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我国老年人群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老年高血压诊断和治疗

老年高血压诊断和治疗

<12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8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说明
1、若患者的SBP与DBP分属不同的级别时, 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
为3级; 3、将120~139/80~89mmHg列为正常高值是根 据我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结果,血压处 于此范围内者,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 早预防,以免发展为高血压。
发病机制特点
2、收缩期高血压的机制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主动脉弹性减 退及血管收缩所致。当主动脉弹性减退 时,小动脉收缩以帮助在收缩期阻抗血 流,并因舒张期主动脉回缩力减退,血 流量小,这种阻抗可以增加主动脉壁张 力,提高收缩压。
ISH 的发病机理
主动脉弹性减退 + 潜在的血管收缩
僵硬的血管的压力 曲线比弹性血管陡

160
血压 (mm Hg)
SBP
140 120 100 80 60
15–24 25–34 35–44 45–54 55–64 65–74 75–84 85–99

收缩压的升高呈 线性 舒张压较平缓地 升高,经过平台 期,在70岁左右 缓慢下降
DBP
年龄组 (岁)
Adapted from Galarza CR et al. Hypertension. 1997;30:809-816.
诊 断
一、血压测量 某些与年轻者血压特征的差异: 1、波动性 对情绪、体力活动改变、进食 或晨间清醒时的血压生理反应表现较大 波动性。血压愈高,波动愈大。故应至 少测非同日血压三次才能确诊(在血压 很高、靶器官损伤很重时,需紧急治疗 时例外)。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老年人更易患高血压,患病率达40%~60%,是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老年高血压指年龄≥60岁,不同日测量3次血压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老年人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占50%~7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指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者。

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顺应性下降引起的。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

以收缩压波动大明显,女性容易出现。

引起血压波动的因素包括:1体位:从蹲位、卧位变为坐位、立位时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而且恢复时间长,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有关。

2进食:老年高血压患者近半数会出现餐后血压下降,以早餐后多见。

通常在早餐后30分钟左右出现,血压一般下降20~40mmHg/10~25mmHg。

可能与餐后交感神经张力下降、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和餐后内脏血液灌注增加有关。

3季节:老年人高血压随季节变化而波动,通常夏天血压低,冬天血压高。

人体内有调节血压的压力感受器,它可以感知血压,通过一系列的神经体液反射,使得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减低,血压调节功能减退,使得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波动范围明显增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

脉压是指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它反映了大动脉的弹性以及血液循环的波动性,是衡量大动脉僵硬程度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大多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所以这部分患者的脉压明显增大。

而脉压越大,说明动脉顺应性、弹性越差,使得心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从而对于老年人,脉压和收缩压成为预测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指标。

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明显高于非老年高血压患者。

随着病情的进展以及血压的持续增高,最终将造成靶器官损害,导致各种并发症。

其中包括高血压本身有关的并发症,也包括由于高血压加快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并发症。

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特点分析

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特点分析

见类型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可能起 自老年前 期 , 至 甚
年轻时 , 经历一个较漫 长 的形 成 阶段 , 在老年期 才表现 得较 明
坐位测量右上肢 。右上肢应摆放在与 心脏 同一水平 , 受试者测
试前至少需安静休 息 5 i a rn以上 。测 试血 压 3次 , 取前 后 2次 所测平均值 。另有在 体检 时血 压 正常 , 继 往 曾诊 断过 高 血 但
压, 并且长期在服用 降压 药者 , 也应诊 断 为高血 压。同时体 检
人员 自填 内容 , 包括 年龄 、 性别 、 职业 、 文化 程度 、 既往病 史 、 体
重, 有高血压病患 者 , 询 问高血 压家族 史 [ 亲或 ( ) 亲 要 父 和 母
有高血压病史为高血压家族史 ]患病 时间 、 、 服药情况 ( 种类 、 剂 量) 血 压控制情 况 、 、 既往检查 、 断和治疗情 况等。 诊
的重要危险 因子 , 严重危及老年人 生命 , 响生活质量 , 影 高血压
的并发 症已成 为老年人致残 、 致死 的重要原 因。有 资料显示在
我 国老年高 血压 总 人数 中单纯 收缩 期 高血 压 患病 人 数 占到 5. 1 , 32 % 因此在老年人群 中单 纯收缩期 高血 压是 高血压 的常
上降压药物 占 5 . % , 8 4 能坚持规则服 药者不 足 4 . % , 坚持 15 能 经 常测血压者 2 . %。而对照组 病史最 长 1 ,O年 以上有 35 5年 1 1 , 用 2种及 以上降压药物 者 2 . %, 5例 使 2 8 能坚持 规则服 药者 6.% , 7 1 能坚持经常测血压者 3 . %。 0O
3 讨论
血压病的临床特 点 , 旨在更 好 防治老 年高血 压病 。现就 6 例 5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是指一个人的舒张压不高,仅仅收缩压超过正常范围。

199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在轻度高血压自理准则会议简报中,重新规定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标准为21.3kPa(160mmHg)以上,舒张压12.0kPa(90mmHg)以下。

如果收缩压在18.7kPa~21.3kPa(140~160mmHg)之间,称临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因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以又叫老年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简称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少部分发生于青年人高动力循环者。

临床诊断:收缩期血压为21.3kPa(160mmHg)以上,舒张压12.0kPa(90mmHg)以下。

如果收缩压在18.7kPa~21.3kPa(140~160mmHg)之间,称临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治疗目标:对所有患者降压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远期心血管死亡率及罹患率的总危险。

新指南建议将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降至<140/90mmHg,糖尿病患者及慢性肾病患者应降至<130/80mmHg。

欧洲指南提出许多患者需要两种或更多药物控制血压,而且老年人的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较为艰难,理想的舒张压水平目前还不明确,SHEP研究者进行了一项重要的post-hoc分析以评估ISH患者舒张压降低的作用,认为降至70mmHg以下尤其是60mmHg以下是预后不佳的高危因素。

目前主张一般不低于65mmHg,这样就增加了降压达标的难度。

目前医学专家普遍认为,对轻度增高的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早期首先进行非药物治疗2~3个月。

常采取下列措施:(1)做到不吸烟,少饮酒。

因烟、酒中的有害成分可造成心脏、血管损伤,使血压不易下降。

(2)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体力和脑力活动,要保持心情舒畅和充足的睡眠;并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以达到心身和协,机体内环境平衡,均有利于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3)饮食要合理,以清淡少脂为原则,少食动物脂肪及其内脏,多食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注意补充含钙较多的食物,如虾皮、牛奶、乳制品、海带等;肥胖者需控制食量,控制体重。

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糖尿病肾病

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糖尿病肾病

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汇报人:日期:•老年高血压概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概述•糖尿病肾病概述目录•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糖尿病目录肾病的护理与保健01老年高血压概述位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逐渐下降,导致血管壁张力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变老年人常常患有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管管腔狭窄,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老年人的心脏功能往往有所下降,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也会引起血压升高。

030201头痛眩晕心悸呼吸困难01020304头痛是老年高血压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钝痛或胀痛。

眩晕也是老年高血压的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在突然站起或行走时出现。

心悸是指心跳加快或不规则的感觉,也是老年高血压的常见症状之一。

呼吸困难是老年高血压的另一个常见症状,尤其是在活动后更为明显。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健康饮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适量运动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有助于降低血压。

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是预防和控制老年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戒烟限酒老年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0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概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定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逐渐下降,导致收缩压升高。

血管弹性下降心脏代偿性增加输出量,以维持较高的收缩压。

心脏输出量增加血管阻力增大,导致收缩压升高。

血管阻力增加收缩压升高导致颅内血管压力增大,引发头痛。

头痛收缩压升高可能引发脑供血不足,导致眩晕。

眩晕心脏代偿性增加输出量,可能导致心悸。

心悸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导致胸闷。

胸闷减少盐分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特点

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特点

【 中图分类号】R 54 1 4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57 2 1 )0 0 6 0 0 8— 9 1(0 1 2— 16— 2
降 3 % ,致死性 和非致死性心血管并发症 下降 3 % 。 9 7 上 述 试 验 中 除 S E 研 究 外 ,IH 标 准 采 用 S P > HP S B
14病人经降压治疗达到 目标血压。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患病率高 。研究资料显示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S IH)患者 中
超过 6 0岁 的 占 6 % 一 5 ,流 行 病 学 研 究 发 现 血 压 水 平 随年 5 7% 龄增长而增加且收缩压持续增加 至 7 8 O~ O岁 ,而 舒 张 压 仅 增
评价 疗 效 时 ,原 来 S P<10 mH B 6 m g的 病 人 没 有 发 现 心 电 图 的 明显 变 化 和心 血 管 并 发症 的明 显 变 化 。
降 ,收缩压和脉压增 大加速动脉损伤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划 分 出 IH不论对血压控制还是心血管并发症处理 均有重要预后 S 意义 。许多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证 明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 同其他指标类似的正常血压者相 比心血管病死亡增加 2~ 5倍 , 总死亡率增加 5 % ,卒 中增加 2 5倍 J 1 . 。
<0 m g 9 m H ,对其 中符合 当前标准 的临界 性 IH没 有进行单独 S
分析 ,此外这些研究均存在对终点结果 有影 响的明确的不足之 处 ,首先 ,Ss — u 和 ss—C ia降压不足时加 用了依那普 yt E r yt hn 利和 ( 或)利尿剂 ,并非钙拮抗 剂单药治疗 ,增加 A E 和利 CI
降低 2 % 【 。 S p 研 究 中 ,尽 管 血 压 降 低 相 同 ,坎 地 沙 坦 更 5 6 le ] o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外周阻力增高 容量性高血压 血管硬化
— 内膜中层增厚 — 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波动明显
— 晨峰血压显著
极易发生事件
China CV workshop - v1.ppt
理想的降压药物特点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 血容量
改善动脉硬化
平稳长效,有效控制晨峰 血压 降低事件证据充分
8
二氢吡啶类CCB是治疗ISH的一线用药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合理用药
什么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多见于老年人 表现为仅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 诊断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 <90mmHg 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
200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19页
2
China CV workshop - v1.ppt
降压
右旋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
促进内源NO释放
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对于抗动脉硬化至关重要
16
China CV workshop - v1.ppt
安全性好
17
China CV workshop - v1.ppt
络活喜安全性好,是医生安全有效的选择
在5类降压药物中,CCB的常见不良反应是最轻微的 络活喜在CCB类药物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仅为3%
动脉硬化
内膜中层增厚 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波动明显
晨峰血压显著
总外周血管阻力增高 容量性高血压 极易引起心脑血管事件
陆惠华 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 年12 月第9 卷第4期 第211页
5
China CV workshop - v1.ppt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
通过降压达标,减少心脑 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

2020年老人高血压(PPT课件)

2020年老人高血压(PPT课件)
大动脉老人高血压 Nhomakorabea17
2、老年人ISH的发病机制
(2)肾功能的减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血流量降低,有效肾单位减少。老龄还可伴有肾小
动脉玻璃样退行性变。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肾小管回吸收与排泌功能受损,肾 单位不能正常排泌或保留钠。
老人高血压
18
2、老年人ISH的发病机制
(3)血容量的变化 血容量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由于动脉扩张度和容积下降,容积—压力
压升高
12.4%
老年男性 ISH 患病率 57.3%
老年女性ISH
患病率 65.2% * 弗明翰研究中ISH 的定义为: SBP > 160mmHg / DBP <
90mmHg)
老人高血压
14
收缩压,而不是舒张压, 随着年龄的增长持续升高
血压 (mm Hg)
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
持续升高,而舒张压有降 160
低的趋势
140
120
• 收缩压的升高呈线性 100
• 舒张压较平缓地升高, 80 经过平台期,在70岁 60
左右缓慢下降
SBP
DBP 15–24 25–34 35–44 45–54
55–64 6年5龄–7组4 7(5岁–8)4 85–99
Adapted from Galarza CR et al. Hypertension. 1997;30:809-816.
的关系左移,很小的容量增加可引起较大幅度的动脉压,尤其是收缩压的增高。
老人高血压
19
3、老年人ISH的特点
• 患病率高 • 血压波动大且节律紊乱 • 易发生心力衰竭
老人高血压
20
(二)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 收缩压降低>20mmHg,舒张压降低>10mmHg。或立位时收缩压 下降>10mmHg伴眩晕或虚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56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年 6 月第 31 卷第 6 期 C hi n J Cardiol , June 2003 , V ol .31 N o.6
·流行学与人群防治·
我国老年人群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吴锡桂 段秀芳 黄广勇 顾东风 方渭清
【摘要】 目的 了 解我 国 老年 人群 单 纯性 收缩 期 高血 压 的患 病率 及 影响 因素 。 方法 使用 1991 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 , 以 ≥60 岁为老 年人 , 单 纯性收 缩期 高血 压诊断 标准 按照 1999 年 WHO/ ISH 的规定 :收缩压 ≥140 mm Hg(1mm Hg =0.133 kP a)和舒张压 <90 mm Hg , 其亚 型为收缩 压 140~ 149 mm Hg 和舒张压 <90 mm Hg , 分析患病率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 。 结果 (1)我国 60 岁 及以上人群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 21.50 %, 亚型患病率为 9.04 %;如按收缩压 ≥160 mm Hg 和 舒张压 <90 mm Hg 计算患病率则为 6.83%。(2)年龄增长是影 响患病率最为明显 的因素 , 35 岁始 患 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每增长 10 岁患病率约增高一倍 。性 别差异则表明 35 岁前男性患病率 高 于女性 , 但此后女性随年龄增长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上升幅度则高于男性 。(3)体重指数的大小与 患 病率成正 比 。 结 论 我 国 老 年 单 纯 性 收 缩 期高 血 压 患 病 率 为 21.50%, 占 老 年 高 血 压 总 人 数 的 53.21%。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防治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是降低人群高血压致死致残的重要组成部分 。
性收缩期高 血压 和其亚 型的 计算 , 同时 也计 算出 SBP ≥160 mm H g 和 DBP <90 m m Hg 标准的患病 率(表 1)。 按表 1 所示 , 本组 ≥60 岁人群用三种诊 断标准分别计算男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括号 内数值为年龄调整患病率)为 18.04 %(17.83 %)、 8.42 %(8.36 %)和 4.87 %(4.77 %);女性则分别为 24.62 % (25.12 %)、 9.59 %(9.70 %)和 8.60 % (8.90 %);合 计 为 21.5 % (21.65 %)、 9.04 % (9.04 %)和 6.83 %(6.93 %)。 女性不同诊 断标准 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男性(P <0.01)。如按年龄 ≥ 65 岁计算男女合计患病率分别为 26.02 %、10.23 % 和 9.01 %, 标化率与粗率大体相似(表 2)。 三种诊 断标准比较 , 年龄 ≥65 岁组的患病率较 ≥60 岁组分 别增加 21.00 %、13.16 %和 31.90 %。
2 .年龄与患病率的关系 :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年 龄和患病率的关系 , 将年龄组扩大到 15 岁及以上进 行计算(图 1), 自 15 岁开始 , 每 10 岁一个年龄组得
结果
1 .不同诊断标准下患病率结果 :以往老年单纯
性收缩期 高血压的 诊断标准 按 SBP ≥160 m m Hg 和 DBP <90 mm Hg 计算 , 在本组 60 岁及以上人群 中 , 按 1999 年 WHO/ ISH 规定的诊断标准进行单纯
表 2 两种老年组定义的单纯收 缩期高血压患病率(%)
年龄组 ≥60 ≥65
≥140/ <90 18 .04
(17 .83) 22 .15
图 1 不同性别年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
表 1 不同性别年龄单纯收缩 期高血压患病率(%)
年龄组
6065707580合计
≥140/ <90 11 .07 17 .34 22 .75 28 .38 30 .45 18 .04
(17 .83)
男性 140-149/ <90
6 .22 8 .53 10 .02 11 .29 11 .24 8 .42 (8 .36)
≥160/ <90 2 .95 5 .81 8 .77 12 .70 15 .52 6 .83
(6 .93)
注 :≥140/ <90 等均为 mm Hg , 表 2 ~ 4 同此表 ;括号内数值为 1990 年人口标化患病率 ;年龄组间比较 , *P <0 .01 ;男女比较 , △P <0 .01
作者单位 :100037 北京 ,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阜 外心血管病医院 群体遗传与预防研究室
而加强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防治则可减少冠心病
和脑卒中的发病和 死亡 , 并延 长寿命 , 提高生活质 量[ 1, 2] 。 我国将面临老年社会的到来 , 因此加强对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防治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 本文 报道我国老年人群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及
≥160/ <90 ≥140/ <90
1 .95

6 .56
29 .46 △
10 .01
36 .43 △
11 .36
39 .61 △
4 .87
24 .62 △
(4 .77) (25 .12 △)
女性 140-149/ <90
7 .57 9 .32 11 .07 12 .10 12 .09 9 .59 (9 .70)
【Key words】 Hy pertension; Aged; Facto r analysis, statistical ; China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是人群中特别是 60 岁以 上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高血压类型 。 已有一些前 瞻性研究表明 , 收缩期血压的增高加速动脉粥样硬 化 , 引起心 、脑 、肾重要脏器的致病作用大于舒张压 ,
其影响因素 , 希望引起对高血压特别是对老年人群 中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年 6 月第 31 卷第 6 期 Chin J Cardiol , June 2003 , V ol .31 No .6
· 457 ·
资料与方法
1991 年 8 ~ 10 月全国血压抽样调查协作组曾 在我国 22 个省 、5 个自治区和 3 个直辖市 274 个调 查点中对年龄 15 岁及以 上城乡自然人 群 950 356 人进行血压测量[ 3] , 本研究使用该资料进行有关的 数据统计分析 , 血压值为 3 次血压 测量的平均值 。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按照 1999 年世界 卫生组织/ 国际高血压联盟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规定 划分 , 即收缩压(SBP)≥140 mm Hg (1 mm Hg = 0.133 kP a)和 舒 张 压 (DBP )<90 m m Hg , 而 SBP 140 ~ 149 m m Hg 和 DBP <90 mm Hg 为临界 单纯性收缩期 高血压(亚型)[ 4] 。 老年人的定 义为 60 岁及以上 。为与以往有关资料对比 , 本研究还采 用 SBP ≥160 mm Hg 和 DBP <90 mm Hg 的诊断标 准进行了不同性别 、年龄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 率的统计 。 资料中组间率的显著性检验使用 U 检 验 , 使用 1990 年我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患病率的年 龄调整 。
≥160/ <90 ≥140/ <90
3 .91
13 .45 *
7 .37
20 .21 *
10 .77
26 .33 *
14 .91
32 .80 *
18 .38
35 .87 *
8 .60
21 .50
(8 .90) (21 .65)
合计 140-149/ <90
6 .91 8 .94 10.57 11.74 11.74 9 .04 (9 .04)
【关键词】 高血压 ; 老年人 ; 因素分析 , 统计学 ; 中国
Prevalence and relevant influence factors of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in China WU Xi-gui , DU AN Xiu-fang , HUAN G Guang-yong , et al. Department of Population Genetics and Prevention , Fu Wai Hospita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stitute ,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 Beijing 100037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study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 rs of iso lated systo lic hy pertension (ISH)in the elderly in China.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for ISH in the elderly (≥60 y ears old) w as desig ned and conducted within the data of the third national survey of blood pressure in 1991.ISH was defined as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140 mm Hg and diasto lic blood pressure (DBP) <90 mm Hg.ISH subtype was defined as mean SBP 140-149 mm Hg and DBP <90 mm Hg.Results (1) T he prevalence of ISH and its subtype were 21.50 % and 9.04 % in the elderly in China , respectiv ely.T he prevalence w as 6.83 % if ISH w as defined as SBP ≥ 160 mm Hg and DBP <90 mm Hg.(2) T he increasing of age w as the most impo 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prevalence. T he prevalence of ISH was remarkably increased with age since 35 years old.The prevalence of ISH w as doubly increased in terms of every 10 y ears.T he prevalence of ISH was higher among males than females before 35 years;however , afterwards the magnitude of prev alence elevation was much greater in females.(3)T hat bo dy mass index w as po 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valence rate of ISH.Conclusion T he results shows that prevalence of ISH was 21.50 % among persons aged 60 years old and above. The propor tio n of subjects with ISH was 53.21 % among the elderly hy pertension patients. Successfu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SH was important o n public healt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