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读——22地球表面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午读——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使地表形态高低起伏

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使地表形态趋于缓和。

3.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此。(2)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宏观地貌。

4.六大板块名称: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

5.(1)板块碰撞:消亡边界

大陆--大陆:山脉。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地中海逐渐缩小)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大陆--大洋:大陆上形成山脉或岛弧,大洋处形成海沟。东亚岛弧链、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落基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大陆内部——裂谷(东非大裂谷)、大洋板块内部——(海岭),板块交界处:红海

6.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7.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

地貌、地表形态:山岭、谷地

9.褶皱:沉积岩受挤压,岩层弯曲,连续完整。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间老,两翼新,初成山,侵蚀后成谷(岩层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易侵蚀)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初成谷,侵蚀后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

10.断层:受压力或是张力,超出岩石承受的范围,岩层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岩层不连续。

地垒:岩块相对上升,常形成山峰—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的万佛顶

地堑:岩块相对下降,常形成盆地、谷地—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层面形成陡崖,断层线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成沟谷、泉、或湖泊

11.地质构造实践意义:

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铁路隧道;采石等。

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井,自流盆地,水库坝址选择点

断层:断层附近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对工程造成安全威胁,所以工程建设避开断层

1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1)风化作用:花岗岩球状风化

(2)侵蚀作用:①风力侵蚀(风蚀蘑菇),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流水侵蚀(沟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型谷),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④海浪侵蚀:(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分布在滨海地带。

(2)沉积作用:①流水沉积(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②风力沉积(沙丘、黄土堆积——黄土高原),分布在干旱地区及邻近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