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发展简史1953-2005(中文版)

合集下载

【精品】韩国比较优势发展史

【精品】韩国比较优势发展史

韩国比较优势发展史韩国经济腾飞阶段一——劳动密集型产业时代1953年7月22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签订,标志着韩国经济开始进入恢复期。

如上所述,韩国的经济恢复主要是围绕着“美援”展开的。

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援助占韩国投资总额的65%以上。

这些投资推动了韩国工业部门的发展,特别是对韩国的化工、纤维等骨干产业部门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美国也成为韩国出口的主要市场.这是韩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但在以后的发展阶段却成为了影响韩国市场经济稳定的劣势。

轻纺业一直是韩国的传统产业,是韩国经济赖以发家的产业部门。

早在日本统治时期,轻纺工业就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独立后在美国的援助之下有所发展,但是,一直面临设备落后,基础薄弱的困境。

到六十年代初,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设备陈旧,技术落伍,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

在政府致力于工业化的大方针指引下,利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制造业由轻纺工业升级到重化工业的有力时机,引进了被转移出来的成熟技术,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自身优势,结合韩国劳动力相对丰富,以及生产原材料的客观条件,进行了部分的技术改革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根据有关资料:从1967年至1976年的十年间轻纺工业始终保持着年均30%的增长率,大大超过了同期整个制造业的年平均增长率,出口创汇的效果也十分明显,在1961年仅为9生1万美元,到1973年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

从而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积累了资金。

诚如柳卸林院士所言“半工业化国家的增长速度在1906一1958年这段时间内比工业化国家快,原因在于他们利用了模仿、扩散,得益于技术进步的扩散规律的作用。

”韩国就是其中的代表。

而同时期的中国却在文化大革命中错过了这次良机,并在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才受益于技术扩散规律。

韩国的自然资源匮乏,这是韩国经济发展的劣势,但人力资源丰富,朝鲜战争后的人口出生率高达3%,且60年代初期尚有高达10%以上的失业率.为此,韩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增加劳动投入量,扩大规模经济效益。

韩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韩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1.投资与财源分配 投资计划虽未达标,但高速增长,投资计划22.6%,实际平均 国内投资率16.3 %。 从财源投资情况看,海外储蓄和国民储蓄分别分担总投资率的 16.3%,依赖外资状况未从根本得到改善
单位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国内总投资率
%
12.8
18.1
14.0
15.0
LOGO
韩国经济高度增长时期
2021/7/22
1
目录
、经济开发计划的实施 第八章、 依靠经济自立和推行开放政策 第九章、构建经济增长基础,迈向飞跃阶段 第十章、出导向型增长战略和第一次能源危机 第十一章、世界经济的萧条和重化工业的推动
—2—02王1/7琳/2作2 品——
2
经济开发计划的实施
第一节 出台 背景 国内 解放后,由于社会混乱和朝鲜战争的影响,韩国经济一时无法从典型的 落后农业国的慢性贫困中摆脱出来,经济活动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美国的无 偿援助。 在经济复苏前的1954-1961年,韩国经济处在低收入(人均GNP70~80 美元)、低储蓄(3.7%)、低投资(12%)、低增长(3.9%)的状况。低 收入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与慢性通货膨胀同步,无法从依赖外援的困境中摆脱 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创建独立的国民经济的民主主义意识被强烈地唤醒。 制定和促进经济开发计划的基本动机,就是建立自主独立的国民经济
二、第一次五年计划问题 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出口,第一个五年计划,带来了 经济迅速发展与出口增长,但也存在问题: 1.出口主导型的开发战略,导致经济对外依赖性强。一旦国. 经济环境有波动,容易受到左右和控制。 2.忽略基础工业开发,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加工部门的进口 替代生产或出口产业集中培养的工业化,必然形成进口导向 型工业结构,造成国际收支赤字。 3.批发物价和消费物价年均上升16%,有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4.政府过分强调开发,国民经济循环僵硬。

韩国经济发展概况

韩国经济发展概况

韩国经济发展概况韩国,这个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从一个相对贫困的农业国家迅速崛起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二战结束后的韩国,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匮乏。

然而,通过一系列的战略规划和积极的政策推动,韩国逐步走上了经济腾飞的道路。

20 世纪 60 年代,韩国开始实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

政府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等,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生产低成本的商品并出口到国际市场。

这一举措为韩国积累了初期的资金和技术经验。

在 70 年代,韩国将重点转向了重化工业。

钢铁、造船、汽车等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支持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技术引进,使得韩国在这些领域逐渐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80 年代,韩国又开始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大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入。

电子、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三星、LG 等知名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韩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离不开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韩国政府大力投资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

这些人才为韩国的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科技创新也是韩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韩国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不断推动技术进步。

在半导体、通信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创新成果。

韩国的企业发展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如三星、现代等,在韩国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和全球布局,提升了韩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然而,韩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对少数大型企业的依赖度较高。

此外,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贸易摩擦等因素也对韩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在国际贸易方面,韩国是一个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

其出口商品涵盖了汽车、电子产品、船舶等多个领域。

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韩国的出口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韩国政府不断调整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结构的多元化,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强创新能力,以提升经济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韩国经济发展概况

韩国经济发展概况

韩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01
02
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国际化
韩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 位,包括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 领域。这些领域的发展为韩国提供了 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韩 国政府积极推动服务业国际化。例如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提高服务 业的质量和效率等。
VS
挑战
韩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劳动力 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等。此 外,韩国还面临着国际贸易局势的不确定 性、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等风险因素。
韩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政策建议
韩国政府应继续加强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劳动力素 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需求。此外,韩国政府还应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 战。
03
韩国拥有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 体系,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较 高。
韩国经济的主要特点
制造业和服务业在 韩国经济中占据主 导地位。
韩国政府一直致力 于发展高科技产业 ,提升国家竞争力 。
韩国拥有一些世界 知名的大型企业, 如三星、现代、LG 等。
韩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韩国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经历了快 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70年代至90年代,韩国经济逐渐融入全球经济 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
进入21世纪,韩国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 ,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
02
韩国产业经济发展
韩国第一产业的发展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韩国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业对韩国的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03
服务业结构调整

朝鲜经济概述

朝鲜经济概述

1991年,朝鲜农业占经济总产值的28%,矿工
业占51.2%,服务业占20.9% 2004年,农业占30.2%,工业占38.2%,服务业 占31.6%
崩溃的边缘? 复兴的起点? 沉沦的继续? 中国政府的立场——值得回味
一、专著类 【朝】朝鲜的奇迹,朝鲜外文,1976 【苏】朝鲜经济地理,辽宁人民,1976

二、对外贸易的恢复,40亿美元大关 三、灰色经济的出现与发展
一、党的革命性经济政策
只有重工业才能应对危机,不接受资本主义改革,保持中央 计划管理,把握主要部门,调整分配
二、1998年宪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承认私有权;重视对外合作;设立经济 特区;反对市场经济
三、先军政治 四、2002年7·1改革(意义最为重大) 五、2005年政策的摇摆 六、2009年货币改革 七、新的挑战?
1、打击黑市贸易,集聚国家财富,增进建设
2、纾贫富悬殊局面,缓解社会矛盾 3、巩固政权,为领导换届铺路
4、抑制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秩序
挑战:资金不足、恶劣的内外局势、不明朗的
政策前景、粮食问题、党政与利益争夺 优势:完整的工业体系、较高素质的劳动者与 低廉的、高效有力的控制、人们迫切改变现状 的心情、一定的基础设施、政权支持者
39.5
2.8 0.6 450 4481 4273 1.2 24.0
16.4
2.7 0.8 936 8206 7535 2.4 8.4
40.7
5.2 3.5 660 5210 2.2 30
24.3
1.5 3.7 700 7299 3.2 55
纺织品(百万平米) 418 食物(千吨) 谷物(千吨) 水产(百万吨) 机械(千台) 4306 4000 0.7 10

《韩国经济发展状况》课件

《韩国经济发展状况》课件

02
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进一步促进了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03
正在积极探讨合作项目。
中韩经贸关系发展前景与展望
中韩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未来经贸合 作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两国政府和企业界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推动双边经 贸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工业起步
开始发展轻工业和纺织业,逐 步实现自给自足。
基础设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 、通讯等条件。
出口导向型发展阶段(1961-1990)
总结词
出口导向战略,经济快速增长,国际竞争力 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
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优化产业结构 。
外贸依存度提高
加强出口导向,提高外贸依存度,扩大外汇 储备。
地方经济
韩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地方经济以传统产业和 农业为主导。
区域合作
韩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 作,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 展广泛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
02 韩国经济发展历 程
战后恢复期(1945-1960)
总结词
经济基础薄弱,重点恢复生产 ,奠定基础。
农业发展
重视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1
韩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两国经贸往来 频繁。
2
中韩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 作不断深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3
两国在贸易方面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韩国在汽 车、钢铁、造船等领域具有优势,而中国在劳动 力、市场等方面具有优势。
中韩经贸合作领域与项目
01

韩国历年GDP及人均GDP一览(1953

韩国历年GDP及人均GDP一览(1953

韩国历年GDP及人均GDP一览(1953韩国银行2016年3月25日发布的国民收入报告显示:2015年,韩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GDP较上年增长2.6%,增幅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分季度同比来看,一季度增长2.4%,二季度增长2.2%,三季度增长2.8%,四季度增长3.1%,经济复苏苗头显著。

经季节调整后,一季度环比增长0.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1.2%,四季度增长0.7%。

初步统计,2015年,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韩国名义GDP为15585916亿韩元,同比增长4.9%。

按2010年不变市场价格计算,实际GDP为14642440亿韩元,同比增长2.6%。

GDP平减指数较上年上涨2.2%。

2015年,韩国年平均人口为5061.68万人,同比增长3.83‰。

以此计算,2015年韩国人均名义GDP为3079.2万韩元,约合27214美元。

扣除价格和汇率因素后,较上年增长2.2%。

2015年,韩国名义GDP是1953年的32647.5倍,实际GDP是1953年的76.85倍,实际GDP年均增长7.3%。

2015年,韩国人口是1953年的2.12倍,年均增长1.2%。

2015年,韩国人均名义GDP是1953年的15396倍,人均名义美元GDP是1953年的412.3倍。

扣除价格和汇率因素后,实际人均GDP是1953年的36.24倍,年均增长6.0%。

图表:韩国历年GDP及人均GDP一览(1953—2015)====================================== ================================================================ ==========================。

韩国经济发展PPT培训资料课件

韩国经济发展PPT培训资料课件

经济自由化阶段则重点在于放松管制、私有 化和市场化改革,为韩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 定了基础。
韩国经济体制和结构
韩国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韩国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导,同时也有一 些大型企业集团。
韩国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其中制造业占据了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服务业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成为推动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济危机与复苏(2000-2010)
总结词
经济危机与复苏阶段,韩国经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政府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了经 济的快速复苏。
详细描述
21世纪初,全球经济危机对韩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然而,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 ,如加大公共投资、减税、扶持中小企业等,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复苏。同时,韩国企业也积极应对危 机,通过创新和转型升级来提高竞争力。
创新导向型经济(2010-至今)
总结词
创新导向型经济阶段,韩国政府强调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 产业。
详细描述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韩国政府开始强调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 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韩国经济的 持续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韩国政府也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创业,提高整
生物技术
韩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发展 迅速,主要涉及药品研发 、医疗器械等领域。
人工智能
韩国政府将人工智能作为 未来发展的重要产业,积 极推进技术研发和应用推 广。
04
韩国经济的挑战与前景
经济挑战
人口老龄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育率的 下降,韩国正迅速步入老龄化社 会。这将对劳动力市场、社会保 障体系和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经济发展简史1953-2005(中文版)2012-04-04海宁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写于2006年,现翻译成中文,并稍加评注。

韩国经济发展简史(2006年,英文版)香港楼市的三次崩盘(摘自《香港地产业百年》)有人问哪个《发展经济学》的版本好,我也不知道,我读过的是非常老的版本。

从实用的角度看,韩国,台湾的经验特别有借鉴意义。

当然大多数儒家社会+市场经济+政府干预的社会都值得借鉴。

这些经济体都具备30年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勤劳工作,社会长期相对稳定(威权社会)等特征。

朴正熙更是明目张胆地提出“受政府指导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理念。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韩国从1953年到2005年的经济发展历史,力求字数越少越好。

韩国从1962年朴正熙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用了35年的时间,从一个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工业甚至电力的国家,发展到1996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2,000美元(按2006年的可比价格),并在1996年成功加入OECD这个发达国家经济组织,某种意思上标志着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完成了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韩国经济的发展的几个标志性年份:1962年,朴正熙,Mr.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1979年,朴正熙遇刺,但是其经济发展思路被几乎完全沿袭。

1987年,民选总统,政T治M改D革初步成功,军人总统获胜。

1988年,世界奥运会,韩国人骄傲感爆棚。

奥运会前后韩国经济过热,房价大涨,国民储蓄率前后50年之大顶(抛开数字,1988年应该是韩国国民幸福感最强的一年)。

1992年,诞生首位民T选文人总统。

1996年,加入OECD。

韩国不光是在经济上,而且在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比如教育,社会医疗保障等,都按OECD的标准要求自己。

虽然有各自确凿的污点,曾经为韩国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各位韩国总统,目前为止基本都没有善终。

有人戏言,中国人恨日本人;苏联人恨德国人;韩国人则恨所有人(恨中国人,恨日本人,恨美国人,恨他们自己的总统)。

朴正熙为了便于统治和建设一个工业化强国,在任期间向韩国人疯狂灌输民粹“爱国”主义思想。

因为这一套路非常好用,其后接任的两任军人总统一直沿袭,所以韩国人在“爱国主义”和“民族优越感”上的任何过激的态度和行为,都不值得大惊小怪。

韩国经济发展史介绍本文数据,全部取自韩国中央银行网站http://eng.bok.or.kr,数据截至2005年末。

为了叙述的一致性,本文对经济数据的解读,都分为以下时间框架:1953 – 1962,战后重建和经济复苏1962 – 1971, 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1972 – 1981, 三五和四五计划1982 – 1991, 第五个和第六个五年计划1992 – 1997, 七五计划1998 – 2005,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复苏,改革和再次启动。

五:美元计价的人均国民收入GNI(折合2006年美元购买力,下同)1953 – 1962,战后重建和经济复苏我们看到按美元计价,韩国在1953-1962的十年间,人均GNI累计仅仅增加了30%。

在经常性的政治动荡之中,韩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

但是韩国从缺衣少食的绝对贫穷之中恢复了过来。

农田的分配更加平均,农业的稳定复苏和发展,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注:中国在1978-1985年着力恢复和发展农业,1985年农业大丰收为城市改革吃下了定心丸)。

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恢复,其中美国的援助功不可没,不少韩国大财团,都是在此时间段干建设起家的(可见踩准经济发展的潮流,是多么的重要)。

1962 – 1971, 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人均GNI急剧增长,从1962年的$87/年,增长到1971年的 $290美元。

这个十年里,两个五年计划得到了非常好的实施,珍贵的外汇主要用于购买资本品(机器,流水线等)。

; 与日本关系的正常化,给韩国带来了韩国急需的大量技术和工厂。

日本投资商和设备供应商培训了大量日语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

1969年,三星电子成立,起先进口索尼的零部件组装家电。

1972 – 1981, 三五和四五计划人性的弱点再次显现。

前十年的巨大经济成就,使得韩国政府的三五和四五计划非常宏伟,目标直指造船,汽车生产,钢铁,化工等重工业。

韩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前所未有,主要就是重工业的发展。

人均GDP增长了4.8倍,从1971年的290美元,增长到1676美元(全文都是按2006年初的美元购买力计价)。

1977年到1981年,韩国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主要是因为两伊战争导致油价高涨,1979年朴正熙被刺身亡,1980年韩国国内劳资矛盾紧张,还有重工业方面的许多低效过度投资,和外需的不振。

1982 – 1991, 第五个和第六个五年计划上图可见,人均GNI恢复高速增长,其中1986年13%的增速是这一轮经济发展的顶峰速度。

这主要得益于低估的韩元汇率,低油价,低的国际融资成本。

最重要的,还是韩国劳动力的低成本。

人均GNI到1991年达到了 $7105美元。

工人和白领工资在1986年到1991年急剧增长。

这是韩国经济历史上极其重要的黄金十年,韩国大财阀通过低工资,低税率,专营权,低估韩元汇率剥削全民,产生了1991年13家韩国财团挤入全球500强的辉煌成就。

这期间汉城房价大涨,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1988年也是韩国储蓄率的高峰。

1986年,现代汽车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进军美国汽车市场,当时的现代汽车,实力并不比2011年的奇瑞,吉利,比亚迪高多少;同年,三星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开始高薪聘请美国朱丽亚设计学院教授培养近百名韩国“工业设计”人才,部分人才的毕业设计,被直接用于新产品的设计,20年后,韩国设计挤入世界第一梯队,实力不亚于欧美日本。

1986年三星的规模和实力,并不比2006年的海尔,格力,美的强多少。

1986年成立了三星经济研究院。

1985年,三星实施TOP计划,跟随奥运实施全球化品牌,从1988年起,每次的奥运会三星都是醒目的赞助商。

奥运的即将到来(1988),对韩国未来的国际化,起到了巨大的文化推动作用。

1992 – 1997, 七五计划1992年金泳三成为民T选文人总统。

1996年韩国加入经合组织OECD(OECD是发达国家的综合发展水平攀比机构),某种程度上成为发达国家成员。

人均GNI翻番达到$12,197美元。

1997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股市腰斩,韩元对美元汇率接近腰斩。

按人民币或者美元计价,韩国股市半年内跌了7,8成,房价半年内腰斩。

1998 – 2005,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复苏,改革和再次启动韩国人均GNI最大的断点下滑,来自1997年下半年。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中,韩元对美元急剧贬值。

按美元计价,1997下半年韩国股市下跌了70%以上。

见下图,股市汇率双杀在后来的2008年下半年再次上演。

韩国股市和汇率用2年时间基本恢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再次证实高储蓄率的儒家社会,每一次恐慌的底部都是买入的巨大机会)。

按美元计价,韩国人均GNI用了5年时间才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

此后韩国经济继续更加健康地发展,人均GNI2005年超过台湾,达到$16,291。

韩国股市和汇率2007年双双创9年新高,随后2008年股市汇率双双急剧下跌,股市和汇率再次用了两年时间基本恢复。

大的金融恐慌在韩国仅仅持续半年多,而从恐慌中恢复却需要近两年。

抛开1997下半年(以及后来2008下半年)的金融恐慌,可比价格的人均国民收入(GNI,全文所有GNI数据,都已经折合成2006年的美元购买力)虽然有各种不足之处,但是它还是快速了解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历史的良好指标。

六:全民储蓄率储蓄率比人均国民收入(GNI)更难解读。

很多因素影响了储蓄率。

经济发展程度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我认为消费者行为和“金融财务预期”也是两个显著的因素。

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每过2到4年的储蓄率增长之后,都有一个下降回调的过程。

我对这个特点的解读,是韩国(像其他儒家社会一样)起初2,3年把工资增长的很大部分用于储蓄,经过2,3年的储蓄获得了财务上的安全感,并且“预期未来收入继续如此增长”之后,开始把更大部分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以下是分时段解读:1953 – 1962,战后重建和经济复苏此阶段韩国处于绝对贫困线,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消耗了他们的绝大部分收入,储蓄率维持在12%以下,波动很小。

1962 – 1971, 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储蓄率持续上升,从1962年的11%,上升到1969年的21%。

经济高速发展,工业人口增加。

1972 – 1981, 三五和四五计划储蓄率继续大幅度增长,增长速度快于上一个十年,显示韩国人民也享受了经济繁荣的好处。

高昂的储蓄率,成为韩国70年代和8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资金源泉,并将韩国在20世纪末带入发达国家行列,储蓄率1978年第一次突破30%。

1982 – 1991, 第五个和第六个五年计划储蓄率从1982年的25.7%,增长到1988年的40.4%,并且在接下去的几年里一直维持在35%以上。

这是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黄金年代,汉城奥运会前后也出现了房价飙升的一段时期。

1992 – 1997, 七五计划储蓄率在此时期,非常稳定,稳定在35%与37.5%之间。

凸显韩国经济和韩国人生活水平在30年高速发展之后,进入稳定的平台期。

1998 – 2005,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复苏,改革和再次启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韩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大大影响了这个儒家社会的储蓄率,储蓄率从1997年的37.5%,下降到2002年31.3%。

1998-2002这五年,可以看成是韩国经济前30年高速增长后的调整期。

韩国在这个期间,初步解决了大财阀垄断韩国经济问题。

储蓄率的下降,凸显了韩国人经济压力倍增。

社会对大财阀的不满爆发,大财阀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像韩国总统受到的待遇一样,财阀领导人破产的,被查的,自杀的,跑路的不少。

2002年韩国储蓄率见底,韩国经济和房价再次开启新一轮上涨之路。

韩国储蓄率1988年见顶。

作为一个发达经济体之后,韩国储蓄率是否可持续维持较高水平?这样的话题超出了本文的范围。

这需要与其他儒家社会经济体,诸如日本,台湾,新加坡,香港的比较研究后,才能解答。

2012年附注:日本在成为发达经济体之后,高储蓄依旧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从侧面说明,文化的影响力是持续的,起码绵延持续2代人。

日本储蓄率1974年前后见顶后一路回落,1990年之后更是一路大幅下降,到2006年已经下降到3%左右,并维持低位。

日本人口红利的影响,福利制度的完善,应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新加坡储蓄率2007年见顶。

台湾储蓄率1988年见顶。

台湾股市1988年见8800点1990年初12000点,1997,2000,2007年屡次超过或接近10000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