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分类及功能简介.doc
白细胞介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

白细胞介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是一组具有调控免疫反应和增强抗菌作用的生物催化剂,属于细胞因子的一种。
它们通常由淋巴细胞、单核/Mφ细胞和树突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是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介质之一。
本文将结合现有研究,探讨白细胞介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
I. 白细胞介素的分类和功能白细胞介素可被分为多种类别,如IL-1、IL-2、IL-6、IL-10等等。
这些介素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活性和细胞靶向性。
其中,最常用的是IL-2,它是调节T细胞增殖、分化和抗肿瘤免疫反应的重要因子,其受体被广泛表达于免疫系统中的多种细胞上,包括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等等。
除了IL-2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白细胞介素可以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IL-1可以促进T细胞的分化和活化,而IL-4则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等。
这些白细胞介素通过与受体结合,调节了免疫细胞的活性,并协调各种免疫反应的发生和维持。
II. 白细胞介素的应用由于白细胞介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它们已经成为多种疾病治疗和免疫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以下是一些例子:1. 癌症治疗IL-2可以刺激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癌免疫反应。
它已经被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中,例如鼠疫性汗腺瘤及黑色素瘤等。
此外,IL-15也被用作一种潜在的抗癌免疫治疗药物,它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的杀伤作用,并有助于改善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
2. 自身免疫疾病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狼疮等患者而言,免疫抑制剂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而IL-2同样可以通过抑制自身免疫细胞的活性,减轻自身免疫反应的过度。
研究显示,大剂量IL-2可以导致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增生和活化,从而减轻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应。
3. 传染病治疗对于传染性疾病(如HIV感染)的治疗,IL-2也具有一定的潜在治疗效果。
科普白介素家族—身体里的双刃剑

科普 |白介素家族—身体里的双刃剑【背景】有许多肿瘤患者经常在治疗和检查单子中会看到白介素,有的时候甚至会使用注射的白介素药物,在和病友以及医生的交谈咨询中,我们又似乎对听到的药物信息有疑惑,有的说白介素可以提高免疫力作用,有的说白介素可以害死人,而且这些话似乎听起来都有道理,就更让很多患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甚至因此可能对我们需要注射白介素药物的患者产生怀疑。
那么,今天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白介素家族,这个在我们身体里的双刃剑,到底有没有各位病友和医生说的那么神奇。
【白介素到底是什么?】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
目前至少发现了38种白细胞介素,是一个大家族,各种白介素细胞因子已被研究用于治疗和用于感染性疾病,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在免疫缺陷的条件下刺激免疫系统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在暴发性感染的情况下可以抑制过度免疫激活的能力。
这说明白介素有着可以使“免疫力”上升或者下降的作用,正可谓是“利弊相绕”【白介素如何使用?】如此看来,目前临床当中我们可以用到增强免疫力的白介素是白介素IL-2,那么如何使用呢?1.一般可静脉输注或皮下注射每日20~100万IU/m2体表面积,每日一次,四周为一疗程。
2.癌性胸、腹水腔内注射应尽量排出胸、腹水后,每次注射50~100万IU/m2体表面积,每周1~2次,注射2~4周。
3.可与放疗、化疗、手术及其它免疫制剂联合使用。
【白介素使用后注意事项】使用重组白介素IL-2的病友可能会发生一些副作用,例如畏寒、发热,头痛,疲惫等;个别病友可出现恶心、呕吐、少数病人皮下注射后局部可出现轻度红肿、硬节、疼痛如果在治疗中出现身体不适,请及时告知您的医疗保健人员;大多数情况这些药物副作用会随着治疗的进展以及人体逐渐适应药物,症状逐渐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
如果症状持续,那么大多数会在停药后好转。
【其他】此外,白介素家族似乎都与感染有关,甚至在某些研究展现出了对感染很好的疗效,但目前还没有投入到临床之中,一旦在后面更新的研究有白介素对于感染的进展,那么在临床上合理使用白介素会对肿瘤患者的生存助力是一份更大的保障。
白细胞介素名词解释免疫学

免疫学中的白细胞介素是什么意思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是一类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信号分子。
它们由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参与细胞间的通讯和调节。
白细胞介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它们以IL-1、IL-2、IL-6、IL-10等命名,序号表示不同的介素类型。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白细胞介素及其功能:
1. IL-1:促进炎症反应,刺激免疫细胞产生其他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
2. IL-2:促进T细胞增殖和激活,增强免疫应答。
3. IL-4:促进B细胞活化和抗体产生,调节T细胞的免疫应答方向。
4. IL-6:参与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
5. IL-10: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活化。
这只是介素家族中一小部分的代表,实际上存在许多其他类型的白细胞介素。
它们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调节和平衡免疫反应,参与炎症、免疫细胞活化、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
白细胞介素的异常产生或功能异常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因此对白细胞介素的研究对于理解和治疗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免疫系统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受到一系列细胞因子的调节。
根据细胞因子的结构同源性可将其分为几个蛋白质家族,如IL-1家族、IL-6家族、IL-10家族、肿瘤坏死因子家族和造血因子家族等。
白细胞介素即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
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
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现在是指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已基本明确,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统一命名的细胞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
目前至少发现了38个白细胞介素,分别命名为IL-1~IL38,功能复杂,成网络,复杂重叠。
1.命名史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
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
最初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现指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已基本明确,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统一命名的细胞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
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
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缩写为IL,功能关系免疫反应的表达和调节,这种调节有来源于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等的许多因子参与。
来源于淋巴细胞的有淋巴细胞活素,来源于巨噬细胞的总称为monokine,其中的各个因子的生物活性各有不同(例如巨噬细胞活化,促进T细胞繁殖等),因子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多不清楚。
1979年这方面的研究团体提出了在淋巴细胞活素及巨噬细胞因子(monoki -ne)中,已作为一种分子提纯并弄清了性质的称为白细胞间杀菌素。
最初测定的为IL1和IL2。
IL1属于monokine,以前曾以淋巴细胞活化因子(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命名。
白细胞介素的作用原理及应用

白细胞介素的作用原理及应用白细胞介素,也称为白细胞生长因子,是人体内的一种细胞因子。
它主要由T细胞和B细胞分泌,能够调节免疫反应和促进细胞生长。
白细胞介素的研究在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由于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白细胞介素的作用原理白细胞介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受体来发挥生物学作用。
白细胞介素主要影响外周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
在身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过程中,白细胞介素可以促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包括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等。
它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对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白细胞介素主要有四种类型:IL-1、IL-2、IL-4和IL-6。
每种类型的白细胞介素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也有不同的治疗应用。
IL-1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和热休克反应,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有治疗作用。
IL-2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细胞介素,具有调节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可以被用于治疗某些癌症、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IL-4主要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治疗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有一定的临床应用。
IL-6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白细胞介素,对于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过程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了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目前,IL-6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和白血病等疾病。
白细胞介素的应用白细胞介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剂,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免疫调节治疗由于白细胞介素具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目前已经证实,IL-2和IL-4可以被用于治疗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 抗肿瘤治疗白细胞介素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以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因此被应用于肿瘤的治疗。
目前,白细胞介素主要被用于治疗晚期肾癌、黑色素瘤和膀胱癌等。
白介素的正常值范围

白介素的正常值范围引言白介素(Interleukin,简称IL)是一类细胞因子,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对调节免疫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白介素在机体中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因此了解白介素的正常值范围对于评估免疫功能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白介素的正常值范围。
白介素的分类根据功能和来源的不同,白介素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常见的白介素包括: 1. IL-1家族:包括IL-1α、IL-1β、IL-18等。
2. IL-2家族:包括IL-2、IL-4、IL-7、IL-9、IL-15等。
3. IL-10家族:包括IL-10、IL-19、IL-20、IL-22等。
4. IL-12家族:包括IL-12、IL-23等。
5. IL-17家族:包括IL-17A、IL-17B、IL-17C、IL-17D、IL-17E(也称为IL-25)等。
6. 其他:包括IL-6、IL-8、IL-21等。
白介素的生物学功能不同类型的白介素在机体中发挥着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 1. 免疫调节:白介素可以促进或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方向。
2. 细胞信号传导:白介素通过与特定的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控。
3. 炎症调节:一些白介素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炎症的发生和消退。
4. 组织修复:某些白介素参与组织修复和再生过程,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愈合。
白介素的检测方法为了评估白介素的水平,可以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常见的包括: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反应,测定白介素在体液中的浓度。
2.流式细胞术:利用特定标记的抗体与细胞表面的白介素受体结合,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受体结合的信号强度来评估白介素的水平。
3. 聚合酶链反应(PCR):通过扩增白介素基因的特定片段,测定基因的表达水平,间接反映白介素的产生量。
白细胞介素的名词解释

白细胞介素的名词解释
白细胞介素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内的白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在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白细胞介素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调节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促进炎症反应、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等。
以下是白细胞介素的一些常见类型及其功能:
1. 白细胞介素-1(IL-1): IL-1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能够引起炎症反应,增加血管通透性,并吸引其他免疫细胞进入炎症部位。
IL-1还能激活T细胞和B细胞,促进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白细胞介素-2(IL-2): IL-2是一种细胞生长因子,能够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是T细胞免疫应答的重要调节因子。
IL-2还能促进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3. 白细胞介素-4(IL-4): IL-4是一种细胞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刺激抗体产生。
IL-4还能够促进Th2细胞的分化,并抑制Th1细胞的活性。
4. 白细胞介素-6(IL-6): 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能够促进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分化。
IL-6还能影响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并在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仅仅是白细胞介素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白细胞介素,它们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复杂而重要的调控作用。
白细胞介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及其调控

白细胞介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及其调控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一套防御体系,它可以识别和抵御各种外来物质、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入侵。
如何防御外来侵入,是免疫系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而其中,白细胞介素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白细胞介素的定义和种类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一种由淋巴细胞等细胞产生的蛋白质物质,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目前已经发现了50多种不同的白细胞介素,它们在免疫反应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其中一些白细胞介素参与对外来物质的识别、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和调节、增殖、分化等过程,而另一些则参与对免疫细胞产生抑制作用,或者在某些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白细胞介素的作用白细胞介素的作用非常广泛,在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免疫反应:白细胞介素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可以通过它们参与到细胞信息传递、抗体产生及其他免疫反应中来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类型。
2.增强机体抗体免疫能力:白细胞介素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增加机体制造抗体的能力。
3.调控细胞增殖:一些白细胞介素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发育,参与各种生长因子信号传递途径,起到调节细胞增殖的作用。
4.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白细胞介素具有很强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机体对肿瘤的抗击能力,同时还能够调节各种细胞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机体免疫反应更加有效和高效。
三、白细胞介素的调控白细胞介素的生成和释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1.细胞受体信号转导:许多白细胞介素的生成和释放是通过细胞受体信号转导途径来调节的,这些途径包括JAK/STAT、MAPK、PI3K等等。
2.炎症和感染:感染、炎症和免疫刺激对产生白细胞介素的细胞有极大影响。
细胞在受到炎症和感染刺激后,可以通过细胞间和分子间的信号传导途径来产生和释放白细胞介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
白介素分类及效用简介
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配合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效用。
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白介素 - 简介
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配合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效用。
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白介素 - 特点
白介素2(IL-2)分子量为1.5万的糖蛋白,对T细胞激活及生长有作用。IL-2主要由CD4+和CD8+T细胞产生,IL-2主要以自分泌或旁分泌
方式发挥效应。不同种属间,IL-2沿种系谱向上有约束性,向下无约束性。IL-2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并参与抗肿瘤效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白介素 - 分类及效用
白介素与免疫治疗的关系
IL-1 巨噬细胞(macrophages) 少量时引起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action),大量时引起发烧。
IL-2 辅助型T细胞(TH1-cells) 刺激生长和分化的T细胞反应。可以用在免疫疗法治疗癌症或打压作移植的病人。
IL-3 T细胞(T cells) 刺激骨髓(bone marrow)干细胞(stem cells)
IL-4 辅助型T细胞(TH2-cells), just activated naive CD4+ cell, memory CD4+ cells 参与扩散的B细胞和发展的T细胞和肥大细胞. Important role in allergic response (IgE)
IL-5 辅助型T细胞(TH2-cells) 角色分化的B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生成,和 IgA 生成
IL-6 巨噬细胞(macrophages), 辅助型T细胞(TH2-cells) 引起急性期反应
IL-7 基质细胞(stromal cells)中的红色骨髓、胸腺 (thymus) 渉及 B, T, 和 NK细胞的生存,发展和动态平衡
IL-8 巨噬细胞,上皮细胞(epithelial cells),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中性粒细胞趋化(Neutrophil chemotaxis)
IL-9 T细胞,具体的CD4 +辅助细胞(CD4+ helper cells) 刺激肥大细胞(mast cells)
IL-10 monocytes、辅助型T细胞(TH2-cells)、肥大细胞(mast cells) 抑制的辅助型T细胞(Th1)因子产生(inhibits Th1 cytokine production)
IL-11 骨髓基质(bone marrow stroma) 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产生
IL-12 巨噬细胞(macrophages) 刺激 NK cell, Th1 cells induction. May suppress food allergies
IL-13 辅助型T细胞(TH2-cells) 刺激生长和分化的 B-Cells (IgE), 抑制 TH1-cells 并生成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macrophage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14 T细胞和某些恶性B细胞 控制生长和增殖的B细胞
IL-15 引起生成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IL-16 各种不同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一些上皮细胞) chemoattracts 免疫细胞表达细胞表面的CD4受体(cell surface molecule CD4)
IL-17 - 引起生成炎性细胞因子(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18 巨噬细胞 诱使生产的干扰素-γ(IFNγ)
IL-19 -
IL-20 - 调节增殖和分化的表皮细胞(keratinocytes)
1 / 1
IL-21 -
IL-22 - 激活 STAT1 和 STAT3 并增加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s) 诸如: serum amyloid A, Alpha 1-antichymotrypsin 并结合珠蛋白在肝癌细胞系(haptoglobin i
n hepatoma cell lines)
IL-23 -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增加,但会降低CD8受体(CD8 T-cell)浸润。
IL-24 - 在肿瘤抑制(tumor suppression)发挥着重要作用, wound healing and psoriasis by influencing cell survival.
IL-25 - 引发IL-4, IL-5 和 IL-13的产生,刺激嗜酸性粒细胞扩张(eosinophil expansion)
IL-26 - 增强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8(IL-8)和细胞表面的CD54受体表达对上皮细胞(epithelial cell)
IL-27 - 调节活性的B淋巴细胞(B lymphocyte)和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s)
IL-28 - 在免疫防御病毒(immune defense against viruses)的角色扮演
IL-29 - 主要抵御微生物(host defenses against microbes)的角色扮演
IL-30 - 形式之一链白细胞介素27(IL-27)
IL-31 - 皮肤的炎症反应(inflammation)
IL-32 - 引导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和CXCL2(TNF-α, IL-8 and CXCL2)
IL-33 - 诱导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产生2型细胞因子(type 2 cytokines)
白介素 - 作用
IL-2对T细胞的作用
IL-2是T细胞生长因子,能使T细胞在试管内长期存活,刺激T细胞进入细胞分裂周期。IL-2能增强T细胞的杀伤活性,在体外它与IL-4、IL-5和IL-6一起配合诱导细胞
毒性T细胞(Tc)的产生,并使其活性大大增强,延长其生长期;在体内IL-2也能增强抗原诱导的TC活性,甚至可以辅助抗原和半抗原直接在祼鼠体内诱导产生TC¬。
由IL-2诱导产生的TC输入体内后可产生明显抗肿瘤作用,但TC在体内不易存活,如同时再输入少量IL-2,则可明显延长Tc在体内的存活时间,并增强其抗肿瘤效果。 I
L-2并可诱导T细胞分泌IFN-γ, TNF, CSF等细胞因子。
IL-2可促进NK细胞的增殖,维持NK细胞长期生长。肿瘤病人经IL-2治疗后,血中NK细胞数量明显增加。IL-2在体内、外都能增强NK细胞活性。在体外,IL-2于短
时间内就可使NK细胞活性增强。肿瘤病人经IL-2治疗后NK细胞活性变明显增强,且有累积效应,即随着IL-2剂量的增加和疗程的延长,NK细胞活性亦因之不断增强,
IL-2并能矫正NK细胞活性低下状态,使之恢复正常或超过正常。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其中10%是NK细胞),经IL-2培养后具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以此
输回给病人治疗白血病。IL-2还能促进NK细胞分泌IFN-γ,增加其表达IL-2R+亚基等。
IL-2对LAK、TIL细胞的作用
IL-2可促进LAK, TIL细胞的体外存活、扩增及活化LAM(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是淋巴细胞与IL-2接触后产生的一种具
有高效抗肿瘤效应的杀伤细胞,只有在IL-2的存在下LAK才能产生,亦只有在IL-2存在下,LAK才能发挥其效果。实验证明,淋巴细胞经IL-2培育后所得LAK细胞的活
力,比不加IL-2培育的强100~1000倍,而且LAK只识别肿瘤抗原,对宿主正常细胞没有影响。LAK与IL-2合用,对原发性及转移性肿瘤,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
LAK与IL-2合用治疗肿瘤虽取得了临床效果,但在制备LAK时须抽取病大量周围血单个核细胞,须多次回输并伴用大剂量IL-2,价格昂贵且毒副作用大,于是人们极力寻
找一种抗肿瘤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的方法于1986年从实体瘤组织中分离到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 ),在体外经IL-2激活可大量扩增,并对
肿瘤细胞具高度杀伤作用,其体外杀伤肿瘤的效果比LAK强50~100倍,并仅须伴用少量IL-2就可发挥明显抗肿瘤效果,毒副作用小。
IL-2对B细胞的作用
IL-2可促进B细胞表达IL-2R,促使B胞增殖和产生免疫球蛋白,并刺激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能力。近年发现,重组IL-2可刺激某些中枢神经细胞的生长和成熟,并作用于
吗啡肽受体,产生镇痛作用。有关白细胞介素一2 (IL-2 )的调节免疫作用。
IL-2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IL-2的抗肿瘤作用除与LAK, TIL有关外,还与其诱导NO的产生有关。实验发现对LAK无效的Meth A小鼠皮肤癌,用IL-2治疗可见存活期延长,且小鼠尿中NO2¬¬¬-
含量较对照组高8倍;如同时应用NO诱导抑制剂L-NMMA,使尿中NO含量下降60%,同时使IL-2组的存活期大大缩短,提示IL-2诱导NO合成,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
之一。
科教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