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肝脏转移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威胁,而准确快速地进行疾病诊断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控制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就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探讨。

1. 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基因检测技术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应用之一。

基因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对某些特定基因的分析,确定个体是否携带某种疾病的遗传风险或预测某种疾病的发生概率。

例如,乳腺癌基因BRCA1和BRCA2突变的检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高风险人群,为其提供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2.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孕妇的基因检测技术,通过分析母血中的胎儿游离DNA,能够非侵入性地评估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和单基因病的风险。

例如,它可以检测到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和班克罗夫特氏综合征等常见的染色体异常。

该技术准确率高,对于减少产前诊断的风险和提高早期筛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特异性和快速的基因检测方法。

其通过检测PCR反应体系中特定基因的扩增过程中释放的DNA荧光信号,实时监测扩增产物的数量,并据此判断目标基因的表达或突变情况。

该技术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传染病病原体鉴定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检测BRAF基因突变可以辅助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提高临床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4. 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之一,它具有高通量、高准确度和高灵敏度等特点。

通过对DNA或RNA进行高通量的测序,可以揭示疾病相关基因的突变、多态性和表达情况。

该技术在肿瘤基因组学、罕见遗传病的诊断和预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通过对肿瘤组织中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可以发现致病基因突变,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5.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当前最炙手可热的基因编辑技术,它通过指导RNA将Cas9核酸酶引导到特定的基因位点,实现对基因组的定点修饰。

乳腺癌的诊治新进展

乳腺癌的诊治新进展

乳腺癌的诊治新进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一、诊断技术的进步1、影像学检查:随着乳腺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乳腺X线摄影、超声、MRI等,乳腺癌的检出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中,MRI能够提供乳腺组织的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有助于发现多灶性乳腺癌,对于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的乳腺癌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2、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原位杂交技术、基因测序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病理诊断更加准确和精细。

例如,通过检测ER、PR、HER2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指导医生选择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

3、液体活检:这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或循环肿瘤细胞等,可以实现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二、治疗方法的进步1、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不同患者的基因突变,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可能。

例如,针对HER2阳性患者,可以选择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针对BRCA1/2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选择PARP抑制剂等。

2、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

在乳腺癌治疗中,免疫治疗药物如PD-1/PD-L1抑制剂等的应用,能够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精准手术: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乳房保留手术(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等的应用,使得乳腺癌手术更加精准和微创。

同时,通过术前新辅助化疗等方法,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4、综合治疗:乳腺癌的治疗已经从单一的手术切除发展到了综合治疗。

在综合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分子分型等因素,制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

这种综合治疗方案的应用,使得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预防和筛查1、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肥胖等,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的研究进展

2和 C x 。没 有 T A 区, 示 B MS dA AT 揭 R I转 录 以不依 赖 T A 的方式进 行[ 。检 测 B MS AT 2 ] R 1氨基 酸顺 序揭 示 了一 些 关于功能 的线索 , 但是不能最 终把 B MS 定 位 到已知 的 R 1
蛋 白 质 家 族 。 B MS R 1里 存 在 几 个 磷 酸 化 区 域 , 括 为 包 AM P GMP、 白激 酶 C 和 酪 蛋 白激 酶 Ⅱ提 供 区 域 , 迄 今 / 蛋 、 但
和缺失是 很常见 的 。在 以上 的研究 基 础 上 , hlp 等[ P iis 。 l
把新 青霉 素标 记 的 1 号 染 色 体 导 入 转 移 性 乳 腺 癌 细 胞 系 1 MDA MB4 5中 , 交 的 细 胞 被 称 为 no 14 5 在 裸 鼠 模 - -3 杂 el/3 ,
1 B MS R 1的发 现
乳 腺 癌 转 移 抑 制 基 因 是 通 过 临 床 观 察 和 分 子 生 物 学 相 结 合 而 发 现 的 。很 早 就 知 道 染 色 体 1 1的长 和 短 臂 的 缺 失 和 乳 腺 癌 进 展 关 系 密 切 I , 光 原 位 杂 交 将 B MS 1荧 ] R 1定 位 于 染 色体 1q1 . ~ l q1 . 1 3 1 l 3 2上 [ lq在 4 % ~ 6 % 的 晚 期 。 l O 5 乳 腺 癌 里 有 丢 失 , 腺 癌 进 程 中 在 lq 1 近 区 域 的 扩 增 乳 l 3附
维普资讯
实用临床医学 20 0 7年 第 8卷 第 1 期
07 P a t a C iia dc n rci l l cl c n Me ii e,20

乳腺癌的分子机制与治疗进展

乳腺癌的分子机制与治疗进展

乳腺癌的分子机制与治疗进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于乳腺癌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揭示了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还推动了新一代治疗策略的出现。

本文将针对乳腺癌的分子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探讨。

一、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1. 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基因突变是导致乳腺癌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已经证实 BRCA1 和BRCA2 基因突变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此外,其他多个基因如 TP53、PTEN、PIK3CA 也参与了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关键过程。

2. 雌激素受体 (ER) 在乳腺癌中的作用ER 是一个关键转录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调控维持正常细胞功能。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ER 的异常表达或突变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研究人员通过激活或抑制ER 信号通路来治疗 ER 阳性乳腺癌,例如使用雌激素拮抗剂如 tamoxifen。

3. HER2 与乳腺癌的关系HER2 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它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和存活等重要功能。

在某些乳腺癌患者中,HER2 基因过度表达,导致肿瘤的侵袭性增强。

靶向 HER2 的药物如 Herceptin 已经成为治疗 HER2 阳性乳腺癌的重要选择。

4. 转移与肿瘤微环境转移是乳腺癌最致命的特征之一。

肿瘤细胞通过改变细胞外基质、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等机制来实现转移。

深入了解肿瘤微环境对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乳腺癌治疗进展1. 外科手术切除外科手术切除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根据肿瘤大小和转移情况,可以选择乳房保留手术或乳房切除手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改进,减少了对患者身体形象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用于乳腺癌手术后进行局部控制,并且可以降低复发风险。

现代放疗技术的引入,如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CRT) 和强度调控放射治疗 (IMRT),使得剂量分布更加精确,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Luminal A型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癌亚型,它的发病率较高,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成为临床上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

对Luminal 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础研究进展1. 分子生物学研究目前,关于Luminal 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方面。

通过对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发现一些关键基因的异常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Ki-67蛋白在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术后预后密切相关,高表达的Ki-67蛋白意味着较差的预后。

ER、PR和Her2在Luminal A型乳腺癌的转移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异常表达往往与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2. 免疫学研究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乳腺癌治疗的热点,而在Luminal 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中,免疫学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治疗其他亚型乳腺癌的复发转移中已获得一定的成功,而在Luminal A型乳腺癌中的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免疫治疗在Luminal 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临床研究进展1. 临床病理特征Luminal A型乳腺癌通常具有低度恶性特征,较高的激素受体阳性率和低的HER2过表达率,其术后预后相对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

目前的临床研究发现,Luminal 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肿瘤的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期等因素均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这些病理特征的不同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生存和复发转移风险。

2. 临床治疗方案针对Luminal 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而临床研究发现,术后治疗方案对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影响巨大。

乳腺癌肝转移 临床文章

乳腺癌肝转移 临床文章

乳腺癌肝转移临床文章
题目: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肝转移是乳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

本文对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关键词:乳腺癌;肝转移;临床特点;诊断;治疗
一、引言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尽管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远处转移,其中肝转移是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

乳腺癌肝转移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临床特点
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因转移灶的大小、数量和位置而异。

大多数患者在肝转移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出现肝区疼痛、腹胀、黄疸、乏力等症状。

三、诊断
乳腺癌肝转移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 等。

对于疑似肝转移的患者,可进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四、治疗
乳腺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对于单发或少数转移灶的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对于多发转移灶的患者,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五、预后
乳腺癌肝转移的预后与转移灶的大小、数量、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因素有关。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六、结论
乳腺癌肝转移是乳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其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对于乳腺癌肝转移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乳腺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收 稿 日期 : 0 2 4—0 ; 回 日期 :0 2—0 —1 。 2 0 —0 1修 20 7 5

作者 简介 : 王凝 芳 (9 0 , , 连人 , 治 医师 , 士 。 1 7 一) 女 大 主 硕
维普资讯
26 2
大 连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中图分 类号 : 7 7 9 R 3 .
文献标 识码 : B
乳腺癌是 妇女最 常见 的恶性 肿瘤之 一 。在欧美
是多种 癌基 因表达 失常 或协 同作用昕 致 。
1 肿瘤 转移 基 因
等 国 占女性恶性 肿瘤 的第一 位 ; 我 国 , 在 乳腺 癌年发 病率 已呈 逐 年 上 升 趋 势l 。乳 腺 癌 严 重 威 胁 妇 女 L 1 j
生命 , 几十年来 虽然早 期诊 断和治 疗措 施得 以改善 , 但 未能减少乳 腺癌 的死 亡 率 ; 主要 原 因是 5 %的 其 0 病 人治疗后 出现复发 转移 。 因此 对肿瘤 的复 发转移
R s 因 家族 有 H —rs K—rs N—rs一 a基 a、 a和 a, 般文 献 认 为 K—rs N —rs与 乳 腺 癌 关 系 不 大 。 a、 a Ra 基 因家族 的产 物 是 p 1蛋 白, 是 控 制 细 0 2 0 10 6 6 2 0 )3~0 2 —0 25 3
乳腺癌转移 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王凝 芳 , 荣 宇 赵
(. 1 大连 医科 大 学 第 一 临床 学 院 , 宁 大 连 辽 l6 1 ) 10 1
关 键 词 : 腺 癌 ; 移 ;基 因 乳 转
细胞外 I 型胶 原 蛋 白的 降解 , 而 介 导 肿 瘤 细 胞 V 从
的浸润转 移[ 目前 比较 肯定 的是 C 4 v 。 D 4 6表 达与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癌症分子诊断和治疗研究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癌症分子诊断和治疗研究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癌症分子诊断和治疗研究癌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它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到基因、蛋白质、细胞、组织等多个层面。

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限制和缺陷。

近年来,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癌症分子诊断和治疗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它可以更加精准地确定癌症的类型、分级和风险,同时还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DNA测序、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细胞组学等,这些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癌症的发生机制、诊断标志物和靶向治疗靶点等。

DNA测序是一种用来检测基因序列的技术,通过对癌症患者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可以发现与癌症发生有关的基因突变和拷贝数变异等。

这些异常都可以作为癌症的诊断标志物,同时还可以为治疗提供依据。

比如说,EGFR基因突变在肺癌中非常常见,如果检测到了这个基因的突变,就可以选择使用EGFR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DNA测序还可以用来判断癌症的分级、预测预后和监测治疗反应等。

蛋白质组学是一种研究蛋白质表达谱的技术,通过对癌症患者的肿瘤组织或者体液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可以鉴定出与癌症发生和发展有关的蛋白质标志物。

这些标志物不仅可以用来诊断癌症,还可以作为药物研发和治疗评价的依据。

比如说,HER2蛋白在乳腺癌中非常重要,如果HER2表达过量,就可以使用HER2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代谢组学是一种研究代谢产物谱的技术,通过对癌症患者的体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可以发现与癌症发展相关的代谢异常。

这些异常可以作为癌症的诊断标志物,还可以为治疗提供依据。

比如说,癌症患者的血液中会出现一些代谢产物的变化,比如谷氨酸和精氨酸等,这些变化既可以用来判断癌症的类型,也可以用来评估治疗效果。

细胞组学是一种研究细胞形态和结构的技术,通过对癌症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细胞组学分析,可以发现与癌症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形态学变化。

比如说,肝癌患者的肝细胞会呈现典型的异型增生和不同程度的细胞核异型性,这些变化可以作为癌症的诊断标志物,还可以用来判断癌症的分级和预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HER2+乳 腺 癌 细 胞 表 达 CD44+/CD24- 。 部 分 转 移 相 关 基因及蛋白如脂肪酸结合 蛋 白-7(FABP-7)在 基 底 样 乳 腺 癌 亚 型细胞明 显 高 表 达,基 底 样 乳 腺 癌 亚 型 肿 瘤 细 胞 核 因 子-κB (NF-κB)明显 高 表 达,并 且 NF-κB 的 激 活 依 赖 于 其 诱 导 激 酶 (NIK)的表达。上述改 变 形 成 了 基 底 样 乳 腺 癌 细 胞 特 有 的 基 因及蛋白表达,从而决定了乳腺癌肿瘤细胞与其他亚型的不 同 侵袭转移特性。临床分析发现,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转移 部 位多发生于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如肝脏、肺和脑转移,而很 少 出现其他乳腺癌最常见的骨转移。乳腺癌不同亚型的基因表 型决定不同的肿瘤细胞生长及侵袭转移,可能影响肿瘤细胞 转 移过 程 中 靶 器 官 的 选 择 。Koo 等[6]通 过 对 比 分 析 乳 腺 癌 不 同 器官转移患者发现不同免疫表型的乳腺癌细胞表现不同的靶 器官转移的选择性,在乳腺癌肝脏 转 移 患 者 中 约 75.0% 为 ER +或 PR+/HER2+表型,提示不同 亚 型 的 乳 腺 癌 转 移 存 在 明 显的器官特异性。ER+ 或 PR+/HER2+ 表 型 的 乳 腺 癌 亚 型 易出现肝脏转 移,但 ER+ 或 PR+/HER2+ 表 型 的 乳 腺 癌 亚 型肝脏转移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 趋 化 因 子 及 其 受 体
乳腺癌的分子亚型是基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异质性, 以 肿 瘤 细 胞 分 子 水 平 表 达 差 异 为 基 础 ,通 过 综 合 的 分 子 生 物 学 技术,将乳腺癌分为 若 干 亚 型。 有 研 究 者 于 2000 年 首 先 对 乳 腺癌的基因表达进行研 究,并 提 出 了 乳 腺 癌 的 分 子 分 型,该 研 究 发 现 肿 瘤 细 胞 的 基 因 表 型 存 在 相 对 亚 型 ,不 同 乳 腺 癌 患 者 的 肿 瘤 细 胞 基 因 表 达 存 在 着 明 显 差 异 ,不 同 基 因 表 型 的 患 者 预 后 明显不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展,乳腺癌分子分型有 了 进一步的发展和 丰 富 。 近 期 Navin 等[1]对 比 分 析 两 个 乳 腺 癌 的 种 群 结 构 ,利 用 肿 瘤 单 细 胞 测 序 方 法 研 究 肿 瘤 细 胞 进 展 渐 进 模型时发现转移至肝脏的乳腺癌肿瘤细胞在基因型上非常接 近,同属一个亚群,并且 这 些 乳 腺 癌 肝 脏 转 移 瘤 中 不 同 亚 群 肿 瘤 细 胞 并 没 有 混 合 在 一 起 ,该 研 究 进 一 步 提 示 乳 腺 癌 存 在 不 同 的分子亚型。目前,较为认同的乳腺癌基本分子分型是5种 亚 型分类法,即 Luminal A 型[ER+和(或)PR+,HER2-]、Lu- minal B 型[ER+和(或)PR+,HER2+]、HER2过表达型(ER - ,PR- ,HER2+ )、基 底 细 胞 样 (basa1-1ike)型 (ER- ,PR- , HER2-)及正常乳腺样型。由于 各 亚 型 乳 腺 癌 的 生 物 学 本 质 不同,其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转移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基底 细 胞样型乳腺癌相对易出现肝脏转移、预后较差。研究发现不 同 亚 型 的 乳 腺 癌 转 移 表 现 一 定 的 器 官 选 择 性 ,基 底 样 细 胞 乳 腺 癌 易出现肝、脑、肺 转 移 和 远 处 淋 巴 结 转 移,但 少 出 现 骨 转 移, HER2高 表 达 者 易 出 现 肝 脏 、脑 、肺 转 移 。 [2-3]
检 验 医 学 与 临 床 2012 年 8 月 第 9 卷 第 15 期 Lab Med Clin,August 2012,Vol.9,No.15
乳腺癌肝脏转移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 1917 ·
·综 ·
周四海1,朱荣涛2综述,余 正1△ ,龚建平2审校(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普外科 402160; 2.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二 医 院 肝 胆 外 科 400010)
乳腺癌分子分型主要依据其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及基因芯 片检测结果,该分型方法仍在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中。乳腺癌 分 子 亚 型 中 研 究 较 多 的 是 基 底 细 胞 样 亚 型 ,该 型 乳 腺 癌 肿 瘤 细 胞 类似正常乳腺组 织 的 基 底 细 胞、表 达 某 些 细 胞 角 蛋 白 ,以 ER (-)/HER-2(- )及 基 底 上 皮 分 子 标 志 物,如 CK5/6、CK14、 CK17和(或)EGFR 高表达为其特征,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 比, 其预后最差,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降低。不同 类 型乳 腺 癌 细 胞 标 记 不 同[4-5],基 底 样 乳 腺 癌 及 HER2+ 乳 腺 癌 肿瘤 细 胞 表 达 ALDH1 多 为 阳 性,所 有 基 底 样 乳 腺 癌 和 52%
【关 键 词 】 乳 腺 癌 ; 肝 脏 转 移 ; 分 子 生 物 学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2.15.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455(2012)15-1917-03
乳 腺 癌 是 女 性 最 常 见 的 恶 性 肿 瘤 ,肿 瘤 晚 期 易 出 现 复 发 或 远处转移,其中肝脏转移为乳腺癌晚期转移的第3位。肿瘤 转 移是一种多基因、多分 子 共 同 参 与、多 阶 段 演 进 的 复 杂 生 物 学 过程,“归巢理论”认为 器 官 特 异 性 趋 化 某 些 肿 瘤 细 胞 的 转 移 。 乳腺癌转移是肿瘤细胞 与 机 体 相 互 选 择、共 同 作 用 的 结 果,一 方 面 侵 袭 力 强 的 肿 瘤 细 胞 容 易 转 移 ,另 一 方 面 转 移 的 肿 瘤 细 胞 在靶器官微环境的影 响 下,肿 瘤 细 胞 表 现 为 易 侵 袭 部 分 脏 器, 即转移器官的亲嗜性。本文从乳腺癌肝脏转移的乳腺癌细胞 亚 型 以 及 肝 脏 对 乳 腺 癌 细 胞 的 选 择 性 分 析 ,就 近 期 关 于 乳 腺 癌 肝脏转移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做一综述。 1 乳 腺 癌 的 分 子 亚 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