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投稿模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

农业与区位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业分布在国土的西南和东南部等地区;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1.自然因素:(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2)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3)土壤(肥力、盐碱性,酸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4)水源(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因素影响实例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订单农业”的发展;城郊乳、肉、禽、蛋、菜、花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交通运输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农业的发展,扩大了生产地和消费地的距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粮食输出国;阿根廷、丹麦、新西兰等国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政策通过政府对农业补贴或给出收购指导价格等手段,影响作物种类、播种面积、产量收购指导价高,单产低的地方也可种植;收购指导价低,单产高的地方才可种植科技通过机械化、良种化、化肥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手段影响农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农业区位分布。
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高度;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②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如北美单产高,非洲单产低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智能机器人从事农业生产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考虑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类型的单位产值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
中国综合农业区概述与区域发展

中国综合农业区概述与区域发展一、东北区该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北部、东部与俄罗斯、朝鲜为邻,南临黄海、渤海,西至内蒙古高原。
土地总面积为95.8×104km2,人口为10004.4万,人口密度为104.4人/km2。
该区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有富饶的森林与矿产,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大豆、木材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
1.农业资源特点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低温冷害频率高;水资源较丰富,但春旱、洪涝威胁大。
大兴安岭北端位于寒温带,年均温小于-4℃,极端低温在-45℃以下,土壤有冻土层,无霜期小于90天,限制了农作物种植和天然放牧;本区大部分位于中温带,夏季温和湿润,冬季寒冷漫长,有效积温偏少(年≥10℃积温1700~3500℃),只宜种植春小麦、大豆和早中熟的玉米、水稻以及甜菜、胡麻,一年一熟;南部辽东半岛处于暖温带,年≥10℃积温3900~4600℃,无霜期120~150天,可种植冬小麦,二年三熟。
本区降水地区差异大,东部降水山区在1000mm以上,平原为500~750mm,属半湿润、湿润区,西部属半干旱区,年降水只有350mm左右。
平原农区降水能满足春小麦需要,但春旱较严重,影响玉米播种及幼苗生长。
东部山区降水多,变率大,加之平原地区地势低洼,黑土持水力强、透水性差、排水不畅,洪涝灾害较严重。
土地资源丰富,农林牧用地量大质优。
本区分布着松嫩、三江、辽河中下游三大平原,地面起伏平缓,土壤以黑土、黑钙土、暗草甸土为主,表层有机质含量达3%~5%,自然肥力高。
本区耕地1668.3×104hm2,实有2135.5×104hm2,占全国耕地的15.9%,且质量高,一等地占65.1%。
由于人口密度较小,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居各区之首。
宜农荒地800×104hm2,是荒地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
山区面积占52%,广布材质优良的以红松、落叶松为主的天然林,森林覆盖率达37.3%,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期刊简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主管单位:农业部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中国农业资源区划学会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9121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13/S出版地:北京市创刊时间:1980邮发代号:2-732复合影响因子:1.3820综合影响因子:0.9190收录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龙源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热点问题、研究报告、资源利用、理论探讨、持续农业、技术方法、农业区划、新书介绍等栏目。
投稿须知: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
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
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
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
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中国农业资源区划数据集

中国农业资源区划数据集陈佑启;邹金秋【期刊名称】《中国科学数据》【年(卷),期】2018(003)002【摘要】农业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性、综合性的长期工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始终被列为国家长期研究的重要任务.我国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国性大规模的农业区划工作,获得了全国共2108个县(按80年代初的行政区划)的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资料,取得了全国农业现状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理图集等一批重要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国以及不同地区(县级,部分地区到乡级)的各种专业性的农业区划与区域性的综合区划,取得了成套系统的有关全国以及不同规模尺度上的农业资源及其区划成果图件、统计数据与研究报告,共包括8万多项成果和报告,以及4万多幅图件.这套数据是目前我国有关农业资源信息与区划成果的唯一、完整和系统的数据,在查清农业资源家底、合理利用资源、监测资源动态、研究农业发展战略、建立农产品商品基地及农业地区开发、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生产力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科学基础资料,对拟定与落实农业发展规划,保护农业资源,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合理布局与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等起到了极大作用.【总页数】10页(P20-29)【作者】陈佑启;邹金秋【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休闲农业专业委员会落户北京资源区划处 [J],2.中国农业资源区划数据集 [J], 陈佑启;邹金秋3.欢迎订阅《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中国农业信息》过刊 [J],4.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食用菌产业科技研究室 [J],5.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中心(原土肥所)应用技术成果项目目录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农业地理分布的综合分析(doc 5页)

中国农业地理分布的综合分析(doc 5页)物生长旺盛,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所以抗旱任务很重。
(2)平原广阔,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
(3)江南丘陵红壤广布,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主要低产土壤之一。
2、农业特色:(1)淮河以北以种植旱粮为主(江淮地区),以南以水田为主,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本区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全国占第一位。
小麦也是本区的重要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桑蚕等。
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和杭州湾沿岸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
(植棉条件:热量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条件好,商品率高。
不利条件是春夏有梅雨,夏季常有台风袭击,秋季有连阴雨)油菜播种面积广,成为稻田的越冬作物,浙江、江苏两省的太湖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是著名的“丝绸之府”。
(3)江南丘陵的红壤区,适宜茶叶、油菜、杉木生长,产量很大。
四、南部沿海地区(闽、台、粤、桂、琼及香港、澳门特区)1、自然条件分析:(1)我国纬度最低的一个区,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和两广;濒临海洋,夏季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大量的水汽,造成这里丰沛的降水,雨季从4、5月份开始,延续到9、10月份。
本区气候炎热多雨,无霜期长,作物几乎可以全年生长,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2)台风活动频繁,侵入我国的台风约80%在本区登陆。
台风形成狂风暴雨,带来一定灾害,有时也可缓解沿海地区的旱情。
(3)地形大部分为丘陵山地,平原面积不大,珠江三角洲和台湾的西部平原是本区最大的两个冲积平原。
2、农业特色(1)水稻在本区普遍种植,珠江三角洲和台西平原是重要的稻米产区。
甘蔗是本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粤、闽、桂成为全国重要的蔗糖供应地,珠江三角洲的产量更占重要地位。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在低洼易涝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堤上栽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又可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中国的农业地理

中国的农业地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地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地理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的农业区划、农业资源分布、农业发展模式等方面,介绍中国的农业地理。
一、中国的农业区划中国的农业区划可以分为东、中、西三大农业区域。
东部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等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以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要农产品;中部地区主要包括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地,地势较为平坦,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西南山地等地,地势高原和山地较多,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作物种植。
二、农业资源分布中国的农业资源分布相对较为分散。
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流域,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土壤资源则呈现出东厚西薄、南肥北瘠的特点。
金黄色土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是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的重要土壤类型。
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南方的湿润地带。
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华北的山地地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木材和林产品。
三、农业发展模式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经历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演变过程。
传统农业主要依赖人力和简单农具,农民主要从事自给自足的粮食种植。
现代农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大幅增加,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
然而,现代农业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和农产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中国开始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方式推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总结:中国的农业地理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中、西三大农业区划各具特色。
农业资源分布较为分散,东部地区相对较为丰富,而西部地区则较为贫乏。
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也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生态农业的转变,不断追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的地理特点决定了中国农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资源与区划》课程论文 王一民

西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陕西省农业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课程名称:农业资源与区划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吕长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农村区域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一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222010326032011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王一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年12月9日目录一·本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以及产值最大的五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面积及产值变化1.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陕西省近几年来的粮食产量的变化:2、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概述二·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及其比例变化1.2006年到2011年农产品变化情况2.2006年到2011年畜牧业变化情况三·一二三产业产值及其比例变化;2006年到2011年的变化四·从业人员及耕地面积变化2006年到2011年的变化五·其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科技、政策等各方面因素1·地理因素:2·策制度因素:3·济发展结构因素:4·力资本因素六·结合本市农业发展规划预测本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西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历程七·参考文献陕西省农业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王一民邮编:400715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命科技学院农村区域发展1班学号:222010326032011摘要:以各省市农业统计年鉴为准,以本人所在区县最近六年的数据为素材,以本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以及产值最大的五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面积及产值变化;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及其比例变化,一二三产业产值及其比例变化;农业从业人员及耕地面积变化为素材,用数据、图表等详述上述内容,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科技、政策等各方面因素,同时结合本市农业发展规划预测本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农业经济文章发表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农业经济文章发表【杂志简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收录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科技文章统计源期刊【栏目设置】本刊设有结构调整、经验交流、资源利用、理论探讨、持续农业、景观研究、资源管理、新书介绍等栏目。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文章: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气候变化与中国粮食安全动态关系研究吴昊,李育冬,Wu Hao,Li Yudong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分析--以河南省为例杨建云,Yang Jianyun欢迎订阅《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杂志1960~2013年白龙江流域地表湿润指数演变特征张芳芳,王强,张喜风,Zhang Fangfang,Wang Qiang,Zhang Xifeng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基于改进的存量-流量模型刘海楠,王德起,周霞,Liu Hainan,Wang Deqi,Zhou Xia稻田资源价值体系构建及价值评估--以南京市为例刘利花,尹昌斌,钱小平,Liu Lihua,Yin Changbin,Qian Xiaoping农业周期性波动对农业长期增长趋势的影响--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研究张红辉,陈红,Zhang Honghui,Chen Hong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桑树信息提取研究--以广西鹿寨县为例谢国雪,黄文校,卢远,杨如军,Xie Guoxue,Huang Wenxiao,Lu Yuan,Yang Rujun耕地动态监测应用管理系统框架设计及实现孙江锋,张合兵,刘明远,陈宁丽,李悦,Sun Jiangfeng,Zhang Hebing,Liu Mingyuan,Chen Ningli,Li Yue草场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王祥兵,陈永祥,Wang Xiangbing,Chen Yongxiang《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征文启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编辑部文登市乡村景观评价蔡洁,李世平,董霁红,乔磊,Cai Jie,Li Shiping,Dong Jihong,Qiao Lei工程师职称文章:遵义市特色烤烟品种抗旱性评价摘要以4个烤烟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它们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物量积累及叶片保水力、相对含水量、根系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不同烤烟品种的抗旱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名称
基于中分辨TM 数据的水稻提取方法对比研究1 空1行
李□□1,刘□□2, 吴□□1, 谭□□1, 杨 □1,*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 中510275)
空1行
要 水稻种植面积监测是当前农业土地变化科学的热点问题,但运用遥感技术对水稻种植面积精确实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满足我国大面积水稻作物监测,成为业务化运行的主要数据源。
,本研究尝试以中分辨率TM 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神经网络和面向对象(SVM )两种算法对对黑龙江省富2010年两期不同时相影像分别进行水稻分类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滤波处理及混淆矩阵精度评定。
(1)在高纬度单季稻生长区,面向对象分类算法的精度显著高于神经网络的分类精度,水稻用6月份分别高0.55%、1.37%,在8月份分别高0.62%、2.34%;(2)对神经网络分类Majority 滤波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水稻分类的精度,水稻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在6
0.14%、0.5%, 在8月份分别提高1.56%、1.43%;(3)选取关键水稻物候期的遥感影像获取2.67%、3.45%;面向对象算法的水稻用户精度及生产者精度分别提高2.6%、2.48%。
未来350字)
水稻 神经网络 面向对象 TM 影像(不少于5空2行 种面积的27%,而其产量则达到粮食总产量的35%[1]。
与此同时,水稻面积遥感动态监测正成为农作物空间监测[2]和土地变化科学[3]的热点问题。
精确的水稻种植面积信息,可为农业生产、水稻产量的预报和评估、粮食价格预测和国家粮食生产布局及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4]。
中分辨率遥感影像由于具备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满足我国大面积水稻作物监测,成为业务化运行的主要数据源。
中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包括Landsat TM/ETM+、SPOT 、CBERS-1/2 CCD 、HJ-1A/1B CCD 等(表1),其分辨率主要在100m 以内,是当前最常用的水稻遥感监测数据源,其特征是卫星类型多、覆盖范围广、时间分辨率较高且时间序列较长,可实现大范围、多时
期水稻种植的长期监测。
Peng 等[5]利用1986年和2002年两期Landsat TM 影像对丽江县包
1收稿日期:2013-11-08
作者简介:李心(1973—),女,汉族,河南泌阳人,博士、教授;国家进步二等奖或国务院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资源经济与管理。
※通讯作者:杨□(1976-),男,汉族,湖南人,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农业遥感。
Email: yangpeng@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牧户行为的草地管理模式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70803020);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西藏地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201209032)
三号黑体
小四宋体,居中
1 1.1 研究区域 1),□□□□□□□□□□□□□□□□□□□□□□□□□□□□□□□□□□□□□□□□□□□□□□□
图1 □□□□□□研究区
[1] 陈晓华,张玉香,张合成. 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11.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2]
[3] Aspinall R. Editorial. Journal of Land Use Science. 2006, 1(1): 1-4.
[4] 覃志豪,唐华俊,李文娟 等. 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5): 1-7.
[5] Peng J, Wu J, Yin H et al. Rural land use change during 1986--2002 in Lijiang, China,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IS data. Sensors. 2008, 8(12): 8201-8223.
[6] 朱晓禧,方修琦,王媛. 基于遥感的黑龙江省西部水稻、玉米种植范围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地理科学. 2008, 28(1): 66-71.
[7] 李小涛,李纪人,黄诗峰 等. 变差函数和神经网络结合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 国土资源遥感. 2006(1): 18-21.
[8] 陈启浩,高伟,刘修国. 辅以纹理特征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 测绘科学. 2008, 33(1): 88-90.
[9] 翁中银,何政伟,范娟 等. 基于TM 影像的面向对象地表覆被信息提取. 地理空间信息. 2013, 11(1): 37-39.
[10] 黄敬峰,杨忠恩,等. 基于GIS 的浙江省水稻遥感估产最佳时相选择.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3): 290-294.
[11] 李正国,唐华俊,杨鹏 等. 植被物候特征的遥感提取与农业应用综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5): 20-28.
[12] 李朝峰,曾生根,许磊. 遥感图像智能处理.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13] 张俊,于庆国,侯家槐. 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影像分类与信息提取.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0(1): 112-117.
[14] 汤传勇,卢远. 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水稻种植面积. 遥感信息. 2010(1): 53-56.
要求:
1、参考文献,不少于10条,其中《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引文一般不少于2条;同时,所有参考文献都要在文中进行标注。
2、参考论文格式:作者.论文题目.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三个作者以上的,请写出前三个作者,例如:
陈学渊,唐华俊,吴永常,等.海河流域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34-39 空2行
IMAGES Li Zhipeng 1, Li Zhengguo 1, Liu Zhenhuan 2, Wu Wenbin 1, Tan Jieyang 1, Yang Peng 1
(1. Key Laboratory of Agri-informatic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It ’s a hot issue to monitoring the rice area of the present agricultural land change science. However, it ’s difficult to monitor rice area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ccurately. Using two phase mid-spatial TM image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of 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his paper monitored the rice area in Fujin Coun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a result, there are three ANN classification method, which is higher 0.55% and 1.37% for rice user accuracy and production of Majority analysis, we can make a progress for the rice accuracy using the method of ANN, and the
rice user accuracy and production accuracy in August. Thirdly, choosing the proper time images can get a higher accuracy rice area, and the rice accuracy at returning green stage is better than the accuracy at the at the milk-ripe stage, such as, rice user accuracy and production accuracy can increase 2.67% and 3.45% using ANN method, can increase 2.6%、2.48% using the method of 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In future, we should focus on these areas where we can make more progress in the class accuracy, such as building long time series of rice phonological calendar, the better automatized segmentation degree using the method of object-oriented and so on.(字数不少于400单词)
Key words paddy rice; ANN; 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TM image(最少5个关键词)
本文创新点:
1、******…
2、******…
提炼出文章的创新点,以便专家方便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