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贝多芬钢琴曲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古典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钢琴奏鸣曲作品丰富多样,体现了他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征。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数量众多,共有32首。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月光奏鸣曲》、《命运奏鸣曲》、《热情奏鸣曲》等。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从早期作品到晚期作品,展示了他作为作曲家的成长和转变,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征。
贝多芬的早期钢琴奏鸣曲具有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帕斯塔洛兹奏鸣曲》和《月光奏鸣曲》。
这些作品的特点是结构严谨,使用常见的三个乐章形式(快板-慢板-快板),旋律简洁明快,节奏清晰。
而贝多芬的中期钢琴奏鸣曲则呈现了更多的个人特色和表现力。
在这一时期,他开始超越古典主义的框架,追求更广阔的音乐表达。
《命运奏鸣曲》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它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抗争。
这首奏鸣曲的音乐特点是情感激荡,旋律充满张力,节奏变化多样,表现出内心的激动和冲突。
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作品则更加复杂、内敛,展示了他在作曲技巧上的成熟和个人风格的深化。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热情奏鸣曲》和《哈默克拉維奏鸣曲》。
这些作品的音乐特点是充满哲理性的思考和激情,乐曲结构大胆创新,曲式上突破传统的束缚,充分展示了作曲家的个性和内心的世界。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在于他的作曲技巧和音乐思想的深度。
他常常运用变奏技法,将一个主题或旋律进行多次变化和发展,创造出丰富的音乐效果。
他对和声和对位法的运用也非常独特,有时会采用复调性的进行,有时会突破常规的音乐结构,创造出令人惊讶和震撼的效果。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要求极高,既需要演奏者对技巧的娴熟掌握,又需要他们能够深入理解作曲家的思想,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为经典的钢琴作品之一,对演奏家的要求非常高。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具有丰富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征,展示了他作为作曲家的才华和创造力。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贝多芬是19世纪著名的德国作曲家,被公认为是古典音乐的巅峰之作。
他的钢琴奏鸣曲作品是他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贝多芬总共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每一首都拥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征。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充满了情感和内在的冲突。
贝多芬的音乐充满了激情和激烈的情感,他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他的钢琴奏鸣曲往往具有强烈的对比和冲突,交替出现的忧伤和欢乐的旋律,以及音乐中的急剧变化,都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复杂的结构和技巧。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在结构上追求完美,力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复杂的曲式,例如奏鸣曲的三个乐章结构和自由发展的特点。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要求演奏家具备高超的技巧,包括迅速的音阶运行、复杂的和声技巧和灵活的手指技巧。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独特的创新和个性。
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中引入了许多新的元素,例如强烈的对比和冲突、自由的发展和变奏、大胆的和声和节奏处理等。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突然的转折和意外的乐音,使音乐更具有戏剧性和个性化。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的旋律和和声也非常丰富多样,既有激昂的乐句,也有抒情的旋律,既有严肃的大调,也有动人心弦的小调。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深邃的思想和哲学内涵。
贝多芬的音乐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通过音乐表达了对人类生活和宇宙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人类命运的主题,以及对自由、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热爱和追求。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不仅仅是优美的音乐作品,更是艺术和哲学的结合。
他以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征创作了一系列永恒的作品,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钢琴奏鸣曲是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音乐界和钢琴演奏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贝多芬是古典音乐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钢琴奏鸣曲集是其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作品具有非常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征,反映了贝多芬的音乐思想和个性。
一、音乐风格1. 运用复杂的音乐结构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采用了复杂的音乐结构,具有较长的音乐句式和乐章。
他在音乐形式的构建上运用了各种变化和发展,从而使作品变得丰富多彩。
2. 强调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强调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他善于运用音乐表现技巧,刻画人物形象和情感体验。
他的钢琴奏鸣曲在情感表达上较为深刻,刻画出了人生的苦涩和美好。
3. 以钢琴为主导乐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以钢琴为主导乐器,整个作品的音乐思路和主题都是建立在钢琴和弹奏上的。
他通过钢琴的演奏技巧和音色变化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二、艺术特征1. 较强的独创性和创新性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较强的独创性和创新性,他跳脱了传统音乐结构和旋律风格的束缚,吸收了各种新的音乐元素和技法。
2. 蕴含有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究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蕴含有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究。
他在音乐中表达了对于人生、爱情、艺术、自由等问题的看法和感悟。
3. 具有坚定的个性和想法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坚定的个性和想法。
他的作品反映了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观点,表现了他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
总之,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他音乐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丰富的音乐思想和卓越的创作才华,对于古典音乐的发展和演进具有深刻的影响。
浅析贝多芬的《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

浅析贝多芬的《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亦称为《命运》奏鸣曲,是作曲家贝多芬在1810年所创作的一首钢琴奏鸣曲。
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以其富有表情和独特的音乐结构而广受赞誉。
这首钢琴奏鸣曲以其情感丰富和具有震撼力的音乐语言而自成一格。
第一乐章展现了一种宿命的主题,表达了作曲家内心中的挣扎和痛苦。
它的特点是充满力量和激情,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深情。
接下来的第二乐章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感表达。
它以温柔而优雅的方式呈现,几乎像是一首舞曲。
这一乐章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多样性,同时也给听众带来了一种喜悦和放松的感觉。
第三乐章是这首奏鸣曲中最复杂的部分之一。
它以轻快而富有活力的音乐呈现,展示了作曲家对于对位技巧和和声的驾驭能力。
这一乐章的特点是其快速的节奏和音乐的变化,展示了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技术造诣。
最后一个乐章是这首奏鸣曲中最令人难忘的部分之一。
它以其悲伤和充满追忆的音乐语言而闻名。
这一乐章以柔和的音乐呈现,同时又充满着无尽的悲伤和哀伤。
贝多芬在这一乐章中把自己的情感倾注使得听众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这首钢琴奏鸣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独特风格和丰富的音乐语言。
他通过音乐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而这种情感也能够触动到听众的心灵。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以其独特的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而成为了贝多芬创作的杰作,也是经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音乐传达了一种力量和深情,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感受。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19世纪古典乐派音乐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
他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共有32首,横跨了他的创作生涯。
从他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受到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影响,作品风格延续了海顿和莫扎特的传统,音乐结构严谨,旋律优美。
贝多芬的早期作品中已经可以感受到他的个人风格,例如他常用的情感曲线,富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等。
贝多芬的后期钢琴奏鸣曲是他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也被认为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钢琴作品之一。
在这些作品中,贝多芬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音乐才华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在和声和旋律的发展上做出了创新,并采用了许多新的技巧和结构。
贝多芬的后期钢琴奏鸣曲中充满了情感和表达力。
他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冲突与挣扎,音乐表达了力量、激情和绝望等复杂的情绪。
他通过琴键上的动态变化和音符的重复等手法,创造了一种紧张而充满能量的音乐氛围。
贝多芬的后期钢琴奏鸣曲中充满了对技术的挑战。
他的作品要求演奏家具备卓越的技巧和音乐理解力。
他使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快速的音阶和跳音、复杂的手指技巧等等,这些技巧在当时是非常前卫和先锋的,挑战了当时钢琴演奏的传统观念。
贝多芬的后期钢琴奏鸣曲中充满了创新和实验。
他在和声和旋律的发展上做出了许多突破性的尝试。
他扩展了和声的边界,使用了更复杂的和弦结构,并以巧妙的方式将不同的音乐主题相互联系起来。
他还尝试了新的音乐形式,如奏鸣曲中的主题与变奏、奏鸣曲与船长诗等,这些实验性的手法为后来的音乐家开辟了新的创作路径。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他个人风格的最佳体现,也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钢琴作品之一。
他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技巧,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表达力,同时也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
这些作品至今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演奏和赏析,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古典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终生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堪称绝世之作。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以其丰富的音乐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征而闻名于世。
首先,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丰富多样。
他的作品涵盖了古典主义时期的特点,如条理清晰的结构、优雅的旋律和平衡的和声。
然而,他的作品同时也展示了浪漫主义风格的特征,如激情澎湃的表达、个人情感的投射和曲式的自由变化。
贝多芬在这两种音乐风格之间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融合,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古典主义风格,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和独立性。
其次,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和自我表达。
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中融入了许多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他借此音乐形式来宣泄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种强烈的个人特色体现在他对音乐形式和结构的突破,以及对琴键上的技巧和音色的创新。
贝多芬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急促的音符、激情四溢的和声和突然的音乐性转折,这些表现手法都是他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示了他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此外,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他的音乐承载着深刻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从愤怒、悲伤到温柔、欢乐,贝多芬的作品涵盖了丰富的情感层面。
他的音乐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贝多芬的音乐既具有个人情感的显露,又超越了个人的局限,成为了一种普世的表达方式和人类情感的共鸣。
最后,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展现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的精神。
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中尝试了形式和结构上的革新,他打破了传统的套路,大胆创造了新的曲式和表达方式。
他对音乐的追求和探索成为了后来音乐家们的榜样和影响。
贝多芬的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对美和真理的探索,他的作品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浅析贝多芬的《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

浅析贝多芬的《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的《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钢琴奏鸣曲之一,其音乐风格深受后世音乐家的影响。
这首奏鸣曲蕴含着贝多芬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思想,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这部作品进行浅析,旨在更好地了解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在1801年创作的作品,属于贝多芬的中期作品,全称为《第十四号奏鸣曲,作品27,第2号》,通常被称为“月光奏鸣曲”。
这个称呼来源于路德维希·里希特在1832年对这首奏鸣曲发表的评论中用的这个词,这一称呼得到了普遍的接受。
作曲家本人并没有给这首奏鸣曲起名字,而是在曲谱上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Sonata quasi una fantasia”(像一首幻想)来表示。
这首奏鸣曲共有三个乐章,分别是悠扬的Adagio sostenuto(广板), 洋溢着激情的Allegretto and Presto Agitato(急板)。
整首奏鸣曲演奏时间大约为15到20分钟。
让我们来聊聊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个乐章,Adagio sostenuto(广板)。
这一悠扬的乐章是整个奏鸣曲中最着名也是最具认知度的部分。
这个乐章是以自由的形式展开的,而不是符合一般的奏鸣曲的形式。
这意味着它可以自由地展现出情感,而不受到固定的形式约束。
这个乐章中的和谐音符和连续不断的左手旋律都在向听众展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仿佛是在月光下漫步般的悠闲和放松。
整个乐章以柔和的音色演奏,充满着深邃的意境和内在的情感。
接下来是Allegretto and Presto Agitato(急板)。
这一部分代表了奏鸣曲中的热情和激情。
相比于第一个乐章的悠闲和静谧,这一部分则是充满了充沛的活力和情感。
Allegretto部分的舞曲感让人想起了一场华丽的舞会,音乐富有活力而又优美。
而接下来的Presto Agitato则是给人一种紧张和急迫感,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钢琴奏鸣曲作品堪称经典。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独特,作品充满了个性、激情和创新,展现了他作为作曲家的独特艺术特征。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以其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贝多芬常常在作品中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心境,带给听众一种强烈的感受。
他的作品不再追求简单的表面美感,而是追求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Piano Sonata No. 14 in C-sharp minor, op. 27, No. 2)被誉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奏鸣曲中的第一乐章以其梦幻般的旋律和独特的和声结构而闻名于世,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感和内心痛苦的表达。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强大的创新精神和技巧上的挑战性。
贝多芬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不断突破传统形式的束缚,创造出了独特而复杂的结构。
他引入了自由奏鸣曲式(free sonata form),在曲式结构上进行了创新。
他还通过大胆的和声和技巧上的挑战来展示他对钢琴音乐的独到见解。
他的钢琴奏鸣曲《热情》(Piano Sonata No. 23 in F minor, Op. 57)中的第三乐章以其复杂的技巧和充满激情的音乐表达而闻名。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的音乐语言非常丰富多样。
他的作品中融合了古典和浪漫主义的元素,展现了他对音乐语言的独特理解。
它们的旋律线索清晰,变化多样,表达力强烈。
贝多芬还常常使用对位法和和声振奋人心的对位法和和声技巧。
他还利用丰富的音色和细腻的音乐品味来创造出令人难以忘怀的钢琴音乐。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展现了他对人类情感和命运的关注。
贝多芬的音乐常常表达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力量和希望的主题。
他在音乐中通过独特的和声、旋律和节奏表达出我们共同的人类经验和情感,使得他的音乐具有普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洪贤
学号:6002309037
浅谈贝多芬钢琴曲
摘要: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均衡地反映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体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
本文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做了详细的描述和对比,从而找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其价值和魅力。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点
对于很多外行人来说,谈到钢琴音乐,首先想到的音乐家一定是贝多芬。
这不仅是因为他精湛的艺术手法与骄人的艺术成就,更因为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贝多芬的重要艺术成就之一就是他的35首钢琴奏鸣曲。
他的钢琴奏鸣曲创作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他的人生虽然充满坎坷和磨难,但在他的音乐里却始终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斗争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贝多芬从青年时代开始创作钢琴奏鸣曲直到晚年,他的创作风格也总是在变化,其中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的乐章数目也是十分自由的,二、三、四乐章的都有(32首奏鸣曲中三乐章的有14首、四乐章的有12首、二乐章的有6首)。
下面按作品产生年代的先后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以此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征进行初步的比较:
一、早期(1792—1800年)
社会背景及历史文化的变迁,使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们的境遇、社会地位、思想,以及创作音乐风格也经历了一个从海顿没有深刻精神内涵的闲适,到莫扎特个人思想情感初步个性化表达的优美、秀丽和热情,再到贝多芬充满个人主观意志和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崇高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
同时,贝多芬又探索了发展钢琴奏鸣曲的新道路和新形式。
在早期奏鸣曲中,特别是在第8
首奏鸣曲《悲怆》中,可以举出许多进行探索的例子。
例如,《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前面,贝多芬加了一段很大的引子,在展开部的开始及尾声前又出现了这段引子的素材。
《悲怆》各乐章的主题是很相似的:引子的主题和快板部分的第一乐章是相似的。
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和第三乐章(回旋曲)的第一主题很接近,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和回旋曲的第一主题也略有相似之处。
贝多芬早期的风格特征一方面延续并发展了海顿、莫扎特的质朴、严谨、富哲理性等古典传统,同时他的旋律继承海顿式的动机开展的手法,又吸收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
另一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切分和休止造成的动力性、不平衡感;和声、调性上不谐和、不稳定范围的扩大;力度上大幅度的起伏等,构成贝多芬音乐的强烈感染力。
二、中期(1800—1815年)
17到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自由、个性发展思想和反对封建传统、宗教束缚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浸润到贝多芬的意识中。
对真、善、美的呼唤和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和抗争,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成为贝多芬中期所有音乐作品的主题。
为表达这种主题,贝多芬根深蒂固地置身于现实中。
他谱写的东西,记录着他的良知,凝聚着他的理想,塑造着他的全部思想历程,是他人格力量的物化。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d小调(暴风雨)》,是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争议最大的一首。
无论从它的思想、内容,还是从它在贝多芬一
生钢琴创作的地位都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这一时期贝多芬艺术独具一格地表达了《暴风雨》中的对立性,这是“无法遏止的急流,粗犷的力量”和“高瞻远瞩思想的统治”之间的对立。
这首奏鸣曲在构思上是美学和伦理学上的胜利,它摆脱了《月光》音乐发展中达到高峰时感情的动荡不安、心灵的苦难,它肯定了人民的因素,通过民间曲调与社会的悲欢相融合,难怪是列宁所喜爱的音乐作品之一[1]。
贝多芬的第31号三首钢琴奏鸣曲在所有钢琴奏鸣曲中是一个转折点,而且在他的整个音响化哲学体系中也是一个大的转折前的先兆和信号,正是这先兆和信号,预告了贝多芬的体系中出现了一个英雄的、革命的浪漫派的时期,向贝多芬心目中的新目标昂首挺进。
三、晚期(1815—1825年)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晚期是欧洲大陆最黑暗的时期,各国君主组成“神圣同盟”残酷镇压人民,坚持资产阶级民主理想的贝多芬面对这黑暗倒退的现实极为不满,心情沉重、苦闷、彷徨,创作暂时处于低潮。
晚年的贝多芬在不断克服精神危机、耳疾、经济压力、家庭纠纷等困难的情况下,在他随后的人生旅途中,他使奏鸣曲的创作形式完全服从他自身的非凡幻想之中,以坚定的意志和无比的毅力继续投入创作。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表现了他深沉、内省、诚挚、复杂的内心独白,其思想内容越来越具有深刻的主观意识,表达了他的痛苦与希望、明朗与阴霾、动摇与坚定等复杂情感,以及从最自由的幻想走向最坚定的意志。
他以抒情内省性取代了以往的英雄性,以抽象性和复杂性代替了以往作品的标题性。
他的奏鸣曲曲式结构已经完全自由化了,摆脱了一切传统规则。
贝多芬晚期作品的抽象性、普遍性,表现为对位织体的篇幅和重要性越来越大,这也是他音乐创作处于颠峰状态的作品风格,这个时期的作品被世人公认为“超越了从前所有音乐,向人类想象力所能触及的最高领域翱翔”。
除了形式和风格的改变,除了独立性和独特性,还有一种个性的表达,即“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彻底解放”。
这个时期也被世人称为贝多芬的思想期。
综上所述,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所具有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均衡地反映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体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并将一个时期的社会的潇洒和优雅,完美地展示了一种特定的音乐形式在天才作曲家手中所能达到的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