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常见病的防治

合集下载

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及常见病防治

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及常见病防治
卫生要求 ,保持环境 清洁 ,以免污染 已消毒过 的房舍 与
设备 。
66 /g . k ,不应超 过1mgk 在通风换 气时 ,要 严防雏 mg 5 /g 鸡 感 冒,要求做 到在通风 之前 ,先 提高育雏 室温 ,通 风 时间最好选 择在 中午前后 ,通风换 气应缓慢 进行 。通 风 口应高于鸡背上方1 m以上为宜 。 . 5
3 雏鸡的饲养管理 31 合理饲养 一般在雏鸡孵 出后2  ̄ 6 开食 。雏鸡开 . 4 2h
食前 ,先 用4 p p m的高锰酸钾液饮水 一次 ,用于 消毒和排 出胎粪 ,清理肠 道 。雏鸡 开食 即雏鸡第 一次吃 食,用雏 鸡颗粒配合饲料饲喂 ,开始 每 日喂5,次,对于体质较弱 - - 6 的鸡,夜间要加喂一次 ,以后逐渐改为3 4 日。雏鸡的  ̄ 次/
少,这样有利于雏鸡 的生长发育。一般来说 ,l2  ̄ 周龄雏 鸡 的饲养 密度为5 - 0 m ~ 周为4  ̄ 5 m 以投 04 只/ ,4 6 - 0 2 只/ , 料时每 只雏鸡应 有足够 的采食位 置为宜 ,冬天可 稍密 ,
染 ,且 出雏率高 的种 禽场 购入鸡苗 。准备好育雏用 的各种物 品与用具 ,如饲
37 断喙 .
断喙是预防恶 癖发生 的较好 方法 。雏鸡断 喙
料 、疫苗、药物 、育雏记录表格等。
时 间 一 般 是7 l 日 令 , 为 防 止 应 激 , 断 喙 前 后2 在 饮 水 ~O d 或 饲 料 q  ̄Vk (mgk ) 电解 多 维 。 aJ 44 /g或 I l
育雏舍 内二氧化碳 的含量 应控制
在 02 以 下 , 不 应 超 过 05 。 氨 气 含 量 要 求 低 于 . % . % 1mgk 0 /g, 不 应 超 过 2 m /g, H S的 含 量 要 求 在 0 gk 2

鸡病特效药,鸡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鸡病特效药,鸡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鸡病特效药,鸡常见的疾病有哪些一、鸡病特效药1、鸡瘟(1)预防接种:雏鸡达到1-2周龄后,用稀释10倍的鸡新城疫Ⅱ系苗进行滴鼻,经过一段时间后再重复滴鼻1次。

对于2月龄以上的中、大鸡,用稀释1000倍的Ⅱ系苗进行肌注,用量为1亳升/只,注射后可免疫12个月左右。

(2)饮水免疫法:将鸡新城疫Ⅱ系(f系)疫苗稀释成0.1-0.3%水溶液,然后让鸡群自由饮用,经过10-30天后再饮用1次,免疫期可达到7个月左右。

2、禽霍乱(1)肌肉注射青霉素,用量为3-5万国际单位/只,每天3次。

(2)肌肉注射磺胺噻唑钠,或磺胺嘧啶钠,每次的用量为1克/只(每片药含量250毫克),每天2-3次。

(3)预防时,对于2月龄以上的鸡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禽出败菌苗,用量为2毫升/只,每隔4-6个月防疫注射1次;在饮水中加入0.01%的高锰酸钾(灰锰氧)或0.2%的磺胺二甲基嘧啶钠水溶液也可以起到预防效果。

3、鸡白痢(1)拌料喂服青霉素,每只鸡每天使用2000国际单位,连用1周。

(2)拌料使用痢特灵,用量为200-400毫克(即2-4片)/公斤饲料,先连用7天,再停用3天,然后再喂7天。

(3)给鸡喂服土霉素或金霉素、四环素,用量为200毫克/公斤体重(每片药含量250毫克),或向每公斤饮水中添加2-3克土霉素(即8-12片),拌匀后饲喂,连用3-4天。

(4)拌料使用磺胺脒或碘胺嘧啶,用量为10克(即20片)/公斤,或拌料使用磺胺二甲基嘧啶,用量为50克(即10片)/公斤,连续使用5天。

(5)在饮水中添加链霉素或氯霉素,添加量为0.1-0.2%,连用1周。

(6)上述药物交替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4、慢性呼吸道病(1)肌肉注射链霉素,小鸡用9万单位,中鸡用10万单位,大鸡用20万单位,每天3次,连续使用3-5天。

(2)向每公斤饮水中添加400-800毫克土霉素或四环素(每片药含量250毫克),待拌匀后再饲喂。

(3)预防时,可对每只出壳雏鸡用2000单位链霉素做滴鼻处理。

雏鸡常见疾病

雏鸡常见疾病

小鸡打喷嚏甩头,伸脖子但叫不出声音是什么病呀,并有些小鸡有拉肚子症状而且还打瞌睡,翅膀下垂提问者:周敏等级:列兵时间:03-24悬赏:50解决时间:2009-04-13 05:19回答共 1 条根据您的描述可能是鸡传染性鼻炎。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在气温突然改变、舍内鸡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时可促进该病的发生。

当健康鸡吸入病鸡喷出的含有病菌的飞沫时可以染病,同时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传染,此病单独发生其病程约3-4周,发病高峰时很少死鸡,但在流行后期鸡群开始好转,产蛋量逐渐回升时,常常继发其它细菌性疾病,使病程延长,死亡增多。

发生特点:潜伏期短,传播迅速,短时间内便可波及全群。

病鸡临床表现为精神委顿,垂头缩颈,食欲明显降低。

最初看到鼻孔流出水样汁液,继而转为浆性粘性分泌物,鸡只有时甩头,打喷嚏。

眼结膜发炎,眼睑肿胀,有的流泪。

一侧或两侧颜面肿胀。

主要病理变化为鼻腔和眶下窦的急性卡他性炎症,粘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浆液粘液性分泌物。

眼结膜充血、肿胀。

部分病鸡可见下颌及肉髯皮下的水肿。

内脏器官一般不见明显变化。

流行后期死亡鸡只多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大肠杆菌病和鸡白痢的病理变化。

防治措施:在鸡120-130日龄时接种鸡传染性鼻炎灭活苗,即在每只鸡胸部肌肉注射0.5ml,免疫期为6个月。

发病后,各种磺胺类和抗生素对该病都有效。

一般用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增效剂与其它磺胺类药物合用,或用2-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均能取得较明显效果。

具体使用时应参照药物说明书。

投喂磺胺类药物应在发病初期使用效果更为明显,在发病初期鸡群食欲尚未明显降低,正是给药的好时机,如若鸡群食欲下降,经饲料给药达不到有效浓度,治疗效果差。

此时可考虑用抗生素采取注射的办法同样可取得满意效果。

一般选用链霉素或青霉素、链霉素合并应用。

红霉素、土霉素也是常用治疗药物。

总之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均可用于治疗,关键是给药方法能否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药物剂量,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雏鸡常见病症状识别和防治措施

雏鸡常见病症状识别和防治措施

栗 等 例! 而部 分 鸡 有 自行 啄 肛 现 象 。随
后 病 鸡 排 白色 或 黄 白 色 水 样 便 ,肛 门 周 围羽 毛 被 粪 便 污 染 。急 性 者 出现 症 状后 1 — 2 d内 死 亡 , 死前 拒食 、 羞明、 震 颤 。病 鸡 耐 过 后 出 现 贫 血 、 消瘦 、 生 长缓慢 、 饲 料利 用 率 低 。 4 . 2 防治 措 施
伏地旋转, 一般 l 0 — 2 0 d死 亡 。
1 . 2 防 治 措 施

龄雏鸡最易感 。 发病 快 , 发病 率 高, 死 亡
集 中在 几 天 之 内 。
4 . 1 主要 症 状
是 加 强 饲 养 管 理 。提 高 雏 鸡 的
抗病力, 同时严格隔离 消毒。 切 断 病 原
3~ 5 d。
般 2 — 5 d死 亡 。慢 性 型 : 病 初 症 状 与
急 性 型 相 同, 出现神 经症 状, 腿、 翅 麻
痹, 运 动失调, 头 颈 向 后 或 向一 侧 扭 转 ,
病 毒 引 起 的一 种 急 性 、高 度 接 触性 传
染病【 引 。2 ~ 1 5周 龄 鸡 易 感 , 其中3 ~ 5周
1 鸡 新 城 疫
雏鸡常见病症Biblioteka 识别和防治措施 祁 洪兵 王 中梅
鸡 新 城 疫 是 由副 粘 病 毒 引起 的高
度接 触 性 传 染 病 。 多 于春 、 夏两季发病, 雏 鸡 比成 年 鸡 易 感 性 更 高 。
1 . 1 主 要症 状
( 江 苏 省 响水 县 动物 卫 生监 督 所 , 江苏 响水
3 . 1 主 要 症 状
种; 死鸡 、 垫草 、 粪便 应 深 埋 或 烧 毁 。

雏鸡软硬嗉病的防治介绍

雏鸡软硬嗉病的防治介绍

雏鸡软硬嗉病的防治介绍「雏鸡软硬嗉病的防治介绍」一、引言雏鸡软硬嗉病是常见的家禽疾病,特指雏鸡嗉囊发生溃烂、痛涩不食的症状。

该病的发生主要与饲养管理不当、病原菌感染及环境因素等有关,并会导致较高的死亡率。

为了保证雏鸡能够健康成长,有效防治软硬嗉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解析病因、防治方法、预防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雏鸡软硬嗉病的防治措施。

二、病因分析软硬嗉病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主要病原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病因:1. 饮食不卫生:雏鸡在采食过程中,如果饲料或饮水中存在细菌污染,便易导致软硬嗉病的发生。

2. 饲养环境不合理: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不佳,以及缺乏空气流通等,都会增加雏鸡罹患软硬嗉病的风险。

3. 接触传染:雏鸡在运输过程中,与其他受感染的鸟类或环境中的病原菌接触,也可能导致软硬嗉病的传播。

三、防治方法1.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雏鸡的饮食卫生,饲料和饮水容器要经常清洗消毒,定期更换。

确保饲料干燥,避免存放过久。

饲养环境要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保证空气流通。

2. 合理饲养密度:合理确定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养殖过程中,要保持室温适宜,湿度适当,并且确保鸡群有足够的空间活动。

3. 预防疫苗接种:定期接种疫苗可有效提高雏鸡对常见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减少软硬嗉病的发生。

4. 注意饮水清洁:雏鸡对饮水的需求量大,要保证饮水渠道清洁,每日定时更换新鲜的饮水。

5. 药物防治:在疫病爆发时,可采用药物防治。

选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药物,按照兽医的指导合理使用。

四、预防措施1. 做好孵化管理:雏鸡在孵化期间容易受到感染,应确保孵化器的卫生,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在孵化器中添加适量的消毒剂。

2. 定期检查:定期对雏鸡进行身体检查,发现疑似病症时,立即隔离治疗,并及时就医请教兽医。

3. 疫苗接种计划:根据兽医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雏鸡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并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雏鸡养殖时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雏鸡养殖时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养殖雏鸡的时候病害是主要预防对象,家禽类的养殖密度比较大,不少病害就容易出现,雏鸡在这个方面表现的尤其突出,那么雏鸡养殖时常见的疾病有哪些?1、白痢白痢是一种传染病,属于传染能力较强的一种,这个一般是由于鸡白痢杆菌诱发的,普通的预防靠杀菌消毒,用药的话可以考虑下0.01%灰锰氧溶液或0.01%呋喃唑酮溶液。

其发病时症状比较明显,不愿意走动,粪便臭气严重,还伴随着呼吸困难的情况出现,最明显的表现当属鸡屁股周围有一些灰白色的粘液,尤其是排泄的时候这些粘液会粘附在上面。

2、球虫病这个则是因为寄生虫引起的,一般是卫生方面不合格,导致球虫的幼虫在鸡舍繁殖,最好附着到雏鸡身上引起的。

球虫本身的繁殖是很快的,尤其是外界鸡粪较多的情况下,球虫卵的生长空间足,其产卵扩散都是极其恐怖的。

发病的时候羽毛杂乱、呆立不动、精神状态差,粪便呈现拉稀一样,有时会伴随出血和白色物质一起排出,一般选择磺胺类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3、干腚这个一般就是雏鸡才孵化出来就照顾不周引起的,比如饮水不足、蛋黄吸收差都可能引发这个病害。

其症状主要表现在肛门上面,发病的时候雏鸡的肛门上面干燥且雏鸡不排泄,时间一长还会出现异常的叫声。

出现这个病害时一般先缓解其肛门的干燥,可以考虑用灰锰氧溶液清洗,然后可以适当的喂食一点菜油之类的缓解肠胃,最后在喂水稀释肠胃即可。

4、鸡痘这个病害相信不少人都不陌生,以前是这个可以是高危的鸡病,现在有了对应的疫苗以后危害低了很多,但是出现的几率还是很高的。

病毒侵袭了雏鸡,雏鸡身上很多地方就会出现痘疮,眼睛、食道、嘴角等地方都可能会长痘,威胁到雏鸡的正常生活,这个视长痘位置决定危害程度的。

这个最好早点注射预防疫苗,以免感染,发病后要针对的药物去除痘,然后在抹药在痘疮结痂的位置即可。

雏鸡常见病:大肠杆菌病

雏鸡常见病:大肠杆菌病
雏鸡常见病:大肠杆菌病
2023-11-05
目录
• 疾病概述 • 大肠杆菌病的病因 • 诊断方法 • 预防和治疗措施 • 案例分析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引起的 细菌性疾病,主要感染鸡、火鸡和其他家禽。
症状
患病雏鸡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重下降、腹泻 、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时还伴有眼部感染、关节肿胀和腹膜 炎等。
饲料饮水污染
饲料卫生差
饲料储存、运输过程中易受污染,导致大肠杆菌滋生。
饮水卫生差
饮水设备不洁、长时间未更换水源,导致大量细菌、病毒滋生,雏鸡通过饮水感染大肠杆菌。
继发性感染
其他疾病继发感染
雏鸡若患有其他疾病,如新城疫、禽流感等,易继发感染大肠杆菌。
免疫抑制
雏鸡免疫系统功能不全或受到疫苗接种不当等因素影响,导致免疫力降低,易感染大肠杆菌。
传播途径
01
02
03
接触传播
病鸡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 环境而传染给健康鸡。
饮水和食物传播
病鸡的粪便污染水源和饲 料,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 给其他鸡。
垂直传播
母鸡感染大肠杆菌后,通 过卵传递给下一代雏鸡。
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
雏鸡的发病率通常较高,可达100%,但死亡率因感染程度和鸡的抵抗力而 异。
死亡率
观察雏鸡的排泄物 ,是否出现水样腹 泻、白色黏液等症 状。
病理学检查
对病死雏鸡进行解剖,观察其内脏器官(如肝脏、心 脏、肾脏等)是否有病变。
取病死雏鸡的肠内容物,进行细菌学检查,观察是否 有大肠杆菌。
细菌分离培养
取病死雏鸡的肠内容物、内脏 器官等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

小鸡为什么会死,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小鸡为什么会死,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小鸡为什么会死,常见的疾病有哪些1、雏鸡白痢:由沙门氏菌所引起,前7天内死亡率较高,症状主要表现为病鸡精神萎靡不振,缩头,翅膀下垂,粪便为白色浆糊状,肛门经常被粪便沾污。

2、雏鸡感冒:育雏温度过低,昼夜温差过大,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或突然降温所引起,常见于3-7日龄,症状主要表现为采食量减少,伸颈张口,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眼睛肿胀、流泪,排蛋清样稀便。

一、小鸡为什么会死1、雏鸡白痢雏鸡白痢由沙门氏菌所引起,在前7天以内死亡率较高。

症状主要表现为雏鸡精神萎靡不振,缩头,翅膀下垂,粪便为白色浆糊状,肛门经常被粪便沾污。

2、雏鸡感冒(1)雏鸡感冒大多是由育雏温度过低,昼夜温差过大,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或突然降温所引起,常见于3-7日龄,中后期时,死亡率高达30%以上。

(2)症状主要表现为病鸡采食量突然减少,伸颈张口,呼吸极度困难,咳嗽,打喷嚏,眼睛肿胀、流泪,粪便为蛋清样稀便,部分病鸡会出现抽搐,头颈后扭,头颈震颤,运动失调,瘫痪等症状。

3、脐带炎、病弱雏(1)小鸡在出壳后不久,卵黄尚未吸收完毕,脐带就受感染发炎。

(2)饮水量不足,雏鸡群互相挤压导致雏鸡瘫痪。

4、高温、低温雏鸡对于耐受温度的上限和下限比较接近,大约为33-35°C,一旦育雏过程中,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就容易导致雏鸡死亡。

二、小鸡常见的疾病有哪些1、雏鸡白痢(1)症状进食欲望下降,精神萎靡不振,怕冷,身体蜷缩,翅膀下垂,排白色粘稠或淡黄、淡绿色稀便,肛门处被粪便沾污。

(2)防治方法①每kg饲料中添加200-400mg痢特灵(2-4片)拌料服用,连续饲喂7天,然后停用3天,再继续饲喂7天。

②每kg体重喂服200mg的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或者是每kg 饮用水中添加2-3g的土霉素,饮水服用,连续用药3-4天。

③每只鸡每天拌料喂服2000国际单位的青霉素,连续用药7天。

④每kg饲料中添加10g磺胺脒或磺胺嘧啶,拌料服用,连续用药5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雏鸡常见病的防治
一、雏鸡白痢病:该病是鸡白痢杆菌感染的一种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1.症状:多在出壳后5~7天开始发病。

病雏衰弱、聚集怕冷、闭目垂翅、吃食少或不吃食;肛门周围有灰白色黏附粪便,排粪困难,粪便气味恶臭;呼吸困难,常发出尖叫声。

2.预防:发现病雏及时隔离,并减少蛋白饲料的用量。

因为高蛋白饲料影响消化,会增加雏鸡死亡率。

雏鸡出壳3天后,饮服0.01%灰锰氧溶液或0.01%呋喃唑酮溶液。

3.治疗:用0.02%~0.03%呋喃唑酮拌在饲料中喂服,连服3天。

饮服0.05%~0.1%土霉素溶液,也可拌在饲料中喂服。

每只雏鸡每天用10~20毫克金霉素,拌在饲料中分3次喂给。

用20%大蒜汁滴服,每次0.5~1毫升,每天2~3次;也可把大蒜捣碎拌在饲料中喂给。

二、雏鸡肺炎:该病主要由于育雏温度太低,昼夜温差太大,温度忽高忽低或突然遇到寒冷而引起,也有的是感冒继发肺炎。

1.症状:多发生于3~7日龄雏鸡,急性患鸡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病程慢的病鸡伸颈张口、呼吸困难、咳嗽、食欲减退或不食,最后因肺充血而死。

2.预防:要掌握好育雏温度,防止忽冷忽热,并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治疗:青霉素片(针剂也可)2周龄内每只鸡每次500单位,溶于水中,每天4次,连喂3天。

磺胺噻唑每只鸡每次25毫克,拌在料内或直接投服,每天4次,连服3天。

土霉素按0.05%溶于水中或拌在饲料中喂给,连喂3~5天。

三、雏鸡干腚病:该病多是由于小鸡刚出壳,蛋黄还没吸收好就急于喂食,或脐带感染、饮水不足等原因所引起的。

1.症状:肛门干、拉不下粪便、翅下垂、尖叫等。

2.预防:要在雏鸡出壳1天后,也就是待蛋黄吸收后再喂食,适当喂给青菜和供给饮水。

3.治疗:用0.1%灰锰氧溶液洗肛门,如脐带感染可涂擦紫药水,内服1~2滴菜油或香油。

四、白痢:这是育雏期最先遇到的传染病,3周龄以内雏鸡发病死亡率较高,对养鸡造成的危害性很大,所以,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以防本病的发生。

1.不进带菌雏鸡:引种应到信誉好、无鸡白痢种鸡场进雏,严把进雏质量关。

2.重视环境消毒:健全场内消毒制度,鸡场环境每周用10%~20%石灰水或3%碱水喷洒消毒1次;育雏室在进雏前必须经彻底清扫、刷洗和消毒。

设备、器具上的残留物清除后再用3%火碱水、0.2%过氧乙酸或抗菌威等进行轮换消毒,最后每立方米用28毫升福尔马林熏蒸24小时,通风排净气味后方可进雏;10日龄以后的雏鸡,每周用0.1%次氯酸钠或0.1%过氯乙酸带鸡消毒1次,育雏室每天清扫一次,清扫后用0.3%过氧乙酸消毒;要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3.搞好预防投药:1~3日龄雏鸡用0.03%浓度的痢特灵拌料;4~14日龄用0.04%浓度的痢特灵拌料;0.05%~0.1%氯霉素拌料,连喂5天停3天后再喂;0.1%~0.2%土霉素拌料;100毫克/千克浓度氨苄青霉素饮水,连饮7天停3天;50~100毫克/千克浓度强力霉素拌料或饮水,连喂7天停3天;100~200毫克/千克氟哌酸拌料,连喂7天停3天等方法都能有效地防止本病发生。

4.加强日常管理:要保证合理的鸡舍温湿度和雏鸡密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雏
鸡要及时检出并隔离饲养。

如果饲养的是种鸡要坚决淘汰,如是商品鸡可用呋喃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及时进行治疗。

对于治愈后的鸡仍要单独饲养,否则会成为新的传染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