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疫苗的贮存及使用方法
羊口蹄疫疫苗贮存及使用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摘 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身体健康关系十分紧密。
畜禽传染病的控制和消灭程度,是衡量国家动物保护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代表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实力。
我国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免疫是当前防控动物疫病的有效措施,是避免和减少动物疫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因此,开展动物免疫工作在畜禽及其他动物饲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免疫接种不仅需要质量优良的疫苗、正确的接种方式和熟练的技术,还需要合理的免疫程序,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
关键词:羊口蹄疫;疫苗贮存;使用过程;注意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
羊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感染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
我国规定为A类传染病,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
现已知FMDV有7个血清型,即O、A、C、SAT1、SAT2、SAT3(即南非1、2、3型)以及Asia1(亚洲1型)。
每一型内又有亚型,亚型内又有众多抗原差异显著的毒株。
各型之间在临诊表现相同,但彼此均无交叉免疫性。
同型各亚型之间交叉免疫程度变化幅度较大,亚型内各毒株之间也有明显的抗原差异。
现就常见的羊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ONXC株+JSL株)就如何正确使用、贮存,有效地使用疫苗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1 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现在疫苗销售的渠道很多,兽药经销店大多经销。
选购正规厂家的疫苗,是保证免疫有效的根本,目前口蹄疫属于国家强制免疫的疾病,国家免费提供疫苗,在各个乡镇兽医站都提供疫苗,养殖户只需在乡镇兽医站领取疫苗即可。
在使用前,应检查其名称、厂家、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
明确使用其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对过期、瓶塞松动、无批号、油乳剂破乳、失真空及颜色异常或不明来源的疫苗禁止使用。
2 贮存在运输、贮存过程中严格要求进行冷链运输,在包装内加装隔热层,放置冰块,长途运输因使用冷藏车来运输,按疫苗特性调定合适的温度(2~8°),未按要求贮存的或过期疫苗不得使用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规模化羊场免疫常用疫苗的使用和保存方法

许英 民 / 黑龙 江省 铁 力市 1 7 2信箱
( 一 )口蹄疫 ( O A型 )活 疫 羊 4个 月 龄 以 上 者 注 射 l 头 份 ,疫 用 浓 菌 苗 时需 用 2 0 % 氢氧 化 铝 胶 或
苗
预 防 口蹄 疫 用 ,可 用 于 4个 月
射后 6 d ,即 可 产生 免 疫 力 ,免 疫 期
疫期为 1 年。 唯有山羊免疫期为半年。
( 十一) 布鲁菌病活疫苗 ( M 5 株) 用于预防牛、羊布鲁菌病 ,免
为 1 年 。用法按瓶 签注 明的头份加 疫 苗 在 使 用 上 ,一 般 是 各 种 动 物 皮
P B S或 特 定 稀 释 液 ,肌 肉注 射 , 绵
颈 部皮下 1 次 注 射 , 山羊 5 ml 。 于 免 疫期 可 持续 为 3 年 。其 用法 用 量 :
2 " C~ l 5 ℃阴暗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 和 绵 羊 皮 下 注 射 1 0
5 个 月 ,2 0  ̄ C~ 2 2  ̄ C 保 存 ,限 期 7 d 为 2年 。 于 2 4 ℃以下 阴 暗处 保 存, 内用完 。 有 效期 暂 定为 1 年。
本 疫 苗 可 预 防 炭 疽 病 ,可 用 于 响 ,畜 群 每 年 服 苗 1 次 ,继 续 数 年 除 绵 羊 外 的 其 他 动 物 。接 种 的 动 物 不 会造 成 血 清 学 反 应 长 期 不 消 失 的
一
定 要 健 康 。此 疫 苗注 射 颈 部 或 后 现 象 。 口服 免 疫 , 山 羊 和 绵 羊 不 论
羊皮 下注 射 1 0 亿 个活 菌、滴 鼻 1 0 法 : 按 瓶 签 标 明 的 头 份 、 剂 量 ,用
猪口蹄疫

临床症状:
鼻拱部水泡破裂形成的 鲜红溃疡面及舌表面水 痘破裂形成的溃疡面;
临床症状:
蹄踵、蹄叉部红肿、溃 疡,部分蹄壳开始脱落;
临床症状:
蹄踵部蹄叉部溃疡,蹄 壳开始脱落;
临床症状:
蹄踵部水泡破裂后,露出 出血的皮下组织,部分蹄 壳开始脱落;
猪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
猪口蹄疫:
一.概述; 二.病原; 三.流行病学; 四.临床症状; 五.病理变化; 六.诊断; 七.综合防制;
一.概述:
1.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FMDV感 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2.分七个血清型:O型、A型、C型、Asia-1型、SAT1型、 SAT2型、SAT3型等;每个主型内又有若干个血清亚型; 3.不同的血清型的病毒感染动物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基本一 致,但无交互免疫性;同一主型内的不同亚型之间也 只有部分交互免疫性; 4.易感动物:黄牛、水牛、牦牛、猪、绵羊、山羊、骆驼 和鹿;此外还有象、刺猬、鼠等33种野生动物;
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FMDV在畜舍干燥垃圾 内存活时间为14天;在潮湿垃圾内为8天;在 土壤表面秋季为28天夏季为3天;在干草中为 140天;在畜舍污水中为21天;在-30℃的阴暗 低温环境中存活期达12年;
病原:
消毒药物: ①FMDV对酸很敏感,pH值6.0时,每分钟损 失90%,pH值5.0时每分钟又损失90%; ②2%苛性钠、3%-4%甲醛、0.5%-1%过氧乙 酸、10%新鲜石灰乳等常用消毒剂在15-25℃ 下经0.5-2小时才能杀灭病毒; ③碘酊、石炭酸、来苏儿、新洁尔灭等对 FMDV无杀灭效能; ④对紫外线敏感;
牛口蹄疫疫苗注射应注意的问题

牛口蹄疫疫苗注射应注意的问题陈守山X u m u s h o u y i牛口蹄疫是一种因口蹄疫病毒诱发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热性、急性以及接触性传染病,该疫病的主要特点是口腔黏膜、蹄部以及乳房部有水泡出现。
若牛感染这种疫病,则会长期携带这一病毒并长期排出这种病毒,病毒主要在食道、口咽部、软腭部等区域。
病毒可通过接触、空气传播以及饮水等渠道传播。
该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畜产品以及畜流通领域的逐步扩张,牛口蹄疫发生频率逐步升高,导致牛口蹄疫流行的季节性特点逐步消失,继而提升牛口蹄疫的危害。
为改善这一现象,畜牧领域积极研发出牛口蹄疫疫苗,但是因为养牛户并未认识到积极防疫、科学应用疫苗的重要性,导致牛口蹄疫疫苗始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一、牛口蹄疫的临床表现牛口蹄疫发生后,患牛的体温会突然升高,往往会上升到41℃,呼吸频率与脉搏频率明显加快。
患牛还会伴有食欲不振以及精神萎靡等不良现象。
有调查数据指出,牛口蹄疫患牛的口腔部位、鼻部、舌部、乳房部以及蹄部等位置多存在水泡,水泡出现后多在1~3天破溃,溃烂创面呈鲜红色。
若水泡破溃部位是口腔、舌头,则会导致患牛进食时出现疼痛症状,继而导致患牛不愿意进食;若水泡破溃部位是乳房部,则会导致挤奶时疼痛不安,会影响患牛挤奶的配合度;水泡破溃部位是蹄部,则会影响患牛行走,继而导致患牛跛行。
多数患牛伴有严重的流涎现象,流涎以泡沫状为主。
二、牛口蹄疫的病理学变化因牛口蹄疫发生后可能导致患牛发高烧,或是并发肠炎、心肌炎,最终导致患牛死亡。
有研究学者通过解剖患牛,观察患牛发生牛口蹄疫后的病理变化,发现患牛的心肌多为灰白色、淡黄色,并带有点状或是带状条文,如同虎皮,因此患牛心肌又名虎斑心。
而患牛身体的腐烂部位大部分比较深,肌肉组织存在严重糜烂现象,糜烂组织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异味。
三、牛口蹄疫疫苗注射应注意的问题1、科学选择疫苗想要保证牛口蹄疫疫苗充分发挥作用,首先要保证疫苗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准确性。
牛口蹄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牛口蹄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1. 注意保持疫苗的冷链,避免疫苗受热或过冷,以免影响疫苗的效果。
2. 在注射前,必须确认疫苗是否到期,并检查疫苗包装是否完整。
3. 疫苗注射器及配件应采用无菌器具,并按照使用前的操作规范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4. 在注射牛口蹄疫疫苗前,牛只必须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并明确疫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5. 疫苗应根据不同牛只的年龄、种类和免疫力状态进行选用和剂量调整。
6. 疫苗注射后,应密切观察牛只的反应情况,如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处理,如皮肤红肿、高热等症状,应尽快就诊兽医师。
7. 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疫苗溅入眼睛或口腔,如接触到皮肤需及时清洗。
8. 注射疫苗后,注意疫苗驱动器具的安全处置,避免对环境和其他动物造成污染或感染传播。
9. 根据兽医的指导,合理安排疫苗接种计划和间隔时间,以提高牛只的免疫效果。
10. 在疫苗接种后,应定期对牛只进行免疫抗体监测,以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口蹄疫疫苗对于奶牛的注射

怎样给奶牛注射口蹄疫疫苗综合有效防控奶牛口蹄疫的措施是实施免疫接种。
然而在免疫过程中,免疫质量常因防疫人员的一些技术细节的忽视而受到影响,而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则会因为这一些技术细节使牛群受到环境的疫情威胁儿发生。
一、确保疫苗有效1.疫苗贮藏:2-8℃的环境温度,>0℃,严禁冻结;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日光直射并远离热源。
2.疫苗检查。
使用前要仔细检查瓶签内容、说明书对与疫苗的名称、批号、厂家、有效期、贮存条件、物理性状等是否与疫苗相符。
要严格遵守剂量、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的说明。
坚决不用过期、无批号、油乳剂破乳、颜色异常、有沉淀、有异物及异味、瓶盖松动及瓶身破裂或不明来源的疫苗。
3.疫苗预温及摇匀。
使用前将疫苗预温2小时(室温15℃-25℃)。
奶牛注射过冷疫苗可能出现出现较大反应。
另外使用疫苗前应充分摇匀,摇匀过程中防止产生气泡。
4.疫苗启封。
启封前瓶口消毒,启封后的疫苗尽快用完(2小时内),吸出的疫苗液不可注回瓶内。
5.疫苗安全试验。
疫苗在使用前应先进行小规模预试验,确定使用安全后,再大范围免疫注射。
6.注射疫苗时间。
疫苗的注射选在温度适宜的时间,冬春季节选择在中午天暖时;夏秋时节选在清晨或傍晚前。
7.疫苗注射。
在颈部上1/3处或臀部肌肉经消毒后垂直插针注射,防止插入血管、神经;常规免疫时,首免日龄使用正常量,紧急免疫时注射量加倍;进针要稳,拔针要慢,严禁采用“飞针”方式。
二、严格执行免疫程序按照农业部规定和生产实际需要,犊牛90日龄进行首免,首免1个月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经产奶牛在配种前1个月和配种后第五和第六个月时各免疫一次。
三、规范免疫操作1.器械消毒。
采用湿热高压灭菌法或热煮沸消毒法(≥15 min)对注射器和针头等器械进行消毒灭菌。
2.动物检查。
注射疫苗前要对奶牛的健康状况进行必要的检查,确定奶牛健康无病后方可注射疫苗。
3.部位消毒。
猪口蹄疫疫苗用量

猪口蹄疫疫苗用量口蹄疫疫苗的用量:猪使用“口蹄一针灵”灭活疫苗时,其用量为体重50公斤以上猪只每头耳后肌肉注射3毫升,体重25-50公斤猪只每头肌肉注射2毫升,体重10-25公斤猪只每头肌肉注射1毫升。
国家疫病防控中心建议:针对疫区没发病的猪群紧急接种疫苗,发病的采用血清抗体做紧急治疗,能够直接中和口蹄疫病毒。
大群中没发病的猪使用天行健的口蹄一针灵做紧急预防,净化体内口蹄疫病毒,防止病毒的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
若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
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两次,同时防止心肌炎的继发。
水泡破溃处可结痂。
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
发生口蹄疫的重疫区:1. 尽早注射(口蹄一针灵),越早越好,病毒控制在潜伏期,提高猪群免疫力.2. 已感染猪群(口蹄一针灵)注射两天,4-5天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可解除隔离。
3. 对感染后恢复的弱仔群体,每天加强消毒,五天后注射(口蹄一针灵)再加强一针,防止再次感3、使用疫苗时的注意事项:严格按照疫苗要求的操作规程进行,对有病,瘦弱,临产(10~15天)或吃奶的,不足月龄的牲畜不予注射,待病畜康复,母猪产后或乳猪断奶后再按规程补注。
接种动物应处于休息、安静条件下并保持清洁干净。
非疫区的牲畜,于注射后28天方可运输。
疫苗注射前要充分摇均,瓶口消毒后再启封。
启封后的疫苗最好当天用完,未用完的要用蜡封闭针孔贮存2~8℃处,可第二天用,第二天用不完的疫苗不可再用,以免发生失效或引起牲畜不良反应。
注射器和针头应洁净,并用湿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法消毒至少15分钟,不可使用化学方法消毒;接种时针头逐头更换,要一畜一个针头。
更不得一只注射器供两种疫苗混用。
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低温并避免日光直射;注射部位剪毛后用70%-75%酒精棉或碘酊擦净消毒,再用挤干的酒精棉擦干消毒部位;疫苗必须注入肌肉内,不要过浅;切不可注入脂肪或皮下。
疫苗的保存

兽用疫苗运输、保存与使用要使用国家或农业部指定的正规生物药品厂家生产的疫〔菌〕苗。
要检查疫〔菌〕苗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有无破损,瓶口、瓶盖是否封严。
过期、破损和瓶口封不严的均不得使用。
运输时应注意包装严密,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疫苗由于种类不同,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对其温度要求也不相同。
疫苗在运输和保存中应防止强光、暴晒、高温造成损坏。
应使用正规疫苗运输工具,或装入有冰块的保温瓶或桶内将疫苗运到目的地。
途中防止日晒或其他高温。
以防疫员经常接触到的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疫苗为例,最适宜的温度为2℃-14℃,长期保存温度为2℃-8℃,猪瘟疫苗的保存温度为-15℃。
具体情况应仔细阅读各种疫苗的说明书。
瓶口开封后的疫苗不能再保存,特别是弱毒疫苗。
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方法稀释、注射。
首先要做疫苗的真空试验,失去真空的疫苗不要用。
现配现用,疫苗加水〔或稀释液〕以后,应放在冷暗处,疫苗应在稀释后1小时~2小时内用完,稀释后1小时~3小时内用量要加倍,饮水免疫应在2小时内饮完,其他疫苗也应稀释后及时使用,最迟当天用完,否则应废弃,具体情况应详细阅读说明书。
剩余的活菌苗不可随意丢弃,应深埋或炉火烧掉。
使用时,应将疫苗充分摇匀。
使用前器具要严格消毒,注射时最好每注射一头家禽换一个针头。
用过的疫苗瓶、器具、稀释后剩余的疫苗等污染物必须消毒处理。
严格和细心地进行注射操作。
选用适合型号的针头,并调好注射器的松紧,防止疫苗液倒流造成数量不足,使免疫效果差。
注射疫苗的部位应用碘酒、酒精消毒,并防止消毒剂渗入针头或管内,以免影响疫苗活性,降低效果。
要将每一种疫〔菌〕苗的名称、编号、类型、规格、生产厂名和有效期、批号,以及接种人员和接种日期等详细登记在记录本上,方便以后抽查监测免疫效果。
消除影响疫苗接种效果的因素。
对病态、体弱的猪暂不宜接种疫苗,待病愈或体质恢复后补注。
注射疫苗时,有的猪会出现反应,如体温升高、发抖、呕吐和减食等症状时,一般1天-2天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注射肾上腺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蹄疫疫苗的贮存、使用及过敏应急处理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它能感染猪、牛、羊等偶蹄哺乳家畜,亦能感染野牛、鹿、羚羊、骆驼等野生动物,还能传染给人,是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传染的人畜共患病。
目前对患病牲畜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使用口蹄疫疫苗接种动物进行积极防制。
现将口蹄疫双价灭活疫苗的贮存和使用方法介绍如下:(一)口蹄疫疫苗的贮存及运输:
疫苗应冷藏运输(但不得冻结)或尽快运往使用地点,贮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避免日光直射。
疫苗应在2-8℃下避光保存,严防冻结。
(二)口蹄疫疫苗的使用方法:
口蹄疫苗宜深部肌肉注射,猪应使用12号针头,牛使用20号针头,绵羊、山羊使用12号针头。
(三)口蹄疫疫苗的用量:
猪:体重25公斤以上猪只每头肌肉注射2毫升,体重25公斤以下猪只每头肌肉注射1毫升;
牛:犊牛每头1毫升,成年牛每头2毫升:
羊:羔羊每只0.5毫升,成年羊每头1毫升。
(四)使用疫苗时的注意事项:
1、疫苗应为乳状液,允许有少量油相析出或乳状液柱分层,若遇此可轻轻振摇使乳状液恢复均匀后使用。
若遇破乳或超过规定的分层(水相泌出按规程规定不能超过1/10)则不能使用。
2、注射器和针头应洁净,并用湿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法消毒至少15分钟,不可使用化学方法消毒;接种时针头逐头更换,更不得一只注射器供两种疫苗混用。
3、免疫接种前应了解动物品种、健康状况、病史及免疫史,凡有病、瘦弱、怀孕后期(临产10-15天)不应接种,待病畜康复、母畜产后再按规定补注。
接种动物应处于休息、安静条件下并保持清洁干净。
非疫区的牲畜,于注射后28天方可运输。
4、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低温并避免日光直射;注射部位剪毛后用70%-75%酒精棉或碘酊擦净消毒,再用挤干的酒精棉擦干消毒部位;疫苗必须注入肌肉内,切不可注入脂肪或皮下。
5、接种后加强对动物的饲养管理。
本疫苗注射后1—3天注射部位肿胀、停食或减食1-2天属正常反应。
少数牲畜因品种、个体状况原因可能出现疫苗过敏反应,应加强观察,及时采取急救治疗,以减少损失。
(五)疫苗过敏应急处理:
口蹄疫疫苗注射后最快在数秒内发生过敏反应,主要症状为晕厥、抽搐、口吐白沫、卧地不起等。
有些牲畜在注苗后数小时才发生过敏反应,主要症状为卧地不起、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
发生过敏反应时,注射人员要冷静及时抢救治疗过敏牲畜,尽快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等抗过敏药物,并加强饲养管理。
病畜只要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多数能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