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作者:邱婧佩李锦宏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13期

摘要:基于层次分析法视角,依据贵州省农文旅融合的关键要素筛选指标,尝试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黔东南州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其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大的不均衡性和发展能力的差异性。研究表明,该综合评价体系可作为考量贵州省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工具,可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农文旅一体化;层次分析法;产业融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7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3-0063-03 引言

农文旅一体化是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现象,其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产业融合思想最早起源于美国学者Rosenberg,国内外学者尝试从技术、产品、企业、市场、制度等不同角度对产业融合进行界定,至今未形成一致意见。本文认为,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者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交叉,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农文旅一体化是以农业为依托,通过与文化产业、旅游业相互渗透、交叉等方式呈现新兴业态、崭新商业模式的动态过程。农文旅间的产业融合使得产业链延长,新业态出现,产品附加值提高,对于有效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一、层次分析法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Saaty提出的,在众多方案中进行比较、判断、评价,最后做出决策的方法。我国学者在产业融合中运用层次分析法的研究较晚,始于2011年,其文献主要

集中于经济与管理科学学科。在研究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层次分析法总是与德尔菲法、模糊综

合评价法、综合指数法相结合使用,通过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赋予指标权重,对产业融合度水平进行评估,或总结产业融合的路径与模式,或提出优化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侯兵等人(2015)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评价指标,利用熵技术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借鉴耦合度模型来构建融合发展模型;曲景慧(2016)将层次分析法与耦合协调模型相结合,对中国7大区域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时空变动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从政府、市场、企业等方面阐述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建议。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模型

本研究旨在系统构建一套相对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度量贵州省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引导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评价原则如下:综合性与独立性并重,科学性与可行性兼顾,稳定性和动态性共融,定性与定量化相结合。

(一)模型的选择

(二)评价指标的确定

依据农文旅一体化的内涵以及贵州省的实践发展状况,结合评价目的,遵循评价指标设置原则,建立“贵州省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指标权重确定

构造判断矩阵,将同级指标进行比较。1表示两指标具有相同的重要性,3、5、7、9分别表示前者稍微重要、明显重要、非常重要、极端重要。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之后,假定上一层次的元素Ak作为准则,且对下一层次的元素C1,C2,…,Cn有支配关系,则可进行两两比较,确定相对重要程度数值,得到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和相对于上一层次某个因素,计算本层次与之关联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权重值,可归结为对判断矩阵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的计算,若归一化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满足一致性检验,所求特征向量即为各因子的权重。

三、实证分析——以黔东南州为例

(一)黔东南州农文旅发展概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全州辖凯里市和其他15个县,以水稻、玉米、油菜为主要农作物,蔬菜、精品水果、特色养殖等一批农业重点产业发展迅速,已建立农业产业园56个,生态农业提质增效显著。黔东南州世居着36个民族,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80.6%,民族文化风情浓郁。近年来,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黔东南州还有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河和世界自然遗产云台山为代表的山水名胜旅游景区、众多的文物古迹、

革命历史胜地等,加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二)层次分析法在黔东南州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中的应用

为了评估黔东南州各区域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水平,本研究依据前文构建的“贵州省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查找黔东南州统计年鉴得到黔东南州各县市的指标值,并对指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构造判断矩阵,确定相对重要程度指数,得到判断矩阵并计算其权重、做一致性检验。最后,将黔东南州各县市的指标值与其权重相乘并加总,所得的即是黔东南州各县市的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综合指数(如表2所示)。

(三)黔东南州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及建议

从表2可以看到,综合发展指数最高的是凯里市,最低是施秉县。总体上看,除了州府所在地凯里市以外,在空间上表现为“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东南部县域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程度普遍高于西北部县域;并且高值区较少、低值区较多,表明黔东南州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发展指数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表明黔东南州农文旅一体化融合發展状况不均衡,发展差距悬殊。

凯里市作为黔东南州首府所在地,是贵州省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游客集散服务基地,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收入也领先于全州其余县域单元。而施秉、岑巩、麻江、台江、丹寨等县域单元,尽管拥有较为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因为农业生产资源相对较少,农业生产效益较低,加上县域人口较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产业未能与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良好的融合发展,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缺乏强劲动力。

對于东南部县域单元,以黎平县、从江县、天柱县和榕江县为主要代表,农文旅综合发展指数较高,主要原因有:一是该区域是典型的侗族聚集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加之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建立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民族传统村寨旅游景区;二是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地质结构较为复杂,自然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三是侗族居民尤其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协调,乡村旅游资源丰度较高,类型丰富;四是农业资源丰富和农业生产活跃,众多的乡村人口给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因此,黔东南州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黔东南州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大的不均衡性,县域间差距较大、发展能力悬殊,或因资源欠缺或因产业发展不足。为提高黔东南州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水平,要需注重顶层设计,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平台,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整合资源,实现黔东南州各县域差异对接、优势互补、合理组合,缩小各县域发展水平。

四、结论与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