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号采集处理模块

合集下载

实时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实时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实时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一章:绪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数据的需要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的不断发展。

实时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是一种基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复杂系统,它可以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进而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从实时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的原理和设计入手,详细探讨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第二章:实时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的原理实时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信号分析模块三个部分。

其中,信号采集模块是系统的核心,其具体原理如下:(1)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信号采集模块中,模拟信号通过信号调理电路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被A/D转换器进行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转换后的数据通过 DMA 控制电路传送到存储数据区,并发送给 CPU 等其他模块进行处理。

(2)信号滤波:信号被采集后,往往会包含一定的噪声,为了避免这些干扰,需要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滤波的原理就是选择一定的滤波器对信号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噪声。

(3)信号放大:经过滤波处理后的信号需要进一步放大,以满足后续处理的需求。

信号放大采用移相放大器或运算放大器等电路进行。

(4)采样率控制:在采集信号时需要考虑采样率的控制,以充分利用存储资源,并避免数据的丢失。

第三章:实时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1)系统硬件设计:实时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的硬件设计中,需要考虑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以及计算机接口电路的设计,这个需要根据具体的采集目的和应用场景,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

(2)系统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采集目的和分析需求进行系统的设计开发。

软件设计主要分为两部分:界面设计和算法设计。

界面设计应注重用户交互体验,为用户提供易于使用和直观的操作界面;算法设计应尽可能优化算法的性能,提高系统的精度和响应速度。

第四章:实时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的实现实现实时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需要在硬件上选取合适的器件构建实验平台,同时在软件上实现界面设计和算法开发。

信号的采集与处理PPT课件

信号的采集与处理PPT课件

.
2
信号
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信息参数在给定范围内表现为连续的信号。 或在一段连续的 时间间隔内,其代表信息的特征量可以在任意瞬间呈现为任意数值的信号。模 拟信号分布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如每天温度的变化。电学上的模拟信号主要 是指幅度和相位都连续的电信号,此信号可以被模拟电路进行各种运算,如放 大,相加,相乘等。
• 转换时间,指从发出启动命令到转换结束获得整个数字信号为止所 需要的时间间隔。
.
24
A/D转换器
2. A/D转换器的主要参数
例1:S3C2410中的A/D转换器 • 8路10位,并支持触摸屏功能。 • 精度位1.5位,量程为0~3.3V,最
大转换速率为500K。
例1
例2: 8位模数(A/D) 转换器 ADC0809
1.模数转换器与单片机的接口
.
28
单片机
2.模数转换器与单片机的接口的编程
查询方式:
.
29
单片机
2.模数转换器与单片机的接口的编程
定时采样方式 向A/D发出启动脉冲信号后,先进行软件延时.延时时间取决于转换时间(
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 高通滤波器 带通滤波器 带阻滤波器
低通
带通
高通
.
带阻 11
调理通道
2.滤波电路
2.1 RC无源滤波器
在测试系统中,常用RC滤波器。因为这一领域中信号频率相对来说不高。 而RC滤波器电路简单,抗干扰强,有较好的低频性能,并且选用标准阻容 元件 。
1) 一阶RC低通滤波器
.
12
2.1 RC无源滤波器 2) 一阶RC高通滤波器
.
8
调理通道
1.放大电路
1.1直流放大电路

基于FPGA的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FPGA的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FPGA的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本文概述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在众多领域,如通信、医疗、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作为一种高性能、高灵活性的硬件平台,其在信号采集与处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FPGA的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的硬件架构、软件设计、信号采集方法、处理算法以及优化策略等方面。

本文将首先介绍FPGA的基本原理、特性和在信号处理中的优势,然后阐述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在硬件设计部分,将详细介绍FPGA的选择、外围电路的设计以及与其他硬件组件的接口设计。

在软件设计部分,将重点讨论信号采集模块、处理算法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的实现方法。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信号采集的关键技术,包括采样率的选择、抗混叠滤波器的设计以及模数转换器的选型等。

对于处理算法部分,将涉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如傅里叶变换、滤波器等,以及它们在FPGA上的实现方法。

还将讨论如何通过优化算法和硬件设计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实时性。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测试来验证所设计的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性能,并给出结论和展望。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基于FPGA的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参考指南,同时也希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FPGA基础知识FPGA,全称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一种半定制电路,它结合了通用处理器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优点。

FPGA内部包含大量的可配置逻辑块(Configurable Logic Blocks, CLBs)、输入输出块(Input/Output Blocks, IOBs)和内部连线(Interconnect),这些资源可以通过编程实现各种不同的逻辑功能。

可配置逻辑块(CLBs):CLBs是FPGA的基本逻辑单元,可以配置为执行各种逻辑操作,如AND、OR、OR等,以及更复杂的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功能。

信号采集原理.ppt

信号采集原理.ppt

? 通用f/V 转换电路 包括三个部分:电平比较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彽通滤波器
+E
V D1 ui
V D2 -E
R1
-E
∞ -
+ + N1
C1 u1
V D3
uN
R5
uP
R4=100 R3 R3
+E R C
R2
+E

-
V D4
+
+ N2
V2 R6
R9 R7 R89
R11 u2
V1 Um
R10
R12
C2 VS
关断时间:从发出保持指令地时刻起,直到输出信号稳定下来为止,所需的 时间定义为关断时间。
捕捉时间长,电路的跟踪特性差,关断时间长,电路的保持特性不好,它们 限制了电路的工作速度。
第一节 采样保持电路
采样保持电路的基本性质 组成: 1. 模拟开关 2. 模拟信号存储电容 3. 缓冲放大器
第一节 采样保持电路
+ N2
C
单片集成采样-保持电路
入输量拟模
态状
Uc
+5V 14 13
12
11
AD582
&
DG
∞ -
+ + N1
S
#
uo
10
98
∞ -
+ + N2
? /# AD571
1
2
ui
3
4
5
偏移调节
6
7
C
总结
? 模拟开关:要求模拟开关的导通电阻小, 漏电流小,极间电容小和切换速度快。
? 存储电容:要选用介质吸附效应小的和泄 漏电阻大的电容。

数据采集的设计报告

数据采集的设计报告

目录摘要 (3)引言 (5)第一章数据采集系统的概述 (6)1.1 数据采集系统基本概述 (6)1.1.1 数据采集 (6)1.1.2 数据采集系统的分类 (6)1.1.3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 (7)1.1.4 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 (7)第二章数据采集系统整体设计 (8)2.1 硬件设计原则 (8)2.2 软件设计原则 (8)第三章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9)3.1 系统工作原理 (9)3.2 硬件工作原理 (9)3.2.1 CPU处理核心模块(STC89C52) (9)3.2.2 DS18B20温度传感器模块 (11)3.3 电路设计 (14)3.3.1 CPU处理模块 (14)3.3.2 显示电路 (15)3.3.3 通信电路 (15)3.3.4 复位电路 (15)3.3.5 温度采集电路 (16)3.3.6 晶振电路 (16)3.3.7 警报电路 (17)第四章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18)4.1 汇编语言和Keil C51 (18)4.2 主程序 (19)4.3 各程序 (19)4.3.1 显示子程序 (19)4.3.2 温度子程序 (20)第五章总结 (21)参考文献 (22)附录:程序 (23)摘要本次设计主要基于单片机STC89C52单片机的多点数据采集,该系统由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是由信号接收、信号采集、AD转换和信号发送四部分组成。

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将被测信号转换为能够被单片机所识别的信号输入单片机实现数据采集。

被测信号一般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大类。

主机发送的模拟信号经过AD0809的转换,模拟信号经量化后得到离散的值,即数字信号。

在方案的选择中,主机可以用单片机、ARM、电脑等,采用单片机做主机部分,通信距离会比较短,所以使用上拉电阻通过上拉的作用给信号线提供一个驱动电压,使之传输更稳定,传输距离更远,用来抵消线路中内阻对信号的损耗。

关键词:STC89C52;信号接收;信号采集;A/D转换AbstractThis design is mainly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ntroller STC89C52 multi-point data acquisition, this system is consist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mponents. Hardware part is consists of four parts as signal receiving, signal acquisition, AD transform and signal sending. This System is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ntroller, which is being measured signals converted to what can be single-chip microcontroller identification of the signal input data acquisition.Measured signal is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f commonly simulation data and digital data.The analog signal sending by the mainframe is changed over through AD0809, then the analog signals via discrete values quantified, namely the digital signal.In the choice of case, mainframe can be MCU, ARM, computers and so on, using the monolithic as the mainframe will make a short communication distance, as the result, we use pull-up resistors to pull through the role of signal lines provide a driving voltage, make transmission more stable,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is farther, and offset circuit impedance to signal loss.Key words:STC89C52, signal receiving, signal acquisition, A/D transform引言温度是一种最基本的环境参数,人们的生活与环境的温度息息相关,工业和农业生产中得许多场合对温度有严格的要求,如温室养殖场和冷冻室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单片机及相关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利用单片机和传感器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测量,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成本低廉,应用十分广泛,因此研究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子教材-基于HMC1022磁引信的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电子教材-基于HMC1022磁引信的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文章编号:1006-1576(2007)12-0069-02基于HMC1022磁引信的信号采集模块设计战延谋,王卓柱,陈明,徐长根(解放军炮兵学院火控教研室,安徽合肥 230031)摘要:基于HMC1022磁引信的信号采集模块,其硬件电路包括磁探测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滤波电路和基于MSP430F149芯片的A/D转换电路。

模块软件采用C语言编写,并在ICCAVR集成环境中编辑、编译。

实验结果证明整个系统具有精度高、功耗低、接口方便和微型化的优点。

关键词:磁传感器;信号采集;磁引信;模块设计中图分类号:TP274.2 文献标识码:ASignal Collection Module Design Based on HMC1022 Magnetic FuseeZHAN Yan-mou, WANG Zhuo-zhu, CHEN Ming, XU Chang-gen(Fire Control for Staff Room, Artillery Academy of PLA, Hefei 230031, China) Abstract: Signal collection module design based on HMC1022 magnetic fusee, its hardware circuit includes the magnetic probe circuit, signal filtering circuit, A/D conversion circuit based on MSP430F149 chip. The model software is programmed by C language, edited and translated in ICCAVR integrated environment.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proves that the whole system has advantages of high accuracy, low consume, convenient interface connecting and miniaturization.Keywords: Magnetic sensor; Signal collection; Magnetic fusee; Module design0 引言磁传感器在水雷磁引信、探矿、考古、空间磁场探测、航天器飞行姿态测量、水中平台姿态测量等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它能检测弱磁场,分辨率高。

人民电器 信号采集处理模块 产品说明书

人民电器 信号采集处理模块 产品说明书
信号采集处理模块持终端
• 宽频带、大带宽、多通道信号发射和接收
• 无人机
功能参数
• 实现 AD/DA 功能,支持 128 通道射频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 支持各 T/R 组件的收发工作状态控制; • 宽频段范围,覆盖 70MHz~6000MHz; • 信号带宽灵活可配置,最大信号带宽 56MHz; • 支持接收通道的自动增益控制(AGC)。
技术参数
频率范围 带宽 功耗
收发切换时间 噪声系数
接收通道摸拟增益范围 接收通道之间隔离 发射最大功率
70MHz~6000MHz 200kHz~56MHz ≤ 30W(16 个通道,1GHz 频率,40MHz 带宽)
≤ 2us ≤ 4dB ≤ 65dB ≥ 50dB ≥ 0dBm(单音)
42
软件定义数字阵列雷达模块
信号采集处理模块
信号采集处理模块框图
43

心电信号采集模块的设计200501

心电信号采集模块的设计200501

医学仪器与设备课程设计题目:心电信号采集模块的设计院系: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戴启军时间:2008年12月29日——2009年1月6日心电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一、系统概述心电信号采集模块组成:心电电极;导联线;缓冲放大器;威尔逊电阻网络;差动放大;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50Hz陷波器;光电隔离器;增益可调电路;调零电路(1)心电电极生物电引导电极实际完成人体和测量系统之间的界面作用。

为了把生物电信号引入信号处理模块中,引导电极必须具备电流的传导能力。

在人体内,电流靠离子导电,而在测试系统内是电子导电。

通过引导电极,把离子电流变为电子电流,所以电极实际上起了一个换能器的作用。

提取心电信号,采用的是皮肤表面电极(体表电极)。

(2)导联线此设计中心电采集模块由4个电极组成导联线,包括三个肢体电极和一个右腿接地(右腿驱动)电极。

电极获取的心电信号仅为毫伏级,所以导联线均用屏蔽线。

导联线的芯线和屏蔽线之间有分布电容存在(约100pF/m),为了减少电磁感应引起的干扰,屏蔽线可直接接地,但这样会降低输入阻抗。

也可以采用屏蔽驱动,这样可减少共模误差和不降低输入阻抗。

(3)缓冲放大器缓冲放大器保证心电放大器的高输入阻抗要求,起到阻抗变换作用。

生物信号源本身是高内阻的微弱信号源,通过电极提取又呈现出不稳定的高内阻源性质。

不稳定性将使放大器电压增益不稳定。

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应至少大于1MΩ。

(4)威尔逊电阻网络威尔逊电阻网络是按照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定义组成的电阻网络。

(5)差动放大差动放大是心电前置放大的主要部分,和缓冲放大器一起组成心电图前置放大。

差动放大的作用是将幅度仅为毫伏级的微弱心电信号进行放大。

同时必须有高抗干扰能力,即具有高共模抑制比。

(6)低通滤波器心电信号的高频响应界限为100Hz,由100Hz低通滤波器完成。

(7)高通滤波器心电信号的低频响应界限为0.05Hz,由0.05Hz高通滤波器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信号采集处理模块
1.1 信号采集模块
1.1.1 传感器的选择:
在光电传感器选择的过程中,我们最终决定在两种传感器中选择一种作为粗调部分的传感器。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典型数据和重要参数来对比光电二极管BPW34和PH102:
1.形状尺寸:
图1.1 左图为BPW34 右图为PH102
在形状尺寸对比方面,首先BPW34为方形,最大宽度为5.4mm,而PH102为圆形,其感光部分的直径为3.8mm。

在本项目中,透光环的界面近似为矩形,尽管PH102具有更小的尺寸,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认为BPW34更能符合我们的要求。

2.非线性度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种传感器的非线性度差别并不大,在各个光强阶段其非线性变化很类似,但是在同样的光强下,PH102在电流的数值上更大。

所以在这一方面的对比中,两种传感器中PH102更好一些。

图1.2 左图为BPW34 右图为PH102
3.感光范围
BPW34:400——1100nm(最大响应波长:850nm)
PH102:400——1000nm(最大响应波长:800nm)
4.噪声及内部干扰
Bpw34作为光电二极管,其内部有暗电流,而PH102作为光电三极管,其内部有漏电流。

BPW34的暗电流D I nA 30≤,而PH102大概在微安级。

所以在这个方面的对比中,BPW34更加适用。

5.成本
两种传感器的价格都在2元左右,成本都很低。

6.反应灵敏度
光电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在灵敏度方面都很出色,所以在这两种传感器的灵敏度都很高。

综上:
我们最终决定采用BPW34。

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内部噪声和干扰更小,在精度上能做到更好。

同时,在其他方面并不弱于PH102,都具有感光范围大、反应灵敏度高、成本低及尺寸小的特点。

1.1.2 光电传感器BPW34的实际测试:
PIN 型光电二极管在接受光辐射后会产生光电流、暗电流、噪声电流,本次实验主要针对光电二极管的暗电流进行简单测试。

在BPW34的说明书中,所给出的暗电流在V V R 10=时,nA I R 30≤。

但在实际测试中,我们发现在完全无光的条件下,其测得数值比给出的阈值大一个数量级。

经分析,我们认为是光电二极管中的其他噪声及环境对所测结果造成了影响。

因为暗电流的绝对值很小,所以我们用将暗电流转化为电压的间接测量的方法进行测试,把整个元件用不透光的材料遮挡起来,再将电压测量线从电阻两端引出,测试电路见下图。

图1.3 BPW34测试电路
对于暗电流及噪声电流的处理,我们拟用以下几种措施:
1.硬件补偿:在运放端提供一个偏置电流,与干扰电流抵消。

2.降低运放的放大倍数。

或者:
再提供一个同性能的光电二极管,只用来检测干扰电流,这样既可以在硬件上进行处理,也可以对采集后的数值进行软件处理。

1.1.3 筒身参数的确定:
本项目装置的设计是希望白天探头追踪太阳轨迹运行,夜间自动复位到日出处等待次日太阳升起再次实现追踪,但由于晨昏线的存在,导致一年四季日出的角度方位随时间变化,为了简化算法,使无论何时日出,光都能照射到追光装置的探头底部,使传感器感光,避免日出时找不到太阳的情况,在设计探头参数时就应充分考虑这一情况。

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

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若α=0,即晨昏线(圈)与某经线圈重合。

若α最大,则晨昏线(圈)与极圈相切。

α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各纬度的昼夜长短情况(以北半球为例),当太阳直射北半球,若α增大,则昼变长,若α减小,则昼变短,这段时间里昼长始终大于夜长;当太阳直射南半球,若α增大,则昼变
短,若α减小,则昼变长,这段时间里昼长始终小于夜长。

图1.4 晨昏线示意图
我们通过晨昏线的有关资料,对追光结构中的筒身做了详细的设计及其尺寸的计算。

单位:mm
图1.5 筒身参数图
图1.6 筒高计算示意图
上图中,筒顶阴影部分为透光部分,其余部分涂上了不透光材料。

筒底四个圆为四个微调传感器,在两阵列上分别对称分布着八个粗调传感器(图中未画出),筒的各个参数主要由传感器的大小和晨昏线的夹角确定。

筒底直径:0.40*10+2*1=6cm
筒高度:2/tan 23°46´+0.2+0.2=4.95cm,考虑到制作工艺问题取5cm
图1.7 筒底形状示意图
由于本装置一直处于光照状态下,温度较高,会影响传感器的线性特性,从而对追光精度产生影响,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此影响,筒的底部采用镂空的形式以增强通风情况。

图中阴影部分为四个支点,以便于传感器阵列的固定。

以上便是通的相关参数设计内容,现在已经着手准备成品的制作。

1.2 信号预处理模块
1.2.1 放大电路:
在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时候,我们首先将对其进行放大信号的处理。

本项目我们采用AD620作为放大芯片。

AD620是一款低成本、高精度、单芯片仪表放大器,采用经典的三运放设计,仅需要一个外部电阻来设置增益,增益范围为1至10,000。

此外,AD620采用8引脚SOIC封装和DIP封装,尺寸小于分立电路设计,并且功耗更低(最大工作电流仅1.3mA),因而非常适合电池供电及便携式应用。

图1.8 输入失调电压典型分布
图1.9 电压噪声谱密度与频率的关系
图1.10 增益与频率的关系
同时,AD620具有高精度(最大非线性度40ppm )、低失调电压(最大50µA)和低失调漂移(最大0.6µV/℃),传感器接口等精密数据采集系统的理想之选。

此外,AD620还具有低噪声、低输入偏执电流和低功耗特性,并且成本很低,这些特性能使其更加完美的应用于本项目。

AD620的放大增益式为:
14.49+Ω=g R K G 1
4.49-Ω=G K R g 式中 G ——增益倍数。

图1.11 实验所需放大电路原理图
对于信号处理模块,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规划。

首先本次项目大概要用到十个左右的传感器,对于信号处理部分,我们始终在寻找一个最佳的选择方案。

经过多次讨论和验证,我们在与老师沟通后,决定采用如下方案:通过一个模拟开关CD4051B 来逐个选择每一个信号,在多路数据传送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将其中任意一路选出来,这样就不需要把每一路信号传输都连接后续的数据处理模块,只需要在多路开关选择器的输出端接一组滤波放大电路即可,再通过AD 转换模块传递到单片机中。

这个方案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简化电路,减小体积,并且通过控制计数器进而控制多路选择器的扫描频率来实现信号扫描频率的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