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牛仔为何会成为美国文化偶像
美国饮食文化

美国饮食文化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饮食文化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
美国的饮食文化受到各种影响,包括移民文化、地域文化以及当地的食品生产环境等因素。
西部牛仔文化
美国西部的牛仔文化深深地影响着美国的饮食文化。
牛仔们在长途骑马的旅程中,发展出了许多简单而丰盛的美食,比如牛肉干、烤玉米和豆类。
南部烧烤文化
美国南部的烧烤文化也是美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南部人喜欢用各种香料调制的烤肉,如烤肋排、香煎鸡肉和熏烤猪肉。
这些烧烤食物通常配以甜甜的烧烤酱,口感浓厚。
意式美食
意式美食在美国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比如披萨、面条和意式冷盘等美食在美国餐桌上都能找到。
亚洲风味
随着亚洲移民的增加,亚洲风味的食物也逐渐受到美国人的喜爱。
比如寿司、泰式咖喱等美食在美国已经很普遍。
快餐文化
美国是快餐的故乡,快餐文化在美国极为盛行。
比如汉堡包、炸鸡和薯条等快餐食物已经成为了美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健康饮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注意健康饮食。
有机食物、素食和无麸质食品等健康食物在美国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
假日食俗
美国的假日食俗也是美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比如感恩节的火鸡、圣诞节的姜饼饼干等传统节日食物都体现了美国人对传统的尊重。
总体来说,美国饮食文化是一个多样化和富有创意的文化体现。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美国独特的饮食文化。
析美国西进运动中的牛仔精神

二 、 进 运 动 中 牛仔 精 神 的体 现 西 ( ) 和 冒险 的精 神 一 勇敢
美洲大陆也就成 了一项伟大的任务 。 “ 天赋使命 ” 是美 国宗教哲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是 7世纪 盎格鲁 一撒克逊 白人教徒 的宿命 论在美 国政治文化 中的体
现 。它 的 基本 含 义 是 : 国受 上 帝 的 委托 , 人类 社 会 的发 展 美 对
一
当然西 进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 集体 性的 冒险运动 , 方 面 , 多移 民对西进路途一无所知 , 许 只是一种“ 目性 ” 盲 的 冒险 , 在没有行 动计划 , 只是随着探险家的传 闻匆匆上路 的情 况下, 先后掀起 的“ 俄亥俄热” “ 、俄勒 冈热” “ 、加利福尼亚热” ,
就夺去 了不少移 民的生命 。如果再加上同印第安人 的冲突和
匪徒 的袭击 , 那就是一路上都要受 到死亡的威胁 。” 西进运 动是一种 冒险 ,没有充分 的精神准备是很难把这条路走到底
的。
他民族 、 国家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 , 认为对西部 的征服是上
帝 的 旨意 , 国 自身 的种 族 优 越 感 也从 中体 现 出来 了 。 美 印第 安
严 重 破 坏 。惟 一 的重 要 财 富 是无 人 管 理 和 四处 游 荡 的数 百 万
大多数人 只是跟着传 闻中的“ 目标 ” 前进。 另一方 面, 移民在西
进途 中要经受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挑战。边疆学派 的创始人特
纳曾说过 :封锁去路 的莽莽森林 , “ 峭然耸立的层峦迭峰 , 杳无
人 烟、 荒草丛生 的草原 , 寸草不生 、 一望无垠 的荒原 , 还有干燥 的沙漠 , 骠悍的蛮族 , 所有这些都是必须加 以征服的。” “ … 如 果 他们 了解 的再 多一些,他们反而不会像 初生牛犊那样全然 无畏了。 对西部美好世界的向往和信念 , 也使得西部牛仔 队困 名不副实的新世界。 没有国王, 没有贵族 , 没有等级制度 , 一切 都像空气一样 自由。对于所有人来说 , 西部是 冒险者的天堂 ,
外国西部牛仔研究论文

外国西部牛仔研究论文外国西部牛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曾经在美国西部地区盛行。
作为一个在文化上富有历史传承的角色,牛仔可以由各方面来研究,例如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研究等。
在外国西部牛仔研究上,人们可以通过寻找和收集与之相关的文物和记录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经历。
这些文物和记录包括牛仔帽、皮靴、马鞍、枪支、电影、音乐和文学作品等。
牛仔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不仅限于美国西部地区,而是在世界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存在。
例如,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流行西部牛仔文化,并将其称为“Wasei-eigo”,意为日本式英语。
在日本,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一些西部牛仔英语短语,来表示他们对外国文化的敬意和热爱。
西部牛仔文化的影响也可以在音乐中体现。
从20世纪早期的美国民间音乐到当今的独立音乐,西部牛仔的主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受欢迎的话题。
西部牛仔歌曲以其描述性和情感深度而闻名,可以反映出牛仔的毅力和对自由的渴望。
影视作品也是西部牛仔文化研究中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从早期的无声电影到经典的传统西部电影,再到当今的现代西部电影,这些电影体现了西部牛仔文化的许多重要元素和故事情节。
除了电影之外,电视剧和文学作品也是西部牛仔文化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对这些媒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牛仔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牛仔的生活方式和职业来了解西部牛仔文化。
牛仔看似是一个浪漫的形象,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非常困难和危险。
在过去,牛仔骑马到处走动,驱赶牛群,并在最艰难的条件下生活。
因此,研究牛仔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可以揭示出西部牛仔文化中的努力、坚韧和勇气的体现。
最后,西部牛仔文化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将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纳入到全球文化遗产中,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
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欣赏西部牛仔文化,这使得我们有机会在全球级别上推广和传承这一文化传统。
总之,西部牛仔文化是值得研究和保护的一种文化现象。
当代世界影坛十大优质高经典度的文化地标影人_全球最有名最著名的影星男演员

当代世界影坛十大优质高经典度的文化地标影人,全球最有名最著名的影星男演员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特技在电影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观众也愈发追求影片的视觉画面,以体现不同文化类型为宗旨的电影时代一去不复返,闲暇之余聊聊十位拥有独特文化内涵且享誉全球的优质巨星,他们的电影以高经典度著称,可谓当代难能可贵的文化地标影人。
迈克尔道格拉斯———钻石影帝生于表演世家的道格拉斯天生就有贵族气质,深邃的眼神和张力十足的表演风格使其充满了魅力和气场,不管是白宫情缘里的绅士总统、沉默生机中的耿直医生、心理游戏里的多疑老板、还是一级戒备中的老辣特工,道格拉斯均演绎得丝丝入扣。
最让人称道的还是影片华尔街和金钱永不眠,道格拉斯饰演的投资家将资本运作和金融投机的贪婪与狡诈展露无遗,老道的表演为其赢得了当年的奥斯卡影帝。
罗伯特德尼罗———戏王之王世界各大媒体曾公布了多版演技排名,德尼罗全部位列第一,其登峰造极的表演技巧备受称赞,从当年在教父中与马龙白兰度争辉,到后来愤怒公牛、美国往事、盗亦有道、赌城风云、诡计神偷中的独角戏,德尼罗收放自如的表演横跨多类影片,让一代又一代观众领略了电影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拿遍了奥斯卡金球奖等各大奖项。
阿尔帕西诺———灵魂影人要是想在当代影坛找到一位演技可以和罗伯特德尼罗相媲美的人,那就非阿尔帕西诺莫属,帕西诺的表演风格亦正亦邪,灵魂演绎法更是独步天下,从教父系列一举成名后帕西诺的戏路一发不可收拾,从憨厚长者到神经病患者全部手到擒来演的游刃有余,在闻香识女人中的表演更是让观众叹为观止,该片不仅让帕西诺拿到奥斯卡影帝,更是让阿根廷探戈名扬天下。
哈里森福特———绅士特工哈里森福特是继肖恩康纳利之后绅士派动作影星的主要代表人物,不同于硬汉动作影星的铁血风格,哈里森福特的动作片充满了浪漫和优雅,从早年的夺宝奇兵系列,到后来的爱国者游戏、燃眉追击、空军一号、亡命天涯、防火墙,哈里森以其特有的绅士气质在一幕幕火爆惊险的影像画面中营造了丝丝祥和之意,为观众奉献了多部优质的动作片,成为世界影坛动作影星的标志人物。
美国西部牛仔文化征服荒野的勇敢冒险者

美国西部牛仔文化征服荒野的勇敢冒险者荒野,曾是美国西部无人涉足的神秘领域,然而在19世纪的美国西部,一群勇敢的冒险者通过不屈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征服了这片无垠的土地,并演绎出了美国西部牛仔文化。
本文将探讨这些勇敢冒险者如何通过打破界限、勤劳倔强和团结协作,成就了西部的辉煌与传奇。
在西部拓荒时期,勇敢的冒险者们肩负着探索未知的使命。
他们面对着无比艰苦的条件,挑战着恶劣的自然环境。
驾驭着骏马,冲破高山、穿越河流、闯过沙漠,他们毫不畏惧地向荒野进发。
他们用勇气克服了恐惧,用毅力征服了贫瘠,最终建立了新的家园,开创了新的领域。
靠着打破界限和追求自由的精神,这些冒险者不断地向前拓展着边界。
他们探索着未知的地域,发现了珍贵的资源,如黄金、石油等。
这些资源的发现和开发,使得西部地区得以繁荣发展。
同时,他们还拓展了贸易网络,建立了城市和小镇,为他们的家园注入了蓬勃的生机。
除了个人的勇气和毅力,西部冒险者更重视团结协作。
无论是面对艰苦的荒野环境,还是在抵抗野蛮势力的战斗中,他们始终保持团结一心的信念。
拓荒者们建立起相互支持和互助的社区和组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他们形成了互相倚赖和信任的关系网络,使得整个西部地区充满了凝聚力和活力。
西部牛仔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勤劳与倔强的精神。
冒险者们习惯了艰辛的劳作,他们勤劳耕种,开垦土地,放牧牛羊。
通过充满汗水与努力的付出,他们逐渐改变了西部的面貌,并铸就了牛仔文化的传奇。
在西部牛仔文化中,勤劳和倔强成为了冒险者们的标志,也深深地烙印在西部地区的历史中。
不可否认,美国西部牛仔文化征服了荒野,但同时也带来了对原住民文化和环境的冲击。
随着西部的拓荒和发展,原住民的土地和资源受到了侵占和掠夺。
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而我们在探讨牛仔文化的辉煌时,也需要深思西部开发对于原住民带来的影响和教训。
总结起来,美国西部牛仔文化的征服背后是不屈的意志、无畏的精神和炽热的激情。
勇敢的冒险者们通过打破界限、勤劳倔强和团结协作,征服了荒野,开创了辉煌与传奇。
美国西部拓荒时期的文化和社会

美国西部拓荒时期的文化和社会西部拓荒时期是美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通常被定义为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一段时间。
从早期的移民到德克萨斯共和国和加利福尼亚的黄金热潮,美国西部拓荒时期在文化和社会方面塑造了美国历史的进程。
1. 移民和定居西部拓荒时期是由大量移民和定居者开始的。
这些移民很多来自欧洲和其他地区,他们收到美国政府的鼓励而来到美国,寻找更好的机会和更好的生活。
西部拓荒时期期间,美国政府通过签署一些土地交易协议和扶持计划来鼓励移民和拓荒者进入西部领地。
2. 牛仔文化西部拓荒时期在世界文化史上最著名的部分之一就是牛仔文化。
牛仔文化兴起于美国的西部领域,当时许多劳动力需要在广阔的西部地区里治理牛群,从而使得牛仔职业迅速流行起来。
牛仔文化被广泛传颂,影响了整个美国文化,同时也成为了其他国家的流行文化。
牛仔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凭借着艺术创作被传统和新生代球迷喜爱。
3. 大规模采矿除了牛仔文化,西部拓荒时期还带来了一些其他的经济和文化因素。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大规模采矿行业的兴起。
庞大的矿山项目早在17世纪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特别是在20世纪初期,这个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大量的采矿领地涌入了繁荣和经济发展。
4. 新兴的文学运动西部拓荒时期在文化生活方面也体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趋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趋势当属新兴的文学运动,这股运动广泛建立在了西部拓荒的经验和美国大陆中部诗人的灵感之上。
5. 西部电影除了文学外,西部拓荒时期还诞生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就是西部电影。
这个新兴的艺术形式在20世纪前半期就开始探索了西部拓荒时期的全部方面,从绝境求生、野外探险到现代文明和对冒险的渴望都涉及了。
6. 社会变革西部拓荒时期还产生了一些社会进步和文化变革。
其中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草根阶层对社会制度的挑战和底层人民对老派贵族的置疑。
如今,西部拓荒时期依旧是一个极具文化和社会望压力的时期。
无论是历史学家、文化评论家还是电影制片人,都将西部拓荒时期描述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
西部牛仔之乡美国得克萨斯州

西部牛仔之乡美国得克萨斯州得克萨斯州,位于美国的中南部地区,被誉为西部牛仔之乡。
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拥有丰富的牧场资源和深厚的牛仔文化,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本文将为您介绍得克萨斯州丰富多彩的牛仔文化和其他值得一提的景点。
得克萨斯州的牛仔文化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牛仔时代。
当时,大规模的牛群在得克萨斯州的草原上自由放养,成为了牛仔文化形成的基础。
牛仔们以其勇敢、机智和驾驭马匹的技巧而闻名。
如今,虽然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牧场经营方式,但牛仔文化在得克萨斯州依然生动地延续着。
首先,得克萨斯州拥有众多牛仔竞技表演和比赛的场所。
每年举办的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股场冠军赛事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牛仔选手。
参赛选手们在骑马、抓牛、套牛等环节展示了他们的驾驭技巧和勇气。
观众们也可以在特别搭建的观众席上近距离观赏到这些精彩的表演,感受到牛仔文化的魅力。
其次,得克萨斯州还有许多理想的牛仔度假胜地。
状似明信片一般的小镇,如德克萨斯州的兰开斯特和弗雷德里克斯堡,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早期的西部牛仔世界。
在这些小镇上,游客们可以参观博物馆,了解牛仔文化的历史渊源;还可以参与到各种体验活动中,如骑马、牧场工作以及射箭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人更好地了解了牛仔们的生活方式,也丰富了游客的旅行体验。
此外,得克萨斯州的维多利亚国家历史公园是一个世外桃园般的地方。
在广袤的自然景色中,游客们可以感受到得克萨斯州独特的风土人情。
公园内有着传统的木质建筑、牧场和博物馆,其中展示了牛仔文化的各个方面。
此外,公园还经常举办各类牛仔节庆活动,如扎西部节、牧人大会等,吸引了大批游客。
在这里,您可以亲身体验到得克萨斯牛仔生活的真实感觉。
除了牛仔文化,得克萨斯州还有其他值得一提的景点。
墨西哥湾沿岸的科珀斯克里斯蒂是一个美丽的港口城市,以其绵延的海滩和丰富的水上运动活动而闻名。
此外,州府奥斯汀则以其独特的音乐氛围和多元文化而吸引着无数游客。
万宝路广告 分析

•广告语:哪里有男人,哪里就有万宝 路/万宝路广告中的西部牛仔形象在广告 史上是个永恒的纪念碑,是一个独立自 主的奔放不羁的防抗折的完美象征,是 美国年青一代心目中的偶像和英雄。 •这个以当代美国年青一代心理需求定 位而确立的牛仔形象,已成为企业市场 制胜的法宝,那双蓝色的眼睛,一头浓 密黑发和一张由棱角却极具亲和力的脸, 一身粗犷豪放骠悍勇武的阳刚气概,当 这个具有浪漫色彩的英雄想象在广告中 出现时,立刻风靡一时,心气浮躁的年 轻人群起涌向这个品牌,因为它们也想 像牛仔一样,成为一个冷峻自信,坚忍 不拔的豪放自由的英雄男子汉。
1950年代,读者文摘刊登多篇文章,指肺癌与吸烟有关,多间香烟 厂开始推出有滤咀的香烟,有滤咀的万宝路在1955年推出。
万宝路在香港的代理权,原为慈善家何英杰的香港烟草有限公司所 有,1996年被菲利浦莫理斯购回。
Man Always Remember Love Because of Romantic Occasion—— Marlboro!
结论:
利用雷斯的USP理论即独特的销售主张认为每一则广告 必须提出一个主张,而这个主张必须是独特的,是竞 争对手不具备的或不曾提出的。万宝路在自己的广告 中将广告独特的主张贯穿在品牌的发展中,菲利普·莫 里斯公司是烟草行业中第一个将自己产品的品牌人格 化的企业。为了和自己产品的消费者之间建立良好的 沟通关系,万宝路借助西部牛仔的形象塑造了一个成 功的万宝路男人形象,而在这个男人的身上我们可以 看到万宝路追求自由、奔放的坚韧信念和必胜勇气。 这种信念和精神是其他任何竞争对手不曾具有的,烟 民们对万宝路的消费已经超越了它的物质层面,上升 到了精神上的享受。万宝路带给烟民的更多是一种精 神上的满足,使消费者在心理上对品牌产生了认可, 一旦当消费者在心理上认可一个品牌,那么这些消费 者对于这个品牌的忠诚将是品牌最宝贵和最稳定的资 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牛仔为何会成为美国文化偶像 杨静|文 西部牛仔的英勇侠义和狂放不羁的生活经过流行媒体的浪漫化渲染,满足了城市化进程中美国民众对边疆的怀旧式想象。西部大开发使荒原逐渐消逝,标志着美国城市化转型的开始。都市生活要求的规整高效和资本投机带来的腐化堕落使人们对传统的农耕生活向往不已:艰苦粗粝的拓荒演变成美好的回忆,因物质匮乏而采取的将就措施也成了让人怀恋的质朴生活。 呼应民众对城市文化和工业文明的普遍逆反心理,西部牛仔的形象活跃在各种流行媒介上,成为风靡全美的民间英雄。虽然牛仔只是美国西部开发史上一个短期的职业现象,但他所象征的那种质朴自由的精神恰恰是被现代性剥夺的品质。 电影《红河》剧照。 兼具英雄主义和神秘色彩的牛仔通过民间演绎深入人心:他英俊潇洒又坚强粗犷,戴着宽沿高顶毡帽,身穿牛仔裤和皮衣,腰挎柯尔特左轮手枪,足蹬带有刺马钉的高筒皮靴,骑着马在草原上风驰电掣。他是来去无踪的侠客,也是惩恶扬善的警长,还是名震四方的赏金猎人;他和风尘女郎的故事是广为传诵的浪漫佳话,跟歹徒的决斗是让人津津乐道的硬汉传说。牛仔在荒原上奋进开拓的传奇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内涵,是美国人缅怀的激情岁月。 牛仔系列小说 在弥漫全美的恋旧情怀的笼罩下,畅销读物里的牛仔英雄成为民众心目中的偶像。得益于内战后的文化普及率、技术革新和印刷业的兴起,人们从繁重的劳役中得到喘息,阅读消遣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廉价小说速产速销地炮制了大批牛仔的传奇故事,成为主导美国市场的畅销读物。 1860年发行的简装书《毕逗一角钱小说》(Beadle’s Dime Novels)奠定了牛仔故事的模式,发行头几个月即售出6.5万多本,成为类似出版物的鼻祖。该系列的首部小说是安·斯·史蒂芬斯(Ann S. Stephens)撰写的《玛莱斯卡:白人猎手的印地安妻子》(Malaeska, the Indian Wife of the White Hunter),小说讲述了西进运动中的白人牛仔与印第安女性的浪漫情缘。到1920年末,《毕逗一角钱小说》已连续出版321册,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爱德华·维勒(Edward L.Wheeler)1877年发表了首部作品——《死木头迪克,大道王子,或者,黑山上的黑色骑士》(Deadwood Dick, the Prince of the Road: or, the Black Rider of the Black Hills);在接下来的8年时间里他出版了33部“一角钱小说”系列,讲述牛仔迪克与亡命之徒拔枪决斗的惊险故事。为取悦以白人为主的东部读者,维勒把真实生活中的黑人牛仔迪克变成了白人英雄。 小说家奈德·邦特莱(Ned Buntline)也从西部汲取源泉,以牛仔威廉姆·考蒂(William Cody)为原型创作了《水牛比尔:边疆之王》(Buffalo Bill: King of the Border Men 1869),描写牛仔如何击败狡诈的印第安人和邪恶的偷牛贼,维持社会公义。 撰写“一角钱小说”的作者来自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有医生、律师、教师和记者等,他们往往针对教育水准较低的阅读人群,以煽情的手法和雷同的情节把牛仔描画成捍卫正义的英雄。评论家考克斯·兰道夫(Cox Randolph)认为,“‘一角钱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大于其文学价值,它记录了1860年到1915年间美国社会看待种族、政治和性别等问题的流行态度,映射了西部神话的构建发展及文化商品的市场营销策略”。在东部报刊的连载故事里,身手利落的牛仔幕天席地,主宰着边疆这个远离文明的化外之地,他们是大自然的骄子。 《时代周刊》(1881年5月26日)在“牛仔的生活”一文中诗意地写道:“听着山麓轰鸣的狂风暴雨,与狼蛛、蜈蚣和响尾蛇为伴,牛仔缓缓地闭上双眼,幻想着无穷无尽的口嚼烟草和甜蜜的梦乡。”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通俗读物塑造了一个个浪迹天涯、疾恶如仇的牛仔形象,吸引了大批都市工薪阶层的读者,满足了他们对自由生活和男性气概的憧憬。 纵马驰骋的牛仔在美国主流文化里也占据了重要的席位。美国文学作品中的牛仔人物勇于冒险又乐观向上,体现了人们所珍视的英雄主义和边疆精神。欧文·威斯特的《弗吉尼亚人》(The Virginian,Owen Wister,1902)刻画了牛仔的浪漫爱情和英勇行为;安迪·亚当斯的《一个牛仔的日记》(The Log of a Cowboy,Andy Adams,1903)纪实性地描写了长途贩运的艰辛;杰克·谢弗的《沙恩》(Shane,Jack Shafer,1904)叙说牛仔挺身捍卫社会道义,等等。在这些雄性十足的文学作品中,牛仔是开拓疆界的勇士,是荒原的骑士,也是维护正义的斗士。 罗斯福的“西部情结” 策马扬鞭的牛仔英雄迅速成为艺术家们钟爱的主题,画家弗里德里克·雷明敦(Frederick Remington)把牛仔的真实生活和浪漫演绎完美地结合在画布上;在蒙大拿牧场上工作了13年的查尔斯·罗素(Charles Russell)在纽约和伦敦开办画展,生动细腻地勾勒西部牛仔的矫健身姿。牛仔的阳刚气质深深吸引了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这个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东部精英一生都书写着浓厚的“西部情结”。 1884年,热衷狩猎和探险的罗斯福在达科他州购买一个牧场,花了3年时间学会骑马牧牛等牛仔技能,并撰写了《牛仔的打猎之旅》(Hunting Trips of a Ranchman,1885)与《牧场生活和猎道》(Ranch Life and the Hunting Trail,1888)两本书。罗斯福深信强健的体魄和积极进取的意志能够带领美利坚民族走向世界,而美国的海外扩张似乎也印证了他的观点:继1898年成功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后,美国于1899年向欧洲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中国获得殖民利益。在他的四卷大部头著作《征服西部》(The Winning of the West,1889-1896)和任职总统期间的多次公众演讲中(1901-1909),罗斯福常以牛仔-战士-英雄的身份自居,大力推行扩张政策,鼓励年轻人勇于面对挑战,夺取辉煌的胜利。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时,罗斯福组建了一个包括西部牛仔老朋友和东部常青藤老校友的志愿骑兵团,他们战功卓越,成为民族英雄。在1913年出版的《自传》(An Autobiography)里,罗斯福深情地写道:“西部塑造了我的一切。” 《关山飞渡》中西部牛仔的形象。 放浪不羁却胸怀正义的牛仔英雄随着美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开始风靡世界。在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剧场和电影因其直观的视觉体验和商业化的发行模式具有影响大众情绪的魅力。早在1883年,外号为“水牛比尔”的牛仔威廉姆·考蒂成立了演出剧团《狂野西部》(Wild West Show),海报宣称演出将给东海岸的美国观众带来“活生生的边疆生活”,“真实的印第安人、牛仔和墨西哥人”,“全美最厉害的神枪手”和“一流的骑手”。演出以西部绵延的山脉和大草原为舞美背景,成百上千的骏马和水牛在奔跑,白人牛仔和印第安人激烈交火,女神枪手安妮·奥克莱(Annie Oakley)弹无虚发,群众演员多达200余名。 《狂野西部》在全美巡回演出几十年,深受观众喜爱,它渲染了白人英雄征服蛮荒的“文明”行为。当《狂野西部》来到欧洲,伦敦、巴黎、罗马和巴塞罗那的观众也为美国牛仔倾倒。随着好莱坞的兴起,银幕上鲜活的西部牛仔迅速超越文化和国别界限,吸引了全世界的观众。 西部片里的牛仔英雄 《火车大劫案》剧照。 早在1903年,默片《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里巡警纵马追逐劫匪和荒野丛林的枪战就激起了观众的热烈反响,奠定了西部片的叙事经典和意象模式。电影学者约翰·列南(John Lenihan)指出,西部片把美国历史上短暂的牛仔职业“美化为一种担当社会责任的个人主义……银幕上传奇的男性英雄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代入式体验”。 《关山飞渡》剧照。 在大导演约翰·福特执导的《关山飞渡》(The Stagecoach,John Ford,1939)里,影星约翰·韦恩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牛仔英雄林戈,他英俊潇洒又桀骜不驯,护送驿车穿越新墨西哥州的蛮荒之地;银幕上无垠的荒漠、高耸的岩石、偏僻的小镇酒馆、奔腾的骏马和大篷车全方位呈现了奇峻的西部风光。 《红河》剧照。 霍华德·霍克斯的《红河》(Red River,Howard Hawks,1948)勾勒出一幅史诗般的宏伟图景:夕阳西下,荒漠边缘的一轮红日即将没入地平线,牛仔们在滚滚烟尘中挥舞套索赶拢长角牛群;夜晚篝火旁,牛仔们吟唱着儿时记忆中的教堂礼拜乐曲,忧伤的旋律弥漫在天地间。银幕上的牛仔英雄洒脱又正直,他们骑马穿梭在雄奇的峡谷巨川里,上演了一幕幕惩奸除恶的传奇,谱写了一段又一段侠骨柔情的佳话。 学者迈克尔·萨福(Michael Sarf)认为,西部片具有像希腊史诗《伊利亚特》(Iliad)和罗马史诗《埃涅伊特》(Aeneid)一样的文化功能,它给“年轻的美利坚创造了国家史诗,体现了民族的气质和价值观”。 可以说,媒体塑造的牛仔英雄在美国社会转型期具有多重文化意义:他的诚实勇敢和开拓进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工业化进程中的男性焦虑,他出手惩治邪恶的正义之举不但转移了人们对贫富分化的关注,而且在日趋复杂的种族关系里确立了以盎格鲁-撒克逊为主导的社会文明秩序,使社会达尔文主义深入人心,为美国的全球扩张提供了心理和情绪的准备。 本文摘自《文化研究(第23辑)》,周宪、陶东风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2月,作者杨静,原题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