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用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窗扉.(fēi)绮.(qǐ)丽戏谑.(nüè)惟妙惟肖.(xiào)

B.庇荫.(yìn)轩.(xuān)昂贮.(zhù)存叱咤.(zhà)风云

C.癖.(pǐ)好谮.(zèn)害苋.(xiàn)菜扣人心弦.(xuán)

D.蓬蒿.(ɡāo)哂.(shěn)笑伧.(cānɡ)俗无动于衷.(zhō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渺茫迥然根深缔固黯然失色

B.仰慕慰籍引颈受戮如法炮制

C.枯燥吞噬不可理谕矫揉造作

D.沉湎黝黑前仆后继相形见绌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书信承载

..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B.网络用语可以反应

..出普通人的生活关注,呈现出市井百姓的人生百态。

C.散文诗《雪》写的是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作者却别有用心

....地从描写雨开篇。

D.综艺节目《喜剧小品欢乐汇》中,演员们的表演常会让观众忍俊不禁

....地笑起来。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B.要实现梦想,必须付出更多的心血与努力,准备好了吗同学们。

C.美的对象能陶冶人们的性情,因为它有两种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脱。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朱熹抽取其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B.2016年4月,曹文轩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他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曾获“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孤独之旅》就选自这部作品。

C.“总角”“垂髫”均代指童年;“豆蔻”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及笈”指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时,把头发簪起来表示已成年。

D.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代。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7.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塑造了一些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如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丢失“生辰纲”,被逼上梁山。

B.《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的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其中“单打二龙山”“三打白骨精”等情节也很受读者喜欢。

C.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地的奇遇。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身负重伤,双目失明,身体瘫痪,但仍以顽强意志创作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他未完成作品就去世了。

8.日常交际要注重礼貌用语,选用恰当措辞。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赵老师找小华到办公室谈话,小华说:“找我什么事有话快说,我还得写作业呢!”

B.明明晨练时遇见一位舞剑的白发老人,问道:“爷爷,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C.张强遇到困难求助领导时,他说:“请您务必帮忙,一定要帮我度过难关!”

D.芳芳送给婷婷一件生日礼物,婷婷说:“我非常喜欢这个礼物,我就笑纳了。”

9.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民间常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多指“只算进,不算出”的精明。

②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帐的,也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

③除了与钱财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外,算盘也常被用来象征“出入平衡,分豪不差”。

④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⑤在北京东岳庙内挂着两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公正严明。

A.②①③⑤④ B.④②③①⑤ C.②③⑤④① D.④③⑤①②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①“书卷长留伴一生”。书简翰墨的馨香,总能滋润干渴的心田,拂去灵魂的浮躁,撇除精神的泡沫。

②然而,当白纸黑字变为虚拟数字,当实体书籍容身数码屏幕,读屏与读书的“华山论剑”,总是会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如期上演。有的人认为,数字化乃是大势所趋,读屏不但无可厚非,还能开阔个人眼界、填平信息鸿沟。相反,有的人则笃定,数字阅读助长了碎片化、片段式阅读,也容易让人丧失专注力。争论一再出现,似乎意味着,读书与读屏生来就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

③其实不然。回望人类阅读历史,无论是文字载体,还是阅读方式,本来就是处在不断变化、与时俱进之中。书籍的数字化,不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开卷有益。君不见,数码产品层出不穷,电子书籍成为“标配”,不是让阅读更加方便了吗在地铁公交上,通过数字阅读,对知识的点滴汲取,不是让生活更加充实吗“忙时读屏,闲时读书”,又有何不可

④事实上,人们对数字阅读的批评,与其说是对阅读形式的责难,毋宁说是对阅读内容的不满。数字化让阅读更便利的同时,也打开了传播无效信息、庸俗信息的“潘多拉魔盒”。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沉浸于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自然很难让信息沉淀下来,成为思想的养料;钟情于娱乐至死,甚至是低俗不堪的网络内容,难免会让自己的灵魂染上低级趣味;习惯于“快餐式”信息,更是只会给自己留下一个虚幻的阅读假象。说到底,阅读无关形式,根本乃在于内容。

⑤阅读,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知识获取的过程,更关乎人的精神趣味。正如一句名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筛选的信息同样是不值得读。而这,恐怕才是读屏与读书之争的关键点所在。其实,书本身是有分量的。只不过,书的分量从来都不体现在纸张的厚薄、墨色的浓淡,而体现在内容的深浅、品格的高下。当前,数字阅读还没有完全摆脱掉“碎片化”“肤浅化”的标签,这需要我们推动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助力新旧媒体形态融合发展,为数字阅读提供更好的内容和载体。

⑥宋代大儒朱熹曾如此诠释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事实上,只有自己挑选的书籍和内容本身有分量,“深阅读”才有可能顺理成章地展开。在这个意义上,读屏时代,勿忘阅读品格。坚守这一点,恐怕比争论该不该读屏,意义重要得多。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4月22日第11 版,陈凌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