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源技术发展综述 (1)
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综述

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综述摘要: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环境,满足电气化线路/非电气化线路的跨线运行需求,提高转运效率,提升非电气化线路的运行能效、降低排放,是推进交通运输体系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技术。
随着相关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技术仍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充分发挥现有的混合动力机车研究基础和优势,在保障车辆运行安全的基础上,以整车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为发展目标,深度开展整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提升系统能效,开发高效的混合动力一体化热管理与安全防护技术。
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作为新型技术体系,国内外相关标准体系尚不完善,行业应建立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的完整标准体系,指导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技术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引言在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和最大的混合动力汽车市场,而且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市场还将不断扩大。
但要使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在交通运输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必须有完善的政策保障措施以及完整而科学的技术路线和标准体系作为支撑,才能保证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能够在中国快速发展起来。
为此,我国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行业应从政策、法规、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以保证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发展现状1.1国家政策扶持方面随着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各大汽车制造企业都在改变原有的汽车制造理念和想法,开始投入大量的技术和人才,开始大力开发和研究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用这种方式来满足严苛的环保政策。
同时在严苛的环保政策下,国家为了鼓励汽车制造企业开发和研究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并对电动汽车的采购和制造提出了一些列的优惠政策和经济补偿措施。
目前全国多数的城市都已经将传统的燃油汽车换成了现代化的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这些汽车中多数都以纯电力驱动为主,这样可以有效环节对环境的污染。
电动汽车新能源技术论文范文

电动汽车新能源技术论文范文在污染日益严重、能源日益缺乏的世纪,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新希望。
店铺整理了电动汽车技术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电动汽车技术论文篇一:《试谈电动汽车技术》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已迈进汽车社会。
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导致环境严重污染、交通堵塞等严重问题,因此,为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倡导并鼓励研发、使用环保节能的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
关键词电动汽车动力能源燃料电池前言在污染日益严重、能源日益缺乏的今天,电动汽车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可以形象地把它称为21世纪的交通工具、明日之星。
电动汽车是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它集光、电、机、化等各学科领域中的最新技术于一体,是汽车、电力拖到、功率电子、智能控制、化学电源、计算机、新能源、新材料等工程技术中最新成果的集成物。
从外形上看,电动汽车于常见的汽车并没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来自蓄电池。
汽车行驶时,蓄电池电流通过控制器输入到电机中,电机输出扭矩,经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驱动车轮转动。
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排出任何污染物,噪声也很小,而且不仅不消耗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还可应用多种能源,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维修保养方便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
1. 电动汽车定义电动汽车是指全部或部分用电能驱动电动机作为动力系统的汽车。
驱动电动汽车的电力常见的有各种蓄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2.电动汽车分类电动汽车的种类: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汽车(FCEV)。
2.1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BEV):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
电动机的驱动电能来源于车载可充电蓄电池或其他能量储存装置。
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
2.2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指能够至少从下述两类车载储存的能量中获得动力的汽车。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摘要: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PowerTransfer,WPT)技术将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与技术等相结合,通过磁场、电场、激光、微波[等载体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目前常见的无线充电方式主要是采用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与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相比,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耦合机构成本低、重量轻、形状易变;耦合机构周围磁场干扰较低;可以跨越金属障碍传能;在耦合机构之间或周围的金属导体上引起的涡流损耗很小。
因此,研究EC-WPT技术可以进一步推进WP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EC-WPT技术的多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基于此以下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无线电能传输; 研究动态; 应用场景展望引言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不依靠导线的电能传输技术,通过电场和磁场将电能从电源端传递至用电负载端。
传统输电方式常以电线或电缆为媒介进行电能输送,存在线路老化、传输损耗、维护困难等诸多问题。
而WPT技术摆脱了导线的束缚,以安全可靠、方便灵活、绿色环保等独特优势吸引了国内外大量专家学者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电子、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领域,并且在水下机器人领域有巨大的发展前景1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概述1.1 分段式耦合机构1.1.1 在DWPT系统中,为了降低系统待机损耗与电磁辐射,发射端通常采用分段式耦合机构。
然而,分段式发射结构给DWPT系统引入了新问题:相邻段发射极板间距离较近时,发射端口间的耦合会影响系统谐振,相反,极板间距较远时,系统过分段时输出电压将跌落。
1.1.2 在接收端位置以及负载电阻发生变化时,系统增益如何保持一致。
针对不同负载和位置条件下系统增益一致性问题,研究人员已针对MC-WPT系统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通过补偿网络和耦合机构设计实现动态恒压输出。
MC-WPT系统以磁场为传能媒介,要实现输出恒压,需满足不同工况下各分段线圈附近的空间磁场均匀分布,即拾取端位置、负载电阻变化时发射线圈电流恒定。
微电网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表2.微电网研究对比 4. 微电网在我国的发展 分布式发电在电力系统中所古的份额还比较小 但是随着电力负荷的 快速增长,电力市场的推行,以及分布式发电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 展,分布式发电在未来十年内将会有实质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a 为城市配电网的工业、商业、企事业以及居民等用户提供电力 主 要发电形式为小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以及太阳能发电等。 b 为农业、山区、牧区以及偏远用户提供电力 主要发电形式为小型 燃气轮机、风力发电、化学能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等。 c 用于能源的综合利用 在城市主要表现在为居民小区、商用楼宇等 提供制冷、供热以及供电等综合的能源解决方案;在农村主要表现在为 住户实现废物处理利用、供气以及供电等生态能源循环体系的建立。 d 利用分布式发电启动快、分布广、发电调节容易等特点,为电力 系统的紧急控制提供后备容量以及事故后的支撑点和启动点,通过分布 式电源与大电网的相互补充、协调 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中国尚未提出明确的微电网概念, 但微电网的特点适应中国电力发 展的需求与方向, 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具体体现在 a 微电网是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形式。“十一五”规划已将 积极推动和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作为中国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一方 面 充分利用可再 生能源发电对于中国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开发西部、解决农村用 能及边远 区用电、进行生态建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
表1.三菱公司对微电网的分类
பைடு நூலகம்
从表中可看出, 以传统电源供电的独立电力系统也被归人微电网研 究范畴, 大大扩展了美国CERTS对微电网的定义范围。基于该框架, 目 前日本已在其国内建立了多个微电网工程。此外, 日本学者还提出了灵 活可靠性和智能能量供给系统 FRIENDS-----flexible reliability and intelligent electrical energy delivery system , 其主要思 想是在配电网中加人一些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装置, 利用FACTS控 制器快速、灵活的控制性能, 实现对配电网能源结构的优化, 并满足用 户的多种电能质量需求。目前, 日本已将该系统作为其微电网的重要实 现形式之一。 多年来, 新能源利用一直是日本的发展重点。为此, 日本还专门成 立了新能与工业技术发展组织(NEDO)统一协调国内高校、企业与国家重 点实验室对新能源及其应用的研究。NEDO在微电网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 多成果。日本对微电网定义的拓宽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控制、能源 利用等研究, 为小型配电系统及基于传统电源的较大规模独立系统提供 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微电网在欧洲以及其它各国的发展 电力市场需求、电能安全供给及环保等角度出发, 欧洲于2005年提 出“ 聪明电网”计划, 并在2006年出台该计划的技术实现方略。作为 欧洲2020年及后续的电力发展目标, 该计划指出未来欧洲电网需具备以 下特点 a 灵活性。在适应未来电网变化与挑战的同时,满足用户多样化的 电力需 求。
电能质量问题及其治理前沿技术综述

的电压暂降就能导致设备损坏、 生产线停产 、 造成 巨 大 经济损 失 。 以北 京 某 经 济 开发 区某 公 司 为 例 ,
仅 2 0 该公 司就 因电 压 暂 降损 失 上 千 万 元 。 因 0 7年
此, 电能质量 及 其控 制 技 术 的研 究 具 有 巨大 的 经 济
防止过 电压 损坏 设 备 , 用 滤波 器 减 小 谐 波 畸 变 的 采 影响 , 采用 不 间断 电源 以保 护某 些关键 性 负荷 , 安装
力 园 区技 术 将 成 为 未 来 配 电 网解 决 电能 质 量 问题 的 发 展 方 向 。 关键词 : 电力 电子 技 术 ; 能 质 量 ; 制 电 力技 术 ; 质 电 力 园 区 电 定 优
文章 编 号 :0 8— 8 X 2 1 ) 1~ 0 0— 3 中 图 分 类 号 :M7 文 献 标 识 码 : 10 0 3 ( 0 1 1 0 5 0 T 1 B
( ) S S主要 应 对 电压 暂 降 问题 , 1 ST 与不 间断 电
压不 平衡 , 波 , 谐 间谐波 等等 。
美 国电科 院于 19 9 2年 到 19 9 6年进 行 了配 电 系
统 电能质量状况 的调 查 j1 ,O多个供 电企 业参 加 , 对 20多 个测点进行 长达 两年 的监测 , 5 统计 分 析 出 以下
21 0 1年 1 1月 第 l 4卷 第 1 期 1
2 ,V l 4,N . 01 1 o ,1 o 1 1
贵 州 电 力 技 术
GUI ZHOU ECT C OW ER EL RI P TECHNOLOGY
专题研 讨
S ca p rs pe ilRe o t
电能质 量 问题 及 其治 理 前 沿技 术 综 述
射频电源研究综述

s u p p l y ,wi d e l y u s e d i n s e mi c o n d u c t o r p r o c e s s i n g e q u i p me n t ,L ED a n d s o l a r p h o t o v o l t a i c i n d u s t r y ,p l a s ma i n s c i e n t i f i c
电
子
测
量
技
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 3 9卷 第 l 2期
2 0 1 6年 1 2月
ELECTR0NI C M EAS U REM ENT TECHN OLOGY
射 频 电 源 研 究 综 述
马梅 彦
( 北 京 市 电 子科 技 情 报研 究 所 北 京 1 0 0 0 0 9 )
摘
要 :射 频 电源 是 可 以 产 生 固 定 频 率 的正 弦 波 、 具有一定频率 的高频 电源 , 主 要 由射 频 信 号 源 、 射 频 功 率 放 大 器 及
高速永磁电机设计与分析技术综述

高速永磁电机设计与分析技术综述一、概述高速永磁电机,作为现代电机技术的杰出代表,正以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以及优秀的控制性能,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对高速永磁电机设计与分析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高速永磁电机的设计与分析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全面的技术参考和启发。
高速永磁电机的设计涉及电磁设计、结构设计、热设计、强度设计等多个方面,其关键在于如何在高速运转的条件下保证电机的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电磁设计方面,需要优化绕组布局、磁路设计以及永磁体的选择,以提高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
结构设计则着重于提高电机的刚性和强度,防止在高速运转时产生过大的振动和噪声。
热设计则关注电机内部的热传递和散热问题,防止电机因过热而损坏。
强度设计则要求电机在承受高速运转产生的离心力时,能够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高速永磁电机的分析技术则涵盖了电磁场分析、热分析、结构分析等多个方面。
电磁场分析可以预测电机的电磁性能,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热分析则用于评估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热状态,为散热设计提供参考。
结构分析则关注电机在高速运转时的动态特性,为强度设计提供支撑。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高速永磁电机的设计与分析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通过采用先进的电磁仿真软件、热仿真软件以及结构仿真软件,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测电机的性能,为设计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1. 高速永磁电机的定义与重要性高速永磁电机(HighSpe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HSPMS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电机,其核心特点在于使用永磁体来产生磁场,以及能够在高转速下稳定运行。
与传统的电励磁电机相比,HSPMSM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高的效率以及更低的维护成本,因此在许多现代工业应用领域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HSPMSM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和环境保护需求的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目标。
太阳能电池技术论文文献综述(可编辑)

太阳能电池技术文献综述王胤东南大学机械学院摘要: 资源和环境一直都是制约许多国家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因而在环境愈加恶化、资源日益紧缺、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成为了热点。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不仅来源较为广泛(光照),并且几乎不会产生污染,因而倍受研究人员的青睐,也是前景比较广阔的研究方向。
本文主要介绍与太阳能电池相关的技术背景、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太阳能,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发展前景。
太阳能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蝎”的能源,与矿物燃料相比,太阳能具有清洁和可在生等独特优点。
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热能和电能,解决能源危机,造福于全人类一直是广大科学家的奋斗目标。
太阳能的利用分为光电转换和集热两种,前者主要有太阳能电池,后者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温室等。
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原理把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称太阳能光伏技术,这也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理。
对光生伏特效应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39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太阳能利用领域出现了两项重大突破:一是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效率为6%的实用型单晶硅电池;是1955年以色列科学家提出了选择性吸收表面概念和理论并研制成功选择性太阳吸收涂层。
这两项突破既是太阳能利用进入现代发展时期的划时代标志,也是人类能源技术又一次变革的技术基础。
1.太阳辐射[[1] 施敏著,黄振岗译,《半导体器件物理》,电子工业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
[2] 马丁?格林著,李秀文,谢洪礼,赵海滨等译,《太阳电池工作原理、工艺和系统的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1987年1月第一版。
][1]太阳发出的辐射能来自核聚变反应。
每秒钟约有6×1011kg的H2转变为He,净质量损失约为4×103kg,这一质量损失通过爱因斯坦关系(Emc2)转变为4×1012J的能量。
此能量主要作为从紫外到红外和无线电频段(0.2至3μm)的电磁辐射发射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教育学院
《可编程控制器》大作业
题 目: 现代电源技术发展综述
题目一:现代电源技术发展综述
总 则:
论述现代电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并结合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分析现代电源技术的发展趋势。
撰写要求:
(1)介绍现代电源技术的发展概况。
(2)介绍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
(3)选择一种电源,介绍其发展及应用。
(4)总结(需要说明的问题)。
(5)为区分实验报告是否独立完成,请写些自己对该课程的想法或者学习
心得。
现代电源技术是应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综合自动控制、计算机(微处理
器)技术和电磁技术的多学科边缘交又技术。在各种高质量、高效、高可靠性的
电源中起关键作用,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
当前,电力电子作为节能、节才、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基础,
正朝着应用技术高频化、硬件结构模块化、产品性能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在不远
的将来,电力电子技术将使电源技术更加成熟、经济、实用,实现高效率和高品
质用电相结合。
1、现代电源技术发展
1、1现代电源技术概况
现代电源技术是应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综合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和电
磁技术的多学科边缘交又技术,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它的应用范围
广泛,特别是它综合了多种学科的先进的知识,能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
支撑。
电源的种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按输入-输出分为
AC-AC、AC-C、DC-C、DC-C;按工作状态分为线性电源、开关电源、二极管稳压
电源;按同负载连接稳压方式分为串联型稳压电源、并联型稳压电源。在各种电
源中开关电源以其体积小、效率高、环路PWM控制、输出短路和过载保护等特性
已占领了电源市场,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各种电源系统中,开关电源技术均
处于核心地位。电源设备用以实现电能变换和功率传递,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知
识面宽、更新换代快的产品。
1、2电源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更新升级,现代电源技
术势必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其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首先,技术的模块化、智能化。电源技术模块化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指
功率器件的模块化, 其二是指电源单元的模块化。新型电源将其各种模块集成在
一起,使开关电源的体积进一步缩小,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和系统的可靠性。输
出稳压电路模块化,使电源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灵活、方便、智能。
其次,技术的多元化,数字化。现代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电源技术
的发展与相关技术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与电源相关的技术有高频变换技术、功
率转换技术、数字化控制技术、全谐振高频软开关变换技术、同步整流技术、高
度智能化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等,为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电源技术要了解相关
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动态,及时更新知识技能。
最后,技术的绿色化。在工业化进程中,环境友好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因此电源技术的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使新的电源技
术能够节约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用电效率,避免能源浪费。
20世纪末,各种有源滤波器和有源补偿器的方案诞生,能够修正功率因数,为2
l世纪批量生产各种绿色电源产品奠定了基础。
2、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2、1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
电力电子技术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控制和转换的学科。它是电
力、电子、控制三大电气工程技术领域之间的交叉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
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材料科学、电机工程、微电子技术等许多领域密切相
关,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各
种电力电子器件不断更新,也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具体的
发展历程是:
第一,整流器时代。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由工频(50Hz)交流发电机提供,但是
大约有20%的电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费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电解、牵引和直流传动
这三大领域。在这个阶段,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闸管的开发与应用得到了很大发
展。
第二,逆变器时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微机的发展,使电力电子装置
得以进一步朝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电力电子电路的发展和完善,由晶闸管组
成的多种不同类型的电力电子装置不断出现。大功率逆变用的晶闸管、门极可关
断晶闸管和巨型功率晶体管是当时电力电子器件的主角。这时的电力电子技术已
经能够实现整流和逆变,但工作频率较低,仅局限在中低频范围内。
第三,变频器时代。八十年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
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集成电路技术的精细加工技术和高压大
电流技术有机结合,产生了一批全新的全控型功率器件。MOSFET和IGBT的相继
问世,是传统的电力电子向现代电力电子转化的标志。新型器件的发展不仅使交
流电机性能更加完善可靠,而且使现代电子技术不断向高频化发展,为用电设备
的高效节能,实现小型轻量化,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2、2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当代的知识社会中强调技术创新,我国政府和企业也不断加大创新意识,
将创新视为企业工作的主导内容。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项生命力旺盛的技术,与多
种学科相互渗透,因而建立电气工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发展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
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型电气工业升级和带动我国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具有
重要作用。
二十世纪90年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开发,已进入高频化,标准模块化,
集成化和智能时代。以目前的形势来看,电力电子技术主要发展趋势将仍是是高
频化和智能化。高频化和变频技术的发展,将使机电设备向高频化方向发展,提
高响应速度,实现最佳工作效率,并能实现无噪音且兼具全新的功能和用途。而
智能化的进展,会促进信息处理与功率处理的合一,促进电子技术的发展。
3、开关电源的发展及应用
开关电源(Switching?power?supply)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
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开关电源一般由脉冲
宽度调制(PWM)控制IC和MOSFET构成。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军工设备、
科研设备、LED照明、工控设备、通讯设备、电力设备、仪器仪表、医疗设备、
半导体制冷制热、空气净化器,电子冰箱,液晶显示器,LED灯具,通讯设备,
视听产品,安防,电脑机箱,数码产品和仪器类等领域。开关电源高频化是其发
展的方向,高频化使开关电源小型化,并使开关电源进入更广泛的应用领域,特
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推动了开关电源的发展前进,产品不断向着轻、小、
薄、低噪声、高可靠、抗干扰的方向发展。
四、总结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是开关电源技术发展的基础。随着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和适
于更高开关频率的电路拓扑的不断出现,现代电源技术将在实际需要的推动下快
速发展。在传统的应用技术下,由于功率器件性能的限制而使开关电源的性能受
到影响。为了极大发挥各种功率器件的特性,使器件性能对开关电源性能的影响
减至最小,新型的电源电路拓扑和新型的控制技术,可使功率开关工作在零电压
或零电流状态,从而可大大的提高工作频率,提高开关电源工作效率,设计出性
能优良的开关电源。
总而言之,电力电子及开关电源技术因应用需求不断向前发展,新技术
的出现又会使许多应用产品更新换代,还会开拓更多更新的应用领域。开关电源
高频化、模块化、数字化、绿色化等的实现,将标志着这些技术的成熟,实现高
效率用电和高品质用电相结合。这几年,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以开关电源技术
为核心的通信用开关电源,仅国内有20多亿人民币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国内外
一大批科技人员对其进行开发研究。开关电源代替线性电源和相控电源是大势所
趋,因此,同样具有几十亿产值需求的电力操作电源系统的国内市场正在启动,
并将很快发展起来。还有其它许多以开关电源技术为核心的专用电源、工业电源
正在等待着人们去开发。
五、心得
通过了解电源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使我充分理解了
其结构组成。对现代电源技术理解开关电源时,有些地方不懂,当通过导师和同
学的帮忙最终理解透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