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高三生物试卷)

合集下载

2023年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考试(新高考)生物试卷+答案

2023年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考试(新高考)生物试卷+答案

2023年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考试(新高考)生物试卷+答案2023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考试(新高考)生物试卷+答案如何提高生物成绩这需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经常用头脑去思考问题。

生物就是要求学生保持好奇的天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银川凹凸个性教育的老师提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需要学生自己去实验,向自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这样对生物知识的掌握会更容易,更全面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生物成绩得到一定的提升。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想要提高生物成绩,是免不了做题的,但是在做题时不能只做,还要学会分析。

要知道题目考察的是什么,然后对照着书上的知识点复习,这样学习更有针对性一些。

对于做错的生物题一定要做好标记或是整理在错题本上,这样可以在过一段时间再做一遍。

最后,虽然在高三大部分生物课上的知识,都是已经学习过一遍的复习课。

但是考生想要提高生物成绩,就要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只有跟紧老师的思路,才能掌握好更多的知识。

如果有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请教老师,不要闭门造车。

高中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1. 多肽、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目与所含肽键数的关系:①多肽链中的肽键数=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数—1;②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该蛋白质分子中所含的氨基酸数—其肽链条数。

例如:牛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缩合成的两条肽链进一步构成的,在每个胰岛素分子中即含肽键51—2=49个。

2. 配子(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条数及DNA分子数与体细胞、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条数及DNA分子数的关系:①若配子(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条数为N条,则:体细胞中染色体条数=性原细胞中染色体条数=初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条数=2N条;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条数=N条(减II前、中期)或2N条(减II后、末期)。

②若配子(精子或卵细胞)中DNA分子数为M,则:体细胞中DNA分子数=2M;性原细胞中DNA分子数=2M(DNA复制前)或4M(DNA复制后);初级性母细胞中DNA分子数=4M;次级性母细胞中DNA分子数2M。

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扣题卷(一)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扣题卷(一)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辽宁高考扣题卷(一)生物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15个小题,每题2分。

选对2分,选错0分)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卵细胞体积较大,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效率低;储存营养物质多B.染色质处于细丝状,有利于DNA完成复制、转录等生命活动C.溶酶体内水解酶合成、加工过程中(合成、加工均正确),内质网会接收、释放囊泡D.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等,凋亡的速率很快2.下列有关人体中化合物及生化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A.腺苷是人体重要的化合物,组成元素为C、H、O、NB.乳酸在肝脏中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C.肾上腺素是一种小分子信息分子,其受体在细胞内部D.人体中的酶主要分布在细胞中,合成过程都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3.蓝细菌水华会严重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安全,目前主要通过噬藻体或溶藻细菌(如SLW6)控制蓝细菌水华,噬藻体是一种通过直接侵染使蓝细菌裂解的病毒,少数溶藻细菌与蓝细菌直接接触破坏蓝细菌细胞壁裂解蓝细菌,大部分溶藻细菌通过向环境中释放蛋白质等活性物质间接裂解蓝细菌。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噬藻体与溶藻细菌最大的区别是噬藻体无细胞结构B.噬藻体蛋白质的合成需要利用蓝细菌的tRNAC.溶藻细菌中多个核糖体会相继结合到其mRNA上,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D.单独培养蓝细菌并加入培养过SLW6的培养液就可以判断SLW6裂解蓝细菌的方式4.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免疫功能失调也会引起相关疾病,如过敏性哮喘。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呈递细胞参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B.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通过2种方式与B细胞进行信息交流C.过敏性哮喘患者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会与肥大细胞表面吸附的抗体结合激活肥大细胞,肥大细胞释放组胺D.过敏性哮喘患者发病时容易引起组织水肿,这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有关5.棉蚜是一种在全世界都有分布的害虫,可以通过刺吸汁液、传播病毒等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对棉花等作物造成危害。

安徽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5月)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5月)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3小题,每小题6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膳食中的支链氨基酸(BCAAs)是指蛋白质中三种常见的氨基酸,即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细氨酸。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BCAAs 的组成元素中含有C、H、O、NB.肌细胞从内环境中吸收 BCAAs 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在肌细胞中 BCAAs 可直接与 mRNA 结合以合成多肽链D. BCAAs 的相对分子量都比甘氨酸的相对分子量大2.MPF 为分裂期促进因子,是分裂期细胞中特有的物质,被称为是细胞周期调控的引擎分子。

在结构上,MPF 是一种复合物,由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和 G2期周期蛋白组成。

其中 G2期周期蛋白为调节亚基,能够促使染色体凝集,促使细胞由 G2期进入分裂期。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升高温度,造血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缩短B.神经细胞内有控制 Cdk 和 G2期周期蛋白合成的相应基因C.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较,造血干细胞中有较多的 MPFD.组成 MPF 的 Cdk 和 G2期周期蛋白在分裂期可以大量合成3.法布里病,一种罕见的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因 GLA基因突变不能产生足够的 GLA 酶(一种溶酶体酶),最终导致底物在溶酶体中贮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病变。

患者表现为不出汗、手脚疼痛等症状。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GLA 基因突变后,其内部碱基对数将增多B.法布里病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患病C.该病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性状D.法布里病患者体温可能较正常人高4.最新研究发现,给正常植物外施赤霉素(GA)能降低种子贮藏蛋白的积累,而 GA 合成突变体植物则表现为种子贮藏蛋白含量升高,这表明 GA 参与了种子贮藏物质积累的调控。

2020年全国新高考I生物试题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0年全国新高考I生物试题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0年全国新高考I生物试题真题及答案全卷完 1、相信自己吧!坚持就是胜利!祝考试顺利,榜上有名! 2、愿全国所有的考生都能以平常的心态参加考试,发挥自己的水平,考上理想的学校。

我真心地祝福你们。

3、试纸浸墨香,金笔下千言。

思虑心平定,谨慎落笔闲。

且喜平常度,切忌神慌乱。

畅游题海后,金榜题君名。

考试在即,祝你成功。

4、亲爱的同学,期末考试来了,愿你们考出好成绩,考到自己理想的成绩。

5、努力吧!不管结果怎样,经历过,总会有结果的!期中考试的朋友们,为你们祝福,也为自己祈祷!愿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梦想实现的地方!嗯嗯,加油,嗯,加油! 6、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很多想说却未言的话,总之走过了,哭过了,笑过了,就不会有遗憾!带上我们的祝福去打造另外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吧! 1、高考了,祝愿你频施妙笔,作下妙句佳篇;频露锋芒,谱就千古绝唱;频施才智,成就考卷佳绩;频放异彩,展现才子风采。

祝愿你高考顺利,一顺百顺! 2、高考日到了,愿你一帆风顺、二话不说、三阳开泰、四平八稳、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威风、九转功成。

祝高考顺顺利利、金榜题名。

3、同学,我们一起经历了辛苦的高三,最后的高中生活快结束了,考试到了,祝你飞跃! 4、亲爱的朋友,平和一下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常心态应考,考完一门忘一门,让自己尽量放松,好好休息。

希望你一举高中喔! 5、手机铃响,那是问候;手机唱歌,那是祝福;手机震动,那一定是我握住了你的手。

专八考试成功!我的朋友。

6、知道你正在经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或许你有焦虑、有恐惧,也有激动,但想说,请不要忘记身边所有关爱着你的人,们是你坚强的后盾。

7、这两天的考试过程中,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给自己一个完美的明天。

2023年重庆高考生物试题(考试版)

2023年重庆高考生物试题(考试版)

2023年重庆高考生物试题(考试版)高三生物(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纤维素由葡萄糖聚合而成,是植物细胞的能源物质B.胆固醇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和血液中脂质运输C.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D.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2.一片沼泽地中含有多种微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B.酵母菌有细胞壁和拟核,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在活细胞内增殖D.硝化细菌含染色质,是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3.糖类和脂质都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血管堵塞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淀粉、糖原的葡萄糖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排列方式相同B.磷脂、胆固醇和脂肪都是人体细胞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C.维生素D属于脂质,限制维生素D的摄入可预防血管堵塞D.适当多运动和增大食物中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的比例可达到减肥效果4.mRNA的部分区域可以调控自身的翻译过程。

下图1、图2是mRNA调控翻译的两种机制,已知AUG为起始密码子,编码甲硫氨酸,其上游的一段序列为核糖体结合位点。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图1图2A.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时,携带甲硫氨酸的tRNA立即与mRNA进行碱基配对B.翻译速率过快时,机体可以通过合成翻译阻抑蛋白来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C.图2表明温度升高会使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从而促进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D.图1、图2中调控翻译的两种机制均是通过调节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来实现的5.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我国运动员谷爱凌以超高难度动作获得高分,夺得冠军。

下列对该名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比赛前,垂体活动加强导致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比赛中,细胞产生大量CO2以刺激脑干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C.比赛中,大量出汗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以调节水盐平衡D.比赛中,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平衡6.GPNMB(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是一种跨膜蛋白,在衰老细胞表面富集。

生物丨重庆市重庆第八中学2025届高三10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生物试卷及答案

生物丨重庆市重庆第八中学2025届高三10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生物试卷及答案

生物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5月,我国军事科学院医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论文,证实左T8-T13背根神经节的痛觉感受神经沿着血管广泛分布于脾脏,通过CGRP-CALCRL/RAMP1轴延伸到B细胞区并向其传递信号,进而促进体液免疫应答和宿主防御。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

正确的是A.从受到刺激到产生痛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B.B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在胸腺中成熟C.B细胞分泌的抗体是一种起保护作用的蛋白质,能够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D.该项研究提供了一种通过靶向激活痛觉神经来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的有效方法2.免疫衰老与肿瘤恶性演进发展关系密切,是近年来肿瘤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有许多相关的新发现。

NET(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由组蛋白、抗菌蛋白和DNA组成,该结构本是中性粒细胞用来应对病原体感染的网状结构,但衰老的中性粒细胞释放NET,可以与肿瘤细胞结合,协助肿瘤细胞免受免疫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中性粒细胞应对病原体属于免疫系统功能中的免疫防御B.肿瘤细胞分泌的NET可能为自己提供了非常适合附着和生长的微环境,有助于促进迁移、侵袭由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D.放疗、化疗方法可诱导癌细胞突变成正常细胞,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3.某同学在进行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绘制了如图1所示曲线,但他忘记标记温度数值。

根据图示曲线分析,甲、乙、丙三组实验对应温度的数值大小不可能为图1A.乙>丙>甲B.甲>乙>丙C.丙>乙>甲D.丙>甲>乙4.科学家推测,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肽序列,被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新生肽与SRP结合后,停止蛋白质的合成。

高考生物免疫系统试题及答案

高考生物免疫系统试题及答案

高考生物免疫系统试题及答案1.【宁波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十校联考”天利】如图为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示意图。

下列对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相应的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物质均需通过高尔基体进行分拣转运B.由同一种基因控制合成这两种物质C.两种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D.效应B细胞能同时合成和分泌这两种物质【答案】D【解析】A.成熟B淋巴细胞膜上与抗原结合的受体以及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在合成过程中均需通过高尔基体进行分拣转运,A 项正确;BC.成熟B淋巴细胞合成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也就是相对应的抗体分子,所以这两种物质由同一基因控制合成,同样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故 B、C 项正确;D.效应B细胞只能合成和分泌抗体,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是由B细胞合成、分泌的,D 项错误。

故选 D。

2.【2020年10月山东济南商河县商河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艾滋病病毒(HIV)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HIV从进入宿主细胞到整合进染色体,消耗了等量的嘧啶碱基与嘌呤碱基B.HIV前病毒在DNA聚合酶等的作用下完成复制,即完成了病毒增殖C.若CD4受体基因中的一对碱基发生替换,就能有效预防HIV感染D.宿主细胞被激活时,其RNA酶解开相应DNA片段,表达HIV病毒成分并组装出子代HIV【答案】A【解析】A.HIV从进入宿主细胞后进行逆转录生成双链DN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过程消耗了等量的嘧啶碱基与嘌呤碱基,A 正确;B.HIV前病毒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完成逆转录过程,再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完成DNA的复制和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完成转录过程,进而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外壳,这样才完成了病毒增殖,B 错误;C.若CD4受体基因中的一对碱基发生替换,即发生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因此不一定能有效预防HIV感染,C 错误;D.宿主细胞被激活时,其DNA解旋酶解开相应DNA片段,表达HIV病毒成分并组装出子代,D 错误。

高考生物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16 免疫调节(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16 免疫调节(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16免疫调节1.(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抗体能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

【详解】A、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如细菌、病毒,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但也能使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A错误;B、病原体裂解后仍含有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抗原物质,因此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 错误;C、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病原体含有的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特异性化学物质,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C错误;D、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 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D正确。

故选D。

2.(2020年某某高考生物试卷·6)在天花病毒的第四代疫苗研究中,可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制作疫苗。

注射该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识别天花病毒的抗体。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可通过基因工程途径生产这种疫苗B.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C.该方法制备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D.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的运用:(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3)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药物: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高三生物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
得分
2013广东高考生物试题
评卷人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有关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合成
B.葡萄糖遇碘变为蓝色
C.纤维素由葡萄糖组成
D.胰岛素促进糖原分解
2.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④为DNA复制机构的阐明奠定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从某海洋动物中获得一基因,其表达产物为一种抗菌体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多肽P1。

目前在P1的基础上研发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药物,首先要做的是
A.合成编码目的肽的DNA片段
B.构建含目的肽DNA片段的表达载体
C.依据P1氨基酸序列设计多条模拟肽
D.筛选出具有优良火性的模拟肽作为目的肽
4.图1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D.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5.图2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6.以下为某兴趣小组获得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B.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咪的主要成分
C.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者不答的得0分。

24.下宪为四种不同细胞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选项细胞细胞壁光合作用染色质细胞全能性
25.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确实2调则致死。

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A.白眼雄果蝇占1/4B.红眼磁果蝇占1/4
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82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6(16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机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

生物质炭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

将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及PAHs迁移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1)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根系细胞加强,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
养分的吸收。

(2)有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污泥,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但生物质炭的输入,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

由此可见,生物质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剂,促进污泥的推广应用。

污泥的应用符合生态工程的原理。

27.(16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
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
10,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
温度为正常温度。

(1)由图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
的放电频率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
体感觉到冷,随即通过调节,增加、
减少,使体温回升至正常.
(2)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点S右移,出现发热。


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需要采取降
温措施。

(3)人体初次感染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随即启动,裂解被病毒人侵的宿主细胞和清除血液中的病毒.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此免疫过程.
28.(16分)
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

一堆夫妇生有一位重型β地中海贫血症患儿,分析发现,患儿血红蛋白β链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突变(C→T)。

用PCR扩增包含该位点的一段DNA片段l,突变序列的扩增片段可用一种限制酶酶切为大小不同的两个片段m和s;但正常序列的扩增片段不能被该l(3)研究者在另一种贫血症的一位患者β链基因中检测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该突变导致β链第102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氨酸。

如果,但,则为证明该突变位点就是这种贫血症的致病位点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

29.(16分)
某新能源研究兴趣小组尝试用木薯块根的淀粉制备燃料酒精。

他们用酶将木薯淀粉讲解成单糖。

查阅资料后,安装的酒精发酵装置、采用的发酵条件如图12。

(1)向发酵瓶中加入5g酵母菌开始试验,发酵初期,通气阀①需要偶尔短时间打开,并在A通气口处打气,以利于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通气阀②需要偶尔短时间打开,但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第3天,取出少量发酵液,滴加含有__________的浓硫酸永夜来检测酒精。

(3)检测后发现,尽管酵母菌菌种合适、淀粉酶解物充足、操作正确、发酵温度和PH值适宜,但酒精含量(+)比预期低,我们展开了讨论,认为还有其它影响因素,如__________,请设计试验对此因素进行探究并预测实验结果(用表格形式呈现;用“+”表示酒精量,最高含量为“+++++”)。

(4)请对预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2013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卷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