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论文写作模板
大专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专科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大专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专科毕业论文优秀范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探讨了大专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专科毕业论文的优秀范文。
该范文以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为主题,通过对某农业区域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农业资源保护策略,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实施和监测。
研究结论表明该策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效果,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日益紧缺,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在毕业论文中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本文旨在寻找已有的优秀毕业论文范文,为大专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我们发现了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范文。
该论文以湖南省某农业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大量数据和信息,分析了该区域的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并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农业资源保护策略。
该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利用现代灌溉技术和节水设备,减少排水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农业土壤保护与肥力提升:通过合理施肥和农田轮作,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农田的肥力。
3. 农药和化肥的减少使用: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通过对该策略的实施和监测,研究者发现,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得到了保持和提升,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
因此,该策略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找到了一篇优秀的大专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该范文以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为主题,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农业资源保护策略,并验证了该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希望该范文能为大专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农业区划与农田规划

农业区划与农田规划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群众的主要职业。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长,农业区划和农田规划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农业区划的意义、农田规划的目标和详细规划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区划的意义农业区划是指根据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农作物种植要求等因素,将农田划分为不同的农业区域,采取不同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方式,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区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合理划分农业区域,可以将资源合理配置到最适宜的地区,确保农业生产的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2. 调整农业结构:农业区划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和土壤特点,科学安排农业品种和种植方式,调整农作物结构,促进农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多样化。
3. 保护生态环境:农业区划可以合理划定农田的保护区和生态区,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农田可持续利用。
4.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区划可以根据区域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的农业布局,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田规划的目标农田规划是在农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农业区域的要求,确定具体农田的规划指导方案,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提高土地利用率:农田规划通过科学的农田布局和合理的农业技术,确保土地的最大利用率,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益。
2.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农田规划要注重合理划定农田保护区和生态区,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3. 调整农田结构:农田规划通过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农牧产品生产结构,实现高效稳定的农业供给,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4. 保障粮食安全:农田规划要统筹考虑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合理划定粮食基地和保护区,确保粮食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三、农田规划的详细方法1. 土地调查与评估:农田规划首先要进行土地的调查与评估,了解土地的基本性质、地形地貌、土壤特点和资源利用现状等情况,为后续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中国农业科学论文格式

中国农业科学论文格式科学论文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而科学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国农业科学论文格式,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中国农业科学论文格式1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中心和总纲。
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
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
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
2 署名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
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
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有时为进行文献分析,要求作者提供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电话号码、e-mail等信息。
用小4号宋体3 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主要内容包括: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名称的“内容摘要”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英文“内容提要”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用小2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4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
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
中文名称的“关键词” 另起一行用小4号黑体加粗,内容用小4号黑体,一般不超过8个词,词间空一格。
英文“关键词” 另起一行,项目名称规定为“Key words”,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加粗,顶格,其内容接“Key words”后空一格,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词间用分号“;”隔开。
中国农业科学论文格式(2)

中国农业科学论文格式(2)关于中国农业科学的论文范文中国近代农业科学体制化的社会史考察内容提要:20世纪上半叶,农业科技作为实业救国和科学救国的结合体,得到了政府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积极推动,在改良传统农业的进程中,随着农业教育发展、农学家群体出现、农业学术社团诞生、农业学术刊物出版、独立的农学研究机构建立等体制化要素的具备,我国农业科技体制初步确立,为中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科技体制基础。
关键词:近代/农业科学/体制化作者简介:杨珉,南京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副教授,博士,南京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江苏南京210095;朱世桂,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处研究员,博士,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处,江苏南京210095中国近代农业科技体制化发轫于清末民初,开始有农事试验场、农业学术团体、大学农业研究机构出现,初成于1932年后以中央农业实验所为代表的一批官办农业研究机构的陆续成立,其建立与发展标志着中国近代农业科技体制化的最终形成。
一、农业教育的专门化和职业化中国农业科技体制化确立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农业科学教育体制的建立。
清末,在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冲击下,为谋救亡图存,朝野改革舆论高涨,要求改革旧科举教育制度,革新教育,普兴学校,广育人才。
在此情形下,清政府参照日本、欧美各国教育状况及课程设置,建立各级学堂并且提出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课程标准。
农业科学教育因此出现。
中国近代农业教育最初发展起来的是实业农业学堂,早在1897年,力图改革的光绪帝就曾下诏令兴农学,命各省督转劝谕绅民兴办农务学堂[1]。
到1901年,在清末状元张謇等人的建议下,刘坤一和张之洞联名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提出:“今日欲图本富,首在修农政,欲修农政,必先兴农学。
”[2]此建议受到清政府赞赏,此后清政府相继制订了一些具体措施。
到1903年,兴办农业学堂成为一项重要国策,管学大臣张百熙等奏称:“国计民生莫要于农工商实业,兴办实业学堂,有百利而无一弊。
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

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新农村建设在我国已勃然升起,在农村与区域发展中, 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的增产增收问题,一直是一个长期而不断困扰又需要及时解决的现实处境。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范文一:试论农村区域发展管理人才培养探索论文关键词:专业思想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培养论文摘要: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开办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两年来,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成果。
文中介绍的做法有利于推动高校新专业的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广西财经学院2009年开始招生的新专业,是广西首次开办的本科专业,对于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我们是从零开始,是在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大胆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专业特色。
我们相信,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在不远的将来,会深受广西各方面用人单位的欢迎。
一、狠抓专业思想教育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对“农”字专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忌讳的心理,具体表现就是家长不让孩子报考带“农”字的专业,考生也不愿意去读“农”科专业,来自城市的学生谈到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就害怕,农村的学生更不乐意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农村去。
种种思想顾虑我们认为都是很客观的,也是很实际的。
针对这种状况,经济系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了对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
1.从专业培养目标上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用大量的事实向新生说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培养从事农村经济和区域发展管理工作的人才,突出在“管理”两字上。
因此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具有“谋发展、懂经营、会财会、精管理”的能力。
通过加强专业培养目标教育,使学生增强了对学习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认识。
2.从政策导向上加强对学生将来的理想教育。
从国家层面来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央政府对“三农”的投入越来越大,2010年达到了8183.4亿元,是2006年的2.4倍。
在农村不但免征了农业税,而且有些地方60岁以上的农民每个月还能领到养老金。
农业方面申论作文模板范文

农业方面申论作文模板范文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农业方面的申论作文涉及到农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等方面,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
一、农业的现状。
1. 农业生产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仍然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机械化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2.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一些地方农产品质量不过关,存在着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问题,农产品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 农村劳动力外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到城市,农业生产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4.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农业基础产业占比较大,现代农业产业比重较小,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二、农业面临的问题。
1.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2. 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困难。
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存在着农产品滞销、价格波动大等问题,需要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建设。
3. 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不足,需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4. 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农业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农业的发展方向。
1. 推动农业现代化。
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
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3. 发展农业产业化。
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现代农业产业。
4. 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5.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四、结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业资源与区划

区划:1.农业区划:是在查明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从自然、经济、技术的综合角度揭示农业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规律,研究区域资源的优势、劣势、生产发展潜力,按市场需要论证其生产方向和任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宏观发展决策的应用科学。
2.农业自然条件区划:指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貌、地质、水文、水文地质、土壤、植被等分别进行的区划;主要包括农业地貌区划、农业气候区划、植被区划、土壤区划等;3.农业部门区划:是对农业生产部门及作物的地域分布进行的区划。
它是依据各个农业生产部门及各种作物生产的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分析评价它们对各种自然资源条件的适应性、地区分布、存在问题,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各部门、作物的生产条件,结合市场对该项产品的需求趋势,作出的部门及作物生产的发展区划。
包括中国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区划等。
4.资源容量临界值:指在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或劳动对象的经济系统中,经济活动对这种资源的最高消耗量不得超过该生态系统固有调节机制可以维持的自然再生产量。
过牧、过渔。
5.环境容量临界值:一方面指经济活动排入生态系统的废物量不得超过生态系统的承受力,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指农业生产中投入品,如农药、化肥等,经过生产周期后的残留量不得超过生态系统的降解能力。
6.共享资源: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而不能划定边界或归属权,从而只能由某一个社区或集团所共同拥有的自然资源。
地下水、公海7.经度地带性差异:因距海远近而引起的自东南向西北以水分条件为主的差异,反映了自然条件的经度(海陆)地带性差异。
8.纬度地带性差异:因地球与太阳位置不同而造成的纬度高低、南北之间以热量条件为主的差异叫纬度地带性差异。
除青藏高原地势高亢,气候以垂直变化为主,属高寒气候外我国大部分地区,以热量条件为主的气候变化,都呈鲜明的纬度地带性差异,从北而南,可分为9个温度带。
农业规划的区域农业布局与农业资源调整研究

农业规划的区域农业布局与农业资源调整研究农业规划是指根据农业发展的目标和需求,结合区域特点和资源条件,制定出适合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布局和调整方案,以实现农业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布局是指将农业生产有机地进行分布和组织,合理安排各类农作物的种植区域、农畜产品的生产区域,并结合农产品市场需求和交通运输条件,确定农产品的流通路径,从而达到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农业资源调整是指在农业布局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的原则,对各类农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调整,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力资源和农业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
农业规划的区域农业布局与农业资源调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需要。
以下是我对农业规划中区域农业布局与农业资源调整的研究内容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首先,区域农业布局应根据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的特点,合理划分农作物适宜种植区域。
例如,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发展水稻、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适宜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产品竞争力,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
发展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其次,农业资源调整应注重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合理规划农业园区和农村建设用地,防止农地占用过多和土地荒漠化的问题。
开展土地整理和重力灌溉工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鼓励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灌溉水利效益。
同时,优化农业劳动力结构,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
再次,农业规划的区域农业布局与农业资源调整还应考虑农产品市场需求和交通运输条件。
根据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和消费需求,合理安排农产品的流通路径和物流体系,缩短农产品从生产区到消费区的距离,减少中间环节和运输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论文写作模板
基于中分辨TM 数据的水稻提取方法对比研究1
空1行
李□□1,刘□□2, 吴□□1*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 中
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
空1行
摘 要 【目的】水稻种植面积监测是当前农业土地变化科学的热点问题,但运用遥感技术对水稻种植面积精确实施监测一直是难点。
【方法】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满足我国大面积水稻作物监测,
成为业务化运
行的主要数据源。
为此,研究尝试以中分辨率TM 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神经网络和面向对象(SVM )两种算法对对黑龙江省富锦市2010年两期不同时相影像分别进行水稻分类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滤波处理及混淆矩阵精度评定。
【结果】结果表明:(1)在高纬度单季稻生长区……;(2)对神经网络分类的结……;(3)选取关键水稻物……,【结论】……。
(字数不少于350字) 关键词 水稻 神经网络 面向对象 TM 影像(关键词3-8个)
空2行
水稻面积遥感动态监测正成为农作物空间监测[1]和土地变化科学[2]
的热点问题。
精确的水稻种植面积信息,可为农业生产、水稻产量的预报和评估、粮食价格预测和国家粮食生产布局及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3]。
1 研究区与数据
1.1 研究区域
本文选择□□□□□□□□□□□□□□□研究区
Email: yangpeng@ 。
—以西藏自治区为例”(70803020);国家环保公益性行”(201209032)
三号黑体
小五宋体
小五黑体
小五宋体
正文,五号宋体
小四号黑体,顶格
四号黑体,上、下各空半行
正文,五号宋体
小四宋体,居中
图1 □□□研究区
参考文献
1] 陈晓华,张玉香,张合成. 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11.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2] Kuenzer C. Remote sensing of rice crop are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13, 34(6): 2101-2139.
要求:
1、参考文献,不少于10条;同时,所有参考文献都要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标注。
2、参考论文格式:作者.论文题目.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三个作者以上的,请写出前三个作者,例如:
陈学渊,唐华俊,吴永常,等.海河流域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 (5):34-39
空2行
CONTRASTING TWO CLASSIFICATION METHODS IN
MAPPING PADDY RCIE USING THE MID-RESOLUTION
TM IMAGES
Li Zhipeng 1, Liu Zhenhuan 2, Wu Wenbin 1
空1行
2. Geography and Planning Schoo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空1行
Abstract It ’As a result, there are three (字数不少于400单词)
Keywords paddy rice; ANN; 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TM image (关键词3 -8个)
五号加粗
五号Times New Roman 居中,姓氏字母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四号黑体 小5号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