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为例)
新会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新会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一.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江门市第一大区新会区地处北纬22º5'43"——22º48'24",东经112º47'13"——113º15'24",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处于西江、潭江下游,濒临南海,毗邻港澳,面积1387.02平方千米,是江门市面积最大的区,人口73.9万,管辖会城街道办事处和大泽、司前、罗坑、双水、崖门、沙堆、古井、三江、睦洲、大鳌等10个镇以及今古洲、圭峰区、围垦等3个派出机构。
图1 新会区行政区图活动:1.在《新会区行政区图》上找出新会区所管辖的镇级行政单位,你知道新会区的行政中心在哪里吗?请在图上指出来。
2.在图上找出有哪些高速公路经过新会区?规划中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新会区哪些镇?活动:读新会区地形图,思考下列问题1.在图上找出江会平原、圭峰山、古兜山、潭江、银洲湖、崖门海。
2.看一看本区的地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2.平原辽阔,河网稠密新会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的平原是江会平原,分布在东南、中南、中西部。
区内河道纵横交错,把全区三分之一土地编织成水网地带,显示海湾沉积特征。
平原:海湾堆积平原,位于南部滨海地区,出海口门下游,面积14000亩,这里由于受潮水顶托,造成泥沙大量沉积。
据崖门围垦观察,近年在崖门和虎跳门下游的崖南海滩,每年以500米速度向东南延伸。
三角洲堆积平原 ,分布于东北、中西、中南、东南部各个区,面积966542亩。
有陆相沉积和海相沉积两类,以陆相沉积为主。
山谷堆积平原 ,分布于各山谷下游及其两侧附近,面积270993亩, 是由山丘风化表土冲积、堆积而成。
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部的司前、大泽、罗坑、双水、崖门靠山地区。
高程一般在2.6-20米,大部分已开发为耕地。
山地:西北有大雁山地、圭峰山地,西南有古兜山地,东南有牛牯岭山地。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详解课件

根据土地的不同功能和特点,实现土地的多 元化和综合利用。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
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土地的利 用效率。
土地循环利用模式
将废弃的土地重新开发利用,实现土地资源 的循环利用。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
生态足迹法
能值分析法
通过计算土地资源的生态足迹,评估地 资源的可持续性。
有重要作用。
动物
动物种类、数量、分布等对土 地的生态功能和保护具有重要 作用。
微生物
微生物种类、数量、分布等对 土地的生态功能和保护具有重 要作用。
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状况对土地的生态功 能和保护具有重要影响,如空
气质量、水质等。
0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
生态平衡原则
确保土地资源的利用不会破坏生态环 境,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集约化利用和规模化经营 通过集约化利用和规模化经营,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THANK YOU
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因保护土地资 源而遭受损失的地区或个人进行补偿
,平衡各方利益。
土地资源规划管理
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资源,优化土地 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防止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公众参与和教育宣传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的土地资源保护意识,鼓励公众 参与土地资源保护工作。
将土地资源产生的各种效益进行能值转换 ,以更全面的角度评价其可持续性。
综合指数法
动态评价法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 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和 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详解PPT课件

可编辑
6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太阳辐射
• (3)光照质量:是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部分的 比例,它随纬度、海拔高度、大气干燥度及季节的不同而异。 叶绿体中有大量的叶绿素,会吸收蓝紫光。
可编辑
7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热量资源
衡量热量指标有温度、积温和无霜期等。
(1)温度
各类植物能忍受的最高温度界限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被子植 物能忍受的最高温度是49.8℃,裸子植物是46.4℃。有些荒漠植物如 生长在热带沙漠里的仙人掌科植物在50~ 60℃的环境中仍然能生存。 温泉中的蓝藻能在85.2℃的水域中生活。植物能忍受的最低温度,因 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变化很大。热带植物生长的最低温度一般是10~ 15℃,温带植物生长的最低温度在5~10℃。寒带植物在0℃,甚至 低于零度仍能生存。
可编辑
1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土地资源是由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组成的复杂的 自然经济组合体。
土地资源的自然要素: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生物、
土壤。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要素:社会、经济、技术。
可编辑
2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1土地资源的 气候 要素特征分析
§2土地资源的 地学 要素特征分析
§3土地资源的 水文 要素特征分析
可编辑
10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 热量资源
(2)积温:是指日平均温度的积累,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
≧10℃积温,即一年内活动温度的总和或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的温 度总和。日平均气温≧10℃是评价热量资源的基础。
(3)无霜期、生长期与多年极端低温平均值:无霜期是每年的终霜期与 初霜期之间的天数。多年极端低温有杀伤性低温、抑制性低温等,与 极端低温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长短、小气候条件的有关。
2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区域内
其他用水 地表径流
可利用地下水 补充地下水 图 2-1 区域水量平衡关系示意图 1.降水量的时空变化 由于大气中的水分主要来自海面蒸发。因此,一般来说距海愈远,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愈少。
对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来说,从海洋到内陆理论上是递减的,但实际上因地形等因子的影响,降 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分布规律并不如此简单和显著。实际降水取决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与地形
>10℃日数不出现 <50 天 50~180 天
最热月气温<6℃ 6~12℃ 12~18℃
“无人区” 牧业为主 农业为主
2.与土地利用关系较大的热量指标 积温 积温:指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10℃积温,即一年内活动温
度的总和或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的温度总和。 (1)≥0℃与≥10℃的温度及其积温 日平均气温≥0℃的持续期称为农耕期, ≥0℃的温度一般也为耐寒作物(小麦、马铃薯等)
要的积温,则作物可以种植,也可成熟,否则不能种植。积温也决定熟制,积温少,仅够某一 种作物对积温的需要,则可一年一熟,若可满足两种作物所需积温之和,则可一年两熟,若再 多,还可一年三熟。不同积温数与作物种植制度的适宜性可以参考表 1—2。
表 2-2 不同积温数与作物种植制度的适宜性
﹥0℃的积温 ≥10℃的积温
者并不相等,因为有些耐寒的越冬作物,如冬小麦 0℃以上即可生长,在初霜以后及终霜期以前 照常生长,故生长期比无霜期长。
多年极端低温即多年中出现的极端最低温度,包括有杀伤性低温、抑制性低温。
其对作物的影响与其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一些地区特殊的小气候环境 有关。在一些过渡地区,如柑桔北移、茶北移等,这些作物属北亚热带作物,到暖温带无特冷 气候条件时尚可生长,但遇极端最低温度可能会冻死,所以在作物布局时,对极端最低温度应 予以重视。
江门市自然地理

蒀【地震设防烈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示,江门(3个市辖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台山、开平、恩平、鹤山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虿【主要河流】全市河流划分为西江、珠三角和粤西沿海诸河三个水系,集水面积超过100km2的各级河流共26条。
肈西江西江是珠江流域最大水系,西江至三水思贤滘后主流折向南流,流经鹤山、江门、新会,属于江门市的过境河流,与佛山、中山、珠海共河。
西江干流河长达2214千米,集水面积36.09万平方千米,其中流经江门市境内长76千米,最深水为8米,集水面积1150平方千米。
蚃西海水道西海水道属西江干流,从蓬江区棠下镇的天河至新会区大鳌镇的大鳌尾出江门市境,于磨刀门水道珠海市企人石注入南海。
流经蓬江、江海、新会3区5镇。
水道长29.71千米(经潮连主河道计。
若经北街计,则长32.04千米),平均河宽960米,河床平均坡降0.85‰,江门市境集水面积202.1平方千米。
水道流域自身多年平均径流量约2.23亿立方米。
西海水道江门境内已建有江新联围、大鳌联围、潮连大堤和荷塘大堤等,总长119千米。
电排站149座,装机容量23211千瓦;电灌站13座,装机294千瓦,排灌两用站2座,装机800千瓦;穿堤涵闸70座;水厂5个,现日供水量66万立方米。
西海水道以江门港(北街、高沙)为中心,是广东内河第二港口,可通航3000吨级江海轮船至香港、澳门、广州、梧州及沿海各地。
从天河到周郡河段水质达国标Ⅱ类,北街至大鳌河段水质达国标Ⅲ类。
蒀石板沙水道石板沙水道属西江水系,是西江的支流,又是新会大鳌镇与睦洲镇的界河。
石板沙水道与西海水道在大鳌尾汇合后出江门市市境,继续南流,于磨刀门水道珠海市企人石注入南海。
水道全长22千米,集水面积63.65平方千米,平均宽度450米,河床平均比降0.045‰。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300万立方米。
石板沙水道已建堤围4条,总长48.12千米,其中有一段属江新联围,长度为10.12千米;电排站17座,装机容量2660千瓦;穿堤涵闸11座。
(易错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单元检测(有答案解析)

(易错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单元检测(有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一个果园的面积是4公顷,()个这样的果园合起来面积是1平方千米。
A. 2500B. 250C. 252.幸福小学占地面积约6.8()。
A. 公顷B. 平方千米C. 平方米3.江门市新会区的面积约是1387()。
A. 平方米B. 平方千米C. 公顷4.边长为200米的正方形草地,占地面积是 4()。
A. 平方米B. 公顷C. 平方千米5.边长是300米的正方形草地,它的面积是9()。
A. 平方米B. 公顷C. 平方千米6.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
A. 1公顷B. 10公顷C. 1000公顷7.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是第二届青奥会主赛场,总建筑面积约400000平方米,约合()公顷。
A. 40B. 400C. 1008.260000平方米是()。
A. 2600公顷B. 26公顷C. 260公顷9.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00米,宽100米。
如果每公顷施化肥120千克,共需要化肥()千克。
A. 240B. 24C. 20010.下面等式成立的是()A. 80公顷=8平方千米B. 200平方米=2公顷C. 6平方千米=600公顷D. 350000平方米=35平方千米11.北京颐和园的面积约2900000平方米,约合()公顷。
A. 290B. 2900C. 2900012.在一个占地2公顷的果园中,种了5000棵果树,平均每棵果树占地()平方米.A. 400B. 14000C. 4二、填空题13.80000平方米=________公顷 9平方千米=________公顷4000公顷=________平方千米 12公顷=________平方米14.3.9公顷=________米2;870公顷=________千米215.在横线上填上“>”“<”或“=”27457001________27457000 79800000________80万650032008________7亿 24亿________ 2400000000303公顷________ 33平方千米 4公顷________ 4000平方米16.8公顷=________平方米 3000公顷=________平方千米17.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课件

PPT学习交流
39
地带性分布特性
• 土壤纬度地带性规律:海洋性土壤群系 列
• 土壤经度地带性规律:大陆性土壤群系 列
• 土壤垂直地带性规律:垂直性土壤群系 类
• 土壤地域性分布规律
PPT学习交流
40
我国土壤生态
• 中国——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 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37%; • 每年流失土壤总量:50亿吨,毁掉耕地100多万亩; • 5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毁掉耕地:4000多万亩。 • 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黑土层:0.3厘米到1厘米; • 50年代黑土层:60厘米到70厘米,现在:20到30厘米; • 按目前水土流失速度,黑土地现有耕地的黑土被将在40
• 地球表面的太阳总辐射:太阳直接辐射(47%)、 散射辐射。
• 评价某一地区的光照资源:光照强度、 光照长度、 光照质量。
PPT学习交流
5
一、光照资源(太阳辐射)
1.光照强度:(照度)指正常人对可见光的平均感 觉程度。(勒克斯) 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影响。
PPT学习交流
6
一、光照资源(太阳辐射)
• 建设用地:交通运输、建筑工程投资;城镇土地 理想坡度0.3-2 ;主干道坡度<4 ;次干道坡 度<6 .
PPT学习交流
24
地形地貌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
PPT学习交流
25
地表岩性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 地表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 沉积物(母质):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
PPT学习交流
29
§2、4生物要素特征分析
•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特征 • 生物多样性:指某一区域内遗传、物种和生态
二章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2.1.3.4降水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对农业土地利用的影响 降水是土壤水分和作物需水量的重要来源;降水空 间分布不平衡是区域土地利用差异的重要原因;降水季 节分布不平衡往往形成旱涝灾害;降水强度过大(暴 雨),对地表侵蚀强烈,常诱发水土流失;降水的形式 也对农业生产有影响。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2.1.3.1降水量的时空变化 降水量的空间变化 400mm等雨量线:此线以西、以北——我国主要牧区 该线以南、以东——我国主要农业区 800mm等雨量线:此线以北——旱作(雨养)农业 此线以南——水田农业
中国降水量分布格局图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降水时间变化 我国降水年际和年内变化都比较大。 4-9月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北方一些 地区冬春几乎无降水。 南方年降水变化率较小,一般为10%-15%,最高可达 1-2倍;北方一般为20%-30%,最高可达10倍。 由于降水的时间变化,往往形成旱涝灾害。
中国光合年辐射量(千卡/平方厘米)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2.1.1.2光照长度(日长) 光照长度简称日长,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没之间可能 日照的时数。 日长随季节与纬度不同而变化。 日照长度对农作物影响较大,根据作物生长发育对日长 的要求,可将作物划分为长日照作物(小麦、油菜等夏 作物)与短日照作物(玉米、棉花等秋作物)。 一个地区的气候-土地生产力与其日照关系较大。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2.1.4风力资源
季风对中国土地资源性质与利用有深远影响 季风使我国亚热带地区土地资源的水分性质较 好,可为农业利用;夏季风使一年生喜温农作物的 土地资源利用北界向北推移;冬季风使越冬作物和 多年生喜温农作物的土地资源利用北界向南推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气候要素特征分析
1.太阳辐射:
(1)光照强度:日照平均1700hr以上
(2)光照长度:7h左右
(3)光照质量:太阳辐射中红外线和可见光比例较高,相比北方及高纬度地带光照质量不好
2.热量资源:
(1)温度:日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以上。
(2)积温:(>=10摄氏度)变化于7500~8000℃之间
(3)无霜期:在360d以上
3.降水
(1)空间分布:处于湿润区
(2)时间分布:每年4—9月是汛期,全年80%以上的降水出现在这段时间里,前汛期雨量与后汛期雨量大致持平,年雨日最多的年份有200天。
年降水量2020.8mm
地学要素分析
1.地形地貌
(1)海拔高度:全区平均海拔28.8m
(2)地面坡度:平均坡度<3°,属于极缓坡,最高坡度不超过15°
(3)地貌类型:山地和冲积平原占大多数面积
2.地质条件
(1)岩性:沉积岩中的石灰岩较多,部分是砂岩
(2)不同母质类型的土地资源特点:属于冲积三角洲
水文要素分析
1.地表水
(1)地表水类型:河流和湖泊众多
(2)地表水数量和质量:新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之20.63%。
西江干流位于新会东部,全长18公里,从大鳌镇百顷乡张字围进入新会境内,干流在此一分为二,统称“磨刀门水道”。
东干流为新会、中山界河;西干流向南流至睦洲再向南分一支流为劳劳溪注入虎跳门水道;从虎跳门流入南海。
东、西干流在大鳌尾怡兴围重新汇合,出境流入中山及斗门。
潭江新会段长37.7公里。
水矿化度低,硬度小,平均为30mg/L
2.地下水:种类较多,其中土壤水十分丰富
土壤要素分析
1.土壤类型:砖红壤
2.土壤质量:土壤肥力较低,水分充足,满足碱性作物及水稻的生长
生物要素分析
1.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结合
2.植被
(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植被生产力:种植香蕉,甘蔗产量大
社会经济特征分析
1.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度
(1)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2)土地使用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区位特征
(1)自然区位:新会位处在珠江三角洲中部,北屏圭峰,南临南海
(2)经济区位:是全国纺织业中心,是广东省造纸、制糖业中心
(3)交通区位:毗邻西江,控制粤西物流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