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光伏产业龙头公司

“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光伏产业龙头公司

“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光伏产业龙头公司上世纪后期,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常规能源供应短缺危机日益严重,价格大幅上涨。

根据能源权威机构的分析,按照现在已经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以及开采速度来计算,从2021年起,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年限为45.7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年限为61.9年,煤炭剩余可采年限为230年。

能源问题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也无不积极地研发新兴能源。

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焦点放在了无污染、分布广的太阳能上,发展光伏产业,实施“太阳计划”。

在太阳能领域科技的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中国光伏企业自1990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已形成四川、江苏、河北、江西、广东、内蒙古、宁夏等几个产业聚集区。

然而,我国光伏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两头在外”和严峻的贸易保护争端的尴尬局面。

特别是自2021年美国对我国光伏产业展开“双反”调查以来,我国光伏企业的出口订单减少,呈现产能相对过剩、产品价格暴跌、企业利润下降的不利局面。

二、我国光伏产业及“双反”调查1.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起步于1958年,直到2021年,产量也只有2MW左右。

进入新世纪,随着欧美太阳能市场需求的急剧放大,给我国光伏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使我国成为了全球主要的光伏设备及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

仅以太阳能电池产量为例,2021年为50MW,2021年为200MW,2021年为400MW,2021年为1088MW,2021年为2GW,2021年达到4.01GW,2021年高达8GW,连续两年增幅达到100%。

在产业布局上,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集聚态势,在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及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赛维LDK和常州天合光能等一些龙头企业。

但是,由于光伏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提纯多晶硅技术工艺非常复杂。

目前该项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德国、日本的少数厂商手中,中国光伏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现状及对策

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现状及对策

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现状及对策[提要] 我国光伏产业海外频繁遭遇“双反”打击,出口额急剧下滑,整个行业全面亏损,行业洗牌加速。

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应积极推进政治磋商,解决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光伏企业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内在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拓展国内市场,积极开发国际新兴市场。

关键词:光伏产业;“双反”调查;技术创新一、我国光伏产业遭受“双反”调查现状自2011年10月中旬以来,先是美国“双反”,再是欧盟跟进,最后连与我国光伏产品贸易额只有16亿元的印度也跟着加入了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的大军。

在美、欧、印三方围堵下,我国光伏产业举步维艰。

2011年10月19日,德国光伏巨头SolarWorld在美分公司联合6家美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75家相关企业展开“双反”调查。

2011年10月19日和11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相继予以立案调查。

2011年12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

根据美国贸易救济政策程序,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决后,美国商务部的”双反”调查将跟进。

2012年3月和5月,美国商务部分别宣布了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初裁结果: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4.73%的反补贴税;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高达31.14%~249.96%的反倾销税。

2012年10月10日和11月7日,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分别作出终裁,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反倾销与反补贴关税;反倾销税率为18.32%~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15.97%。

同年12月初,美国商务部宣布,自2012年12月7日起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征收双反关税,预计为期五年。

2012年7月24日,SolarWorld公司又向欧盟正式提交申诉请求,称中国光伏企业接受非法补贴和从事倾销。

中国光伏产业遭美双反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中国光伏产业遭美双反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中国光伏产业遭美“双反”的原因和应对方法一:美国初裁对中国光伏产品征反倾销税最高达250%拉锯了7个月的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双反调查,在美国东部时间本周四,也就是北京时间今天凌晨,有了初步裁定结果。

美方初步裁定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并将对这些产品征收30%以上,最高达250%的反倾销税。

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新能源行业被征收反倾销税最高的一次。

美国东部时间本周四下午,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片制造商存在倾销。

因此,将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征收31%到250%的惩罚性关税。

这一次的惩罚性关税将会叠加在美国商务部三月份宣布的5%以下的的反补贴税之上。

有专家表示,美国的行为违背了WTO自由贸易的精神,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在给中国太阳能光伏制造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会让处于美国太阳能产业下游企业的倒闭或陷入营运困境。

此次太阳能光伏产品纠纷起源于去年10月19日,德国太阳能世界工业公司的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美国商务部于去年11月8日正式立案。

此后美国商务部以案件特别复杂为由先后三次推迟初裁结果的发布。

有不少专家认为,美国商务部的此次裁决显然是受到了大选年因素的影响,是奥巴马企图通过强硬的对华贸易政策,来为自己拉选票的“政治秀”。

美国商务部本次关于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反倾销,以及今年三月对该类产品该补贴的裁决都是初步裁决。

最终的裁决结果预计在今年10月上旬公布。

不过专家表示,处在大选年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对于中国贸易不断强硬的态度很难改变,因此预计最后的裁决结果与本次初裁不会有太大出入。

美国商务部光伏反倾销税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恐慌,中国在美上市光伏企业的股价也是应声下跌。

据统计,在美上市的中资太阳能概念股共有11只,今天全线下挫,无一幸免。

其中,晶澳太阳能跌幅最大,达15.32%;英利绿色能源跌13.04%,晶科能源跌10.9%,大全新能源、天合光能、昱辉阳光、阿特斯太阳能、赛维LDK、韩华新能源、尚德电力跌幅均超5%,中电光伏下跌4.38%。

“双反”冲击下我国光袱产业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双反”冲击下我国光袱产业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国际竞 争策略 的主 要突破 口。 产 品市 场应 用普 及 这两 个最 关键 效 率 并不 绝对 领先 的 我 国光 伏产 环 节均 在 国外 。一 方面 核心 技术 品 能 以低 价格 大量 出 口美 欧 国家


我国光伏产 业发展概况 的缺 失 使我 国光 伏产 业 沦 为海外 特 别 是德 国 光伏 市场 ,这里 面 也
欧盟 设立 对 华光 伏产 品强制 低 了各 国光 伏发 电建 设 和应 用 的 为 3 5 8 . 2 1 亿美元 ,其 中出 口美 国 5 . 7 4亿美元 占总额 的 1 5 . 5 6 % , 出 进 口登 记 日及 其蝴 蝶效 应 ,使 我 成本 ,为应 对全 球气 候变 化 和发 5
二、 “ 双 反” 冲击下 我 国光
加 大 了我 国光伏产业链下 伏产 业面临 的困境 工程 项 目的启 动 以及 世 界光 伏 市 外进 口, 场 的拉 动下 ,我 国光 伏 产业 开 始 游 环节 的开发利用成 本 。
快速 发展 。2 0 0 8年我 国太 阳能 电 其次 , 是产 能过剩 问题 。近年
此 为契 机 实现优 化 重组 、长 期 可 因素却依 然存在 。 持续发展 , 当前我 国光伏产业 应将
了“ 双反” 且“ 双反 ” 成立 , 至 少 反
首 先 ,是产 业 链 两头 在 外 问 映 出我 国产 品确 实存在 低价 销售
产业纵 向整合 、突破 关键技术 、 转 题 , 即我 国光伏 产业 链 最上 端 的 的情 况 。低 价 本身 就 是产 能过剩 战 新兴 市场 和 开展 对外 投 资作 为 原料 硅提 纯 技术 和最 下 端 的光伏 的副 产 品,并 且技 术水 平和 生产
阳 能 电池 应 用 于东 方红 二 号卫 星 凭借 垄 断技 术获 得 了太 阳 能产业 免 。

我国光伏企业遭遇欧美“双反”调查的原因与应对之策

我国光伏企业遭遇欧美“双反”调查的原因与应对之策

我国光伏企业遭遇欧美“双反”调查的原因与应对之策作者:孟繁华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3年第04期“双反”调查是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措施的合并使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低迷发展,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不断加强,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其中,针对中国或涉及中国的贸易救济措施的使用在全球是最多的,中国早已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

自2004年4月加拿大对我国出口的烧烤架发起首例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案件开始,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的案件越来越多,截止到目前为止,共有50余起。

“双反”调查已经成为继反倾销后针对中国产品的又一重要的贸易救济手段。

“双反”调查产生的影响及危害远比反倾销或反补贴单一手段的使用更为严重。

一、欧美对我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的现状光伏产业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产业,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也是最环保的清洁能源。

发展光伏产业,有利于节能环保、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近十多年,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然而,2011年底以来,中国的光伏产品接连遭受美国与欧盟的“双反”调查。

(一)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2011年10月19日,德国Solar World美国分公司Industries America Inc.牵头联合其它6家不太著名的美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DOC)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诉,认为中国输美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存在倾销及享受政府的非法补贴,要求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

此次“双反”调查涉及的中国光伏企业包括大小组件生产企业75家,几乎涉及了我国光伏产品所有的主要产能。

2011年10月19日和11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及美国商务部分别对外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由中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负责裁定进口是否造成美国国内产业损害,美国商务部负责裁定进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或补贴情形。

中国应对“双反”调查的对策建议

中国应对“双反”调查的对策建议

中国应对“双反”调查的对策建议一 统筹规划 加强国内光伏产业的整合困境亦是机会 危机亦是挑战。

在“双反”的压力下 如果光伏行业能够转变发展思路 实现产业升级 为整个行业寻求一条新的生机 从长远来看 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光伏产业一路蓬勃发展 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环境下 光伏行业仍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业内人士初步估计 在2009年至2010年期间新增的产业投资预计超过1500亿人民币 并且现在仍然有很多地方将光伏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据悉 2008年 中国的光伏企业还不到100家 不到四年的时间 现在至少有500多家。

2011年全球对光伏组件的需求量是20GW 而仅中国市场的光伏组件就达到35GW。

由此可见 我国光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数目众多 产能严重过剩 这必将会引起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 甚至行业间恶性竞争。

因此 统筹规划 进行行业整合已迫在眉睫。

首先 在政府的引导下 以市场为主导加快推进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 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生产集中度。

重点扶持产业链完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知名度的骨干企业做优做强。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高消耗、重污染的劣势企业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优化 其次 对各优势企业自身而言 也应注重强强联合 分工合作。

各自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 建立集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制造、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光伏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促进光伏行业良性发展。

二 调整光伏产品市场布局 重点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从光伏产业发展之初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原材料和市场都是“两头在外” 即产品的原材料来源和产成品的销售大部分处于国外市场 特别是国内产能销量大部分依赖国外市场。

而根据现在的市场形势来看 欧美市场光伏产品需求缩减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我们必须为目前过剩的产能和未来光伏产品的发展寻求新的出路。

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光伏产业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产业得到了各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具有绿色环保、可再生等优势,被认为是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起步较早,产能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

我国光伏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与此国际市场上光伏产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价格战加剧,技术创新压力不断增加,政策支持力度有限等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就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加强技术研发,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1.2 问题意识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着价格竞争激烈的问题。

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的竞争加剧,一些国际品牌通过大规模生产和价格战来抢占市场份额,导致我国一些光伏企业难以在价格上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不足也是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虽然我国在光伏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一些关键技术仍需要进一步突破和创新。

政策支持不够也是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障碍和不足,影响了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光伏产业在面临价格竞争激烈、技术创新不足、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的也需要进一步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寻找有效的对策来推动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光伏产业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各个光伏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往往会不惜降低产品价格,导致整个产业链利润率下降,企业利润受到冲击。

我国光伏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虽然我国在光伏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缺乏核心技术的掌握和研发能力,限制了我国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年起 , 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年 限为 4 . 5 7年, 天然气 剩余可采年 限 2 .美国“ 双反 ” 调查实施 的范围和结果。2 1 年 1 01 0月 2 9 为 6. 年 , 1 9 煤炭剩余可采年 限为 2 0年 。能源 问题制 约着世界 日, 3 德国 S l r W r d美国分公司联合美 国其他 6家生产商 向 o a o l 经济 的发展, 国也无不积极地研发新兴能源 。越来 越多的国 美 国商务部提 出针对 中国光伏产业 的“ 各 双反’ ’ 调查 申请 , 要求美 家把焦 点放在了无污染、 分布广 的太 阳能上 , 发展光伏产业 , 实 国联邦政府对从我国进 口的太 阳能电池征收“ 超过 10 的进 0 %” 施“ 阳计划 ” 太 。在太 阳能领域科 技的不断发展 的推动下 , 中国 江苏 、 河北、 江西、 广东 、 内蒙 古、 宁夏 等几个产业聚集 区。然而,
上世 纪后期 , 随着全 球经济 的发展, 世界常规 能源供 应短 2 1 年 , 0 1 从多晶硅 原材料 、 硅片到太 阳能 电池 片、 光伏组件 的价
缺危机 日益严重 , 价格大幅上涨。根据能源权威机构的分析, 按 格都 出现 了大幅 的下滑 ,国内光伏企业普遍 出现亏损 的现象 , 照现在 已经探 明的化石 能源储量 以及开采速度来计算 , 2 1 整个产业进入“ 从 00 寒冬 ” 时期。
随着 欧美 太阳能市场需求的急剧 放大, 给我 国光伏产 业带来 了
3 双反 ” .“ 对我 国光伏企业的影响 。() 1光伏产品市场竞争
发展机遇 , 使我 国成为 了全球主要 的光伏设备及 电池 生产 国和 力下降 , 进而影 响企业的盈利和发展 。自去年 以来 , 国光伏企 我 出口国。仅 以太阳能电池产量为例 ,0 4年为 5M ,0 5年为 业遭遇 了欧洲市 场低迷 、 20 0W 2 0 价格下滑 的残酷考验 , 根据我 国各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现状及对策
[提要] 我国光伏产业海外频繁遭遇“双反”打击,出口额急剧下滑,整个行业全面亏损,行业洗牌加速。

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应积极推进政治磋商,解决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光伏企业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内在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拓展国内市场,积极开发国际新兴市场。

关键词:光伏产业;“双反”调查;技术创新
一、我国光伏产业遭受“双反”调查现状
自2011年10月中旬以来,先是美国“双反”,再是欧盟跟进,最后连与我国光伏产品贸易额只有16亿元的印度也跟着加入了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的大军。

在美、欧、印三方围堵下,我国光伏产业举步维艰。

2011年10月19日,德国光伏巨头SolarWorld在美分公司联合6家美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75家相关企业展开“双反”调查。

2011年10月19日和11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相继予以立案调查。

2011年12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

根据美国贸易救济政策程序,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决后,美国商务部的”双反”调查将跟进。

2012年3月和5月,美国商务部分别宣布了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初裁结果: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4.73%的反补贴税;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高达31.14%~249.96%的反倾销税。

2012年10月10日和11月7日,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分别作出终裁,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反倾销与反补贴关税;反倾销税率为18.32%~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15.97%。

同年12月初,美国商务部宣布,自2012年12月7日起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征收双反关税,预计为期五年。

2012年7月24日,SolarWorld公司又向欧盟正式提交申诉请求,称中国光伏企业接受非法补贴和从事倾销。

同年9月6日和11月8日,欧盟委员会分别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

2012年11月23日,印度反倾销局对外宣布,其根据印度太阳能生产商协会申请,决定对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北、马来西亚和美国的太阳能电池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二、“双反”调查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影响
根据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为358亿美元,其中欧洲市场接近57%,美国市场接近15%,亚洲市场约占21%。

由于我国光伏产业非常依赖于欧美市场,因此当它们陆续发起“双反”时,我国光伏产业遭受沉重打击。

1、出口额急剧下滑。

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很高,因此“双反”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我国光伏企业价格优势不再,出口额急剧下滑。

2012年12月11日,在第二届Intersolar China国际研讨会上,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介绍,自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启动双反调查后,中国对美国光伏产品出口从2012年1月的3.87亿美元减少到8月的0.85亿美元,下降八成。

加上欧盟也启动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据王勃华预计,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约为130亿美元,同比将下降40%以上。

2、整个行业全面亏损。

我国的光伏产品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利润微薄。

按照国际通行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平均安装成本2.5~3美元/瓦计算,我国光伏组件的制造增值仅为0.2~0.3美元。

如果欧美征收超过30%的双反关税,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无立足之地。

而出口的下滑又让原本过剩的产能愈发“过剩”,进而导致大量光伏产品的积压,最终令一部分小企业最先“信心动摇”开始降价甩库存。

由于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贸易商形成买涨不买落的心态,进而迫使更多的厂家加入抛售光伏产品。

最后,每个企业都搏得只剩下了最后一滴血,整个行业陷入全面亏损。

3、行业洗牌加速。

统计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的新兴产业。

更有来自房地产、服装、纺织等产业的资本大举进入,而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小、能源利用水平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我国光伏产业多年来的无序增长,造成产能过剩、技术落后、市场失衡。

而海外接踵而来的“双反”加剧了行业的危机,出口的下滑让原本过剩的产能愈发“过剩”,企业开工严重不足。

据我国太阳能协会的初步统计,到2012年12月为止,全行业已经有7成企业停产。

可以预测,接下来那些没有盈利能力、缺乏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被淘汰,行业的洗牌将加速。

三、“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应对策略
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我国政府重点支持的产业。

在频繁遭遇海外“双反”调查的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要走出困境,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

1、政府应积极推进政治磋商,解决中欧光伏贸易争端。

欧洲是我国光伏产业最大的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的57%销往欧洲市场。

因此,一旦欧盟支持SolarWorld的“双反”要求,价值200亿美元的中国光伏产品将蒙受损失,我国光伏企业必将出现大规模倒闭潮。

同时,欧盟内部反对SolarWorld“双反”要求的也不在少数。

比如,欧洲的可负担太阳能联盟即对中国光伏企业的立场表示支持。

该协会称,如果欧盟委员会正式开展调查,位于欧洲境内的24万个太阳能相关就业岗位将受到威胁。

2012年9月1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亦表示,尽管欧盟委员会已经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但她仍然坚持通过对话政治解决中欧光伏贸易争端。

默克尔说:“我们希望对话,而且我们也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谈过此事,这不仅是德国的愿望,也是欧盟委员会的愿望。

”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应积极推进政治磋商,解决中欧贸易问题,维护大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