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脂肪肝PPT【73页】

脂肪肝PPT【73页】
Hepatology, 2002,35:868-875.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 10:2423-2426.
危险因素 — 性别
女性对酒精介导的肝毒性更敏感,与男性 相比,更小剂量和更短的饮酒期限可能就 出现更重的酒精性肝病。 饮用同等量的酒精饮料,男女在血中酒精 浓度水平明显有差异,女高于男,可能与 女性胃粘膜内乙醛脱氢酶少有关。
Alcohol Clin Exp Res, 2001,25:40S-45S. Alcohol Clin Exp Res, 2001, 25:502-507.
危险因素 — 种族、遗传、个体
种族、遗传以及个体差异也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汉族人群的酒精性肝病易感基因ADH2、ADH3和ALDH2等的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基 因型分布不同于西方国家,可能是中国嗜酒人群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低于西方 国家的原因之一。 并不是所有的过量饮酒者都会出现酒精性肝病,这只是发生在一小部分人群中, 这表明同一地区人们之间还存在着个体差异。
急性脂肪肝
这是一类特殊类型的脂肪肝,总体发病率很低,病因主要包括妊娠 急性脂肪肝、HELLP综合征、Reye综合征(瑞氏综合征)、酒精性 泡沫样肝脂肪变性。
慢性脂肪肝的分类有哪些呢?
按肝内脂肪沉积的量: 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
按病理变化分: 单纯性脂 肪肝 脂肪性肝炎 脂肪性肝 硬化
你知道脂肪肝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吗?
临床诊断标准
➢ 1.长期饮酒史或2周内大量饮酒史,符合饮酒量阈值。
➢ 2. 临床症状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 黄疽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蜘蛛痣、肝掌等症状和体征。
➢ 3. AST、ALT、GGT,TBil,PT,MCV(平均红细胞体积)和CDT(缺糖转铁蛋 白)等指标升高。其中AST/ALT>2、GGT和MCV升高为酒精性肝病的特点。

脂肪肝与糖代谢紊乱PPT课件

脂肪肝与糖代谢紊乱PPT课件
Diabetes Care. 2011 Dec;34(12):2603-75
NAFDL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预测因素
韩国:
Sung KC : 11091例基线糖代谢正常受试者 随访5年, NAFLD发生T2DM 风险 OR 5.05 (CI, 2.08 –12.29)
Kim SW: 2049例非DM受试者, 随访4年, 基线存在NAFLD和IFG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 风险 HR8.95 ( CI, 6.49 –12.35)
R ach elJ.Perry1,Varm an T.Sam uel1,2,K ittF.Petersen 1,3 & G erald I.Sh ulm an 1,3,4,5
N 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 and itsdow nstream sequelae,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ype 2 diabetes,are rapidly grow ing epidem ics,w h ich lead to increased m orbidity and m ortality rates,and soaring health -care costs.D evelopin g interventions requiresa com 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the m echanism sby w hich excesshepatic lipid develops and causes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ype 2 diabetes.Proposed m echanism sim plicate variouslipid species,inflam m atory signalling and othercellularm odifications.Studiesin m ice and hum anshave elucidated a key role forhepatic diacylglycerol activation ofprotein kinase C ε in triggering 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Therapeutic approachesbased on thism echanism could alleviate th e related epidem ics ofn on -alcoh 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 d type 2 diabetes.

带你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

带你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

带你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在日常的生活中,相信大家对于脂肪肝这种疾病并不陌生,而且脂肪胺疾病的患病率也很高,脂肪肝的患者可能会因为自己过度饮食、饮食不规律而患上的,也有可能是因为营养太过丰富而导致的。

脂肪肝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酒精性脂肪肝;第二种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两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所以治疗的方式也就不同,有很多的患者对于这两种疾病的认知不准确,认为只要患上酒精肝就一定要及时的治疗,这是脂肪肝治疗当中的一个误区。

当患者患上酒精性的脂肪肝以后,那么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因为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肝硬化,甚至会引起病情的恶化。

但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则有很大的不同,于是本文就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行以下相关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本概念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

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

随着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全球化的流行趋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现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富裕地区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10%~30%,其中10%~20%为NASH,后者1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25%。

非酒精性脂肪肝这种病症除了可以直接导致患者出现肝硬化、肝细胞癌以及移植肝复发病症以外,还会影响到患者体内其他一些慢性肝病的进展,而且还参与Ⅱ型糖尿病以及动脉硬化疾病的发病当中。

代谢综合征相关的恶性肿瘤、动脉化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和肝硬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寿命,并且是影响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酒精性脂肪肝属于当代的医学领域中一种新的治疗挑战,而且在近些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这种疾病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还在不断的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人数也在逐年递增。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22年学习资料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22年学习资料

流行病学-NAFLD的危险因素包括-1、膳食结构-2、生活方式-3、IR-Diet-4、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 Loose Weight-YOU组DTgT-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2-TO LOOSE WEIGUT-型 尿病
流行病学-全球脂肪肝的流行主要与肥胖症患病率迅速增长-密切相关。-。】-近期体重和腰围的增加与NAFLD发 有关,腰围-比BM更能准确预测脂肪肝。-·NAFLD是血清HBV DNA低载量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转氨 增高的常见原因。
诊断标准-2、病理学诊断:-肝腺泡3区大泡性或以大泡为主的混合型肝细胞脂-肪变,伴或不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 叶内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窦周纤维化;儿童NASH汇-管区病变(炎症和纤维化)通常较小叶内严重。-正常肝 -脂肪肝
诊断标准-toIi】-防-3、影像学诊断:-规定具备以下3项腹部超-声表现中的两项者为弥漫-性脂肪肝:-1 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明亮肝”,回-声强于肾脏:-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050年2200241J-PHI IPS-HD-清;-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MI1.1-60-:A@
目录-流行病学-自然转归-诊断标准-病情估计-治疗对策-监测与随访
பைடு நூலகம்
流行病学-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普通成人-NAFLD20-33%,其中NASH10-20%肝硬化2-3%-患 率-肥胖症患者-NAFL60-90%NASH20-25%肝硬化2-8%-2型糖尿病患者-NAFLD 285%-高脂血症患者-NAFLD 27-92%
目录-流行病学-自然转归-诊断标准-病情估计-治疗对策-监测与随访
病情估计-有代谢危险因素(内脏型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病、代谢综合征、近-期体质量增加或急剧 降者除需评估心-、脑、肾外,建议:肝功能、上腹部超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一、概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又称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是一类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其中NASH是NAFLD进展的重要中间阶段。

NASH最早于1980年由Ludwig描述,当时认为它是一种好发于滴酒不沽的肥胖、糖尿病女性群体的良性肝病。

事实上,NASH亦可发生于每周饮用乙醇量小于210g的体型消瘦和无糖尿病和血脂正常的男性,并可诱发进展性肝纤维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和失代偿期肝硬化。

当前NASH已成为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的重要肝硬化前期病变之一,并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转氨酶异常的常见病因,NASH 的有效防治可望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减少肝硬化和肝病相关残疾和死亡的发生。

二、流行病学文献报道NAFLD/NASH的患病率及其病因构成比差异很大,主要与调查年代及其所用诊断方法、检查对象的年龄、性别、伴随疾病状态以及酒精和药物消耗等因素不同有关。

近十余年来,随着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的多元代谢综合征的高发,NAFLD/NASH的患病率逐渐升高。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NAFLD现已成为最常见的肝病之一。

美国普通成人NAFLD的患病率为10~40%(平均20%),NASH 为2~5%(平均3%)。

在肥胖、糖尿病以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慢性升高者等特殊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更高,并且NAFLD的起病渐趋低龄化。

1987年Friedman报道,美国成人健康查体者血清转氨酶异常率0.5%,其中75%与肥胖和嗜酒有关。

1988年Gillon发现,2.4%苏格兰献血员血清转氨酶异常,其中82%与肥胖和酒精性脂肪肝有关。

脂肪肝讲座ppt课件

脂肪肝讲座ppt课件
13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
4、肝脏B超检查有典型表现。 4.1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回升强于肾脏; 4.2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4.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5、肝脏CT检查有典型表现。
弥漫性肝脏密度降低,肝与脾的CT值之比≤l。
5.1肝/脾CT比值≤1.0但大于0.7者为轻度; 5.2肝/脾CT比值≤0.7但大于0.5者为中度; 5.3肝/脾CT比值≤0.5者为重度。
28
NAFLD治疗措施
不同体型/劳动强度热量需求表(千卡/千克/天)
卧床休息
消瘦 20-25
轻体力劳动 35
中体力劳动 40
重体力劳动 40-45
正常 15-20 25-30 35 40
肥胖 15 20-25 30
35
29
NAFLD治疗措施
计算三大营养素的实际摄入量 例如:某男,身高175Cm,体重75Kg,职业会计 1、标准体重:175-105=70Kg 2、每日所需热卡:70×30=2100Kcal 3、每日蛋白质量:1.2g/Kg算,70×1.2=84g,提 供热量336Kcal(84×4=336) 4、每日脂肪量:0.6g/Kg算,70×0.6=42g,提 供热量378Kcal(42×9=378) 5、每日碳水化合物量:根据热量2100-336378=1386,折合质量为346.5g(1386/4=346.5)
3、.酒精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血清ALT、 AST升高和血清TBil明显增高,可伴有发热、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
16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
4、酒精性肝硬化: 有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和血清生物化学指标的改变。
5、重症酒精性肝炎:指酒精性肝炎患者出现 肝功能衰竭的表现,如凝血机制障碍、黄疸、 肝性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 常伴有内毒素血症。

脂肪肝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脂肪肝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9
五、脂肪肝患者的护理
3)脂肪肝往往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等 代谢性疾病相伴而行。如果患了脂肪肝,等于是给 你敲了一个警钟,你就要排查一下,有没有合并其 他一些情况了,如果有就要采取措施,及时干预。 4)一部分患者朋友认为脂肪肝只要吃药就行了, 或者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朋友认为一些价格昂贵 的补品,比如深海鱼油等,对脂肪肝有奇效。这些 观点也是不对的,无论什么情况都要牢记一条,对 不良生活方式的调整,才是治疗脂肪肝这种疾病的 根本。
• 2、控制体重、减少腰围:这也是我们要达到的根本目标, 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的、健康的方式,我们都可以采用。 对于一些顽固性肥胖的年轻患者也可以去医院咨询相关的 专家,能否实行手术治疗,比如,通过减少胃容量来强制 达到节食的目的。当然,这些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和创伤, 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采用。
6
五、脂肪肝患者的护理
4
四、脂肪肝患者的治疗
• 脂肪肝的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 物治疗也称为自然疗法,主要是对患者生活方式 的一些调整。脂肪肝的最有效治疗,或者最根本 的治疗方法是非药1、休息与活动:增加有氧运动量,有氧运动主要指的是 慢跑、游泳、登山等,要求每周至少锻炼4次以上,累计 的锻炼时间要求达到150分钟以上。有些患者患者跟我提 出来,慢慢散步可不可以,我说你要是一步三摇的散步, 效果可能不好。但是对于有基础心肺疾病或者高血压的患 者,还是要特别注意运动的强度。一般来说,以自己不觉 得疲劳为限度。
10
11
• 3、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律一日三餐的饮食习 惯。忌暴饮暴食、吃零食,晚饭应少吃,睡前不宜加餐。选 用合理的烹饪方法,尽量食用植物油,每日摄入量不超过 20g;控制食用盐的摄取量,每日摄取量不宜超过5~6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