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

及风险防范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一、概念静脉输液是指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

药物外渗分类:非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

三、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若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

血管活性药: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

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1)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2)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3)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输液外渗-皮肤损害分期

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皮肤红润肿胀发热刺痛无水疱和坏死

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形成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

Ⅲ期组织坏死期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或深部溃疡肌腱血管神经外露或伴感染药物外渗发生原因:

1、患者因素

(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4)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5)肥胖患者: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

2、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压、

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护理对策:

1、小范围外渗:

(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

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

(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3、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甘露醇一旦发生渗漏后,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针对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护理措施:

1、热敷:促进外渗于组织的药液消散吸收。20%甘露醇渗漏引起的组织损伤可采用

654-2湿敷,配合酚妥拉明局封效果好,也可采用50%硫酸镁湿敷。

2、封闭疗法封闭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常用%普鲁卡因或生理盐水局部

封闭。

3、中西药制剂依照中医祛瘀活血消肿方法制成的中药制剂,对药物渗漏引起的水肿淤

血、疼痛疗效好。如:烫伤膏外涂肿胀部位治疗输液外漏效果好。

4、照射疗法可用红外线照射10分钟左右,使局部组织干燥,用浸有庆大霉素8万U、

654-210mg的纱布敷于外渗处,在用紫外线照射20分钟左右,每天2~3次,可达到预防感染、抗炎收敛,促进微循环的效果。

药物外渗发生原因

1、病理因素:

由于高热、脱水都可以使血管周围内外环境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血管壁的渗透性和脆性,局部感染和末梢循环差可引起局部组织的代谢障碍及供养不足,从而导致局部酸中毒,诱发血管壁的损伤,此时选择粗直的血管,两人操作,用5ml注射器,接4号半的头皮针头,边穿刺边抽回血,防止假性堵塞,此法成功率较高。

2、机械因素:

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可采用留置针。

3、药物因素:

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溶液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

4、穿刺部位不当:

如耳后,枕静脉,可逆向穿刺,指导家长适当的约束患儿,可抱起,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

三、药物外渗处理措施:

1、找出外渗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在使用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时,尽可能的

选择粗且直的血管。

2、同时应用微量泵使药物均匀的进入到血管,对于机械因素引起的外渗,我们采取适

当约束,将患儿的双手包与包被中采用对侧卧位,即穿刺部位与卧位相反,对于已

穿刺的静脉可逆向穿刺即逆心穿刺,由于头皮静脉无静脉瓣此种穿法可避免重复穿刺而引起的外渗现象。

3、对于生理病理,穿刺部位不当引起的外渗可采用更换穿刺部位,加强按压时间,保

护静脉等。

发热反应如何处理

(1)、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

(2)、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按医嘱及时处理。

(3)、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和溶液备查。

空气栓塞

1、临床表现:患者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呼吸困难,严重

紫绀,病人有濒死感。

2、预防:(1)、检查输液装置连接是否完好,穿刺前彻底排气。(2)、输液过程中

勤巡视,及时更换添加药物,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压输液需专人守护。

3、处理:(1)、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2)、给予高流量氧

气吸入。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急性肺水肿

1、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

痰。

2、预防:(1)、做好健康教育,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患者的病情调节好滴速,并且告

知患者切勿随意调节。(2)、经常巡视患者,观察输液速度和患者反应感觉。

3、处理: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6-8L/min),予20-30%的乙醇溶液湿化氧气,遵医嘱给予镇静、强心、利尿和平喘的药物,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减少回心血量。

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定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定 为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杜绝护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根据最新静脉输液操作规范,对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作了分析,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请勿必遵照执行。 一、环境管理 治疗室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无菌操作前需要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二、配药管理 配药护士严格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同类药液可共用一具注射器,但注意需要放置在无菌治疗盘内,在更换治疗巾时一同丢弃,如有污染,应立即丢弃;抗生素应现用现配,其余液体提前配药不超过3组,配药后必须签名签时间;若皮试配液需继续使用,应注明皮试名称及配置时间,超过4h作废;若抽吸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h。 三、查对管理 1、摆药查对由1人摆药,另一人查对。 2、输液卡查对输液卡转抄后,需再次查对,患者液体输完,由拔针护士检查有无漏签、错签时间及姓名 3、输液查对输液前采取由患者自报姓名的方法,查对患者床号、姓名,严格按照“三查十对”执行,同时注意输液卡床号姓名与患者本人是否相符。 4、皮试查对凡做皮试患者,护士需在输液卡上注明抗菌素批

号及皮试结果,若输液卡上有抗生素类液体但无皮试结果时,护士需要认真仔细核对,杜绝未做皮试就输注抗生素的严重违规行为。 5、拔针查对液体输完后,需要再次准确核对输液卡及临时医嘱,检查治疗台上有无新增液体或遗漏液体后,方可拔针。 四、操作管理 1、输液前应先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输液方式。 2、穿刺前及更换敷料时,用合格的消毒剂(2%碘酊,75%酒精,10%碘伏或安尔碘)消毒皮肤,干燥后才能进针,如穿刺失败2次,应换人操作,并真诚向患者道歉,每次穿刺都必须更换输液针头。 3、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有无心脏疾病等因素调节输液滴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需要告知“若擅自调节滴数造成不良后果需自行负责”,并在输液卡上注明,患者或家属签字。 4、操作完成后签名、签时间,但需注意此“时间”为实际操作的时间,据实填写,不可随意修改。 5、在输液过程中应做到主动巡视,观察液体滴数、余量,输液 管内有无气泡,穿刺点有无红肿外渗,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生 活上有无特殊需要,如巡视中发现液体渗漏等异常情况应及时 处理并给予指导。 (1)一般速度:5ml/min,补充每日正常生理消耗量的输液、输入某些液物(如抗菌药物、激素、维生素、止血药、治疗肝脏疾

静脉输液治疗风险与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治疗风险与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科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静脉输液护士在工作内容、手段、方式、范围等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的同时,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增强护士的抗风险能力,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积极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潜在风险事件与安全的管理,以下是我科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风险与安全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1 严格依法行医 在我科护理学员和实习生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才能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护士长随时督查,私自单独操作者一经发现,对带教老师给予相应的处罚。 2 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 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五大护理核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人人熟

知并认真落实,其中查对制度的落实是关键。从制度上保证了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工作的落实。 3 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 3.1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确保护理安全,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将其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策略。科室组织经常性的常规制度学习,加强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从上岗起就规范他们的行为。对于思想松懈、明知故犯、工作责任心差的护理人员实行“零度宽容”,即决不宽容,毫不宽恕,使每位护理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 3.2加强院感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 3.3规范操作行为,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 3.4强化法律意识,完善各种记录。教育护士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同时要加强护理证据的收集与管理。与静脉输液有关的证据主要包括:护理记录、有护士签名的治疗执行单等。各类输液执行单按规定的时间执行,同时签上执行者姓名和执行时间。 4 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持续改进 建立风险事件报告系统,强化内部管理机制,提倡不断提高,不断改正的精神。任何一个人,即使是最谨慎的医务人员也会出错,即使不让所有出错的人从事医疗活动,也不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医疗差错。因此我们对当事人避免单纯的批评责备,而是采取“治病救人”的教育方法,一方面教育护士要积极进行自我归因,鼓励其找出错误的根本原因并加以彻底纠正,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防止其他人员重犯同样的错误;另一方面,倡导当事人主动报告差错、事故,使之形成风气。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中找出工作的薄

护理用药安全管理试题1

护理用药安全管理试题 一、填空: 1、血管活性药物应尽量从中心静脉输入。 2、缩血管药和扩血管药应在不同管路输入。 3、使用刺激性药物应选择较粗的静脉,使用留置针,24h内避免在原穿刺处下方穿刺。 4、内服、注射、外用、消毒药以及高危药品、麻醉药品应分别分类放置。并按有效期时限的先后顺序存放使用。 5、需冷藏的药物如:胰岛素、疫苗、血制品等放冰箱内2至8度保存。 6、易被光线破坏药物需避光保存。如:Vc、Vk1、氨茶碱等 7、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简称ADR。 8、药品使用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则;药品使用、借用后及时登记并补充。 9、患者十大安全目标里目标三是确保用药安全。 10、特殊药品和高危药品应使用红色输液卡。 二、判断题: 1、青霉素静脉给药时,应选择合适溶媒,单独输液,现配现用。(√) 2、使用化疗药物前应与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3、当特殊药物发生外渗时24h内可根据药物性质进行局部热敷。( X ) 4、当输液反应可能或已引起不良后果或医患双方有争议时,立即封存液体,及时通知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药学部。(√) 5、消化药在饭时或饭前服用,可及时发挥药效。(√) 6、输液反应在某段时间内是集中发生的,如果不能去除诱发因素,则会持续发生。(√) 7、过敏反应多 见于皮疹、荨麻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诱 发哮喘、过敏性休克 等。(√) 8、多种药物配 伍时只要注意医嘱 与药物是否相符。 ( X ) 9、执行医嘱中 若发现医嘱差错或 有疑问时应及时与 医师或药师沟通确 认或更正, 绝不能盲目执 行、被动地去执行。 (√) 10、糖尿病注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一、概念静脉输液是指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 药物外渗分类:非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 三、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若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 血管活性药: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 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1)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 (2)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3)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输液外渗-皮肤损害分期 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皮肤红润肿胀发热刺痛无水疱和坏死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形成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 Ⅲ期组织坏死期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或深部溃疡肌腱血管神经外露或伴感染 药物外渗发生原因: 1、患者因素 (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4)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5)肥胖患者: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 2、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 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护理对策: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安全用药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保管、调配、使用等一系列环节。为加强药品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管理年服务理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 、 管理规范,执行各项工作程序,按照药品性能,对药品实行分区、分类管理。对高危药品做好醒目标示,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根据药品储存条件的要求,将药品分别存放于常温环境(0~30℃)、阴凉环境(≦20℃)、冷柜(2~10℃)中,并保持相对温度达标。 4.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购进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保持合理库存。入库验收必

须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药库、药房要做到“五专”。 5.医师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请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并使用级药品通用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按照卫生部制定的 《用药咨询制度》。 10.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除医方责任外,不得退换。 11.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保健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师要深入临床科室,积极参加

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等工作,合理用药,提高用药水平,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 12.加强护士执行医嘱时的管理,严格执行医嘱,执行《输注药物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规程,保证用药安全。 13.所有医务人员均有责任监测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根据《重点药物观察制度》、《用药后观察制度》、《药品不良反应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治疗途径之一,也是护理最常见操作技术。但是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治疗,操作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输液相关危险因素发生,甚至引起医疗纠纷。所以严格且规范的输液管理可以预见和回避静脉输液风险,对防范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我科通过系统、规范的输液安全管理减少了输液反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規范输液流程,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1规范输液流程医院制定静脉输液标准,规范全院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科室定期培训,抽查考核,提高护士操作技能,按规范的输液流程进行输液治疗。建立静脉输液小组,促进静脉治疗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培训静疗精英护理人才,建立静脉输液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健全静脉输液护理会诊制度,提高静脉治疗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2正确执行医嘱按照医院制定医嘱制度执行医嘱,认真阅读医嘱内容,并确认患者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次数、用法和时间在执行,并按要求签名和时间,除遇危重患者抢救等紧急情况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医嘱班班查对,做好记录并签名。每周大查对医嘱两次。 1.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液必须严格进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标识有效期和批号,药物有变质变色浑浊及沉淀、标签和批号模糊及污损时不得使用;摆药后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易致敏药物用药前询问过敏史;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采用两种以上方式核对患者身份,核对床头卡,反问患者姓名,特殊患者(如小儿、意识不清、手术等)需核对腕带信息;操作前要求患者自诉姓名,护士再次核对床头卡及输液卡,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1.4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手卫生宣传和培训,增强护士操作前、后洗手的依存性,每个治疗车和每间病房均配备速干手消毒剂,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加药用的空针避免污染,用后要及时处理,防止再次使用。控制安瓿的割锯长度在1/4 w,坚持开启安瓿前的一次消毒,使用正确的砂轮消毒法:用75%酒精浸泡砂轮后割锯安瓿。更换液体瓶时,在抽出之前要求消毒空瓶瓶塞及针梗处进行后再拔出更换。 2.加强护士专业技能培训 护士技术水平决定静脉输液操作的安全与否。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使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富于同情心,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和二人查对制度,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输液是侵入性操作,不能由于护士自身的因素而造成操作失败和护理风险事件,给患者增加痛苦,造成护患纠纷。组织学习相关知识,掌握药物的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对于

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管理怎么样

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管理怎么样 发表时间:2019-08-14T18:04:50.7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作者:杨琼[导读]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住院治疗的患者中90%以上的患者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 珙县中医医院四川宜宾 644500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住院治疗的患者中90%以上的患者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因此为了使患者的医疗安全能够得到保证并使输液治疗的护理质量能够提高,就必须要对静脉输液操作进行规范。随着基本医学知识的普及和不断深化改革的医疗卫生体制的实行,大部分患者都有了很强的法律保护意识,而作为一种入侵式护理的静脉输液技术,十分有必要监控它的实施过程,否则很容易发生差错和事故。 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分析 1.质量监管因素。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就质量管理,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这就使质量管理人员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质量监管,从而影响了输液的安全性。另外由于临床护士的人数少且工作量大,会使护士因为身体和心理上的疲惫而厌烦护理工作,还有的护士不够自律并且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这些都会影响静脉输液的安全。 2.静脉输液技术环节因素。第一,微粒的污染:配药时护士要割据药瓶的瓶口,这样就会产生玻璃微粒。其中有人做了一个实验:用砂轮割据一个五毫升的玻璃药瓶瓶口,之后产生了大约一百三十到三百个玻璃微粒。另外,还有一些药瓶口使用的是橡胶塞,这样在溶药和加药的过程中护士要对瓶塞进行反复的穿刺,在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可能使药液中混入塞屑微粒。虽然输液器的末端有终端滤器对药液中的细小杂物进行过滤,但是终端滤器只能过滤掉10um或者以上的杂物,对于10um以下的杂物使无能为力的。这样就可能导致一些微粒通过静脉输液进入到患者体内,从而导致毛细血管堵塞使血液流通不畅,从而引发血栓等症状;第二,药液外渗及血管损伤。有些护士的基本功不扎实,在进行静脉穿刺时不能一次成功,这就会使药液外渗。特别要注意的是高浓度药物和化疗药物,这些药物如果发生外渗,将会对患者产生巨大危害。另外有的患者如果不配合也会导致穿刺失败,从而使血管受到损伤;第三,套管堵塞。有的患者使用的是套管针进行静脉输液,输液结束后如果护士不当的进行封管以及患者在封管后过度活动都有可能引发血液的反流从而堵塞套管。 3.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没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不注意自我保护;不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消毒工作;工作不细致,缺乏责任心;查对不认真,若遇到同名同姓或者姓名高度相似的患者,很可能会输错药液;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很多护理人员不能够主动的进行巡视,从而常常出现因为药液更换不及时而造成的回血现象;在工作中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进行及时细致的回答,或者在回答时口气生硬,从而导致患者的不满。 静脉输液护理安全对策 1.加强质量监管。对静脉输液的管理内容要不断的加以完善,并严格的落实,从根源上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不断强化流程管理,对各项核心制度按照相关的规定严格的执行,同时应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好应对措施,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护士要加强巡视,并对巡视情况做好记录。 2.静脉输液技术管理。第一,有效过滤污染微粒。对患者进行输液的用具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并尽量采用密闭性静脉输液,这样能够有效的阻止污染微粒进入患者的体内。此外有的药液中含有中药制剂,对于这样的药液在进行静脉输液时一定要在输液器的末端安装终端过滤器。还有一点就是药液不要过早配制,要做到现用现配,并确保加入的药液得到充分的稀释;第二,预防液体外渗和血管损伤。护士要加强自己的基本功,从而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并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规范的操作,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及时的健康教育。另外,护士要根据实际使用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静脉穿刺,并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输液速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护士还要在患者的输液过程中加强巡护,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 3.强化护理安全意识。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引导患者按时按量的正确完成,在用药时要遵循医嘱按顺序进行,要绝对禁止随意更换用药顺序;对于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关的风险管理知识护士长要组织护士们进行定期的学习,对于护理中存在不良事件要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的加以改正;加强护士的法律观念,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护理安全知识教育,并使护士们质量第一和安全第一的观念得到牢固的树立,使慎独精神、责任感以及自我约束力得到强化,从而充分保障患者的输液安全。 4.主动与药师与医生沟通。各个科室之间要加强合作,对于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与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联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这种再次发生,这能够有效的安抚患者以及家属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的消除安全隐患。如果护士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对某些方面存在疑问,一定要与相关的医生和药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保证医嘱正确的实行。 5.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要对护士定期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并加强工作中的核对意识和操作的规范性,从而使静脉药液的质量得到保证;无菌操作要切实的执行,并把查对制度落实到位,坚决避免出现用错药的现象;在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要主动的询问患者的感受,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细致耐心的进行回复;如果医院推出了新的药物,护理人员要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学习并通过相关的考核,同时要妥善的保存药品的说明书,方便以后查阅,从而使患者的用药安全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6.加强健康教育。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把健康知识及时的向患者进行宣传。在对患者进行宣传时要注意方法技巧,从而保证宣传的有效性。在进行静脉穿刺之前,要把输液所需要的时间向患者交代清楚,方便患者对其它的事情进行安排。同时要把药液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向患者讲述清楚,并把饮食上的禁忌以及休息上相关事项告知患者,从而使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得到提高和强化。另外,对于一些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护士应该在使用之前明确的告知患者和家属。尽量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是输液安全的根本目的,随着安全输液知识的广泛传播,十分有利于人们树立安全输液意识,从而在以后的输液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减少输液反应,而且就算有输液反应的发生也能够及时的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使因输液反应引起的纠纷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李雪艳. 静脉输液的护理风险因素和对策[J]. 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7):162-164. [2]熊根玉,涂发妹,刘忠.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2016,22(23):71-72. [3]喻艳. 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 医学信息,2015(3):113-113.

临床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1.为规范我院药品临床使用,促进药物合理使用,保证医疗安全、保障医患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我院临床用药管理规定。 2.临床用药是指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临床用药管理的目的是合理用药。 3.临床医师、药师、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原则加强协作,知识互补、共同为病人用药的安全性负责。 4.医师应按疾病诊疗规程、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及指南,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个体差异等为患者开具处方或医嘱,杜绝过度用药和过度治疗。医护人员在给患者使用药品诊疗时,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按规定仔细核对处方、医嘱、药品与患者身份,并按正确的方法调配和给药。 5.医院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药品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制定医院“处方集”和“医院药品供应目录”。药剂科在“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内组织有效地供应。临床使用的药品由药剂科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不得从事药品采购、调剂工作,原则上不得在临床使用非我院药剂科采购供应的药品,特殊情况需要使用的,必需按医院“患者自备药品使用管理制度”执行。 6.医院制定有相关的处方权限制的规定 ①抗菌药物处方权限 ②麻醉药品处方权限 7.使用自费药品或乙类药品,以及扩展用药须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在临床诊疗中,医生要制定合理用药方案,给患者开具处方时,应熟悉药品的说明书内容,医师、护士按药品说明书规定使用药品。超出说明书使用药品的医师必须在病历中做出分析记录。 8.医院制定有处方权确认的程序与规定。医院医务科、各药房设有处方权留签字留样,药学人员须在核对处方签字后方可发药。 9.医院制定有药物治疗医嘱书写规范与查对制度。医师、护士、药师应知晓这些规范与管理流程,并能得到切实的执行。 10.为确保需要时得到急诊用药,加强病区药品的管理,医院应制定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管理制度,药剂科与护理部负责监管。 10.1各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的种类和数量,由医务、护理、药学相关人员根据临床需要协商确定。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是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也是护士在临床中进行护理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输液安全隐患问题,因此,我院护理部根据此情况特别制定出静脉输液管理规范,现介绍如下。 1 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确保病人输液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防止医疗纠纷,消除不安全隐患。 2 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2.1正确地评估病人护士对病人进行输液前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心理、生理方面及文化背景,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情况,根据输入药物的名称、作用及药物的浓度选择合适的血管。 2.2输液前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三查七对制度。首先用消毒液洗手,戴口罩,检查液体的有效期、剂量及质量,并用输液本对输液条,再用输液条与液体查对,最后用输液条与病人的床头卡核对,核对无误后再给病人穿刺,操作用物要做到一人、一带、一巾(每人用一根止血带一块垫巾)。 2.3巡视液体的规范在输液过程中应当做好巡视工作,建立输液巡视单,及时发现、排除输液故障,保证输液安全。因此,我院建立了巡视液体规范: 2.3.1穿刺成功或更换液体后,要根据药物性质及病情变化调整好合适的滴速,并根据液体量、滴速评估所需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2.3.2值班护士要主动巡视液体,巡视液体工作要落实到人,无陪病人要重点巡视,特殊液体要有专人守候,确保病区整体输液让叫率低于10%。 2.3.3巡视液体时要做到“十查”:查液体有无错误,查液体剩余量,查液体外观有无改变,查病人体位是否舒适,查液体滴速是否合适,查输液管道是否通畅,查胶贴固定是否牢固,查输液部位是否红肿,查病人有无输液反应表现,查病人病情有无特殊变化。 2.4更换液体规范 2.4.1护士要熟练掌握本科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根据医嘱提前对液体进行排序。 2.4.2更换液体时,要认真落实“三查七对”制度,确定无误后方可换液,换液后及时签署换液人员姓名、时间。签字要求准确清楚,避免漏签或签错位置。进修、学习、见习护士所换液体要由有执业资格的带教老师查对签名。 2.4.3更换液体时,要及时向病人进行药物宣教,病人对所输液体和药物有疑问时,要认真核对,确定无误并向病人解释清楚后方可更换。 2.4.4液体更换完毕,要在病人旁边停留数分钟,观察液体输入情况,确定液体滴入正常且与上一组液体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 2.4.5更换液体后,要在15分钟内再次巡视病人,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 2.4.6药物入壶的操作及观察要同液体更换的要求。 2.4.7如出现两组液体的不良反应,要重新更换输液器,必要时重新穿刺,避免发生反应的液体输入病人的体内,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重点加强巡视,上报科室领导,避免纠纷发生。对换下的液体及输液器要上报科室领导妥善处理,同时将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登记交班,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2.5拔针规范病人液体输完毕,护士首先要用病人的输液条查对当天的医嘱本,看有无新的医嘱未执行,确定无误后方可拔针。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概念静脉输液是指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 药物外渗分类:非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 三、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若不及时处理皮下 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 血管活性药: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 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1)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 (2)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3)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输液外渗-皮肤损害分期 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皮肤红润肿胀发热刺痛无水疱和坏死 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形成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 Ⅲ期组织坏死期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或深部溃疡肌腱血管神经外露或伴感染 药物外渗发生原因: 1、患者因素 (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3)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4)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5)肥胖患者: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该项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之一,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具有给药迅速、起效快等优点,但也具有风险较大、安全隐患较多的缺点。如不加强安全管理,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因此,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管理,确保安全。 1 药品器具的安全管理 1.1 输液用具 临床上常见输液用具有:输液器、锁骨下静脉穿刺管、PICC管、头皮静脉留置针、头皮针、肝素帽、三通接头等。使用前必须检查输液用具的有效期及包装的完整性。检查包装是否完整的方法:两手轻挤外包装袋,如能鼓起,说明无漏气,则可使用;如不能鼓起,则说明外包装可能有裂缝,用具可能已被污染,不可使用。 1.2 药物 药物从配制到输入患者体内,要经过多个环节,各个环节都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药物。使用前要先检查药物的质量,药业有无混浊、变质、沉淀,包装瓶有无裂缝,瓶口有无松动。如发现异常,应考虑药液已被污染,不可使用。有报道提出应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间洁净程度达万级,操作区域洁净度达百级,又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着连体工作服,带乳胶手套和口罩,在生物安全柜和水平净

化台上配制药液,可大大降低药液被污染的发生率。 1.3 药业应尽量现配先用 配制后放置时间不可过久,以免增加被污染的机会。更换药液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2 明确目的及意义 2.1 护士只有明确目的和意义才能有的放矢地工作 在护理质量民意调查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当问到“护士在给您做治疗时是否主动向您介绍操作目的”时,有时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这其中有护士与病人共同的问题,也有对操作目的不明确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尤其是在开展整体护理的今天,病人需要了解所有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因此,了解静脉输液的目的是护士实施该操作的基础。 2.2 严格无菌操作 静脉输液是一项无菌要求非常的操作,应把好以下机关: 2.2.1 把好加药关。加药是造成输液污染的重要环节,如锯安瓿时的玻璃碎屑、抽吸药液时注射器的反复抽拉、配药后放置时间过长、反复打开密闭输液系统添加药物等,都是造成输液污染导致热源反应的危险因素,需要严格管理、认真解决。 2.2.2 输液前洗手。护士在给病人输液前洗手是预防交叉感染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因工作忙、输液病人多,甚至嫌麻烦而忽略洗手。曾有病人说过“如果护士给其他病人输完液不洗手就给我输液我会感到很不舒服,不放心”。所以,输液前洗手是对病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 及风险防范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一、概念静脉输液是指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 药物外渗分类:非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 三、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若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 血管活性药: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 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1)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2)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3)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输液外渗-皮肤损害分期 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皮肤红润肿胀发热刺痛无水疱和坏死 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形成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 Ⅲ期组织坏死期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或深部溃疡肌腱血管神经外露或伴感染药物外渗发生原因: 1、患者因素 (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4)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5)肥胖患者: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 2、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压、 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护理对策: 1、小范围外渗: (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标准

静脉输液管理规 静脉输液是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也是护士在临床中进行护理基础操作的重要容之一。目前,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人员,输液用具,药物、输液泵使用,管道维护,输液相关性感染等等,规操作流程,制定有效的防措施并认真落实,确保病人输液安全。 1 规化管理的目的 确保病人输液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增强护士的防意识和能力,防止医疗纠纷,消除不安全隐患。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管理。 2确保输液用具安全 我院临床上常用于静脉输液的用具有:输液管、头皮针、肝素帽等。这些用具在输液前必须认真检查其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如已过期则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外包装检查手法:轻挤外包装,如能鼓起则可放心使用,如不能则证明包装已有裂缝,细菌可能已侵袭包装用具,应即更换。 3药物的安全使用

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步骤参与的护士比较多,如某一环节没把好关则容易出错,因此,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 3.1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执行医嘱后需抄写好输液卡,由专人负责摆补液。 3.2溶液查对摆补液者必须认真检查每一袋/瓶溶液的质量,确保它的安全性。为了避免出错,我们规了检查溶液的流程。 3.2.1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一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如发现有渗液,说明软包装已有裂缝,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二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四复照: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查其质量。如检查溶液时发现有异常马上更换并上报护理长处理。 3.2.2瓶装溶液检查方法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法类似。方法:一拧二摇三照四倒转:一拧: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松紧情况,如不能拧动或轻微动视为正常,如轻轻一拧其活动度很大,则提示该溶液不能使用;二摇:轻轻地摇动瓶身;三照、四倒转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相同。

安全用药相关管理制度(参考)

安全用药相关管理制度 (一)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安全用药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保管、调配、使用等一系列环节。为加强药品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管理年服务理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我院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1.科学、规范我院药事管理工作。药事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医、药、护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医师—药师—护士、药库—药房—病区的立方体空间体系,建立药剂科与医务科、护理部等管理部门的沟通机制,制定包括药品采购、储存保管、调配及使用等每一个环节的相关管理制度。全面保证用药安全。 2.执行《药品采购管理制度》和《新药采用管理制度》,执行“新药遴选程序”,坚持“质量第一,按需进货,择优采购”的原则,确保药品质量和购进的合法性。 3.执行《药品储存、保管管理制度》、《效期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相似药品管理制度》等,遵守药品储存管理规范,执行各项工作程序,按照药品性能,对药品实行分区、分类管理。对高危药品做好醒目标示,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根据药品储存条件的要求,将药品分别存放于常温环境(0~30℃)、阴凉环境(≦20℃)、冷柜(2~10℃)中,并保持相对温度达标。 4.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购进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保持合理库存。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药库、药房要做到“五专”。 5.医师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请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并使用级药品通用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6.医师必须尊重患者对应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知情权。医务人员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在做好观察记录的同时,必须按规定及时上报。 7.药师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处方管理制度》,认真审查和核对,必须做到“四查十对”,确保发现药品的准确、无误。并进行安全用药指导。 8.按照《药师对违反治疗原则的处方或医嘱拒绝调配的制度》,对有配伍禁

血透室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个案鱼骨图分析

厂商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静脉输液)个案鱼骨图分析 护士 业务素质和 能力较差 工作粗心大意, 生产或运输不够细心 过程可能存在问题 违反技术操作规程, 未落实“三查七对” 警觉性不够,缺 乏安全意识 缺乏责任心 制度不够完善 管理监督不得力 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 安全管理系统不 够完善 工作环境混乱训不重视,不到位,效 果差 护士人力资源不够,超负 荷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职业道德教育薄弱 管理者对潜在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制度、环境管理 1

防范措施: 1.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 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为主体,全体护理人人参加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形成护理监控、科室互控、科内自控的 监控网络,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 2.运用科学管理系统,建立护理安全管理路径 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现危险因素或不良事件,立即通过上报系统报告,护士长从 管理者、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分析本病房存在的隐患,利用晨交班或会议的机会组织护 士进行全面讨论、分析,使护士对存在的隐患有共同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不良 环节。管理委员会通过这些分析、评价,来掌握护理事故发生的状况,进行集中分析,找出防止事故的对策。护理安全管理路径一方面可以激发护士的自主参与性,加强护 士和管理者的沟通,营造积极、公正的安全上报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规范化、系 统化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管理者根据流程,准确的解读上报内容,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兼顾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及时反馈,合理处理,从本质上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使护理安全问题真正受到大家的重视。 3.健全护理安全制度及处理应急预案 完善和制订各项管理制度要建立护理安全的有效体系,就必须实现对差错的严格预防和控制。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对可 能产生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 点讲评分析。一个险些酿成差错的不良事件,实际上因为偶然因素或因即时干预未产 2

临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临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提高输液安全。方法: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改善医疗环境,加强输液安全管理。结果:通过对静脉输液患者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杜绝减少输液意外事故的发生,维持有序的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通过提升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使静脉输液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输液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安全;医疗纠纷;护理满意度 静脉输液是指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由静脉注入体内的方法,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及时、有效的控制[1]。静脉榆液是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之一,亦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之一。静脉输液具有给药迅速、起效快等优点,但同时具有风险较大、安全隐患较的缺点[2]。若不加强安全管理,势必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因此,静脉输液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管理,以确输液安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不必要纠纷。 1临床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是一种有创性的治疗,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是手术患者安全的保证,但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存在着多个环节、多种因素影响静脉输液安全,使患者的安全受到威胁[3]。因此,对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输液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临床护理操作 2.1首先通过相关的教育宣传使全体护理人员明确加强对输液患者护理管理的意义,以便在临床操作按照要求做好输液护理工作。临床对患者的输液护理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严格无菌操作,静脉输液是一项严格的无菌操作。护士在给病人输液前洗手是预防交叉感染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输液前洗手是对病人的保护,也是对病人的尊重。静脉输液用的止血带和垫巾也是造成输液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使用、消毒制度,做到一人一带一巾,一用一消毒。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静脉穿刺的练习,由于静脉穿刺过程中的反复穿刺、回拉极易造成污染或静脉感染,给病人造成痛苦,因此,要求护士苦练基本功,提高操作技能。静脉穿刺成功后要用无菌胶布覆盖好针梗或针眼不使其暴露。而一次性输液贴的使用能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保持输液盘的整洁干净,不可将污染物品放在其中,防止不必要的污染和交叉感染。 2.2科学安排输液顺序必须根据病人的病情特点和个体状况及治疗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输液顺序和输液速度,以免导致电解质紊乱或循环负荷过重等输液反应。严格检查查对,严格查对制度是静脉输液安全的重要保证。如果在输液过程中不认真查对,给病人输错液体、加错药物,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护士必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消化内科卢霏 为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杜绝护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环境管理 治疗室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无菌操作前需要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 1 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二、配药管理 配药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洗手、戴口罩,同类药液可共用一具注射器,但注意需要放置在无菌治疗盘内,如有污染,应立即丢弃;抗生素应现配现用,其余液体提前配药不超过组,若皮试配液需继续使用,应注明皮试名称及配置时间,超过 4h 作废;若抽吸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 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h。 三、查对管理 1、摆药查对:长期液体由早班摆药,治疗班查对。 2、输液查对:输液前应查对患者床号、姓名,严格执行“ 查八对”原则,同时注意输液卡床号、姓名与患者本人是否相符。 4、皮试查对:凡做皮试的患者,护士需在输液本及体温单上注明皮试结果,若输液本上有抗生素类液体但无皮试结果时,护士需要认真仔细核对,杜绝未做皮试就输注抗生素的严重违规行为。 5、拔针查对:液体输完后,需要再次准确核对输液卡及临时医嘱,检查治疗台上有无新增液体或遗漏液体后,方可拔针。 6、微量泵、使用查对:更换及巡视、交班时应认真查对泵药速度是否准确、通畅,药名、剂量是否标示清楚,输液卡有无记录等。 四、操作管理

1、输液前应先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输液方式,若患者病情需要或药物刺激性大,可选择静脉留置针。 2、穿刺前及更换敷料时,用消毒剂(手消液或安尔碘)消毒 皮肤,干燥后才能进针,如穿刺失败 2 次,应换人操作,并真诚向患者道歉,每次穿刺都必须更换输液针头。 3、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有无心脏疾病等因素调节输液滴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需要告知“若擅自调节滴数造成不良后果需自行负责”,并在输液卡上注明,患者或家属签字。 4、操作完成后需再次查对,确认无误后签名、签时间。 5、在输液过程中应做到主动巡视,观察液体滴数、余量,输液管内有无气泡,穿刺点有无红肿、外渗,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生活上有无特殊需要,如巡视中发现液体渗漏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给予指导。 6、留置针及深静脉置管的患者透明敷贴应一周更换 1 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