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中国哲学经典导读
《道德经》导读

圣人、侯王与万乘之主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 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2章)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 骨。常使民无知无欲。(3章)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 无私邪?故能成其私。(7章)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2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 天下?(26章))
变化之本
反也者,道之动也。 (简)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1章)
不可言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 之门。(王弼本)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 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 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 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帛书 本)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 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 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 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 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 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 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 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30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宾。(32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37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49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57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59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60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65章)
老子想尔注导读与译注

老子想尔注导读与译注引言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被尊称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代表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对《道德经》中的注解和翻译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老子的思想以及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常见问题解答1. 为什么要读《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其思想内容涵盖了道、德、无为、无名、自然、人与天地的关系等诸多方面。
读者通过学习《道德经》,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思考人生的意义,寻找内心的平静。
同时,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哲学,了解《道德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如何阅读《道德经》?读者在阅读《道德经》时应该采取适当的态度和方法。
首先,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尽量去除我见和成见。
其次,要注重细节,关注每一个字词背后的含义。
最后,要注重思考和实践,将《道德经》的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求得真正的体验和理解。
3. 《道德经》的主要思想有哪些?《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道、德、无为、无名、自然、人与天地的关系等。
其中,道是《道德经》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指的是宇宙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是一种超越人类认知的存在。
德则代表着高尚的品质和道德的准则,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无为和无名则是告诫人们不要过度追求名利和功利,要顺应自然和宇宙的规律,去观察和体验。
人与天地的关系则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应该遵循自然的法则,与之相合而不去违背。
4. 《道德经》的翻译哪个版本最好?《道德经》的翻译版本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王弼、邹韬奋、赵宏安等人的翻译。
不同版本的翻译各有特点,读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
一般来说,初学者可以选择通俗易懂的翻译版本,而对于研究者来说,可以考虑选择较为学术深入的版本。
注解与译注1.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返璞归真,不拘泥于功利和名利。
他认为,过度的行动和干扰只会导致事物的不平衡和混乱,而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
探讨《老子》中的道德与哲学思想

探讨《老子》中的道德与哲学思想引言《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
本文将探讨《老子》中的道德与哲学思想,并分析其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背景介绍首先,对于不熟悉《老子》的读者来说,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
《老子》,全名为《道德经》,是中国战国时期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所著,共有81章。
它以深刻简洁、意味深长的语言表达了关于自然、道德和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
道德思想1. 道的观念在《老子》中,"道"是核心概念。
它被描述为无形无物却包含万物的根源,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
"道"主张非强制性引导而不是命令式的规范行为方式。
2. 德行与自律《老子》强调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真正的美好生活。
个体应当追求简朴、谦逊和节制,并以内在的自律取代外部的权威规范。
3. 和谐与平衡道家思想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老子》提倡顺应自然、不争不抢,使个人生活与周围环境相处融洽。
哲学思想1. 法力无边论《老子》中提出了法力无边论,认为最强大的力量来自于温和而非过度行动。
相信通过保持内心平静和冷静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 非抵抗主义《老子》反对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它主张以柔软、耐心和包容的方式去回应外界挑战,从而实现真正的胜利。
3. 虚无主义观点《老子》中还有虚无主义观点,认为事物本质上是空虚且没有永久性。
它教导人们放下欲望,摆脱对物质和名利的执着,寻求真正的精神自由。
意义与影响《老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典籍,具有深远影响。
它教导人们尊重自然、遵循道德,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老子》中的道德理念,提升自我修养,塑造真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在社会发展中,以《老子》为指导原则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平衡。
总结起来,《老子》中的道德与哲学思想体现了一种谦逊、顺应自然和自我反省等价值观念,并对于我们每个人及整个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
结语通过本文探讨,《老子》中的道德与哲学思想在自身修行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树知到《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章节测试答案(0002)

智慧树知到《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伏羲氏对周易的主要功绩是A:河图B:洛书C:先天八卦D:后天八卦正确答案:先天八卦2、周文王对周易的主要功绩,错误的是A:先天八卦B:后天八卦C:撰写卦爻辞D:发明六十四卦正确答案:先天八卦3、孔子对周易的主要功绩是A:撰写卦辞B:撰写爻辞C:撰写易传D:发明六十四卦正确答案:撰写易传4、《易传》中,哪一个传主要讲形象思维A:文言传B:象传C:系辞传D:说卦传正确答案:象传5、乾卦中,九五爻的位置是A:只有正B:只有中C:中而不正D:既中又正正确答案:既中又正6、易经中最好的卦是A:乾卦B:坤卦C:泰卦D:离卦正确答案:泰卦7、乾卦九四爻辞说,“或跃在渊,无咎”,其中,或代表了一种什么思想:A:边防巡逻B:有些人C:可有可无D:相时而动正确答案:相时而动8、坤卦六二爻辞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与下面哪句话思想更加接近:A:女子无才便是德B:为学日益,为道日损C:知识便是美德D: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正确答案:为学日益,为道日损9、周朝崇尚的颜色是A:黑色B:红色C:白色D:蓝色正确答案:红色10、在八卦中,兑卦象征的女性是A:母亲B:长女C:中女D:少女正确答案:少女第二章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司马B:礼官C:祭司D:史官正确答案:史官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A:和静清寂B:恭宽敏惠C:清虚卑弱D:仁义礼智正确答案:清虚卑弱3、在《道德经》中,下列选项不属于“反”所具有的含义是A:相反相成B:反向思维C:祸福相依D:道法自然正确答案:道法自然4、下列不属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观点是A:水柔弱而不争强B:水善于处下而不争上C:水可以洗净自己的污浊D:水不与其他事物争地正确答案:水可以洗净自己的污浊5、“大国者下流”一文中,“下流”的含义是A:指地位微贱的人B:卑鄙龌龊之意C:处在水的下游D:比喻众恶所归的地方正确答案:处在水的下游6、下列不属于《道德经》中对于“道”的观点的是A:弱者,道之用B:道可道,非常道C:忠恕之道D:天之道,利而不害正确答案:忠恕之道7、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所体现出的道家智慧是A:为而不争B:上善若水C:哀兵必胜D:柔弱胜刚强正确答案:柔弱胜刚强8、下列选项中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B: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C: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确答案:“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9、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A:怀疑论B:祭神如神在C:未知生,焉知死D:无神论正确答案:无神论10、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错误的是A:有所不为B:不妄为C:不作为D:不多为正确答案:不作为第三章1、他“是诗人的哲学家,是哲学的诗人,是一个站在远方眺望故乡的人”,“他”指的是谁?A:闻一多B:鲁迅C:孔子D:庄子正确答案:D2、庄子曾担任过的最高官职是A:彭泽令B:太史C:漆园吏D:寺人正确答案:C3、根据课堂内容所讲,庄子的生平可以用哪三个字概括?A:穷、困、衰B:富、骄、博C:困、傲、博D:穷、傲、博正确答案:D4、“劳我以生、息我以死”体现了庄子的什么思想?A:齐生死B:齐万物C:齐是非D:逍遥游正确答案:A5、与“枯鱼之肆”含义相似的成语是A:涸辙之鲋B:相濡以沫C:枯木逢春D:缘木求鱼正确答案:A6、“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哪一篇文章?A:《逍遥游》B:《大宗师》C:《秋水篇》D:《齐物论》正确答案:C7、“庖丁解牛”出自于庄子的哪一篇文章?A:《逍遥游》B:《养生主》C:《齐物论》D:《秋水篇》正确答案:B8、庄子的整个核心思想是A:道法自然B:厚德载物C:自强不息D:亲和自然正确答案:A9、“庄周梦蝶”出自于A:《齐物论》B:《德充符》C:《人世间》D:《应帝王》正确答案:A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直面死亡的哲学家是A:惠子B:孔子C:庄子D:老子正确答案:C第四章1、《论语》记载的是()的对话录?A:孔子言语B:孔门师徒言语行事C:孔门师徒言语D:孔子行事正确答案:B2、轴心时代的说法是由谁提出的?A:黑格尔B:雅斯贝尔斯C:温克尔曼D:赫尔德正确答案:B3、下面哪位是轴心时代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大哲学家?A:董仲舒B:朱熹C:孔子D:王阳明正确答案:C4、《论语》作为对话录,对话涉及到了A:孔子B:孔子及其弟子C:孔子及其再传弟子D:孔子与弟子、弟子与再传弟子正确答案:D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道德经》古典名著导读读书分享PPT

TAO TE CHING老子《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书目国学教育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道德经目录壹作品简介贰作者介绍叁文段赏析肆作品鉴赏国学教育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作品简介《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老子国学教育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前37章为《道经》,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哲学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 的重要来源。
大约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
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
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
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
”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
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
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此书由来作者介绍《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中国哲学主要人物作品以及思想

中国哲学经典原著导读周海春易经(殷周之际,约前1000年)相传是周人所作,大约形成于殷周之际。
现流传下来最早的本子是魏晋时期王弼、韩康伯的《易注》。
《史记》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之说,《易传》认为包羲氏演八卦,也承认文王作易的说法,除此以外还有神农和大舜作易等说法。
西周朝(前1029~前771),始于文王。
文王在位51年,姓姬名昌。
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囚,后被释放。
“易”有变易、简易、不易,即永恒不变这三种含义。
《易经》由基本符号阳爻和阴爻按每三个一组错综配合组成八种卦象,叫做八卦,它们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称作八“经卦”。
八卦两两相重,构成六十四个符号,便是六十四卦,称作“别卦”。
六十四卦中每一卦又包含有六爻,因此《易经》共有384爻构成。
六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
卦辞是指解说卦象的辞句,爻辞是解说爻象的辞句。
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讲人事的得失;判断吉凶。
《易经》认为,阴阳矛盾运动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代表着世间两种最基本的相互对立的势力,自然界和人、动物一样,都是由阴阳运动产生的。
《易经》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与《诗》、《书》、《礼》、《春秋》一起被儒家奉为“五经”,它不仅对儒家,而且对其他各家以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各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的许多思想都为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它提出的许多哲学范畴,如太极、两仪、道、器、神、几、言、意、象等,对以后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易经》是我国古代典籍注解最多的书,仅汉以后诸史志著录的注解近700余部,加上史志未著录和近代注解可达千余部。
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对它进行了研究,中国哲学史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易学史。
该经在亚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唐同时代的朝鲜国名“新罗”就取自“大畜”卦“德业日新”的精神;7到9世纪的日本,《易经》是学生的选修课。
法国传教士金尼阁首次把《周易》译成拉丁文,于1626年在杭州刊印。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学习心得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学习心得有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
阅读文学典籍不仅仅是让我们知道中国文化的昌盛,更为重要的是使我们浸润了传统文化因子,培养一个文明大国应有的人才素质涵养。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而读书,又以读经典最为困难也最有裨益;而旅行是一个体验大自然与生活的过程,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是相通的。
都是从自然或者生活中学习和感悟,不论是心灵还是身体,都会得到益处。
读史哲典籍更会让我们从深层的思维、思想上,理解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从骨子里头,体现出民族文化的风度;从宏观上把握我们民族的思维深度和方式,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加了解自身民族的文化特质。
中国哲学经典是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与沉淀而留下的精华,内容海纳百千,包罗万象。
经典,即经久不衰的万事之作。
哲学,简单来说,可看作是使人聪慧之学,而中国哲学,则是我们这个古老而历史悠久的民族古圣先哲思想智慧之结晶,是前人对生活的看法,质疑,反思,领悟。
在我看来,这门学问高深而又易懂,因为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或许长久未思通的一个问题却又在日常某时刻所参透。
它所传承的思想也应当是我等所想,继而升华。
《周易》,它包罗万象,囊括万物,是真正的集大成者,在这上面,我第一次系统地了解到“取向思维”这样以认识事实来领悟事理的思维方式。
“圣人立象以尽意”,即圣人通过以确立“象”的方式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念并推论出更深刻的义理。
将抽象的思维以具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之生动又容易让人理解。
而相较于《周易》所展现的生生不息的宇宙图景,《庄子》则描绘出物我两相忘的自然规律。
静静去感知书一词一句中的含义,闭上眼,仿佛就能感知到由四面八方传来的信息。
《庄子》是道家言论著作总汇,它的内篇比较系统,文字风格也很一致,而外、杂篇内容则很丰富,但风格有了一些差别。
内容思想接近《老子》, 是道家的重要经典。
庄子所代表的思想,在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对于浮躁而又忙乱的我们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道德经》导读材料

《道德经》导读材料一、著者与内容《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老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
经过专家大量考证及考古发掘,终于证实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故里位于现在河南鹿邑县老子故里。
具体姓名史料中也颇为不全.“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现在能够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此楚简本《老子道德经》,当为最原始、最淳朴之版本。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也受到学者的重视。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
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能够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
历史上《道德经》注者如云,甚至有几位皇帝都为其作注。
《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悔道徒,创立了道教,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点解释《老子五千文》,自此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
《道德经》为韵文哲理诗体。
《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
(19/20 分数)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
A.司马
B.礼官
C.祭司
D.史官 D.史官- 正确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A.和静清寂
B.恭宽敏惠
C.清虚卑弱 C.清虚卑弱- 正确
D.仁义
礼智
3.在《道德经》中,下列选项不属于“反”所具有的含义是
A.相反相成
B.反向思维
C.祸福相依
D.道法自然 D.道法自然-
正确
4.下列不属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观点是
A.水柔弱而不争强
B.水善于处下而不争上
C.水可以洗净自己的污
浊 C.水可以洗净自己的污浊- 正确 D.水不与其他事物争地
5.“大国者下流”一文中,“下流”的含义是
A.指地位微贱的人
B.卑鄙龌龊之意
C.处在水的下游 C.处在水的下游- 正确
D.比喻众恶所归的地方
6.下列不属于《道德经》中对于“道”的观点的是
A.弱者,道之用
B.道可道,非常道
C.忠恕之道 C.忠恕之道- 正确
D.天之道,利而不害
7.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所体现出的道家智慧是
A.为而不争
B.上善若水
C.哀兵必胜 C.哀兵必胜- 不正确
D.柔
弱胜刚强
8.下列选项中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
A.“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A.“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 正确
B.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C.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9.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
A.怀疑论
B.祭神如神在
C.未知生,焉知死
D.无神论 D.无神论-
正确
10.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错误的是
A.有所不为
B.不妄为
C.不作为 C.不作为- 正确
D.不多为
11.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A.善利万物而不争
B.居善地
C.心善渊
D.推己及人 D.推己及人-
正确
12.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
A.《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B.《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B.《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正确
C.《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
D.《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13.动善时的正确意思是
A.海水宽广、清澈
B.水给予人好处、利益的同时给人以尊严
C.水善于掌握机会 C.水善于掌握机会- 正确
D.水能容纳万物
14.下文中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A.圣人无常心
B.上善若水
C.治人事天莫若啬 C.治人事天莫若啬- 正确
D.物壮则老
15.下列与“反者道之动”无关的词语是
A.大巧若拙
B.相反相成
C.相得益彰 C.相得益彰- 正确
D.大音
希声
16.以下关于儒道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魏晋时期以道家为末流 A魏晋时期以道家为末流- 正确B儒道互补
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框架C儒家和道家皆为中国文化的主流D汉朝以儒家
为主流
17.关于道教与道家的区别说法错误的是
A道家产生于先秦时代,道教产生于汉代B道家追求精神境界,道教追
求治国方略 B道家追求精神境界,道教追求治国方略- 正确C道家创立者是老子,道教创立者是张陵D道家讲哲学智慧,道教叫方术养生
18.下列不属于“政善治”的观点是
A做人要多才多艺 A做人要多才多艺- 正确B政善治就是政清如水
C好的政府应该公平D好的政府应该清廉
19.下列对《道德经》中的“道”和“德”解释正确的是
A“道”就是讲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规则A“道”就是讲事物发展的方向、
道路和规则- 正确B“德”就是讲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规则C道者,物之所得D德者,物之所由
20.与水的“动善时”无关的阐释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水至清尽美从一勺至千里 B水至清尽美从
一勺至千里- 正确C时行时止利人利物D冬季来临水化作雪覆盖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