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民族地区宗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传承历史文化的功能
第三节 民族地区宗教变迁
一、原始宗教的变迁
(一)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主要是一项先民以神灵的名义进行积极主动的行 之有效的生态保护的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自然崇拜主 要体现了先民早期的生态观。 自然崇拜反映并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利弊关系,追求人与 自然的和谐;以宗教崇拜形式的神灵名义要求人们关注大 自然,行使生态调适的功能;这是事关区域内全体成员生 死利弊的大事,必须全体成员齐心协力方能奏效,所以自 然崇拜以群体意识为其主体观念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实践能力的提高,出现
了早期的分工和群体内部亚群体组织的形成,在大群体范 围内的全民崇拜基础上形成了亚群体组织的宗教崇拜。 (三)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为原始宗教的三种主要崇
拜形式,其中以祖先崇拜离人类的现实生活最近,主要有 对氏族祖先、部落祖先、宗族祖先和家庭祖先的崇拜。
二、现当代宗教问题
新形势下,不少地方的民族宗教问题十分突出,表现为:
某些宗教传播异常迅速,发展过快;某些信众和神职人员
文化素质偏低,数量偏多;某些信众盲从宗教狂热,异端 邪教迭出;个别境外宗教拉拢信众非法偷越国境出国学经 ,广大信众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煽动和诱惑;内地的反 动会道门受到打击后常常隐藏到交通闭塞、信息不灵、难 于布控的民族地区暗中活动,蒙骗见识不广的群众,发展 力量,伺机起事;个别境外宗教非法跨境传教,采用各种 渠道进行渗透,往往利用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以“探亲 访友”的方式向民族地区渗透,后患无穷,也容易造成民 族地区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失控或过激的局面。
人类社会在其强化伦理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都要借助塑造
一些直观的形象来作为人们学习的伦理道德的楷模。
这些直观的形象在氏族、部落社会中往往是代表正义、象
征美德的宗教性仪式神话和经典神话中的神灵,此后逐渐 过渡为半神半人形象的文化英雄;而在后来才被人间的君 子、圣人和英雄人物所代替。 (三)宗教传承的伦理道德规范
二、生态保护的功能 三、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在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的形
成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没有民族内部对传 统宗教文化的认同,就难以形成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共同 体。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在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充 分发挥了其促进氏族、部落、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的重要 作用,成为各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第四节 民族地区宗教问题
一、宗教祭祀的危害
原始宗教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鬼神众多,而且往往没有
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或众多神灵尚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 这就意味着要以频繁的祭祀活动来祭献众多的鬼神。 直到20世纪中期,许多后进民族饲养家禽家畜,主要目的 和用途并不在于出卖或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而是像傈僳 族、景颇族和佤族一样,主要用于原始宗教的杀牲祭祀。
自发宗教是指由民众自发产生的宗教,这一概念在内涵和
外延上皆大于原始宗教,它不仅包括原始宗教,还包括文 明社会中由民众中自发产生的民间信仰和古代宗教。
其共同特征表现为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而定型稳定的神学
体系,尚未具备严格意义上的礼仪制度,其仪式活动和宗 教戒律往往与民间习俗交融而难以区分,更不具备严密的 组织形式,也没有确切的教祖和创始人。
第一节 民族地区传统宗教 第二节 民族地区宗教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民族地区宗教变迁 第四节 民族地区宗教问题
第一节 民族地区传统宗教
史前宗教指的是从第一个直立人到文字的出现这一漫长发
展阶段的人类早期宗教形态。对史前宗教的研究,主要依 靠考古学家对有文字记载之前的一些史前文化遗址进行考 古发掘来获得零碎的信息,包括兽骨崇拜、丧葬方式、带 有巫术或宗教意图的岩画壁画、宗教实物等。
祖先崇拜的核心在于其伦理价值取向,这是祖先崇拜中最
富有传承的生命力的部分。从这一角度来讲,祖先崇拜便 是先民的伦理学。
二、外来宗教的传入与传统宗教的衰落
少数民族传统宗教的演变,主要有两种趋向,即民俗导向
和逐渐被基督教等外来宗教取代。 一方面,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宗教从1958年全国实 行人民公社化以后就发生了显著的变迁。 另一方面,19世纪末叶以来,英、法、美等殖民主义者将 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伸向民族地区。天主教没有多少 发展,基督教则发展较快。
宗教史学和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自然宗教是从属于原始宗
教的,它表现为对自然现象的实体--自然物本身的崇拜, 具备将自然物本身直接视为有意志的对象而加以崇拜,但 尚未产生主宰这些自然物的神灵观念这种本质特征。
第二节 民族地区宗教的社会功能
一、伦理道德规范的功能
(一)宗教习俗的伦理道德功能
氏族、部落社会许多习俗的形成,往往与原始宗教发生或
主要概念:
自然宗教 自发宗教 萨满教 自然崇拜
原始宗教
史前宗教
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特征。 2、试述宗教在民族地区的功能。 3、试述民族地区宗教的变迁及其动因。
在原始宗教的传承过程中,对系统掌握氏族、部落社会原
始宗教传统巫术文化的巫师的选择,就附加了各种条件制 约和伦理道德规范约束。
(四)宗教的集体主义伦理道德观 氏族、部落的宗教祭祀活动主要是围绕着祈求氏族、部落 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超自然力的代表神灵的保护和宽恕等 而开展,宗教祭祀活动是为集体大众的利益而开展的,仪 式活动中充满了齐心协力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宗教祭祀活动的福利功能 (六)宗教的伦理道德神 原始宗教的众多神灵中,有一种专司人类伦理道德的神, 可称之为“伦理道德神”。 第二类伦理道德神是以让人引以为戒的反面形象出现的。 第三类伦理道德神是祖先孝道型。 第四类伦理道德神是一种发人深省的神灵。
多或少的联系。
传统文化习俗的惯性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有的已
发展成为比较定型的伦理道德风尚,更是不易在短时期内 发生改变的。
氏族、部落社会在其成员的世俗婚礼中添加了许多宗教方
面的神圣活动,客观上达到了强化婚姻双方的忠贞,确保 氏族、部落的基本构成单位--对偶家庭稳固的实际功能。

(二)宗教神话的伦理道德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