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

合集下载

营养状态的评估和肠内营养支持技术精选全文

营养状态的评估和肠内营养支持技术精选全文
❖ ③腹胀及大便的观察。 ❖ (3)吸人性肺炎的胸部护理:①体位引流;②叩背机叩背与人工叩背交替叩背排痰;③
雾化吸人(遵医嘱)。 ❖ (4)误吸后的鼻饲喂养:①改用鼻肠管鼻饲;②遵医嘱应用甲氧氯普胺、红霉素等胃动
力药物;③改为持续营养泵输注的鼻饲喂养方法,并通过每次检测到的胃内残留量, 根据医嘱调整肠内营养液的量及速度。 ❖ (5)遵医嘱按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 (3)便秘(0次/3天):加强补充水分,选用含有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营养配方,必要时予 以通便药物、低压灌肠或其他排便措施(D级推荐)。
❖ (4)上消化道出血(隐性试验证实):临床加用质子泵抑制剂。血性胃内容物<100ml日 寸,继续全量全速或全量减速(20~50ml/h)喂养,每天检测胃液隐血试验1次,直至2 次正常;血性胃内容物>lOOml时,暂停喂养,必要时改为肠外营养(D级推荐)。
荐)。 ❖ (3)长期(大于4周)肠内营养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经皮内镜下胃造
El(PEG)喂养(A级推荐)。
❖ 3.肠内营养输注方式的选择 ❖ (1)床位:床头持续抬高>30。(C级推荐)。 ❖ (2)容量:从少到多,即首日500ml,尽早(2~5日内)达到全量(D级推荐)。 ❖ (3)速度:从慢到快,即首日肠内营养输注20ml/h~ ❖ 50ml/h,次日80ml/h一100ml/h,约l2。24小时内输注完毕(D级推荐)。有条件情况
❖ 5.综合营养代谢指标评定 单项营养代谢指标测定和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学者 开始研究综合评定方法,并以此预测预后。在综合营养代谢评定中,住院预后指数 (HPI)的病种应用广泛,方法简单,预测价值高。
住院患者预后指数(HPl)测定
测量方法
结果判定
计算公式:HPI=0.92(ALB)一1.O0(DH)一 1.44(SEP)+0.98(DX)一1.09 血清白蛋白(ALB)延迟超 敏皮肤试验(DH),1种或多种试验阳性,DH=1;所有试验 均阳性,DH=2败血症(DX),有癌症,DX=1;无癌症,DX=2

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与营养支持措施

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与营养支持措施

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与营养支持措施在与肿瘤抗争的漫长道路上,患者的营养状况至关重要。

良好的营养支持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增强其对治疗的耐受性和康复的可能性。

因此,对肿瘤患者进行准确的营养状况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营养支持措施,是肿瘤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肿瘤本身以及肿瘤治疗过程都会对患者的营养状况产生显著影响。

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同时可能引起机体代谢紊乱。

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等,也常常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味觉改变等不良反应,进一步影响其营养摄入和吸收。

为了全面评估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患者的体重变化,包括近期体重的下降程度以及体重指数(BMI)。

体重短期内显著下降往往提示营养不良的风险增加。

其次,要评估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包括食物的种类、摄入量以及饮食模式。

此外,还需关注患者的身体功能状态,如体力活动水平、肌肉力量等。

实验室检查指标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也能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

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法(PGSGA)是常用的综合评估工具,它们结合了上述多个方面的信息,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较为全面和准确的判断。

对于营养状况良好的肿瘤患者,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同样重要。

这包括提供营养教育,指导患者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鼓励患者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肌肉质量和身体功能。

对于存在营养风险或已经出现营养不良的患者,则需要及时采取营养支持措施。

营养支持的方式主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途径为患者提供营养物质,包括口服营养补充剂、管饲营养等。

如果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肠内营养通常是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

口服营养补充剂方便易行,适合能够正常进食但摄入量不足的患者。

管饲营养则适用于无法正常经口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鼻胃管、鼻肠管或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等途径进行。

肝硬化患者的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

肝硬化患者的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
计 算 和 分 析 、 接 人 体 测 量 法 、 体组 成 分 析 、 化 指标 检 测 、 直 人 生 免 疫 学 指 标 及 主观 全 面评 价 ( G 等 几种 方 法 … 。 S A) 2 1 评 估 肝 硬 化 营养 不 良患 者 的 基 本 方 法 . ① 饮 食 史 : 欲 食
预 后 和 生 存 率 均 有 重 要 意 义 。 肝 硬 化 患 者 膳 食 摄 入 、 内 和 肠
肠 外 营 养 支 持 的有 效 性 逐 渐 得 到 证 实 。
1 肝 硬 化 营 养 不 良 类 型 和 发 病 机 制 肝 硬 化 营 养 不 良类 型 通 常 分 为 3种 类 型 , 蛋 白 质 营 养 即 不 良( M) 蛋 白质 一能 量 营 养 不 良 ( E 和 混 合 性 营 养 不 P 、 P M) 良 。肝 硬 化 患 者 中 最 常 见 的 营 养 不 良是 P M。 肝 硬 化 代 E
测 : 酐/ 高 指 数 ( H ) 观 察 肌 蛋 白 消 耗 的 指 标 , 养 不 肌 身 C I是 营
良 时下 降 ; 清 蛋 白浓 度 的 测 定 是 蛋 白 质 营 养 评 价 中 极 为 重 血 要 的指 标 之 一 , 常 用 的 指 标 有 血 清 白 蛋 白 、 铁 蛋 白 、 白 最 转 前 蛋 白和 视 黄 醇 结 合 蛋 白 , 硬 化 患 者 血 清 白 蛋 白 、 铁 蛋 白 、 肝 转 前 白蛋 白 和视 黄 醇 结 合 蛋 白 均 降 低 , 因 是 患 者 蛋 白 质 摄 人 原 不 足 、 收 能 力 下 降 ; 功 能 低 下 影 响 内脏 蛋 白合 成 也 是 吸 肝
时 体质 量 百 分 率 、 质 量 损 失率 不 能 反 映 患 者 真 实 营 养 状 况 ; 体

术后营养支持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术后营养支持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术后营养支持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术后营养支持是为了满足手术后患者身体的营养需求,促进康复和恢复健康而设计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术后营养支持的操作流程,并详细说明该流程所采用的评分标准。

一、术后营养支持操作流程1. 评估患者的情况:在进行术后营养支持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体重、身高、年龄、手术类型、并发症风险等。

通过评估患者的情况,可以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

2. 制定营养支持方案: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结合营养学知识,制定适合患者的术后营养支持方案。

这包括确定能量摄入量、蛋白质摄入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等。

3. 确定途径和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身条件,确定合适的营养支持途径和方法。

常见的途径包括口服、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

同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营养给予,如饮食调整、肠内营养配方或静脉营养输注。

4. 监测与调整: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临床表现,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这包括测量体重、观察症状、进行实验室检查等,以确保患者得到充分的营养支持。

5. 教育与指导: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应的营养知识和操作指导,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术后营养支持的过程。

这可以使患者在出院后继续正确地进行营养补充,促进康复。

二、术后营养支持评分标准术后营养支持评分标准是指根据患者在营养支持过程中的表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分,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对营养支持的反应。

1. 营养评估指标:包括患者的体重、身高、BMI(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代谢情况,为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2. 营养干预指标:包括患者的饮食摄入量、营养制剂的摄入量、肠内营养的耐受性、静脉营养的安全性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患者对于不同营养干预方式的反应,以指导后续的营养支持措施。

3. 营养支持效果评估指标:包括患者的体重变化、病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

肝硬化检查报告

肝硬化检查报告

肝硬化检查报告姓名:XXX 性别:XXX 年龄:XXX 检查日期:XXX一、病史回顾患者自述近期体验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长期饮酒史及肝病家族史。

二、体格检查1. 一般状况:患者意识清晰,面色晦暗,营养状况较差,可见明显黄疸。

2. 皮肤和黏膜:肝掌、蜘蛛痣等表现。

3. 淋巴结:颈部无肿大。

4. 肝脾:肝脾可触及下降,质硬,肝缘呈结节状。

5. 腹部:轻度腹胀,腹壁静脉曲张,无明显腹水。

三、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XXX × 10^9/L血红蛋白:XXX g/L血小板计数:XXX × 10^9/L2. 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ST):XXX U/L谷草转氨酶(ALT):XXX U/L白蛋白:XXX g/L总胆红素:XXX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XXX U/L血清肌酐:XXX μmol/L3. 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XXX 秒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XXX 秒4. 免疫学指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阳性5. 血液学指标:血清铁蛋白:XXX ng/mL转铁蛋白饱和度:XXX %血清铁:XXX μmol/L血清转铁蛋白:XXX μg/dL血清胆固醇:XXX mmol/L四、影像学检查1. 腹部超声检查:肝脏大小:增大肝内回声:不均匀胆囊:无异常肝动脉:扩张门静脉:扩张2. 腹部CT检查:肝硬化明显,肝实质结节分布广泛,腹水少量。

五、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以上资料,确诊患者为肝硬化。

六、治疗建议1. 戒酒:鉴于长期饮酒可能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强烈建议患者立即戒酒,避免饮用任何含酒精的饮料。

2. 营养支持:由于患者营养状况较差,建议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改善肝功能。

3.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肝功能指标和症状,可在临床医生指导下应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抗病毒药物等。

肝硬化病人护理措施

肝硬化病人护理措施

肝硬化病人护理措施概述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特征是肝脏组织损伤和纤维化,导致肝功能受损。

肝硬化病人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来管理和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肝硬化病人护理措施,以帮助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照顾这些患者。

护理措施1. 管理疼痛肝硬化病人常常伴随着腹水、腹胀和腹痛等症状。

护士应定期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并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镇痛药物。

同时,护士还应鼓励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来减轻疼痛。

2. 管理腹水腹水是肝硬化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护士应监测病人的腹围和体重变化,并定期进行腹水引流或腹腔穿刺以减轻腹部不适和改善呼吸。

3. 控制并发症肝硬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门脉高压等。

护士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并发症的发展。

例如,对于肝性脑病,护士可以监测和管理病人的神经状态、给予高蛋白低氨基酸饮食,并确保病人的安全。

4. 饮食管理肝硬化病人的饮食管理非常重要。

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

通常建议病人采取低盐、低脂、高蛋白的饮食,并避免饮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

此外,护士还应监测病人的营养摄入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

5. 心理支持肝硬化病人常常伴有焦虑、抑郁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充分了解病人的情绪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如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疗法。

6. 促进运动适当的运动对于肝硬化病人非常重要。

护士应教育病人关于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运动。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瑜伽和轻度力量训练等。

运动可以改善病人的心肺功能、缓解肌肉疲劳和改善睡眠质量。

7. 增加社交活动肝硬化病人常常因为身体不适而感到孤独和沮丧。

护士应鼓励病人增加社交活动,如参加社区活动、加入支持小组等。

社交活动能够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其生活质量。

8. 定期随访护士应与病人建立定期随访的机制,定期评估病人的病情和健康状况。

肝硬化患者的营养评估及饮食护理

肝硬化患者的营养评估及饮食护理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 55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7 06 ( 00 0 04 0 62— 3 9 2 1 ) 1— 0 8— 2
肝脏是机体糖 类 、 肪 、 白质三 大能量物 质代谢 的 中 脂 蛋
心 器 官 , 性 肝 炎 和 肝 硬 化 患 者 几 乎 都 存 在 不 同程 度 的 营 养 慢 和 代 谢 障 碍 , 营 养 不 良的严 重 程 度 与肝 病 患 者 的 预 后 关 而
良,0 为能 量 营养 不 良, 2 % 患者 的 营养状 况 尚属 良 1% 仅 0 好 。高能量 的摄入有助 于改善营养状况 , 有利于应付机 体
对 能 量 的 需 求 。 目前 由 H m s ee ig公 式 计 算 , 求 a i —B ndc t 所 得 的 热 量 值 约 2 4 cL( g・ ) 5— 0K a/ K d 。
系密切 。早期发现肝硬化 患者 的能量 代谢异 常并 给予适
当 的 营养 支 持 , 于 预 防 或 延 缓 肝 硬 化 患 者 营 养 不 良 的 发 对 生 、 展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本 文 就 肝硬 化 患 者 营 养 状态 和 营 养 发 素 需 要 量 进 行 全 面 客 观 的评 估 综 述 如 下 , 出肝 硬 化 患 者 能 提
能 : 0 250千卡 , 200~ 0 碳水化合物 占5 % 一5 % , 白质 占 0 5 蛋
14 脂肪需要量 的评估 .
肝硬 化时 , 能量 代谢 的改变 主要
表现为 以葡萄糖代谢作 为主要 能源转 化为 利用脂肪 作为主 要能源 。由于脂肪代谢严重紊乱 , 正常甘 油三酯合成和分泌
的平 衡 被 破 坏 , 离 脂 肪 酸 及 甘 油 三 酯 增 高 , 多 的 甘 油 三 游 过 酯 在 肝 细 胞 内以 脂 肪 小 滴 的 形 式 储 存 形 成 脂 肪 肝 。 为 了 防 止 肝 脏 脂 肪 浸 润 , 肪 的补 充 剂 量 应 在 1g ( g・ ) 右 。 脂 / K d 左 15 维 生 素 和 微 量 元 素 的 评 估 . 肝 硬 化 患 者 常 伴 有 多 种维

肝硬化患者个性化营养干预效果的评价

肝硬化患者个性化营养干预效果的评价
1 对 象 与 方法 1. 1 病例 资 料 无 锡 市 传 染 病 医 院 20 06 年 1 月 ) 2010 年 7 月 住院 的 肝 硬 化 患 者 77 例 , 男 性 56 例 , 女 性 21 例 ; 年 龄 28 ~ 60 岁 , 平 均年 龄 ( 44. 38 ? 16. 42 ) 岁 。 诊 断 符 合 2000 年 5病 毒 性肝 炎 防 治 方案 6中 肝 硬 化 的 诊 断 标 准 。 随
机 分 为 试 验组 39 例 , 对 照 组 38 例 , 2 组 性 别 、年 龄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1 05 ) 。 试 验组 中 Ch ild-pug h A 级 13 例 , Ch ild-pugh B 级 20 例 , Ch ild-pugh C 级 6 例 ; 对 照 组 中 Ch ild-pugh A 级 1 3 例, C h ild-pugh B 级 20 例 , Ch ild-pugh C 级 5 例 ; 2组 之 间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1 0 5 )。 丙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 A LT ) 、血 红蛋 白 ( H b) 、胆 红 素 ( T B IL ) 、前 白 蛋 白 ( PA ) 、白 蛋 白 ( A LB )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 PT ) 、胆 固 醇 ( CHO L ) 等 指 标 2 组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1 0 5) , 见。结果 干预治疗后 12周, 试验组患者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及血红蛋白、丙氨 酸氨基转
移酶、胆红素、白蛋白、前白蛋白、凝血酶 原时间、胆固醇 ( H b、ALT、TB IL、A LB、PA、PT、CHOL ) 等生化指标 的改善优 于对照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患者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
发表时间:2015-10-28T15:15:38.2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作者:张艳春
[导读] 延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肝脏是人体的物质代谢中心,对糖类、脂肪、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素的代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张艳春
延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700
摘要:目的:正确评价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实施合适的营养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148例肝硬化患者,入院后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 评估)明确营养状况。

营养支持分3组:A组肝病综合治疗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B组综合治疗+肠外营养;C组综合治疗+肠内营养。

监测0-4周肝功能及营养指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85%以上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

综合治疗+肠内和肠外营养方案改善肝功能及营养指标效果最好,显效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

肠内营养略好于肠外营养方案。

结论:个体化的饮食干预效果均优于常规护理,有营养风险的肝硬化患者需要个体化的饮食指导。

关键词:肝硬化;营养不良;营养支持
肝脏是人体的物质代谢中心,对糖类、脂肪、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素的代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肝硬化(L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是由一种或者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呈慢性进行性炎症进展,肝脏出现弥漫性的肝细胞坏死,胶原组织广泛增加致肝脏的纤维性病变,以至于肝脏细胞无法正常行使它的功能。

80%-100%的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而且80%为蛋白质或能量不足。

肝硬化的治疗涉及多方面,其中营养支持占着重要地位,并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目前临床上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营养支持方式。

然而,临床医师对于这类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估及营养支持并无系统研究。

本研究选择本院住院肝硬化患者148例进行营养评估、支持及疗效评价。

1.病例与分组
148例肝硬化患者均为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108例,女性40例,年龄14岁-78岁,平均年龄50.1313.55岁。

病程0.5年 -27 年,中位病程8年(95%可信区间为4.1-10)。

病因: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87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肝硬化3例,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7例,酒精性肝硬化1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5例,药物性肝硬化2例,布-加综合征3例,门脉海绵样变2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原因不明患者24例。

根据病情及治疗方法随机分为3组;A组:54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14-78岁。

治疗方案:肝病综合治疗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B组:47例,其中男性 36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24-62岁。

治疗方案:肝病综合治疗+肠外营养。

C组:47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22-70岁。

治疗方案:综合治疗+肠内营养。

2.资料和方法
2.1营养状况评估
148例肝硬化患者入院后按SGA评估分级法对其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SGA评估分级法即: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近期体重变化、消化道症状、进食情况、测量体重、体水分率、体脂肪率、肌肉量、基础代谢、骨量、内脏脂肪等人体测量指标;测量患者身高,计算 BMI等参数,按Detskey标准进行评估。

分为A级;营养良好;B级;轻—中度营养不良;C级;重度营养不良。

同时收集相关血液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并记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组。

2.2营养支持方法
148例患者按SGA评估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后,随机编入A、B、C三个治疗组,按各自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每一例患者每日总能量需求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计算基础能量消耗(BEE)。

肝病晚期患者往往被建议限制蛋白质摄入以降低血氨浓度,降低肝性脑病发生风险。

大营养素的分配:蛋白质约1.0-1.5g/Kg?d-1。

脂肪占总能量的 30%-35%,以中/长链脂肪酸为主。

糖占总能量的50% -55%,以10%的葡萄糖为主。

3组患者均按上述比例供给营养,并基本保持等氮量。

同时补充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2.3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方法
肠外营养组分为:人血白蛋白;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脂肪乳注射液;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均为华瑞制药公司产品,一般每支(10ml)剂量为成人每日正常需要量。

肠外营养方法以周围静脉输注进行,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溶液中输入。

肠内营养组分及方法:考虑到进行肠外营养患者中部分有一定胃肠功能患者允许进食少量流质食物,肠内营养组也摄入同等量物质,同时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即比较适合肝硬化患者的安素,并且补充部分自制匀浆膳。

匀浆膳基本组成为:鸡蛋、牛奶,蔗糖、水果、蔬菜泥,玉米油。

针对不同阶段肝性脑病的营养干预共识中也提出避免患者长于3-6 h的禁食,并鼓励少量多餐的营养补充方式。

2.4疗效评价
判断标准为: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指标完全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指标明显恢复;有效: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指标部分恢复;无效: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

2.5随访
患者出院后,记录患者的出院时间、住院天数、联系方式、住院期间使用营养支持的情况等并记录。

待所有患者出院半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各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6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营养状况评估结果
3组中多数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部分患者还存在严重营养不良。

经营养支持和其他综合治疗后SGA评估结果显示,A组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明显,好于B组和C组。

3.2肝功能指标改变情况
3组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肝功能及各项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经相应方案治疗后,ALT在第2周开始有明显下
降,第4周下降更明显,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变化出现较晚,第3周才开始下降,3 组中A组变化最为明显,A、B 两组在第4周结束时存在明显组间差异(P<0.05)。

3组患者经6周营养支持和综合治疗后,主要营养指标也有相应变化。

A组患者第4周时总蛋白与病初时相比有明显上升,B 组和C组这两项指标虽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

4.讨论
肝硬化是一种长期进行性病变,营养不良在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且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与肝硬化进展密切相关,严重影响肝硬化病人的治疗和预后,加强营养支持是治疗肝硬化的基本措施。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个体化的饮食干预对于有营养风险的肝硬化患者来说,既有近期的效果也有远期的效果。

个体化的饮食干预,近期效果表现为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前白蛋白的浓度,改善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前白蛋白的能力及贫血的状况;远期效果则表现为减少肝硬化患者半年内的住院次数及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对营养治疗的效果,短期来看,可以改善氮平衡,减少住院时间,改善肝脏功能;长远来看,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一致。

恰当的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临床医师应注重肝硬化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

参考文献:
[1]揭彬,蒋朱明.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的住院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中美教学医院多中心队列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
[2]李玉贤,孟庆华.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肝病病人人体成分测量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6,13(4):240-242.
[3]孟庆华,李玉贤,王金环等.12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评价[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8,16(4):233-2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