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不同生猪养殖产区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湖南稳定生猪生产做强生猪产业的十条措施

湖南稳定生猪生产做强生猪产业的十条措施

湖南稳定生猪生产做强生猪产业的十条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猪肉的市场需求一直处于高位。

然而,随着近年来非洲猪瘟疫情的波及,我国的生猪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猪肉价格一路飙升,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湖南提出了一系列稳定生猪生产、做强生猪产业的十条措施,旨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猪肉价格。

湖南将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

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可以提高生猪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稳定市场供应。

在文章中,我们先介绍现阶段湖南养殖业的现状,随后分析规模化养殖的优势和准备工作。

湖南加大生猪疫病防控力度。

非洲猪瘟是当前生猪生产的主要挑战之一。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介绍该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控措施和湖南政府、养殖户在防控疫病方面所做的努力。

第三,湖南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

市场秩序的混乱不仅会影响生猪生产者的利益,也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同时还会增加市场波动性。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介绍湖南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方式,以及取得的成效和遇到的挑战。

第四,湖南推进生猪屠宰加工业的改革升级。

屠宰加工环节是保障生猪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介绍湖南在提高屠宰加工技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并从中分析湖南在这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第五,湖南加大对生猪产业的资金扶持。

资金是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介绍湖南对生猪产业的资金扶持政策、资金使用情况和取得的成效,也需要从中挖掘出资金扶持政策的不足之处。

第六,湖南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生猪生产效率。

科技创新是推动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介绍湖南在生猪养殖、饲料、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果,分析科技创新对生猪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七,湖南要优化生猪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益。

优化养殖结构是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介绍湖南养殖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结构的建议和措施。

湖南省两型化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南省两型化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南省两型化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张雅,梁丹宁(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摘要:生猪产业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源泉之一。

作为两型化发展的今天,生猪产业的发展也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

湖南省生猪产业发展应进一步推进品种改良步伐;发展标准化规模生态养殖;强化质量安保建设;壮大龙头企业;促进生猪产业的科技进步;完善养猪业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湖南省;两型化;生猪产业中图分类号:F30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3)05-0023-02收稿日期:2013-03-09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青年科学基金与湖南省涉农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资助项目(12QN68)作者简介:张雅(1981-),女,长沙人,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商务英语;梁丹宁(1991-),女,陕西咸阳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一、湖南省两型化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一)产业生产情况生猪产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湖南作为养猪大省,依靠自身具有的区位条件、体系建设、政策扶植、相关产业支持等优势,生猪产业在近年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2011年湖南生猪出栏总量占全国的8.0%,多年来连续居全国第二位,中部地区第一位;连续多年来,湖南生猪出栏量居全国第2位,人平生猪出栏量居全国第1位;全省有26个县年出栏生猪过100万头,62个县被列入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在全国生猪生产排名前7位的大县中占6席;年外销生猪量居全国第1位,年出口活大猪量居全国第2位。

2010年年末湖南省生猪头数4044.86万头,能繁母猪412.02万头;2011年湖南省生猪出栏数为5575.9万头,年末存栏数为4158.2万头,猪肉总产量为406.1万吨。

湖南省生猪主要品种分外来品种和地方品种两类,主要外来品种有杜洛克、长白、大白及其杂交组合品种,地方品种主要是宁乡花猪、大围子猪、砂子岭猪、桃源黑猪等。

区域生猪养殖状况及发展趋势

区域生猪养殖状况及发展趋势

二、区域生猪养殖状况及发展趋势2.1区域生猪养殖情况2.1.1双峰县生猪养殖基本情况双峰县生猪生产发展历史悠久,是全国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全国生猪生产百强县,全国生猪调出奖励大县、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项目建设县、全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全省生猪生产十强县,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双峰县生猪产业的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为重点,扎实抓好良种繁育、规模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创建,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畜牧经济综合势力大大增强。

2011年全县出栏生猪达到192.3万头,存栏生猪96.08万头,其中存栏母猪8.63万头,生猪总产值达38多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以上。

生猪产业已成为双峰县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县域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规模养殖发展迅速近年来,双峰县坚持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核心,以品种改良为重点,以产业经营为发展方向,努力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生猪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一是生产保持稳定发展。

2011年底,全县存栏生猪96.08万头,其中存栏能繁母猪8.63万头,出栏生猪173.04万头。

二是生产方式明显转变。

生猪养殖由散养开型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向专业户、重点户、养殖小区集中,专业户出栏肉猪占总出栏的78%以上。

2011年底,全县有养殖专业村87个,养殖专业户6241个,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有275个,比上年增加12个;1000以上的341年,比上年增加16年;5000头以上的25年,比上年增加13个;1000头以上的5个,比上年增加2个。

三是养殖科技含量逐步提高。

将普及科学养殖作为推动生猪发展的重要环节,畜牧部门采取聘请专家现场授课、现场指导等方式,解决生猪养殖中的技术难题。

限饲料、产床、保育栏等先进设备已及人工受精、早起断奶、直线育肥等技术普遍应用于生产,养殖水平显著提高。

常德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常德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常德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养殖业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常德地处湖南省中部,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优质的农产品资源,养殖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常德养殖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常德养殖业的现状分析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常德养殖业的规模呈现出明显的扩大趋势。

特别是禽肉、畜肉和水产品的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2.生产技术有待提高尽管养殖业规模扩大,但受到技术水平限制,生产效益并不高。

常德养殖业普遍存在着养殖环境恶化、疾病防控能力不足、饲料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3.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一些养殖场的规模扩大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环境污染。

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污水处理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4.市场需求多样化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市场对于绿色养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常德的养殖业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对高品质、绿色、有机等产品的供应不足。

二、常德养殖业发展的建议1.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大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提升农民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

通过开展养殖技术培训班、示范基地建设等形式,提高养殖业主体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推动养殖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优化养殖环境管理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管理和监督,改善养殖场的卫生状况。

鼓励养殖场合理利用废弃物,推广环保饲料和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技研发与推广,提高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与养殖业深度融合,引导养殖业追踪市场需求,提供绿色、有机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4.加强市场监管和品牌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完善的养殖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养殖业的监管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湖南怀化生猪养殖走上“快车道”

湖南怀化生猪养殖走上“快车道”

第5期湖北畜牧兽医湖南怀化:生猪养殖走上“快车道”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南省通道县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统筹处理好养殖与环保、生产与防疫的关系,多措并举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市场供应。

截至目前,该县存栏生猪18287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940头,后备母猪977头,育肥猪9024头,仔猪7070头,2020年累计出栏生猪10354头,已建有生猪规模养殖场10家。

该县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政策,在审批上简化流程,支持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对新建、改扩建生猪养殖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

2019年度,投资50万元加强湖南圻鑫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态规模化养殖场项目建设。

2020年,省级奖补资金476万元加强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奖励资金主要用于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和购置粪污处理设施设备。

投入扶贫资金240万元入股边城家庭农场,在县溪镇古冲村联建养猪场,发展村集体经济。

同时,加大金融支持,邮政储蓄银行、农商行及农业银行共为该县95户次养猪户提供了1365.7万元贷款,助力养猪户发展生产。

目前,该县有83家年出栏50至499头生猪养殖场、10家出栏500至10000头重点规模生猪养殖企业已复产,带动全县14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生猪养殖业增收促进脱贫事业蓬勃发展。

(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3环境控制3.1温度控制断奶仔猪刚进入保育舍时,保育舍的温度应控制为28~30℃,然后按每周下降1~2℃的原则逐渐下降到22~24℃[1]。

冬春季节尽量选择没有污染的热源,避免使用燃煤供暖,因燃煤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还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易引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蔓延,通常可使用保温灯电热板。

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减少仔猪断奶后的应激反应,预防消化道疾病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保证养殖安全。

3.2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保育舍应确保每头猪有0.3~0.4m 2的活动空间,养殖密度过大,圈舍中的空气质量下降,有毒有害气体迅速增加,进一步刺激猪群的呼吸道黏膜,引发仔猪呼吸道疾病,影响猪群的健康生长发育[2]。

生猪养殖的行业趋势

生猪养殖的行业趋势

生猪养殖的行业趋势生猪养殖行业是农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生猪养殖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近年来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规模化养殖模式在生猪养殖行业逐渐普及。

规模化养殖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风险低等优点,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尤其是大型养殖企业的兴起,使得生猪养殖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二、科技创新的应用科技创新对于生猪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利用远程监控、自动喂养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养殖场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水平。

同时,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和生物安全措施,可以提高生猪抗病能力,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风险。

三、绿色养殖的追求生猪养殖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采用生物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利用,实现循环经济。

推广有机养殖和无公害养殖模式,减少化学农药和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生猪产品。

四、品质和安全要求的提升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生猪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也日益严格。

生猪养殖企业需要加强品种改良和选种工作,提高肉质和营养价值。

加强养殖条件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建立完善的屠宰和检测机制,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管和控制。

通过追溯系统,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

五、市场竞争格局的调整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格局的调整。

随着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兴起,强大的企业和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传统小规模养殖户面临生产成本增加和市场份额减少的压力。

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小规模养殖户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寻找新的养殖模式和市场定位。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行业在面临一系列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机遇。

推动生猪养殖走向清洁化——湖南省邵阳县全面推广生猪绿色生态养

推动生猪养殖走向清洁化——湖南省邵阳县全面推广生猪绿色生态养

乔哺场和 芥贿小 I 必采 取
“ 猪一 一农 ” 的 态 乔 贿模 式 , 在 发 腱 芥埔 、 【 l , 的 础 夫力发 展伙 业 , 将 养殖 、 I j , 尘 的废弃 物用 J : 农
、 【 I , , 产, 将农、 』 k q - r 的顾 问 料 用 r 芥哨 、 I , 形 成
益 。不 少 养 殖 户 缺 乏环 境保 护 意 识 , 对 养 殖 污 染 的危 害 性 认 识 不足 有 的养 贿 场 将 禽 畜 粪便 等 露 天堆放 , 有 的将 养殖 粪便 卖给 周 边 农 户 进 行 肥 / K
养鱼 , 有 的 直 接将 冲 污 水排 入 附 近 水 体 。 为追 求眼 前经济效益 . 不惜 牺 牲 当 地 环 境 资 源 , 造 成 当地 生 态 环境 不断 恶 化 ,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 , 缺 乏 污 染 治 理 设 施 。近
部 分 规 模 化 养 殖 场 建 有 简 易 的 污 染 治 理 设
年来 , 养殖 业利润受价 格波动 的影响较 大 , 县 不 少 生 猪 养 殖 场 规 模 较 小 ,基 本 属 于微 利经 营 ,
难 以 承 担 污染 冶理 设 施 的 建 设 与运 行 费 朋 。J J f J } : 各 级 财 政 对 生 猪 养 殖 污 染 治 理 资 金 投 入 不 , “ 以奖促治” 政 策 激 励 措 施 实 不到 位 . 导 致 染 冶理设施缺乏 , 冶理 技 术 严 霞滞 。如 部 分 养殖
施, 畜 禽粪便经 千湿分 离后 . 干 粪 作 为 有 机 农 家 肥 用 于农 业 生 产 ; 尿液 、 冲 栏 污 水 等 经 沼 气 池 厌 氧发酵处理 . 产 生的沼气 用作燃料 . 排 出 的废 水 经 生物 氧 化 塘 处 理 后 用于 农 业 灌 溉 。 但 大 部 分 小 型 养 殖 场 产 生 的畜 禽 污 染 物 未 经 处 理 就 直 接 外

湖南省永顺县生猪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湖南省永顺县生猪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湖南省永顺县生猪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作者:汪广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20年第7期汪广(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永顺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湘西 416700)摘要:生猪养殖是永顺县当地特色的畜牧产业,可以有效提高农民财富的增收。

该文主要结合自身实地调研,分析永顺县生猪养殖的现状,结合永顺县生猪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生猪产业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调研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0.07.090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ig Industry in Yongshun County,Hunan ProvinceWang Guang(Animal Husbandry and Aquatic Affairs Center of Yongshun County,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Hunan Province,Xiangxi 416700,China)Abstract:Pig farming is a local characteristic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in Yongshun county,which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farmers'incom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ig breeding in Yongshun county,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ig industry in Yongshun county.Key words:pig breeding,industrial development,investigation0 引言北京资源益君农业科技集团龙头企业的引进,为永顺县乃至整个湘西州生猪产业的发展起到标杆式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养猪行业的整体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不同生猪养殖产区的发展趋势武深树(湖南省畜牧水产局)

湖南是全国的生猪大省,列入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的县有50个,占全国生猪优势县总数的11.4%。2013年湖南的出栏生猪量、猪肉产量分别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8.4%、猪肉产量的8%。生猪饲养产值1017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68.3%,占农业总产值的20.7%。本文以2000-2013年的生猪养殖情况,结合各区域的人口密度、饲料生产、地理环境等因素,分析转型升级时期湖南省生猪养殖区域的分布变化趋势,并预测湖南省生猪主要产区养殖规模的变化趋势,对优化生猪产业布局、完善养殖支持政策、推动生猪产业发展的提供理论依据。1不同养殖产区的生产变化根据湖南生猪养殖的发展基础、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因素,湖南生猪产业可以分成五个域特色相对明显的养殖产区,即长株潭产区(包括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湘南产区(包括衡阳市、永州市、郴州市)、湘中产区(包括邵阳市、娄底市)、洞庭湖产区(包括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湘西产区(包括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2000-2013年,湖南省不同生猪养殖产区的生猪出栏量见表1。从不同养殖产区间变动情况看,2000-2013年的14年间,各养殖产区均在2007年、2011年出现

生产下降拐点,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湘南产区和洞庭湖产区的产业地位优势进一步提升,这两个产区的生猪出栏量占全省生猪出栏量的52.02%;长株潭产区和湘西产区的产业地位有所下

降,是全省生猪出栏增幅最小的两个产区,其中湘西产区的增幅仅为4.09%。全省5个不同生猪产区

的变化趋势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从不同

产区出栏生猪的增长量看,湘南产区增长最大,增加537.41万头;其次是洞庭湖产区,增加501.5万

头;再次是长株潭产区和湘中产区,分别增加

381.69万头、311.05万头;湘西产区增长最小,仅增

加21.74万头。(2)从不同产区出栏生猪的增长幅

度看,洞庭湖产区的增幅最大(37.37%),大大高于

全省平均增幅(27.83%);增幅排第二的是湘南产区(29.71%),再次是长株潭产区(26.23%)和湘中产区(26.77%);湘西产区增幅最少,仅增长4.09%。(3)

从不同产区生猪出栏量占全省生猪出栏量的比例看,按比例从大到小排序,2000年为湘南产区(28.71%)、长株潭产区(23.10%)、洞庭湖产区

表12000-2013年湖南省各养殖产区的生猪出栏量万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1860.341861.611792.061831.551836.9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1455.211513.241558.821634.321777.11898.381961.791728.561823.91

2256.042310.32239.992327.232346.161808.751866.731894.11938.92036.132137.92183.441975.042187.94

531.88533.91555.89575.58598.09628.42639.47478.92517.13533.92547.51531.14552.33553.621162.031163.931180.51203.81263.061337.751397.661279.241375.771418.951451.331405.391468.641473.081341.831417.971509.071568.851649.031777.821802.571550.161726.111789.271827.831765.661838.321843.33

长株潭产区湘南产区湘中产区洞庭湖产区湘西产区

LIVESTOCKANDPOULTRYBREEDING畜禽养殖38饲料广角·(21.30%)、湘中产区(18.45%)、湘西产区(8.44%),2013年调整为湘南产区(29.13%)、洞庭湖产区

(22.89%)、长株潭产区(22.81%)、湘中产区(18.29%)、湘西产区(6.87%)。(4)从不同产区出栏

生猪占全省出栏生猪比例的增幅看,洞庭湖产区和湘南产区的所占比例分别增长1.59个百分点和0.42个百分点;其他3个产区的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湘西产区,降幅1.57个百分点。从各产区内部看生猪出栏变化趋势,尽管全省14个市州的生猪出栏量均有增加,但其生猪出栏增长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存在较大差异。(1)从生猪出栏的增长量看,增长量最大的是永州市,增长280.33万头;其次是邵阳市,增长206.09万头;再次是益阳市,增长199.64万头;增长量排最后三位是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分别增长2.45万头、4.39万头、14.9万头。(2)从生猪出栏量的增幅看,增幅最大的是益阳市,增长71.31%;其次是永州市,增长52.66%;再次是常德市,增长41.35%;高于全省平均增幅的市州还有株洲市(35.94%)、邵阳市(27.48%);增幅排最后三位的是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增幅分别为2.16%、4.45%、4.65%。(3)从生猪出栏量占全省生猪出栏量的比例看,湘南产区的永州市增长最大,提高了1.64个百分点,但衡阳市、郴州市分别下降了0.72、0.50个百分点;长株潭产区的株洲市提高了0.33个百分点,但长沙市、湘潭市分别下降了0.48、0.14个百分点。洞庭湖产区的常德市、益阳市分别提高了0.73、1.51个百分点,但岳阳市下降了0.65个百分点。湘中地区的邵阳市、娄底市保持相对稳定,均呈略有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0.03、0.12个百分点。湘西产区的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均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0.29、0.92、0.36个百分点。2不同养殖产区的生猪密度变化据文献资料,湖南生猪的粪便年排泄系数为,粪398kg、尿656kg、BOD25.9kg、COD26.6kg、NH3-N2.1kg,超过环境承载力的生猪粪便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分析不同生猪产区的区域布局和发展趋势,必须充分考虑其单位土地面积的养殖密度,即生猪养殖的环境承载能力。根据2000-2013年湖南省不同生猪产区的养殖情况,分析各生猪产区的养殖密度发现,随着生猪养殖量的增加,各生猪产区的养殖密度呈正相关增长。养殖密度超过500头/km2的养殖产区由1个(长株潭

产区)增加至2个(长株潭产区、湘中产区),养殖密

度一直保持在100头/km2

左右的养殖产区只有湘

西产区,见表

2。

表2湖南省不同生猪产区单位土地面积的生猪出栏量

分析14个市州单位土地面积的生猪出栏量,

自2000年起养殖密度一直高于500头/km2

的市州

有长沙市、湘潭市、衡阳市、娄底市。湘潭市2000年

的养殖密度为

895.98头/km2

,2013年提高到了

1123.12头/km2

,是湖南省养殖密度最大的地区,也

是养殖密度唯一超过1000头/km2的地区。养殖密度小于200头/km2的地区有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养殖密度增幅超过40%的市州有常德

市、益阳市、永州市,养殖密度增幅低于20%的市州

有岳阳市、张家界市、郴州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

3不同养殖产区生产变化的影响因素

生猪养殖产区的生产变化是所有生猪饲养者决策变化加总形成的结果,分析养殖者的微观决策主要受饲料供应、养殖基础、政策环境、经济条件、地理空间等因素影响。3.1饲料供应

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的60%以上,饲料供

应是影响生猪饲养的主要因素。由表3可以看出,

长株潭产区增幅/%26.23湘南产区29.71湘西产区4.09合计27.83湘中产区26.77洞庭湖产区37.372000年(头/km2)2013年(头/km2)517.87653.70316.77410.89

101.12105.25297.16379.86

402.09509.72296.21406.92

LIVESTOCKANDPOULTRYBREEDING畜禽养殖

392013年洞庭湖产区的猪料产量达到379.63万t,占

全省饲料产量的40.62%。而湘西产区的猪料产量

只有27.75万t,仅占全省饲料产量的2.97%。从2000-2013年的生猪养殖发展情况看,洞庭湖产区是湖南生猪养殖发展速度最快、增幅最大的产区;而湘西产区是湖南生猪养殖发展速度最慢、增幅最小的产区。这表明,饲料主产区相对具有生猪养殖优势,而非饲料主产区由于饲料供应主要依赖外地调入,对生猪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大。表32013年湖南省不同生猪产区的猪料生产情况3.2养殖基础在生猪养殖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散养户逐步退出,现代化的适度规模养殖迅速发展。传统生猪优势产区具有稳定的规模养殖群体,更容易获得政策、技术以及其他的资源集聚,其发展现代生猪养殖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其他产区。湖南生猪产业发展的实践结果表明,生猪优势产区的形成与发展与养殖基础呈正影响关系。2000-2013年的14年间,湘南产区、长株潭产区、洞庭湖产区3个产区的生猪出栏量占全省生猪出栏比重均一直在20%以上,而且湘南产区和洞庭湖产区的出栏量和比栏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产区。2013年,湘南产区、洞庭湖产区分别有生猪调出大县20个、19个,占全省生猪调出大县数量的31.75%、30.16%。3.3政策环境生猪产业属弱质产业,受市场、疫病、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推进生猪产业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作保障。特别是要发挥财政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导向、膨化、吸附作用,推动养殖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从各市州生猪产业发展扶持的力度看,2008年益阳市、永州出台了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推进了生猪优势资源整合,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生猪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生猪出栏量的增幅分别居全省第一位、第二位。从湖南不同产区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看,越是财政支持力度大的地方,其生猪产业发展越持续。2013年湖南省省级以上投入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

殖、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良种补贴资金共8亿

元,其中长株潭产区、湘南产区、湘中产区、洞庭湖

产区、湘西产区分别占22.01%、28.73%、17.82%、

23.86%、7.58%。各产区的生猪饲养量及其增长量与

财政投入呈正影响关系。3.4经济条件

一个区域的经济条件对生猪产业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影响:一是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的经济状况影响其对生猪生产的财政公共投入和社会资本投入。一般而言,经济条件越发达,其生猪生产投入的可能性越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程度和现代养殖技术水平越高;二是地方居民收入增加可能影响猪肉消费量增加,进而促进生猪生产扩大规模,形成新的优势产区。在湖南肉类食品消费结构中,近几年的猪肉一直占65%以上。从收入弹性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