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悲剧 安提戈涅
浅析悲剧 安提戈涅

浅析悲剧《安提戈涅》[摘要]索福克勒斯通过描绘安提戈捏反抗克瑞翁的僭主专制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悲剧故事发展。
<安提戈涅>是最著名的古希腊悲剧之一。
无论在其艺术技巧上还是其思想价值上都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
【关键词】安提戈涅悲剧女性索福克勒斯曾被文学史家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他的创作是希腊民主制盛极而衰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他提倡民主精神,反对僭主专制,鼓吹英雄主义思想,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
《安提戈涅》是最著名的古希腊悲剧之一。
安提戈涅的哥哥流亡者波吕涅刻斯为了抢夺哥哥厄忒俄克勒斯忒拜王的王位,凭借岳父的外邦军队前来攻打自己的城邦忒拜城。
很不幸的是两兄弟在交战中双双阵亡。
他们的舅父克瑞翁以与其亲近的身份被长老们推为新的国王。
克瑞翁指责波吕涅刻斯:他是个流亡者,回国来,想要放火把他祖先的都城和本族的神殿烧个精光,想要喝他族人的血,使剩下的人成为奴隶,这家伙,我已向全体市民宣布,不许人埋葬,也不许人哀哭,让他的尸体暴露,给鸟和狗吞食,让大家看见他被作践得血肉模糊! [1] 克瑞翁下令违背法律的人将会在大街上被群众用石头砸死。
面对不容悖逆的法律,面对沉默的臣民,一位美丽的少女——波吕涅刻斯的妹妹安提戈涅勇敢地站出来,与暴君进行反抗,埋葬了哥哥。
进了亲人应尽的义务,捍卫了自己的宗教信仰。
在剧中他用三言两语便能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且具有鲜明独立个性的人物,并且他突破前人的做法,在剧中很少出现神,而是依靠人物性格的发展推动戏剧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剧中用安提戈涅不畏强权,不畏专政而勇敢反抗克瑞翁的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语言饱满生动,有很多诡辩的言辞、巧妙的争辩,使人物性格跃然纸上。
克瑞翁你真敢违背法令吗?安提戈涅我敢;因为想我宣布着法令的不是宙斯,那和下界神祇同住的正义之神也没有又为凡人制定这样的法令;我不认为一个凡人下一道命令就能废除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的条律……我不会因为害怕别人皱眉头而违背天条,以致在神面前受到惩罚……语言的功用很显然的突出了克瑞翁的唯我独尊的专制独裁的形象,而安提戈涅是高大的英雄的形象,她鲜明的体现了城市民主派的主张。
对安提戈涅的思考

一.苏格拉底之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什么。
关于这一点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以英国学者A•E•泰勒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苏格拉底死于民主党的政治迫害。
[②]苏格拉底经常抨击雅典民主政治,这使很多民主派的有影响力的人物对他怀有戒心,早就想把他除之而后快。
第二种解释是苏格拉底主动找死,希望以死来表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换句话说苏格拉底是为真理而死。
第三种解释,我们称之为“民众迫害说”。
民众把追求真理的人视作破坏他们安宁的威胁。
法国人让•布伦在其所著的《苏格拉底》一书中,认为是民众的鲁莽与怯懦,又有民主政体这种可以让民众的愚鲁和怯懦真正发挥作用的条件,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这样的悲剧诞生。
布伦认为像苏格拉底这样“在平庸的日常生活外追寻真理问题”的人往往会被列在人民公敌的黑名单上。
[③]下面是我们来做进一步分析。
我们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来分析,先看主观的原因。
从苏格拉底的角度来说,他的言行确实为针对他提出的指控提供了可能性。
苏格拉底确实没有直接去否定过去的神,但他的很多主张,比如要求人们做心灵的转向,却是与过去以神为核心的哲学有很大的不同。
其次,我们在《理想国》经常可以看到,苏格拉底用看似站不住脚的论点驳倒看似强大的论点,这确实有可能被扣上误导年轻人的帽子。
因此,苏格拉底的言行遭到起诉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另外导致苏格拉底死亡的主观原因是他在法庭上的不妥协。
他在法庭上桀骜不驯的态度,以及他毫不作出让步与妥协的表现,完全是出于苏格拉底自己的选择,换句话说,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表现可以影响到最终的判决,而这也是苏格拉底能够控制的,但他自己并没有选择那么做。
这一点我们在色诺芬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中可以明显地看出。
在苏格拉底受审之前,苏格拉底与海尔莫盖尼斯的对话中,海尔莫盖尼斯对苏格拉底说,雅典的法庭常受到申辩言辞的影响,判无辜的人有罪或判有罪的人无罪,但苏格拉底却说:“现在,如果我还继续活下去,我知道龙钟老太就是不可避免的,目力变坏了,听觉减弱了,学习也越来越困难了,而且学过的东西也记不住了。
古希腊悲剧与华语电影:《安提戈涅》与《活着》的悲剧命运分析

古希腊悲剧与华语电影:《安提戈涅》与《活着》的悲剧命运分析介绍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古希腊悲剧与华语电影之间的联系。
具体而言,我们将分析古希腊悲剧中的经典作品《安提戈涅》和中国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作品《活着》,了解它们在悲剧命运方面的共通之处。
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是西方戏剧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被认为是现代戏剧的基石之一。
悲剧通常以一个英雄性格饱满、拥有高尚目标但最终因自己错误决定或命运不可抗拒而走向毁灭为主题。
《安提戈涅》中的悲剧命运《安提戈涅》是古希腊伟大戏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一部著名作品。
故事发生在特洛伊战争之后,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女性安提戈涅面临道德抉择并挑战统治者克里翁的权威。
尽管她坚守自己的信仰,但最终却因为违背国家法律而走向悲惨命运。
这个故事中展现出了个人勇气和对命运的无奈。
华语电影《活着》中的悲剧命运《活着》是中国导演张艺谋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该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在中国历经动荡社会变革时期的苦难和灾难,最终变得孤独、困顿和疯狂。
主人公福贵面临着家庭破裂、失去亲人和被剥夺尊严等悲剧命运。
这部电影触碰到了社会现实问题,并通过一个普通人物展示了个体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遭遇到的残酷命运。
共同点:自我挣扎与无法改变的命运尽管《安提戈涅》和《活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点。
两部作品都呈现出主人公面对命运谜题和困境时的自我挣扎与无力改变的命运。
在《安提戈涅》中,安提戈涅为了守护家族荣誉而选择违反法律,这最终导致她的悲剧结局。
而在《活着》中,福贵经历了社会变革和个人悲剧,但无论他如何努力适应和改变,他始终无法摆脱他所面临的不可逆转的命运。
结论通过比较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和华语电影《活着》,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悲剧命运的分析与展现。
两个作品都揭示了个体面对外部环境、道德压力和不可预测事件时所遭遇到的矛盾与困境。
尽管它们来自不同时代、地域和艺术形式,但都以感人而深刻的方式向观众传达了有关悲剧原则和人性奥秘的信息。
安提戈涅悲剧解读

安提戈涅悲剧解读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一部经典悲剧作品。
该剧以叙述古希腊王子埃庇托克勒斯与他的姐姐安提戈涅之间的冲突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选择的困境。
该剧的核心主题是个人意志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冲突。
安提戈涅冒险违抗国王的命令,为她的兄弟埋葬尸体,这是对家庭的忠诚与对国家的忠诚之间的抉择。
她坚信道义高于一切,即使这意味着对抗权威和面临死亡。
这引发了观众对权力滥用和道德价值观的思考。
该剧还探讨了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对立。
埃庇托克勒斯和安提戈涅都受到了家族的诅咒,他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命运。
然而,他们的选择和行动表明,即使在命运的束缚下,人们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来塑造自己的命运。
《安提戈涅》还揭示了权力和威望的腐败。
国王克里昂对自己的命令盲目地坚持,无视人民的声音和公正的原则。
这种权力滥用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也反映了当权者的腐败和自私。
《安提戈涅》是一部充满深度的悲剧作品,引发了观众对个人意志与国家法律、命运与自由意志以及权力与腐败的思考。
它提醒我们,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并勇于追求正义和道义,即使这意味着面临困难和牺牲。
浅评《安提戈涅》人性与律法

人性与律法公元前442年的一天,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勒克斯写下了被誉为人类戏剧史上最伟大作品之一的《安提戈涅》,由此引发了后世学术界关于民主与专制,神律与人律,甚至是女权主义等问题的一系列讨论。
一个时代的作品总会带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作为古希腊悲剧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安提戈涅》集中体现了古希腊悲剧文学的特点,例如崇尚自然法(神律),宣扬民主政治反对僭主政治,突出宿命论等等。
赫拉克利特说:"人类的所有法律都以唯一的--神的--律条为生。
",而伯利克里也说不履行这种法律将招致公认的耻辱,这种思维形成了古代希腊人的基本观念,既顺从神意,服从神律。
古希腊悲剧虽然以人为主,从某种程度上呼吁关注了人性,但总体上仍然在强调人类应该以神的意志为主导,否则将获得凄惨的结局。
那么,从现代的角度看,今天我们应该从《安提戈涅》中得到什么启示?显然我们应当避开关于神的崇敬,进而去关注剧中关于人的部分。
两个主要人物安提戈涅与克瑞翁的矛盾冲突与思想观点上的分歧构成了这部戏剧的主要矛盾,而事实上,人性与律法的冲突也正是这部剧作的中心脉络之一。
戏剧开场便围绕安提戈涅与妹妹伊斯墨涅的对话展开,从对话中我们知道城邦统治者克瑞翁颁布法令,禁止任何人给安提戈涅的哥哥—叛国者波吕涅克斯下葬,而安提戈涅执意要亲手给哥哥下葬,由此,一条贯穿全剧的矛盾主线基本形成。
首先我们从开场中可以看出,安提戈涅之所以要给哥哥下葬,是为了尽她作为妹妹的职责与本分,另一方面,虽然波吕涅克斯是叛国者,但出于人性的大爱安提戈涅不忍心眼睁睁看着哥哥暴尸荒野,事实上这也是对自然法的崇敬,既埋葬亲属是神律,是不能违背的。
综上,安提戈涅不惜违反克瑞翁的城邦法,不怕自己遭到报复,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后世之所以对安提戈涅这一形象持肯定与同情态度,正是因为剧中安提戈涅的做法不畏强权,捍卫并升华了人性。
之后在直面克瑞翁时,安提戈涅说:"因为向我宣布这法令的不是宙斯! 那和下界神抵同住的正义之神也没有为凡人制定这样的法令,我不认为一个凡人下一道命令就能废除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条律!它的存在不限于今日和昨日!而是永久的!也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遭遇这命运并没有什么痛苦,但是,如果我让哥哥死后不得埋葬,我会痛苦到极点"这几句话义正词严,措辞犀利,坦诚地表述了安提戈涅对自然法的捍卫,对克瑞翁城邦法的质疑,以及纯洁的人性美。
安提戈涅——一个家庭内部的悲剧

安提戈涅——一个家庭内部的悲剧一.安提戈涅与克瑞翁的人物设定与悲剧的传承安提戈涅这部剧依托于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上一部剧《俄狄浦斯王》的背景下展开,我们不妨将两部当做一个连续剧看待。
俄狄浦斯被预言杀父弑母,上一部的悲剧止于他客死他乡,悲剧到这里并没有完全结束,与普通人一样,剧中英雄在具有丰富故事性的一生后也要留下一些“身后事”,神谕在《俄狄浦斯王》中明确表示俄狄浦斯的悲剧在杀父弑母,无论是神谕的无情还是命中的既定,悲剧的的确确发生了,如果没有接下来的《安提戈涅》,这大概是个很完整的故事,英雄走遍了一生,印证了神谕,死于异乡。
直到《安提戈涅》的出现,我们发现英雄也是人,时间的轮转不会随俄狄浦斯的死亡而停止,他身后留下二子二女,两个儿子为了王位自相残杀,他的母亲,也是他的妻子的弟弟,是他的舅舅,也是他的妻弟的克瑞翁继承了王位。
在这里,我们看到,俄狄浦斯身上的悲剧似乎并未结束,留下了这么一个复杂且有违伦理的家庭谱系,安提戈涅是俄狄浦斯的女儿之一,自然也是这个悲剧遗留家庭的一员,综上,《安提戈涅》剧中两个最重要的主角的关系在血缘上既是舅舅与外甥女,又是舅爷与外甥孙女的关系,当然,最重要的,也是诱发下一个悲剧最主要的关系,是一个国家的新王与旧王遗留的子女臣民的关系。
显然,克瑞翁不是一个胸怀若谷的君子,笔者认为他非常厌恶自己所在的家庭如此复杂又令人不愿接受的境况,另一方面又不愿站在大义上唾弃流转到他手上的王位,一切的起因都是上一代人的悲剧造成的结果,或者说是悲剧的延续和传承,在这种背景关系下,他很愿意站在法律,城邦,政治的制高点上,下令将波吕涅科斯作为叛徒惩罚,不允许人埋葬他。
相对的,安提戈涅的想法,做法很简单,自己的哥哥不能暴尸荒野,自己有责任义务将他埋葬,冲突自这而起。
人们很自然的会想到,如果克瑞翁是个明主,或者心里存有对血亲的一丝善念,是不是就能避免后面的悲剧的发生,这就没有所谓的悲剧的延续了,也许这个想法说的通,但是造成克瑞翁如此作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不就是上一代悲剧吗,万事有因必有果,一个悲剧发生了,其遗留下的恶果环环相扣,势必会导致下一个悲剧的发生,笔者就是这样认为的,这就是所谓的悲剧的传承。
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家规范

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家规范1. 导言古希腊悲剧是文学史上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通过戏剧性的故事展现了人类的困境和冲突。
本文将探讨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家规范之间的关系。
2. 背景介绍在古希腊社会,个人英雄主义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强调对于道义与正义的坚守。
然而,国家规范也是不可或缺的,以确保社会秩序和稳定。
3. 剧情概述《安提戈涅》是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
故事背景设在底比斯王国,讲述了安提戈涅为了埋葬自己哥哥波洛尼斯而与国王克里昂发生冲突的故事。
4. 个人英雄主义安提戈涅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女性角色,她决心去埋葬哥哥并且不顾国家规范和克里昂的禁令。
她认为个人义务与道义伦理的重要性大于国家规范,这体现了古希腊英雄主义理念的典型。
5. 国家规范克里昂作为国王,强调了国家规范的重要性。
他认为波洛尼斯是叛国者,因此禁止人们埋葬他的尸体。
他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感情之上,这代表了古希腊社会中集体主义和公共利益的观点。
6. 冲突解析在《安提戈涅》中,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家规范发生冲突。
安提戈涅相信自己对于亲情和道义的坚守是正确的,并且愿意为之付出一切代价。
而克里昂则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以维护秩序和统治为准则。
7. 总结通过《安提戈涅》这部古希腊悲剧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家规范之间的冲突。
这个冲突反映了古希腊社会价值观念中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
它引发了对于人类道德选择和个人意愿与社会规范之间关系的讨论。
注意:本文以《安提戈涅》为例,探讨了其中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家规范的关系,并没有囊括所有古希腊悲剧作品或深入分析其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读者可以进一步研究相关资料来对整个古希腊悲剧领域有更全面的理解。
安提戈涅观后感

安提戈涅观后感伏尔泰曾经说过:“最畏惧的不是死亡,而是满足于生活中的徘徊。
”当我走进剧院,迎接我的是一场现代舞剧《安提戈涅》。
这场观后感并不能全然表达我对这部作品的深入思考和感悟,但我想用这篇文章来倾诉一下自己的体验和心情。
《安提戈涅》是一部著名的古希腊悲剧,由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
这场现代舞剧是根据这一古代悲剧改编的,由一家知名的舞蹈团体演出。
当灯光渐渐变暗,舞台上展现出一个唯美而庄严的场景时,我仿佛被带入了古代希腊的世界。
舞台中央是一座宏伟的城堡,城墙高耸入云,似乎宣告着某种不可逾越的力量和秩序。
整个剧场的布景就像一幅活生生的画卷,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
舞者们身着古代希腊的服饰,在音乐的引导下翩然起舞。
他们以独特的舞姿和动作,生动地演绎着故事中的每个角色。
在这场舞剧中,我对安提戈涅这个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是一位坚强而勇敢的女性,为了捍卫正义而不畏强权。
剧中的舞者们通过精湛的技巧和细腻的表情,将她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无论是面对生命的考验、家庭的背叛还是自己内心的挣扎,都保持着坚定和坚强。
正是她的形象,让我深受触动,在观看整场舞剧的过程中一度有些热泪盈眶。
《安提戈涅》这部作品给了我很多思考的空间。
在剧中,我发现每个角色都在表达着各自对正义和道德的理解和追求。
安提戈涅坚持为兄弟复仇,同时她也在为正义而战。
她不满于统治者的私心和混乱,不屈不挠地捍卫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尽管她最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她的精神却鼓舞着整个剧院。
反观克里翁这个角色,他代表着权力的滥用和个人欲望的膨胀。
他无视人民的疾苦和不满,将自己的利益置于一切之上。
他不惜牺牲亲人,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的言行让我感到恶心和愤怒,但也让我思考,这样的人是否就是我们现实中的某些人?在观看这场现代舞剧的过程中,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社会的不公,权力的滥用,道德观念的淡薄等等。
我们是否有着类似于安提戈涅的坚守和追求?我们是否会不畏强权,勇于维护正义和公平?这个世界是否需要更多像安提戈涅一样的人,勇敢地站出来?此外,安提戈涅这部现代舞剧还以它独特的舞蹈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悲剧《安提戈涅》
[摘要]索福克勒斯通过描绘安提戈捏反抗克瑞翁的僭主专制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悲剧故事发展。
<安提戈涅>是最著名的古希腊悲剧之一。
无论在其艺术技巧上还是其思想价值上都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
【关键词】安提戈涅悲剧女性
索福克勒斯曾被文学史家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他的创作是希腊民主制盛极而衰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他提倡民主精神,反对僭主专制,鼓吹英雄主义思想,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
《安提戈涅》是最著名的古希腊悲剧之一。
安提戈涅的哥哥流亡者波吕涅刻斯为了抢夺哥哥厄忒俄克勒斯忒拜王的王位,凭借岳父的外邦军队前来攻打自己的城邦忒拜城。
很不幸的是两兄弟在交战中双双阵亡。
他们的舅父克瑞翁以与其亲近的身份被长老们推为新的国王。
克瑞翁指责波吕涅刻斯:他是个流亡者,回国来,想要放火把他祖先的都城和本族的神殿烧个精光,想要喝他族人的血,使剩下的人成为奴隶,这家伙,我已向全体市民宣布,不许人埋葬,也不许人哀哭,让他的尸体暴露,给鸟和狗吞食,让大家看见他被作践得血肉模糊! [1] 克瑞翁下令违背法律的人将会在大街上被群众用石头砸死。
面对不容悖逆的法律,面对沉默的臣民,一位美丽的少女——波吕涅刻斯的妹妹安提戈涅勇敢地站出来,与暴君进行反抗,埋葬了哥哥。
进了亲人应尽的义务,捍卫了自己的宗教信仰。
在剧中他用三言两语便能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且具有鲜明独立个性的人物,并且他突破前人的做法,在剧中很少出现神,而是依靠人物性格的发展推动戏剧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剧中用安提戈涅不畏强权,不畏专政而勇敢反抗克瑞翁的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语言饱满生动,有很多诡辩的言辞、巧妙的争辩,使人物性格跃然纸上。
克瑞翁你真敢违背法令吗?
安提戈涅我敢;因为想我宣布着法令的不是宙斯,那和下界神祇同住的正义之神也没有又为凡人制定这样的法令;我不认为一个凡人下一道命令就能废除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的条律……
我不会因为害怕别人皱眉头而违背天条,以致在神面前受到惩罚……
语言的功用很显然的突出了克瑞翁的唯我独尊的专制独裁的形象,而安提戈涅是高大的英雄的形象,她鲜明的体现了城市民主派的主张。
值得注意的是他打破了“三部曲”的形式,是歌剧成为戏剧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歌队中的人员参与剧中的活动,且语言写得很美,极富色彩的丰富性,被誉为古代抒情歌的典范。
如“他在我们房屋上空把翅膀收敛,举起渴得要吸血的长矛”,“金光闪烁的白昼的眼睛啊,你照耀着狄尔刻的流泉,给那从阿耳戈斯来的全身披挂的白盾战士带上锐利的嚼铁”。
诗人善于采用对比的手法来凸显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如剧中的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海蒙和克瑞翁,有了伊斯墨涅的软弱才突出安提戈涅的阳光啊英勇,有了海蒙的公正客观才体现了克瑞翁的专断独裁。
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优势在于布局。
他创作的悲剧往往结构即严密、复杂而又和谐,情节环环相扣,步步发展渐渐紧张,剧中没有繁琐的缀余,当然也不会出现断线的地方。
诗人以高度的艺术技巧让情节步步紧逼,一一揭开矛盾,将戏剧冲突引到震人心魄的结局上,使悲剧气氛达到高潮。
剧中安提戈涅被判以重罪自杀,继而她的未婚夫海蒙对父亲的作法感到失望而随她同去,此时克瑞翁的妻子认为儿子是死于他之手也选择自杀以示其失望与反抗。
在赢得观众深切的同情的同时更发人深思。
思考是什么造成了悲剧的结局?以后的“我们”该怎样处理这样的事件?
他还在悲剧即将发生之前,叙写一点欢乐的气氛,以乐景写哀情,更加强了悲剧的表达效果,剧中第五合唱:……我的主啊,快带着仙女们,你的侣伴,出现呀,他们总是在你面前,在你伊阿克斯,快乐的词语者面前,通宵发狂,载歌载舞。
并且诗人在剧尾时安排欧律狄克默默的退出,此时无声胜有声。
《安提戈涅》的精彩更在于他所传达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其思想价值。
它很具有现实意义的表现了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宗教信仰与城邦社会的法治权威之间的冲突,体现了古希腊社会中神律高于法律的社会观念。
安提戈涅便是依据这一点在面临着神灵与世俗之间两难的抉择中做出了选择。
安提戈涅认为她反对的只是克瑞翁,而不是法律,更不是城邦,因为克瑞翁说的话并不等于法律,也不代表城邦,更不能代表神的意旨。
在此便体现了安提戈涅的伟大英雄形象,突出了其个人的独立性,具有独立思想性。
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反对建主专政,提倡民主精神的社会风尚,因为法律不是个人的意志,而是公民的意志,如果只属于一个人的城邦不算城邦,那么只属于一个人的法律当然也不是法律,这代表了人们的普遍信念。
索福克勒斯创作《安提戈涅》时,希腊正处于民主政治的巅峰时代,是一个自由的时代。
在剧作中,克瑞翁正是一个典型的专制僭主。
克瑞翁的行为很显然是残暴的行为,诗人的目的是在借这剧来表达自己反对一切僭主的残暴专制的政治主张,他很明显的肯定了安提戈涅的权利,也就是肯定了雅典市民的民主权利。
这是此戏剧的重要进步意义。
在剧中还显示出当时很重视人的力量和才智。
《安提戈涅》第一合唱是这样唱的:“奇异的事虽然多,却没有一件比人更奇异。
”歌队随即赞扬人类能够耕种,创造,航海,运用语言和思考。
索福克勒斯在此便歌颂了自己时代雅典人们的生机勃勃的创造精神。
安提戈涅》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剧中的女性主义。
在古希腊社会,甚至直到亚里士多德时代,妇女都不是公民,因此不能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
不仅如此,女性还被认为是不完全的人,被同孩子、奴隶和财产归为一类,可以被男子随意处置,包括父亲处置女儿。
《安提戈涅》剧中。
安提戈涅不仅是女性,而且还是一个更为年轻的女性,甚至就是一个孩子。
她是固执的、率性的。
剧本中也有一些文字暗示了安提戈涅性格的独立思考性或他人对安提戈涅性格类似男性化的评价。
例如,克瑞翁就说过,“要是她获得了胜利,不受惩罚,那么我成了女人,她反而是男子汉了”。
在剧中的人物大都赞成安提戈涅的观点,诗人也肯定了安提戈涅的行为,那也就是说此时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她们的社会地位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黑格尔也曾解说道,强调作为女性,安提戈涅对家庭伦理感知的具有特殊性和先验性,并且常常还伴随了或隐含地强调这种女性感知的道义优越性。
剧中还很生动的描绘了安提戈涅的妹妹伊斯墨涅和海蒙的母亲欧律狄刻这俩个女人的形象。
欧律狄刻则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伟大母亲的形象,她爱她的儿子,她爱她的信仰,她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伊斯墨涅在剧中则是一个很饱满且更鲜活的形象,她的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更加接近常人,对待叛国的哥哥她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待克瑞翁的判决她有自己冷静的思索,而安提戈涅则多少显得有些冲动,伊斯墨涅还一直在劝戒姐姐这样的做事手段是不正确的。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她是胆小怕事的、是冷血的。
实则不然,倘若他是胆小怕事的,他又怎么无畏死亡。
倘她是冷血,她有何苦把本可置身事外的自己拖入泥澡之中,又怎么可能追随姐姐安提戈涅死亡的脚步。
他的形象是很亲切的形象,有一些的世俗但也很高大,跟像是一个“人”的形象。
安提戈涅的形象则显得高大的多,是一个完美的大英雄主义形象,是一个“神”的形象,常人难以企及。
常人难以企及,反应到社会生活中
就俞显其悲剧色彩。
英国学者克瑞奇礼曾有过一段绕口令似的陈述:“古希腊悲剧并不具有足够的悲剧性,因为它太英雄主义了。
只有喜剧才真正具有悲剧性——喜剧的悲剧性在于它不是悲剧。
”这就是说,出身高贵道德高尚的悲剧英雄与日常生活相去甚远,非常人所能及,因此显得,某种程度上的失真。
如果只有想象世界里的英雄,生活中却无一对证,悲剧就会带上童话的性质,而如此严肃的题材装进童话的瓶中,当然就失去了悲剧应有的严肃和庄重。
【参考书目】
《埃斯库洛斯悲剧三种》,罗念生译,世纪出版集团
《外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