

中世纪的音乐当我们提及中世纪,往往会想到城堡、骑士、宗教以及那充满神秘色彩的生活。

而在这个遥远的时代,音乐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发展轨迹,它是那个时代人们情感与信仰的重要表达方式。

中世纪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与宗教紧密相连。

基督教在当时占据着统治地位,宗教仪式中的音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堂里传出的圣歌,庄严肃穆,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这些圣歌通常是为了赞美上帝、祈求宽恕和表达虔诚。

它们的旋律往往比较简单,节奏平稳,以适应集体演唱的需要。

格里高利圣咏是中世纪宗教音乐的典型代表。

它的特点是单声部,旋律线条平稳,没有明显的节奏变化。

演唱时,歌者们以纯净、空灵的声音传递着宗教的神圣与庄严。

这种音乐形式在当时的教堂中广泛使用,对于统一宗教仪式和传播宗教教义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宗教音乐,世俗音乐在中世纪也有所发展。

游吟诗人的出现为世俗音乐增添了新的活力。

他们游走于各地,用歌曲讲述着爱情、冒险和英雄的故事。

这些歌曲的旋律较为活泼,节奏多变,歌词富有诗意。

游吟诗人的音乐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娱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在乐器方面,中世纪常见的乐器包括管风琴、鲁特琴、竖琴等。

管风琴是教堂中常用的大型乐器,其宏大的声音能够填满整个空间,增强宗教仪式的庄严氛围。

鲁特琴和竖琴则在世俗音乐中较为常见,它们能够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

中世纪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方式与现代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当时的记谱法还不够完善,很多音乐都是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下来。

音乐家们在创作时,更多地依靠内心的感受和经验,而不是像现代音乐那样依赖精确的乐谱。

在音乐理论方面,中世纪的学者们对音阶、和声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虽然这些理论还不够成熟,但为后来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的音乐教育主要在教堂和宫廷中进行。

在教堂,唱诗班的成员需要接受严格的音乐训练,以确保宗教仪式中的音乐能够完美呈现。

而在宫廷中,音乐家们则为贵族们提供娱乐和消遣。

总的来说,中世纪的音乐虽然在形式和技术上不如现代音乐那样复杂多样,但它却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音乐作者:陆冠瑜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05期摘要:世俗音乐是在中世纪后期的欧洲产生并兴起的。

世俗音乐的兴起和出现改变了长期以来宗教音乐占主导地位的现状,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本文分析了世俗音乐产生的背景,发展趋势以及它在西方音乐发展中存在的必然性。

关键词:文艺复兴;世俗音乐;人文主义一、文艺复兴时期与宗教音乐的抗争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宗教作为最大而且唯一的统治力量统治者整个欧洲的经济文化和欧洲文明。

教会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对于文化的发展也进行了限制,只允许在可控范围内进行文化传播,而且当时的音乐机构也全部都是归教会所有,由专门的教会成员管理。

音乐作为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受到了教会的严格限制和监督。

16世纪的欧洲,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开始了一场以人为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文化运动,那就是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强调了人的作用,肯定了人的价值,认为人人平等,追求理性自由以及个性解放。

文艺复兴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在全欧洲范围内大规模的兴起,除了其典型代表文学和美术的复兴之外,音乐也开始进入复兴时期。

越来越多的音乐家改变了传统的以宗教神学为音乐主要内容的音乐模式,而是写出了更多贴近民众生活和民众内心需求情感的作品。

二、文艺复兴时期世俗音乐的产生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产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和改善。

根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程度,形成了乡村和城市。

也正因如此,产生了一些民间艺人。

这些民间艺人活跃在大街小巷,传唱着一些简单的歌曲,深受人们喜爱并且逐渐流行起来。

在当时,这种民间流行音乐是被禁止的,因为它改变了教会音乐长期以来对人们的束缚,让人们摆脱了教会的控制,更加追求自由和民主,促进思想解放。

而在此时产生的世俗化思想,更是有别于传统严肃的宗教音乐,形成了自己独特多样化的特色音乐。

世俗音乐最开始其实就是流浪艺人们传唱的最简单的乡村音乐,它真正的作为欧洲音乐文化催化剂是从十字军东征时期骑士制度兴起才开始的,骑士制度的兴起把世俗音乐从乡村带到了城市,而且这一音乐形式适应了当时新兴市民阶层音乐文化发展的需要。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多样的过程。

从中世纪早期的民谣和咏史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合唱和器乐作品,再到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和室内乐,世俗音乐逐渐成为西方音乐创作的主要方向之一。

中世纪早期的宗教音乐主导了整个音乐界。

教会音乐是唯一被认可的音乐形式,而世俗音乐则主要表现为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

民间音乐以民谣和咏史诗为主,通过歌唱的方式将人们对生活、情感和历史的理解传递出来。

宫廷音乐则以诗歌和器乐为载体,用来表达贵族阶层的豪华和荣耀。

文艺复兴时期,世俗音乐开始逐渐崛起。

人们对人类的自由和个体的表达开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促使世俗音乐的发展。

合唱曲成为一种重要的世俗音乐形式,特别是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合唱曲开始脱离宗教主题,更多地表现人生的喜怒哀乐。

器乐音乐也开始得到更多的重视,包括键盘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等多种乐器的演奏。

巴洛克时期出现了歌剧,这是世俗音乐领域的重要突破。

歌剧结合了戏剧和音乐,通过人声的表达来展示剧情和角色的情感。

歌剧的出现使音乐创作不再受限于宗教主题,而是开始关注社会和个人的问题。

除了歌剧,巴洛克时期的室内乐也是世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室内乐以小型合奏形式和器乐为主,强调各个乐器之间的对话和和谐。

18世纪的古典主义时期,世俗音乐进一步发展。

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更加简洁明快,重视对比和对位法。

古典主义时期有许多杰出的作曲家,如莫扎特、海顿和贝多芬等,他们的作品涵盖了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协奏曲等多种形式,世俗音乐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世俗音乐变得更加个性化和情感化。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情感和灵感的表达,以及对自然和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形式多样,既包括大型的交响乐和歌剧,也包括小型的艺术歌曲和钢琴曲。

20世纪以来,世俗音乐的发展变得更加多样化和自由化。

各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相互交融,如爵士乐、摇滚乐、流行音乐等,世俗音乐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并经历了漫长而富有变化的历程。

在此过程中,世俗音乐在社会文化和艺术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塑造了西方音乐的面貌。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主要是由民间流行歌曲和宫廷音乐所组成。

民间流行曲是通过口头传统流传下来的,通常是由普通人演唱和创作的。

这些歌曲通常讲述了爱情、战争、宗教和社会等各种主题,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反映。

宫廷音乐则是在贵族社会和皇室宫廷中演唱和演奏的音乐作品,以优雅和高尚的格调而闻名。

宫廷音乐通常由专业音乐家创作和演奏,内容涵盖了各种主题,包括宗教、战争、政治和娱乐等。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世俗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世俗音乐的创作和演奏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推崇。

作曲家开始独立创作世俗音乐,并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世俗音乐在这个时期的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歌曲、舞蹈音乐、奏鸣曲等。

音乐家和歌手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他们在宫廷和市民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增加。

巴洛克时期是世俗音乐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音乐开始变得复杂和技术化,作曲家开始探索更深入的音乐表达方式。

世俗音乐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如歌剧、室内乐和交响乐等。

巴洛克时期的世俗音乐充满了热情、戏剧性和表演性,对后世的音乐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是世俗音乐的又一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音乐成为公共生活的一部分,世俗音乐的表演和欣赏成为了社交活动的一部分。

作曲家开始创作更加严谨和精致的音乐作品,音乐的调性和结构得到了更加精确和完善的处理。

交响乐团和歌剧院的建立也为世俗音乐的演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浪漫主义时期是世俗音乐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世俗音乐充满了激情、个性和表达力,作曲家开始追求个人的音乐创作风格,并通过音乐表达内心情感和情绪。

世俗音乐的形式和结构变得更加自由和灵活,作品常常以叙事性和戏剧性为特点。

这个时期的世俗音乐对后世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论中世纪音乐的特征

论中世纪音乐的特征

论中世纪音乐的特征作者:张钰唯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7期摘要:西方中世纪音乐的发展,是从束缚到突破束缚的过程。

笔者将从中世纪的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入手,阐述中世纪的音乐分期,并详细论述宗教与世俗这两大体裁在中世纪时期的发展过程,从而得出这一时期的总体音乐特征。

关键词:中世纪;音乐特征;世俗音乐;宗教音乐中图分类号:J6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073-01一、前言“中世纪”一词是文艺复兴时期主张古希腊、古罗马的人文主义者们站在宏观的角度上,赋予5世纪14世纪这段时间的一个概念,他们认为这段时期是“黑暗的中世纪”。

中世纪否定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享乐主义,认为需要纪律来约束人们,因此出现了教会音乐。

二、中世纪的音乐分期1.早期——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

5世纪10世纪属于中世纪的早期。

中世纪早期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教会音乐也才刚刚起步,不同的地区所用圣咏不同,礼拜仪式也大不相同。

8世纪出现的加洛林王朝统一了政治,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复苏。

9世纪时,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致力于统一教会仪式,推广格里高利圣咏,因其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为“素歌”。

2.中期——复调的发展。

11世纪-13世纪属于中世纪音乐发展的盛期,复调的发展为中世纪音乐注入了新的思维,即理性的作曲意识。

其实多声部复调音乐早在9世纪时就已经出现,在基督教的教堂里,中世纪的僧侣们对格里高利圣咏进行精心修饰,使得单声部的格里高利圣咏发展成为复调形式。

3.末期——人文主义逐步融入。

14世纪15世纪属于中世纪末期,这时的音乐处于一个新旧艺术之争的时期。

这一时期音乐的发展更为完善,开始使用有量记谱法,使得大量作品得以保存。

也是在这一时期,人文主义渐渐融入,出现了世俗音乐,马肖创作的经文歌、世俗歌曲等体裁,使得宗教音乐逐渐世俗化,世俗音乐逐渐专业化。

三、宗教音乐的发展1.格里高利圣咏的运用。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在这个时期,世俗音乐开始脱离宗教音乐的影响,逐渐形成独立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中世纪到现代,探讨西方世俗音乐的发展历程。

中世纪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世俗音乐开始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世俗音乐主要涵盖两个方面: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

民间音乐是由普通人民演唱的歌曲和舞曲,通常以口传为主,而宫廷音乐则是贵族和王室成员演唱的音乐作品,由专业音乐家进行编曲和演奏。

在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宗教改革运动为世俗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在这个时期,宗教音乐开始向民间音乐的形式借鉴,创作了一些通俗易懂的歌曲。

文艺复兴时期的兴起也给世俗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古典艺术和古希腊罗马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促进了世俗音乐的繁荣。

音乐技术和乐器的改进也对世俗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世纪的乐器有限,只有一些简单的乐器,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乐器得到了改进和创新,世俗音乐的演奏水平也随之提高。

文艺复兴时期是世俗音乐发展的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杰出的作曲家涌现出来,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世俗音乐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的歌剧。

歌剧是一种综合音乐、舞蹈和戏剧的表演形式,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歌剧以其丰富的音乐表达和生动的音乐剧情,深受观众喜爱,并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巴洛克时期的到来,世俗音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巴洛克音乐以其精细的音乐结构和高度复杂的和声风格而著名。

在这个时期,许多杰出的作曲家,如巴赫和亨德尔,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世俗音乐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巴赫的钢琴奏鸣曲和亨德尔的歌剧。

这些作品以其华丽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品。

19世纪是世俗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浪漫主义音乐开始兴起,对世俗音乐的影响也逐渐加深。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与巴洛克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稿热线:61 6-635830I 3\6358573 
投稿邮箱:hhzszzs@sina corn 

从游吟诗人看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发展轨迹 

一苏丹 
【摘要】:漫漫千年的中世纪,宗教音乐一直占有绝对统治的地位,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封建经济的发展。社 
会阶层呼唤着一种新的与时代相适应的音乐文化的出现,而十字军东征时期兴起的游吟诗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把符合新兴的市民阶层所需要的世俗音乐从乡村带到了城市,促进了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游吟诗人 
的发展轨迹来见证中世纪的世俗音乐是怎样从乡村走向城市的。 
【关键词】:游吟诗人;世俗音乐;乡村;城市 

公元476年,庞大的罗马帝国走向了灭 亡,西方历史进入了漫漫千年的中世纪。统 一的宗教政策使各种音乐机构全部隶属于教 会,由神职人员管理,这一时期的音乐完全 是为宗教服务的教会音乐。但是,随着封建 王权和城市力量的加强,世俗贵族要求有自 己的文化,这使封建城堡逐渐成为世俗文化 的中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 兴起应运而生的民间艺人活跃在街头巷尾, 音乐己不再仅限于教堂和修道院,音乐的创 作也开始趋向世俗化;另外,随着十字军的 东征,骑士制度的兴起,这些解放圣地的骑 士们从东方带回了不同以往的音乐,起到了 一种文化交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出现 了一些创作单声部歌曲的骑士,他们被称为 游吟诗人。可以说,浪迹江湖的流浪艺人和 巡游各地的游吟诗人是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创 作者、表演者和传播者,对中世纪世俗音乐 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他们的身 上映射出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发展轨迹。 欧洲历史上游吟诗人被分为法国游吟 诗人和德国游吟诗人。法国的游吟诗人首先 产生于11世纪至13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法 国东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他们一般是具有 一定文化修养的贵族骑士,骑着马到处巡 游,用普罗旺斯方言演唱情歌、牧歌、小夜 曲等爱情歌曲。由于受法国游吟诗人的影 响,在12至14世纪德国也出现了游吟诗人, 他们也是贵族的骑士,由于演唱的歌曲内容 大多以爱情为主,所以又被称为恋歌诗人。 一、法国游吟诗人 提到法国游吟诗人首先要说法国的流 浪艺人,他们一般是流浪四方的音乐和杂技 表演者,他们单独或结成小组,由一个村落 到另一个村落,由一个城堡到另一个城堡; 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的逐渐 兴起及表达感情的需求,使得流浪艺人逐渐 向城市集中,进而影响并受雇于游吟诗人。 流浪艺人来自民间,他们的音乐深深 植根于民间,而后起之秀的法国游吟诗人则 从流浪艺人手中接受了民间音乐的传统。法 国的游吟诗人既是诗人又是音乐家,出身大 多是贵族,他们脱离了教会音乐中的拉丁 语,用普罗旺斯方言进行写作,内容多半是 抒发对贵妇人的崇拜与爱恋。他们演唱歌曲 的内涵通常并不深刻,但所用的音乐形式结 构却多姿多彩、新颖巧妙。作为贵族,他们 都受过传统的“四科”教育,其中许多人的 音乐记忆是在临近地区的修道院培养出来 的,所以说,其创作的歌曲不仅具有乡村音 乐的特色,又受到教会音乐的影响。与流浪 艺人一样,他们把自己创作的音乐带到所到 之处,又把所到之处的民间音乐收集整理并 带到城市,促进了世俗音乐的传播与发展。 从法国游吟诗人的发展轨迹来看,中 世纪的世俗音乐首先兴起于乡村的流浪艺 人,并由流浪艺人带到城市。随后兴起的游 吟诗人又进一步的吸收、发展与传播各地民 间音乐,促进了世俗音乐从乡村向城市的走 向趋势,并且进一步与宗教音乐协调发展。 二 德国游吟诗人 法国游吟诗人的爱情歌曲直接影响了 德国游吟诗人一恋歌诗人的出现,所不同的 是德国恋歌诗人更为高贵,也更具有骑士的 风度。他们在歌曲中歌颂爱情用的主要是抽 象的理念,有时甚至带有鲜明的宗教色彩。 他们同法国游吟诗人一样,把各地的民间歌 曲带到城市,并与宗教歌曲相互影响、相互 促进,推动了世俗音乐向城市的发展。 15世纪以后,恋歌诗人的传统被工匠 歌手继承下来,工匠歌手与以前的游吟诗人 的区别在于他们不是贵族,而是新兴的市民 阶层,他们自己作词作曲,内容涉及各行各 业的历史与传说。他们有自己的行会组织, 每个人在会内的地位要通过各种歌唱比赛, 按照严格的评分标准来评定。工匠歌手的创 作与演唱直接促进了世俗音乐在城市的兴起 与繁荣。 从德国游吟诗人的发展轨迹来看,与 法国游吟诗人相同,都是把乡村的民间音乐 带到城市,并与宗教音乐相结合,推动了世 
俗音乐的发展。所不同的是,德国的游吟诗 
人又把从乡村带回来的世俗音乐交到了工匠 
歌手的手中,使其与城市的市民阶层文化相 
融合,进一步促进世俗音乐的发展。 
而从游吟诗人的产生、发展来看,在 
当时黑暗的宗教神学统治下,世俗音乐由游 
吟诗人为媒介从乡村带入城市,与城市的宗 
教音乐、市民阶层文化撞击、融合、发展, 
进而促进了中世纪世俗音乐的长足发展。 
游吟诗人的出现与兴起见证了中世纪 
世俗音乐从乡村向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世 
俗音乐的到来,打破宗教音乐一统天下的局 
面,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游吟诗人适应 
时代的需求,推动了世俗音乐的发展,也正 
是由于他自身的流动性的特点,才有可能把 
各地的民间音乐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 
方,从乡村带向城市。在游吟诗人的引领与 
带动下,在中世纪晚期开始出现了宗教音乐 
与世俗音乐并存的局面。由此可见,游吟诗 
人的兴起与发展见证了中世纪世俗音乐发展 
的轨迹,从此世俗音乐从乡村走向城市,并 
为“新艺术”的到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 
创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局面。■ 
参考文献: 
[1]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1,6.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 
版社,2001,5. 
[3]田可文.中西方音乐通史提要.中国 
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9. 
[4]修海林.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 
[5]约瑟夫.韦克斯贝.西方音乐通史.西 
南大学出版社,1999,7. 
作者简介: 
苏丹,男,出生于1980年l2月,汉族, 
贵州省凯里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 
乐教学。 
(贵州凯里学院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2o14年第3期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