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和驴的人生差异
驴子和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年级作文

驴子和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年级作文本篇作为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古训警示我们在开始任何一项事业时都必须从最基本的做起,逐步积累,方能成就大事。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人类,也同样适用于动物。
在动物界,驴子和马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牲畜,它们虽然同属马科,但性格和用途却不尽相同。
驴子性情温顺倔强,常用于驮货运输;马匹则体格健壮,擅长奔跑,常用于骑乘和拉车。
它们身上却蕴藏着共同的道理。
视觉:驴子和马的外形截然不同,它们的耳朵、四肢和体型都有着明显的差别。
这告诉我们,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其特长和短处合理分配任务。
听觉:驴子的叫声洪亮悠扬,马匹的嘶鸣声则清脆高亢。
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表达情感。
我们应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
嗅觉:驴子和马对气味都很敏感,它们能够辨别出不同的气味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提醒我们,周围的环境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要警惕不良气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触觉:驴子背部粗糙,皮毛厚实,适于驮重物;马匹背部光滑,皮毛柔软,适于骑乘。
这启示我们,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在使用时要充分考虑其性质。
大脑:驴子和马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它们能够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技能。
这表明知识和经验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驴子和马告诉我们,认清自身特点,善于倾听,注意环境,合理运用材料,不断学习积累,是成就大事的不二法门。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只要遵循这些道理,都能在各自的领域里大放异彩。
伊索寓言马和驴的故事读后感

伊索寓言马和驴的故事读后感
故事里马整天啥都不干,就驮着自己那点漂亮鞍具,昂首阔步的,看着可神气了。
驴呢,就可怜巴巴的,驮着沉重的货物,累得要死要活的。
这驴啊,就像那些在生活里默默承担着重担的人,每天忙忙碌碌,干着最累的活,还没什么人关注。
马呢,就有点像那些靠着自己有点小资本或者小优势就逍遥自在的人。
可是呢,这驴最后累倒了,马也没好到哪儿去。
这就告诉我们啊,在一个团队或者一个生活的圈子里,大家其实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马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不用帮驴分担,可当驴倒下了,那些货物还不是都压到它自己身上了?这就好比在工作中,那些觉得自己很厉害,不用管同事死活的人,最后同事干不下去了,整个项目或者任务就会出问题,那他自己也得跟着遭殃。
这故事还让我觉得,咱们做人可不能太自私。
马要是稍微有点同情心,帮帮驴分担点货物,说不定驴也不会倒下,它们就能一起开开心心地把货物驮到目的地,自己也不会落得个后面的下场。
咱们生活里也是这样,多帮帮别人,其实就是在帮自己。
有时候你伸出一把手,可能看起来是自己吃了点小亏,但是从长远看,好处可多着呢。
而且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别看驴干的活累又脏,但是没有它,那些货物就没法运输。
马虽然看着光鲜亮丽,但没有驴做那些苦力活,光靠它自己也不行。
所以啊,咱们可不能小瞧任何人,不管是那些干着最基层工作的人,还是那些看起来高高在上的人,大家缺了谁都不行,都得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这样才能都过上好日子呢。
这伊索寓言可真是小故事里有大道理啊,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驴和马寓言故事读后感

驴和马寓言故事读后感故事的主角是一匹驴和一匹马。
它们来自不同的种类,然而它们却有着相同的人性特征和情感。
故事中,驴和马的经历展示了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表现出的不同品质。
这个寓言故事给人们带来一种启示,让我们明白了在生活中,不同的个体可以团结合作,共同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对故事中驴和马的描写倍感兴奋。
两者都具有各自的个性。
驶如同普通人一般,它们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
驴是一匹懒惰而自负的动物,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愿意为他人做出贡献。
马则是一匹积极而忍耐力强的动物,它愿意付出努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马不仅做到了自己的本分,还愿意为属于他的那些荣耀而奋斗。
这两种动物截然不同的人性特质在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故事中的驴和马面临了很多挑战和困难。
驴只关心自己的私利,不愿付出努力。
然而,在困难面前,驴选择了逃避,没有付出努力去克服困难。
马则不同,它愿意为了追求荣耀而努力奋斗。
马是一匹有勇气、有决心和有目标的动物。
它克服了自己的害怕和犹豫,勇敢地面对困难,以积极的态度去克服困难。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勇气和决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有勇气面对,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所以,我们应该像故事中的马一样,坚持追求荣耀的目标,积极努力并从中学会成长、进步。
这个寓言故事还告诉了我们,人类的成功不仅仅与个体的努力有关,团结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故事中,驴和马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共同克服了困难。
这让我想起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团队合作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合作,我们可以彼此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努力,遇到难题时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
另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人类应该善待动物。
在故事中,驴遭受了人类的虐待和忽视,而马则受到了人类的尊重和关心。
马与人类建立起了一种信任和互动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照顾的基础上的。
马和驴的故事寓意

马和驴的故事寓意在一个偏远的乡村,生活着一匹马和一头驴。
它们同为主人的劳动力,每天都承担着不同的工作。
马身形矫健,英姿飒爽,主人经常骑着它去远方办事或者拜访亲友。
每当马驮着主人驰骋在宽阔的道路上,它都能感受到微风拂过鬃毛的惬意,领略到不同地方的风景。
而驴呢,身形较为矮小,力气却也不小,它的日常工作就是在磨坊里一圈一圈地拉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驴看着马能出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心中充满了羡慕。
有一天,驴忍不住对马抱怨道:“你多好啊,能跟着主人到处跑,看不同的风景,经历不同的事情。
而我,却只能在这狭小的磨坊里,不停地转圈,生活真是枯燥极了。
”马听了驴的话,轻声说道:“朋友,你只看到了我表面的风光,却不知道我在外面也会遇到各种危险和困难。
道路崎岖不平,天气变化无常,有时候还会遇到猛兽的袭击。
而你,虽然在磨坊里工作看似单调,但至少是安全和稳定的。
”驴并没有把马的话放在心上,依然觉得自己的生活太过苦闷。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
主人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运送一批货物,马因为前几天不小心受了伤,无法出行。
主人无奈之下,只好让驴代替马去完成这次任务。
驴兴奋极了,心想终于可以像马一样出去闯荡一番了。
它驮着沉重的货物,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一开始,驴觉得一切都很新鲜,路边的野花、树上的小鸟都让它感到无比兴奋。
但是,随着路程的推进,驴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货物越来越沉重,道路越来越崎岖,烈日当空,驴累得气喘吁吁。
此时的驴,开始怀念起在磨坊里拉磨的日子。
虽然单调,但不会如此辛苦。
它意识到,自己之前一直羡慕马的生活,却没有考虑到马所承受的压力和困难。
经过几天的艰难跋涉,驴终于完成了任务。
当它回到家时,已经疲惫不堪。
它对马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都有自己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不应该盲目地羡慕别人,而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马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这个马和驴的故事,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寓意。
驴子与马读后感

驴子与马读后感《驴子与马》是一本让人深思的寓言故事,通过驴子和马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故事中的驴子和马代表了不同的人群,他们之间的对话和争论,让我们反思了很多问题。
故事一开始,驴子和马在一起聊天,驴子自卑地说:“我是一头驴子,我觉得自己比不上你这匹马。
”这句话里透露着驴子内心的自卑和不满,他觉得自己配不上马。
而马则回答说:“你是驴子,我是马,我们各有各的长处。
”这句话中,马表达了自己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也鼓励了驴子。
这段对话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卑而低估自己,觉得自己配不上别人,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该学会认识和珍惜自己。
故事中,驴子和马还争论起了各自的优势,驴子认为自己勤劳耐劳,而马则认为自己速度快,力气大。
他们之间的争论让我想到了社会中的竞争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但也都有自己的短处,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别人的优点而忽略了自己的长处,也不应该因为别人的长处而自卑。
正如驴子和马最后的对话:“我们各有各的长处,我们不必去争谁好谁坏。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应该学会互相尊重和包容。
故事最后,马对驴子说:“我们都是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我们应该互相帮助,而不是互相攻击。
”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人与人之间的攻击和争斗,但其实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帮助和支持彼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学会互相理解和帮助,而不是彼此攻击。
通过阅读《驴子与马》,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学会认识和珍惜自己,也应该学会互相理解和帮助。
这个寓言故事不仅让我思考了人际关系和社会现实,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待他人的包容和尊重。
希望我们都能像驴子和马一样,互相理解和帮助,共同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项管理】周一:马和驴子的人生差异
2013-02-25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
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
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
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
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在为惊异。
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啊!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
""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时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
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
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这是一个简洁的寓言故事,但我们从中却能看到一些生活和本质。
研究表明,芸芸众生中,真正的天才与白痴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
然而,这些人在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后,有的功盖天下,有的却碌碌无为。
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何他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卡耐基的一份调查或许能够说明问题。
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他发现,只有3%的人能够明确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 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1 0年之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结果令他吃惊:调查样本总量的5%找不到了,95%的人还在;属于原来97%范围内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以外,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是那么普通与平庸;而原来与众不同的3%,却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10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得以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标走下去。
卡耐基的结论同样令我们震惊。
原来,杰出人士与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