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农业资源与区划

合集下载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

环境保护措施
推广绿色建筑,减少能源消耗 加强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回收率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 加强环境监测,确保环境质量
Prt 05
重庆市各区规划效果预期
经济效果预期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规划实施,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区域经 济水平
提高居民收入:规划实施后,居 民收入将得到提高,改善生活质 量
旅游景区规划
重庆洪崖洞:打造世界级旅游 地标,提升旅游品质
重庆磁器口古镇:保护历史文 化遗产,发展特色旅游
重庆南山风景区:优化生态旅 游环境,提升游客体验
重庆长江索道:打造空中观光 线路,提升城市形象
Prt 04
重庆市各区规划实施措施
政策措施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障城市建设用地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社会治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资金保障措施
政府财政投入:加 大财政投入,确保 规划实施的资金需 求
社会资本参与:鼓 励社会资本参与, 拓宽资金来源
创新融资模式:探 索创新融资模式,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优化资金分配:合 理分配资金,确保 规划实施的均衡性 和可持续性
土地利用措施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推进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提高土地质量 鼓励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生态规划布局对重庆市发展 的影响
生态规划布局与城市规划的 关系
Prt 03
重庆市各区重点区域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
渝中区:重点发展金融、商 贸、文化创意等产业
添加标题
沙坪坝区:重点发展教育、 科研、文化旅游等产业

重庆概况

重庆概况

石柱黄水森林公园 姜家溶洞风景区 东温泉 统景温泉城 秦良玉陵园 黄水森林公园 大车湾墓碑石刻 嘉陵江小三峡 北碚恐龙遗址 芙蓉江 圣寿寺 黑山风景区 邱少云纪念馆 陈独秀故居

鹅岭公园 重庆动物园 小南海 黄山蒋介石官邸 林园 重庆基督教联合礼拜堂 龙缸 双桂堂 丁房双阙 曾家岩50号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大酉洞桃花源 北温泉公园 渣滓洞 枇杷山公园 金佛山
宋 光 宗
第二次 建都:元 末农民领 袖明玉珍 建都重庆, 建立了大 夏国。
第三次建都
抗日战争时期,国 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 成为中国的暂时首都, 1940年宣布为永久陪 都,是当时全国抗日战 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 挥部,中国大后方的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 成为中华民族抗战救亡 的大后方基地。
古 代 如苏 今杭 美出 女美 在女 巴 渝
重庆女孩——
美得有“罪”
身 材 之 ’ 罪 ’
美 丽 之 ‘ 罪 ’
时 ‘消 尚 罪费 之 交 之 ‚ ’ 罪 友 ‛ 感 之
情 ‘ 之 罪 ‘ ’ 罪 ’
性 格 之 ‘ 罪 ’
到了北京才知道官小
到了广州才知道钱少 到了重庆才后悔结婚太早
重庆女孩为什么美?
快乐歌
如果感到快乐请你拍拍手 如果感到快乐请你拍拍手 如果感到快乐请你跟着我一起走 和我一起去打望重庆
如果感到快乐请你拍拍肩 如果感到快乐请你拍拍肩 如果感到快乐请你和同桌握握手 我们手牵手去打望重庆
1.作为重庆地陪导游应从哪些方面为客人作介 绍? 2.你知道的重庆旅游景点有哪些?
重庆的简介 (地理位置、人口、气候、市花、市树) 历史 美女、美食 美景 (解放碑、重庆的四十区县四十景)
彝族

广西长寿村在哪里

广西长寿村在哪里

广西长寿村在哪里广西长寿村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北部,地处桂江流域,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广西长寿村的位置及其特点。

一、地理位置广西长寿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地处南宁市西北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

该村地理坐标为北纬22°45',东经108°33',位于桂江中上游河谷,被山脉环抱,四面环山,气候宜人。

二、地形地貌特点广西长寿村地势较为平缓,地貌类型为中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起伏不大。

整个村庄被群山环绕,山势起伏,山坡上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景色宜人,形成了广西长寿村独特的自然风光。

三、气候条件广西长寿村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

夏季炎热潮湿,多雷阵雨;冬季温和干燥,很少有严寒天气。

春秋两季气温宜人,是适宜旅游和度假的好时节。

四、生态环境广西长寿村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由于地处山区,村庄周边有丰富的植被,山林茂密,空气清新。

村内还分布着一条小溪,水质清澈,水流潺潺,为村庄增添了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五、人文特色1.传统文化广西长寿村是典型的壮族村寨,村民们秉承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他们保留了壮族传统婚礼、葬礼等风俗习惯,也有独特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展示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2.特色建筑广西长寿村的建筑多以土木结构为主,体现了壮族的建筑风格。

村内的房屋大多低矮,屋顶以铺瓦为主,外墙涂白,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幅富有特色的乡村画卷。

3.民俗活动广西长寿村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舞狮、打鼓、唱山歌等。

每逢节日,村民们会举办各种盛大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壮族传统的火龙舞、花灯会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六、旅游资源广西长寿村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俗文化,成为了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村内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此外,广西长寿村还坐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市省情省貌——事业单位考试必备

重庆市省情省貌——事业单位考试必备

重庆市市情一、概况重庆是中国四大中央直辖市之一,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中国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国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城乡统筹的特大型城市。

重庆市地处中国内陆之西南,位于长江上游,是一个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

城市依山而建,人谓“山城”;冬春雨轻雾重,又号“雾都”。

因境内嘉陵江古称渝水,故简称渝。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为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

重庆的总人口计算分为城市核心区与都会区全区,其中若以都会区全区(3,235万)计算,则其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也列中国的四个直辖市之最,但国际一般以城市核心区人口作为排名依据。

二、行政区划重庆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下辖40个行政区县(自治县),有19个区(万州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黔江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21个县(自治县)(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重庆以主城区为依托,各区、县(自治县)形如众星拱月,构成了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的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城市群,是中国目前行政辖区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单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

三、民族人口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羌族、仡佬族等49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75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13万人,其次苗族约52万人,主要分布在黔江开发区的五个民族自治县和涪陵地区。

挞扒洞村——长寿村

挞扒洞村——长寿村

挞扒洞村——长寿村挞扒洞村位于贵州省铜仁市谢桥办事处,这里青山绿水,山环水绕,空气新鲜,民风纯朴。

全村800多人,人均寿命在67岁以上;其中65岁以上老人110人,占全村人口的12.7%;80 -100岁的高龄老人25人。

据村民介绍,村里寿星多,不仅得益于当地森林茂密,山泉甘甜的自然环境,更与村民笃信“家里有一老,犹如有个宝”、个个把老人尊为“泰山”有很大关系。

村里每逢红白喜事,村民都要把80岁以上的老人请来当座上宾,继承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使该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长寿文化”。

自然地理条件(一)地理位置挞扒洞村位于万山区西北部的谢桥办事处境内,地处梵净大道终端,距铜仁市区10.2km,有“铜仁市南花园”之称。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05′41″— 109°08′45″,北纬27°35′2 2″—27°37′37″。

四至界限为:东起龙生水库大坝,南以通村公路为界,西止于太阳冲水库,北依木杉河水岸沿线。

(二)自然环境1、地质地貌挞扒洞村地层大部分属海相沉积,厚度较大。

地层呈带状分布,从东到西,依次出露板溪群、震旦系,局部地方覆盖有第四系。

地处山川台地与河谷深切地带。

境内山峦起伏绵延不断,坡度较大,多在25°~ 30°以上,地形崎岖,山谷溪河蜿蜒流淌,两岸群峰耸立,植被葱茏。

2、气候万山区位于中东亚季风区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3.4℃,年极端最高气温34.3℃,年极端最低气温-1 0.4℃,七月为最热月,其平均气温23.9℃;一月为最冷月,其平均气温2.0℃;年较差21.9℃;年平均降水量1400mm,年最多降水量1715mm,年最少降水量954mm,年平均日照时数1274h;年平均相对湿度83.0%;年平均风速2.100m/s,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整体具有冬暖夏凉、冬长秋短、雨水充沛、水热同季、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是较好的避暑和避寒地。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送审稿)平和县人民政府二○○九年十一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区域概况........................................................................................... 2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2 第三节土地利用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6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原则.................................................................................. 8 第一节指导思想........................................................................................... 8 第二节基本原则........................................................................................... 8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主要目标和任务.................................................... 10 第一节区域功能定位................................................................................ 10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0 第三节土地利用主要目标........................................................................ 11 第四节土地利用主要任务........................................................................ 12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8 第一节农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8 第二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21 第三节未利用地结构调整........................................................................ 25 第五章基本农田调整和布局优化................................................................ 27 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27 第二节基本农田布局优化........................................................................ 28 第六章土地利用分区 (29)第一节土地利用政策分区及管制规则 (29)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 (30)第七章中心城区和工业园区土地利用 (35)第一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35 第二节平和工业园区土地利用................................................................ 37 第八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39)第一节耕地保护工程................................................................................ 39 第二节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工程............................................................40 第三节重点基础设施用地保障工程........................................................ 41 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 (42)第十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3)第一节强化规划实施行政管理措施........................................................ 43 第二节加强规划实施经济调控机制........................................................ 43 第三节建立规划实施技术保障措施........................................................ 43 第四节扩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44 附表1 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45 附表2 平和县各乡镇农用地指标................................................................. 48 附表3 平和县各乡镇建设用地指标............................................................. 49 附表4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指标表................................................. 51 附表5 补充耕地指标表 (52)前言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切实落实两个最严格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促进平和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10 年)》和《平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重新公布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重新公布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重新公布征地区片综合
地价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公布日期】2023.11.28
•【字号】渝规资规范〔2023〕10号
•【施行日期】2024.01.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重新公布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
通知
渝规资规范〔2023〕10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现将我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重新公布(见附件)。

本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重庆市区片综合地价标准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3年11月28日附件
重庆市区片综合地价标准。

崇明区种植

崇明区种植

崇明区种植
崇明区是中国上海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位于长江口南岸,是上海市唯一的岛县。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崇明区的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

崇明区的农业主要集中在种植业方面,其中包括三大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蔬类。

崇明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

水稻是崇明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崇明区的水稻种植面积较大,产量颇丰。

此外,该区也种植一部分小麦和玉米,以满足本地居民的食用需求。

在经济作物方面,崇明区主要种植大豆、花生和油菜籽。

这些经济作物在市场上有一定的需求,不仅满足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也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此外,崇明区的果蔬种植业也有一定的规模,主要种植包括草莓、葡萄、樱桃、桃子等水果,以及蔬菜类如黄瓜、西红柿、茄子等。

这些水果和蔬菜不仅供应本地市场,也供应上海市区以及其他周边城市。

为了提高崇明区的种植业发展水平,该区政府大力推行现代化农业和科技创新,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种植业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种植,推广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崇明区的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资源与区划地理位置重庆市长寿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主城区东部,属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距重庆市主城区50千米。

东北邻垫江县,东南接涪陵区,西北靠四川省邻水县,西南与渝北区接壤。

位于东经106°49′22″-107°27′30″,北纬29°43′-30°12′30″之间。

东西宽千米,南北长千米。

全区幅员面积平方千米。

自然状况长寿区地质构造属压应构造形迹,以北北东向梳状褶皱形为主,具有背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斜纵横张烈隙发育的特征。

地域地貌受构造控制明显,山体走向与构造形迹展布方向基本一致。

背斜构成条状中低山岭,向斜构成宽缓开阔的槽谷丘陵,岭谷之间构成平行岭谷地貌景观。

全境山区占18%,深丘占35%,浅丘占42%,江湖水面占5%。

海拔多在300米以上,大堡至复元长江水面海拔154米。

山脉为锯齿状,以明月山为大,其支脉支峰分布较广,主峰白云山海拔1034米,为全区最高峰。

黄草山、铜锣山和五堡山,是境内主要山脉。

境内主要河流有长江、龙溪河、桃花溪河、大洪河、御临河等。

2010年全区林地面积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4%。

气候特征长寿区划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初夏多雨,盛夏炎热常伏旱,秋多连绵阴雨,无霜期长,温差大,多雾少日照。

常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多数年份极端高温38℃,极端最低温0℃,曾有日极端最高温44℃和日极端最低温℃出现。

常年降水量毫米,最高降水量毫米,最少降水量毫米,日最大降水量毫米。

平均相对湿度春79%,夏77%,秋、冬83%。

常年平均无霜期360天,最长365天,最短349天。

风向多北北东、少西西南。

行政区划长寿区古属巴国枳邑,原名乐温县。

因县民多高寿,于公元1363年改置长寿县。

2001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寿县,设立重庆市长寿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

2010年长寿区辖4个街道,14个镇。

即:凤城街道、晏家街道、江南街道、渡舟街道、长寿湖镇、云台镇、葛兰镇、但渡镇、邻封镇、云集镇、双龙镇、龙河镇、海棠镇、石堰镇、新市镇、八颗镇、洪湖镇、万顺镇。

共设223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

民族人口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回族、满族、壮族、苗族、白族、藏族、彝族、傣族、土家族、布依族、蒙古族、朝鲜族等12个少数民族。

2010年末全区总人口352747户,902112人,其中农业人口626122人,比上年减少48207人,城镇人口275990人,比上年增加49312人。

人口出生率为‰,死亡率为‰,自然增长率为‰。

农业资源(一)植物资源: 长寿有丰富的粮、油、麻、桑、茶、菜、果、药、竹、木等野生和栽培植物资源。

粮食作物有3科11种300个品种品系,油料作物有7科12种以油菜为主,木本油料植物3科4种,桑树6种,茶叶5种,蔬菜12科15种,榨菜23种。

果树12科154种,其中唐时荔枝誉高,今沙田柚、夏橙、脐橙、锦橙最名。

经济林木有漆树、棕树、蒲树、白腊、花椒等多种树,风景名贵树有银杏、水杉、月桂、黄桷树等。

(二)动物资源: 长寿区动物资源丰富,有原生动物116种,腔肠动物2种,扁形动物12种,原腔动物17种,环节动物12种,软体动物8种,节肢动物106科368种,脊椎动物218种。

动物资源中,一类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鲟、胭脂鱼。

三类保护动物有长江鲟、红腹锦鸡、灵猫、獐子等6种。

畜禽等资源种类繁多,以猪、牛、兔、鸡、鸭、鹅、鹑、鸽、蜂、蚕等为主。

(三)土地资源: 长寿区域东西宽公里,南北长公里,面积平方公里。

截止2010年底,有耕地面积52120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36672公顷(水条件23942公顷),临时性耕地15172公顷。

有园地面积11278公顷(其中茶园面积55公顷,果园面积11223公顷)。

有水域面积11149公顷,可养殖水面8000公顷。

(四)水资源: 长寿区境内有一江、三河、十三溪、三十五条沟、175处地下水、两个人工湖及十六座小(一)型水库,总水面积11149公顷,河道总长公里,多年径流总量亿立方米。

灌溉、养鱼、航运、发电等皆得其利。

水能蕴藏量18万千瓦,可开发量万千瓦。

地下水中,有世界罕见的义和乡干坝村碳酸盐多元素复合型优质饮用矿泉水,含锶、铕、铜、锌、硒等微量元素,日流量150立方米,水质好,酸碱适度,矿化度低,常年水温15℃,已经开发利用。

农业园区《重庆市长寿区现代农业种植园区总体规划》经区政府第55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并于2010年5月举行了启动仪式。

长寿现代农业园区由现代种植示范园和沙田柚种植示范园两大园构成,按照“一年成势、两年成形、三年成园”的建设思路,规划建设核心示范基地和拓展示范基地等各类基地60万亩。

2010年6月,园区被确定为首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截止2010年底,澳门恒河集团、北京冬润果蔬集团、重庆维丰公司、重庆市和兴源公司等21家企业已经入驻园区,引资额达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

园区已建成各类产业基地64200亩,其中,柑橘基地26500亩,沙田柚基地33000亩,花卉苗木基地1500亩,设施蔬菜3200亩。

园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8800万元,新建公里宽为8米的沥青路面环道主干道和沙田柚园区人行观光便道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建成13个骨干水系项目,为入园业主规划新建变压器10座,增加供电300千伏安。

预计2012年园区可基本建成,全部项目达产后,年收入40亿元,税收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50元,人均增收4350元,土地亩收入达6200元,比种粮收入高5200元。

农业经济2010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现价)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农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林业产值4789万元,比上年增长%;牧业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渔业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275万元,比上年增长%。

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商品产值(现价)亿元,比上年增加%。

实现农业增加值(现价)亿元,比上年增加%。

农业生产除粮食生产外,主要有柑橘、蛋(肉)鸡、水产三大支柱产业和蔬菜、生猪两大菜篮子工程。

2010年全区播种面积85726公顷,较上年增加1376公顷。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7715公顷,较上面增加612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68539吨,较上年增产%,平均亩产363公斤;蔬菜播种面积11831公顷,较上年增加598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1831公顷,产量249140吨,较上年增加22050吨,平均亩产1404公斤;水果总产量万吨,较上年增加万吨;油料总产量8335吨,较上年增加808吨。

肉类总产量万吨,较上年增加吨;茶叶总产量53吨,较上年增加6吨;蚕茧产量395吨,较上年增加15吨。

农村家庭基本情况全年农村居民2010年人均总收入元,同比增长%;人均纯收入元,比上年增长%;人均总支出元,同比增长%,其中生活消费支出元,同比增长%;平均每人经营耕地面积亩,同比增加%;平均每人拥有住房面积平米;平均每人消费粮食公斤,同比增长%;平均每人消费蔬菜公斤,同比减少%;平均每人消费食用植物油公斤,同比增加%;平均每人消费肉类公斤,同比增加%。

一、综合情况长寿区位于重庆腹心,距主城区65公里,面积1423平方公里,人口88万。

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向“两翼”辐射的重要中继站。

辖区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

长寿通过全力打造“工业高地、旅游休闲胜地、城郊农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力争在2020年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和独具特色的大城市。

二、自然资源土地资源长寿区域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公里,面积平方公里。

有耕地面积46276公顷,(其中田27703公顷,土18573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

有园地面积2366公顷(其中茶园面积174公顷,果园面积2192公顷)。

有水域面积11149公顷,可养殖水面7161公顷。

荒地4903公顷,开发潜力较大。

水资源长寿区境内有一江、三河、十三溪、三十五条沟、175处地下水、两个人工湖及十六座小(一)型水库,总水面积11149公顷,河道总长公里,多年径流总量亿立方米。

灌溉、养鱼、航运、发电等皆得其利。

水能蕴藏量18万千瓦,可开发量万千瓦。

地下水中,有世界罕见的义和乡干坝村碳酸盐多元素复合型优质饮用矿泉水,含锶、铕、铜、锌、硒等微量元素,日流量150立方米,水质好,酸碱适度,矿化度低,常年水温15℃,已经开发利用。

动物资源长寿区动物资源丰富,有原生动物116种,腔肠动物2种,扁形动物12种,园腔动物17种,环节动物12种,软体动物8种,节肢动物106科,368种100个编号(含粮食作物及森林害虫和害虫天敌),脊椎动物218种。

动物资源中,一类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鲟、胭脂鱼。

三类保护动物有长江鲟、红腹锦鸡、灵猫、獐子等6种。

畜禽等资源种类繁多,以猪、牛、兔、鸡、鸭、鹅、鹑、鸽、蜂、蚕等为主。

植物资源长寿有丰富的粮、油、麻、桑、茶、菜、果、药、竹、木等野生和栽培植物资源。

粮食作物有3科11种300个品种品系,油料作物有7科12种以油菜为主,木本油料植物3科4种,桑树6种,茶叶5种,蔬菜12科15种,榨菜23种。

果树12科154种,其中唐时荔枝誉高、今沙田柚、夏橙、脐橙、锦橙最名。

经济林木有漆树、棕树、蒲树、白腊、花椒等多种树,风景名贵树有银杏、水杉、月桂、黄桷树等。

三、农牧渔业生产情况长寿区是我国商品粮、猪肉、商品蛋、渔业、蚕茧、柑桔主产基地之一,闻名遐尔的产粮大区,史称县地为“天府膏腴之地,川东鱼米之乡”。

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油菜、榨菜、茶叶、柑橘、蚕桑、生猪、鲜鱼等。

长寿沙田柚、夏橙、脐橙、锦橙、西瓜等水果质优量大,是长寿农业五大支柱产业。

1980年以来,农业连年丰收,粮食连年增产,农牧渔商品量逐年增加,大大改善了全区人民生活,并为国家提供了较多的粮食和农产品,先后被国家定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区、长江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启动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工程试点区、长江上游优质商品水果生产基地区城、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区、商品鱼生产基地区。

2008年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油菜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各类果树种植面积万亩,总产万吨;其中:柑橘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万吨,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6万亩,产量万吨,实现产值万元;新建沼气池5830座,配套完成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一建三改”3100户;全年新增转移10800人,培训转移5250人;全区耕地流转面积万亩,流转率%,规模经营面积万亩,规模经营率%;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30元。

2008年二、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008年,全区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万吨,增长%。

蔬菜产量22万吨,比上年增长%;出栏生猪万头,比上年增长%;肉类总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19%;水产品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