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子文化对炫耀性消费的影响分析_基于_80后_群体的实证研究
中国传统价值观对移动应用消费行为影响的分析

处于 萌芽 期 , 还有 大量 的消 费者 不 了解 . 不熟 悉 移动 应用 ,
他 们 虽 然 使 用 智 能 手 机 和 平 板 电 脑 上 网 . 对 于 种 类 繁 多 但
的 移 动 应 用 还 缺 乏 关 注 . 此 当 大 量 的 消 费 者 面 对 移 动 应 因
用 这 种 无 形 的 商 品 时 . 乏 参 照 对 象 . 至 于 购 买 意 愿 不 缺 以
强。
在 中 国 . 动应 用 的营 销 人员 必须 深 刻认识 到 中国传 移
其 次 .由于 长期 以来 国 内相 应 的法 律 条 款并 不 完善 .
统价值 观 对消 费者 的影 响 . 实施 切 实 可行 的策 略才能够 提
因此 中国 的消费 者 已经 习惯 了使 用 盗版 软 件 . 量 的消 费 升移 动应 用 的营 销效 果 。要减 弱 中国传统 价 值观 的影 响 , 大 者并 不 习惯 花钱 来购 买应 用 软件 。换句 话 说 , 中国 消费者 甚 至利 用 中 国传 统 价 值 观来 提 高 营 销工 作 的效 率 必须 做
通信行 业 中广受 追捧 的投 资方 向
显示. 目前智 能终 端 用户 接受 程度 较 高 的应用 仍然 是 免费 应 用 , 付 费应 用 接受 程 度 还较 低 . 果 公 司在 全 球 大获 对 苹 成 功 的商 业 模 式 在 中 国并 没 有 达 到预 期 的效 果 ( 鹏 . 张 中 国移动 应 用 消 费者 .寻找 适 合 中 国市 场 的商 业 运 作模
一
、
引 言
( 国猛 等 ,0 0 杨 智 、 王 21; 董学 兵 ,0 0 李 东进 等 ,0 9 , 21; 2 0 ) 并 爱 民、 思和 程 园园 (0 9 等三 位学 者通 过 实证 研究 发现 陈 20 ) 中国传 统价值 观 对奢 侈 品购买 动机 存在影 响 。因此 不少学
奢侈品消费的论文

一、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1、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奢侈品消费之所以能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无疑是一直接的原因。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持续了20年,世界银行公布的2005年全球GDP排名中,中国以2.229万亿美元被列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407亿元,外汇储备达106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国富而民强,富裕起来的中国消费者拥有了更大的消费能力,从而使奢侈消费具有了可能性。
根据社会学家分析,当人们面临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社会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释放,那种一掷千金的消费方式呈现为一种非理性的疯狂,但是从营销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阶段性的、自然的心理需求。
2、虚荣心和面子消费观的驱使虚荣心的驱使一直是奢侈品消费的一个主要动力。
“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
不论自己是否喜欢、在不在意,也要考虑他人会怎么看自己。
消费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人们之间的交际功能,所以在消费中不能不讲面子。
面子文化作为中国的独特文化确实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消费行为。
许多人将奢侈消费视为身份、实力、品位的标志,认为这样才能被人看得起。
由于虚荣心作祟,有人甚至省吃俭用也要买名牌。
奢侈品市场所代表的中国“新富阶层”,对中国中低层经济收入者原本平静如水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一方面,“新富阶层”和“成功人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光辉形象”刺激着中产阶级脆弱的神经,迫使他们做出“宁有包,不食肉”的准苏东坡似的举动。
3、年轻人的及时行乐观念一项对中国城市青年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年轻人认同“人生及时行乐”的观念,并表示愿意购买高品质物品。
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高强度的工作、巨大的生存压力,无时无刻不对他们的心理形成压迫。
他们需要大量的奢侈品,说明他们需要不断地证明自己、表现自己。
面子消费需要及其’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兼论广告代言人的调节作用

所声讨 的积极 的公共意象。该意象是 于不想被乐迫 的需要 ,也是 于其能
力 被尊 重 的需要 ( L 和 B o we r s ,1 9 9 1 );面子 既是一 种 心理 建构 也是一 种
社会建构 ,既具有情境性也具有持久性。面子是个人所声称的 、而且为他人 所认可的社会尊严或公众形象 ( 周美玲和何友晖,1 9 9 4 );面子是在社会交 往 中,个人成功地获得其向他人声讨 的 、同时也是他人认为其应该获得的社 会正 向价值 ( G o f f m a n ,1 9 5 5) 。1 9 4 4 年 ,留美博士胡先缙首次将 “ 面子”区 分为 “ 脸 ”和 “ 面”两个既相互联 系又截然不同的概念 ,为研究 中国人的面
子 内涵 提供 了方 向 。她认 为 , “ 面 ”是 个人 透 过 可见 的 成就 及夸 耀 而 获致 的
声望 ; “ 脸 ”则是团体给予具有道德名誉者的尊重 。虽然两者都代表了群体 对于个人 的尊重 ,可是它们所依据的标准有所不 同 ( H u ,1 9 4 4) 。这一概念
的提 m引起 了学界 的广 泛关 注 ,并在 之后 的研 究 中得 到 了延 续 。
是符号消费的深层次社会心理动因。其中 ,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 “ 面子”观念 又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 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面子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 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
( Wo n g和 Ah u v i a ,1 9 9 8 ;Wo n g等 ,1 9 9 8 ;Z h o u和 N a k a mo t o ,2 0 0 0 ;B a o、
由于这种象征性符号的作用 ,诸如宴请消费 、礼品消费 、炫耀性消费等颇具
中国特色的消费市场正蓬勃发展 。 从营销管理的视角来看, 炫耀性消费等消费 行为本质上是消费者个体在社会 比较基础上表达差异性 自我的一种符号象征
当今社会消费异化的表现及改善措施

追求物质享受和虚荣心满足, 忽视精神生活和内心需求,导 致心理失衡。
消费异化带来的焦虑和抑郁等 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个人 身心健康。
文化传承和价值观扭曲风险
消费主义思潮冲击传统文化价值 观念,导致文化传承断层。
物质享受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 一标准,忽视精神追求和道德修
养。
消费异化导致社会价值观扭曲,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
社会发展背景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消费异化提供了 物质基础。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 会财富不断增加,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随
之提高。
社会文化的变迁为消费异化提供了思想 基础。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和审美观念等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 化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为消费异化提供了 动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商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不断推出新的 消费产品和服务,诱导消费者进行更多
加强产品创新和质量提升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品 质产品和服务。
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
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材料和生产工艺,推广绿色产品和服务 ,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习惯。
媒体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
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作用
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宣传理性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消费异化是指消费行为和消费目的偏离了正常轨道,失去了其本真意义,被外部因 素所控制和影响。
消费异化表现为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病态消费等,这些消费行为不再是为了满 足实际需求,而是为了追求虚荣、刺激和快感。
消费异化的内涵包括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异化,这些方面 的异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消费异化的整体现象。
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现象
基于凡勃伦效应的民宿消费行为研究

场景这一客观变量对用户主观因素的调
节作用袁构建了基于使用场景调节的共享 充电宝接受模型遥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模 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及分析遥 研究表明袁使
用场景会调节感知有用性以及感知可靠 性对用户接受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的 影响遥
关键词院共享充电宝曰使用场景曰TAM
越知名袁品牌价值越高袁反而会促使消费 者获得炫耀性消费遥 首先袁民宿应该在品 牌的创立尧 建设和发展中运用好民族文 化尧地域文化袁将我国的民族文化和地域 文化作为优势资源进行充分挖掘袁创立民 族的民宿品牌遥民族民宿品牌既可以让国 内消费者获得民族民宿品牌的炫耀性消
二尧民宿经营中影响消费行为的建议 渊一冤加强品牌建设 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遥 越 知名的品牌袁品牌溢价能力就越强遥 品牌
中国集体经济 61
理论探讨
基于使用场景调节的 共享充电宝接受模型研究
姻 李金海 凌礼航 吕佳乐
摘要院用户接受的影响因素是共享充 电宝平台以及投资方需要关注的关键问
题袁文章在用户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 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袁考虑使用
渊四冤民宿消费群体的收入水平 民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会决定
他的消费倾向和产品组合遥 根据收入的 不同袁有更多不用的选择遥 消费传统酒店 更多的是为了交通便捷尧出行方便袁而消 费民宿更多的需要体验当地文化和生
活遥 一方面袁更高的收入的消费者袁能更 有条件解决民宿的交通不方便尧 消费时 间长等一系列的困难曰另一方面袁收入更 高的消费者需要通过一些产品的消费来
费的行为遥 传统观念中野面子冶意识尧儒家
思想等传统文化价值观袁都会影响到最终 的消费遥 因此袁在民宿消费中袁能够满足 野面子冶袁就更容易实现炫耀性消费遥 民宿 可以通过野名家冶的装修设计尧高额的消费 价格尧独特的自然风景以及高规格的接待 服务等满足野面子冶需求袁从而刺激消费者 达到消费遥 例如院位于浙江绍兴的兰亭安 麓袁 由国际设计大师 Jaya Ibrahim 先生设 计袁同时由于 Jaya Ibrahim 期间意外身亡遥 兰亭安麓 Jaya Ibrahim 成为其设计作品绝 笔之作袁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追捧遥
中国人的面子观对品牌权益的影响

第 2期
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Ae r o n a u t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Ma n a g e me n t
Vo 1 . 31 No . 2 Apr . 2 01 3
2 0 1 3年 4月
中 国人 的 面 子 观 对 品牌 权 益 的 影 响
李 大 林
( 河南理 工大学 经济管理 学院 , 河 南 焦作 4 5 4 0 0 0 )
摘
要: 中国文化 背景 下的 面子观 会 通过 品牌 象征价 值 中的 个人识 别 效用 、 社会 识 别效 用
1 9 8 7 ) 。面子 文化 在很 大程 度 上影 响 了 中 国人 的
对 比研究 , 凡勃伦将所观所想记述在 自己的著作 《 有 闲 阶级论》中, 并 提 出“ 炫 耀性 消费 ” 概 念 ( V e b l e n , 1 8 9 9 ) 。该 研 究 被 视 为 消 费者 行 为 研 究
的起 点 。
1 3 常社会 生活。面子文化 的产生与儒家传 统文
化、 耻感文 化 、 社 会 取 向 的文 化 以及 人 情 社 会 有
中西 社 会 有 很 多 共 同 点 : 人 际 关 系 的 交 际 性, 类似 于 中 国俗 语 “ 礼 尚往 来 ” ; 社 会 中人 际 关 系 的势差 , 即人 与人 之 间 的“ 等级 序 差 ” ( 如儒 家
和 地位识 别 效 用对品牌 权益 产 生正 向影 响。企 业在 品牌 塑 造 中必须 注 意 象征 价 值 的 注入 , 这
移动支付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调查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移动支付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调查研究获奖科研报告摘要:.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革,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支付已成为是消费者主要支付方式之一,互联网经济与文化消费结合产生了网络文化消费。
大学生是使用移动支付的主要群体,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移动支付对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移动支付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现状及其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与探讨。
本次调查在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重点考察了临沂大学在校大学生移动支付环境下网络文化消费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移动支付的使用对其网络文化消费的影响,明确大学生移动支付使用对其网络文化消费有无影响,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产生这样影响的原因以及如何促进大学生正确理性进行网络文化消费等问题。
关键词:移动支付;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根据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为98.6%。
手机网络支付规模达5.83亿,较2017年增长10.7%。
移动支付的诞生与发展促进了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中国大学生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主力。
.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移动支付对网络文化消费的影响.一、理论概述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移动支付是指移动客户端利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来进行电子货币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将互联网、终端设备、金融机构有效地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型的支付体系,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手机支付。
移动支付不仅仅能够进行货币支付,还可以缴纳話费、燃气、水电等生活费用。
移动支付开创了新的支付方式,使电子货币开始普及。
文化消费(Cultural consumption)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
文化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
大学生消费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5篇

大学生消费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5篇篇1一、引言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年轻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及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现状,本次社会实践针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了深入调查,旨在探究大学生的消费特点、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网络数据收集等多种方法,以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为对象,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1. 消费特点(1) 多元化消费:大学生消费领域广泛,包括服饰、电子产品、化妆品、餐饮等。
(2) 理性消费为主导:大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时能够理性分析,注重性价比。
(3) 受网络影响明显:网络购物、社交媒体等网络渠道对大学生的消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2. 消费问题(1) 盲目跟风消费:部分大学生在潮流、社交等因素影响下,存在盲目跟风消费的现象。
(2) 过度消费:部分大学生存在信用卡透支、过度借贷等过度消费现象。
(3) 忽视实际需求: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时忽视自身实际需求,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 影响因素(1) 社会文化环境:媒体宣传、网络文化等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产生重要影响。
(2) 家庭教育背景:家庭环境及教育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具有塑造作用。
(3) 校园氛围:校园文化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也是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因素。
四、分析讨论1. 大学生消费观的积极面反映了年轻人的活力与创新精神,多元化和理性消费成为主流。
2. 存在的问题表明,部分大学生在消费观上仍需引导,以避免盲目跟风、过度消费等现象。
3. 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在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上负有共同责任。
五、引导策略1. 家庭: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 学校:加强消费教育,将消费观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举办相关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3. 社会:媒体和公众平台应积极宣传健康消费理念,抵制过度消费和浪费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代表完全不同意,5 代表完全同意。问卷的最后一部分是人口统计变量调查。 (二)预测试
(二)有关炫耀性消费的文献 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on)最早由加拿大学者 Ra(e 1796—1872)提出。Veblen(1899)在《有闲 阶级论》对炫耀性消费的论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Veblen 认为,要获得并保持尊荣,仅仅保有财富或权 力是远远不够的,有了财富或权力还必须能够提供证明,因为尊荣只是通过这样的证明得来的。 在营销学界,不同流派的学者对于炫耀性消费的认识和定义尚有分歧,通过文献的回顾,笔者认为对炫耀 性消费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位学者是 O’cass 和 Mason。O’cass & McEwen(2004)注意到了很多研究中将 炫耀性消费和地位消费等同,并指出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他们认为是否公开是区分两者的关键。[15]Mason(1981) 指出炫耀性消费是一种追求社会地位的消费行为,并初步建立了炫耀性消费的研究框架,他认为通过把人们 潜在炫耀性需求附加到产品上,会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Mason 提出“考虑到不同社会间存在着 差异,不可能建立一种针对地位导向型消费者的普遍适用的一般理论”。[16] 此外,有些学者从不同视角作了相关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如 Wong & Ahuvia(1998)从社会文化的差异入 手,通过实证分析,对东西方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行为进行比较。[17]国内学者郑玉香、袁少峰、高英(2008)在已 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 SCM 的炫耀性消费前置因数影响模型,并指出“商品的象征意义对炫耀性消费和 地位消费有显著影响,地位消费对炫耀性消费有显著影响”。[18]
在集体主义文化浓厚的中国,个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例如,中国的男子通常把自己视为儿子、兄弟、 丈夫和父亲四个角色,而不是他自己(GAO,1998)。[19]由于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面子并不仅仅代表个人 自己的声望,更是代表了家庭、亲戚、朋友甚至是同事的群体声望。因此,中国人往往具有强烈的面子意识(Face Consciousness)。这些使得中国人的消费往往具有社会属性,并对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诸多方面产生影 响(Belk,1988)。[20]80 后群体不可能抹掉这层基本的文化根源。也因此,得到假设一。
心 像 ,身 份
需 要 :消 极 、积 极 面 子 他 人 关 系 ,相 互 性 认知过程 主 、客 观 面 子 自 我 ,文 化 ,磋 商
大部分研究面子的文献基本上都在定性层面,侧重于对面子的定义和面子分类的研究,比如将面子分为 消极/积极两个层次(Brown&Levinson,1978);[7]主/客观向度(成中英,1986);[8]自我/他人(Toomey,1988);[9]社会 性/道德性(金耀基,1988)。[10] 由于各个学科研究方法有所不同,各个领域有关面子的研究成果之间也较少共 性,导致概念和定义的分歧和分类标准的不统一。
关 键词 :面子 意识 ;炫 耀性 消费 ;80 后
一 、问 题 的 提 出
林语堂(1994)指出,面子(Face)它抽象,不可捉摸,但却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它触及到 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他认为统治中国的三个女神是面子、命运和恩惠,在这三个女神中,面子 比命运和恩惠还有力量,比宪法更受人尊敬。[1]
(一)测量方法 研究中各个变量所涉及的量表借鉴了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结合中国本土情况,对部分测项稍作改动。 本研究对面子意识的测量借鉴了 Cheung et al(. 1996)开发的 Chinese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y(CPAI) 中的 Face 子量表,共有 11 个测项。炫耀性消费倾向借鉴了 Marcoux(1995)开发的炫耀性消费倾向量表(共 18 个测项),结合其他采用该量表学者的研究结果,选取了其中的 13 个测项。所有量表都采用李克特 5 级量表,
二、文献评述
(一)有关面子与消费的文献 关于中国人面子的论述,最早是由美国传教士 Smish(1894)提出的。他认为,面子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内
作者简介:丁奕峰(1986— ),男,福建泉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市场营销专业 2008 级硕士研究生。
· 118 ·
涵复杂,比我们所能描述或者可能领悟的还要丰富,保全“面子”是中国人的第一性格。[3] 近代中西方学者如,
因此,鉴于面子意识在消费过程中的重要影响,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80 后群体的面子意识 是否确实比较强?(2)面子意识与炫耀性消费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即:面子意识越强,炫耀性消费亦越强? (3)人口统计变量(如: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户籍来源)能否反映出面子意识的显著差异?
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1)由于炫耀性消费是一种已经付诸于行动的实际行为,而作为学术研究很难去测 量和控制改变量,学术界通用的做法是使用炫耀性消费倾向来测量;(2)本文以 80 后作为调查对象,以期从这 一特定群体中寻找到广大中国消费者的共性。
H1:80 后群体的面子意识较强。 面子意识对炫耀性消费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途径—目的”理论来解释,Rokeach(1973)认为价值观是人 类行为最核心的驱动力。具体在营销领域研究中,由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其内心需求的外化表现。[21]例如, 对于不同的顾客来说,由于其价值观体系不同,他们所看重的产品属性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借助“途径—目 的”理论,很容易从理论上将消费者的价值观体系同其消费行为联系在一起,营销学者可以系统分析顾客作为 独立个体的价值观体系对于消费价值认知的影响。Bao, Zhou, & Su(2003)比较了中美消费者购买决策风格的 差异,并指出在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导向下,中国的消费者更注重社会需要的满足,更加注重面子,因此会 希望通过消费来显示自己的面子。综上所述,我们得到假设二。 H2:面子意识对炫耀性消费有正向影响作用。 第二个变量是户籍来源。根据现实情况,本研究将户籍来源分为两种情况:城镇和农村。第三个变量是 性别:男和女;第四个变量是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和否。这三个变量都是人口统计变量,人口统计统计变量常 常作为市场细分的标准,不同类别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风格不一样。因此,我们做出以下探索性的假设:
林语堂、鲁迅、Domino(美)、Stove(r 美)等都认为“面子”是解释和支配中国人社会行为的关键,并根据他们日常
生活中的洞见对面子进行了形象的描述,但是都没有形成明确定义。
20 世纪 40 年代,我国留美人类学家胡先晋首次将面子研究带入社会科学领域。她指出面子和脸是完全不
同的两个概念,面子是凭借成功和夸耀而积累起来的名声,而脸是社群对道德良好者所持有的尊敬。[4]此后,面
· 119 ·
三 、研 究 假 设 建 立
本研究意在探讨面子意识(Face Consciousness)作为前置变量对炫耀性消费的影响作用,以及性别、户籍 来源、是否是独生子女这三个人口统计变量是否反映出面子意识的显著差异。下面分别说明这几个变量的含 义以及相关研究假设的的理论基础。
第一个变量是面子意识,指个体期望他人予以其自我社会价值认同的一种需求感,这里的面子意识是指 人们对于自我面子的感知程度。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我们传统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座右铭。“抬头不见低头见” 的亲朋好友编织成了鲁迅所描述的“彼此心肝都了然”的“熟人社会”。生活中,为了面子一掷千金,为了面子 主动或者被动炫耀攀比的行为屡见不鲜。穿名牌、抽名烟、喝名酒、开名车之所以成为时下社会浮躁风气的主 旋律,最根本的原因是面子意识在作祟。卢泰宏(2005)指出,与西方人相比,受群体的影响较大是中国人消费 行为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更重视别人的看法和意见。[2]
尽管面子已经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于面子的测量方面,尚缺乏被学界广为接受的成熟的 量表可供借鉴,这也阻碍了营销领域进一步从实证角度研究面子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比较有影响力的量表有 两个,一个是 Bao,Zhou & Su(2003)开发的面子观的量表,只有 4 个测项,将面子简化为一维变量;[11]另一个是 Cheung et al(. 1996)开发的 Chinese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y(CPAI),面子属于人格量表的其中一个子 量表,共有 11 个测项,11 个测项只测量面子观一个维度(Cheung et al., 1996; Cheung et al., 2001)。[12]虽然这两 个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达到稳定的标准,但是,依旧不能满足研究需要,很难探讨面子对消费行为影响的作用 机理。
子观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周美伶、何友晖曾将一些学者对面子具有代表性定义进行梳理关 键 词 极 其 特 色[6(] P196)
学者
面子定义的关键词
特色
胡先 晋(1944) Goffman(1955)
Stove(r 1962)
尊 敬 、声 望 自 我 心 像 ,社 会 正 向 价 值
中国面子文化对炫耀性消费的影响分析
——基于“80 后”群体的实证研究
丁奕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面 子意 识”是 中国 消 费者 突出 的 本土 化 特征 ,渗透 在我 们 日常 生活 的 点滴 之中 。虽 然 实践 界以 此 为切 入 点 展开 营 销早 已存 在 ,但 是 学术 界对 于 面子 与消 费 关系 的 相关 实证 研 究仍 然较 少 。该 研 究以 80 后为 调 查样 本,采 用 调 查问 卷的方 法,探 讨了 面子 意识 对炫耀 性消 费的 影响 作用 ,同 时,从 性别 、户 籍来 源和 是否 是独 生子 女三方 面分 析 其 面子 意 识的 差异 性 ,具 有 一定 的理 论 价值 和管 理 借鉴 意 义。
对于 80 后的探讨一直是社会的焦点话题,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的 1980 年以后,成长在互联网 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个性鲜明、特立独行,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与父辈们完全不同。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 示,这一群体的人口总数达到了 2.04 亿。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模式已经引起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