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40页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PPT课件
(2)原因: 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公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要求多样化 (3)地位: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产值和就业人数
超过物质生产部门。
(4)作用:
①以新技术改造了第一、第二产业,进一步增强了竞争力; ②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 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
2、“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小组讨论:与传统经济模式比较)
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 信息技术为主导。 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 (2)表现:
阅读第二目,归纳:
1、什么是“福利国家”制度? 2、为什么西方国家要实行高福利政策? 3、福利国家制度的资金来源? 4、福利国家制度的内容? 5、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过程? 6、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 7、福利国家制度的作用和实质?
1、含义: 在混合经济前提下,实现国家对社会资源的
再分配过程。
2、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发展历程
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和外贸增 长趋缓
①开始出现:罗斯福新政,凯恩斯倡导
②进一步发展: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普遍奉行
“黄金时期”
“滞涨”(70年代初)
③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混合经济”
“复苏和繁荣”(80年代到90年代)
增长率(%)
9 8.7 8 7 6 5
黄金时期
6.3 5.6
课标要求: 以二战后的美国为例,分析当代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的发展,福利国家制度,第三产业兴 起、新经济)
阅读课本第一目, 归纳: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产生 和发展历程?
2、滞胀的特征和表现?资本主义国 家应对滞胀现象采取的措施?

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9: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9: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大国崛起》
材料二:科技开发与研究日益社会化。一些科技项目的开发 和研究,往往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的协同配合;一些大规模 公共设施的建设等更是投资巨大、回报率低,私人垄断资本 要么无能为力,要么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主要表现形式 1946 年开始,英国工党政府用两年就完成了对煤矿、 民航、铁路、公路、运输、煤气、电力等部门的国 有化。 国有化 1946 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 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增长一倍。 经济计划
二战结束后,美国军方取消了轰炸机订单,波音工厂 关闭,70000名工人失去工作。60年代在美国政府联 邦资金的资助下,波音取得了重大发展。到1983年, 美国国防部政府采购大批改装型军用机,波音公司获 得良机。
政府采购
3.发展: 普遍推行(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初) “黄金时期 ”(1950-1973)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材料
美国各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第一产业
1950年 6%
1995年 2%
第二产业
36%
27%
第三产业
58%
71%
——李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有人说,第三产业是资本主义为应对经济危机而筑起的强力 免疫系统。 你怎样理解?
第三产业:提供各种劳务的服务业
保险
苹果市值一直是全球第一,比排名第二的埃克 森美孚石油市值多53%。
乔布斯
2015年福布斯全球科技界富豪排行榜 科技革命催生了更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房地产
交通运输 体育
文化
教育
信息咨询
通讯
餐饮 银行
影视


第三产业与经济危机: (1)生产部门增多,减少了集中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2)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拉动了内需。 (3)第三产业提供的是劳务,“ 产”“ 销”大体同步。

2021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PPT课件

2021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PPT课件

(2012·海南高考卷·22)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 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 组阁。导致这一 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 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60% 50% 40% 30% 20% 10%
0%
代表美国
包括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 大利
GNP
工业生产
出口
黄金储备
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对比
哈里·杜鲁门 (1945-1953)
艾森豪威尔 (1953-1961)
肯尼迪 (1961-1963)
约翰逊 (1963-1969)
尼克松 (1969-1974)
3、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4、开始:罗斯福新政
5、发展: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初 (黄金时期)
6、调整: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 (实行“混合经济”)
7、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一、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原因 二战后——70年代初: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 (3)战后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4)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盛行 (5)战后西欧面临重建任务
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 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 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被迫人为地放慢经济增长步伐,却又使生产 停滞、经济恶化。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 政政策,都只能见效一时。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教版(共25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教版(共25张PPT)
思考: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
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
图说历史
美国宇航中心 (模型) 法国国营核电站 英国国有铁路和火车
世界工业年均增长率示意图
1948- 1971年
1879- 1900年
1860- 1870年
0.00%Βιβλιοθήκη 5.60%3.70%
2.90%
2.00%
4.00%
下,波音由军用航空转向了民用航空,取得了重大进 展,Tom 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并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思考:这反映了美国在实行什么经济政策?这一经济政
策的理论基础是?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 等弊病。提出:当商品供给大于需 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 程、降低利率等刺激消费和增加投 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 反的措施。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 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 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 命。
情景三:Tom失业后的“悠闲”生活!
Tom在失业的头一年内靠领取由政府举办的, 向雇主征收的失业保险金,为原工资的50%。后来仍 没有就业,就只能领取由政府财政拨款的每月300美元 社会救济,同时,他还可领取政府的食品券补贴。政 府还给他们提供了一套宽敞明亮的福利房。 大儿子上 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刚 生的女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他一家基
6.00%
黄金时代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 增长率的比较
联邦德国, 6.70%
意大利, 5.60%
法国, 5.30%
日本, 9.60%
英国, 2.90%
美国, 3.50%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精品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精品课件

5、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第 三产业发展超过物质生产部门,其 意义在于①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 农业②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③能够 拓展经济活动领域④一定程度上缓 和经济周期性波动( )A.① 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D 6、为什么1929年的经济危机会从 美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 ) A、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二、建立“福利国家” 建立“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制度的概念 “福利国家”制度的 (教材89页历史纵横): 是在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 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下,实现 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 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 1、目的: 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 会问题。 2、实质:
从罗斯福新政起,尤其是二战后,凯恩 从罗斯福新政起,尤其是二战后, 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各国制定经济政 策的主要依据, 策的主要依据,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 进入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 展,进入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 今天,凯恩斯主义对我国扩大内需, 今天,凯恩斯主义对我国扩大内需,缓 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经济持续、 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 健康地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速、健康地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8、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 想是( )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 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 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C. “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 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政府来 综揽。” 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 ” 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C
9、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工业复兴法通 过之后评论说:“ 这简直是法西 斯!”,他的话主要是针对这一法 令( ) A 、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权力 B 、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合法政 党 C 、采取了政府干预经济手段调整 工业生产 D、 国家对农业进行了调整 C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38PPT()(共38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38PPT()(共38张PPT)
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种局面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计划经济体制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 渐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基本特征:
①.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②.生产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自主权(以指令性计划为
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 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成果
存在的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
探究:如何看待国有企业职工 下岗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把企业推向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企业职工下岗 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是把高度集中的管 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 管理体制,以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创 造性和积极性。
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 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分配改革方面,把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改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
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决定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并写下了保证书,包产到户……
2 这些实际上、都是刺对农激民了的剥供夺,给使增农民加惊恐和和买不满方,纷市纷场杀猪的宰羊形,成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逐计渐划形 经成济3了不、一等批于产有社实会品力主和义和活,企力资的本业大主企义的业也集有分团计;划化; 加快,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脱颖而出。 4、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企业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

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件(28张)

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件(28张)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为缩小___贫__富__差__距___,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___社__会__保__障___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 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 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发展过程
4.内容: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___失__业__保__险___、教 育等。 5.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6.评价:对___社__会__稳__定___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许 多弊端,导致___国___家__财__政__不堪重负。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 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4)积极作用:首先,它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使 生产、技术改造过程更加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 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 主义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 和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的供需关系得到调整,促进 了生产力的发展。 (5)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滞胀”时期 (1)时间:20 世纪_____7_0______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2)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 严重。 (3)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 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 “____混__合__经__济__”。
有化的时机……
史料三 计划能补偿③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④
优点。
——戴高乐
◆①体现新政以来,政府角色的转变。 ◆②国有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 ◆③指生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④指市场的自发调节和企业的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 贸易。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共68张PPT)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共68张PPT)
——《世界经济史》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戴高乐
戴高乐(1890—1970) 思考:与苏联的指令性计划相比,战 1959—1969年任法国总统 后发达国家制定的经济计划有何特点?
它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是指导性的经济计划。
一、 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2)评价:有利于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但美国居于主导地位。
国家的宏观调控
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
合 主义,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作 (2)发展历程 探 究
国家的宏观调控
(3)特点: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 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
1、背景
(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 的弊病;
倾倒牛奶
失业后的求职者
排队领取救济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轰炸后的断壁残垣
战场上的血腥杀戮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苏联的工业化成就
苏军的钢铁洪流
(4)二战后,这些国家进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
50万元的人群数量约在2000万人左右,人口占比不到1.5%。
——时卫干 中国社科院
《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1969年 中产阶级美国人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问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
题 情
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国家”政策的含义和作用如何?
境 又有何调整?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