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的制备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胶囊悬浮剂 ppt课件

微胶囊悬浮剂  ppt课件

二、微胶囊悬浮剂的优点
1、持效期长:地下一次一季
包衣层 2、减少用药,省工省时 隔离层 3、避免药害,提高安全性
囊心
4、消除异味
5、与不良环境隔离
6、保护天敌
3
4
三、微胶囊悬浮剂释放原理
5
6
四、微胶囊农药悬浮剂适应的使用场所: 1、地下害虫和地下线虫:
蛴螬
蝼蛄
韭蛆
2、生长期长难于防治的害虫
多靶标微胶囊悬浮剂
一、微胶囊悬浮剂农药的定义和外观特征:
微胶囊农药悬浮剂是指利用合成或者天然的高分子材 料形成核—壳结构微小容器,将农药包覆其中,并悬浮 在水中的农药剂型。它包括囊壳和囊芯两部分,囊芯是 农药有效成分及溶剂,囊壳是成膜的高分子材料。粒径
2-50微米。
微囊结构示意图
包衣层
隔离层 囊心
a
b
c
d
e
f
12
3、唯一同位聚合法制备的样品图(技术创新)
a
b
图4-1 微囊悬浮剂的电镜照片 此项技术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粒径更小、更均匀、包封率更高
13
七、质量检测
1、热贮稳定性
14
2、冷贮稳定性
15
3、胶囊悬浮剂粒径的测定
热贮前粒径测定
平均粒径为2.11微米,遮光比为1.225
16
热贮后:
Minutes
保留时间为2.95min,分解率为1.22%。
19
7、水质对微胶囊悬浮剂的影响:
水 去离子水
自来水 342mg/L 1140mg合格 合格
析水、分层
冷贮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用342 m g /L硬水和自来水配制的15%%多靶标 微胶囊悬浮剂,热贮14 d后有效成分分解率均小于1.5% 。因此在生产过程 中,该制剂对水质要求很低,普通自来水就可以配制。

造粒技术 ppt课件

造粒技术  ppt课件
循环式辊轧挤压造粒机
PPT课件
11
破碎、滚动造粒法
• 破碎造粒法:先将物料破碎,再粉碎,从而凝聚 成粒子。 • 凝聚造粒法(也称滚动造粒),含少量液体的粉 体,因液体表面张力作用而凝聚,用搅拌、转动 、振动或气流式干粉体流动,添加适量液体粘结 剂后,可像滚雪球似的使制成的粒子长大。 • 缺点:颗粒密度不高,难以制备粒径较小的颗粒 。 • 常用设备:盘式成球机。
PPT课件 12
喷雾干燥造粒法
喷雾过程
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8
雾气接触过程
干燥过程
产品收集过程
PPT课件
13
流化喷雾造粒法
PPT课件
14
玻璃配合料粒化工艺
• 处理工艺过程是先按一般的方法制成均匀 的配合料,再将配合料在专门的盘式成球 (粒化)盘上,边下料边添加12%~17%的 水或粘结剂溶液,滚动中制成10~20mm的 小球。然后在200~260℃下烘干使球具有一 定的运输及储存强度。 • 影响颗粒质量的主要因素。P353
挤压造粒法
• 挤压造粒法是用螺旋、活塞、辊轮、回转叶片对 加湿的粉体加压,并从设计的网板孔中挤出。 • 优点:颗粒截面规则、均一,生产量大。 • 缺点:模具磨损严重,颗粒长度和端面形状不能 精确控制。 • 挤压造粒设备:螺旋挤压式、旋转挤压式、摇摆 挤压式。
PPT课件
10
挤压造粒法
螺旋挤压造粒机
PPT课件 3
造粒的意义
• 将物料制成理想的结构和形状,如粉末冶金成形 。 • 保持混合料的均匀性(储存、输送、包装等环节 ) • 改善物理化学反应的条件(固气、固液、固固反 应),防止某些固相物生产过程中的结块现象。 • 提高物料的流动性,有利于粉体的连续化、自动 化操作的顺利进行,如陶瓷原料喷雾造粒后可显 著提高成形给料时的稳定性。 • 控制产品的溶解速度,如一些速溶食品。

界面聚合技术在微胶囊制备中的应用.精品ppt资料

界面聚合技术在微胶囊制备中的应用.精品ppt资料
元胺、多元酚和多元酰氯、多元异氰酸酯等。其中, 微胶囊农药可以减轻高毒性化学物质对哺乳类动物的毒害,延长相同剂量农药的持效期,减少溶剂用量,节约药剂的消耗量,降低对
植物的毒性,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药物的选择性。
多元醇、多元胺和多元酚可溶于水相,多元酰氯和 保证微胶囊粒子符合要求
〔2〕线性聚合物膜和交联聚合物膜的选择。 它是制备疏水性固体芯材微胶囊的主要制备方法。
加以改善: 〔1〕可直接与聚合物掺混加工; 〔2〕可增加与聚合物的相容性; 〔3〕可减少液体阻燃剂在聚合物内部的迁移以
及由于液体的挥发而导致聚合物材料中阻燃剂 的损失; 〔4〕可减少阻燃剂中有毒成分在聚合物加工过 程中的释放量;
刘亚青等将一定量水倒入反响器中,在高速 搅拌下,将溶有环状氯化磷腈和2,4二异氰 酸酯的甲苯溶液倒入反响器中,再参加定量 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分散剂纳米二氧 化硅,乳化分散均匀,然后向反响器中缓慢 参加已配制好的己二胺水溶液,待油-水界面 反响完全,静置1h,过滤,枯燥,即得到囊 芯为环状氯化磷腈、囊壁为聚脲、粒径为 15μm左右的微胶囊阻燃剂。
原理
界面聚合的根本原理是将两种带不同活性
基团的单体或聚合物分别溶于两种互不相溶 的溶剂中。当一种溶液分散到另一种溶液中 时,这两种不相溶的液相在界面处或接近界 面处进行聚合反响,形成包囊材料,最后此 包囊材料就包覆在囊心物质的周围,从而形 成单个的外形呈球状的半透性微胶囊。利用 界面聚合法可使疏水材料的溶液或分散液滴 微胶囊化,也可使亲水材料的水溶液或分散 液微胶囊化。它是制备疏水性固体芯材微胶 囊的主要制备方法。
严敖金等先在反响器中参加一定量的含有适量 乳化剂001PVA水溶液,搅拌,再把含有适量倍 硫磷、LINV和氰戊菊酯的二甲苯充分混匀后迅 速参加反响容器,搅拌,待油滴分散均匀后参 加适量乙二胺水溶液,继续反响1 h,然后用乙 酸溶液调整反响物料pH值至弱酸性,得到聚胺

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
③ 两种聚合反应的单体分别从两相内部向乳化液滴的界面 移动,并迅速在相界面处发生反应生成聚合物,将囊心 包覆形成微胶囊。
三、微胶囊化原理(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1. 界面聚合法: 2) 微胶囊大小的控制:决定于乳化液滴的大小,为得
到微小的微胶囊颗粒,必须在反应前加入适量乳化 剂,并充分进行机械搅拌。
3) 囊壁厚度的控制:可通过控制单体的浓度和接触的 时间决定。
其控制释放的类型:可基于一种或几种机制,概括起来可分 为两类:缓慢释放和瞬间释放。
1) 缓释MCS:其壁材大多具有半透性,心材可通过溶解、 渗透、扩散、生物降解等过程,不断缓慢的透过壁膜而释 放到环境中。
2) 瞬间释放(爆释):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或生化(酶反 应)等方法使囊壁破裂,使心材迅速释放到环境中。
4.微胶囊的命名:主要有3种方法
❖ “心材名称” + “微胶囊”,如维生素E微胶囊。
❖ “壁材名称(或其缩写)” + “微胶囊”,如明胶微 胶囊,适于对壁材比心材了解更多的情况。
❖ “心材名称”+“壁材名称(或其缩写)”+“微胶 囊”,如维生素E-明胶微胶囊,
二、微胶囊的功能
1. 改善物质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疏水、亲水)、 密度、颜色、外观等,及使气、液固态化。
❖ 缩聚反应:一般由一种多官能团单体或其低聚物自 身缩合而成。
三、微胶囊化原理(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3. 锐孔-凝固浴法: 该方法不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聚合反应生成膜材
料,而一般是以可溶性高聚物为原料包覆囊心,再使 其在凝固浴中固化成囊壁。该固化过程一般是化学反 应(也可是物理过程)。
❖ 聚合反应开始时产生相对较低的预聚体,随聚合、交联 反应的不断进行,预聚体的尺寸逐渐增大,沉积在心材 物质表面,最终形成胶囊外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