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
形式美构成要素及基本规律

一、从美的形式到形式美
• 本章现在所讨论的形式,是指具有独立性的外形式。 • 世界万物都是有形式的,但它们的形式不一定都是美的
形式,美的形式是对人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特有的。而具 有审美价值的事物一定是具有感性形式的。 • 某种形式被人们认定为美的形式,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步 认识、体会与把握的,也就是伴随目的与规律统一过程方 式(形式)的自由感。 • 形式美的独立则是这种自由感逐渐强化而导致人类审美 活动与其他活动分离的产物。
• 在千百次、千万次的使用工具的重复中,每一次重复都加深了 满意的快感与形式感的联系,工具形式就被认为是美的形式,后 来就被广泛地应用于象征物的制作,作为货币样式等等。
形式美构成要素和基本规律
一、从形式到美的形式
• 在这种赋予物质以形式的制作中,人们首先会按照客观事 物的规律、特性来进行,要合“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善”, 即符合自己的需要。
形式美构成要素和基本规律
形式美构成要素和基本规律来自二、从美的形式到形式美
• 人们在生产中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说明美的规律 已经成为人的一种内在尺度。
• 当人们具有了这种内在尺度后,就不仅在生产中按“美的 规律”去塑造对象,也会把它运用于其他方面,如艺术创造。
• 而且,人们会把它作为一种评价标准,或审美标准,用 来衡量世界上的一切具有形式、形象的东西。
形式美构成要素和基本规律
一、从形式到美的形式
• 形式作为内容的存在方式,可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 • 黑格尔指出了形式具有“双重”性,一种是与内容有直接关系
的形式,这时的形式即内容;另一种是与内容关系比较间接的 形式,即“与内容不相干的外在存在”,也就是具有独立性的形 式。前者就是内形式,后者就是外形式。
立体构成教学资料-第3章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综合案例解析
雀巢巧克力博物馆
分析:
从下图可以看出,雀巢巧克力博物馆的形状既像折叠的 纸鸟,抑或像一艘宇宙飞船,根据前来参观者的想象力可以 不断变化,这是雀巢巧克力博物馆的特征也是当时设计师设 计它的设计理念。 以多面体的外部结构所营造出来的视觉空间既在色彩对 比上突出雀巢巧克力的色彩特征,而且形体上的也充满了趣 味和视觉张力。
一、 量 感
同样体量的物体因空间的排列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知识链接
物体的体量美是作品是否有艺术性 的关键。量感是主体对客体的缘于 内心的感受,是使抽象形态具象化 的核心。对于设计者来说,就是通 过物理量感获得美的感受。
过去的很多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多将艺术分为空间的和时间的,这种认 识是片面的,因为空间与时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通过 感觉经验去理解事物的天赋。 人类的空间观念,是各种感官相互协调的后果,是外界事物与人的自身相 互协调之后确定的空间的存在。没有身体运动的经验就谈不上空间的知觉,如 图所示,近大远小的空间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经验下获得的判断。人对空间的 距离、大小的判断,最终无须触觉的介入,凭视觉就能大致解决问题,这是眼 睛运动经验积累的结果,当人们感知到,经过眼睛运动经验的积累,人们能够 很清楚在图中看出空间感。
二、 空 间 感
近大远小的空间感
人们对空间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三维空间中,而是通过人的意识形态的作 用将空间的概念延续。人们对空间的概念大概分为两类: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物理空间是实际存在的物体的空间,心理空间是指实际不存在但人的思维活动 能够感受到的空间。 心理学证实,视觉形象不是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 造性把握,它把握道德形象是具有想象力、独创性和敏锐性的美的形象。 对于设计者而言,所创造的视觉形象应该努力留给观赏者发挥想象空间并 进行的暗示、启发、诱导。一件好的作品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和精神的满足, 这种联想是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
形式美的构成和规律教学提要

形式美的构成和规律教学提要一、形式美及其特征1、概念:形式美是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感性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和声音等)的有规律组合所显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美的社会存在、自然美和艺术美中,都包含了形式美的存在。
2、特征:尽管形式美的特点在于它撇开了具体对象和活动的内容,概括了对象和活动的共同形式特征,但人们从它那里却总是可以深刻地感受和体验到人的生命意义。
二、形式美的构成形式美的构成,是指其感性质料,主要包括色彩、线条、形体和声音等。
(一)色彩色彩是光作用于物体所给人的一种视觉反应,它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色彩具有情感性,色彩刺激能影响人的情感或情绪。
另一方面,色彩又具有象征性。
色彩——闻一多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忠义,紫教我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我的生命,因为我爱它的色彩。
谈谈张艺谋电影的颜色在所有的颜色中,张艺谋偏爱浓郁的红色,他把对红色的运用推向了极致。
红色是最强有力的色彩,冲击波最强,有力,强烈,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兴奋、激动、紧张,同时给视觉以迫近感和扩张感,能引起肌肉的兴奋、热烈、冲动。
在当代汉语里红色是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颜色词,象征着革命和进步。
如:红旗,红军,红心,红卫兵,红色政权,又红又专等等。
在文革期间,甚至用红海洋来表示革命。
中国文化喜爱和崇拜红色,还可能与文化传统中对欲望,激情的压抑相关。
中国人通过对一种抽象色彩的喜爱和崇拜,迂回曲折地表达了一种内心深处隐秘的欲望。
《红高粱》是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张艺谋大胆运用了色彩的特殊的审美价值,使用了红色这一极为强烈的颜色,为观众创造了一个红色的世界。
片中那种自始至终的红让人热血沸腾,不仅有红高粱,红花轿,红棉袄,红盖头,红被子,红辣椒,红剪纸,红对联,还有红色的高粱酒,红色的火焰,红色的太阳,红色的鲜血等等.影片通过红酒般的浸血画面,自始至终呼唤着一种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表现了人物对生命赤裸裸的欲求,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美学

简答一、中外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提出了哪些代表性的学说?答:“美在形式”说、“美在理念”说、“美在主观”说、“美在关系”说、“美在生活”说二、真、善、美的关系?答:1、真,是指各种事物自身的自然状况及其内在的客观规律。
凡是美的东西,首先应当是真的,违背了事物客观性,失去了“真”,美也就不复存在了。
正义的战争,体现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反抗邪恶、拯救人类的旗帜,包含着“真”,体现了“善”。
从而显示出美的价值,反之不正义的战争给人民大众带来无穷的灾难,充满着“恶”,所以是丑的。
2、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有用或有益于人类的功利价值。
善与美的关系更为直接,通常情况下,有害于人类生存发展的事物或文艺作品都不可能是美,善是美的灵魂,违背了善,也就失去了美。
3、美不能离开真与善,不能违背真与善;另一方面,美又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不能同真善简单等同,更不能以真、善来取代。
4、总之,真、善、美是客观对象对于人和社会而存在的社会价值。
真善美各有自身独特的内容,不能互相取代。
但三者在实践上可以而且应该得到统一。
三、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有哪些方面?1、内涵:从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的总体关系来看,基本规律就是多样统一。
所谓“多样”,是整体中所包含的各个部分形式上的区别与差异性。
“统一”则是只各个部分在形式上的某些共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某种关联、呼应、对称的关系。
2、规律:多样的统一包括两种基本类型:(1)一种是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一种是多种非对立因素互相联系的统一,形式不太显著的变化,谓之调和。
(2)无论对立,还是调和,都要有调和,在变化中见出多样统一的美。
四、社会美的特征?1、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
2、与社会功利性密切联系。
3、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联系。
五、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包括哪些方面?人的形体美与人格美关系怎样?1、包括形体美和人格美。
关系1、人的形体美和人格美在每一具体人物身上常常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情况:(1)形体美而人格不美:王熙凤“身量苗条,体格风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第三节 构成美的形式法则

四、节奏和韵律
节奏本是指音乐中起伏变化。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语在构成设计上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时所 产生的运动感。
四、节奏和韵律
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则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 生音乐、诗歌的旋律感,称为韵律(如图)。有韵律的构成具有积极的生气,有加强魅力的能量。
谢谢观赏
平面构成第三ຫໍສະໝຸດ 构成美的形式法则第三节 构成美的形式法则
单元简介
知识点: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 对比与调和、节奏和韵律
简介
构成美的形式法则
变化与统一
对称与均衡
对比与调和
节奏和韵律
一、变化与统一是形式美的总法则
变化
指形态的各个组成部分有差异。
统一
指形态的各个组成部分有内在的 联系。
二、对称与均衡
三、对比与调和
调和就是适合,即构成美的对象在部分之间不是分离和排斥,而是统一、和谐,被赋予了秩序的状态。一 般来讲对比强调差异,而调合强调统一,适当减弱形、线、色等图案要素间的差距,如同类色配合与邻近 色配合具有和谐宁静的效果,给人以协调感对比,是指在质或量方面区别和差异的各种形式要素的相对比 较。在图案中常采用各种对比方法。
对称”与“均衡”在构成事物外形及组合规律上具有自己的审美特性,实际上自然界中无数事物天生具有 对称特性,对称还蕴含着人们对事物的感受,即“平衡”。
三、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在质或量方面区别和差异的各种形式要素的相对比较。在图案中常采用各种对比方法。一般是 指形、线、色的对比;质量感的对比;刚柔静动的对比。在对比中相辅相成,互相依托,使图案活泼生动, 而又不失于完整。
美育第四版美即生活课件《形式美的欣赏》

• 美的内容和形式有怎样的关系呢?
• 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使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 美的形式依存于美的内容,但美的形式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 在具体的审美对象中,美的内容和形式并不是处于同等地位,它们
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二、美的形式和形式美
• 形式美是从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由自然因素 (如形状、色彩、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整齐、对称、 比例、节奏、对比、多样统一等)构成的具有独立审美价 值的符号体系。
形式美的欣赏
内容概述
• 一、美的内容和形式 • 二、美的形式和形式美 • 三、形式美的构成因素 • 四、形式美育的意义
一、美的内容和形式
• 美的事物总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 美的内容是指美的事物所蕴含的社会内容,体现了人的
智慧、力量、思想、情感、理想、愿望等。 • 美的形式是指美的事物的具体的物质形式,如形体、状
比照
• 比照是各种对立因素相反相成,平衡统一。
第四节 形式美的意义
• 1.促进工业设计 • 2.促进艺术创作与欣赏 • 3.促进生活美化
促进工业设计
促进艺术创作与欣赏
促进生活美化
• -美的形式使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审美对象的 内容紧密联系的。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 象出来共同的美。
三、形式美的构成因素
• 1.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 • 2.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
1.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
• (1)形状 • (2)色彩 • (3)声音
1、形状
• 形状是物体存在的空间形式,是形式美中最直观的因素。 • 形状主要由线、面、体组成。
线条的表现形式
面
• 面是线的扩大,当线带有一定的宽度或经过旋转后就会 形成面。
33形式美的构成规律

故宫建筑格局
故宫的建筑
《哈比斯的圣母子》
传统画《鹤》
引颈展翅,双鹤齐飞,给人一种对称的美。
西汉盘舞铜器
盆景
三、调和对比
❖ 调和,在差异中求同,给人一种融合、 协调之感。
❖ 对比,在差异中求异,给人一种鲜明、 活跃、振奋之感。
原野
天坛
插稻秧
争办2008奥运图标
红花绿叶
四、比例匀称
脚步、驼铃,朝阳、落日,冬去、春来,都有自己的节拍。
动物的节奏
舞蹈《欢乐的挤奶员》
藏族锅庄舞(节奏)
《夯歌》
夯土节奏、 人物配合、色 彩搭配,构成 了昂扬欢快的 劳动场面。
上海龙华塔
六、多样统一
❖ 多样,指构成整体各部分形式因素的差异性。 ❖ 统一,指这种差异性的彼此协调:调和、对称、
均衡、比例、均称等。 ❖ 两者是单纯性与丰富性的统一。
第三节 形式美的构成规律
一、单纯齐一
❖ 单纯,即没有明显的差异和对立;齐 一,即整齐。给人一种秩序井然、明 净纯洁、雄伟壮阔之感。
红叶风采
《韵风》
四扇屏,大小 同一,花色两 种,给人一种 整齐的美感。
阅兵中的解放军方队
二、对称均衡
❖ 对称,以一条线为中轴,上下、左右、两 侧均等,给人以安宁、稳定之感;均衡, 两侧等量不等形,较之对称富有变化,给 人静中有动之感。
布鲁诺
这个物质世界如果是由完全相像的部分 构成的就不可能是美的了,美就在于整体的 多样性。
——布鲁诺:《拉丁文著作集》
颐和,形式美 的法则在这里 几乎都可以找 到它们的踪影。
郭沫若
本来宇宙间的事物没有一样是没有节奏的: 譬如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四时 代序,这便是时令上的节奏;又譬如高而为山陵, 低而为溪谷,陵谷相间,岭脉蜿蜒,这便是地壳 上的节奏。宇宙内的东西没有一样是死的,就因 为都有一种节奏在里面流贯着。
美育——美即生活 2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理论课教案
(2)色彩
(3)声音
教师提问:形状有哪些审美意味?(思维导图)
2、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
(1)整齐一律
(2)对称、均衡
(3)比例匀称
(4)节奏、韵律
(5)对比、主从
(6)多样统一
(三)形式美育的意义
1、促进工业设计
2、促进艺术创作与欣赏
3、促进生活美化
三、小结拓展
四、作业8、教师提问:形
状有哪些审美意
味?通过多媒体
展示思维导图。
9、教师讲解构成
形式美的物质材
料的组合规律。
10、小结,回顾
本节课。
8、尝试画出思
维导图。
9、学生认真倾
听构成形式美
的物质材料的
组合规律。
10、倾听教师
小结和家庭作
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总体组合规律:和谐——多样的统一,包括对比 与调和;不和谐的和谐;不统一的统一等。
• (一)整齐一律 又称单纯齐一,是人类最早发现、也是最简
单的形式美。它由各种物质材料按相同方式排列 所形成,其中没有明显的差异和对立因素,使人 产生的是一种明净、纯洁、一致的感受。单一的 色调,如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皑皑的白雪; 或整齐划一的行止,像仪仗队和集体舞蹈中横竖 成行、方阵相同、步伐一律的队列;或简单的几 何形体,如长短高矮相等的建筑物规格等,都属 于这种形式美。同一形式连续出现的“反复”, 也属于“整齐”范畴,如连续重复的花边纹饰, 就给人一种单纯的节奏感和秩序感。
整齐一律的形式美常被应用于商品造型、工 艺美术品和公共建筑中。它虽然简单,但如果运 用不当,也会给人呆板、单调之感。
反复 的 整齐
(二)对称均衡 作为一种体现了事物各部分间组合
关系的最普遍法则,对称有两种形式: 线对称和点对称。前者是以一条线为中 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等;后者则以一 个点为中心,不同图形按一定角度在点 的周围旋转排列,形成放射状的对称图 形。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生物形体结构 都是对称的,如人的眼睛、耳朵、四肢 的对称,动物的角、翼、腿的对称,植 物叶、脉的对称。由于对称保持了整齐 一律的长处,同时避免了完全重复的呆 板,既显得庄重、安稳之感,又起到了 衬托中心的作用,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应 用广泛。天安门前的华表与金水桥、故 宫的角楼等建筑的对称布局,以及中式 客厅的摆设、日用品的设计等,都有着 对称的形式美。
黑像式运水壶(古希腊)
对称的美
• 均衡是对称的变体,即处于中轴线两侧的形体并不完全 等同,只是大小、虚实、轻重、粗细、分量大体相当。 较之对称,均衡显示了变化,在静中趋向于动,给人以 自由、活泼的感受。绘画、雕塑、建筑等造型艺术中常 有采用。中国书画家便经常用题字和钤印来调整、实现 作品画(字)面的均衡。东汉铜雕《马踏飞燕》,马的 三条腿都腾空而起,只有一条后腿踏在一只飞燕背上, 由于飞马的倾斜角度和前后身体的重量比例均衡,因而 在充满动感之际,又有一种均衡感。其他如盆景、插花、 室内布置等设计中,也常常利用这种形式美规律。
第三章
形式美的构成
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
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
• 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色、形、声),必须按 照一定的组合规律组织起来,才会具有一定的审 美特性。因此,我们可以说,合乎一定规律组织 起来的形式并不一定都有形式美,但是美的形式 则必定是合乎一定规律的。
• 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分为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 及总体组合关系两方面。
对比是把两种相互差异的形式因素并列在一起,其反差性大, 跳跃性强。如色彩的冷与暖,光线的明与暗,体积的大与小,声 音的高与低、强与弱,等等。不同的色、形、声等因素,在质、 量、空间、时间等方面都可以形成强烈的对比。“接天莲叶无穷 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色彩对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形体对比;“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是声音对比。通常,对比给人以鲜明、醒目、振奋 之美,一般属于阳刚之美。广告、产品包装以及娱乐场所或商业 服务行业常采用这种形式美。
调 和
• (四)比例匀称 比例是指事物形式因素中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合
乎一定的数量关系;匀称则指一事物各部分之间合乎一定比例关
系或比例恰当。它们是一切形体造型的普遍法则,也是人们对形
式因素最基本的认识之一。匀称的比例关系使形象更加严整和谐, 比例失调就会出现畸形——形式上的丑。所以,中国画很讲究这 种比例和匀称,画人物有头与身长“立七、坐五、盘三半”的比
韵律比节奏内涵丰富,它在节奏基础上形成有情感色彩的节奏。中国古典诗词的押韵、平仄、对 仗,构成了诗的韵律,欣赏者要反复吟诵、潜心品味, 才能得其“韵外之致”。
• (六)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又称和谐,是形式美的高级法则。“多样”
指整体所包含的各个部分在形式上的区别和差异性, “统一”则指各个部分在形式上的共同性及整体联系。 所谓多样统一,就是把有差异的多种形式要素有机组合 起来,在整体中融合消除差异性,使形式之间协调一致, 寓变化于统一,因而它包含了多种形式美法则,是对单 纯齐一、对称均衡、比例匀称、节奏韵律等规律的集中 概括。同时,多样统一也体现了自然及人的生活中的对 立统一现象,如形有大小、方圆、高低、长短、曲直、 正斜,质有刚柔、粗细、强弱、润燥、轻重,势有动静、 急徐、聚散、抑扬、进退、升沉。这些对立因素统一在 艺术形象上,就构成为和谐的形式美。 • 必须看到,上述形式美的规律都不是绝对的,随着人类 审美领域的不断扩大,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形式美的 各种规律也会不断丰富、发展。
例关系,画人物面部有“五配三匀”的比例关系,画山水则有
“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布局比例。而西方学者更对什么
样的比例才是美的作过精确分析。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曾认为“黄
金分割比例”最美,即大小(长宽)之比应相当于大小(长宽) 之和与大(长)者之间的比例;其公式为a :b=(a+b) :a ,用 数字表示则为1:0.618或大约五比三。由于这一“黄金分割”比 例关系是人们最常见的一种合理比例关系,所以它在历史上曾被 许多艺术家运用于创作之中,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各个 部分就是按这一比例绘制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如报纸、 图书、邮票、照片等,也大都采用这一比例。
意大利 达·芬奇《蒙娜丽莎》
• (五)节奏韵律 节奏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有秩序、有规律的反复。构 成节奏有两层变化关系:一是时间上的间隔与连续所产 生的变化过程,二是力量的强弱变化。这两种变化有规 律地组合起来,并加以反复交替,便形成节奏。在自然 界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节奏现象。日出日落、月 圆月缺、寒来暑往、潮起潮落等,是自然的节奏;日作 夜眠、一张一弛、一日三餐、起居有序,则体现了生活 的节奏。
马踏飞燕(东汉)
• (三)调和对比 调和是在变化中趋向于统一,对比则在变化中趋于差异,它
们都显现了矛盾运动的两种状态。具体来说,在调和中,各种形 式因素基本上保持同一格调、同一基色,没有明显的差异。色彩 中具有同一色相的同类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 蓝与青、青与紫、紫与红等,就是调和色;同一色彩中浓淡、深 浅的层次变化,也属于调和。此外还有音乐中的和声,声乐中的 二重唱、四重唱。由于调和能给人以协调、融合、宁静之感,属 于阴柔之美,所以在一些供人休息和需要安静的场所,物品的选 择和环境设计往往偏于调和的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