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分析
PPP项目退出机制的法律分析——以资产证券化为中心

PPP项目退出机制的法律分析——以资产证券化为中心前言:退出机制是本轮PPP热潮中极具争议的一个问题,退出机制的完善意味着作为财务投资人的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能够在3-5年短期时间内收回投资成本、获取收益,意味着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能够顺利衔接,意味着原始社会投资人在“禁退期”后能够通过股权转让获取收益。
在严禁政府回购、政府兜底的新政下,如何创新开拓退出渠道是PPP模式深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本文在比较分析PPP项目各类退出途径的基础上,探索了资产证券化这一方式的具体操作方式,以期为推动我国PPP模式深入发展作出有益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退出机制是本轮PPP热潮中极具争议的一个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PPP项目退出机制不能成为问题,因为运营期满后社会投资人自然将项目移交政府、获取收益;另一种观点认为退出渠道不畅是目前PPP项目无法落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两种观点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了部分真相。
通常情况下,社会投资人在运营期满后功成身退是最为理想的结果。
然而,PPP项目合作周期长达几十年、投资金额巨大、风险高,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多数施工单位不具备项目运营经验,施工单位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建设期收益,大量资金沉淀于项目会使其背负沉重的经营负担;即使是资金雄厚的银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囿于理财金、信托资金投资期限较短,也将面临期限错配问题;而作为长期资金的社保资金、养老资金、保险资金基于投资稳健的需求,不宜在项目早期作为社会投资人直接介入,因为项目前期失败的风险较大。
因此,畅通的退出渠道、完善的退出机制是解决本轮PPP项目“政府热、社会冷”症结的不二法门。
二、PPP项目退出机制的类别分析理论上,社会投资人投资PPP项目的退出方式有:公开上市、股权转让、股权回购、清算、企业债、公司债、项目收益债、资产证券化等。
由于清算退出是最为不成功的退出方式,下文仅就上市、债券、股权转让等退出方式的利弊和适用前景作出分析。
1.股权回购股权回购是我国建设项目传统的退出机制,指施工单位带资建设结束之后将其持有的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给地方融资平台或政府指定的运营单位,以收回建设成本并取得收益。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一、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风险投资市场的活跃程度也在不停的提高。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本市场,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及创新创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风险投资也面临诸多的风险,投资人需要考虑退出的渠道,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与投资人的收益。
本文将探讨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为风险投资人提供决策参考。
二、风险投资退出的定义和价值风险投资退出是指投资人从投资项目中退出所持有的股权、债权或其他投资权益,以实现投资收益的过程。
风险投资退出能够提高风险投资的流动性,在提高资金价值的同时减少非流动性风险,使得风险投资更具吸引力。
根据投资人的不同要求,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也有所不同。
风险投资退出的方式包括股权转让、IPO上市、增资扩股、回购、资产出售等多种形式。
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根据企业的特定情况和投资人的实际需求来制定,以确保退出流程的顺利进行。
风险投资退出对于风险投资人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投资退出,投资人可以获得资本回流,以减少可能的资本风险。
其次,当投资人向股权公司转移其持有的股权时,也可以降低了企业的精神资本风险并提高其创新意识。
最后,通过不同的退出方式,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平衡。
三、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分类风险投资退出渠道有基本上可以分为常规渠道和非常规退出渠道两类。
1. 常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更加常用的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包括了股权转让、IPO上市、增资扩股、回购和资产出售等几个方面。
(1)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是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形式。
该方式即投资人将其持有的股权转移给其他投资人或企业,以获得资本回流,从而实现退出的过程。
股权转让的机制可以分为公开转让和非公开转让两种。
公开转让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交易,包括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
非公开转让则是在股东内部进行的,例如,可以把股权转让给其他企业或机构等,在内部进行转让交易。
股权转让可以有效提高风险投资的流动性,同时也方便了投资人的管理与风险控制。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私募股权投资是指以资本为基础,通过购买股权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和财务收益分配的一种投资方式。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私募股权投资逐渐成为吸引大量投资者的重要渠道。
由于私募股权投资的特性以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退出机制一直被认为是私募股权投资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分析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退出渠道不畅。
由于私募股权投资的特性,经营期较长,大部分私募基金的资本投入期限为5-7年,但企业发展情况千差万别,所以在经营期结束时,寻找合适的退出渠道成为了一个难题。
目前,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主要通过IPO、并购或二级市场交易等方式实现,但这些退出渠道在中国市场上还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导致私募股权投资在退出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2. 退出回报不稳定。
由于私募股权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期望获得较高回报是投资者选择私募股权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经营状况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在退出时可能无法获得预期的回报。
这种不稳定的回报将会影响私募股权投资的魅力,降低投资者的参与热情。
3. 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私募股权投资是面向特定投资者的,往往需要投资者自行寻找投资机会。
与一般投资者相比,私募股权投资的机会更加有限,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
信息不对称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在退出时更容易受到不公平交易的影响。
对于投资者来说,由于缺乏相关信息,也很难进行充分的投资决策,从而影响退出时的回报。
面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改善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机制:1. 完善退出渠道。
政府应加大对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监管力度,深化改革,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吸引更多的企业赴港上市,加快并购市场建设,提高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建立和健全私募股权投资退出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退出渠道顺畅。
2. 加强风险管理。
在私募股权投资的整个过程中,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

211公开上市 ( iil ulcOfrn , .. I ta bi feig简称“P” n P IO) 是指 风险投资者通过风险企业股份公开上市, 将拥有 的 私人权益转换 成为 公共股权 , 在获得市场认可后, 手以实 转
现资本增值 。
风险投资退 出, 是指风 险企业发展 到一定阶段以后, 风
1 风险投资简介及其退 出渠道的重要性 风 险投资 ( e tr a i a ) V n u eC pt 1,又称创业投资、风险资 本, 是一种由专门的投资公司或专业投资人员在 自担风险的
前提下, 通过科学 的评估和严格筛选, 把资金投 向有潜在发 展前景的新创或市值被低估 的公司、 目、 项 产品, 并以其长 期积累的经验 、 知识信息往来辅助企业经营 以获取资本增值
铰 分 析
摘
要: 险投资退出渠道的选择是风险投资运作过程 的最后接力棒 。是风 险资本价值能 否增值和 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 , 风
灵活、有效 的退 出机制将使得风 险投资长足 的发展 。在此对风 险投 资的几种退出方 式进行 比较和分析。并在对我 国风险投资
退 出渠 道 的现 状 进 行 分 析 的基 础 上 提 出几 点建 议 。
关键词: 险投资:退出: 风 渠道:IO P;兼并与收购
中图分类号 :F 3 .9 8 05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1 7 - 7 2 (0 78 0 5 0 1 4 9 一 2 0 )— 1 — 3 6 0 2 1风险投资常见的几 种退 出渠道 . 风险投资常见的几 种退 出方式有 :IO P 、出售 、回购和 兼并收购 以及破产清算 。
2 12股份 回购 ..
投资。而退 出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正是风险投资资本变现的渠道,是风险资
风险资本的六种退出渠道(参考)

风险资本的六种退出渠道(参考)风险资本的特征以及风险投资独特的运行方式,使风险资本与创新项目的结合只会是一种短暂的结合,风险资本从它投入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努力寻找一种便捷、安全、能够获得最大增值的退出通道,能否成功地退出是风险投资能否成功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中国风险投资起步晚,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在寻求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时,应多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
从国外的发展现状看,主要有六种退出渠道:公开上市、买壳上市或借壳上市、并购退出、风险企业回购、寻找第二期收购、清算退出。
各种渠道在实际运用中的地位各不一样,其回报率也各不相同。
据美国对442项风险投资的调查30%风险投资通过企业发行股票上市退出;23%通过兼并收购退出;6%通过企业股份回购退出;9%通过第二期收购退出;6%为亏损清偿退出;26%因亏损而注销股份。
在不同的退出方式中,风险投资的回报率差别很大,其中,通过企业股票公开发行上市退出的回报达到1.95倍,兼并收购的投资回报达到0.4倍,企业回购股份的回报达到0.37倍,第二期收购回报0.41倍,而亏损清偿的损失是—0.34倍,因亏损而注销股份的损失则是-0.37倍。
一、公开上市公开上市,指创业企业第一次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是风险资本最主要的、也是最理想的一种退出方式,大约有30%的创业资本的退出都采用这种方式.据统计,1982年至1996年6月,美国通过公开上市方式上市的风险企业1400多家,共筹集资金35亿多美元,公开上市方式创造了许多风险投资的神话。
苹果公司首次发行获得235倍的收益,莲花公司是63倍,康柏公司为38倍,若以中国在nsdq上市的三家公司为例,新浪网公开上市首日筹到6800万美元,网易募集6975万美元,搜狐是5980万美元,对它们进行风险投资的公司都获得了很好的资本增值。
优点:股票公开发行是金融市场对公司发展业绩的一种确认;保持了公司的独立性,容易受到管理层的欢迎;通过股票上市可以让风险投资家获得丰厚的收益;公开上市的公司可以获得证券市场上持续筹资的渠道;使公司的期权奖励较易兑现;创业者可得到丰厚的回报。
驾驶员退出机制

驾驶员退出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为交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在自动驾驶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驾驶员仍然是车辆行驶的重要因素。
因此,探讨驾驶员退出机制,确保车辆在必要时能够安全地由人类驾驶员接管,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驾驶员退出的原因驾驶员退出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之一:1、驾驶员身体不适或疲劳:长时间驾驶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和不适,如果驾驶员身体状况不佳,可能会影响其判断和反应能力,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2、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但有些驾驶员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如打、发短信等)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3、驾驶员技术不足:某些驾驶员可能没有足够的驾驶技能和经验,无法应对复杂的交通情况,这种情况下,驾驶员也需要退出驾驶。
二、驾驶员退出机制的实现为了确保驾驶员在必要时能够安全地接管车辆,需要建立完善的驾驶员退出机制。
以下是实现驾驶员退出机制的建议:1、建立驾驶员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在车辆中安装健康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驾驶员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判断驾驶员是否身体不适或疲劳。
如果监测结果异常,系统可以自动提醒驾驶员停车休息或更换其他驾驶员。
2、限制驾驶员的驾驶时间:对于长时间驾驶的驾驶员,可以设定一定的休息时间,避免因疲劳导致驾驶事故。
同时,对于新手驾驶员,可以限制其驾驶时间,待其技能和经验提高后再逐步增加驾驶时间。
3、引入人工智能辅助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驾驶员进行车辆控制、路径规划、交通识别等任务。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驾驶员的负担,还可以在必要时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情况,避免事故发生。
4、建立驾驶员技能评估系统:通过在车辆中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操作技能。
如果发现驾驶员技能不足或操作不当,系统可以自动提醒驾驶员停车改进或更换其他驾驶员。
5、制定紧急情况处理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如车辆故障、交通事故等),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选择与地方产权交易市场改革——基于浙江的实证分析

Ab t c : c r i g t h o s ca d f r in p a t e o e t r a i l n e t n , &A n p r h s r h s o s r t Ac o d n ot e d me t n o eg r ci fv nu e c p t v sme t M a i c ai a dr u c a ea et e mo t mmo e c n wi d a l t o so e tr a i 1 T ef n t n o l c l r p r i h st d n r e n ed g e f t f n t n a ep a i g a t r wa me h d f n u e c pt . h u c i f a o e y rg t a ig ma k ta d t e r eo s u ci r ly n h v a o ao p t r h i o
陈 健 ,陶 海飞
(. 1 暨南 大 学 ,广 东 广 州 5 03 ; 2 浙 江 万 里 学 院 ,浙 江 宁波 35 0 ) 160 . 1 10
【 摘要】 从国 内外风险投 资的实践来看 ,并购和回购是风险投 资最常见的退 出方式 。产权交 易市场功能及作 用发挥程度对风 险资本退 出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浙江产权 交易市场功能错位 ,使得 风险投 资退 出渠道更为不畅,进 而影响 了风险投 资健康发
Ch ie o n u e Ca i l i d a l c a im n f r o o a o e t g t oc f Ve t r pt t r wa aW h Me h ns a d Re O m f c l L Pr p r Rihs y
Tr dn a k t a ig M re
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分析

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分析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是一种职业金融家向新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新兴中小企业或产业一般为高科技企业投入权益资本的行为.风险投资被誉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通过特殊的组织机制将各种社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用一定的方式投入风险企业,并投入专业化的管理,促进风险企业成长壮大.同时也实现自身的资本增值.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是“融资——投资——退出”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融资是先导,解决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外风险资本的来源渠道比较多,而我国风险资本的渠道来源非常狭窄,主要来自于政府.如何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是促进风险投资事业发展所必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国外风险投资资金的来源渠道任何一个国家或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开发高科技产品,客观上都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因为通过正常的金融渠道,从极其谨慎的银行那里很难得到融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风险投资规模都得到迅速增加,资金的提供者包括公共和私人的养老基金、捐赠基金、银行持股公司、富有的家庭和个人、保险公司、投资银行、非金融机构或公司、外国投资者等.从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变化情况来看,以美国为例,在风险投资发展的早期阶段,富有家庭和个人是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如1978年,美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养老金等年金基金大约占15%,保险公司占16%,大产业公司占10%,外国投资者占18%,富有家庭和个人占32%.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风险资本的来源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富有家庭和个人的重要性减少,而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成为风险投资基金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风险资本又开始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的新格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各国和地区的政策导向.二、我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现状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开始于1985年,至今也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规模较小,动作也不完善,基本处于发展初期,传统计划经济下投资融资体制因素的制约仍很深.我国风险投资的来源主要集中于政府财政拨款、国有大型企业和科研单位自筹资金以及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关的金融机构,另外还有来自国外的风险基金,来自民间投资主体直接投资的比重仍然偏低.原国家科委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在已转化的科技成果中,成果转化资金靠自筹的占56.8%,国家科技计划的拨贷款占26.8%,风险投资仅占2.3%.90年代后期部分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开始介入我国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市场.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政府财政拨款.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初期,政府资金的一部分有必要参与风险投资,以起到带头人的作用.目前来看,来自中央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国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资金,仍然是构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种子基金的重要来源.90年代后期,各级政府纷纷从财政拨款、科技贷款中拨出专款,投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直接资助科技成果转化.1999年6月,由国务院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正式启动,前期额度为10亿元.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也相继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担保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二是企业投资者.这里企业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在欧美科技企业主导型的国家里,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投入是风险投资来源的一条重要渠道,特别是公司战略投资.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和大型民营高科技企业通过自筹资金进行了大量风险投资和企业并购的尝试.如:中青旅于1998年斥资1.25亿元,投资专门从事高科技风险投资的北京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清华同方、同济科技、联想、实达等大公司都以不同的形式参与风险投资.另外,我国科研单位自筹资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也归结为企业所进行的风险投资行为,这也是风险投资来源的一条渠道.三是金融机构.我国的金融机构承担了供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资本的任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参与部分风险较小的高新技术项目投资,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后期投资;二是替代政府职能建立科技风险贷款基金,发放科技项目贷款.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率先开办科技开发贷款业务.此后,银行业的科技开发贷款业务迅速增长,1994年为80亿元.四是国外的风险基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国外的资金大量涌入中国,其中风险投资基金非常活跃.1992年由美国IDG公司和国家科委联合设立的太平洋风险投资基金中国公司正式成立,投入资金超过1亿美元.经过几年的实践,该公司目前在我国的投资项目达30多个.1994年,着名的创业投资集团WIIG在我国设立了华登中国基金,先后对四通利方、友讯科技、无锡小天鹅等知名企业进行了投资.此外,中经合集团、高诚资产、美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等风险投资机构也开始了在我国的风险投资活动.自1995年以来,先后有50多家国外风险投资基金进入我国,基金资本额从1991年的1.8亿美元升到1997年的36.1亿美元.1997年12月,世界一流的风险投资基金向亚信公司注资1800万美元.三、发展“官助民办”式的风险投资目标模式国际上风险投资的组织经营方式大致分为3类:一是美国模式,其特点是以私营风险投资公司为主体;二是欧洲模式,特点是以国家风险投资机构为主体;三是日本模式,特点是以大公司和大银行为主体.这三种模式的形式与各自的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有关.在我国过去十几年的风险投资实践中,大部分风险投资的运作是政府主导型的“官办官营”的模式,这对于处于起点阶段的风险投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入,“官办官营”的投资模式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政府作为风险投资主要来源的不合理性和不可行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调动大量的民间资本,满足不了风险投资量大、周期长的要求,导致“政府失灵”,投资决策失误;融资与投资相分离,失去了约束机制,为渎职甚至腐败提供了可能;偏离了风险投资的特点,变成了带有保护伞性质的政府行为.因此,需要按照“以民为主,官民给合”的思路成立风险投资机构,或者说采取“官助民办”的模式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其特点是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只是在提供启动基金,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健全退出机制等方面实施积极规制.“官助民办”的主要思路是政府资本投入风险投资基金,但不控股,让民间投资主体进行管理营运.政府应综合运用税收信用、贴息贷款以及政府采购等多种支持手段,调动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提高政府支持效率.一是要尽快明确对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制定对风险投资提供经济补贴的政策,如技术开发补贴,投资亏损补贴等;三是制定风险投资融资政策机制,广开资金来源渠道,如种子基金政策、政府采购政策、放宽各种管制政策等;四是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风险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四、培育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民间投资主体要解决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总量不足的矛盾,最根本的出路是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启动个人投资、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社会养老基金等民间资本.1.个人投资:到2001年5月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8万亿元.我国社会事务专项调查表明,我国目前仍有79.6%的居民即使在征收利息税时仍将储蓄作为个人金融资产投资的首选,储蓄存款在家庭投资中所占比重达64.7%.因此,如何完善私人权益资本市场,使风险投资既能获得较高收益又能够安全退出,合理利用个人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这是当前启动我国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的重点.2.商业银行:我国金融机构2001年的各项存款余额为143631亿元,而商业银行控制了资本结构中的大部分资金,但银行直接介入风险投资受到很大限制.首先,我国实行银行与证券业分离的制度.其次,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安全保障程度底,金融风险的隐患大,集中表现在资本金不足和不良资产的包袱过重.因此,让银行大规模直接进入风险投资领域,风险投资和金融安全很难保证.一种可能较妥当的方法是商业银行与其他公司、机构共同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或者在政府担保的前提下对有关的项目进行信贷融资.3.投资银行:我国投资银行在融资、项目选择和资本运作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策划上市公司介入高新科技产业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因此,投资银行的风险投资业务可以与企业并购、资产重组IPO等业务很好地衔接起来.根据国外经验,许多投资银行都参与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帮助上市公司以风险投资方式发展高新技术;或者直接投资风险企业.4.保险公司:2002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批准保险金可以进入证券市场.目前中国保监会正在加紧制订有关实施方案,这对改善证券市场以及风险资本的资金来源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究竟能有多少比例的保险金真正进入到风险投资领域,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可以预见,随着风险投资事业的逐步成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保险金参与到风险投资中去.5.大型企业集团:在西方发达国家,工商企业是风险投资领域非常活跃的参与力量.但我国企业对风险投资的贡献不大,有必要在政策上推动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质地优良、效益好的上市公司参与战略风险投资.截止2002年4月30日,我国共有上市公司1170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103家,目前50%左右的公司具有配股权.从1991年至今我国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共筹集资金8099.01亿元,但上市公司筹集的资金大都用于收购和扩展原来业务,庞大的资本在常规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结果导致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出现业绩下滑和亏损.上市公司要调整发展战略,利用自己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优势,借风险企业的发展优势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使企业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辅修)毕业论文题目: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分析学院金融学院专业金融学班级金融辅修一班学号姓名黄鑫指导教师宿玉海山东财政学院教务处制二O一O年十二月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分析黄鑫内容提要: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现状及作用的分析,给予我国发展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以借鉴和启示。
再对我国当前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现状的分析,找出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字:风险投资退出渠道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高风险、高成长性、高预期回报的投融资方式,在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面对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发展新兴产业,我国应积极培育活跃的风险投资市场,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而如何发展风险投资目前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获利后退出是风险投资的最终目标,风险投资市场顺利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具备畅通的退出渠道。
因此,建立一个活跃的、合理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风险投资业退出机制的分析,以及我国当前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国外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现今的经济体系中,由于金融市场结构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风险资本市场发展模式。
各种模式下,风险资本市场发育的成熟度和特点不尽相同,也因此发达国家的风险资本退出渠道也各有侧重,形成各自独特的风险资本退出渠道模式。
1.美国风险资本投资的根本目的和动机,就是为了获得高额投资回报。
没有高额投资回报的吸引,风险资本市场就无从发展。
无论是以何种形式成立的风险资本,在其持有创业企业股权一定时期后,就必然会考虑退出创业企业,收回投资,然后进行新一轮的投资计划。
在美国,风险资本的退出,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1在资本市场公开上市公开上市是风险资本最主要的退出方式,在美国,约有30%的风险资本的退出采用这种方式。
与其他方式相比,公开发行股票也是收益比较高的方式。
由于有助于在市场上树立企业的形象并保持持续融资的渠道,企业经营者通常乐于接受这种方式。
二板市场是创业资本的最佳退出场所。
美国证券商协会1971年设立的专为新兴中小企业服务的纳斯达克电子交易系统(NASDAQ)就是二板市场它以宽松的上市条件和快捷的电子交易系统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环境,微软、英特尔、雅虎等一批高科技企业都是借助其发展起来的。
尽管创业资本占整个资本市场的比重很小,但它是整个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资本市场提供了高质量的上市公司。
反过来,完善的资本市场不仅为创业资本退出创造了条件,而且鼓励更多的资金流向创业资本,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出售创业资本在退出时,其选择的出售对象可以是创业的风险企业或风险企业家本人,包括管理层收购(MBO)和公司购回股份;也可以是新的投资者,包括另一个公司或者其他投资者。
前者是常见的一般购并,即某家公司收购风险企业。
后者为“第二期购并”,即由公司某一合伙人或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收购,接手第二期投资。
统计表明,在美国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中,一般购并占23%,第二期购并占9%,卖给风险企业即MBO或公司回购占38%,总量上比公开上市的还要多。
但收益率却比公开上市低得多,约为公开上市收益率的1/5强。
概括起来,出售有如下几种不同的方式。
重组风险企业在美国,许多小企业就是用重组破产的手法金蝉脱壳,把债权人和投资者排挤出去,使投资者损失惨重,因此投资者对破产避而远之,取而代之的办法就是重组风险企业。
重组退出,可以采取的就是通常的公司重组办法,如公司扩张、收缩、交换发盘、控制权接管,等等。
清理风险企业创业资本的巨大风险反映在高比例的投资失败上。
越是对处于早期阶段的创业资本投资,失败的比例越高。
以清算方式退出是痛苦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必须要断然采取的方案。
因为创业投资的风险很大,同时投资收益又必须予以保证,不能及时抽身而出,只能带来更大的损失。
即使是仍能正常经营,如果成长缓慢,收益很低,一旦认定没有发展前途,也要果断行动立即退出,不可动作迟缓。
沉积在这一类公司中的投资资本的机会成本巨大,创业投资一般不愿意承受这样巨大的投资成本。
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也是历经三个不同的阶段。
在不断地实践当中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方式也不断的变化,从最初的以并购重组退出为主到现在的以IPO退出为主。
正是由于美国完善的资本市场造就了许多世界级的企业,使美国成为世界风险资本投资最活跃的区域。
2.欧洲在欧洲,严格地说,风险资本(Venture Capital)只是私人股权的一个子集,特指用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业、早期发展或者业务扩充的权益资本。
私人股权(Private Equity)是指企业提供的未上市权益资本,范围广泛得多,被应用于新品和新技术的开发、营运资本的扩充、企业的兼并收购或资产负债表的调整等。
所以与美国不同,欧洲的风险资本还包括MBO/MBI。
在近30年里,欧洲的风险资本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同时,风险投资的迅猛发展也大大促进了欧洲的经济繁荣。
但是,与不断流入的新投资流量相比,欧洲风险资本的退出水平就大大落后了。
实际上,顺畅的退出途径是风险资本运营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没有安全有效的投资出口,高风险所要求的高收益就只是水中捞月。
对此,欧洲风险投资业界也有广泛的共识,如欧洲风险投资协会就设有专门的退出委员会,为欧洲风险投资者选择合适有效的退出途径出谋划策。
以下是欧洲风险资本实际采用的几种退出方式:.股票上市欧洲自己的二板市场EASDAQ就是在风险投资者、高科技和金融界的推动下,以NASDAQ 为蓝本建立起来的,在2001年4月被NASDAQ收购,成为NASDAQ的一部分。
它是一个建立在共同管理体制、会计原则和交易清算体系下的跨国界的泛欧资本市场。
它以高增长公司为服务对象,为其提供了一个有相当深度和广度的、高度监管的透明交易市场,并成为欧洲风险资本通过IPO方式退出的主渠道。
.出售出售是欧洲风险投资者最常选择的退出方式。
相对于IPO方式而言,出售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首先,由于收购方可通过兼获取协同效应、扩大市场份额或进入新市场,风险投资者通常可要求其支付收购溢价,从而提高自身的回报率。
其次,风险投资者通过出售可实现一次性完全退出,剩余风险很小或者没有。
第三,出售的费用成本也低于IPO方式,他面临的谈判对手只是少数几个买方,而不是整个市场,因此也比IPO快捷。
第四,这种方式适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公司。
.回购回购在欧洲风险资本退出途径占有一定的地位。
但是,欧洲许多风险投资者在考虑回购时仍然顾虑重重。
因为它往往要求在风险资本投资于企业之初就签订回购协议,而如果到期时企业经营得更好,回购协议就会限制风险投资者取得更高的收益,所以股份回购对于非常好的项目而言,只是一种不得已的被动选择。
清理清算这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经常采用的一种退出方式。
毕竟风险投资本身就决定了它的高风险性,高风险性也就决定了它失败的几率会很大。
由于美国和欧洲不同的金融市场体系,形成了各自各有侧重的风险资本退出渠道机制,其中IPO成为二者主要发展风险资本退出的主渠道,并在二者经济发展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培育出了许多新兴的产业,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
二.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现状然而反观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国内主板上市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设立的最初宗旨是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的,而且我国《公司法》中对于企业股票上市的标准较为严格,这就给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带来了许多困难。
虽有小部分公司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对企业进行重组和股份制改造,达到标准后成功上市,但大多数风险投资参与的风险企业建立时间都较短,资产规模难以达到上市的要求。
由于主板上市门槛高,因而以这种途径退出对绝大多数风险投资来说尚有相当大的难度。
买壳或借壳上市风险企业从已上市的公司中寻找合适的壳资源,通过—定的途径获得对上市公司的相对控股权,再通过资产置换或反向收购等方式,将自己的资产和项目注入到壳中,以达到上市的目的。
这种方式在我国当前上市资源相对稀缺而壳资源相对丰富的现状下,可以作为风险投资寻求变现、风险企业实现上市融资的一种选择。
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由中小板和2009年新设的创业板,为风险投资退出提供了二板市场上的资本退出,虽然规定有所放宽,但对于风险投资的大多中小企业依然难以达到上市的条件,同时也并不能使风险资本有效的推出。
境外或香港市场上市国内主板市场的门槛太高,很多中小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境外或香港市场。
对风险投资来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实现退出,至于退出的市场设在哪里并不重要。
利用海外市场实现上市有以下三种形式:(1)设立离岸公司以红筹股形式直接上市,这是很多民营企业选择的方式。
(2)境内股份制公司海外直接上市,但政策阻碍不少。
(3)境内公司海外借壳间接上市。
这种借壳上市成功的案例也不少,然而由于地域差异性、退出成本控制、监管和信息披露等原因,风险投资机构一般不会选择这种方式进行操作。
企业并购企业并购在我国的高科技行业中表现尤其突出,如在互联网行业中,大的网络公司如新浪、搜狐、263等就不断地兼并小的互联网企业来发展自己的业务,而这些小的互联网企业也通过卖出自己的企业实现了最初风险投资的变现和增值。
风险企业股份回购在风险企业运作相对成熟时,可将股权转让给本企业管理层或内部职工。
这样既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又能激励企业的管理者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利用场外交易市场场外交易虽然很难形成统一的价格,交易者的询价和谈判成本较高,市场效率相对较低,但却十分灵活,既没有上市标准,也不需要严格的交易监管,因而是一种比较适合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的产权交易方式。
场外交易特别适合中小企业股票交易,应当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监管比较完善的条件下逐步恢复场外交易。
但是,新的场外交易中心不是原来中心的简单重复,而是建立全国联网的、规范的、高效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发展的一体化市场。
长期持有风险企业的股份如果风险投资公司有实力或对所投企业有信心,可以长期持有风险企业的股份,从公司的利润分配中收回投资。
清算退出清算退出是痛苦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必须断然采取的方案。
因为风险投资的风险很大,同时投资收益又必须予以保证,如果不能及时抽身而出,只能带来更大的损失。
三.中国风险投资存在问题1. IPO退出障碍IPO一般来说其平均回报率要远远高于并购和回购,很多资金雄厚的风险投资公司都希望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公开转让股权获得高额收益。
但是,我国真正实现IPO退出的风险企业并不多,究其原因而言,主要在于我国目前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证券市场还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在政策法规等方面无法完全与IPO退出机制实现对接。
正如表一与表二所示,可以看出我国各种风险投资退出渠道所占的比重(本项调查的有效样本数有风险投资机构背景的77个退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