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性自由观念
荷兰年轻人的性观念

荷兰年轻⼈的性观念北欧年轻⼈的性观念与美国⼈有着很⼤差别。
与美国的青少年和初显期成⼈相⽐,北欧⼈对待性更加⾃由和宽容(Arnett & Belle-Jensen, 1993)。
但并不是说这些国家年轻⼈的性观念是淡薄的。
Manueladu Bois-Reymond和JanitaRavesloot(1996)对北欧的年轻⼈进⾏了相关研究。
他们从荷兰⼀个性观念很开放的城市中选取了60名来⾃不同社会阶层的15-22岁的年轻⼈及其⽗母进⾏了访谈。
基于访谈中各种编码的使⽤,研究结果最⼤限度地被量化。
研究的核⼼是如何与同辈和⽗母交流有关性的话题。
⼤部分年轻⼈表⽰有关性的问题并不会有很多来⾃同辈的压⼒。
但是对于⼥孩来说,如果频繁更换性伴侣会受到⼀定的社会压⼒。
在同辈间,男孩和⼥孩对于性积极主动或是与固定的伴侣发⽣关系都是被允许的,但是⼥孩有很多伴侣是绝对为同辈所不容的。
⼀个18岁的⼥孩说道:“我最好的朋友不许我每周约会不同的男⽣,我们认为那是很愚蠢的⾏为。
”(p.181)因此,对性持⾃由的态度也是有⼀定限制的,⽽且对男孩和⼥孩的性⾏为有着双重标准。
对于⽗母来说,孩⼦们关于性的很多⽅⾯都是可以接受的。
研究者提到,荷兰与其他北欧国家⼀样,“⽗母对⼦⼥的婚前性⾏为是持宽容甚⾄允许的态度的,但前提是这种性关系是稳定的认真的,基于感觉和真爱的。
”(p.182)但这并不意味着⼦⼥和⽗母交流起性的话题是件容易的事。
正相反,他们还指出,“这种交流存在某种障碍。
孩⼦们感受到这种障碍,所以拒绝对⾃⼰性⽣活的私密交流。
”(p.193)。
特别是⽗亲,更难进⾏这种交流。
由于这种交流使双⽅都不是很愉快,所以荷兰的年轻⼈与⽗母之间经常出现⼀些误会。
特别是,⽗母总认为⾃⼰对性⾏为是许可的,对交流持开放的态度,可⼦⼥们却不这么认为。
例如,⼀个⽗亲是这样描述⾃⼰的开明的,“我不会⼲涉任何事……我不会那样做的……那不关我的事”(p.191);可是他19岁的⼥⼉可不这么认为,“他不让我和男朋友长时间待在楼上……我现在总是偷偷地服⽤避孕药,真是很烦⼈……他经常限制我的⽣活,让我早点回家”(p.191)。
性解放之我见

性解放之我见性解放是20世纪60至70年代发生在西方世界的一种挑战传统性观念和性道德的社会运动,是一种性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其本质是人的自由和男女平等,是在人类思想解放的前提下伴随着女权主义出现的。
与人们追求「言论自由」的意义类似,「性自由」并不意味着滥交与乱性,而是一种对于自身权利的正当诉求,更是人类物质文明极度丰富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需求。
欧洲受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时代宗教性禁锢影响,对童贞和贞洁要求极其苛刻,妇女受到严重歧视。
1848年,法国女权宣言《女性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女权主义正式在世界上诞生并蔓延。
性解放,最初是反对性别歧视,争取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社会地位、政治经济权利,要求改变基督教禁止离婚的戒律,主张婚姻自由的女权运动。
此后,这些合理要求渐变为对宗教性道德的全面否定,认为性交是人人与生俱来的自由权利,性行为是个人私事,只要双方自愿就可以发生两性关系。
性自由者反对性约束,主张性爱与情爱分离,性和婚姻分离,否定童贞和贞洁观念,赞同婚前和婚外性行为、试婚及同居等行为。
性解放真正全球化的起点是1968年法国爆发的五月风暴。
这场运动是一种长期压抑下的性力量爆发,并不是出于政治诉求。
这场充满了理想主义的革命最终将戴高乐赶走并且使法国获得新生,但不幸的是它的副产品——性解放最终被历史书选择性忘掉了。
真正将性解放运动作为一种单纯的目的和口号,则是在1969年的美国。
受到越战压抑的年轻人喊出了堂堂正正的口号:要做爱,不要作战(Makelove not war)。
最终这句口号随着年轻人的精力、摇滚的节奏、七十年代强权政治的破产走向全世界,直到现在,短短的四十年就被人所误解。
一部分人将性解放曲解为可以用来放纵与逃避责任满足私欲的龌龊借口而推崇。
而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另一部分人,认为性解放是洪水猛兽,片面地否定性解放的本身,认定性解放是道德沦丧。
这两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是人在潜移默化中的扭曲审美意识形态的复制,尔后在流动中形成病态、带有传染性毒害的文化潮流。
西方性理论

西方性理论1.泛性论过分强调性的生命本质与身心活动地位的观点和理论。
泛性论把性欲视为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汉语中男女之异的性(sex)和生命与事物本质的性(nature)是同一个词,隐含有泛性论观念。
泛性论在西方源远流长,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中已显露泛性论痕迹。
德国哲学家A. 叔本华在《爱和生的苦恼》中称:“性爱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世袭君主,它已意识到自己权力的伟大,倨傲地高坐在那世袭的宝座上,以轻蔑的眼神统驭着恋爱,当人们尽一切手段想要限制它、隐藏它,或者认为它是人生的副产品,甚至当做不足取的邪道时,它便冷冷地嘲笑他们的徒劳无功。
”继而F. 尼采把艺术创造与性活动关联一起,认为:“艺术家按其本质来说恐怕难免是好色之徒……一个人在艺术构思中消耗的力和一个人在性行为中消耗的力是同一种力。
”S. 弗洛伊德是泛性论的集大成者,他创造“力比多”(libido,汉语译为原欲)等一系列新词,大多出自发挥泛性论思想的需要。
他认为力比多是包含在“爱”字里的所有本能力量,这种性本能力量必须获得施展,若受到压抑,就会导致人得精神疾病。
这种性本能力量可以转移或升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化创造,全是性本能乔装打扮向外发泄的方式。
发展到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已成了性欲决定主义。
他甚至把人世间的社会关系,如各类社团、教会、军队,更不用说亲属关系,均认为是由力比多做纽带联结起来的,无限地泛化性活动,把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均性化归宿。
泛性论对于历史上的禁欲主义有巨大的冲击力,除此之外,它明显地不合乎科学的理性判断而有很大片面性和危害性。
西方在20世纪出现的性自由、性滥用,以及离奇古怪的超现实荒诞艺术,不少方面是受到泛性论的影响。
形成泛性论有两个思想根源:①禁欲观念,使人们的性感受特别过敏,长期处于性饥饿中的人,易诱发无穷的性联想,任何一个物体的性状、形态及功能均可与男女性器相关联。
②把感情世界的爱与男女之异的性混为一谈,把一切快感均与性快感混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正是遵循这条思路。
西方性自由

西方性自由的思想根源及影响化工本091 林文枝2009111395一般说来,西方的“性解放”和“性自由”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破除性神秘感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性神秘观念受到很大冲击。
“性解放”、“性自由”论者认为:人的身体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不必为此而害羞。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有些国家的男女青年,赤身裸体、一丝不挂地在马路上跑步,就是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的一种极端的行动。
同时,他们也认为男女性生活也没有什么神秘,没有什么不可以对人讲的,对性生活要抱坦诚的态度,还要对青少年加强性教育。
2.在男女平等基础上,加强夫妻之间性生活的调适西方的一些人认为,所谓“性解放”、“性自由”就是要使人们得到两性欢愉的一切。
而这首先是从夫妻性生活中得到,要使人们从夫妻性生活中得到最大的乐趣。
过去,不少夫妻的性生活是不够协调的,双方都对对方不满,但是又难于启齿。
“性解放”、“性自由”论者认为,夫妻之间对这一类问题不必讳莫如深,要掌握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知识,相互之间交换意见,提出要求,相互配合,并且要讲求性技巧,使夫妻双方在性生活中能获得最大的满足。
他们把性生活看成是夫妻生活、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如果没有性生活,家庭就是空虚的;如果性生活不协调,家庭生活就是十分不幸的。
由于加强了对这方面的研究,根据1982年的一项调查表明,80%的美国已婚妇女都对夫妻性生活表示满意。
3.可以随心所欲地发生性行为“性解放”、“性自由”论者有一个观点,就是认为爱情不仅是精神的也应该是肉体的,而肉体是属于自己的,自己愿意和谁发生性关系,任何人都无权干涉,连法律也无权干涉。
他们认为,男女之间的性行为不一定要在结婚以后才可以进行,结婚只不过是履行了法律手续而已,在这以前,男女双方只要相爱,就可在一起过性生活,如果通过一个时期的性生活,双方都很满意,那么再通过法律手续把这种关系肯定下来;如果通过同居,双方并不满意,那么就趁早“散伙”。
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保证今后正式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稳定。
西方的性自由观念

西方的性自由观念姓名:xxx 学号:2009111478 班别:化生系09化学班西方对性的观念及其核心思想是性解放,所谓性解放就是在性行为上完全抛弃传统道德观念约束的主张和实践,又称性自由或性革命。
是20世纪前期开始于西方的一种性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性解放,最初是反对性别歧视,争取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社会地位和政治经济权利的女权运动,同时要求改变基督教禁止离婚的戒律,主张婚姻自由。
此后,从这些合理要求逐渐演变为对宗教性道德的全面否定,认为性交是人人都应有的与生俱来的自由权利,性行为是个人私事,只要双方自愿就可以发生两性关系。
性行为不应受与婚姻有关的道德和法律的限制,他人和社会对此无权干涉。
性自由者反对一切性约束,主张性爱和情爱分离,性和婚姻分离,否定童贞和贞洁观念,提倡婚前和婚外性行为,要社会接受试婚和同居。
一些极端的性自由者不仅主张娼妓合法化,甚至认为乱伦也不应受到指责,更不应受到法律制裁。
性解放的出现有其深刻、复杂的社会根源和特定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欧洲受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时代严厉的宗教性禁锢影响极深,对童贞和贞洁的要求非常苛刻,妇女受到严重歧视;严格的终身一夫一妻制,感情完全破裂的夫妻也不准离婚;手淫被认为是亵渎神灵的罪恶;不准谈性,不准进行与性有关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
为此,人们普遍受到沉重的性压抑。
S.弗洛伊德正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观察到大量神经症患者和精神病人都与性压抑有关,因而形成其泛性论学说。
这一学说对于性自由的萌现有着重要影响。
罗素的婚姻革命观则是针对不合理的宗教性禁锢而产生的较为严肃的婚姻变革学说,对早期的性解放起过积极的作用。
促使性解放改变性质的一个重要消极因素,是昆虫学工作者A.C.金赛对美国社会男女人群性行为的调查报告。
金赛采用的调查方法违背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调查结果偏差性很大,片面地把主要存在于性行为放荡不羁和不严肃的人群中鲜为人知的背离性道德状况,夸大为整个美国的普遍现象。
老外性生活

老外性生活老外性生活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涵盖了许多方面。
作为一个社会现象,老外性生活不仅仅涉及到个人的行为,还与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在西方文化中,性和性行为被视为正常和自然的事情,而且相对开放和自由。
许多西方国家的法律也比较宽松,允许成年人在私人场所自由选择他们的性伴侣和性行为方式。
由于这种文化差异,老外性生活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与东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在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性被视为非常私人的事情,而且相对保守。
在中国,有关性的讨论往往被视为不当和不适当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老外的性生活就是纯粹的自由和放纵。
事实上,老外在性方面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受到了种种限制和影响。
首先,老外的性观念中强调的是相互尊重和自愿参与。
在老外的文化中,强迫和侵犯性权利是被禁止的,而且会受到法律制裁。
老外在性方面也比较重视双方的安全和健康,因此有关性病和避孕等问题也非常重要。
其次,老外的性观念也受到性别平等的影响。
在老外的文化中,男女在性方面是平等的,不同的性取向也应该得到尊重。
老外对乱伦、强奸或者虐待行为予以极度谴责,认为这些行为是不道德的,也违反法律。
另外,老外的性生活也有着许多种类和方式。
除了传统的性行为外,老外还有一些非传统的性和情感关系,例如开放式的关系、多人性关系、同性恋和跨性别关系等。
这些关系在社会上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歧视或者压力,但相对来说,在老外的文化中,这些关系是被认为非常正常和自然的。
总体来说,老外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方式与东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但这也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所导致的。
在老外的文化中,性被视为正常和自然,双方应该相互尊重,且自愿参与。
不同的性取向和非传统的关系也应该得到尊重。
老外的性生活也不同于传统观念,它拥有多样化的形式和方式,同时强调安全和健康。
外国人性生活

外国人性生活
外国人的性生活可以说是各有不同,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就会有不同的性观念和行为方式。
首先,让我们先来谈谈西方国家的性观念。
在这些国家中,性被视为自然和健康的事情,自由和开放的态度是很普遍的。
因此,人们通常会像处理任何其他需求一样处理他们的性需求。
他们会很自然地探索自己的身体,寻找愉悦的感觉。
这可能包括自慰、性伴侣或其他方式来满足他们的性需求。
在个人生活中,西方人也很注重安全和保护。
他们会在性行为前使用安全套以防止性传播疾病,并同时透过口服避孕药等方式避孕。
而在东方国家,围绕着性的话题是比较保守的,人们往往不会谈论或提及性。
他们也不开放或表达自己的性需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东方国家的年轻人开始接受西方国家的性观念,并经常参与到性活动中去。
但无论是哪种文化,性都是与情感紧密相关联的。
人们通常会将性视为一种互动活动,需要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和共同体验才能实现。
总之,外国人的性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基于他们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
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性都应该被视为一种自然,健康和重要的表达方式,但也需要做好安全和保护,以确保健康和快乐的性生活。
性权利与自由

性权利与自由从《性权宣言》谈起(一)“革命”、“解放”这一类现代中国曾经是最神圣、最崇高、最严肃,令无数人为之激动为之感奋为之献身的语汇,在当代中国一旦与“性”挂了钩,成为“性革命”、“性解放”,就质变为完全贬义的东西了。
“性自由”自然也难逃这样的厄运,虽然“婚姻自由”在现、当代中国至少在形式上被推崇为最高的婚姻价值,并被强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1.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与性羞耻的传统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之始在敌对的意识形态下,将“性”、“自由”当作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的逻辑结果。
2.在当代中国的主流语境中,性自由与性权利似乎处于一种对立的尴尬地位。
性自由在主流的、道德的、官方的意识形态中一直是一种绝对的、纯粹的、否定性的概念和贬称;至于性权利—特别是女性的性权利—则受到了某种程度的肯定。
3.性自由的说法在中国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流行的,首先被界定为西方的一种思想潮流、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社会运动,主要指西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性革命”、“性解放”及其带来的种种“恶果”,政治上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腐朽堕落,道德上体现为性的“烂交”、“乱交”与“混交”,与“性解放”、“性革命”往往作为同义语使用;此后,中国出现的一些不符合传统道德的性现象都被当作受了“性自由”的影响。
4.中国公开出版的书籍和发表的文章在使用性自由时,无不特意加上引号,这本身就传达了一种否定的信息。
至于,性权利,虽然1992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中出现了“性权利”、“女子的性权利”的说法,但将性权利和人权挂钩却是出现在二十世纪末中国大陆围绕婚姻法的修改所引发的地域上涉及全国、时间上旷日持久、范围上包括各阶层人士的大讨论中。
那场讨论的文化背景之一就是社会上“包二奶”现象的日渐增多,因此,讨论的着重点集中在婚外恋(情)、第三者、配偶权、忠实义务、同居权(义务)等涉“性”问题上,其实质在于:夫妻之间应否在性上相互忠实,婚外性关系是否应受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的性自由观念
姓名:xxx 学号:2009111478 班别:化生系09化学班
西方对性的观念及其核心思想是性解放,所谓性解放就是在性行为上完全抛弃传统道德观念约束的主张和实践,又称性自由或性革命。
是20世纪前期开始于西方的一种性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性解放,最初是反对性别歧视,争取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社会地位和政治经济权利的女权运动,同时要求改变基督教禁止离婚的戒律,主张婚姻自由。
此后,从这些合理要求逐渐演变为对宗教性道德的全面否定,认为性交是人人都应有的与生俱来的自由权利,性行为是个人私事,只要双方自愿就可以发生两性关系。
性行为不应受与婚姻有关的道德和法律的限制,他人和社会对此无权干涉。
性自由者反对一切性约束,主张性爱和情爱分离,性和婚姻分离,否定童贞和贞洁观念,提倡婚前和婚外性行为,要社会接受试婚和同居。
一些极端的性自由者不仅主张娼妓合法化,甚至认为乱伦也不应受到指责,更不应受到法律制裁。
性解放的出现有其深刻、复杂的社会根源和特定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欧洲受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时代严厉的宗教性禁锢影响极深,对童贞和贞洁的要求非常苛刻,妇女受到严重歧视;严格的终身一夫一妻制,感情完全破裂的夫妻也不准离婚;手淫被认为是亵渎神灵的罪恶;不准谈性,不准进行与性有关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
为此,人们普遍受到沉重的性压抑。
S.弗洛伊德正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观察到大量神经症患者和精神病人都与性压抑有关,因而形成其泛性论学说。
这一学说对于性自由的萌现有着重要影响。
罗素的婚姻革命观则是针对不合理的宗教性禁锢而产生的较为严肃的婚姻变革学说,对早期的性解放起过积极的作用。
促使性解放改变性质的一个重要消极因素,是昆虫学工作者A.C.金赛对美国社会男女人群性行为的调查报告。
金赛采用的调查方法违背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调查结果偏差性很大,片面地把主要存在于性行为放荡不羁和不严肃的人群中鲜为人知的背离性道德状况,夸大为整个美国的普遍现象。
追求性本能自由满足是源自原始人类的天性,但是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不可能不对个体的性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
性对于人类的生存繁衍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个体的性行为如果不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状态。
金赛的调查报告以夸大了的数字,将这一人类历史上从未绝过迹,当时又有所增加的秘密公诸于世。
遮羞布一旦被揭去,人们又为夸大的数字所震动,因而更多的人不再约束自己,也不
再对违反传统观念的性行为感到羞耻和罪恶,这就加速了性自由的发展。
作为一名曾经从事昆虫学研究的动物学家,金赛始终无视人的社会性,他离开人类社会行为的整体性,而仅仅从本能的单一角度出发,把社会人的性行为与动物性本能的发泄等同起来,笼统地和不加分析地把宗教性道德完全视做对人性的不必要约束,实际上是把人和动物等同起来。
此外,青霉素广泛用于医治当时的主要性病梅毒和淋病取得了特殊疗效,激素类避孕药的出现,乳胶避孕套质量的提高,均消除和减轻了人们对婚前和婚外性行为引起性病和怀孕的顾虑;两次世界大战使欧美国家人口性比例严重失调;世界性青春期发育提前和婚龄推迟造成的庞大性饥饿人群;西方个人至上的价值观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在性行为上缺乏社会责任感;生产力发展,消费资料丰富促成的追求享乐和纵欲的潮流等,都成为加剧性解放蔓延的重要因素。
1968年开始于法国大学校园的“五月风暴”作为性解放顶峰的标志,使性解放狂潮迅速席卷西欧、北美,并影响到许多发展中国家,使大量年轻人的性行为完全处于混乱状态,“性解放”一词至此已完全失去妇女解放的主要内涵。
性解放使西方社会离婚率激增,大量家庭解体,单亲家庭和非婚生儿童增多,家庭教育职能明显削弱,青少年犯罪现象激增。
80年代,美国每年有100万以上的少女怀孕,其中40%成为少年母亲;英国50%的儿童为非婚姻产儿。
这些就是这种严重后果的表现。
最为严重的是,性解放引起全球范围的性传播疾病蔓延,性病发病率骤升,流行的性病种类增多,欧美70%以上的成人患过性病,直至出现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界性艾滋病大流行。
性解放造成的严重消极后果已经使西方社会重新审视性道德的重要性,因而正在出现性道德回归的趋势,表现为要求青少年婚前禁欲,保持严格的一夫一妻的两性关系,有些国家还出现了提倡童贞的少女贞洁运动。
西方思想史上出现国那几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解放就是其中之一。
16世纪初,欧洲各国发起了发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改革运动。
改革首先从德国开始。
1517年教皇的使者到德国出售赎罪券搜刮钱财,教士马丁路德帖出九十五条纲论,抨击教皇的可耻行径,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文艺复兴发源于十四世纪的意大利.14和15世纪时,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出现了高度的经济繁荣,成长起来的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研究古罗马和希腊的文化为借口,首先在思想上展开了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廷的斗争。
文艺复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是打击了欧洲天主教会的反动统治,促进了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