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铁营养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肉鸡铁营养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肉鸡铁营养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的研究进展

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的研究进展 1 鱼粉 1.1 鱼粉的特点 由于鱼粉具有必需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适口性好,抗营养因子少以及能够被养殖动物很好的消化吸收等特点,一直以来是水产饲料中不可或缺的优质蛋白源。鱼粉在饲料中的营养作用主要是提高氨基酸平衡性和利用效率,与其它蛋白原料相比,有比较显著的优势。但鱼粉的作用不仅在于其蛋白、氨基酸的作用优势, 还在“未知生长因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方面具有营养作用优势。 1.2 无鱼粉或低鱼粉饲料技术对策 在所有的饲料原料中,鱼粉在促进养殖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方面的效果是最为明显的。在配合饲料中,是否使用鱼粉及使用量不同所获得的养殖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异,即饲料中鱼粉的使用量与养殖鱼产品的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鱼粉在配合饲料中的使用对配合饲料的质量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如在草鱼、武昌鱼饲料中基本不用鱼粉,但是使用1% ~2%的鱼粉后,鱼生长速度可以提高10%以上,同时鱼体的生理机能也会得到改善。因此,在不使用鱼粉或低鱼粉饲料中考虑的技术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2.1 配合饲料中氨基酸的平衡性和有效性 蛋白质的营养实际上是通过氨基酸的营养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在无鱼粉或低鱼粉饲料中优先考虑的技术处理是氨基酸的平衡性。由于鱼类对单体氨基酸的利用效果很差, 在部分种类鱼中使用单体赖氨酸、蛋氨酸是没有效果的。对于饲料氨基酸的平衡就只能依赖于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互补作用来实现, 在设计无鱼粉或低鱼粉饲料配方时可以选择肉粉、肉骨粉、豆粕、菜粕、棉粕等通过比例调整来实现必需氨基酸的平衡。氨基酸平衡效果的评判可以采用必需氨基酸模式相关系数的大小来判定,即以养殖对象鱼肌肉必需氨基酸模式作为标准模式, 将配方中必需氨基酸模式与此进行比较, 计算两组模式的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越大, 表明配方中必需氨基酸的平衡效果越好。但要考虑氨基酸的利用率问题, 即必需氨基酸的有效性问题。有些原料虽然蛋白含量很高, 但消化利用率很低, 如羽毛粉、皮革粉蛋白含量可以达到80% 以上, 但消化率只有30%左右, 无论是单独使用或是加人鱼粉(掺假鱼粉)中, 均会使配方中必需氨基酸的有效性显著降低。因此,在计算必需氨基酸平衡效果时, 尽可能选择消化率高的饲料原料组成配方来进行必需氨基酸的平衡。

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

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 题目: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日期:2016年12月30号

摘要 膳食纤维特殊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使它在生理代谢过程和预防疾病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要保障人体健康,需要适量摄入膳食纤维。本文综述了膳食纤维的定义,膳食纤维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并且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以及膳食纤维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Abstract The speci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dietary fiber make i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and disease prevention.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the human body, the need for adequate intake of dietary fiber.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dietary fibe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dietary fiber were reviewed, and the extraction methods of dietary fib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etary fiber in food development were introduced. 关键字:膳食纤维生理功能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精细,所摄入的食 物中,的含量越来越少,现代“文明病”诸如、、、、糖尿病等,严重 地威胁着现代人的身体健康,在人们的食物中补充膳食纤维已成为当务 之急。膳食纤维被公认为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 质和水之后的第七大营养素。因此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此外,膳食纤维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食品成分,也已经成为功能性食品领 域研究的热门课题。 一,膳食纤维的定义及分类 1.1膳食纤维的定义 膳食纤维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将膳食纤维具有的特

运动食品抗疲劳功能因子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运动食品抗疲劳功能因子研究进展 作者:许洪文, 齐海萍 作者单位:许洪文(莆田学院体育系,福建,莆田,351100), 齐海萍(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工程系,辽宁,大连,116600) 刊名: 福建体育科技 英文刊名:FUJIA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29(6) 参考文献(28条) 1.贾建昌;韩涛红景天抗疲劳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甘肃中医 2005(11) 2.罗琼;阎俊;张声华枸杞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疲劳作用[期刊论文]-卫生研究 2000(02) 3.杨柯;李扬;李峰;赵丹 赵雪检人参二醇组皂甙游泳训练大鼠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 2000(02) 4.高顺宾;戴贤君;沈立荣;吴大星L-肉碱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其应用 1999(07) 5.黄耀凌;邹思湘谷氨酰胺的抗疲劳生化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1(02) 6.王梅;谷文英;黄诚高F值寡肽棍合物的制备及抗疲劳与抗缺氧作用 1999(03) 7.刘铁民;李怀英牛磺酸对疲劳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气化水平及GSH含量的影响 1999 8.Burke,L.M Nutrition for post-exercise recovery 1997 9.Urke,L.M;J.A.HanIey Carbohydrate and exercise 1999 10.何来英;严卫星;楼密密;冯永权 刘红蕾保健食品抗疲劳作用试验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7(04) 11.徐峰;赵江燕;刘天硕刺五加提取抗疲劳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5(09) 12.王庭欣;赵文;刘峥颢西洋参片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5(09) 13.张安民;常明昌;胡淑萍;张金桐 丁起盛灵芝液对运动员抗疲劳作用及对血中SOD,CAT,LPO的影响 1997(04) 14.梅学仁灵芝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 1982(07) 15.张安民中医药防治疲劳综合征及灵芝抗疲劳试验研究 1996(03) 16.刘振玉;刘克敏;刘亚军益生菌增强竞技运动员抗疲劳能力的研究[期刊论文]-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17.章克昌药用真菌研究开发现状及其发展 2002(01) 18.樊柏林;李宇红;李新兰冬虫夏草的抗疲劳作用研究 2000(02) 19.李琴韵;胡蓓莉雄蚕蛾、蚕蛹及蚕沙的研究近况 1996 20.赵权;杨晓杰;林雁春蚂蚁水提物对獭兔耐力的影响[期刊论文]-经济动物学报 1999(04) 21.金宗镰;文镜茶碱的动员脂肪酸及抗疲劳功能及其机理研究 2005(28) 22.庞辉;何惠;李倩茗螺旋藻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实验 1999(06) 23.藏其中;万淑营;何光星蚕蛹多糖的分离和分析 1992(03) 24.夏启德;袁翠华香菇多糖抗疲劳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4(04) 25.曾明;李守汉;郭层城松针提取液抗疲劳作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体育科技 2005(02) 26.唐量;熊正英芦荟抗疲劳作用的实验[期刊论文]-体育学刊 2003(02) 27.王君耀;周峻;汤谷平黄秋葵抗疲劳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3(04) 28.潘京一;杨隽;郑勇英枸杞子抗疲劳与增强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上海预防医学 2003(08)

肉鸡养殖技术,肉鸡养殖方法

肉鸡养殖技术要点 《农业正版VCD光盘——肉鸡养殖技术套装》(4片/套+书籍一套,1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本片教您如何创办、管理好一个肉鸡养殖场。内容包括:场址选择与鸡场布局;肉鸡优良品种与引种措施;肉鸡的营养与常用饲料配方;养鸡场的日常饲养管理;肉鸡的孵化技术;肉鸡的育雏技术;肉鸡的育肥技术;肉鸡疾病综合防治技 术。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蛋鸡养殖技术大全(套装)》(4片/套+配套书籍=1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蛋鸡从出壳到淘汰大约需 要饲养72周,故有蛋鸡饲养500天之说。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可将蛋鸡饲养划分为不问的几个饲养管理阶段。要想使蛋鸡的高产性能充分发挥,以获取最佳的饲养效益,除品种因素外关键在于熟悉并掌握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和饲养管理技术要点。《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科学养鸡系列》(4片/套,10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内容包括:简易节能开放型鸡舍,鸡孵化技术夏季维持蛋鸡稳产高产技术,绿色肉鸡配套笼养技术肉鸡养殖技术,蛋鸡增效要点。 《CCTV7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正版VCD光盘——良种肉鸡配套饲养技术(1-2)》(2片/套,7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讲授:1、现代规模肉鸡饲养;2、肉鸡饲养的基础设施;3、肉种鸡平养;4、肉鸡

孵化技术;5、肉种鸡笼养;6、商品肉鸡饲养;7、疫病综合防治;8、全价配合饲料应用 《正版农业技术光盘——疫苗与疾病防治》(4片/套,10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1)疫苗使用现状;(2)根据鸡病的流行程度,及初发还是再发选择疫苗;(3)接种后家禽的反应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养鸡技术》(5片/套,128 元含特快专递邮费)本片共分六个专题详细介绍了养鸡的技术环节和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养鸡的基础知识和养鸡生产必须准备的条件,鸡的孵化和鸡的育雏,育成鸡的饲养管理,蛋鸡和肉鸡的生产技术等内容。适合家庭和规模养鸡专业户使用学习。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养禽学》(5片/套,12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重点讲授鸡的外貌和生理特征,鸡的品种,鸡的饲养环境和养鸡设备,鸡的遗传繁育体系,鸡的营养与饲料配合技术,鸡的繁殖与人工授精技术,蛋鸡、肉鸡饲养管理技术,鸡场的经营管理及卫生防疫,鸭、鹅、鹌鹑、鹧鸪、孔雀、鸸鹋、鸵鸟、肉鸽生产技术等内容。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山鸡养殖》(野鸡养殖技术)(6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山鸡,学名环颈雉,也叫雉鸡,是一种具有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的特种禽类。山鸡的全身是宝。山鸡肉营养丰富,各种维生素成分含量多,而且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美味;常吃山鸡肉可以健身强体、益寿延年,还可使人聪明。本片介绍:1、“棚架式”鸡舍的建造;2、引种;3、孵化前的准备工作;4、孵化程序;

运动营养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运动营养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聂英涛李正洪吴静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国内外运动营养发展概况,对运动营养学研究的内容及其意义进行分析,同时对运动营养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运动营养学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人体需要特别的营养。随着社会的发展,“运动”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的为运动的人体补充合理的营养,使运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是运动营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运动营养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当今竞技体育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不仅受训练、遗传、健康状态、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合理营养也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意识逐渐加强,由此给运动营养学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使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并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对运动营养学的研究与应用做一系统的阐述是有必要的。 一、运动营养学发展的概况 运动营养学是一门用营养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来研究和评估运动人体代谢及体能状况,并提供营养学强力恢复手段的学科。这门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在运动科学中成为研究热点的学科,并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增强体能和保证健康的作用。 1.我国运动营养学发展概况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就有专门为贵族营养服务的食医,同时对营养、运动与健康也有研究。古代养生运动有:五禽戏、八段锦、太极等。古典的养生学说,如《食经》、《食医心鉴》、《饮膳正要》等,用“食医同源”、“医膳功”的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食物的功用与合理营养的保健作用。我国现代对运动营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率先成立运动营养生化研究室,对我国运动营养的创立、研究及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国家体委于1987年正式成立了运动营养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后发展迅速,到目前已有3个研究室(运动营养生化室、放免生理室和食品研究室)。同年代的研究机构还有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研室,在运动营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做出大量的工作。早期运动营养的研究多为运动员膳食营养做调查,个别运动项目的热能消耗,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B1需要的研究。到了20世纪70~80年代,随着运动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以及体育科学的发展,运动营养备受重视,不仅在体育界,而且在医药卫生界也开展了运动营养的研究。1989年由中国营养学会拟定的《我国的膳食指南》中提出了8条原则:食物要多样,饥饱要适当,油脂要适量,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饮酒要节制,三餐要合理。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公布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As),其中包括推荐营养素摄入量(RNI),不再使用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2000年10月17日,中国营养学会在第八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上又公布了我国第一部“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这标志着我国营养学界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运动的结合方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科技奥运”理念的大背景下,国家队队员的食谱也有着很大的讲究。据了解,每支“国字号”队伍都有运动营养学专家设计的食谱软件,曾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运动营养学课题研究的专家、南京体育学院教授张蕴琨说:“要成为奥运冠军,不能只靠练,良好的营养结构有助于令训练和比赛事半功倍。”项目不同食谱结构不同。可以说,中国健儿在奥运会取得的成功,合理的营养是其关键因素之一。 2.国际运动营养发展概况 现代营养学奠基于18世纪中叶,到了19世纪,由于碳、氢、氮定量分析法,及由此而建立的食物组成与物质代谢的概念,氮平衡学说和等价法则的创立,为现代营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瑞典人发现并运用肌肉组织活检,促进了肌糖原储存的研究。美国与欧洲一些国家密切合作,发展了生理与营养领域里的研究。运动膳食学是近几年新兴的一门学科,应用性比较强,以个体为基础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确定运动员达到营养目标需要的膳食策略。1991年在洛桑国际奥运会的办公室召开的一次国际联席会上,探讨了膳食对竞技能力影响的问题,说明膳食的重视程度逐渐被认可。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日本女子体育学院Yukari Kaw ano观察了女子体操运动员4个月训练中血常规指标及日常膳食营养摄入。东京大学的Hideo Hatta研究了运动中乳酸代谢。日本和洋大学健康与营养系Shuhei Kobayashi指出运动食品与保健品的“功能作用”有其独特性。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反兴奋剂的开展,对运动营养的发展也起着推动作用。

肉鸭营养研究进展

肉鸭营养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肉鸭包括北京鸭、番鸭及其杂交鸭(或半番鸭)的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及其需要量评定方法 关键词:肉鸭;蛋白质;氨基酸 蛋白质是构成鸭体组织和保证鸭生命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也是鸭肉蛋毛产品的主要成分。而鸭为保证健康、生长和生产所需要的蛋白质来源是饲料。研究肉鸭对蛋白质、氨基酸的需要量和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及生物有效性并将其成果应用在养鸭业实践是肉鸭生产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遗憾的是,尽管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对猪鸡的蛋白质、氨基酸营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鸭这方面的研究少,且不系统。鸭及其它水禽的营养研究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营养研究对我国未来水禽业发展来说尤为重要。 1蛋白质 蛋白质对肉鸭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查阅有关肉鸭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结果差异较大,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例如,有报道肉雏鸭日粗蛋白质有低至16%(sCott等,1959),也有高至22%(Wilson,1975)的。报道育肥期(2~7周)的蛋白质需要量变异范围为12%~18%(Dean,1985)。美国NRC(1994年)推荐的北京鸭蛋白质需要为:0~2周龄22%,2~7周为16%,种用期为15%。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①研究者选用的品种、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不同,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和选育效果不同。如北京鸭、土番鸭和杂交鸭的蛋白质需要存在明显差异(克拉什尼科夫,1985;Dean,1986;LeClerCq等,1985;沈添富,1988)。而同是北京鸭在澳大利亚、前苏联和美国的标准又各不相同(Siregar等,1982A;NRC,1994)(表1)。 ②日粮类型和日粮蛋白质质量不同,如上述标准中,0~2周龄蛋氨酸需要量较接近(0.40%左右),但蛋白质需要差异较大。③肉鸭有很强的补偿生长能力,肉鸭由于早期蛋白质不足导致的生长受阻,一般在环境温度适宜和应激最少的条件下,可在达上市日龄前得到补偿(Dean,1972;SChubert等,1981)。④评定指标方法不同,所得结果也不同。一般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为指标时,所得需要量低于以胴体性状为指标所得值。另外,考察整个生长期的生产成绩和只考察前期的生产成绩评定前期的蛋白质需要时,所得结果也不一样(赖宗文,1991)。⑤结果的表示方法不同。以日粮百分比表示时,需要量结果差异较大,若以每MJME中所含蛋白质克数来表示,同样为满足最大增重的蛋白质需要研究结果的差异就较小,0~3周日粮粗蛋白质(GP)水平:北京鸭为17.5~17.7g/MJME(Dean,1985),杂交鸭和番鸭为14.8~15.5g/MJME(Shen,1997;沈添富,1988;LeClerCg 等)4~7周日粮CP水平:北就鸭13.5~13.9/GMJME,番鸭和杂交鸭和交鸭为9~10.3g/MJME。) 表1不同国家和地区北京鸭营养需要量推荐值

中国养殖模式下肉鸡维生素营养需要

中国养殖模式下 白羽肉鸡维生素最适营养需要量 马秋刚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

维生素种类NRC1994NYT2004①NYT2004②OVN 维生素A, IU/kg15008000/6000 /270010000/6000 /2700 11000-15000/ 10000-12500 维生素D, IU/kg2001000/750 /4002000/1000 /400 3000-5000 +HYD 0.069 维生素E, IU/kg1020/10/1030/10/10150-300/50-100 维生素K, mg/kg0.500.51/0.5/0.53-4 维生素B1,mg/kg 1.80 2.0 2.03-4/2-3 维生素B2,mg/kg 3.6/3.6/3.08/5/510/5/58-10/7-9/6-8 维生素B6,mg/kg 3.5/3.5/3.0 3.5/3.0/3.0 4.0/3.0/3.04-6 烟酰胺,mg/kg35/30/2535/30/3045/30/3060-80/50-80 泛酸,mg/kg10101015-20/12-18/10-15叶酸,mg/kg0.55/0.55/0.50.55/0.55/0.5 1.00/0.55/0.52-2.5 维生素B12,ug/kg10/10/710/10/710/10/720-40/20-30 生物素,ug/kg150/150/120180/150/100200/150/100200-400/200-300胆碱,mg/kg1300/1000/7501300/1000/7501500/1200/750400-700/400-600

运动营养研究及应用综述

运动营养研究及应用综述 摘 要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从运动营养食品的概念及分类、运动营养生化监控、运动营养实践及对策方面,对我国运动营养研究和实践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运动营养;食品;运动营养生化监控;运动营养实践 运动营养学是一门用营养学、运动训练学和生物化学等手段来研究和评估运动人体的代谢和体能状况,并提供营养学强身和恢复手段的科学。它又是一门多学科综合应用科学。在我国,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并成为运动科学中的研究热点。它在竞技体育中发挥增强体能和保证健康的积极作用,为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和优秀运动成绩的取得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几十年来,我国有一批专业人员从事运动营养研究工作,在理论体系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 运动营养食品的概念及分类 运动营养理念的建立和运动员营养食品的发展始于西方国家。在我国,运动营养食品的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了10 ̄15年,杨则宜在运动营养食品与国民体质和健康的研究中阐述, 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膳食补充健康教育活动”法案,并正式定义:当一种产品(除烟草之外)意欲促进健康,且含有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草药、植物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或保健用途成分,类似药品形态,如片剂、胶囊、粉末、口服液等的食品即膳食补充剂。这一法案在推动美国膳食补充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运动员营养食品的市场份额。我国1994动营养食品通则》第1次将运动营养食品定义为“补充和满足人体营养特殊需求的营养物质的食品”。 杨则宜在运动营养生物化学研究中认为,有些营养素或者是其在机体内代谢的中间体不仅直接参与机体代谢,还具有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的作用。通过这些物质的补充,可以提高训练的效果,并有助于消除疲劳,从而改善和提高运动能力。 根据强力营养素的作用目标,我们通常将其分成4 类:(1)增加肌肉合成代谢和肌力的强力营养素;(2)促进能量代谢的强力营养素;(3)促进疲劳消除和体能恢复的强力营养素;(4)减轻和控制体重的膳食安排和特殊营养素补充。 韩雨梅、习守扶、邸慧君对运动营养补充品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大量的动物及人体实验证明,合理补充运动营养补充品可使动物及运动员机能水平提高,抗疲劳能力增强。不同的运动营养补充品对机体的作用效果也不同。运动营养补充品是专门为运动员使用,可加到膳食中的一些物质,由维生素、矿物质、草药、植物性物质、氨基酸、活菌、代谢产物、食物组成物或提取物等制成的一类有特定功能的食品。现阶段常用的营养补充品有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提取物、微量元素、肌酸、牛磺酸、活菌、中草药等一些食品。 李文波对运动营养食品及其功能性成分进展进行研究,阐述我国在 2009年发布的《运动营养食品通则》中按人体运动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分为:(1)补充能量类; (2)控制能量类;(3)补充蛋白质及其水解物类;(4)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类;(5)补充恢复运动性疲劳的营养物质类;(6)其他类。 宇 辑

营养与体能的研究进展

营养与体能的研究进展 姓名:钟林 摘要营养是影响竞技能力、机能状态、体力适应和恢复的一个主要因素,而且可以操作。营养结合科学训练可明显提高运动能力。任何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度都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生理、机能和竞技状态,从而影响到运动能力的发挥。缺乏体力活动和膳食营养不当是引起慢性病的主要风险。适量运动与合理营养结合有益于各年龄组人群的健康、体能和防治慢性病,这种非药物、经济、有效又无副作用的防治措施尤其适用于我国国情。 关键词运动营养体能 1前言:合理营养是决定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的一个显著重要的因素。运动员的能力受运动训练、遗传、健康、心理以及生物力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合理营养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而且可以操作。任何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度都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生理、机能和竞技状态,从而影响到运动能力的发挥。营养不能代替训练或遗传等因素,但合理营养与科学训练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能力;相反,运动员的膳食营养不当则会降低运动能力 2营养与运动竞技能力的关系 2.1与运动能力下降的有关营养因素能源物质的耗竭,ATP合成速度延缓;脱水,体温增高;酸性代射物堆积,肌纤维中乳酸堆积使肌肉输出功率下降,并容易疲劳;电解质丢失,影响肌肉膜电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可使体内环境稳定性破坏。 2.2合理营养的作用提供适宜的能量,并使能源物质利用良好,例如运动前注意补充糖可使体内有充足的肌糖原和肝糖原储备;赛前、赛中、赛后合理补液对预防运动中的脱水、体温增高、延缓疲劳发生或减轻其程度有良好作用;合理营养措施控制体重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并可成为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运动后的合理营养措施有利于加速恢复过程。 2.3目前运动员营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当前运动员的营养问题与以往比较有明显的不同。80年代所见运动员较高的贫血生率和微量营养素缺乏情况已不复多见;目前的营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类似“西方膳食”的模式。此外,不少运动员为提高运动能力广泛使用营养药物/强力物质或中草药补剂,但缺少科学指导。 目前存在对运动能力有影响的营养问题: 三大营养素不平衡:参加集训运动员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合理比例应分别占总热量的60%~70%、12%~15%和20%~30%;还应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和水分,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而当前运动员膳食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多,分别可达到总热量的20%和40%,甚至更多;而碳水化合物不足,仅为总量的40%左右或更少;摄入钠盐和胆固醇过多,而且不重视体液的及时补充。食物中维生素B1明显不足,平均仅为0.9~1.8mg/日,会使运动员容易疲劳。运动员为控制体重减少食物摄入量,除热能短缺外,常有钙、铁、

鱼类饲料适宜蛋白能量比研究进展

饲料博览2018年第10期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Optimal Dietary Protein-energy Ratio of Fish GAO Liuling,PAN Qing * (School of Marine Science,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 Abstract:The appropriate protein to energy ratio in fish feed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nutrition and feed,which is helpful for utilizing energy and protein,improving feed efficiency,saving feed cost as well as enhancing immune function,and meat quality in fish.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methods of dietary protein-energy ratio,its effects on physiology and growth of fish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protien to energy ratio were reviewed,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itable dietary protein to energy ratio was prospected.Key words:fish;dietary;protein-energy ratio;influence factors 鱼类饲料适宜蛋白能量比研究进展 高柳玲,潘庆*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广州510642) 收稿日期:2018-08-09 作者简介:高柳玲(1990-),女,广西梧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产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通讯作者 摘要:鱼类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能量比是营养与饲料研究的重要内容,适宜的蛋白能量比既有利于鱼类对 饲料中能量与蛋白质的利用,提高饲料的效率,节约饲料成本,又利于增强免疫机能和抗病力,提高肉质品质。文章综述了饲料蛋白能量比的研究方法、对鱼类生理生长的影响及影响饲料蛋能比的因素等,并对鱼类饲料蛋能比发展作以展望。 关键词:鱼类;饲料;蛋白能量比;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S963;S96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084(2018)10-0016-06 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的比例影响鱼类的摄食、 生长性能、体成分组成、饲料效率、成活率及肉品 质等。蛋白质因其在饲料成本中占比最大,常作为 第一重要的营养素被关注。能量是鱼类生长、发 育、繁殖、活动的第一需要,也是鱼类饲料定量的 基础。饲料蛋白能量水平不适宜,会抑制鱼类生 长,降低生存和繁殖能力,还会增加养殖成本,污 染养殖水体环境。当饲料能量相对蛋白含量不足 时,饲料蛋白质会被转化为能量维持鱼的生存而不是用于生长,浪费了宝贵的饲料蛋白质;反之,饲料能量过高会降低鱼的摄食量,减少最佳生长所必需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影响生长或造成体脂大量积累,导致过度肥胖,影响食用价值[1]。当能量需求满足时,过高的蛋白质会抑制鱼类生长,限制其他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增加氨氮排放,加剧养殖水环境污染[2]。保持平衡的饲料蛋白能量比,常需要配合适量的脂肪和糖类,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起到蛋白质节约效应[3-5]。饲料中蛋白能量比的优化,是开发环保、高效配合饲料的重要考量因素。本文综述了鱼类 动物营养Animal Nutrition 16

块大型肉鸡营养需要

快大型肉鸡营养需要 快大型肉鸡是指生长速度快,饲养35日龄就可上市的肉鸡。快大型肉鸡原始品种主要有白洛克、浅华苏塞斯、考尼什,商业速生长肉鸡杂交鸡种有AA+、罗斯308系列、科宝、艾维因系列、哈伯德、海波罗、安卡红和红布罗等。这类型肉鸡的生长特点是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性成熟早,对营养水平要求高,饲料利用率高,肠道短,对粗纤维消化能力差,抗病能力差等。 动物的生理消化基础是其营养需要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了解快大型肉鸡的生理消化对于确定其营养需要显得十分必要。快大型肉鸡的消化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仅就肉鸡自身而言,胃肠道的生长发育、消化酶和盐酸的产生速度均影响消化能力,这些都与肉鸡日龄有关。孵化后一周内,消化系统生长发育速度是其他系统的5~6倍。5日龄时肠腔横截面积为0日龄时的3~4倍,小肠中部、末端和回肠绒毛长度分别增加1~2倍,而5日龄与14日龄之间无显著差异。从10日龄开始,仔鸡消化道容量和酶分泌量增加,以适应采食量的增加。此外,肉鸡消化道的发育和消化能力还受日粮物理特性的影响。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浓度随鸡日龄的增加而呈不同比率升高。4~21日龄,进入十二指肠的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增加了20~100倍,但酯酶活性增加较少,比其他酶类增加缓慢。胆汁的分泌也与消化酶一样,随自己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生长初期,胆汁分泌较少,肉仔鸡采食量增加,能分泌充足的酶用来水解糖和脂类,从而缩短肠道排空的时间。 一、快大型能量需要 肉鸡“为能而食”,其机体内存在着一种对能量渴求的机制,且这种机制限定了肉鸡对能量需要的水平。当饲喂给生长肉鸡一个各种营养充足的日粮,该鸡将采食获得每天恒定的代谢能的日粮量。采食的绝对数量取决于动物的需要,这由动物体重大小、活动量、环境温度等决定。肉鸡所摄入的量,除一部分随粪尿和散热排出体外,剩下的能量主要用于维持需要(基础代谢、随意活动、维持体温等)和生产需要(能量分布于肌肉、脂肪、羽毛、运动等)。同样,快大型肉鸡所摄入的能量主要用途是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 快大型肉鸡在生长前期,其骨骼肌生长迅速,因此在此阶段应供给高于其他品种肉鸡的营养水平。在饲养过程中一般也以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投料,以满足肉鸡的最佳生长。但此阶段肉鸡肺脏、心脏等器官生长发育相对较慢,故能量水平不能任意过大,过大则导致器官功能和生长速度无法适应骨骼肌肉生长发育而导致肉鸡发生腹水病等问题。在后期由于沉积脂肪需要,所需的能量更多。总的趋势是后期所需的能量比前期大。再者,由于快大型肉鸡比仿土鸡和土鸡生长快和饲养周期短,因此能量需要比其他两种肉鸡高。快大型白羽肉鸡能量需要在0~3周龄、4~6周龄、7周龄至上市三个阶段分别为12.54兆焦/千克、12.96兆焦/千克、13.17兆焦/千克。罗斯308肉鸡的能量需要推荐为3.010兆卡/千克(0~10日龄)、3.175兆卡/千克(11~24日龄)和3.225兆卡/千克(25日龄至上市)。以上能量需要推荐体现了快大型肉鸡的生长规律特点。 由于快大型肉鸡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营养需要高,因此对日粮要求高。如艾维茵肉鸡的饲养标准,前期代谢能12.5兆焦/千克,后期代谢能13.4兆焦/千克。这样高的能量要求,若用玉米、豆饼为主配制的日粮是难以达到的,因此,需求添加一定比例的油脂。肉鸡日粮添加油脂后,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肉鸡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油脂饲料包括植物油和动物油。动物油如猪油、牛油、鱼油等,其代谢能在33.5兆焦/千克以上,植物油如菜籽油、棉籽油、玉米油等代谢能较低,也在29.3兆焦/千克。一般来讲,肉鸡日粮油脂的最佳配比前期为0.5%,后期为5%~6%。 二、快大型肉鸡蛋白质与氨基酸需要 蛋白质是构成禽体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肌肉、皮肤、羽毛、神经、内脏器官以及各种

肉鸡饲养标准参考表

肉鸡饲养标准参考表 代谢能Kcal/kg 粗蛋白 质% 钙% 有效磷% 蛋氨酸% 含硫氨基 酸% 赖氨酸% 艾维茵肉仔鸡: 公:小鸡3100 24 0.95 0.50 0.28 0.96 1.25 中鸡3100 21 0.95 0.48 0.22 0.85 1.05 大鸡3200 19 0.85 0.42 0.22 0.71 0.80 母:小鸡3100 24 0.95 0.50 0.28 0.96 1.25 中鸡3200 19.5 0.85 0.40 0.22 0.75 0.90 大鸡3200 18 0.80 0.35 0.22 0.65 0.70 中国肉仔鸡饲养标准: 0-4周龄2900 21 1.00 0.45 0.45 0.84 1.09 5w以上3000 19 0.90 0.40 0.36 0.68 0.94 美国NRC1994 第九版: 0-3周龄3200 23 1.00 0.45 0.50 0.90 1.10 3-6周龄3200 20 0.90 0.35 0.38 0.72 1.00 6-8周龄3200 18 0.80 0.30 0.32 0.60 0.85 AA(爱拔益加)肉仔鸡饲养标准: 0-21天2800 20 0.90 0.45 0.40 0.78 1.00 22-40天3200 20 0.85 0.42 0.44 0.82 1.01 41天-出 栏 3200 18.5 0.80 0.40 0.38 0.77 0.94 附录2肉鸡场常用设备 名称,规格使用 饮水器4千克1-8 日龄使用,每70-80只鸡提供一个 6千克9 日龄一出栏使用,每40只鸡提供一个 料槽开食盘1-8 日龄使用,每80-100只鸡提供一个 大号料桶9日龄一出栏使用,每35只鸡提供一个 光照设施灯头20平方米提供一个(带灯罩) 灯泡(节能灯)每个灯头备 40瓦、巧瓦各一个 温度计100 每500只鸡提供一个 煤炉腰径30cm 每500只鸡提供一个(育雏时用 2 个) 料撮3-4 斤料每 1000 只鸡提供一个 育雏伞电热每 500只鸡提供一个(根据可能条件设置)

运动营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运动营养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运动营养发展概况,对运动营养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同时对运动营养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运动营养学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ports nutrition of sports nutrition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analysis of simple sports nutrition development trend was predicted. 【Keywords】Sports nutrition Research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 随着社会的发展,“运动”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的为运动的人体补充合理的营养,使运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是运动营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一﹑运动营养学发展的概况 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员的营养需求,利用营养因素来提高运动能力,促进体力回复和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运动营养学是营养学的一个分支,是营养学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因而也有人将运动营养学视为应用营养学或特殊营养学。这门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在运动科学中成为研究热点的学科,并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增强体能和保证健康的作用。 1.我国运动营养学发展概况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就有专门为贵族营养服务的食医,同时对营养、运动与健康也有研究。早期运动营养的研究多为运动员膳食营养做

标准化肉鸡养殖基地建设标准.doc

标准化肉鸡养殖基地建设标准 1范围 为了整体提升肉鸡养殖小区的基础设施,实现商品肉鸡饲养的良性循环,保证养殖户的根本收益,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出口肉鸡养殖小区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2引用标准 国质检食[2003]212号关于印发《出口禽肉及其制品检验检疫要求(试行)》的通知以及《出口肉禽饲养场备案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畜禽饮用水中农药限量指标》; 3定义 3.1五统一 即统一供应雏鸡,统一供应饲料,统一使用药物,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收购屠宰; 3.2空舍期 从上一批鸡只出栏彻底清洗、消毒工作完毕到下一批开始饲养的间隔时间; 空舍期一般为15—21天; 4养殖小区选址 4.1自然条件因素 4.1.1地形地势 养殖小区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排水良好和向阳背风的地方。平原地区建场应选择比较平坦、开阔、利于排水,地下水位应低于鸡舍地基深度0.5米以下;山区建场应选择稍平缓坡,坡面向阳,总坡度不超过25%,建筑区坡度应在25゜以内;靠近河流、湖泊地区建场应选择比当地水文资料中最高水位高1-2 米处;从防疫的角度,养殖小区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物,如利用原有林带树木、山岭、河川、河谷等作为天然屏障。土质未被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污染,没有地质化学环境性地方病,以砂壤土类地区较为理想。 4.1.2水源水质 水源充足,供水能力能够满足养殖小区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需求,应具有独立的自备水源(井);养殖小区水源应具有国家有关部门出具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等方面的检验报告,饮用水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见表1)和《畜禽饮用水中农药限量指标》(见表2); 4.1.3气候因素 鸡舍的建筑方位、朝向、间距、排列次序等应考虑当地风向、风力、日照等情况;防暑、防寒措施以及建筑结构等应考虑当地常年平均气温、绝对最高与最低气温、土壤冻层深度、降雨量与积雪厚度(雪载)、最大风力(风载)、常年主风向和风频率等常年气象变化情况; 表1 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

种鸡营养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8?AnimalScienceAbroadDec.2001V01.28No.6 种鸡营养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韩枫 (美国爱拔益加育种公司北京办事处,北京100027) 中图分类号:S83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6746(2001)06—0008—02 胚胎发育以及新生雏鸡生命开始最初数小时之内的生长和发育,几乎完全依赖于种蛋积蓄的营养。因此,初生雏鸡的生理状态必然受到种母鸡营养的极大影响。种母鸡的营养状况影响着雏鸡的出生活重、健康活力、早期采食行为以及雏鸡免疫力的水平。 这些影响大部分会伴随着肉鸡的整个一生。商品代肉鸡后天的营养和管理也许能够补偿种鸡先天营养不足或雏鸡出雏时状态不良等状况,然而此种补偿却很少能达到尽善尽美。雏鸡质量以及日后肉鸡的性能表现都是评估种鸡营养的重要参数。 由于涉及到许多营养成分以及许多生理和新陈代谢等机制,种鸡营养和肉鸡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复杂。当然,最重要一点是,现代肉鸡品系中实际上尚有许多机理还未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在这一领域不太可能提供出简单的“投入一产出”的关系。 I饲料质量和组成成分 饲料原料和种鸡成品料都应保持高水平的质量。商品代肉鸡生产性能中极微小的变化很容易就会抵销所涉及的饲料成本。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种鸡饲料质量与肉鸡生产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种母鸡采食黄曲霉菌毒素后,其生产出的雏鸡免疫力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黄曲霉菌毒素对鸡生长以及o~16日龄死亡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对于许多饲料原料来说,特别是那些带有抗营养因子的原料,目前尚无证明种鸡采食这些原料后,是否会将抗营养因子传递给下一代。考虑种鸡生产性能和孵化率时,以玉米为基础的日粮要好于以小麦为基础的日粮。用玉米为基础日粮饲 收稿日期:2001—02—05喂种鸡时,种蛋的蛋壳质量较高,因而孵化率有所提高;当然,种鸡可把一部分优势通过种蛋传递给下一代。 虽然对有关饲料中脂肪水平和脂肪来源的争论尚未停止,但我们认为种鸡饲料中脂肪添加应保持在较低水平(1%~3%),且最好使用不饱和植物油,而不使用饱和动物脂肪。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种鸡饲料中脂肪种类的不同直接影响着种鸡的生产性能并影响到商品肉鸡的生产性能。该项研究工作对玉米油和禽类脂肪进行了比较,结果多数意见都支持使用不饱和脂肪。研究结果也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使用以玉米为基础日粮,而尽量不使用以小麦为基础日粮。 2能量与蛋白质 种鸡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以及饲养管理的大部分效果都可以在种鸡生产性能中体现出来。加拿大的研究结果表明:种鸡日粮中多补充的能量会对肉鸡中公鸡的生长速率有某些效应。能量和蛋白质这两种因素都会影响到蛋重,再者影响蛋黄与蛋白的比例。 蛋白与蛋黄的比例会影响胚胎的发育,而且会影响雏鸡的生长。通过控制种鸡采食量,可控制体重,保持产蛋量和蛋重达到理想的水平。虽然体重控制的效果最初就能由种鸡的生产性能表现出来,但是体重控制的成功与否也可从良好的雏鸡质量和肉鸡的生产性能反映出来。 70年代法国的拉比尔博士提出一种论点;种蛋蛋黄中应存在有大量氨基酸,氨基酸对孵化和雏鸡生长具有重大意义。当种鸡获得的蛋白质或氨基酸水平与雏鸡生长所需要的水平产生差异时,可以通过向种蛋内注射氨基酸加以弥补。该项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因为不断有实际生产报告称;种鸡摄入的蛋白质对下一代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