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临床应用的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火针疗法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

火针疗法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

4. 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总结了前人的用针 经验,从火针的操作技巧适应证禁忌证禁刺 部位等方面作了总结。
5. 至清朝后期公元1822年废除了太医院的 针灸科在当时统治阶级的打压下针灸开始走 下坡路以至于到解放前火针已经濒临灭绝。
火针疗法发展简史
6. 现代火针疗法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针灸学科得到传承和提高火针的 发展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目前火针针具研究理论研究作用机理和临床 应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 。火针的针具方面师氏(师怀 堂.中医临床新九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贺氏 (贺普 仁.针 具 针 法M.北 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 刘氏(刘恩明,无 痛 针 灸 --毫 火 针,中 国 针灸,2006,26(1)) 等根据自己的经验分别对火针针具进行了改良而刘氏毫火针的应用更开 创了火针留针治疗的历史。理论研究方面出现了一批影响力较大的火针 专著。如刘保延主编《火针》,郑学申主编《中华火针疗法》,贺普仁 主编《火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一》,柴铁劬主编《火针疗 法》,回克义主编《火针临床应用》等使火针疗法的理论更趋系统化。
火针疗法的操作规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 委员会制定 的国家标准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2 部分: 火针》于 20 09 年 中国标准出版 社 出版 。 火针国家标准规定 了火针刺法及 火针操作的术语 和定义 、 操作步骤与要求 、 注意事项及 禁忌 。 并在附录 中列出 了相应 针灸技术的主 要适应症 。
(4)围刺法:是用火针围绕病灶周围针刺的一种针刺法 。进 针点多落在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之处 在病灶周围施,以火针 可以温通经脉 ,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促进组织再生其主要适用 于皮科与外科疾患 。围刺法所用的针具为中粗火针每针间隔 1~1.5为宜 。针刺的深浅视病灶深浅而定病灶深针刺深病灶 浅则针刺浅。行针方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操作流程
常规消毒
中火针烧红,迅速刺入鸡眼中心直达基底部速出 用无菌棉球压少许火针治疗处,不包扎不上药
轻者治疗1次即愈,重者可于1周后重复治疗,一般治疗3次
8、疣类
文献报道
火针点刺加艾灸治疗扁平疣135例疗效 3%
32%
65%
痊愈 好转 无效 董喜艳等用火针点刺加艾灸治疗扁平疣患者135例,火针治疗后,加用灸疗 法,以艾条一根点燃,对准疣中央,迅速点灸,然后快速离开穴位。 每个疣点 3-5下。治疗10次后,
开门祛邪 开门祛邪,即通过灼烙人体腧穴而开启经脉脉 散寒祛湿 络之外门,给外邪出路。
以热引热 行气散毒
借助火力强开外门,引动火热毒邪直接外泻, 从而使热清毒解,同时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 加速,腠理宣通。
现代医学认为:
火针直接刺病位及反射点,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 充血、渗出、粘连、钙化、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加快 循环,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恢复。
每个疣3-5下即可,焦处无需任何处理,5-10天后脱落,不留 疤痕。
9、神经性皮炎
张颜等用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神经 性皮炎,火针刺皮损区皮肤配合刺络拔罐 54例为治疗组,澳能外搽皮损42例为对照 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如下: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两脚,或误行火针,则反加肿痛,不能履也。” 提出了火 针禁用部位和季节—面上和夏季禁用
火针结构
针尖
针体
尖而不锐,稍圆 钝为佳。因为火 针是在烧红的情 况下刺入皮肤的, 经反复烧灼使用, 针尖易变脆折断。
坚硬、挺直、表 面光滑,使进出 针顺畅,便于针 孔恢复。
针柄
铜制环柄,针柄 长度不低于4cm, 使其具有隔热性, 不烫手,便于操 作。

2024年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2篇)

2024年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2篇)

2024年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针灸治疗学习心得总结(2024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人们对身体自愈能力的认可,针灸治疗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2024年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我对针灸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现将我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整体观念。

中医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人体各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

针灸治疗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整体观念与西方医学的疾病分型和症状治疗截然不同,使我领悟到了中医学的独特性和深奥之处。

其次,我在学习中发现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针刺刺激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促进身体自愈机能的启动。

我在实践中亲眼见证了许多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的情况。

与西药治疗相比,针灸治疗既能解决表面症状,又能调理身体内部的功能,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而且针灸治疗的副作用较小,适用范围广,特别适合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

这些事实让我对针灸治疗的前景和应用价值充满信心。

另外,我也深刻意识到针灸治疗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

针灸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要具备灵敏的触觉和辨证能力。

在实践中,我时常碰到一些疑难病例,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来解决。

每一个患者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需要因人而异的针灸方案。

这使我明白了针灸治疗并非机械性的刺激,而是一门综合艺术。

在学习中,我还了解到针灸治疗的方法和技巧是多种多样的。

除了传统的手法,还有电针、温针、火针等多种辅助工具。

这些方法的应用需要我们把握适应症和操作要领,同时也需要不断吸取经验和学习先进的技术。

比如,在2024年针灸治疗学习中,我学会了使用激光针灸技术,并且在多个临床案例中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最后,我相信针灸治疗的未来会更加的广阔。

随着科技的进步,针灸治疗也不断创新和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技术和理论。

火针治疗皮肤疾病针刺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火针治疗皮肤疾病针刺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火针治疗皮肤疾病针刺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火针治疗皮肤疾病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使部分患者对该疗法有一定的排斥性,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

为提高该疗法的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分析其治疗皮肤疾病时产生疼痛的原因,并提出了减轻疼痛的护理对策。

以提高火针治疗皮肤疾病的临床疗效,促进該疗法在临床的应用推广。

标签:火针治疗;皮肤疾病;疼痛原因;护理火针疗法是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后,快速刺入腧穴或皮肤局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之一[1]。

《黄帝内经》称火针为“大针”、“燔针”,称火针疗法为“粹刺”。

《资生经》称火针为“白针”。

《备急千金要方》称火针为“煨针”。

《伤寒论》称火针为“烧针”。

《素问·调经论》曰:“……燔针劫刺”,称火针疗法为“燔针”。

晋代《小品方》一书,最早提出了“火针”的名称。

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通过逐步改进、完善和发展,火针疗法已成为独特的针灸疗法。

火针在治疗皮肤疾病中的作用主要有升阳气,美面部容颜;温中阳,令四肢温暖;清血热,消皮肤疮疹;行气血,散壅积瘀滞;通经络,消肌肤麻木;散风邪,养筋脉止痛;泻毒痈,排脓祛浊秽之功效[2]。

火针疗法因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成本低廉等特点而被患者接受,火针治疗皮肤疾病以瘙痒性皮肤病最为显著。

但火针针刺需直接在患者身体上操作,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及疼痛性,部分患者认为用火针治疗的疼痛较为剧烈,笔者结合临床分析疼痛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

1火针疗法产生疼痛的原因11针刺疼痛机制人体皮肤具有感受痛觉、触觉、热觉、冷觉等功能,疼痛是机体对现在的刺激和以往经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进针时的疼痛主要来自皮肤,皮肤含有上百万感应接受器和神经末梢感觉外来刺激,尤其是在厚1~2mm的真皮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3]。

每当身体的某些部位特别是皮肤的神经末梢受到超强刺激时,就可以引起机体的反应,从而使患者感觉到疼痛,火针进针时除了有针刺痛外,还会伴有灼烧感,即“针”的机械刺激和“火”的热刺激导致患者的痛觉更为明显。

火针治疗皮肤病验案

火针治疗皮肤病验案

火 针始 载 于 《 黄帝 内经 》, 称其 为“ 燔针 ” , 火 针 肌敛疮 等作 用 , 故称 “ 温通” 。 所 著《 千金 要 方 》 , 用于治疗外科疾病 : “ 外疖痈肿 ,
针 惟 令极 热 ” 。还 提 出 了 火 针 禁 忌 的 穴 位 : “巨 阙 、
太 仓 上下篇 此 一 行 有六 个 穴 位 , 忌火针也。 ” 在 此 之 带状 疱疹后 遗 神经 痛各 3例 , 跖疣 5例 , 神 经性 皮 炎
温通理论体 系, 并称 为温通法¨ 。 j 。贺老认为 , 尽管 来痛苦 , 也经常损及周围正常组织 , 因此激光和冷冻 致 病原 因有 七情 、 六 淫 以及饮食 劳 倦 、 跌 打损 伤 等 不 均非 治疗 跖疣 的最 好 手段 。 同, 但疾 病 发生 的机 制 是 相 同的 , 即 由 于气 血 不 通 。 取穴 : 结 节处 。
针具 : 取 中粗 火针 或弹 簧式 火针 。
世 界中医药
2 0 1 6年 1 O月第 1 1 卷第 l O期
・ 2 0 8 l・
操作 要点 : 患者取仰 卧位或座 位 , 局 部碘酒 消 舌红 , 苔黄, 脉 弦 滑 。辨 证 属 气 血 瘀 滞 , 血 燥生风 。 毒, 施术者左手持酒精灯 , 右手持针 , 靠近针刺部位 , 治以调和气血 , 养血润肤, 祛风止痒。取穴 : 曲池、 血 将针尖 、 针体放置酒精灯外焰处烧红 , 对准结节部位 海 、 合谷 。 迅速 刺人 , 至针 下 有 空 感 或 冒 出少 许 白 色分 泌 物 时 治疗 : 以毫针 刺人 穴位 , 留针 3 0 a r i n 。 隔 日治疗 迅 速 出针 。皮损 较 小 者 可 于 中 心 刺 1针 , 大 者 周 围 1次 , 皮损处与火针治疗 , 颈部皮损约掌心大小, 与 加 刺 3~ 5针 , 起 针后用 消毒 棉球 按 压 针孔 。术后 皮 细火 针 于酒 精 灯外焰 烧 至通 红 , 迅 速刺 入 皮 损 , 点 刺

火针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火针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火针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近年来,火针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疗法,在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中逐渐受到。

火针是将特制的针具烧红后迅速刺入皮肤表层,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目的。

本文将围绕火针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皮肤科疾病种类繁多,如湿疹、痤疮、银屑病等,给患者带来巨大困扰。

火针疗法结合了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以其独特的疗效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火针治疗皮肤科疾病的研究现状、优缺点及未来展望,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参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火针治疗皮肤科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一项对30例慢性湿疹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火针治疗能显著减轻瘙痒程度和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火针在治疗神经性皮炎、痤疮等皮肤科疾病中也表现出良好疗效(2]^。

安全性方面,火针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消毒针具,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以降低感染风险。

有报道显示,火针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微疼痛、短暂红斑和色素沉着等现象,但这些反应通常属于短暂性、轻微性的,且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

火针治疗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火针可以直接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效果;火针能够促进炎症消退,减轻疼痛和瘙痒等症状;火针操作简便,疗程短,见效快,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然而,火针治疗也存在一定缺点。

火针操作要求较高,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进行操作,否则可能造成皮肤损伤、感染等不良后果;部分患者对火针治疗存在恐惧心理,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火针对某些深层炎症病变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深入,火针治疗皮肤科疾病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针对火针操作技术的标准化和普及化研究将进一步开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火针与其他疗法的结合应用将为皮肤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例如与药物治疗、光疗等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方案;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认识的提高,火针疗法有望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火针在皮肤科应用

火针在皮肤科应用

火针在皮肤科应用火针古称为“烧针”、“白针”、“燔针”、“粹刺” 等。

火针疗法是指用特定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手法,在局部病变部位或腧穴部位速刺疾出,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火针治疗皮肤病施治简便、疗效确,能起到温壮阳气、生肌敛疮、祛腐排脓、祛风止痒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其中,火针对于感染性皮肤病,如疖、毛囊炎、丹毒、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扁平疣等;皮肤附属器疾病,如痤疮、酒渣鼻、斑秃等;色素障碍性疾病,如白癜风等;皮炎湿疹类疾病,如湿疹等;瘙痒性疾病,如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皮肤淀粉样变等;物理性皮肤病,如鸡眼等;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等;无菌性脓疱性疾病,如掌跖脓疱病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火针的机制····火针通过针与灸的双重刺激,温通经络,散寒解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代研究认为,火针通过温热刺激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火针刺激可提高患者局部痛阈,同时降低体内炎性因子的发生趋化,阻断炎性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以消炎止痛;火针刺激后,可促进白细胞的渗出和提高其吞噬功能,帮助炎症消退,以限制炎症蔓延到全身。

此外,通过无创经颅多普勒检查(TCD),证明了火针通过刺激皮肤,通过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激活调节机制,可以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操作方法····1 针刺部位与体位选择部位主要是病灶局部或周围。

嘱患者取舒适体位,不要随意改动,因为火针是一个速刺疾出的操作,突然的变动体位会导致针刺部位改变,对健康皮肤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2 消毒①术者双手以 75%酒精消毒;②针刺部位消毒:定位后,用 75%酒精棉签或碘伏棉球在针刺部位消毒;③火针针具消毒:点燃酒精灯,从针根沿针体到针尖连续移动烧红,对针具进行操作前消毒。

点火后尽量靠近治疗部位。

3 烧针针烧至通红再行操作,《针灸大成·火针》曰:“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

火针临床应用介绍和治疗

火针临床应用介绍和治疗

29.05.2020
7
1950-2002年火针文献统计分析
文献类型:以临床应用研究文献居多,为626篇,占总文献数83·91%;综述文献 36篇(4·83%)所占的比例大于理论研究(1·21%)、实验研究(1·88%)、火针针
具(0·4%)三者总和(3·49%)。可见火针文献的理论研究及实验研究均处于较 低的 水平,对其机理研究更是处于空白阶段,没有新的突破。
火针临床应用介绍和 治疗
29.05.2020
1
自60年代起,贺普仁教授在实践中认识到 仅使用一种针刺方法的局限性,在毫针刺 法的基础上引入了火针疗法和放血疗法。 通过对毫针疗法、火针疗法、放血疗法的 多年实践,于80年代形成“病多气滞、法用 三通”理论,指导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29.05.2020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 诊断标准[1],均诊断为脑血管病,经MRI确诊。以 上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肌痉挛,修改的Ashworth 法评定瘫痪肢体肌张力>0级,无意识理解障碍,无 严重的并发症,除外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等。将其 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29.05.2020
29.05.2020
8
据统计,在1949-2002年火针治疗的文献疾病达 115种左右,关节炎、疣、淋巴结结核、网球肘、 滑膜囊肿、带状疱疹、外阴疾病等的研究较为热 门,因此有关的文章也较多。其次是乳腺疾病、痣、 坐骨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胼胝、痹证、痤疮、 肿瘤等。其中肿瘤文献10篇,3篇为子宫肿瘤,5篇 为皮肤肿瘤,2篇为扁桃体癌。
29.05.2020
6
1950-2002年火针文献统计分析
其年代分布有以下特点: 第一,论文主要集中在1984后,1950-1983年的24年共46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针临床应用的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
2019-07-18T15:43:16.6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上第5期 作者: 肖贝
[导读] 火针疗法独特,对许多疑难杂病疗效甚好,且具有易于操作,取材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笔者在临床跟师过程中,见火针应用广
泛,效果好,又认真研读了《针灸大成?火针》篇,并结合临床跟师心得,现将所得心得会体作出总结。

湖北中医药大学

【摘 要】火针疗法独特,对许多疑难杂病疗效甚好,且具有易于操作,取材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笔者在临床跟师过程中,见火针
应用广泛,效果好,又认真研读了《针灸大成
?火针》篇,并结合临床跟师心得,现将所得心得会体作出总结。


【关键词】火针;临床应用

火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后来明代的高武著写的《针灸聚英》详细地记录了火针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直到唐代孙思邈
才将其命名为
“火针”[1]。火针针体纤细,疼痛感少,操作方便故临床应用广泛,现笔者结合《针灸大成?火针》原文与临床跟师总结出如下
五点:
1
烧针要红

必须多次用针蘸麻油在灯上烧得通红(烧时针头必须低),关于火针的烧针,原文中道: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笔者认为,
在火针操作过程要达到
“红”的要求,与操作时烧针方式紧密相关。现如今烧针,一般均采用酒精灯加热方式。因为火焰外焰温度高,烧针
往往在外焰进行。但通过观察后可发现,火焰的上下间距大于左右间距,这种间距的不同决定着两种不同的最大烧针长度范围。因此,如
果是采用点刺(或浅刺)的操作方法,进针深度浅,相应的需烧红针体部份不长,故可持针于左右间距进行烧针,即为平烧。若采用深刺
的操作方法,进针深度需求深,用平烧的方法不能满足进针深度的条件,则应在上下间距进行烧针,即为斜烧。但斜烧存在一缺点即为易
致烫手,且烧时针头应朝下,以免蘸取的麻油顺着针流到手上烫手。因此,浅刺可用平烧或斜烧,深刺应用斜烧。有医者言:对于斜烧烫
手者,可备用与穴位数等同的火针支数,针一处用一支,这样即可避免一支火针反复加热灼手之弊
[2]。笔者认为先将火针备齐,再统一施
以针数,此法有失偏颇,因为在施针过程中针体温度难免会散失,因而会失去火针针体上的温热效应,这也与原文中
“红”的标准相违背。
而《针灸聚英》
又言“先令他人烧针,医者临时用之,以免致手热”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医者取针用时,针应在火焰之中加热,而不能
由他人将烧红之针取出,递与医者,道理同上。
2
在标记的穴位上迅速刺入,旋即出针

火针操作法之一,是进针后迅速出针的一种方法。火针疗法主要是借助烧红的针体所带热力来刺激穴位,只要针体热力足就可以激发
经气,推动气血,温通经络,不快就会失掉了火针的命脉与根本。留针时间长也并不意味着刺激就强,真正具有治疗作用的火针热力,只
能保持短暂时间,所以火针疗法以快进快出主,一般进针后迅速出针,整个过程时间极短。快针法是火针的优势,具有省时,既能最大发
挥火针的温热效应,同时也能减少患者的疼痛。

要达到这种要求,不仅要求医生有对火针操作手法快速熟练,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施术穴位选取不同的烧针方式。施术时,酒精灯距
离患者不能太远,最好让助手端酒精灯于施术穴位旁,方便医生操作,同时也保证了针体的温热度。
3
深浅必须适中

《针灸大成?火针》有“切忌太深,深则反伤经络,不可太浅,浅则治病无功,但消息取中也。”有人认为“消息取中”应有两层含义。其
一可理解为
“中”,即不深不浅之义。其二则应理解为刚好、深浅恰到好处之意。笔者认为此处并非中间的意思,深度要掌握准确无误,不
能随心所欲、任由胡来,尤其是对于一些危险性穴位,一定要掌握好下针尺寸。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情、体质、针刺部位的肌肉厚
薄、血管深浅、神经走形等而定。火针以要求以病位定深浅,要求既能直达病所,达到治病的目的,又不伤皮肉。当然火针的粗细,也是
确定刺入深浅的重要因素,细针应深刺,粗针应浅刺。
4
面部禁用

《针灸聚英?火针》记载:“人身诸处皆可行针,面上忌之。”颜面部禁用火针,是因为古代施行火针的针具较粗,消毒不严格,而人体
面部血管和神经丰富,若针刺操作不当则易损伤神经及血管,则易留下较大的针孔,形成瘢痕,影响美观。现如今,火针作为中医特色疗
法不仅仅局限于头痛、湿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疾病,还可以治疗面瘫、痤疮、疱疹、白癜风这些涉及美观方面的疾病。笔者认为面
部并非禁针区域,在操作时只要消毒严格,选用细火针浅刺,不但不会留下永久性疤痕,相反还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5
可用以泄脓

《针灸大成》描述火针泄脓详细:“火针即炸针,以麻油蘸其针,灯上烧,令其通红… …宜破痈疽发背,溃脓在内,外面无头者,但按
毒上软处,是已溃脓
… … 决破出脓一针。”施针前,应先检查患者脓腔的部位、大小和深浅,然后严格消毒,将烧红的针头直刺脓腔,脓
液便随针排出,再适当加压,使脓液尽量排尽。在治疗方面,西医外科首选的是切开脓肿引流术,此法排脓干净,但创面较大,难免会伤
及神经和血管,使患者产生疼痛感和感染的几率更大,且愈合时间更长,也易产生瘢痕。

火针排脓具有悠久的历史,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佳,便于普及临床。火针作为一种中医特色疗法不仅仅局限于类风湿、强直
性脊柱炎等由风、寒、湿所致的中医痹症,还能治疗老年斑、痤疮、白癜风这些损容性疾病。火针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费用低廉且疗效
好,故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雪,闵仲生.火针治疗在损容性皮肤病中的应用 [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4):155-157.
[2]
唐勇.火针烧针方法小议 [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11):56-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