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仁爱品质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仁爱品质的培养

【摘要】仁爱,它既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首要价值,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基本价值观,其内涵丰富,有着多方面的规定与要求。仁是爱之源泉,是道德之基础。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把“仁爱”思想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仁爱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

【关键词】仁爱;品质;培养

仁爱思想,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超越金钱、权力、名誉之上的安身立命的为人准则。仁爱之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仁为爱之本源,是一切道德的基石。仁爱,在社会关系中,它反映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于万物的友爱和谐关系。《论语·颜渊》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是孔子将其仁学的基本思想视为爱人的佐证,表达着对生命的理解与同情。此后孟子又倡导人人自爱、互爱,爱护生存环境,爱惜所用之物。近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强调爱民众,天下为公,将仁爱升华为新的境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时期,在国内、国际领域内的各种灾害面前,中华儿女向世人展现出的民族大义,人间大爱,又赋予了仁爱精神新的内涵。

教育的真谛是爱,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反观现实世界,药家鑫案、“我爸是李刚”、小悦悦事件,“扶不起”现象,虐待儿童案件……一桩桩,一件件,一次次挑战人们的社会道德底线,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仁爱品质的缺失,道德的沦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似乎只是一句句口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到了应该做点什么的时候了。因此,在学生中培养仁爱品质刻不容缓。

1完善评价体系,以发展学生仁爱品质

仁爱品格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学生在外在道德规范的影响与内在道德观念相互运动之中,自身不断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随着学校学习的完成而结束,而是伴随学生一生的长期的过程。孔子的一生,就是不断通过自己内在修养不断提升思想境界的一生。他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对个人修养,他主张“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培养学生的仁爱品质,更需要循序渐进,着重长期目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蔡元培)。培养“专为将来”的学生,得依靠一套“专为将来”的评价体系,达到利用评价让学生得到激励而更加努力的作用,同时利用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我反省和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反观现有的学校质量评价体系与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不难发现,它仍然是以分数在论英雄,唯考试成绩来定成败。大多数学生从评价中得不到发展,反而在一次次被评价过程中自信心倍受打击。这样单一的、功利化、缺少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导致学校教育只重结果,

忽略过程,只着智育,轻视德育。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树立起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于党于国于民皆不利。因此,在现代教育评价中,我们首先要建立起一套以发展学生仁爱品质的评价观,以学生长远发展为评价目的,改变片面地追求成绩,追求分数的评价方法,摒除重视学生过去的道德水平忽视其将来道德发展的错误观念,以发展和完善学生仁爱品质,着眼未来的评价来促进学生仁爱品质的形成。如建立学生个人品格发展档案、引入同伴互评、设立道德银行等方式,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在道德成长中的现实,促进其养成良好以仁爱为中心的道德品质。

2塑造校园文化,以仁爱气息熏陶学生

一切文化最后都会沉淀为人格。对中国来讲,仁爱不仅是一种理想人格,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爱人者人恒爱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学道而爱人”等等思想至今还有旺盛的生命力。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进行仁爱品质的培养也离不开校园这个主要环境。那么,如何在校园中塑造具有仁爱气息的校园文化从而培养学生仁爱品质呢?

2.1感知仁爱——精心布局校园文化环境.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这一主体在教育工作者创设的特定价值情境中不断主动和自主地改造自己的品德、不断实现道德人格的提升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进行仁爱品质培养也应当遵循外部环境影响与自我建构的和谐统一。在外在环境熏陶与品格的自我建构过程中,可以将传统的“仁爱”思想处理得更具有审美性,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条走廊,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花坛草地都作为宣传仁爱思想的媒介,配之以经典语录、名家名言,温馨提示,甚至漫画卡通人物等,让仁爱思想以无声的方式,悄悄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够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自由、主动地接受仁爱思想的陶冶,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人格。

2.2践行仁爱——精心设计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仁爱思想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人格的有效载体,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在活动中快乐成长,培育仁爱品质,做仁爱思想的践行者。

例如开展以“仁爱”为主题的辩论赛、演讲赛、故事会、读书交流、经典诵读示等多种校园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人格。

同时,在学校组织的其他各项活动中,都应当注意关注学生的仁爱品质的培养。如在运动会中,既要鼓励学生敢于竞争、勇于竞争,又要教育学生文明参赛、观赛,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推己及人。在校园的常规管理上,可以开展评选“仁爱之星”活动,与“争做四好少年”相结合,树立这方面榜样,引导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形成崇尚仁爱精神的优良校风。

校园文化与学生品德修养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在具有仁爱气息的校园文

化塑造过程中,学生将会形成具有高尚品质的人格;另一方面,更多具有仁爱品格的学生将会反过来推动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形成更具浓厚仁爱气息的校园文化。

3培育教师队伍,以仁爱之师影响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