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焦虑、抑郁的护理

合集下载

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评价

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评价

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评价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是老年抑郁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情绪和生活质量。

下面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以帮助老年抑郁症患者理解和面对自己的情绪问题。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无助、绝望、消极,对生活失去了乐趣和希望。

通过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以让患者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困扰,并获得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并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抵抗力。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以减轻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紧张。

许多老年抑郁患者同时伴有焦虑症状,他们常常感到紧张、不安和恐惧。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通过引导患者的思维和情绪,帮助他们放松身心,降低焦虑和紧张的程度。

患者在接受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过程中,可以学到一些自我调节和缓解紧张的方法,如呼吸训练、渐进式肌肉放松等,这些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焦虑情绪。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以促进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社会交往和建立支持系统。

抑郁症患者常常对外界社交活动失去兴趣,他们倾向于与人疏远和孤立。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通过指导患者改变负性的社交观念和习惯,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和建立支持系统。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提供了一个安全、支持和理解的环境,患者可以在这里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获得他人的关怀和支持,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以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生活缺乏意义和快乐,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和失望。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通过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帮助患者重新发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通过积极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如兴趣爱好、社交活动等,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情绪得到舒缓和稳定。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有着显著的效果。

通过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面对自己的情绪问题,减轻焦虑和紧张,促进社会交往和建立支持系统,改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如何帮助改善抑郁焦虑

中医护理如何帮助改善抑郁焦虑

中医护理如何帮助改善抑郁焦虑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抑郁和焦虑如同阴霾,笼罩着许多人的心灵。

而中医护理,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为改善抑郁焦虑提供了独特而有效的方法。

中医认为,抑郁焦虑的产生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以及情志不畅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气血方面来看,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会导致心神失养,从而引发情绪问题。

脏腑功能方面,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若这些脏腑的功能出现异常,也容易使人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

情志因素更是直接影响着心理状态,长期的压力、愤怒、悲伤等不良情绪得不到疏解,就会在体内积聚,影响身心健康。

中医护理首先注重的是情志护理。

中医强调“七情致病”,也深知“情志相胜”的道理。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其内心的困扰和不良情绪的根源,然后运用以情胜情的方法进行疏导。

比如,对于过度悲伤的患者,以喜乐之事来缓解其悲伤;对于愤怒的患者,则以冷静平和的态度引导其平息怒火。

同时,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度沉溺于负面情绪之中。

饮食护理在中医改善抑郁焦虑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对于肝郁气滞的患者,可多食用一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玫瑰花茶、柑橘、芹菜等。

心脾两虚的患者则适宜食用具有健脾养心功效的食物,如大枣、桂圆、莲子等。

此外,还需注意饮食的规律和均衡,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饮酒和食用辛辣油腻之物。

中医的特色护理技术,如艾灸、推拿按摩、拔罐等,对于调节身心状态有着显著效果。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能够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

选取神阙、关元、气海等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补充人体阳气,改善抑郁焦虑所导致的身体虚寒、乏力等症状。

推拿按摩则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

对头部、背部、足部等部位的穴位进行按摩,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促进睡眠,提高身体的舒适度。

拔罐可以去除体内的湿气和寒气,调节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老年人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护理措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进行护理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孤独和孤立问题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孤独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孩子们长大成人后,老年人往往会感到家庭的渐行渐远,朋友的离去、生活的退缩,都会导致老年人的社会孤立和心理孤独感。

为了帮助老年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 定期探访和陪伴:邀请家人、邻居或义工定期探访老年人,陪伴聊天,让老年人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2. 社区组织活动: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如义工活动、集体出游和社交聚会等,扩大社交圈子,减缓孤独感。

3. 心理沟通和支持:提供心理沟通服务,帮助老年人排解内心的孤独感,寻找新的生活意义。

二、抑郁和焦虑问题抑郁和焦虑是老年人心理健康中常见的问题,可能由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关系、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 定期情绪评估:建立老年人情绪评估的机制,定期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介入。

2.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针对抑郁和焦虑问题,可以采取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老年人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3. 积极心理干预: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兴趣爱好培养等活动,增强老年人的心理素质,预防抑郁和焦虑问题的发生。

三、失智症和认知障碍问题老年人失智症和认知障碍问题对个人和家庭都会带来极大的困扰,也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帮助老年人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 认知训练和康复护理:为失智症和认知障碍老年人提供系统的认知训练和康复护理,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2. 家庭支持和护理服务:鼓励家庭成员对失智症和认知障碍老年人进行关爱和支持,同时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减轻家庭负担。

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评价

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评价

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评价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作为老年抑郁症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往往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旨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

心理疏导能够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

心理疏导通过情感倾听、情感支持、认知重构等手段,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负面的情绪和思维模式,增强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应对能力。

研究发现,老年抑郁症患者接受心理疏导后,抑郁程度显著下降,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心理疏导还能够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支持。

心理疏导能够有效减轻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提升其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精神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精神护理主要包括提供温暖的护理环境、提供心理支持和陪伴、进行认知训练和行为疗法等。

老年抑郁症患者往往感到孤独、无助、焦虑和恐惧,而精神护理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研究显示,精神护理可有效降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增加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满意度。

精神护理还能够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精神护理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要评价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疾病,其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因人而异,因此对于不同个体的效果评价也可能存在差异。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态度等因素对于疗效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要确保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有效性,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培训和临床经验。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认识和态度也会影响干预效果,对于治疗的配合和依从性可能存在差异。

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评价

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评价

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评价老年抑郁症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持续的、严重的抑郁情绪,常常伴有焦虑、悲观、自卑和绝望等心理症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重大心理和社会问题。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价能够指导相关医疗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工作。

心理疏导是指通过心理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情绪、行为和认知等方面的干预,以解除其压力和焦虑,促进其心理健康的一种治疗手段。

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有以下几方面的效果值得评价。

1. 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心理疏导师通过倾听、细心询问、反馈等方式与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交流,使其得以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

心理疏导师会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专业化的干预,帮助患者理解和面对自己的情绪,找到缓解抑郁情绪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目的。

2. 推动认知重建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心理疾病的影响下,往往对自己产生悲观、消极的认知,对生活产生失去信心的想法。

心理疏导师通过认知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重建积极的认知,调整其认知失调的结构,使患者能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生活和周围的事物,从而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3. 建立社会支持网老年抑郁症患者由于年龄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常常会感到孤独、无助和无望。

心理疏导师会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社区资源等,让患者感受到周围人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和生活幸福感。

1. 提升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精神护理人员通过关爱和教育的方式,帮助老年抑郁症患者认清自己的心理状况和需求,教导患者如何通过积极的心理调节方法来管理自己的情绪,使患者在精神上更加独立和成熟。

2. 促进日常生活的恢复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心理抑郁的状态下,常常会忽视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精神护理人员通过日常生活的指导和陪伴,促进患者重建日常生活的独立自主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心理护理》模块2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

《老年人心理护理》模块2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

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教学过程
教学检测
张奶奶,67岁,一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对邻居都 很好。但是最近一年来,大家都觉得张奶奶好像变了个人 似的,不爱运动、动作缓慢僵硬,很少的家务劳动需要很 长的时间才能做完,也不爱主动讲话,每次都以简短低弱 的言语答复人家。有时,坐在椅子上长时间不动,好像沉 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问她最近做过什么活动,想好长时间 却回答说,记不起来了。
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失落心理
离开了领导岗位和工作岗位后, 赋闲在家,少了昔日的”前呼 后拥“,说话少了分量,产生 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失落
感。
老年性精神障碍
有些老年人,如果缺少规律生 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 或是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 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诱
发各种精神障碍。
(≧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
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2.老年人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教学过程
知识学习
教学检测
3)隐匿性
4)迟滞性
2)激越性
5)妄想性
1)疑病性
老年人抑郁 症临床表现
6)自杀观 念或行为
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3.老年人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教学过程
知识学习
教学检测
心理护理
提供心理指导、家庭支 持危机干预及应对措施,
A.疑病性
B.隐匿性
C.迟滞性
D.自杀观念和行为
2.对抑郁老年人进行家庭护理的 措施不包括(B)
A.生活护理
B.自我疏导
C.躯体疾病及用药护理 D.饮食及睡眠护理
3.抑郁症是以持久(至少半年)的 情绪低落或抑郁心境为主要特征的 一类心理疾病(×)

护士如何应对病人的抑郁与焦虑

护士如何应对病人的抑郁与焦虑

护士如何应对病人的抑郁与焦虑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不仅需要关注病人的身体健康,还应该重视病人的心理健康。

尤其是对于那些患有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病人,护士的角色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护士应对病人抑郁与焦虑的有效方法。

1.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护士应该积极主动地与病人进行交流,关注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通过倾听病人的抱怨和疑虑,护士能够更好地理解病人的需要。

同时,护士也应该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和保密性,确保病人的信息不会被泄露。

2. 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抑郁和焦虑往往使病人感到沮丧和孤立。

护士可以通过关怀和支持,给予病人一种安全和被接纳的感觉。

护士应该用温柔的语气进行交流,鼓励病人表达内心的感受,并提供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3. 教授积极应对策略护士可以向病人提供一些应对抑郁和焦虑的有效方法。

例如,教导病人练习深呼吸、放松技巧和正面思维模式,以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焦虑感。

此外,鼓励病人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如良好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

4. 寻求专业帮助在一些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下,护士应该鼓励病人寻求心理咨询和治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

护士可以给予病人相关的专业资源和建议,以便他们寻求适当的帮助。

5. 关注社交支持系统护士可以了解病人的社交支持系统,如家人、朋友和社区资源。

鼓励病人与亲人和朋友保持密切联系,并介绍病人参加相关的支持团体或活动。

建议病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以促进康复和减轻抑郁和焦虑感。

6. 监测病人的情绪变化护士应该密切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时记录抑郁和焦虑的指标,并与病人进行及时的沟通。

这有助于护士及早发现病人的情绪波动,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7. 持续教育和培训护士作为专业人员,应该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自己的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

护士可以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和研讨会,学习最新的心理护理理论和实践,以更好地应对病人的抑郁和焦虑。

总之,抑郁和焦虑是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老年人心理护理

老年人心理护理

老年人心理护理老年人心理护理是一项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专业支持和帮助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年人心理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正确进行老年人心理护理能够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认识老年人心理需求、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认识老年人心理需求老年人在生活中会面临种种心理需求,了解这些需求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基础。

首先,老年人需要被尊重和关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感到被遗忘、忽视,因此他们渴望被他人关注和尊重。

其次,老年人需要保持自尊,不希望被看作“弱者”,而是希望继续保持独立、自主的个体。

最后,老年人需要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与亲友保持联系,参与各种社交和文化活动,以充实自己的生活。

二、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1. 孤独感与护理方法孤独感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孤独感带来的负面情绪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为了解决孤独感,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方法。

首先,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活动,与其他人建立社交关系。

其次,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支持,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忧虑。

最后,鼓励家人和朋友经常拜访老年人,为他们提供陪伴和关心。

2. 抑郁与护理方法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如果不加以干预和治疗,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老年人缓解抑郁,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方法。

首先,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和亲密的关系,鼓励他们敞开心扉,分享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其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鼓励老年人参与体育运动、社交活动等,以促进身心健康。

3. 认知障碍与护理方法认知障碍是老年人心理问题中比较严重的一种,例如老年痴呆症。

对于这类问题,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来帮助老年人。

首先,建立日常规律的生活节奏,提供稳定的环境和情绪支持。

其次,进行认知刺激训练,如益智游戏、阅读等,以促进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最后,提供长期的照顾和支持,让老年人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虑相关的理论研究
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被压抑的性紧张即里比多(Libido)的释放。 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贡献在于认识到内外刺激威胁自我是焦虑产生 的根本原因,焦虑是自我受威胁的产物,焦虑的发生有认知的参与。
焦虑相关的理论研究
霍妮(Karen Horney)批判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提出焦虑的产 生与个体能力有关,无能为力是焦虑的特征之一。
焦虑的症状特征
怎样发现老年人患有焦虑 没有确定原因的提心吊胆和惶恐不安,对未来莫名的担心, 过分警觉,对外界刺激敏感,注意力难于集中 身体紧张,不能放松下来,搓手顿足,坐立不安,来回走动,不自 主地发抖等; 出汗、眩晕、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或发热、手脚冰凉、 胃部难受、便秘或腹泻、尿频、喉咙有阻塞感等。这些症状可以是 单独或同时出现。
心理治疗
1.解释性心理治疗:知识技能传授、建立支持性治疗的医患关 系、增强社会、家庭支持,控制不利因素 2.放松疗法 3.催眠治疗
心理治疗
4.认知疗法:是以纠正和改变患者适应不良性认知为重点 的一类心理治疗的总称。它以改变不良认知为主要目标 5.行为疗法: 6.认知行为疗法: 7.生物反馈治疗:
焦虑的症状特征
2.躯体症状:多系交感神经兴奋的反应性症状,严重反应则称之为 躯体性焦虑。其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缺少阳性体征,以呼吸系统、心 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皮肤血管反应性症状较常见 。
焦虑的症状特征
3.行为表现:是心理痛苦、生理反应的外在表现。焦虑反应表 现在行为方面,主要是外显情绪和躯体运动症状为主的表现。 如表情紧张、双眉紧锁、面肌痉挛、笨手笨脚、姿势僵硬、坐立 不安、来回走动、小动作多(抓耳挠腮、搓手、弹指、踢腿)、不 自主震颤或发抖、奔跑呼叫、哭泣等;说话唐突、语无伦次、言语 结巴;注意力不集中、思绪不清,或警觉性增高,情绪易激动等。 极度焦虑患者还可出现回避行为。


3.抑郁症有躯体化者达32%,而在焦虑障碍(主要在惊恐障碍)中有 躯体化者达23.4%
4.在综合医院中进行调查,发现内科380例中有心理障碍者达29.5% ,外科430例中达21.8%。内外科患者心理障碍增加了临床判断 的困难,甚至有误治或发生自杀危险
概况
焦虑也会使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升高。在经历焦虑情绪后的两个小 时内,这种强烈的焦虑会使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增加9.5倍。 避免焦虑和生气尤为重要,减压训练可避免引起强烈反应的活动。 此外,通过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也会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例如高 血压、高胆固醇或吸烟。 研究者调查了313例患者,这些患者都是因为之前两天的某一强烈 情绪而引起心脏病发作的患者。


WHO资料 1、抑郁症是目前世界上最易致残的疾病之一 2、是所有疾病中自杀率最高的疾病 3、终生患病率居高不下 4、90%的患者呈反复发作 5、年疾病负担较高。


研究表明: 1、抑郁症的误诊率高达50%; 2、40--80%的抑郁症患者不寻求治疗; 3、40%的患者治疗期小于6个月; 4、社会功能受到明显影响; 5、生活质量较正常人差。
药物治疗
3.苯二氮卓类药物:以阿普唑仑的抗惊恐发作的效果最好;其次 ,氯硝安定、氯羟安定、舒乐安定、安定、利眠宁、安他乐等也有很 好的抗焦虑作用。 4.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心得安用于减轻焦虑患者植物神经 功能亢进的症状,如心动过速、震颤、多汗等有一定效果;但对减轻 焦虑和防止惊恐发作效果不大。 5.新型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对广泛性焦虑障碍及其他焦虑性障 碍有效,没有明显的镇静、嗜睡及体重增加作用,尤其适用于门诊治 疗。
焦虑相关的理论研究
认知行为对焦虑障碍的理解 认知行为的核心观点认为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患者认为他们自己是 不够好的、有缺陷的和/或不够理想的。患者的典型行为比如目光回避 和避免不同意见可能是被当做避免受到地位高的人攻击所做出的行为 努力。
焦虑相关的理论研究
上述精神分析学派的焦虑理论揭示:焦虑是由于个体预料到内外 刺激对其自尊产生威胁,而又自感没有能力来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
概况
国外综合医院解决此类问题的做法是在综合医院成立“行为医学 科”或“行为医学小组”进行一般处理,并与精神病院联合建立“会 诊-联络精神病学(CLP)”,由CLP医师处理严重精神卫生问题。 通过行为医学、精神卫生知识教育、技能培训,可提高精神卫生问 题的识别率、会诊率,从而做到早期发现、干预和治疗。
焦虑的评定
焦虑自评量表(SAS) 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 测验焦虑量表(TAI) 显性焦虑量表(MAS) 贝克焦虑量表(BAI) 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 交往焦虑量表(IAS)
焦虑的评定
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由Zigmond as与Snaith RP 于1983年创制。主要应用于综合医院病人中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筛 查。 HAD共由14个条目组成,其中7个条目评定抑郁,7个条目评定 焦虑。 焦虑与抑郁两个分量表的分值划分为0-7分属无症状;8-10分属 症状可疑;11-21分属肯定存在症状。
药物治疗
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焦虑性躯体反应,从而改善患者躯体状况。 焦虑症状严重者,采用药物治疗,收效快,同时配合心理行为干预技 术的应用,可巩固长期疗效。
药物治疗
1.三环类抗抑郁剂:以丙咪嗪、去甲咪嗪和氯丙咪嗪治疗焦 虑的效果较好,不论对广泛性焦虑或惊恐发作都有效。三环类药物 对负性情绪和认知症状疗效较好,对躯体症状效果欠佳。 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对治疗焦虑症也有一定效果,可 在三环类药物治的患者会成为难治性患者; 2、至少20%的患者可出现药物性躁狂; 3、临床痊愈率不理想,50%有残留症状; 4、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具有自知力; 5、治疗的依从性相当不理想。


1.WHO调查综合医院就诊者的心理障碍,发现精神与行为障碍 患者,占就诊总数24%,最常见的为抑郁症、惊恐障碍、广泛 性焦虑症、神经衰弱及酒滥用问题,抑郁症和恶劣心境达 12.5% 2.医师对上述疾病的识别率仅为15.9%,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为 21%。对抑郁、焦虑等病主要是用镇静剂治疗(78.9%),而极 少使用抗抑郁药或干预治疗
概况
在中国4个城市开展了“中国城市非精神科病人抑郁、焦虑 及抑郁合并焦虑症状患病率研究”工作,对2400名就诊者进行了 调查与访谈,结果发现: 第一,综合医院患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非常高,大约1/5的患者 有抑郁或焦虑; 第二,综合医院患者抑郁焦虑的未诊断率很高,在90%以上。 第三,综合医院患者抑郁焦虑的治疗率极低,仅有1/6的患者得到 相应治疗。
正常焦虑与病态焦虑
区别正常焦虑与病态焦虑,应注重掌握以下两点: 一是,焦虑体验的持续时间长短及程度的深浅。正常焦虑持 续时间短,程度较浅;病态焦虑持续时间长,程度较重;
正常焦虑与病态焦虑
二是焦虑症状产生及消失的条件。 焦虑原因解除或因其它某些活动影响,正常焦虑可减轻、消除, 病态焦虑不减轻,或减轻后又复发,难以消除 正常焦虑的原因经治疗者分析和解释,原因比较清楚,病态焦虑 常找不到真正的原因。
焦虑的症状特征
焦虑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包含心理、行为(运动)、生 理三个方面的一系列反应。 1.心理症状:主要是心理上的体验和感受。觉得自己无能力面 对威胁,感到危险马上发生,内心处于警觉状态,或怀疑自己应对 行为的有效性。患者表述的症状通常是与处境不相符合的痛苦情绪 体验,如担忧、紧张、着急、烦躁、害怕、不安、恐惧、不祥预感 等情绪反应。心理方面的焦虑症状又称精神性焦虑。


增加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避免忧虑、紧张和恐惧。 调节情绪和自我控制,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 念,以达到顺其自然,处变不惊的境界。 提高应变能力,及时处理引起焦虑的生活事件,增强心理防 御能力,学会寻求帮助,排遣负面情绪。 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与周围人和睦相处。
抑郁症的基本知识
概况
有 报 道 综 合 医 院 住 院 病 人 , 焦 虑 发 生 率 40.3% 。 其 中 内 科 32.1%、外科37.2%、妇科29.4%、肿瘤科59.6%。徐俊冕报道上海中 山医院心理门诊1013例,符合DSM-Ⅲ-R和ICD-10分类、诊断标准的 焦虑障碍29.42%。综合医院就诊病人中伴发各种精神障碍者达 50% 以上,漏诊率高达 90% 以上,焦虑障碍的识别率 6.45% ,漏诊率 93.54%。
概况
欧洲心血管急救医学杂志一项研究发现,愤怒和焦虑使心脏病风 险在2小时候内上升750% 。这两种极端的情绪,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在 两个小时内增加3至8.5倍。焦虑更危险,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发作风险 增加9.5倍。
概况
≥5级愤怒时在2小时和2-4小时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在这 项研究中,愤怒的分级为1-7级。愤怒分级≥5级时,对应的表现是: 很生气,身体变得紧张起来,紧握拳头或使劲咬牙,马上就要爆发, 而7的程度则为“暴怒,失去控制,扔东西。” 在引起强烈的愤怒情绪爆发的原因中,有29%是与家人吵架,42%是 与他人吵架,14%是因为工作,14%是因为开车。
焦虑相关的理论研究
沙利文(Haryy Stack Sullivan) 认为,焦虑是人际关系分裂的 表现,人际关系分裂是焦虑的根源。其主要贡献在于明确指出焦虑的 根源在于社会性刺激的威胁作用,明确了自尊因素在焦虑发生过程中 的核心作用。
焦虑相关的理论研究
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批判地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 、超我人格结构说,认为个体的自主性受到损害是焦虑的原因,外部 环境也是导致焦虑的因素。
焦虑相关的理论研究
目前的研究已明确了焦虑的三种基本特征: 第一,认为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 第二,认为焦虑是一种内驱力; 第三,属于人类固有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对焦虑的理解
一种主观为恐惧的情绪状态; 一种可伴有濒死感的不愉快情绪; 指向未来,伴有某种受威胁感或危险感; 实际上并无任何可辨认的威胁,或者用合理的标准 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其严重程度不相称; 主观的躯体不适和/或可见躯体功能紊乱的客观表 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