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复合材料》PPT课件
合集下载
插层纳米复合材料ppt课件

③可以进展离子交换
粘土的二维有序的层状构造,层间通常吸附 阳离子来维持电荷平衡。阳离子既可以是无 机金属阳离子,也可以是有机阳离子。
对于钠-蒙脱土而言,有机阳离子经过离子 交换进入蒙脱土的层间,构成有机蒙脱土, 聚合物或有机单体等插层客体因此容易插层 到有机蒙脱土的片层间。粘土与聚合物之间 存在强亲和性,插层客体不易零落。
它最早发现于美国的怀俄明州的古 地层中,为黄绿色的粘土;因加水 后膨胀成糊状,后来人们就把这种 性质的粘土, 统称为膨润土。
膨润土成分:
膨润土的主要成份是蒙脱土,是一种 由纳米级厚度的硅酸盐片层构成的粘土。 由两层硅氧四面体中间夹一层铝氧八面 体组成的层状粘土矿物。
根据蒙脱石所含的可交换阳离子种类、 含量及结晶化学性质的不同,分为钠基、 钙基、镁基、铝〔氢〕基等膨润土。
因此,这种离子置换具有不可逆性。
正是这种不可逆性,有机蒙脱土在比较苛刻 的插层工艺过程中,仍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保 证了蒙脱土构造上的延续性、稳定性。
※ 有机阳离子改性剂作用
①将蒙脱土层间的水合阳离子交换出来 ②扩展蒙脱土层间的间隔
1.49nm
2.21nm
③能与高分子化合物基体有较强的分子 链结合力
※ 有机化改性方法
无水条件 下
干法
湿法
有水条件 下
预凝胶 法
有机溶剂 条件下
①改性方法の干法改性
蒙脱土与季铵盐〔蒙脱土的 15%~55%〕混合
提高温度至季铵盐熔融形状, 进展离子交换反响
研磨、过筛
有机蒙脱土
② 改性方法の湿法改性
滴加过量季
蒙脱土+水->悬浊液
1 2
70-80℃高速搅拌
铵盐溶液
3 恒温搅拌反响数小时,静置过夜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介绍PPT(24张)

可按需求加工成所需形状——避免多次加工 和重复加工。
特殊性质
同步增韧增强效应——纳米材料对有机聚合
物进行复合改性,却是在发挥无机材料增强
效果的同时,又能起到增韧的效果。
新品功能高分子材料——传统功能高分子基
本上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特殊官能团得到
。但是纳米材料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达到具体
的功能,如光电转换,高校催化,紫外屏蔽
例如,李谷等对PS/纳米CaCO3复合材料玻璃化 转变及物理老化研究发现,少量的纳米CaCO3粒 子对PS基体的分子链锻松弛行动有促进作用,并 且随着纳米CaCO3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 的下降。
卢红斌等对层状硅酸盐-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在 受限环境下松弛行为的研究得出了三种松弛模型 。认为,与硅酸盐片层相连的链段松弛速率最低 ,而在层与层之间的部分松弛速率最快。其他区 域的链段松弛速率则与纯PS时的相同。当聚合物 与硅酸盐片层以弱的作用力(比如物理吸附)结 合时其链段松弛速率最低。当聚合物嫁接到硅酸 盐固体表面时,松弛速率最快。也即是,当聚合 物链与纳米粒子结合时,这部分的链段松弛速率 会大大增加。
纳米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固相至少在一维 以纳米级大小(1 -100 nm) 复合而成的材料。
非晶体、半晶体、晶体
无论分散相还是 连续相
无机物(陶瓷、金属等)、 有机物(高分子)等
4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以聚合物(树脂)为连续相,以纳米 粒子为分散相的复合材料。
一般纳米粒子为无机物。但有时候是有机物 ,如刚性棒状高分子,包括溶致性和热致性 液晶高分子。他们以分子水平分散在聚合物 基体中,形成有机物/有机物纳米复合材料 。
纳米CaCO3粒子的加入对PS分子链的影响是两方 面的:一方面,纳米CaCO3的加入,增加了PS链 与链间的自由体积;另一方面,纳米CaCO3粒子 对其之间的PS分子链起到了加速松弛作用。这两 种因素不相互对立,而是各自独立,共同促进了 分子链的松弛,只是方式的不同。
特殊性质
同步增韧增强效应——纳米材料对有机聚合
物进行复合改性,却是在发挥无机材料增强
效果的同时,又能起到增韧的效果。
新品功能高分子材料——传统功能高分子基
本上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特殊官能团得到
。但是纳米材料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达到具体
的功能,如光电转换,高校催化,紫外屏蔽
例如,李谷等对PS/纳米CaCO3复合材料玻璃化 转变及物理老化研究发现,少量的纳米CaCO3粒 子对PS基体的分子链锻松弛行动有促进作用,并 且随着纳米CaCO3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 的下降。
卢红斌等对层状硅酸盐-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在 受限环境下松弛行为的研究得出了三种松弛模型 。认为,与硅酸盐片层相连的链段松弛速率最低 ,而在层与层之间的部分松弛速率最快。其他区 域的链段松弛速率则与纯PS时的相同。当聚合物 与硅酸盐片层以弱的作用力(比如物理吸附)结 合时其链段松弛速率最低。当聚合物嫁接到硅酸 盐固体表面时,松弛速率最快。也即是,当聚合 物链与纳米粒子结合时,这部分的链段松弛速率 会大大增加。
纳米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固相至少在一维 以纳米级大小(1 -100 nm) 复合而成的材料。
非晶体、半晶体、晶体
无论分散相还是 连续相
无机物(陶瓷、金属等)、 有机物(高分子)等
4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以聚合物(树脂)为连续相,以纳米 粒子为分散相的复合材料。
一般纳米粒子为无机物。但有时候是有机物 ,如刚性棒状高分子,包括溶致性和热致性 液晶高分子。他们以分子水平分散在聚合物 基体中,形成有机物/有机物纳米复合材料 。
纳米CaCO3粒子的加入对PS分子链的影响是两方 面的:一方面,纳米CaCO3的加入,增加了PS链 与链间的自由体积;另一方面,纳米CaCO3粒子 对其之间的PS分子链起到了加速松弛作用。这两 种因素不相互对立,而是各自独立,共同促进了 分子链的松弛,只是方式的不同。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详解ppt课件

物理性能方面
热性能: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表面能高,其熔点、 开始烧结温度和晶化温度比常规粉体低;例如纳米 银的熔点可低于373K;常规氧化铝烧结温度在 1973 ~ 2073K之间,而纳米氧化铝可在1423 ~ 1673K之间烧结,致密度可达99.0%以上。
电性能:粒子尺寸小于某一临界尺寸后,材料的电 阻会发生突变,例如金属会变为非导体。
水热合成法: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体中合 成;
化学沉淀法:将沉淀剂加入金属盐溶液中,得到沉淀 后进行热处理,包括直接沉淀,共沉淀、均一沉淀等;
溶胶-凝胶(Sol-Gel)法:将金属有机醇盐或无机盐 溶液经水解,使溶质聚合成溶胶再凝胶固化,再经低 温干燥,磨细后再煅烧得到纳米粒子
微乳液和反相胶束法:微乳液和反相胶束是利用两种 互不相容的溶剂(有机溶剂和水溶液),通过选择表 面活性剂及控制相对含量,可将其水相液滴尺寸限制 在纳米级,不同微乳液滴相互碰撞发生物质交换,在 水核中发生化学反应,得到纳米粒子。
物 理 气 相 沉 积 法
电 子 束 加 热
等
离
子
和
激 蒸发容器的结
光 加
构简单,除金 属外,对SiC 同样有效
热
适合实验室规模 量产
流 动 液 面 真 空 蒸 发 法
通
制备碳化物,
电
Cr、Ti、V、Zr
加
发烟量大,高
热
熔点金属给出 非晶物质,Nb、
蒸
Ta、Mo
发
法
化学方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采用与PVD法相同的加热 源,将原料(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金属醇盐等) 转化为气相,再通过化学反应,成核生长得到纳米粒 子;
小尺寸效应(材料周期性边界条件的破坏); 表面或界面效应(表面能和活性的增大); 量子尺寸效应(电子能级或能带结构的尺寸依
热性能: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表面能高,其熔点、 开始烧结温度和晶化温度比常规粉体低;例如纳米 银的熔点可低于373K;常规氧化铝烧结温度在 1973 ~ 2073K之间,而纳米氧化铝可在1423 ~ 1673K之间烧结,致密度可达99.0%以上。
电性能:粒子尺寸小于某一临界尺寸后,材料的电 阻会发生突变,例如金属会变为非导体。
水热合成法: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体中合 成;
化学沉淀法:将沉淀剂加入金属盐溶液中,得到沉淀 后进行热处理,包括直接沉淀,共沉淀、均一沉淀等;
溶胶-凝胶(Sol-Gel)法:将金属有机醇盐或无机盐 溶液经水解,使溶质聚合成溶胶再凝胶固化,再经低 温干燥,磨细后再煅烧得到纳米粒子
微乳液和反相胶束法:微乳液和反相胶束是利用两种 互不相容的溶剂(有机溶剂和水溶液),通过选择表 面活性剂及控制相对含量,可将其水相液滴尺寸限制 在纳米级,不同微乳液滴相互碰撞发生物质交换,在 水核中发生化学反应,得到纳米粒子。
物 理 气 相 沉 积 法
电 子 束 加 热
等
离
子
和
激 蒸发容器的结
光 加
构简单,除金 属外,对SiC 同样有效
热
适合实验室规模 量产
流 动 液 面 真 空 蒸 发 法
通
制备碳化物,
电
Cr、Ti、V、Zr
加
发烟量大,高
热
熔点金属给出 非晶物质,Nb、
蒸
Ta、Mo
发
法
化学方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采用与PVD法相同的加热 源,将原料(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金属醇盐等) 转化为气相,再通过化学反应,成核生长得到纳米粒 子;
小尺寸效应(材料周期性边界条件的破坏); 表面或界面效应(表面能和活性的增大); 量子尺寸效应(电子能级或能带结构的尺寸依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课件.ppt

最重要的是界面组元。界面组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是原
子密度相对较低,其次是邻近原子配位数有变化。因为界面在
纳米结构材料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以至于对材料性能产生较大
影响。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课件
五、纳米复合材料(nanocomposites)
1、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
复合材料的复合方式可以分为四大类:
①、0-0型复合
利用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可以解释纳米镍粒子在低温下继续 保持超顺磁性的现象。这种纳米颗粒的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 尺寸效应,将会是未来微电子器件发展的基础,它们确定了微电 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课件
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 1、物理方法 ①、真空冷凝法
例如,纳米颗粒具有高的光学非线性及特异的催化性能均属 此列。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课件
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电子、原子)具有穿越势垒的能力称之为隧道效
应。一些宏观的物理量,如纳米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 中的磁通量以及电荷等也具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 的势垒而产生性能变化,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第一节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概述
一、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1、纳米材料 是以纳米结构为基础的材料,或者以纳米结构为基本单元构
成的复合材料。 ①、纳米结构
以具有纳米尺度的物质单元为基础,按一定规律构筑或营造 的一种新结构体系,称为纳高分米子纳结米构复合体材料系课件。
②、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 围的物质,或者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复合材料。 从微观角度分类,纳米材料大致有以下两类:
衡合金固态分解、溶胶-凝胶法、气相沉积法、快速凝固法、晶晶 化法、深度塑性变形法等。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课件1

进化的复合材料-贝壳
17
复合材料的基本结构模式
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剂两个组分构成: 基体:构成复合材料的连续相; 增强剂(增强相、增强体):复合材料中独立的形态分 布在整个基体中的分散相,这种分散相的性能优越,会使 材料的性能显著改善和增强。 增强剂(相)一般较基体硬,强度、模量较基体大, 或具有其它特性。可以是纤维状、颗粒状或弥散状。
- Melt Processing –(常规做法)
hp
New method(加入层状无机材料的悬浮液)
a novel compounding process using Na–montmorillonite water slurry for preparing novel nylon 6/Na–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es
用此技术已制备了丁苯橡胶/ 粘土、丁腈橡 胶/ 粘土、氯丁橡胶/ 粘土等纳米复合材料。
③聚合物插层法的有机溶液插层法
该法可分两步骤: 溶剂分子插层
通过有机溶剂降低蒙脱土片层间的表面极性,从而 增加与聚合物的相容性。 聚合物对插层溶剂分子的置换
有机改性的蒙脱土与聚合物溶液共混,聚合物大分 子在溶液中借助于溶剂而插层进入蒙脱土的片层间, 然后再挥发掉溶剂。
R(脂肪烃基):
粘土改性剂
①C12H25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②C16H33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③C18H37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此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等。
其它的阳离子 还能与该离子 进行交换吗?
有机铵盐改性后的粘土在酸性介质中水解, 水中的质子很难将铵盐基团置换下来,这说明 由离子键所形成的复合物是比较稳定的。
《纳米复合材料》PPT课件

(1)热压烧结 热等静压(HIP)也属于热压烧结的一种。它是用金属箔代 替橡胶模具,用气体代替液体,使金属箔内的陶瓷基体 和纳米增强体混合粉末均匀受压。通常所用气体为氦气、 氩气等惰性气体,金属箔为低碳钢、镍、钼等。一热等静压烧结。 与一般热压烧结法相比,HIP法使混合物料受到各向同 性的压力,使显微结构均匀;另外HIP法施加压力高,在 较低温度下即可烧结。
(1)高强度、高韧性
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特别是氧化物系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力学 性能的明显改善大致可归结如下: (1)纳米级弥散相抑制了氧化物基体晶粒生长和减轻了晶粒的异常长大, 起到细晶强化作用。 (2)在弥散相内或弥散相周围存在高的局部应力,这种应力是基体和弥 散相之间热膨胀失配而产生的,使冷却期间产生位错。纳米级粒子钉 扎或进入位错区使基体晶粒内形成亚晶界,使基体晶粒再细化而起增 强作用。 (3)纳米级粒子周围的局部拉伸应力引起穿晶断裂,并由于硬粒子对裂 纹尖端的反射作用而产生韧化。破坏模式从穿晶和晶间到单纯晶间断 裂,晶界相(通常约10%体积的无定形相)的改变和对高温力学性能影 响的减小,使高温力学性能获得明显改善。 (4)纳米级粒子在高温牵制位错运动,从而也能使高温力学性能获得明 显改善。
基体中的显微缺陷及晶须密集处同样存在较大内应力和孔 穴的积累而形成的疲劳裂纹。 疲劳裂纹的扩展是由于裂纹前沿所形成的微孔的连接而引 起的。当裂纹的扩展遇到SiC微粒或晶须时,裂纹扩展会停 止,而等待附近其他微孔的积累、连接,再引发裂纹形成 及扩展。 含有复合基体的SiCw增强纳米复合材料,其裂纹的形成及 扩展受基体韧化的影响,因而提高了其疲劳性能。
3 抗蠕变、抗疲劳性好
颗粒增强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最小蠕变速率要比基体合金低 2个数量级;在相同蠕变速率下,颗粒增强时可比未增强 基体的蠕变应力增加1倍左右,即纳米复合材料所承受的 应力提高了1倍。 晶须增强时又要比颗粒增强时抗蠕变性能更好。 一般纳米复合材料的应力指数n明显高于基体。基体的n约 为4—5,而纳米复合材料的n约为9—20。这反映了纳米 复合材料的蠕变速率对应力的敏感性大。 颗粒和晶须增强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 命一般比基体金属高。纳米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提高可能 与其强度和刚度的提高有关。
功能高分子材料 第十章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PPT课件

纳米研究的范围是1到100纳米, 0.1纳米是单个氢原子的尺寸,因此所 谓0.1纳米层面的“纳米技术”是不存 在的。
材料
2
2.纳米科技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最早提出纳米尺度上科学和技术问题
的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
查德·费恩曼。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是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80年代初发明
当代最受爱戴的科 了费恩曼所期望的纳米科技研究的重要
纳米材料结构的特殊性[如大的比表面以及一系列新的效 应(小尺寸效应、界面效应、量子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决定 了纳米材料出现许多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独特性能,进一步优 化了材料的电学、热学及光学性能。
研究方面:一是系统地研究纳米材料的性能、微结构和 谱学特征,通过和常规材料对比,找出纳米材料特殊的规律, 建立描述和表征纳米材料的新概念和新理论;二是发展新型 纳米材料。
学家之一。他不但 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
以其科学上的巨大 贡献而名留青史,
力显微镜(AFM)等微观表征和操纵技术,
而且因在“挑战者” 它们对纳米科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
号航天飞机事故调 查中的决定性作用 而名闻遐迩。他还
进作用。与此同时,纳米尺度上的多学 科交叉展现了巨大的生命力,迅速形成
子、构造纳米结构,同时为科学家提供
在纳米尺度下研究新现象、提出新理论
的微小实验室。
同时,与纳米材料和结构制备过程
相结合,以及与纳米器件性能检测相结
合的多种新型纳米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
发也受到广泛重视。如激光镊子技术可
用于操纵单个生物大分子。
07.11.2020
材料
9
07.11.2020
10.3 纳米科技前景的展望
是一个撬开原子能 为一个有广泛学科内容和潜在应用前景
材料
2
2.纳米科技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最早提出纳米尺度上科学和技术问题
的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
查德·费恩曼。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是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80年代初发明
当代最受爱戴的科 了费恩曼所期望的纳米科技研究的重要
纳米材料结构的特殊性[如大的比表面以及一系列新的效 应(小尺寸效应、界面效应、量子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决定 了纳米材料出现许多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独特性能,进一步优 化了材料的电学、热学及光学性能。
研究方面:一是系统地研究纳米材料的性能、微结构和 谱学特征,通过和常规材料对比,找出纳米材料特殊的规律, 建立描述和表征纳米材料的新概念和新理论;二是发展新型 纳米材料。
学家之一。他不但 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
以其科学上的巨大 贡献而名留青史,
力显微镜(AFM)等微观表征和操纵技术,
而且因在“挑战者” 它们对纳米科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
号航天飞机事故调 查中的决定性作用 而名闻遐迩。他还
进作用。与此同时,纳米尺度上的多学 科交叉展现了巨大的生命力,迅速形成
子、构造纳米结构,同时为科学家提供
在纳米尺度下研究新现象、提出新理论
的微小实验室。
同时,与纳米材料和结构制备过程
相结合,以及与纳米器件性能检测相结
合的多种新型纳米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
发也受到广泛重视。如激光镊子技术可
用于操纵单个生物大分子。
07.11.2020
材料
9
07.11.2020
10.3 纳米科技前景的展望
是一个撬开原子能 为一个有广泛学科内容和潜在应用前景
纳米复合材料 ppt课件

• 0-0复合:不同成分的不同相或不同种类的纳米粒子 复合而成的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粒子可以是金属与 金属、陶瓷与高分子、金属与高分子、陶瓷与陶瓷 、陶瓷与高分子等构成。
纳米TiN和纳米AlN复合制备的超硬材料,HRA达到91
2020/11/29
9
• 0-2复合:把纳米粒子分散到二维的薄膜材料中得到 的纳米复合薄膜材料。
• 零维在空间三继尺度均在纳米尺 度,如纳米颗粒、原子团簇等;
• 一维在三继空间有两维处于纳米 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 管等;
• 二维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在纳米 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超晶 格等。
2020/11/29
0维纳米Au颗粒
1维纳米Au线
6
• 纳米复合材料(Nano-composite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固相至少在一维以纳米级大小(1~100nm)复合 而成的复合材料。
15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 高能球磨法
•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无机粉末放入球磨机中,利用球 磨机的转动或振动,使硬球对原料进行强烈的撞击 、研磨和搅拌,粉末颗粒经压延,压合,碾碎,再 压合的反复过程,获得纳米复合粉末,烧结后得到 纳米复合材料。
2020/11/29 行星式高能球磨机
不锈钢磨球
16
• 高能球磨能合成两相或多相不相溶的均匀混合合金, 如 Cu-Fe、Cu-Cr、Cu-W等材料,还可用于制备 TiAl、NiAl等金属间化合物和超硬合金等。
复合材料
Composite Materials
纳米复合材料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2020/11/29
2
主要内容
➢纳米复合材料的定义 ➢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纳米TiN和纳米AlN复合制备的超硬材料,HRA达到91
2020/11/29
9
• 0-2复合:把纳米粒子分散到二维的薄膜材料中得到 的纳米复合薄膜材料。
• 零维在空间三继尺度均在纳米尺 度,如纳米颗粒、原子团簇等;
• 一维在三继空间有两维处于纳米 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 管等;
• 二维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在纳米 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超晶 格等。
2020/11/29
0维纳米Au颗粒
1维纳米Au线
6
• 纳米复合材料(Nano-composite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固相至少在一维以纳米级大小(1~100nm)复合 而成的复合材料。
15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 高能球磨法
•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无机粉末放入球磨机中,利用球 磨机的转动或振动,使硬球对原料进行强烈的撞击 、研磨和搅拌,粉末颗粒经压延,压合,碾碎,再 压合的反复过程,获得纳米复合粉末,烧结后得到 纳米复合材料。
2020/11/29 行星式高能球磨机
不锈钢磨球
16
• 高能球磨能合成两相或多相不相溶的均匀混合合金, 如 Cu-Fe、Cu-Cr、Cu-W等材料,还可用于制备 TiAl、NiAl等金属间化合物和超硬合金等。
复合材料
Composite Materials
纳米复合材料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2020/11/29
2
主要内容
➢纳米复合材料的定义 ➢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
陶瓷具有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耐磨性好、硬度高以及耐 热性和耐腐蚀性好等特点。但它的最大缺点是脆性大。
近年来,通过往陶瓷中加入或生成纳米级的颗粒、晶须、 晶片、纤维等,使陶瓷的韧性大大地改善,而且强度及模 量有了提高。
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基体主要有氧化铝、碳化硅、氮化 硅和玻璃陶瓷等。
纳米复合材料
复合概念
材料科学中复合是指不同相、不同物质组成的体系之间 的组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于纳米材料领域,复合材料是多相体系,其中相的尺 寸至少有一维在纳米尺度,并对材料性能有重要影响, 这种材料可称为纳米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定义为: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 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复合材料中, 通常有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另一相分散相,称为 增强材料。自组装结构通常为分散相,而作为支撑物的 膜就是连续相。
(1)高强度、高韧性
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特别是氧化物系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力学 性能的明显改善大致可归结如下: (1)纳米级弥散相抑制了氧化物基体晶粒生长和减轻了晶粒的异常长大, 起到细晶强化作用。 (2)在弥散相内或弥散相周围存在高的局部应力,这种应力是基体和弥 散相之间热膨胀失配而产生的,使冷却期间产生位错。纳米级粒子钉 扎或进入位错区使基体晶粒内形成亚晶界,使基体晶粒再细化而起增 强作用。 (3)纳米级粒子周围的局部拉伸应力引起穿晶断裂,并由于硬粒子对裂 纹尖端的反射作用而产生韧化。破坏模式从穿晶和晶间到单纯晶间断 裂,晶界相(通常约10%体积的无定形相)的改变和对高温力学性能影 响的减小,使高温力学性能获得明显改善。 (4)纳米级粒子在高温牵制位错运动,从而也能使高温力学性能获得明 显改善。
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
• 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以其高比刚度、高比韧性、耐高温、 耐腐蚀、抗疲劳及电、热等功能特性广泛应用在航天航空、 汽车、机械、化工和电子等领域。 •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可以通过调整增强相的含量来控制.
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 • • 制备复合材料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大材料的强度。 复合材料的最大力值依赖于材料中最脆弱的断裂路径。 当基体中加入硬度较大的粒子时,其对材料整体力学性能 有两种不同的影响:
2 高比强度、高比模量
• 颗粒和晶须增强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大多采用 密度较低的铝、镁和钛合金,以便提高复合材料的比强度 和比模量。其中较为成熟、应用较多的是铝基纳米复合材 料。这类复合材料所采用的增强体材料大多为碳化硅、氮 化硅、碳化硼、氧化铝等的纳米颗粒、晶须,其中以SiC 为主。 •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高分子基体密度低。
3 抗蠕变、抗疲劳性好
颗粒增强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最小蠕变速率要比基体合金低 2个数量级;在相同蠕变速率下,颗粒增强时可比未增强 基体的蠕变应力增加1倍左右,即纳米复合材料所承受的 应力提高了1倍。 晶须增强时又要比颗粒增强时抗蠕变性能更好。 一般纳米复合材料的应力指数n明显高于基体。基体的n约 为4—5,而纳米复合材料的n约为9—20。这反映了纳米 复合材料的蠕变速率对应力的敏感性大。 颗粒和晶须增强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 命一般比基体金属高。纳米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提高可能 与其强度和刚度的提高有关。
晶须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是与晶须增 强纳米复合材料疲劳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有关。
在晶须增强纳米复合材料中,疲劳裂纹在晶须的端部或 在与基体的界面处形成,当 SiCw分布不均匀时,在SiCw 密集处或是基体中的一些显微缺陷处也容易萌生疲劳裂纹。
由于SiCw与基体在强度和变形能力上有显著的差别,因 而在疲劳过程中其界面将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就可能导致 界面开裂。
•
纳米复合材料性能
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具有如下的特点: 高强度、高韧性; 高比强度、高比模量; 抗蠕变、抗疲劳性好; 高温性能好;断裂安全性高等。
把高强度、高模量、耐热性好的纳米颗粒、纳米晶片、 纳米晶须、纳米纤维等弥散于基体材料中,可提高基体 材料的强度、模量、韧性、抗蠕变和抗疲劳性、高温性 能,有的可增加功能性或智能性。
(1)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
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最早是由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 的。 CVD工艺对于把纳米级第二相弥散进基体晶粒或晶界是 一种很好的方法。然而CVD,工艺不适用于大量制造大 尺寸和形状复杂的制品,而且成本高。 采用传统的生产陶瓷的工艺:热压烧结、无压烧结、热 等静压(HIP)工艺成功地制备了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并 且还发展了一些新工艺:反应烧结、微波烧结、自蔓延 高温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原位复合法等。
① 粒子导致应力集中,从而使材料整体性能下降; ② 粒子阻碍了裂纹的生长,而使材料整体力学性能增强。
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 • 在强度相对较弱的基体中添加硬度很大的微米或纳米级的 无机填充粒子,都可以令复合材料的硬度有较大的提高。 力学性能的提高很大程度依赖于基体与添加粒子之间应力 的转移。
•
基体与粒子之间“结合紧密”(具有化学键等强烈的界面 作用力),那么基体所受到的应力能有效地转移到增强粒 子上,从而表现为复合材料整体的强度增大。 基体与粒子之间结合力很弱,(特别是微米级的粒子经常 出现这种情况),基体所受到的应力不能转移到粒子上, 复合材料整体出现强度减小的情况。
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改善大致 可以归结如下:
(3)颗粒和晶须增强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模量基本符合复 合法则。由于颗粒与晶须增强体材料在模量上差别不大, 因而两者对模量的增强效果是接近的。颗粒对复合材料模 量的增强效果低于晶须,这是由于颗粒形状对模量增强效 果有一定的影响。 (4)采用颗粒和晶须增强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时,在高温下 的强度和模量一般要比其基体合金的高。与室温时相同, 复合材料的高温强度及高温模量也随颗粒或晶须的体积含 量的增加而提高。
例如氧化铝基复合材料,无压烧结温度为1800 ℃ ,热 压烧结(20MPa)温度为 1500℃,而HIP烧结(400MPa)在 1000 ℃的较低温度下就已致密化了。
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 • (2) 反应烧结 • 反应烧结是将陶瓷基体粉末和增强体纳米粉末混合均
匀,加入粘结剂后压制成所需形状,经高温加热进行氮化 或碳化,反应生成陶瓷基体把纳米级第二相紧密地结合在 一起,从而获得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用这种方法 可以制备氮化硅或碳化硅基纳米复合材料。 • 反应烧结的优点是: • (1)陶瓷基体几乎无收缩; • (2)纳米晶须或纤维的体积分量可以相当大: • (3)大多数陶瓷的反应烧结温度低于陶瓷的常规烧结温度, 因此可以避免纳米晶须或纤维的损坏。
它们与纳米级第二相的界面粘结形式主要有两种:机械粘 结和化学粘结。
(1)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
强的界面粘结往往导致脆性破坏。在断裂过程中,强的界 面结合不产生额外的能量消耗。 当界面结合较弱时,基体中的裂纹扩展至晶须、纤维等处 时,将导致界面脱粘,其后发生裂纹偏转、裂纹搭桥、晶 须及纤维断裂,以致最后拔出。所有这些过程都要吸收能 量,从而提高陶瓷的断裂韧性。
结构材料通常按基体的不同分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 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和水泥基复合 材料等。
功能复合材料是指除力学性能以外还提供其它物理、 化学、生物等性能的复合材料。
包括压电、导电、雷达隐身、永磁、光致变色、吸声、阻 燃、生物自吸收等种类繁多的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未来的功能复合材料比重将超过结构复合材料,成为复合材料 发展的主流。
复合材料不仅性能优于组成中的任意一个单独的材料, 而且还可具有组分单独不具有的独特性能。 纳米复合材料与常规的复合材料相比增添了许多新的研 究内容。
含有纳米颗粒相的纳米复合材料,是纳米材料工程的重 要组成部分,成为当前纳米材料发的新方向。 纳米复合材料中的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类值得 研究的新型材料。
基体中的显微缺陷及晶须密集处同样存在较大内应力和孔 穴的积累而形成的疲劳裂纹。 疲劳裂纹的扩展是由于裂纹前沿所形成的微孔的连接而引 起的。当裂纹的扩展遇到SiC微粒或晶须时,裂纹扩展会停 止,而等待附近其他微孔的积累、连接,再引发裂纹形成 及扩展。 含有复合基体的SiCw增强纳米复合材料,其裂纹的形成及 扩展受基体韧化的影响,因而提高了其疲劳性能。
(1)热压烧结 热等静压(HIP)也属于热压烧结的一种。它是用金属箔代 替橡胶模具,用气体代替液体,使金属箔内的陶瓷基体 和纳米增强体混合粉末均匀受压。通常所用气体为氦气、 氩气等惰性气体,金属箔为低碳钢、镍、钼等。一热等静压烧结。 与一般热压烧结法相比,HIP法使混合物料受到各向同 性的压力,使显微结构均匀;另外HIP法施加压力高,在 较低温度下即可烧结。
• 按基体形状分, 0-0复合,0-1复合, 0-2复 合, 0-3复合。
• 按复合方式分,晶内型,晶间型,晶内-晶 间混合型,纳米-纳米型。
结构复合材料主要作为承力结构使用的材料
由能承受载荷的增强体组元(如玻璃、陶瓷、碳素、高聚 物、金属、天然纤维、织物、晶须、片材和颗粒等)与能联 结增强体成为整体材料同时又起传力作用的基体组元(如树 脂、金属、陶瓷、玻璃、碳和水泥等)构成。
SiO2
CdSe,CdTe 石墨 多面齐聚倍半硅氧 烷(POSS)
粘度控制
电荷转移 导电性、阻隔性、电荷转移 热稳定性、阻燃性
涂料、粘结剂
光伏电池 电力、电子行业 传感器、LED
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
• 在陶瓷材料中早已存在纳米结构,比如很多粘土烧结的陶 瓷材料。
电学陶瓷的扫描电镜图片, 大的晶粒是石英,它们之间是包含在玻璃相中的针状 多铝红柱石。
未来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纳米复合材料、仿生 复合材料和发展多功能、智能、天然复合材料等领域。
1.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