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三维正交立体织物的结构2011
第九章 织物的组织与结构

(2)方平组织 形成:以平纹为基础,在平纹组织经纬两个方向延长组织
点。 外观:外观平整,如板快状席纹。 产品:牛津布,板司呢等
2,斜纹变化组织 (1)加强斜纹 形成:以原组织斜纹为基础在组织点旁沿经向(或纬向)延长组
织点。 产品:华达呢,哔叽,啥味呢,海军呢等。 (2)复合斜纹 形成:在一个完全组织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不同宽度的斜纹线。 产品:巧克丁 (3)山形斜纹,破斜纹 形成:一半左斜纹,一半右斜纹在织物上形成对称的或不对称连 续的山形纹路。 产品:海力蒙,人字呢
产品:安源绸,似纱绸。
4,凸条组织(灯芯条组织)
形成:以一定方式把平纹或斜纹与平纹变化组织组合而成。使 织物表面具有经向的,纬向的或倾斜的凸条效应。
5,蜂巢组织
形成:由斜纹变化组织与长短不等的经纬纱浮长按一定的方式 组合而形成。织物表面形成边凸中凹的方形格,形似蜂巢形状。
产品:鸟眼花呢。
复杂组织
种类: 二重组织(经二重,纬二重) 双层组织 起毛组织 毛巾组织 纱罗组织等
产品:杭罗,花罗。
5,毛巾组织
形成:织物表面起毛圈的织物组织。由毛,地两个系统经纱与 一个系统纬纱交织而成。
第三节 针织物组织结构
一、针织物种类和特征
纬编针织物 :纱线沿横向顺序地弯成线圈,在纵向相互套串形 成织物。
经编针织物:每根纱线在每一线圈横列中只形成一个或两个线 圈,然后按一定规律移到下一线圈横列再形成线圈。
适用:棉毛衫裤,运动裤。
双罗纹组织织物通过一定的变化,可生产晴棉混纺灯心 绒,混纺派力司,涤盖棉等织物。
(5)提花组织
形成:针织物的一种变化组织,编织时把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 求所选择的织针上进行成圈而形成。在那些不参加编织的织针 上不垫放新纱线,也不脱下旧纱圈,纱线呈浮线留在织物的反 面。提花组织可在纬编或经编,单面或双面针织物中形成。
织物组织与结构(PPT270页)

由上述所举各例知道穿综方法是多样的,要确定穿综方法 可从织物组织、经纱密度、经纱性质和操作几个方面综合 考虑。操作便利的穿综方法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少穿错 的可能性。
在实际生产中,有的工厂往往不用上述的方格法来描绘穿 综图,而是用文字加数字来表示。穿综方法可写成小花纹 织物,用4页综,穿法:1、2、3、4、3、2。又可写成用 8页综,穿法:1、2、3、4、5、6、7、8。
穿综的原则是:把浮沉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同一 页综片中,也可穿入不同综页(列)中,而不同交织规律 的经纱必须分穿在不同综页(列)内。穿综图至少画出其 不一个穿综循环。
现将常用的穿综方法分述于下。 1、顺穿法 这种方法是把一个组织循环中的各根经纱逐一地顺次穿在 每一页综片上,一个组织循环的经纱数(Rj)等于所需的 综片页数(Z)。此种方法的穿综循环经纱数(r)也与Rj、 Z相等,即Rj=Z=r。
四、纹板图
是控制综框运动规律的图解。它是多臂开口机构植纹钉的 依据。此种方法绘图方便、校对简捷,所以工厂(尤其是 色织厂)一般采用此法。
纹板图中每一纵行表示对应的一页(列)综片,其顺序是 自左向右,其纵行数等于综页(列)数。每一横行表示一 块纹板(单动式多臂织机)或一排纹钉孔(复列式多臂织 机)。其横行数等于组织图中的纬纱根数。纹板图的画法 是:根据组织图中经纱穿入综片的次序依次按该经纱组织 点交错规律填入纹板图对应的纵行中。
少。
二、织物组织的表示方法
1.组织图表示法 织物组织的经纬纱浮沉规律一般用组织图来表示。对于简 单的织物组织大多采用方格表示法。用来描绘织物组织的、 带有格子的纸称为意匠纸,其纵行格子表示经纱,横行格 子表示纬纱。在简单组织中,每个格子代表一个组织点 (浮点)。当组织点为经组织点时,应在格子内填满颜色 或标以其他符号。当组织点为纬组织点时,即为空白格子。
第三章 织物

5. 按织物的结构分 二维织物、三维织物、涂层织物、复合层合织物。
纱 织 物:经、纬均采用纱纺织而成的面料,如纱卡、平布等。
全线织物:经纬均采用双股或多股线纺织而成的面料,如卡其、华达呢、
劳动布等。 半线织物:经、纬纱中一种为线,另一种为纱,如克罗丁、巧克丁等,他 们是采用经为股线,纬为纱纺织而成的面料。
按织物后整理工艺分
3. 按织物印染整 理加工工艺分
仿旧、磨毛、丝 光、折皱、模仿、 功能整理
纱线相互串套类织物
非织造织物
纤维成网固结
编结织物
组织结构 纱线相互垂直交 叉排列的正交结 构
性能特征 结构稳定,布面平整, 织物硬挺;悬垂时一般 不出现驰垂现象;弹性 不如针织物
应用 目前市场上80%的服装用 织物是机织物,主要有西 服、牛仔裤等
机织物
针织物
纱线相互圈套、 缠结的线圈结构
伸缩性、柔软性、多孔 服用:内衣、袜子、紧身 性、防皱性、成形的可 装、羊毛衫、泳装等;装 能性;脱散性、卷边性、 饰用:座椅套、窗纱、枕 勾丝与起毛、尺寸不稳 套、汽车内饰等;产业用: 定 人造血管等。
第 三 章
织 物
织物的分类 织物的结构与基本组织 织物的风格
教 学 内 容
织物的性能特点
织物的保养
第一节 织物的分类
织物的概念
–织物是由纺织纤维和纱线制成的、柔软而具有一定力
学性质和厚度的制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纺织品。
立体织物课程

立体织物课程摘要:1.立体织物课程简介2.立体织物课程内容与目标3.立体织物课程实践与应用4.立体织物课程的学习建议5.结论正文:立体织物课程是一门探索三维纺织品设计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立体织物的设计与制作能力,以及对新材料、新工艺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一、立体织物课程简介立体织物课程主要面向纺织、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立体织物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相关技术。
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包括立体织物的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实践环节则主要包括织物设计、织造、后整理等过程。
二、立体织物课程内容与目标立体织物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有实践操作的训练。
课程目标如下:1.了解立体织物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应用;2.掌握立体织物的设计原理,包括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3.学会运用各种织物材料进行立体创作,展现个性化的设计理念;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三、立体织物课程实践与应用立体织物课程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
课程实践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平纹、重平、绞纱等组织结构进行织物设计,并掌握相关织造工艺。
此外,课程还涉及立体织物在服饰、家居、艺术品等领域的应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创作空间。
四、立体织物课程的学习建议1.认真听讲,充分理解课程内容,把握立体织物设计的基本原理;2.积极参与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3.关注行业动态,了解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趋势;4.加强团队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创作水平的提高。
五、结论立体织物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三维纺织品设计的好机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立体织物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维整体编织技术

4)陈利,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及其弹性性能分 析, 天津纺织工学院博士论文, 天津,1998。
论文采用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分 析了三维编织预制件的细观结构,定义了内部、表面、 棱角的单胞模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建立了椭圆形纱 线横截面的假设,推导了编织工艺参数的关系,考虑了 复合固化和纱线填充因子对预制件细观结构的影响
5)陈利,李嘉禄、李学明,三维编织中纱线的运动规律 分析,复合材料学报,2002 。
台面以环型为主,通过
编织行列数改变与不同心模 可以织造复杂编织结构
二步 法编 织工 艺
四步法编织工艺 编织工艺的对比
多层 联锁 编织 工艺
3
三维编织技术研究现状
2005年,李嘉禄等发明了 一种改进的“四步法”多向编 织工艺,该工艺基于对纱线运 动轨迹的研究,设置变化截面 的加纱和减纱点,通过并股、 移动 、再分段的方法实现加纱 或者减纱。
四步运 动后的 携纱器 在机器 底盘上 的位置 如图
四步法编织也称为行列式编 织,其源于Flor-entine 在 1982 年提出的专利方法。编 织纱线以行和列的方式排列 成一个矩阵,每一根编织纱 线由一个携纱器单独控制, 携纱器沿行和列作交替运动 ,形成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 的整体预成型体,其编织纱 线运动如图所示
2)1988年,Ko.Soebrto 和 Lei 对于轴纱采用碳纤 维,编织纱采用K-49的二步法三维编织预制件的力学 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认为,此种预制件拉伸模量、 强度以及弯曲性能都比较好,适用于一定厚度结构件 的编织,可以用于直接承重,这样把二步法三维编织 的应用推进了一步。
gb-t三维夹芯织物及其夹层结构(1)

GB/T××××-××-××草案GB/T×××××·1-××××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常州伯龙三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伯明、周祝林、胡中永、薛忠民、张佐光、李敏、王绍凯、丁锁柱。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GB/T×××××·1-××××三维夹芯织物及其夹层结构第1部分三维夹芯织物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三维夹芯织物(简称织物)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玻璃纤维为主,以及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等为原材料的三维夹芯织物。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标准。
GB/T 3923.1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 7689.2 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第2部分:经、纬密度的测定GB/T 9914.3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3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 18369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GB/T 18370-2001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三维夹芯织物3D fabrics with core整体编织而成,层与层之间纱线相连,呈中空结构的一种三向织物。
第八章 织物几何结构参数

在许多传统的织物产品中,对应于织物的风格特征,都具有相 应的几何结构相。织物的几何结构相,一般处于第5结构相或 者0结构相附近。 知道了各种产品应该属于的几何结构相范围,通过对织物进行 切片检验,将有助于研究及探讨影响织物品质的因素。 一般地讲,高相位或低相位几何结构的织物,是仅由经纱或纬 纱构成织物的支持表面。高结构相的织物,经纱的屈曲波高大, 需要具有较大的经纱密度,织物的经向织缩大,经向断裂伸长 大。对于要求经纬向物理机械指标差异小,耐穿耐用的织物, 一般采用第5结构相或0结构相的几何结构。
二、织物的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 规则组织紧密织物的紧度可根据规则组织紧度计算公式计 算。 (1)位于等支持面附近的结构相(第5结构相)以平纹组 织的紧度最小,在此情况下,平纹组织易于使织物达到紧 密的效应。 (2)在同一结构相时,缎纹组织织物的经(纬)向紧度较 小,在此情况下,缎纹组织易于使织物获得经(纬)支持 面的效应。
τ
二、织物厚度的概念 织物几何结构的参数如下: Lj(Lw) -一个经纱(纬纱)组织循环所占有的距离,mm; hj(hw)-经(纬)纱屈曲波高,用织物内经(纬)纱屈曲的 波峰和波谷之间垂直于布面方向的距离表示,mm; dj(dw)-经(纬)纱直径,mm。 织物的厚度(mm),用织物正反面之间的距离表示。图 (1)和图(2)分别表示两种平纹织物的经向和纬向切面 图。
第八章 织物几何结构参数
第一节 织物几何结构概述 在织物内,经纱和纬纱的空间关系称为织物的几何结构。 纱线为塑性材料,而且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密度、织物 组织以及上机张力等各种因素,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配合。 因此,织物的经纬纱线的相互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一、织物内纱线的几何形态 1.织物内纱线的截面形态 . 织物内纱线的截面形态,数十年来有多种论述,F.T.皮尔 斯、H.T.诺维柯夫等学者主张以圆形或椭圆形进行描述, A.肯泼主张以跑道形进行描述,也有的学者以凸透镜形态 进行描述。因纱线在织物内的截面形态受到纤维原料、织 物组织、织物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讨论织物几何结 构概念时,建议采用圆形截面作为各项概算的依据,但应 充分考虑纱线在织物内被压扁的实际情况。压扁系数的大 小,与织物组织、密度、纱线原料、成纱结构、织造参数 等有关,一般为0.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