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毕业论文模版
安防毕业设计论文引言正文结论

毕业设计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电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 其他设计规范、标准及相关资料。
GB/T0314-2000 GB50045-95 GB50182-93 GBJ45-90 GBJ303-88
-5-
JGJ/T16-1992 GBJ232-82 GB 50254-50259 GB50057-1994(2000 版) GA/T75-94 GB50198-1994 GB50348-2004 GB16796-97 GA308-2001 GA/T367-2001 GA/T368-2001
北京联合大学
-1-
北京联合大学
毕业设计
目前,安防系统缺少统一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工程验收标准。现行的有些相 关规范也不能适应智能化安防系统的技术要求,造成了很多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不合 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的严重后果。 3.运行稳定性差:目前,很多已安装的安防产品运行稳定性无法保证,其主要 原因是:①安防产品以计算机为基础,受到计算机死机、处理能力等限制;②安防系 统以网络为纽带,受到病毒、黑客袭击等因素的困扰;③安防产品多为弱电产品,工 作电压低,系统的综合抗干扰能力较差,容易受谐波、浪涌、雷电、噪音等内外因素 干扰,尤其是接地做得不好时,更容易受干扰,甚至会导致系统崩溃。 今后安防系统发展趋势有几点,具体介绍如下: 1.安防系统数字化: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字化安防”异军突 起。 其技术发展方向是以数字 CCD 技术和红外照明光源技术为基础, 向超高灵敏度红 外视频系统发展; 以模拟信号为基础的视频监控防范系统向以全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 发展;系统设备向智能化、数字化、模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安防产品能 全方位地记录,并以数字方式存储各种流动与报警信息。2000 年以来,数字监控产 品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特别是一些技术实力和资金背景强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安防 市场,给安防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产品也由原来的数字监控录像主机,发展到网络 摄像机、网络传输设备、电话传输设备和专业数字硬盘录像机(DVR)等多种产品。 2.安防系统集成化:安防系统的集成化包括两方面:①安防系统自身功能的集 成:将影像、语音、门禁、警报等功能融合在同一网络架构平台中,提供智能小区安 全监控的整体解决方案; ②安防系统与小区其它智能化系统的集成: 将安防系统与智 能小区的通信系统、 服务系统及物业管理系统等集成, 这样可以共用一条数据线和同 一计算机网络,共享同一数据库。这样一次投入,事半功倍,彻底摆脱重复布线、反 复维护的烦恼。 3.安防技术国产化:目前,全球正在开发用于周界防范精确定位的同轴电缆磁 电感应技术, 而国内某厂的微波电缆已经开始推向市场。 这类电缆能够通过颤噪效应 的原理来精确定位任何周界发生的试图切断和攀爬闯入的入侵行为, 并且精确定位在 3m 内。该系统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来精确定位,不会因噪音,风、雨、大雾天气 或车辆路过的震动影响而引起误报。 这些技术说明, 国内安防厂家正在大搞技术开发, 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力争在一些方面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十五”期间, 我国安防行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动跟踪和锁定系统、远距离多路报警图像传输系 统,以提高监控产品的质量。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产品,提高国内产品的市场 占有率。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普及, 使智能小区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 呼声中迅速崛起, 也使得安防产品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相信在以人为本的
基于eclipse平台的即时通信设计与开发

毕业设计题目:基于Eclipse平台的即时通信的设计与开发姓名:马文强学号: 2012080331087学院:信息学院专业:通信工程指导教师:陈明协助指导教师:2016年 5月 10日北京联合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在毕业设计(论文)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在本人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和引用外,均为本人观点,不存在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不存在伪造、篡改实验数据。
如有违规行为发生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生(签名):年月日摘要即时通信就是能够通过软件来与好友进行通讯,发送或者接受好友通过互联网消息,主要是完成点对多点的通信。
现在因为网络的不断发展,在全世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怎样与别人之间可以更好更方便快捷地交流,这个问题已经是我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我们现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网站,他们已经很好的融入我们的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网站发出自己的遇到的实时动态,与朋友之间可以更好地交流,和我们的公司的客户可以建立良好的互动。
所以说开发一个聊天软件的必要性越来越高,开发这么一个交流的平台这就是我这次设计的目标。
本文主要是基于eclipse平台下的能够完成即时通信的聊天软件,本文重点分析了软件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建立过程,将点对点通信融入到了其中,在eclipse平台下的Java开发技术基础上将以上技术融入到其中,在熟练的掌握了eclipse平台下的开发技术、服务器端采用了MySQL数据库、C/S模型、Socket编程技术、Winsock 网络编程接口等技术的运用的基础上,进行网页界面的制作,将Web与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紧密联系起来。
实现了应用的动态管理。
完成了软件的开发并且对开发过程进行描述和注释,并且对服务器和客户端进行了测试。
关键字:java mysql javaWebserver C/S模型 Socket编程技术AbstractInstant communication is to be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friends by software, and friends to send or receive messages via the Internet, mainly complete point to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Now because of network development, in the miles of space that intervene between a man and the world more and more short, how can better and more convenient and quick communication between with others, the problem is we more and more concern. We now live in there are many sites, they have very good into our lives. We can through the real-time dynamic website issued their own encountered, and can bet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friends, and our company's customers can establish a good interaction. So to develop a chat software is higher and higher,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such 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that is I the design goal.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eclipse platform can complete instant messaging chat softwa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ftware proces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lient and the server will be point to point communication into the among them, the technology of Java development in eclipse platform based technology to the abov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killed master the eclipse platform technology, USES the MySQL database on the server, C/S model, Socket programming technology, Winsock network programming interface, on the basis of the use of technologies such as Web interface, a Web closely connect to the server database.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management. Completed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described and comment, and to the server and the client was testedKey words:java mysql javaWebserver C/Smodle Socke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 绪论 (2)1.1即时通信的发展背景 (2)1.2 即时通信现状 (2)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3)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3)2 即时通信系统开发环境和关键技术 (4)2.1 即时通信开发环境 (4)2.2 关键技术 (4)2.2.1 java语言 (4)2.2.2 WINDOWS SOCKETS网络编程接口 (4)2.2.3 WSAAsyncSelect模型开发 (5)2.2.4 TCP/IP协议、TCP协议 (6)2.2.5 Client/Server结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8)3 即时通信系统分析与设计 (9)3.1 即时通信系统分析 (9)3.1.1 系统需求 (9)3.1.2 需求分析 (10)3.2 即时通信系统设计 (11)3.2.1 设计原则 (11)3.2.3 工作流程 (11)3.2.4 功能设计 (12)3.2.5 共享数据类设计 (13)。
构建以创新为核心控制点的财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体系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创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1.本科毕业论文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1)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础在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本科生。
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本科生的培养处于基础地位和关键环节。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基本教学形式。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创新能力和深度,不仅是对学生四年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的检验,也是对教师四年教学质量所进行的全面、综合检验。
(2)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代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尤其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
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创新教育统领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本科生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提升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本科毕业论文创新的可行性分析。
(1)大学本科阶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飞跃提升时期。
大学本科阶段是大学生从青年中晚期向成年期过渡的转折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心理品质全面完整地发展起来,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大学生头脑中固有的东西少,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信息。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学生们被要求针对专业领域的某一问题、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并力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正好具备研究型、实践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有助于实现学习方式从传统的单纯理论向新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模式的转变。
(2)大学本科阶段是大学生思维发展最活跃时期。
大学时期,刚好是大学生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并且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新性思维也在发展。
大学前三年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继承前人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其思维活动基本上属于常规性思维;大学四年级则是大学生在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毕业论文载体实现其早已萌芽了的创新欲望的阶段,他们不再满足于接受已有的知识,更强烈地表现出改造社会、创新社会的愿望,而毕业论文环节就刚好契合了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
信息工程监理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研合 作模 式 。而 信 息 工 程 监 理 作 为 近些 年 迅 速 发
展起 来 的新 行业 , 有实践 性 强 的特 点 。如何 使 理 具
【 稿 日期 ] 20 —0 —2 收 05 8 9
【 作者简介】 佟建新 (96 )女 , 京市人 , 15一 , 北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 院副院长 、 副教授 , 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 向的研
维普资讯
20 06年 3月
北 京 联合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un l f e igU i n esy N t a S i cs ora o B in n nU i r t( a r c ne ) j o v i ul e
学 习 一实 践 一再 学 习 , 向 参 与 的教 育 模 式 , 培 双 是
养具 有 较强实 践能 力 的 、 程应 用 型 高级 技 术人 才 工 的有 效途 径 。 “ 交替 型 ” 式 是 把 学 习 分 为 4个 或 4个 以上 模
阶段 , 由基 础 到专业 循 序渐 进 , 理论 与实践 相 结 合 , 使课 堂教 学 与 工 程 实 践 交 替 地 进 行 。这 种 模 式 适 合 于企业 密集 的工 业城 市 , 式 的实 施需 要 学 校与 模 企业 的主管部 门以及政 府 的大力 支, 以课堂 传授 间接 知 识为 主 的学 校教 育 把
与直接 获取 实 际经 验 和 实 践 能力 为 主 的生 产 实 践
有 机 的结 合 起 来 , 于学 生 的培 养过 程 中 , 是 一 融 这 种 开放 式 的教 育 模 式 。同 时 , 过 生 产 和 科 研 活 通
论教 学 、 实践 教学 与信 息工程 监 理 的行 业 需求 与 发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组态软件的PLC仿真实验平台设计

摘要可编程控制器(PLC)是工业控制领域的重要装置,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对于培养专业工程技术方面人才的高校来说,PLC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的设计正是在基于改进PLC实验教学装置、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提出来的。
本文就当前高校PLC教学实验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方案—基于组态软件的PLC实验教学系统。
论文的开始分析了现阶段PLC教学系统存在的一些弊端,接着介绍一些常见的PLC以及组态软件,简述它们的发展史,然后是基于组态软件仿真平台的实验原理。
本文使用的西门子S7-200PLC和WinCC(Windows Control Center)来讲述平台的设计。
最后通过几个简单的仿真实验,详细论述了该实验基于S7-200系列PLC和WinCC组态软件的实现方案,并建立了PLC仿真实验平台教学系统。
教学仿真系统不仅可验证PLC的控制程序的正确与否,还可直观逼真地显示PLC 动态控制过程,加深对PLC 实验的兴趣和理解,提高PLC课程的理论学习水平。
基于组态软件的PLC实验教学系统的建成,解决了高校开展PLC实验课程难的问题,较好的满足了高校PLC课程教学实验的要求。
关键词:实验教学,可编程控制器,组态软件,仿真ABSTRACT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 is an important field of industrial control device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it is also expanding its range of applications.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cultivate talents of professional engineers, PLC teach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is brought up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PLC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vice and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 teaching.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domestic PLC experimental teaching at present and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equipment in many universities, then propounded a new PLC experiment system based on industrial monitoring configuration software which is in combination of the base of previous studies.The beginning of the paper analyzed the drawbacks existed in present teaching system of PLC, then introduce some common PLC and configuration software.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ir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simulation platform of the configuration software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Siemens S7-200 PLC and WinCC (Windows Control Center) to tell the platform design. Finally through a few simple simulation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 is discussed based on S7-200 series PLC and WinCC configuration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d the PLC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is established.Teaching simulation system can not only verify the PLC control program is correct or not,also can realistically according to dynamic control process of PLC, deepen the interest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LC experiment and raise the level of theoretical study of PLC course. Of the PLC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configuration software is built, solved the problem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PLC experiment course is difficult, bett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LC course teaching experiment.Key words: Experiment Teaching,PLC ,Configuration Software,Simulation1 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2)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3)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1.3.2 论文内容安排 (3)2 课题相关技术介绍 (4)2.1 PLC (4)2.1.1 PLC的基本概念 (4)2.1.2 PLC的基本工作原理 (6)2.2 组态软件 (7)2.2.1 组态软件的基本概念 (7)2.2.2 组态软件的功能 (7)2.2.4 组态软件的特点 (11)2.3 仿真平台技术 (11)3 实验系统的构成及通信 (13)3.1 实验系统的构成 (13)3.2 OPC服务器的建立 (13)3.2.1 通信接口的设置 (13)3.2.2 OPC服务器的建立 (13)3.3基于WinCC的S7-200实验平台系统开发 (14)4 基于组态软件的PLC实验平台仿真实验 (15)4.1 刀具库选刀实验 (15)4.1.1 编写PLC程序 (15)4.1.2 组态画面 (16)4.1.3 对画面添加动态 (17)4.1.4 激活WinCC并运行PLC测试组态画面 (18)4.2 反应罐自动控制系统 (20)4.2.1 编写PLC程序 (20)4.2.2 组态画面及动态的添加 (23)4.2.3 组态画面的测试 (25)4.3 搬运机械手监控系统 (27)4.3.1 编写PLC控制程序 (27)4.3.2 组态画面及动态画面添加 (31)4.3.3 激活WinCC并运行PLC测试组态画面 (33)总结与展望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会展人才培养问题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会展人才培养问题1摘要会展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涉及到的专业非常之多。
不同行业需要的会展人才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标准。
文章从会展人才培养的类型、目标、现状及对策建议四个方面对我国会展人才培养这个问题进行粗略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会展业;人才培养;对策2AbstractExhibition&conferenceindustryisanall-aroundindustry.Involvedtomuchmoremajor.Differentindustriesneedvarityexpertise.Thiswillbri ngforwardhigherstandardintrainningtheexpertise.Thistextthroughthemanneroftrainexpertise,targetofactualityandcounter measure,suggestionsfourfactorstoanalysetheexpertiseinChina’sexhibition&conferenceindustry,andbringforwardrelatilycountermeasuresKeywords:Exhibition&conferenceindustrytrainningtheexpertisecountermeasures3会展业是一个集商品展销、经济洽谈、信息交流、文化交往、旅游观光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经济产业。
由于我国会展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的教育项目较少,因此,人才问题向来被认为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软肋之一。
随着现代会展业对专业化人才需求的加大,包括培训和学历教育在内的会展人才培养成为众多培训机构和和高校关注的焦点。
目前全国已有很多院校设立了与会展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
然而由于我国的会展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在师资培养还是教材的规范和课程的体系设置方面都不够完善,使得会展人员的培养质量不高。
北京联合大学学位授予条件

北京联合大学学位授予条件
北京联合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其学位授予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通常情况下,在北京联合大学授予学位的学生必须满足以下5个条件:
一、该学生须在北京联合大学注册学习,并达到学校学习质量、学业类型以及教学进
度等要求。
二、该学生必须取得国家规定的学分要求,全部完成学士、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业课程。
三、学生必须参加学术论文、课程论文的撰写工作,完成学术论文。
四、该学生在完成该种学位的学业后,要取得完备的学术成果,达到学校规定的学术
水平。
五、学生必须参加学位论文答辩,被学校认可,取得优秀学术成绩。
总之,在北京联合大学授予学位的学生,必须经过学习注册、学分要求完成、学术论
文完成、学术成果取得以及学位论文答辩及考核等步骤,达到学校规定的学术水平才可授
予学位。
北京联合大学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北京联合大学实践教学体系框架京联教[2005]63号实践教学是应用性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构成学生的合理知识、智能结构,启迪学生思维、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教高[2005]1号)文件的精神,明确我校实践教学概念,构建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学校的办学宗旨,增强教师实践育人的意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特制订我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及其组成部分的内涵,为建设具有应用性高等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必要的基础。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成我校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队伍和实践教学管理四部分构成,具体构成要素如图1所示。
实用文档图1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图二、实践教学环节的构成实践教学环节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其分类,按照实践教学内容的性质不同,我校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八种基本教学形式,即实验、实习、训练、设计、试验、证书培训、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践。
每种教学形式所包含的意义解释如下:实用文档(一)实验实验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运用仪器设备手段,在人为控制和干预客观对象的情况下,观察、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的一种学习研究活动。
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
实验教学按照目的和内容性质的不同进一步细分为7种类型。
1.演示性实验:旨在演示某一种或某一类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现象、规律与结果的实验。
2.验证性实验:旨在验证所讲理论或现象,让学生通过亲手实验感知该理论或现象的正确性、结果以及产生误差原因的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题目:[单击此处键入论文中文题名]—[单击此处继续键入副题名或删除此提示]姓名:宋体小三学号:宋体小三学院:应用文理学院专业:历史学()指导教师:宋体小三201 年月日毕业论文封面说明一、毕业论文封面格式按照学校规定模版填写,所有页面的页边距设置为上:3cm、下:2.5cm、左:3cm、右:2.5cm,装订线在左侧。
二、封面上的协助指导教师栏目如果为空,可以不填,但不能将空栏删去。
如果有联系教师,将“协助指导教师”一栏改成“联系教师”,并且将宽度调整为与上一行“指导教师”对齐。
三、封面上“北京联合大学”字样图片居中、尺寸高度为1.5厘米、宽度为6.63厘米;“毕业设计”格式为楷体GB2312、48号字、加粗居中;题目格式为宋体小二加粗居中;副标题格式为宋体小二加粗靠右;“北京联合大学校徽”图片居中、尺寸为高度6厘米、宽度6.05厘米;封面上的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数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例如“2005年12月31日”,字号为小三号。
四、本填写说明只供毕业设计封面使用时参照,不要装订在毕业设计中。
模版中红色字是对字体、格式和填写内容的说明,填写完毕后,应将红色字删去。
摘要(宋体小三加粗居中段前段后1行)(内容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毕业论文正文内所有页面的页边距设置为上:3cm、下:2.5cm、左:3cm、右:2.5 cm、页眉:2cm、页脚:1.7cm,行距为20磅,装订线在左侧。
页眉的线条宽度为1磅,页眉上的“北京联合大学”字样为隶书小五号加粗、“毕业论文”字样为宋体五号。
摘要和目录的页码格式为I、II等、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居中。
)关键词:XXXXX XXXXXX XXXXXXX (宋体小四加粗缩进2字符)(关键词与摘要正文之间空一行)Abstract(Times New Roman 小三加粗居中段前段后1行)(内容Times New Roman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XXXXXXXXXXXXXXXXXXKey Words:XXXXX XXXXXX XXXX(Times New Roman小四加粗缩进2字符)(Key Words与Abstract正文之间空一行)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 - 1 - 1 XXXXXXXXXXXXXXXXXX ........................................................................................ - 2 - 1.1 XXXXXXXXXXXXXXXXXX ..................................................................................... - 2 - 1.1.1 XXXXXXXXXXXXXXXXXX .................................................................................. - 2 -1.1.1.1 XXXXXXXXXXXXXXXXXX ............................................................................... - 2 -2 XXXXXXXXXXXXXXXXXX ........................................................................................ -3 -2.1 XXXXXXXXXXXXXXXXXX ..................................................................................... - 3 -3 XXXXXXXXXXXXXXXXXX ........................................................................................ - 4 - 3.1 XXXXXXXXXXXXXXXXXX ..................................................................................... - 4 - 3.1.1 XXXXXXXXXXXXXXXXXX .................................................................................. - 4 - 结论 ................................................................................................................................. - 5 - 注释 ................................................................................................................................. - 6 - 参考文献 ............................................................................................................................... - 7 - 致谢 .. (9)引言(宋体小三加粗居中段前段后1行)(内容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毕业论文正文内所有页面的页边距设置为上:3cm、下:2.5cm、左:3cm、右:2.5 cm、页眉:2cm、页脚:1.7cm,行距为20磅,装订线在左侧。
页眉的线条宽度为1磅,页眉上的“北京联合大学”字样为隶书小五号加粗、“毕业论文”字样为宋体五号。
正文内的页码格式为“-- 1 --”、“-2-”等、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居中。
)1 XXXXXXXXXXXXXXXXXX(宋体小三加粗段前段后1行)(内容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XXXXXXXXXXXXXXXXXX各章之间要重新分页。
做法是点击“插入”菜单中的“分隔符”中的分页符。
文中的图、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全文连续编号或分章编号,全文的编号原则要一致。
如图3,图1.2,表2.3,式4.3。
如“图3 中国1985-1990年人口变化趋势图”就是指本论文的第3个图,“图2.1 中国1985-1990年人口变化趋势图”就是指本论文第2章的第1个图。
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行编号,如图A1,表B2(表示附录B中的第二个表)。
正文中的表标题、图标题以及图和表的格式详见“毕业设计(论文)中图、表、公式的说明”。
图表应认真设计和绘制,不要徒手勾画,插图、照片应尽量通过扫描粘贴进正文。
文中所用的物理量、单位和符号一律采用国家标准,可参见“毕业设计(论文)物理量、单位和符号的说明”。
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混用。
文中注释一律采用文后尾注方式,即在全文结束后统一注释。
在需要注释文字后标注右上标,格式为[1]、[2]等,字体为Times New Roman五号。
例如:“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高技术主要为: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环保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
[9] ”1.1 XXXXXXXXXXXXXXXXXX(宋体四号加粗段前段后0.5行)(内容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XXXXXXXXXXXXXXXXXX1.1.1 XXXXXXXXXXXXXXXXXX(宋体小四加粗段前段后0.5行)(内容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XXXXXXXXXXXXXXXXXX1.1.1.1 XXXXXXXXXXXXXXXXXX(宋体小四加粗段前段后0.5行)(内容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XXXXXXXXXXXXXXXXXX2 XXXXXXXXXXXXXXXXXX(宋体小三加粗段前段后1行)(内容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XXXXXXXXXXXXXXXXXX2.1 XXXXXXXXXXXXXXXXXX(宋体四号加粗段前段后0.5行)(内容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XXXXXXXXXXXXXXXXXX3 XXXXXXXXXXXXXXXXXX(宋体小三加粗段前段后1行)(内容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XXXXXXXXXXXXXXXXXX3.1 XXXXXXXXXXXXXXXXXX(宋体四号加粗段前段后0.5行)(内容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XXXXXXXXXXXXXXXXXX3.1.1 XXXXXXXXXXXXXXXXXX(宋体小四加粗段前段后0.5行)(内容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XXXXXXXXXXXXXXXXXX结论(宋体小三加粗居中段前段后1行)(内容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XXXXXXXXXXXXXXXXXX注释(宋体小三加粗居中段前段后1行)[1] XXXXXXXXXXXX(宋体小四)[2] XXXXXXXXXXXX......参考文献(宋体小三加粗居中段前段后1行)(内容宋体小四)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于文末,请采用 GB7714 - 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新规定,其中包括作者、书名 / 文章名、出版社(需要加城市名) / 刊名、出版年份 / 刊发卷期、起止页码。
其中:专著 [M] 、期刊文章 [J] 、报纸文章 [N] 、论文集 [C] 、学位论文 [D] 、报告 [R] 、析出文献 [A] 、未说明的文献 [Z] 。
体例如下:[1]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9-10.[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3]Clark Kerr. T 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 4th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5: 50.[4]顾明远.现代生产与现代教育[J].外国教育动态,1981,2(1):1.[5]George Pascharopoulos. Returns to Education: A Further International Update and Implications[J].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 1985, 20 (4):36-38.[6]潘懋元.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N].光明日报,1978-12-07(4).[7]鲁洁.超越与创新[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9.[8]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北京: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1998:7-8.[9]魏新.关于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对短期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1999:13.[10]Martin Trow.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R]. Paris: OECD,1974:7.[11]叶澜.关于加强教育科学“自我意识”的思考[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C].瞿葆奎,沈剑平选遍.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758-759.[12]Roger Geiger. The Ten Generations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A]. PhilipG. Altbach et al.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C].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9: 38-39.[13]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 / pub/ 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注释格式一并参考上述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