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疾病经济负担 卫生经济学

第五讲 疾病经济负担 卫生经济学
第五讲 疾病经济负担 卫生经济学

第五讲疾病经济负担卫生经济学

第五讲疾病经济负担

一、疾病经济负担概述

全球疾病负担

1993disease burden ,简称GDB) 的概念,它是把对疾病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全球,研究世界各国的疾病负担,并进行比较性研究,尤其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及中等收入国家控制疾病的优先重点及确定基本卫生服务的策略。

(一)疾病负担

疾病负担是指由于疾病所带来的损失。这个损失包括经济上的损失、生活质量的恶化和生命年的损失。

疾病负担是用来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的一种社区诊断方法,是将早亡造成的损失与由于疾病伤残/失能造成的健康损失结合起来考虑的疾病给社会造成的总损失。

(二)疾病经济负担

疾病经济负担,又称经济负荷(economic burden of disease),亦称疾病费用、疾病成本(cost of illness ),是指由于疾病、残疾(失能)以及过早死亡对患者本人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了防治疾病而消耗的卫生资源。

1、疾病直接经济负担:指由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所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

一部分是指在卫生保健部门所消耗的经济资源:(病人在医院就诊住院等的费用、病人在药店购买药品的费用、国家财政和社会(包括企业) 对医疗机构、防保机构和康复机构等投入)一部分是指在非卫生保健部门所消耗的经济资源:(病人的额外营养费用、病人由于就医所花费的交通费用等、有关社会服务费用、与疾病有关的科学研究费用、退休金或津贴)

2、疾病间接经济负担:疾病间接经济负担是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 和过早死亡给患者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1)因疾病、伤残和过早死亡所损失的工作时间。

(2)由于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工作能力降低而造成的损失。

(3)由于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生活能力降低而造成的损失。

(4)病人的陪护人员损失的工作时间。

(5) 疾病和伤残对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所造成的沉重的精神负担等。

(三)研究疾病经济负担的意义

1. 研究疾病经济负担对政府的意义

(1)有助于认识和确立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有助于重点卫生问题的选择,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2.

通过对疾病经济负担的构成、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有助于卫生服务部门内部工作的优先重点选择,挖掘减轻疾病经济负担的潜力。同时,疾病经济负担的减轻程度是卫生部门社会效益提高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

3. 研究疾病经济负担对医疗保险的意义

(四)疾病负担研究的状况

1. 疾病负担研究的进展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认为疾病负担主要是疾病引起死亡所造成的损失。疾病负担主要用死亡率来衡量。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认为疾病负担其实是疾病造成死亡而引起个体或人群寿命的减少。其代表性评价指标是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 )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认为疾病负担应包括由于疾病造成死亡而引起寿命减少和由于疾病造成残疾所带来的生活质量降低。代表性评价指标是伤残调整生命年(DAL Y )。

2、疾病负担的状况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死因分类把死亡原因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包括传染性疾病、与围产期因素有关的疾病和与营养因素有关的疾病;

第二类包括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三类是指各种伤害。

死亡情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仅是发达国家的主要卫生问题,同样也是发展中国家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5200万人死亡,而每年因慢性病致死的达2400万,相当于全球死亡的近一半。

二、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方法

(一)疾病经济负担相关的指标

1. 疾病指标:发病率、患病率

2. 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

3. 伤残/失能指标:潜在减寿年数、QAL Y 、DAL Y

4. 时间指标:卧床天数、缺勤天数、休学率

5. 其他:就诊率住院率

(二)疾病经济负担研究步骤

1. 提出课题,形成假设

2. 拟订研究计划和设计

明确研究目的

关于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如从病人的角度,政府的角度,社会的角度以及保险机构的角度。研究角度不同,则疾病经济负担所涉及的范围也有所不同。

如果我们要研究疾病给病人造成的经济负担,那么就应该包括病人由于治疗疾病所花费的住院费、诊疗费、药品费、交通费、住宿费、额外的营养费等,但是不包括有关的科学研究费用等。如果要研究疾病带给政府的经济负担,则应该包括在卫生事业方面的各种投入,包括对疾病防治机构、康复机构、医学研究机构等各个方面的投入。

3. 实施研究计划、收集数据

调查对象:医疗保健机构;病人及其亲友、工作单位;其他:社会经济部门

调查方法:回顾性调查;追踪调查

4. 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5. 写出研究报告

(三)疾病直接经济负担计算

1. 明确疾病直接经济负担的测量范围

包括病人在卫生部门和非卫生部门所发生的费用。

卫生部门的费用是指病人由于就医或住院所花费的一切费用,包括挂号费、住院费、治疗费、放射化验等各项检查费、手术费、输血费等。

非卫生部门的费用包括病人由于就医或住院所造成的额外营养费、交通费、住宿费等。

2. 确定样本,收集资料

(1)记录查询法

从医疗保健机构的记录中收集有关的医疗保健费用资料。

(2)询问调查法

向服务对象,包括病人、家属、以及所在单位收集有关医疗保健费用的资料。

3. 确定某地或某人群某疾病的发生情况

(1)人口数:人群总数

(2)疾病数:急性病:发病率;慢性病:患病率

(3)利用卫生服务情况:就诊率;住院率

4. 计算疾病直接经济负担的总值

(1)计算平均每人的疾病直接经济负担水平

(2)计算某地人群某疾病经济负担的总值:即某疾病发生人数与平均每人直接疾病

经济负担水平的乘积。

疾病直接经济负担=疾病直接医疗费用+疾病直接非医疗费用

疾病直接医疗费用=门诊医疗费用+药店购药费用+住院医疗费用

门诊医疗费用=Σ两周门诊医疗费用×26

药店购药费用=Σ两周药店购药费用×26

住院医疗费用=Σ两周住院医疗费用×26

疾病直接非医疗费用=门诊交通及其他费用+住院交通、营养、陪护及其他费用

门诊交通及其他费用=Σ两周门诊交通及其他费用×26

(四)疾病间接经济负担计算

1. 资料收集疾病间接经济负担无法通过医院途径进行收集,只能向病人及其亲友调查。

还需要向社会经济部门进行调查社会平均工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

通过询问调查法或记录查询法。

2. 计算方法

(1)现值法其理论依据是均衡价格理论,即劳动边际生产力决定工资,劳动力有效工作时间减少的经济价值要由纳税前的工资的减少来计算。疾病的间接经济负担等于工资率乘以因病损失的有效工时

间接经济损失=年人均工资×损失工作人年数

(2)人力资本法根据劳动价值理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都是由劳动力劳动创造的,劳动力因病损失的有效工作时间,其经济价值应等于这一时间内劳动力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入来计算每人年工作损失所带来的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损失=损失工作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65

间接经济损失=DALY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生产力权重

(3)支付意愿法

(4)磨合成本法

(5)隐含法

(6)培养费用法

3. 计算时常使用的指标

平均预期寿命

死亡指标(包括粗死亡率,疾病死亡专率,减寿年数等)

病休/误工指标(卧床天数、缺勤天数、病休天数等)

伤残失能指标

伤残调整生命年

4. 计算疾病间接经济负担时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1)伤残失能权重

残疾权重表示以某残疾等级状况生存一年,由于生命质量降低相当于减少的健康寿命年数。 0表示完全健康,1表示死亡

(2)生产力权重

不同年龄组的人群生产力不同, 在将有效工作时间转化为经济损失时, 应考虑赋予不同年龄组不同的生产力权重

疾病间接经济负担(按劳动力损失)=误工天数×(年人均纯收入/年有效工作日数)误工天数=Σ两周因病休息天数×26+Σ住院休息天数+Σ陪护天数

(五)研究疾病经济负担应注意的问题

1. 就诊问题:

患病人数不等于接受治疗人数,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受经济等条件的约束,实际接受治疗的人数明显少于患病人数,用发病率和患病率来计算人群的某种疾病的社会经济负担都会夸大负担水平。

2. 时间的贴现

3. 数据资料的代表性

4. 指标应用的合理性

有的学者主张用发病率代替患病率,认为用患病率计算疾病社会经济负担会高估疾病的预防费用。至于意外事故造成的伤残、死亡等。无论用发病率,还是用患病率似乎都不太适合。

5. 可比性问题

三、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

l. 病人人口学因素

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

2. 疾病情况

包括疾病的诊断及诊断难度,疾病的分型,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的治疗手段及效果等。

3. 病人患病后是否利用卫生服务

4. 病人利用卫生服务的地点

5. 病人利用卫生服务的机构

6. 病人是第几次利用卫生服务

7. 病人的医疗保障形式

8. 病人对卫生服务效果的预期

直接经济负担增加的原因

1. 新药的不断涌现

2. 高新检查项目增多

3. 疾病谱的明显变化

4. 社会人口老龄化

5. 市场经济的冲击

四、健康投资及其效益

卫生服务是一种为了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而提供的预防、医疗服务。这种服务有两种特性:产出、投入。当研究卫生服务的生产是否有效时,它是一种产出。当研究如何最优配置资源时,它是一种投入。

健康投资的含义

健康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与个人生命质量是相互作用和互为影响的。健康素质的提高需要消耗一定的卫生资源。而促进健康的过程就是健康投资,卫生资源的消耗是属于一种生产性的投资,从而引导出健康投资(health investment)的新概念。

广义地讲,是社会为恢复和提高人民的健康、发展各种有利于人民健康的事业而投入的全部经济资源,包括人民的基本生活资料、教育、卫生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济投入。

狭义地讲,健康投资主要指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经济资源。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改善和提高人口的健康,促进劳动力的使用的根本措施是使他们获得基本的医疗保健、教育和营养,以增加他们的人力资本,说明健康投资和教育投资一样,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性投资。只有那些对健康产生有利结果的投资才是健康投资。健康帐户

总资产=财务资产+健康资产×K

总资产增值=财务资产增加+健康资产增加

健康资本保值和增值的途径一是突出预防,降低健康消耗和健康保障成本,实现资本增值;二是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和发展健康产业,循环发展健康资本。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口腔外科 1.口腔颌面部感染(占常见病的21.1%)。 (一)智齿冠周炎 1)临床表现:常以急性炎症性是出现,初期自觉患侧磨牙后去肿胀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病情发展后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口腔局部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智齿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的肿胀。智齿冠周炎可引起邻近组织器官或筋膜间隙感染。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口腔检查 3)处理: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局部冠周冲洗。对于不能萌出的阻生牙应尽早拔出。 (二)眶下间隙感染 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肿胀去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肿胀明显,压痛,扪及波动。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不难判断 3)处理:于口腔前庭上颌尖牙及前磨牙粘膜转折处切开脓肿充分引流。(三)颊间隙感染 1)临床表现:颊部皮下或粘膜下脓肿,进展缓慢,肿胀及脓肿的范围较为局限。感染波及颊脂垫时,炎症发展迅速,波及整个颊部,并向其相通的间隙扩散。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 3)处理:脓肿形成后,切开充分引流。 (四)颞间隙感染 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可仅局限或同时有腮腺咬肌区,颊部眶部颧部等区广泛肿胀,有凹陷性水肿,压痛咀嚼痛和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脓肿形成后,颞浅间隙脓肿可触及波动感。 2)临床诊断:颞浅间隙可根据临床表现,聂深间隙脓肿需穿刺抽出脓液才能证明 3)处理:手术切开引流 (五)咬肌间隙感染 1)临床表现: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伴明显张口受限。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 3)处理:咬肌间隙蜂窝织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用物料疗法或外服中药;一旦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据下颌下缘2cm 处切开,长约3-5cm)。

中国慢性病的经济负担

中国慢性病的经济负担 1近40年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比例不断增加,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接近。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持续上升,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位于世界第二位,胃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死亡率居世界首位。 人群死因顺位及死因构成改变,使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明显增加1996年死因统计城市人群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达%,农村达%。由可见,80年代后我国城市人群慢性病死亡占据了总死亡的一半以上,成为引起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慢性病死亡人数、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由此带来慢性病死亡率、发病率增加从、、、可以看出80年代后,我国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死亡人数在城市及农村均逐渐增加。1995年有374万人死于上述慢性病,与1985年相比增加了98万人,净增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冠心病事件较冠心病范围广,包括确诊的急性心肌梗塞、可疑心肌梗塞、慢性冠心病死亡、冠心病猝死。从、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人群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慢性病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造成病人不断累积,加之发病率增加,使得患病人数增加,患病率上升。从、可以看出,与1986年相比,1993年我国心脏病患病率增长了%,脑血管病患病率增长了%,糖尿病患病率增长了%。 恶性肿瘤由于病死率高,病程相对较短,患病率增长不大。1986年~1993年8年间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患病人数共计增加了1456万人,年均增长182万人,使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上升,成为医药费用增长的关键因素。 我国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增加,与一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持续上升有关研究表明,糖尿病既是导致人群死亡的原因,又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例如糖尿病患者患肾功能衰竭的机会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7倍,导致患者眼睛致盲的机会比非患者高25倍。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另一个危险因素。80年代以后高血压在我国上升速度也很惊人。据调查,从1959年~1979年的20年间,我国高血压现患病人平均每年增加140万,而1980年~1991年的12年间,高血压现患病人平均每年增加320万人。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综 述>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杨慧1,郭晓雷2,马吉祥2,于保荣1,徐爱强(通讯作者)1,2 (11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济南 250012; 21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 中图分类号:R54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53(2011)09-0809-05 第一作者简介:杨慧(1986~),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摘要: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本文就国内外高血压流行现状和高血压的疾病负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疾病负担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全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全面了解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和疾病负担,可以为科学制定高血压防控策略,合理地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1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111 高血压的患病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 O)估计[1],2002年全球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Kearney 等分析了1980~2002年的相关文献,按照现在的发病率水平,预计2025年全球高血压总患病率将由2000年的2614%,上升为2912%[2]。 不同地区和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差异较大。总的说来,欧美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普遍较高,高血压患 病率约20%~50%[3] 。波兰的患病率最高,1987~ 1988年波兰的M ON ICA 研究[4] 中45~64岁人群的患病率为7017%(男性6819%、女性7215%)。一项 对比分析研究显示[5] ,20世纪90年代北美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为2716%,欧洲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412%。发展中国家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1994~1995年调查显示[6]印度农村人口患病率仅为512%(男性314%、女性618%)。2000年Singh R 1B 1 等研究显示[7] ,亚洲国家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5%~35%,农村居民患病率更低,仅为城市居民患病率的1/2~1/3。随着干预生活方式,目前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趋于平衡或呈下降之势[3],而发展中国家对高血压防控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高血压患病率正在快速增长之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近些年也迅速增长。我国曾进 行过3次大规模高血压人群抽样调查见表1[8] 。1958 ~1959年第1次调查(部分省市)共调查15岁以上人群约50万,当时各地采用的诊断标准不一致,故未能得到精确的患病率数据;粗略计算,平均患病粗率为511%。1979~1980年第2次全国抽样调查共调查15岁以上人群400多万,采用了当时WH O 的标准(\160/95mmH g 为确诊高血压、140/90m mH g 和160/95mmH g 之间为临界高血压)。根据当时的标准(收缩压\141m mH g 及/或舒张压\91m mH g),总的临界以上高血压患病粗率为7173%。1991年第3次全国抽样调查共调查15岁以上人群90多万,并完全采用了当时的国际标准(收缩压\140mm H g 及/或舒张压\90m mH g 或2周内服降压药者),结果总的患病粗率为13158%。如按第2次调查采用的标准(收缩压\141m mH g 及/或舒张压\91mm H g)计算,患病粗率为11188%。由此可见,自1959年至1991年的30年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显著上升,仅从1980年到1991年的10年间就上升了4115个百分点,绝对值增长了54%。此外,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9],我国\18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18%,其中男性2012%,女性1810%;由此估算\15 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716%。2004年[10] 、2007年[11]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结果显示,我国15~6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811%和2314%。 表1 我国历史上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年份调查目的 调查人群患病率(%)参考文献1958~1959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5110[8]1979~1980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7173[8]1991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13158[8]2002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8岁18180[9]2004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5~69岁18110[10]2007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 15~69岁 23140 [11] 112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了解高血压防控效果的重要

慢性疾病研究综述

我国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慢性病伤残率、病死率高,疾病负担重,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越发刻不容缓。通过分别以“慢性疾病与健康/慢性病/慢性非传染疾病/慢病”等为主体关键词,联合“干预/预防/控制/防控”等关键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CAJD)进行相关搜索文献并简略分析评述,对慢性病国内预防与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就如何深入开展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慢性病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综述 一、引言 慢性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组发病潜伏期长、不能自愈且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已成为严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的发病因素复杂,病程长,往往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关怀,甚至是终身治疗。对群众的总体健康水平影响显著,并且对社会资源再这方的投入产生巨大压力。因而对慢性病的防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是应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通过疾病监测,掌握慢性病的流行趋势和死亡谱,确定慢性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及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流行和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并不断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的公共卫生实践。随着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开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被应用于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中,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应贯穿人的一生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和措施,已经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通过对慢性疾病防控研究和相关报告进行回顾,不仅使自己拓展关于慢性疾病防控知识,同时提升了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的认识。期望更多的人能意识到,应对慢性病疾病负担持续上升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大。 二、研究进展 (一)慢性疾病的监测与调查 慢性病的监测与调查是慢性病防控的基础。我国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包括:针对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与监测,针对一般人群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干预以及针对高危和患病人群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干预。对于慢性疾病的防控以及策略应对方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亓晓,张普洪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报告《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现状》中详细地列出了中国各个时期的慢性疾病监测项目和实施情况。当中指出了,关于我国慢性病的发病、死亡数据,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数据,信息来源主要包括:(1)监测数据:慢性病死因监测系统、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全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系统、全国肿瘤登记系统、全国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国民体质监测。(2)连续的大型抽样调查:慢性病患病及死亡调查方面,包括3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2次糖尿病抽样调查。3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调查方面,包括3次全国居民营养调查。3次全国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3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此外,4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当中也

儿童常见口腔疾病

儿童常见口腔疾病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儿童常见口腔疾病鹅口疮、龋齿、口腔溃疡、口角炎是在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几种口腔疾病。下面简单的说一下这几种口腔疾病的发病特点。 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称口腔念珠菌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炎,尤其在新生儿期该病较为常见。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皮肤上、肠道、阴道寄生。多由于乳具消毒不严,乳母奶头不洁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或见于腹泻、使用广谱抗菌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为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泄泻及营养不良或麻疹等病后期的口腔疾患之一。主症为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故名。脾开窍于口,脾经郁热,循经上行,熏于口舌而致。治宜清热泻火,用泻黄散加生地、黄连。脾热导致胃阴不足者,宜益气养阴,用益胃汤。并用青黛、儿茶或冰硼散、锡类散,涂拭患处。婴儿口腔两侧黏膜或舌头上有时会出现状似奶块的白色片状物,而且不易去除。这是由是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医学上称为鹅口疮。 龋齿 学名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t,又被称为或虫牙。其主要形成原因是牙菌斑。牙菌斑是牙齿表面的一层几乎无色的薄膜,含有造成龋齿的细菌。每次进食后,牙菌斑中的这些细菌会和食物中的糖分或淀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腐蚀牙齿的酸性物质。久而久之,牙齿的珐琅质便会破坏,形成比较脆弱的小蛀斑,若继续恶化则会形成牙洞,即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t龋齿。所以,龋齿是从小蛀斑发展而来的,不是真的有蛀虫或什么其他虫子,而是牙齿被逐渐腐蚀的结果。蛀牙在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牙齿的坏死和脱落。预防蛀牙也要从杜绝牙菌斑的发生做起,儿

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一)

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一) 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出现的口腔疾病有:龋齿、口腔异味、牙痛、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 一、龋齿 1、龋齿俗称蛀牙,是一种极普遍且发病率很高的疾病。龋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尤其在青少年发病率较高,其病因较复杂,与细菌、食物中的糖类以及机体对龋病的抵抗力有关。它好发于不容易保持清洁的牙面上,如牙齿的点隙、裂沟与邻接面等。 2、龋病的预防 (1)消除致龋因素,搞好口腔卫生,进行有效的刷牙。 (2)适当应用氟化物提高牙齿抗龋能力。 (3)应用窝沟封闭剂,隔绝致龋因素对牙齿的侵袭。 二、口腔异味 1、引起原因:(1)口腔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常常会造成口臭。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粘膜炎以及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人,其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厌氧菌,其分解产生出了硫化物,发出腐败的味道,而产生口臭。 (2)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都可能伴有口臭。 (3)处于青春期的少女也是口臭的易发人群。

(4)节食减肥,或因病不能进食,或老年人的唾液腺功能降低、妇女在月经期间出现内分泌紊乱而导致唾液分泌减少,有利于厌氧菌生长,因此发生口臭。 (5)吸烟、饮酒、喝咖啡以及及经常吃葱、蒜、韭菜等辛辣刺激食品,或嗜好臭豆腐、臭鸡蛋等具有臭味食物的人,也易发生口臭。 2、口腔异味的预防 (1)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2)及时清洁舌头。残留在舌头上的细菌会破坏口气。在刷牙之后,一定别忘了刷干净你的舌头。 (3)湿润喉咙。口干很容易引起口腔异味。口水具有天然的杀菌作用。它也可以帮助您清除食物残渣。因此,可以说口水有助于保持口腔清洁。 (4)用清水漱口。饭后至少要用清水漱口。 (5)嚼芹菜。大口咀嚼芹菜或者薄荷不能去除口腔异味。但是,薄荷或芹菜自身的味能够暂时掩盖住口臭。 (6)吃一些能够清新口气的食物。 三、牙痛 1、引起原因:牙痛大多由牙龈炎和牙周炎、龋齿(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的。是由于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受到牙齿周围食物残渣、细菌等物结成的软质的牙垢和硬质的牙石所致的长期刺激,及不正确的

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日期:

研究生课程论文《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姓名赖志远 学号1611403003 专业机械工程 任课教师朱银端 开课时间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教师评阅意见: 论文成绩评阅日期 课程论文提交时间:年月日

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赖志远 摘要:近年来,关于医疗纠纷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医闹”现象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不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学者们就医患关系的性质、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形成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成果。本文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以医患关系热点问题为中心进行探讨,对近年来的理论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主要从国内医患关系的性质、影响因素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医患关系文献综述 一、医患关系的性质 要界定医患关系的性质,首先要弄清医患关系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医患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因审视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医学角度看,医患关系是医方与患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广义上,医方包括医疗机构、医疗者和护士;患方包括患者、患者家属及患者家属以外的监护人。由此可见,医患关系是一个涉及六方面当事人,由诊断、治疗、护理三方面结合而成的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李运华认为医患关系的本质是商品货币性质。目前,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论是资本主义或是社会主义,为本国民提供医疗健康保障,免除或是减轻医疗经济负担已经成为普遍的政策方针,只是形式和程度不同。由此可见医疗服务的福利性,但这是存在于医疗机构与国家,特别是患者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存在于医院与患者之间。所以说,这种福利性只是给医患关系的商品货币交换关系披上了一层独特的外衣,即使医患之间的货币交换采取一种特别的方式。其中的奥秘在于,医疗机构的服务经费大部分来源于政府的拨款,而这拨款实际上来自于政府对全民的税收,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享受的福利可以看做是国家或者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发放于患者手中,这便是所谓医疗服务的福利性。但是如果把政府从这三者中抽出,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便是不折不扣的商品货币交换的关系。1 陈运来则强调医患关系中的合同性质,认为合同性质才能真正揭示医患关系的本质。其总的看法是医患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且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医疗服务合同关系,主要使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持合同关系的理由主要由以下五点:一、医患关系是由民法所确认和保护的一种社会关系;二、医患关系是一种以人身权和财产权为内容的社会关系;三、医患关系是一种体现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的思想意志关系;四、医患关系具有平 1李运华. 论医患关系的经济本质与法律性质[J]. 医学与社会,2002,04:42-44.

疾病负担评价的理论框架及其发展

?伤害的疾病负担?疾病负担评价的理论框架及其发展 吕繁 曾光 目前,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人们都受到来自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威胁[1]。面对众多的新老健康问题,如何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科学合理地确定卫生防病的重点,是WHO和各国政府在卫生决策中面临的共同困惑,主要原因在于对不同疾病的危害缺乏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疾病负担的综合评价是确定卫生工作重点的基础。尽管评价疾病负担的思路和方法几经发展,但如何分析比较复杂的卫生问题及其对社会造成的负担,进而确定国家和/或社区卫生工作重点,仍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领域。 一、疾病负担评价发展的三个阶段 疾病造成的危害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评价的思路和方法也不断发展。不同阶段的研究中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指标,赋予了疾病负担以不同的操作性概念。以下仅从各个阶段对疾病负担评价的“实际操作”反映出的内涵,来分析各个阶段对疾病负担的操作性定义,并回顾相应的评价指标。 1.第一阶段:1982年以前,疾病负担主要由死亡率来衡量,认为疾病造成的死亡越多,疾病负担就越大。此阶段应用的评价指标主要是死亡率或死因位次、发病率等传统指标。 这类指标的优势在于资料相对易于掌握,计算简便,结果直观。然而,单从死亡的角度来看,伤害导致病人在30岁死亡与肺癌造成病人在60岁死亡并无差别,而实际上,两者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前者的社会损失显然大于后者。可见,死亡率并不能反映疾病对人的社会价值即社会生产造成的影响。发病率可以从频数上反映疾病危害的大小,却难以反映疾病造成的伤残程度和持续时间。 2.第二阶段:以1982年美国CDC提出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YPLL)为标志[2],用疾病造成的寿命损失评价不同疾病造成负担的大小。这种评价方法赋予疾病负担的操作性定义是:疾病负担就是疾病造成死亡而引起的个体或人群寿命的减少。YPLL较传统指标更趋于准确、合理。但YPLL存在很大局限:①对于超过期望寿命的死亡难以评价负担;②该指标应用的前提为相同年龄个体的社会、经济价值是等同的;③只考虑疾病负担的一种形式和结局———死亡,而忽略了疾病造成的失能等负担。由YPLL 派生的或类似的指标,都有类似的问题。 3.第三阶段:1993年世界银行组织专家发展了新的疾病 作者单位:100050北京,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负担指标———失能调整的健康生命年(disability2adjusted life years,DAL Y)。DAL Y将疾病造成的早死和失能合并考虑,用一个指标来描述疾病的这两方面负担[325]。这种评价方法赋予疾病负担的操作性定义是:疾病负担就是疾病造成死亡而引起的人群寿命的减少和疾病造成残疾的程度。 作为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疾病负担评价和测量方法, DAL Y比以往指标更全面地反映了疾病对人群造成的负担。但对DAL Y的有效性、用途等存在一些有待讨论的问题。 Obadilla[6]认为主要有两种批评意见:一种对指标的主观性提出疑问;另一种认为指标存在技术缺陷。目前文献中可以见到一些学者对DAL Y的批评意见[729],例如,认为DAL Y引入的贴现率、年龄权重、失能等级只反映了研究者和世界银行专家的意见,不能反映所分析地区人群的意见了;DAL Y选择最高的期望寿命(日本人的)作为出生期望寿命的估计值,势必夸大其他国家疾病的负担;DAL Y的计算需要高质量的健康信息,对于缺乏健康信息的国家不能使用该指标。实际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缺乏应用DAL Y所需的信息。 二、现有疾病负担评价所考虑的层面 疾病负担评价从单纯考虑死亡损失发展到整合死亡和失能两个方面来评价疾病的负担。相应的指标也随之得到发展,先后有发(患)病率、伤残率、死因顺位(死亡率)、YPLL、DAL Y等。但这些指标都是从病人群体出发,考察患者本人的寿命损失和/或残疾程度,以此评价疾病的负担。DAL Y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疾病造成病人的心理和社会功能损失,但仍停留在疾病危害对象的一个层次———病人群体。实际上,疾病还对病人群体以外的人群———家庭和社会造成压力。 三、疾病负担评价有待发展 全面认识疾病负担是发展完善疾病负担评价的关键。对于疾病造成的病人群体的负担,DAL Y已经予以较好的评价和测量。但是,当人们主要考虑病人群体的疾病负担,并以此作为相关决策的依据时,反映出人们主要考虑疾病引起的病人或/和病人群体的卫生服务需求,而忽视了诸如病人患病导致的家庭等病人以外群体受到的压力和健康需要。 1.发展评价疾病家庭负担的思路和方法: (1)理论基础:Bowen[10]将系统论的原则应用于家庭,认为在分级系统中,家庭是社会等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又由各个家庭成员构成家庭本身这一系统。家庭系统理论[10]和家庭动力学理论[11]认为,个人或家庭的压力事件都会对

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龋齿

一.什么是龋齿 龋齿(dentalcaries)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如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脱矿和有机质分解,随病程发展而从色泽改变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focalinfection),致成或加得关节炎、心骨膜炎、慢性肾炎和多种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龋齿应以保健预防为主。 二.龋齿发生的原因 龋齿是多因素疾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细菌、饮食、牙和唾液,三者相互关联,缺少一个方面都不能发生龋齿。当前学者们认为唾液作为牙齿的外环境,是重要影响龋病的因素。 1.细菌 龋齿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由于细菌在龋病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近年来国际上公认龋病是细菌病致龋的细菌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残屑混合在一起,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这种粘合物叫作牙菌斑或菌斑(dentalplaque)。菌斑中的大量细菌产酸,造成菌斑下面的釉质表面脱钙、溶解。临床调查证明口腔中菌斑多的儿童龋齿也多。 2.饮食 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饮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这些物质既供给菌斑中细菌生活和活动能量,又通过细菌代谢作用使糖酵解产生有机酸,酸长期滞留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使釉质脱矿破坏,继之某些细菌又使蛋白质溶解形成龋洞。致龋的糖类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牙齿发育时期,营养决定牙齿组织的生化结构,钙化良好的牙齿抗龋性高。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矿物盐类、主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钙、磷、维生素B1、D和氟等不足,牙齿的抗龋性就低,造成龋齿发病的条件。乳牙在胎儿期即已发生、发育和钙化,母新乳期的营养,对胎儿乳牙的发育虽然没有决定性影响,但加强母体营养仍对乳牙钙化有利的。除非母体患严重代谢障碍病或遗传病,一般乳牙不易受到严重影响。 3.牙齿 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与龋齿发病有明显的关系。牙齿咬面的窝沟是发育过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窝沟内容易滞留细胞和食物残屑,而且不易清除掉,容易诱发龋齿。矿化不足,特别是钙化不足的牙齿,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抗龋性低,容易患龋齿。氟在牙齿矿化结构中的含量虽然很微少,但对增强牙齿的抗龋性很重要。牙齿中含适量氟就不易发生龋齿。乳牙和年轻恒牙的结构和钙化程度都还不够成熟,因此容易受致龋因素的影响,患龋率高。唾液是牙齿的外环境,起着缓冲、洗涤、抗蓖或抑菌等作用。量多而稀的唾液可以洗涤牙齿表面,减少细菌和食物残屑堆积。量少而稠的唾液易于滞留,助长菌斑形成和粘附在牙齿表面上。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影响其缓冲能力,也影响细菌的生活条件。 三.龋齿有哪些表现 1、浅龋。 龋蚀破坏只在釉质内,初期表现为釉质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块,表面粗糙。继而形成表面破坏。邻面龋开始发生在接触面下方,窝沟龋则多开始在沟内,早期都不容易看到。只有发生在窝沟口时才可以看到,但儿童牙齿窝沟口处又容易有食物的色素沉着,医师检查不仔细也会误诊或漏诊。浅龋没有自觉症状。 2、中龋。 龋蚀已达到牙本质,形成牙本质浅层龋洞。病人对冷水、冷气或甜、酸食物会感到牙齿

肺结核与艾滋病经济负担比较研究现状

肺结核与艾滋病经济负担比较研究现状 摘要】我国肺结核和艾滋病传染病防治形势严峻。肺结核和艾滋病以及肺结核/ 艾滋病合并感染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近年来国 内外肺结核和艾滋病经济负担研究,比较肺结核与艾滋病经济负担现状。 【关键词】肺结核;艾滋病;经济负担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1-0120-02 我国是高结核病艾滋病负担国家,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问题严峻。2017全国法定 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第二位为肺结核、报告死亡率第一、二位是艾滋病、肺结核[1]。肺结核和艾滋病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比较肺结核与艾滋病经济负担。 疾病经济负担包含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直接经济负担分为购买卫 生服务的直接医疗费用,以及为获得卫生服务的间接医疗费用。间接经济负担主 要包含因病误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间接经济负担研究多采用人力资本法进行成 本估算。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以时间为单位,准确表达了死亡的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状态下生存的伤残寿命年(YLD),为不同地区疾病负担的比较提供更为 科学可靠的依据[2]。 1 国内肺结核与艾滋病经济负担研究 1.1 调查方法比较 我国肺结核经济负担研究在数量上远多于艾滋病经济负担的研究。肺结核经 济负担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其中部分使用问卷调查结合患者病案,仅1篇利用 系统数据分析。艾滋病经济负担研究除采用调查问卷,还有利用全球疾病经济负 担研究数据和人口数据等。 1.2 经济负担存在差异 1.2.1 肺结核经济负担情况 王娜等[3]、宿昆等[4]计算2008-2009年重庆万州肺结核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11915元、2362元。2011年研究武汉[5]、贵州[6]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10400元、5769.3元。吴来娃等[7]2010年在上海肺结核经济负担研究中,曾经住院治疗患 者直接医疗总费用14955元,远高于全程门诊治疗患者3000元费用。同一年份 同一地区,或不同年份地区直接的经济负担均存在较大差异,门诊和住院费用经 济负担存在较大差异。 1.2.2 艾滋病经济负担情况 2009年河南省农村地区艾滋病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仅1785.11元,是由于当地 政府除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外,还承担了机会性感染治疗费用[8]。2011年新疆4 地艾滋病患者人均直接医疗费用为8033.75元,4地分别3899.55元到12017.04 元不等,与其门诊就诊率和住院率差异有关[9]。2017年凉山5地185例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直接经济负担平均2619.1元,由于凉山州实行艾滋病住院治疗零支付 等政策[10]。由于政府投入和门诊、住院率等因素导致艾滋病经济负担研究也存 在较大差异。 1.2.3 经济负担差异原因 (1)研究数据年份差异,不同时期物价水平不同,从而导致治疗费用差异。

疾病经济负担

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疾病负担(burdenofdisease)研究是分析和衡量疾病、伤残和早逝对社会经济及健康的影响,包括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负担和经济负担两个方面。疾病流行病学方面的指标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门诊和住院率、药品利用情况、健康调整寿命年(HALE)、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减寿年限(PYLL)等。疾病经济负担,又称作疾病经济损失、疾病成本,是指疾病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了防治疾病而消耗的卫生资源。它将疾病、伤残、死亡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消耗结合在一起,定量、客观、全面地说明疾病对社会的影响。它是一种“机会成本”,反映出如果能减少和消除某种疾病,社会可以减少的经济损失。疾病负担研究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疾病负担的构成、水平、原因及影响因素等,有助于制订切实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措施,也是进行投入一产出评价的基础。 疾病经济负担一般得研究框架为:

例:糖尿病的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门诊、住院费用调查疼痛情况 焦虑情况行动能力调查间接经济负担 日常行动调查生命质量调查 自我照顾能力糖尿病的经济负担研究 年龄别、性别死亡率 当年因糖尿病损失的总YLL值和间接经济负担 确定样本 社会经济学特征一般健康状况疾 病 经 济 负 担设计调查问卷直接经济负担患病率 死亡率 流 行 病 学 负 担门诊率住院率注:直接经济负担包括: I 门诊费用(3个月):诊疗费、挂号费、上门服务费,家庭病床费,治疗费、注射费、化验费、检查费、药品费、医用耗材费等 2住院费用(l 年):西药费、中成药费、中草药费、诊疗费、床位费、治疗费、化验费、检查费、护理费、摄片费、输氧费、输血费、手术费、材料费、伙食费、陪护费,以及住院期间外购药品费用等 3药店购药和自我处置费用(3个月):包括在药店购买的处方药、非处方药,以及在私人诊所购买的各种药品,或者使用的以前购买但在

我国高血压疾病负担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卫生经济研究2011年6期总第288期 我国高血压疾病负担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孙国君,吴华铃,单伟光 (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778(2011)06-0046-03 味着全民健保资源朝着都市、大型及财团法人医院集中,使民众就医的方便性有所减损。 3.科别医疗资源的分配失衡 全民健保基本沿用了以往劳保门诊诊察费用不分科别皆为定额的做法,从而导致科别资源的分配不均。风险高、诊治时间长、病患人数少的科别(如妇科、儿科)和风险低、诊治时间短、病患人数多的科别(如皮肤科、耳鼻喉科),医师诊治一个病患获得的诊疗报酬相同,使后者的整体报酬远远超过前者。由此,新进医师在执业科别的选择上往往选择后者,进而导致高风险科别招不到足够的住院医师。 参考文献: [1]林端宜.台湾健康保险概况[J].海峡科技与产业,1999,(4):17-19. [2] 杨汉.全民健康保险总额支付制度之实施背景及推展[J].台湾医界,1997,40(7):11-12. [3]林雨静.全民健保支付制度的改革)))总额预算[EB/OL].htt p://o ld.n p f.or g.tw/PUBLICATION/SS/090/ SS-B-090-004.htm,2011-01-12. 作者简介:吴俊泉(1981-),男,福建莆田人,学士,主要从事闽台医学文献研究。 收稿日期:2011-03-23(责任编辑叶向明) 心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1]。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升高,估计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人,在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是高血压患者[2]。高血压由于发病率高、控制率低和并发症多且严重等问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研究高血压的疾病负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疾病负担的研究进展 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BOD)研究是比较一种疾病、伤残和过早死亡对社会经济及健康的影响,包括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负担和经济负担两个方面[3]。 1.疾病的流行病学负担 在疾病的流行病学负担方面,其评价指标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年以前,疾病负担的评价指标主要是患(发)病率、死亡率或死因位次等传统指标。这类指标的优点在于数据容易得到,计算简便,结果直观。但是也存在严重的不足,无法反应疾病造成的伤残程度和持续时间。 第二阶段:1982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采用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YPL L)评价疾病负担[4]。YPLL克服了传统指标的量化问题,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例如假定了患病个体相同的价值,也忽略了疾病造成的失能(残疾)负担。 第三阶段:1993年世界银行建议采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评价疾病负担, 1998年Hyder等提出了健康寿命年(healthy life years, HLY)。DALY考虑了疾病造成的早死和失能(残疾)损失,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疾病负担评价和测量方法。但是Obadilla[5]认为DALY指标存在主观性和技术上缺陷。 第四阶段:提出采用疾病综合负担(com p r ehensive burden of disea se,CBOD)指标评价疾病负担。先通过对患病人群个体负担、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进行测量,再通过专家咨询法获得各个负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的权重系数,最后将各个疾病负担与权重系数的乘积相加求得CBOD[6]。目前尚未查到相关文献。 2.疾病经济负担 疾病经济负担又称疾病经济成本,是指由于疾病、失能(残疾)和早死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及为防治疾病而消耗的卫生资源的货币体现,包括直接疾病经济负担、间接疾病经济负担和无形经济负担[3]。直接 通讯作者。[公共卫生] 46

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和预防方法

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和预防方法 ◎团结湖第一幼儿园福怡苑分园添加日期:2012-12-24 10:48:17 来源:本站 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和预防方法 ——病从口入:不吃糖为啥牙齿也会烂? 我国最近一次的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5岁组儿童乳牙的患龋率高达90%左右。 龋齿,俗称烂牙,蛀牙,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很多家长觉得很费解:儿童患龋率怎么会这么高?自己挺重视孩子口腔卫生的,为什么孩子还是难逃一“劫”? 提问:少吃糖就能预防龋齿吗? NO! 龋齿的发生与食物尤其是糖关系密切,这点没错。问题是,很多家长只想到了限制孩子吃糖、巧克力、甜食,却忘记了防范儿童食物中其他种类丰富的“糖”。 我们知道,儿童饮食多为软质食物,如奶粉、蛋糕、饼干以及某些膨化类食品。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黏稠性强、含糖量高,容易滞留在牙齿表面发酵产酸,成为龋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家长得留意防止各类糖分在孩子口中的滞留。 对人工喂养的婴儿,家长应当在每次喂完奶后,给孩子喂点清水,以清洁一下口腔。因为孩子小,不能刷牙,家长可以用纱布或棉签对孩子刚长出的牙进行清

洁保护。 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含着奶瓶睡觉的坏习惯。婴幼儿含着奶嘴时,奶嘴贴附于其上颌乳前牙(俗称门牙),而奶瓶内多为牛奶、砂糖、果汁等易产酸、发酵的食物,门牙将很快被龋坏,且很快发展成大面积龋或残根。临床上经常碰到的门牙基本全烂光了的孩子,大多是这类“奶瓶宝宝”。 当孩子可以进食米饭时,家长应注意不能让孩子养成把饭含在口中、边吃饭边玩的习惯。因为米饭中同样含有糖分,长时间滞留在口腔中也会产酸发酵,产生蛀牙。 提问:限制孩子吃糖是防止龋齿的必要措施吗? NO! 临床出诊时,经常会有家长要求我以医生的身份,告诉孩子不能吃糖。想来这些家长平时的“限糖令”,遭到了孩子的种种抵抗。我说:哪个孩子不喜欢吃糖? 爱吃糖是孩子的天性,家长没有必要去强行扼杀。关键是要让孩子少吃,而且吃起糖来要讲点“技巧”。 少吃油腻的甜食,少吃饼干,这些食物易滞留于牙面,增加糖分侵蚀的机会。 研究发现,餐间食糖比就餐时食糖更易引起蛀牙。因此两餐之间少吃甜的零食。

第五讲 疾病经济负担 卫生经济学

第五讲疾病经济负担卫生经济学 第五讲疾病经济负担 一、疾病经济负担概述 全球疾病负担 1993disease burden ,简称GDB) 的概念,它是把对疾病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全球,研究世界各国的疾病负担,并进行比较性研究,尤其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及中等收入国家控制疾病的优先重点及确定基本卫生服务的策略。 (一)疾病负担 疾病负担是指由于疾病所带来的损失。这个损失包括经济上的损失、生活质量的恶化和生命年的损失。 疾病负担是用来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的一种社区诊断方法,是将早亡造成的损失与由于疾病伤残/失能造成的健康损失结合起来考虑的疾病给社会造成的总损失。 (二)疾病经济负担 疾病经济负担,又称经济负荷(economic burden of disease),亦称疾病费用、疾病成本(cost of illness ),是指由于疾病、残疾(失能)以及过早死亡对患者本人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了防治疾病而消耗的卫生资源。 1、疾病直接经济负担:指由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所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 一部分是指在卫生保健部门所消耗的经济资源:(病人在医院就诊住院等的费用、病人在药店购买药品的费用、国家财政和社会(包括企业) 对医疗机构、防保机构和康复机构等投入)一部分是指在非卫生保健部门所消耗的经济资源:(病人的额外营养费用、病人由于就医所花费的交通费用等、有关社会服务费用、与疾病有关的科学研究费用、退休金或津贴) 2、疾病间接经济负担:疾病间接经济负担是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 和过早死亡给患者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1)因疾病、伤残和过早死亡所损失的工作时间。 (2)由于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工作能力降低而造成的损失。 (3)由于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生活能力降低而造成的损失。 (4)病人的陪护人员损失的工作时间。

健康保险需求理论研究综述

健康保险需求理论研究综述 朱铭来 尚颖1 摘要:本文介绍了健康保险需求的基本经济学理论及其最新发展,对国内近年来在健康保险需求方面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全面评述,特别介绍了国内学术界对影响健康保险需求的主要因素的研究,分析了我国健康保险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健康保险;保险需求; 医疗保险 健康保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念,所谓健康保险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购买者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健康保险产品的数量。换而言之,形成对健康保险市场上商品的需求必须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购买者的购买意愿;二是购买者的实际购买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像其它产品一样,健康保险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存在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制约。这就意味着人们不可能对保险产品产生无止境的需求。此外,健康保险产品的需求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医疗服务的融资方式,是国民健康与医疗需求的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它具有极强的外部效应,往往被人们视作一种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消费;它还存在严重的信息问题,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存在,往往会扭曲其需求水平,破坏市场均衡等。因此,对健康保险需求的准确分析和预测,是健康保险市场科学发展的根本所在。 1 健康保险需求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1.1 传统保险需求理论概述 对于人们为什么要购买健康保险,即购买健康保险的必要性问题,国外很多学者长期从事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传统的“保险需求论”模型是建立在预期效用理论基础之上的。该理论(V 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1944;Friedman and Savage,1948)认为人们购买保险的欲望来自对财务风险的规避(或称回避)。即相对于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人们普遍偏好确定性,愿意通过支出保险费这种确定性代价,而换取对未来不确定性损失发生的补偿的一种承诺(或称保证)。根据这种理论,只要消费者足够的厌恶财务风险,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即使不够完全公平(fair premium),除涵盖预期损失外还包含一定的附加费用(loading), 1朱铭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尚颖,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研究生

儿童常见口腔疾病

儿童常见口腔疾病 鹅口疮、龋齿、口腔溃疡、口角炎是在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几种口腔疾病。下面简单的说一下这几种口腔疾病的发病特点。 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称口腔念珠菌 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炎,尤其在新生儿期该病较为常见。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皮肤上、肠道、阴道寄生。多由于乳具消毒不严,乳母奶头不洁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或见于腹泻、使用广谱抗菌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为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泄泻及营养不良或麻疹等病后期的口腔疾患之一。主症为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故名。脾开窍于口,脾经郁热,循经上行,熏于口舌而致。治宜清热泻火,用泻黄散加生地、黄连。脾热导致胃阴不足者,宜益气养阴,用益胃汤。并用青黛、儿茶或冰硼散、锡类散,涂拭患处。婴儿口腔两侧黏膜或舌头上有时会出现状似奶块的白色片状物,而且不易去除。这是由是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医学上称为鹅口疮。 龋齿 学名龋齿,又被称为蛀牙或虫牙。其主要形成原因是牙菌斑。牙菌斑是牙齿表面的一层几乎无色的薄膜,含有造成龋齿的细菌。每次进食后,牙菌斑中的这些细菌会和食物中的糖分或淀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腐蚀牙齿的酸性物质。久而久之,牙齿的珐琅质便会破坏, 形成比较脆弱的小蛀斑,若继续恶化则会形成牙洞,即

龋齿。所以,龋齿是从小蛀斑发展而来的,不是真的有蛀虫或什么其他虫子,而是牙齿被逐渐腐蚀的结果。蛀牙在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牙齿的坏死和脱落。预防蛀牙也要从杜绝牙菌斑的发生做起,儿童牙齿的清洁非常重要,配合使用可清洁牙菌斑的牙膏刷牙(如奥乐V),即可有效地清洁并预防牙菌斑。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口腔溃疡凹、周围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一般一至两个星期可以自愈。口腔溃疡成周期性反复发生,医学上称“复发性口腔溃疡” 。可一年发病数次,也可以一个月发病几次,甚至新旧病变交替出现。 口角炎 冬春时节,时常看到有的小孩口角上起些小泡,并有渗血、糜烂、结痂,医学上称“口角炎”,民间称为“烂嘴角” 。小儿口角炎常因以下3 种疾病引起:核黄素缺乏症,该症引起的口角炎生于一侧、或两侧兼有,但一侧较重,口角湿白、糜烂,张口时易出血,久之形成溃疡,并会受细菌感染。预防小儿口角炎,应在冬春季注意保持小儿面部清洁和温暖,进食后要给小儿洗脸清洁。让小儿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隔几天还应该吃一些蛋黄。如果小儿口角炎糜烂时间较长或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