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我国传统插花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艺术种类之一。在辽阔的中华大地孕育下,她同我国传统的绘画、诗文、书法、造园、陶瓷等姐妹艺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和结合,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取得辉煌成就,成为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

今天,我国再度兴起插花热之际,为了普及和提高插花知识,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插花,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祖先留下的这份丰厚遗产,广泛宣传,从而振兴我国现代插花,振兴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艺术风格作为一种表现形态,既是艺术家个人气质的表现,又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特性的表现。并且,这种表现必然受本国、本民族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同时,又与各自时代的精神相呼应。中国传统插花长期植根于博大的中华文化之中,长期受佛、儒、道学说与文论的影响以及民风民俗的影响,使其不仅具有独特的风貌,而且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素质,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性。

1、魏晋南北朝以前

我国先民们对自然美的认识、改造和利用,是随着社会生活逐渐向许多方面发展与加深的。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把许多美丽的花卉纹样烧制在各种生活用品上,如陶质的罐、碗、瓶等,形成许多精致的具美丽花卉图案的彩陶容器。

到了殷周时期,先民们又进一步把许多象征吉祥的凤鸟和花卉图案印织在印染物品上,除此以外,人们不仅摹仿自然山林建造苑囿,而且,也开始用“比”、“兴”的美学原则将自然美与人品道德联系在一起。

我国最早的民歌集《诗经》中就有大量的以花卉之美比喻人品人貌,表达思想情感的记载,如《诗·郑风·溱洧》中记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芍药)的描述。表明古代的青年男女相爱时,用芍药切花(古时将切花称折枝花) 赠于对方,表示爱慕之情。另从出土文物资料中得知:在河北望都发掘的东汉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放在方形几座上的陶质卷沿圆盆,盆内有六枝等长相似的红花枝,非常像似插入盆中的折枝花。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中,发掘出在东汉时的刺绣品花边上,绣有像似盘插郁金香花枝的图案(见《考古学报》1963年第1期)。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先民们不仅将花卉之美注入心田,而且移居厅堂或墓室,表达情思或为装饰。这些例证也说明我国早在这一时期,已开始有了包括插花在内的花卉装饰的原始意念和雏形。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后,上述插花意念和雏形便即刻与佛事活动相结合,并得以迅速发展。从此以后,插花便成为佛事六种供养物之一,佛前供花成为插花的主要形式。

2、魏晋南北朝时期

为我国插花发展的初级阶段。此时,虽然带有宗教色彩的佛前供花仍为主要形式,但人们已更多的领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和花卉的芬芳,更多的借花木风情来表达人情。

所以,插花也随之开始有了简单的艺术表现形式,把花枝插入盘中、瓶中或直接拿在手中,不仅玩赏,并以此传情,“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引自《荆州记》)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北周庾信《杏花诗》)。这些折梅赠亲友,插杏花入铜盘宴宾客的例子,充分说明我国这一时期的插花巳开始变为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有了丰富的内涵,体现出畅神达意的插花目的。但,还没有形成专门技艺,仅仅是把花枝简单插入容器中而已,谈不上什么艺术的构思和造型,更没有花材组合等艺术布局,也不讲究形式,只注意到比例的匀称自然,表现出一种稚拙古朴和自然的风貌。

3、隋唐时期

由于结束了长达30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贯通了南北大运河,沟通扩大南北市场等,政治上统一安定,经济上繁荣昌盛,从而带来了各种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唐代,许多诗书文画等艺术都获得了极大成熟。插花的发展也开拓了新局面,不完全被宗教意识所控制,开始形成一门专艺,并在社会不同阶层中得到广泛普及,活跃在人们生活之中,特别在每年春季百花争艳之时,举国上下“春日踏青寻芳”蔚然成风,正如诗人韦庄《长安春》中描写:“长安二月多香尘,六街车马辚辚;家家楼上如花人,千枝万枝红艳新;帘间笑语自相问,何人占得长安春”。白居易《卖花诗》:“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帷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如此盛况,前所未有。这也是我们的先辈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写照。历史上记载,当时的插花连同挂画、点茶、焚香成为唐朝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的“四艺”。

插花的实践活动促进了插花理论的研究和插花著作的问世。其中罗虬的《花九锡》可谓我国研究插花的早期作品。书中记述了唐朝插作牡丹时应遵循的九项礼遇原则:“重顶幄帐、金错刀、甘泉、玉缸、雕文台座、画图、翻曲、美醑、新诗”,从容器、工具的选择,花材的选配,保养处理直至作品摆放环境的布置,以及欣赏方式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规定。由此不难看出,我国这一时代对插花技艺已有相当深刻的研究和较高的鉴赏力,并且十分考究作品摆放的环境和排场,注重整体艺术效果。

对于唐朝插花艺术风格及特点的了解,我们从许多墓道壁画、历史上的花鸟画以及诗词描述中得以想见:在插作上已突破传统的盘花、瓶花式样,出现了专门插作大形花朵如牡丹之类的缸花(插入缸式容器) ;花材选用也开始注重花貌花品的高低与其象征意义。一般的杂木和野草野花是不能与名花名卉相匹配。通常要以牡丹、梅花、兰花和荷花为主题花材,视具体场合合理选用。如荷花多用于佛寺、清斋中,牡丹、梅花、兰花则盛甩于宫廷、官宦和贵族们的家室之中。前者花材简洁素雅,体量较小;后者花材多,枝叶较紧密,形色俱丽,体量较大。

但两者在构图上都以三个主枝形成的三角形或辐射形为主,并多呈直立式造型。容器下面常置以精美几座,作品背后悬挂名人字画,两者互衬相映,形成“花画

合一”的特色,呈现出或清新高雅或富丽华贵的格调。

4、五代时期

虽是我国历史上分裂动乱、历时短暂的时代,但它在文化艺术史上却是一个特殊的阶段。不仅在绘画艺术和诗词方面呈现出光辉灿烂的景象,而且在插花艺术上也取得较多成就,对我国古代插花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和贡献。如当时在插花式样上又有新的进展,在文人雅士、僧侣以及失意的官宦中,出现许多不拘形式、随意造型的“自由花”、壁挂、吊挂等式样,使插花的构图呈现出自由活泼的局面。

南唐地据江南,后主李煜,不但喜爱绘画,而且提倡插花。宋陶谷《清异录》中记载:“李后主每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栏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榜日‘锦洞天’”,如此定期举办插花展览的规模以及自由插作的形式是前所未有的。插花用具也有新的突破,发明了一种既能做容器又能当插花器(剑山) ,两者合而为一的新用具一一“占景盘”。此盘使用方便,插作灵活,对我国插花技术上做出了新贡献。

五代的插花艺术风格有两种风貌:一方面沿唐旧风,盛行正统豪华的院体插花(主要为宫廷插花),更加注重排场,陈设和欣赏插花作品时,要求不同的花材必需配焚不同的香料,讲求对花焚香,风味相和的妙趣。这种追求嗅觉美与视觉

美共有的插花审美观,实为五代人。独有的特色。另一方面“自由花”的插作却一反前朝遗风,不注重排场,不拘泥形式,讲究生活情趣和花香之妙;构图上形、意并重;色彩与容器却以朴素自然为宜。表现了清新脱俗,奔放自由,疏

朗与简雅的风尚。

5、宋朝

宋朝为我国插花发展的繁荣时期。举国上下,各种花事活动超越前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

担者亦然。

花开时,士庶竟为遨游”;张邦基《墨庄漫录》亦记:“西京牡丹闻于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帐,至于梁栋柱栱,悉以竹筒贮水,簪花钉挂,举目皆花”;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又进一步描写了当时的文人墨客饮酒赏花作乐的情景。其中提及:“取荷花千余朵,以画盆分插百许盆,与客

相间”。宫廷中插花赏花更是别具一格。每逢佳节均有应景插花装饰,尤其宴会餐桌上,在每一菜肴之间都摆放一瓶四面观的插花作品,醉饮其间。

宋徽宗喜爱插花,他绘有一幅“对花抚琴图”,便是描绘在松风竹韵和袅袅轻烟中,面对锦石上供呈的瓶插桂花,抚琴启弦,或仰首凝思或俯首谛听那抑扬

回荡的琴声。音乐与插花两两相和,两两相映,赏心悦目。

还有吴自农《梦梁录》、杨万里诗等许多古籍中对当时公共场所的饭店、酒楼、茶馆以及游艇上,广泛陈设插花作品的情景都有详细描述。插花作品成为广

告宣传品,招引顾客的做法与今日欧美及日本等国的情况非常相似。

宋朝人不仅喜爱插花,而且对插花技艺的研究,也有相当高的水平,并出版了许多有关文章与书籍,如《癸辛杂识·续集》、《分门琐碎录》、《山家清事·插花法》等。对于花材切口的处理、保鲜措施、冬天防止瓶器冻裂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详细记载。从上述许多花事活动与诗书绘画的描绘中,同样可以得知宋朝插花艺术风格和特点,虽然仍继承唐代宫廷插花遗风,但在形式与意境上又有新的发展,构图上不仅有严谨的整体之美,而且注意发挥每种花材个体的生命力和线条机能。在辐射的半圆形画面上,每种花材的姿态、大小、背向以及色彩搭配都各得其妙,毫无雷同,但彼此间又气脉疏通,相互掩映,相得益彰;构思上更强调理性意念,即崇尚理学,主题思想以表现作者的理想志愿或表达人生的哲理、品德等为主要目的之一。不单求怡情娱乐,呈现出严谨庄重、典雅艳丽之气。与

同时代的工艺美术及花鸟画有着共同的风貌与特点。

6、元朝

插花受社会大气候影响,发展很缓慢甚或停滞。

7、明朝

插花艺术再度复兴与昌盛,成为我国鼎盛时期。与前数朝相比,无论在技艺上或理论上,都日趋成熟和完善,不仅形成了完备的插花艺术体系,并且有了完整的插花专著。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瓶花谱》(1595年张谦德著)和《瓶史》(1599年袁宏道著)。特别是《瓶史》传至日本后,引起日本花道界的轰动,并发展成为“宏道流”,颇有名气。上述两部专著不仅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插花的创作经验与风格,而且全面阐述了中国插花艺术的美学思想,大大推动了东方插花艺术的发展,成为东方插花艺术的理论基础,也深深地影响了西方插花艺术

的美学观。至今,两部专著仍堪称世界插花艺术论坛中的精品。

明朝的插花艺术在风格上具有多种面貌,既有理性浓厚、华丽庄重的大型院体插花,也有清新俊逸、高雅素朴的小型“自由花”。前者花材多,象征性强,枝叶交织,繁重有力;后者花材少,清灵瘦巧,枝叶扶疏,随意插点,清韵脱俗。另外,还有一种注重色彩机能,追求古典的完整形式美的插花风格,花枝屈曲多变,花朵高雅宜人,色彩明丽缤纷,呈现一种优美娇嫩、清新活泼的格调。不管

哪种风格,其形、意并重,明洁利落是它们共有的特色,既讲究构图上线条变化

的形式美,又强调借花明志,通过自然美的象征而表现精神之美。

8、清朝

各种花事活动依然活跃,特别是盆景艺术蓬勃发展,十分盛行,但插花艺术却无大的进展,尤其到中后期一直衰落不振。清代画家郎世宁的画作,以中西方

绘画艺术的结合,将清代花事色彩花俏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综观我国古代插花演进的历程和特点,无论哪朝哪代,无论宫廷插花、文人插花或民间插花,都给我们留下一些共同的深刻印象:

(1)构图形式自然活泼,有程式而非程式化,顺乎自然之理,随意造型。

(2)内涵丰富,耐人回味与遐想。不单追求花材表现的自然形式美,而是更追求花材的枝情花韵之趣;追求通过花材自然美的象征所表现出的意境之美、精神之美。这种重形尚意、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创作手法和美学思想,确是我国传统播花独有的特色,也是我国文化艺术的传统特点。

(3)选用花材既广泛又严格,并多以木本花材为主。十分强调花材的象征意义以及枝、叶的作用。每种花材都被人格化,被赋以深刻寓意,以此表达人们的情感、信念和意志。因此,在古代插花中,凡选“材必有意”、“意必吉祥”成为创作的中心和主题。

(4)十分注重插花作品的完整统一以及与环境的协调一致。讲求插花与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与其它文化娱乐活动相配合,使插花作品成为整体环境的一部分,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充满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审美情趣也是世上少有的。

东西方插花艺术特点的比较

题目:东西方插花艺术特点的比较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2) 1. 插花艺术的定义及东西方插花的介绍 (3) 1. 1 插花艺术的定义及形式 (3) 1. 1. 1 插花艺术的定义 (3) 1. 1. 2 插花艺术的形式 (4) 1. 2 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介绍 (4) 1. 2. 1 东方插花的介绍 (4) 1. 2. 2西方插花的介绍 (4) 2 东西方插花比较 (4) 2. 1 东西方插花发展简介 (4) 2. 1. 1 东方插花发展简介 (4) 2. 1. 2 西方插花发展简介 (4) 2. 2 东西方插花特点的比较 (4) 2. 2 .1东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4) 2. 2. 2 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4) 2. 3 东西方插花风格的比较 (6) 2. 3. 1 东方插花风格特点 (6) 2. 3. 2 西方插花风格特点 (6) 2. 4 东西方插花风格评析 (6) 3. 结论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摘要 本文针对东西方插花的涵义,形式及发展历史做了相关的介绍,着重从形式、风格方面将东西方插花做了相关论述及比较。插花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奇的艺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插花事业在我国曾几度兴衰。随着人类文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丰富多采的文化内涵及艺术创造不断地融入插花之中,使其重新焕发出生机,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一门高雅艺术,并越来越多地走入大众生活,成为一种能够完美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成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异常的快,特别是插花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东方插花艺术是以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插花为代表。东西方插花有着明显的差异,由于历史原因、地理位置等背景的不同。东西方插花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文化不同的影响,其特点和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由于社会的全球化发展,东西方插花也相互影响。 关键词:插花艺术,东方式,西方式,特点,比较 1

中国插花艺术简史

中国插花艺术简史 摘要: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以大量的文学著作、史书以及古物的发现为依据,对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提出见解,系统全面地整理了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脉络,并以插花的特征为纲,分为原始萌芽阶段、初级发展阶段、兴盛发展阶段、缓慢发展阶段、成熟完善阶段、衰微阶段及复苏阶段。虽经几度兴衰,但随着政府的支持及人们的热爱,中国插花必将再现辉煌。 关键词:风景园林插花综述中国发展史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但究竟起源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说,源于佛前供花;二说,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1) 中国早在公元前11-3世纪的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有广义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这从中国的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公元前16-11世纪)和我国杰出诗人屈原(公元前340-278年)的《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如: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引自《诗经——溱洧篇》。此民歌是描述当时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到溱河、洧水边踏青祭祀,谈情说爱,相聚相离时互赠芍药花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风俗。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引自《诗经——东门之枌》。荍即锦葵花(Malva sylvetris),椒即一种香草。其意是“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的美丽,你就送我一把鲜花椒吧”。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引自《楚辞——九歌•礼魂》。这是描述祭神典礼后,击鼓舞花、跳舞送神的场面。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引自《楚辞——九歌•湘君》。这是指在柏木船上装饰许多薜荔(Ficus pumila)香草,船的绸帐上挂满兰蕙,用荪草饰桨,兰花饰旌,乘坐这美丽的花船去寻

插花艺术复习题,带答案

插花艺术复习题(含答案) 一、名词介绍 1.插花:插花艺术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和剪裁整形与摆插来表现自然美与生活美的一门造型艺术。 2.花材的整理:(一)整体构图造型整理1.花材线条形式的应用2.花材颜色的调和 3.花材姿态的配合(二)装饰花材的整理:作品完成前一般都用天冬草、蓬莱松、石松、肾蕨等衬叶装饰插花作用,以使作品丰满和充满生机。(三)其他整理1.场地整理:在插花作品制作完成后应对插花的场地进行整理,检查插花品的保水情况,加水喷湿。2.插花作品的放置:根据构思设计的要求,把插花作品放置于适宜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微整理,并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要点。(1)插花作品应与环境协调(2)陈设位置要得当 3.商业用花: 4.切花:从植株上剪切下来的花。有单花与花序之分,但都以观花为主。 5.弯曲造型:自然生长的植物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了表现曲线美,使之富于变化新奇,往往需要做些人工处理,这就要求插花者用精细的弯曲技巧来弥补先天不足。现代插花为了造型的需要,也将花材弯成各种形状,所以弯曲造型的技巧也是插花者手法高低的分界线。 6.S型插花: S型相传是由英国画家赫加斯从古老的螺旋线发展出来的,故也称为赫加斯型。它美丽优雅,很受人们喜爱。这种花型宜用较高的花器,以充分展现下垂的姿态。 7.留白:留空白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中国式插花布局的一个手法。空白出余韵,是情势流动之处,在材料的疏密之间、参差错落之间留有空白,使人感到有一种情势从中油然而生。或喷奔而出,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和余地,使作品有充分的伸展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展示无限的内涵,景尽而意未尽。 8.东方式插花:东方式插花通常指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插花,她与西欧式插花的区别在于其用花量不大,且讲求枝叶的巧妙配合,追求自然造型的艺术美感,轻描淡写,清雅绝俗。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并高于自然,善于利用自然花材的美来娱人、感人。不仅注重花材的形体美和色彩美,而且更注重花材所表达的内容美,即意境美。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内涵丰富多彩,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和遐思,表现诗情画意,以秀丽多姿、清雅绝俗见长 9.感性抽象插花:不以花材的品格理念为内容,而从个人的感性出发,追求借花传情,表达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常利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表达主题。 10.理性抽象插花:以花的品格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花型。多以松、柏、竹、兰、梅、桂等素雅的花材为主,结构较为清、疏。或影射人格,或解说教义,表现理学之理。 二、填空题 1.佛教供花主要有三种形式:皿花、拈化花、散花 2.唐代富强昌盛,促进了花艺的发展,当时君王,从上到下均雅尚花艺,并把农历6 月25 定为花朝,视作百花的生日,花材喜用牡丹,象征唐代的繁荣,称“牡丹精神”。宋人喜爱梅花的高雅韵致,视为“梅花精神”。 3.插花按花材性质分可分为:鲜花花材、干花花材、人造花花材,在正式的场合及比赛中一般都是采用鲜花花材。特殊形花花材在造型中一般做焦点花。 4.狭口高身花瓶宜用花泥作固定,阔口浅盘宜用剑山作固定 5.“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称“民间礼仪四艺” 6.插花三大基本技能:修剪、弯曲、固定 7.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西方式插花起源于古埃及,以荷兰国家为代表 8.异形花材在造型中适合做焦点花,线装花材适合做骨架花,散状花材适合做填充。 9.五大切花:月季、菊花、香石竹,唐菖蒲,非洲菊 10.花材的种类按其形状进行分类,可分为线形花材、团块状花材、特殊形状花材和散花花材等。 11.东方传统插花的创作与表现手法上,其特点与风格可以用“真、善美、圣四字来概括。 12.插花作品中第一主枝的长度是容器高+口径和的1.5——2 倍。 三、单选题 1.影响植物萎蔫的主要外因是缺少(C )A.光照 B.养分 C.水分 D.乙烯 2.餐厅的插花要既美观,又实用,(C )调的花朵有刺激食欲的功能,能提高进餐者的兴致。 A.冷色 B.中性色 C.暖色 3.一般陈设在高处或几架上,需仰视观赏的插花花卉为(D )。 A.直立型插花 B.直上型插花 C.倾斜型插花 D.下垂型插花 4.欣赏插花作品的最佳距离为()。A.0.5—1m B.1—1.5m C.1.5—2m D.2—2.5m 5.用于装饰环境或展览用的花篮是指(A )。A.观赏花篮 B.悼念花篮 C. 生日花篮 D.探亲访友花篮 6.主题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富有诗情画意为(B)的主要特点。 A.西方式插花 B.东方式插花 C.现代自由式插花 D.礼仪插花 7.插花的装饰设计讲究色彩和谐,造型别致,构图均衡,多采用(A )的构图形式。 A.对称 B.不对称 C.错落 8.剑山是(B)插花中常用的固定花材的工具。A.日本式 B.东方式 C.西方式 9.下面不属于中国古代赏花方式的是(B )。A.曲赏 B.浴赏 C.酒赏 D.香赏

日本插花花艺发展简史

日本插花花艺发展简史 日本插花,是日本的一个古老的技术,流传了几百年,现在已经形成一门学问了。 引言 日本的花道以池坊流历史较为悠久,具有五百多年的。其发源地据说为圣德太子下命建造的六角堂。圣德太子在飞鸟时代(自公元六世纪末至七世纪初)担任推古天皇的摄政,指导政治及文化。太子派小野妹子到中国(隋)建立邦交.努力传入大陆文化,而尽力于佛教的兴隆。作为遣隋使节的小野妹子,在潜心研究佛学之时.兼学佛教插花。回到后,他自称专务.住在六角堂·池坊,积极传播.很快把中国当时的佛前供花发展起来.形成了池坊流华道。池坊插花的就是日本插花的历史。 介绍 池坊自小野妹子之后,人才辈出。如十五世纪中期的池坊专庆.当时为了欣赏其优美的,群众大批云集而至。十五世纪日本室町时代完成了立华样式,从立华产生出生花、盛花以及投入等样式。立华通常以七个或九个主枝构成.名称为真、正真、副、讳、见越、控、流、胴、前置。到十六世纪出了建立插花理论的池坊专应、专荣、专好。接着在十七世纪出了第二代池坊专好。其后在十九初期,出现池坊专定。池坊插花发展至今已有四十五世。 中国文人插花对日本插花影响也很大。特别是明朝的《瓶史》一书传到日本.许多人揣摩研究,形成和发展了很多插花流派.小原流也是其个的一个。同时,日本插花对艺术的内在思想采用中国儒家思想。例如,把三个主体花枝看成是天、地、人之宇宙。又如,创办于明治时代的未生流.崇尚自然,富于写实手法.其中包含了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 草月流插花是日本近代新兴的插花流派.注重造型艺术.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新的生命力,具有独创.是日本新潮流的代表。 日本插花的流派众多,号称有三干流之多。 总之,不论是中国插花、日本插花.都属东方插花的范畴.它是以线条的变化为主.将人的思想转嫁在插花之中,表现出东方人的细腻、富于内含的特点。 日本插花起源于中国,其后,结合日本的固有文化得到深入而持久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插花艺术形式――花道,与书道、剑道、棋道、茶道等并称。 远在日本飞鸟时代(公元6世纪后期到7世纪初期),圣德太子任推古天皇的摄政,处理国家大事。推古二年,天皇下诏发展佛教,派遣使臣小野妹子,三度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和佛教,中国插花艺术也就在这时以佛前供花的形式传入日本。小野妹子是敏达天皇的后裔,推古天皇的臣子,与圣德太子(用明天皇的王子)有“御从弟”的关系。他在推古15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大业3年)奉命使隋,次年6月回国,其后又两度来中国。当时隋唐已经盛行瓶花

插花考试内容

插花 ①判断题 1、花朵天生美丽,插花也就变得简单了,将各种花材组合在一起就能完成一件优美的插花作品。错 2、插花具有生命性、随意性、装饰性及时间性等主要特点对 3、花艺设计选用的材料只能是植物材料,非植物材料不能使用错 4、用花制作成的动物造型、食品造型、建筑造型或人物造型属花艺设计范畴对 5、中国古代的插花类型比较多,如唐宋宫廷中的院体、宋代的理念花、明朝的文人花等,但它们都已时过境迁,不能为现在插花所用。错 6、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自然界花草茂盛,因此插花也插得越多越好,花朵都应开得大写,这样才够美丽自然。错 7、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是代表四季景色的典型花卉。对 8、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异源性、使得现代的东西方插花也毫无相同之后初。错 9、书房中的书架上,所插的小品花,应选用鲜花为好。错 10、插花作品的意境美,是作品的灵魂,没有深刻意境的作品就不是美的插花。错 11、龟背竹,鹤望兰叶,春羽叶、马蹄莲也、棕榈叶都是面形叶。对15、漆器、景泰蓝、玉器、象牙雕花器是常用的高档花器错 20、花泥吸水时,为了加快速度、可以用手将花泥按入水中。错 21、百合、朱顶红等雄蕊发达的花朵,保鲜可采用花朵去雄法。对

22、水中剪切适用于任何花材,是一种最基本,效果显著的促进吸水的方法。对 23、鲜花和水果放在一起,鲜花会加速衰老。对 26、插花在日光灯下的色彩效果比白炽灯下的好,错 27、每一种颜色都有它自身的敏感差别、色轮由外到内,名都由高到低。对 28、餐桌插花的最佳组合式鲜花和蔬菜。错 30、在纯度较高的标准色中掺进了白色,明度提高纯度降低;掺进了黑色,明度降低,纯度提高错 32、插花中、中性色是指黑白灰金银五色对 33、红黄蓝三原色的搭配是三色等距调和。对 39、传统的西方规则式插花为对称均衡,东方自然式插花为不对称的均衡对 40、选用不同开放度的红玫瑰插花,过度单调呆板错 41、天门冬、文竹、迎春可构成优美线条的S形,而棕榈、水烛、菖兰可构成扇形插花对 46、一个非常明亮、有浅色家具的房间,放置色彩鲜艳的插花,更为协调对 47、书房、卧室适用淡雅暖色调的小品插花;客厅、会议桌可选用色彩艳丽气氛热烈的插花对 48、直立型插花就是东方三主枝的直立型插花,不包括西方的正三角型、L型、直线型、倒T型插花。错

插花艺术试题 (1)

一、名词解释: 1.插花艺术:插花艺术就是将生命的植物体(如:花、草、树木等)具有观赏价值的枝、叶、花、果枝等部分剪切下来,以其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和艺术加工成型,插到盛有水的容器中,从而形成的具有生命力的花卉艺术装饰品。 2.花艺设计:即是广义的插花,所使用的插花材料和花器的取材更为广泛,所使用的插花技法更为精湛,创作更具艺术性、时代感和个性化。 3.竖插固定:将细铁丝一端弯成小钩,另一端从花朵中心竖直穿下,直达花梗需要造型的部位以下,使小钩深入花心,以外观不见为宜,这样花朵的朝向可以随意地改变,花梗也可随意的弯曲造型。 4.花卉装饰:根据环境条件和人们的需要,按照科学、艺术的要求,以花卉为材料,根据美学原理,进行合理巧妙的布置,为人们创造一个高雅、优美、和谐的空间。 5.花卉艺术:通过对具有观赏价值的整株植物进行修剪、弯曲、支附、绑扎、嫁接等技术处理,以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使其更具艺术美和装饰美。 6.缠绕固定:用细铁丝横穿花心或花托,是穿过的铁丝的一端附在花梗上,将铁丝缠绕于花梗上,即可随意弯曲造型。 7.不对称均衡:指处在对称轴线两边的力或量,形或距在形式上是不同的,但心理和视觉上的感受是相同的。 8.对称均衡:指处在对称轴线两边的力或量,形或距在形式上完全相同,是最简单、最稳定的均衡。 9.花语:“以花拟人”,把花“人格化”“象征化”,花所代表的含义、表达的语言就是花语。

10.干燥花:是将植物材料经过脱水、保色和定型处理而制成的具有持久观赏性的植物制品。 11.人造花:又称仿真花,是一种以自然界植物体或植物的某一部位作为摹拟对象,进行创造的人造花卉形式。 12.构思:就是确定插花作品的主题即插花作品所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 13.相似色配色:即用色环上相差2-3档的邻近颜色的花材构图。如红-橙-黄或紫-紫蓝-蓝。 14.对比色配色:即用色环上相对应的两种颜色的花材构图。如红与绿、黄 与紫、橙与蓝等。 15.虚实结合:在插花创作中,花为实、叶为虚,一件完美的插花作品,应该有虚有实,实中有虚,即花叶相互衬托。 二、填空题(共30空,×分/空,共30分) 1、按艺术表现手法,插花艺术可分为写实插花、写意插花、抽象插花 三种类型。 2、插花三大基本技能:修剪、弯曲、固定。 3、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西方式插花起源于埃及,以欧美国家为代表 4.插花按花材性质分可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 5.任何造型都是由形态、质感、色彩三个要素组成。4插花作品的命名有两种:规定命题命名、自由命题命名。

中国插花的历史渊源

中国插花的历史渊源 插花早在我国六朝时就已经存在,只是当时在方法和形式上,仅是将花“放”或“养”在花瓶或花盘中,还谈不上达到美的艺术境界,并且仪盛行于佛教供花仪式中。隋唐之时,才开始讲究花要插得好、配得妙,且讲究花器,并对花木赋予个性与格调、意义与象征。 为了顺应时潮,当时应运而生了卖花郎和种花师两种职业。到了晚唐,插花的风气更盛,此时的插花艺术,不仅是宗教、宫闱或诗人雅客书房内的装饰品,在上层社会里徘徊,

而是在民间广为流行,且依季节取花材,盛行将花器置以精美台座,背景悬以图画。从而开创了“花画合一”或“书画插花”的风格。就在唐朝,中国的插花艺术由一奉命使华的日 本大使小野妹子传回日本,撒下了日本花道的种子。宋朝时,四海升平,民心追求房屋至美的生活境地,对于花的眷爱尤甚于其他朝代。当时的文人将插花百瓶,醉饮其间的“插花饮酒”列为生活情趣美谈。甚至出外郊游时也“中置桌凳、列笔床、香鼎、盆玩、酒具、花博之属”,已将插花汇入了文人的生活之中。 不仅文人墨客如此,就连饮食商

家、酒楼、茶肆等商业场合,也为了招徕顾客,而按四时插花。有钱有势的人更是常择时举办盛大的公开插花会,动辄用去花枝数万枝。曾经有一位太岁举办的插花展览会,用去鲜花千万枝,可以算是古今最大的插花展览会。插花艺术在当时不仅成了专门学问,且与“烧香、点茶、挂置”同称四艺,被视为每人自小就应具备的修养,纵使仆役也不例外。到了元代,插花作品的内涵与形式等方面起了很大的改变,偏重心情或美为出发点,以主观而富感情的表现手法来处理花材,往往在作品中表现出个人对当时环境的无奈及返璞归真的心

理,加深了插花作品“质”的深度,也更有艺术之美。到了明朝,插花艺术也随艺术大兴蓬勃发展起来,且与宋朝之前附庸风雅或讲究排场大不相同,而是表现出无可抑制的艺术冲动,形成一种纯艺术的表现风格,与品茗艺术相结合,称之为“茶花”。我国明朝插花艺术最完整的著作(瓶史》,也在这种气氛下产生了。 此书一出,轰动一时,于1696年在日本翻译出版,而被奉为日本插花艺术的准则,随后产生的“宏道流”等支派,流传至今。清朝在花事生活方面的经营与发展皆承明朝,

中国传统插花中的六大类插花容器

中国传统插花中的六大类插花容器 各国的传统插花多以各种容器为载体插制而现代插花与花 艺可以使用容器也可以不使用容器。使用容器的目的和作用在于:一是用来盛水,保养花材(鲜花插花),支撑花材;二是用以烘托和 陪衬造型,这在东方式插花中尤为重要。容器成为立意构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烘托主题,强化意境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容器的选择和使用对作品的成败影响甚大。但是不同类型的容器有不同的表现效果与不同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按中国传统插花中使用的容器归纳,主要有六大类容器的插花:一、瓶花用各种瓶器插制的花谓之瓶花(日本称投入花)。它是东,西方传统插花中,尤其是中国传统插花中最重要的一种插花表现形式,也是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瓶花具有一种崇高感和庄重性,善于表现花材的线条美,尤以表现木本花材的各种线条与姿韵,更富美感与高雅之气,所以瓶花常陈设于庄重隆盛的场合。宜应用在优美豪华或古色古香或清秀典雅的环境中,装饰性极强。但创作难度也较大,对于花材的选择,修剪加工和固定等都比较有严格的技巧和要求。二、盘花以各种浅盘作容器插制成的花谓之盘花(日本称盛花)。盘器一般身浅口大,盘内水面广;多用花插(剑山)固定和支撑花材,造型的立足点可以随意选放,所以插制简便易行;水面上的空间广 阔可使花枝自由伸展,构图也较容易自由,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尤善于表现大自然景色的写景式插花作品的创作。三、篮花 使用各种花篮插制的花称为篮花,又俗称花篮。这是插花中广泛使

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花篮一般质地轻盈,有供手提的篮把便于携带传送,篮内空间较大,多使用花泥固定花材,插制简便随意。篮把在构图中还可起框景作用,巧妙应用可倍增造型美感,所以篮花常适合于庆典贺礼之用。四、钵花(含碗花和缸花) 钵器是介于瓶和盘之间的矮身广口容器,底部有时收缩成碗状,有时不收缩而成底状。用钵器插制的花称钵花(亦有称盆花)我国古代的碗花(碗器插成的花)和缸花(用缸器插成的花)可归于钵器之列。钵器具一定深度,口部宽大,可以用花泥或花插固定花材故而插制同样比较简便,适宜各种构图,尤宜插制各种几何型的造型容花量大,便于组合色块或图案造型丰富,烘托气氛强烈,适宜各种庆典礼宾,会议等场合使用。五、筒花使用竹筒、木漆筒、笔筒等筒状容器插制的花称之为筒花。此种插花形式源自我国五代时期,盛于宋、金两朝,宫廷和民间广为应用。筒器又称隔筒,可分为单隔筒、双隔筒及隔筒等类型,构图比较灵活自由,善于组合造型,选用花材简练,宜曲折,雅致者为佳,在中、日的传统插花中较为常用。六、异形容器花所谓异形容器是指不同于前属各类正规容器的形状奇特的容器如U形、L形、船形、梯形、喇叭形等等,使用它们插花,易产生新颖感、新潮感、近代比较流行。尤在现代自由花中多有应用。

浅谈中国式插花

浅谈中国式插花 建筑工程学院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1班 3011205170 凌授珺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方插花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株奇葩。 由于受东方地理位置、民族风格、文化背景、习俗、审美观念、宗教、哲学等的影响,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注重花枝的姿态与神韵,造型重视线条,优美自然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是在书法、绘画、诗词歌赋、戏曲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涉足插花者多是文人墨客,能流传于世的插花作品主要以绘画的形式存在。传统插花的理论著作也主要出自诗人、画家、剧作家、文学家之手。如《瓶花三说》的作者高濂是明代诗人、戏曲家;《瓶花谱》的作者张谦德为明代画家,爱好书画;《瓶史》出自于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之手;《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是清代文学家、篆刻家和画家。另外,象南齐的谢赫(画家),唐代的白居易(诗人),宋代的杨万里(诗人)、陆游(诗人),明代的计成(造园家)等都喜爱插花。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从一开始,就是按照书法、绘画、诗词的创作原则发展起来的,把诗词歌赋、乐曲的韵律感融入插花中,并刻意追求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 中国传统插花的线条造型借鉴了书法、绘画中线条的艺术表

现手法。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写道:“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对花枝的剪裁取舍这样描述“以疏瘦古怪为佳。”《瓶花谱》“折枝”一节里也写道:“凡折花须择枝,或上茸下瘦;或左高右低,右高左低;或两蟠台接,偃亚偏曲;或挺露一干中出,上簇下蕃...取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全得画家折枝花景象,方有天趣”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重视花枝的“形”,追求其姿态意韵,非常注重线条的表现和应用。花枝的线条有粗细、曲直、刚柔之分,有不同的表现力。 2.用花量较少,色彩清新淡雅 我国古代的插花,除了宫廷插花比较繁复隆重外,文人插花多用花量较少,色彩清新淡雅,这正是我国传统插花的典型代表。《瓶花谱》“插贮”一节说道:“瓶中插花,止可一种、二种,稍过多,便冗杂可厌。”《浮生六记》有这样的叙述:“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这正符合中国传统上儒学所追求的文质彬彬,斯文有礼,谦虚含蓄,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思想主张。然而,古人插花也并非绝对不用色彩鲜艳的花材,只是不以色彩的艳丽为追求目的,更注重追求花枝的姿态与神韵,以及插花的意境,而且花朵数量较少,不会显得炫耀刺眼罢了。 3.构图多为不对称的均衡,活泼多变 中国传统插花除宫廷插花的构图比较规则,造型比较丰满外,文人插花讲究构图简洁,花枝少而花色清新,造型不拘泥形

西方传统插花艺术

论西方插花历史和特点 摘要:插花是一项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西方插花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对西方传统插花的研究有益于我们东方学习和认识 关键字:西方插花,特点,发展 金字塔象征着埃及的古老文明。在金宇塔内,法老与干燥的花瓣共室同眠,使人联想到古埃及人对花卉的爱意。从公元前一千四百年的一幅描绘工匠劳动的壁画里,可以看见一个俯身在陶器上作画的工匠背后,有插花造型的图案。此画详实地告诉人们,插花较早地出现在埃及。 欧洲文化的成熟,始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常用植物制成花环和插在花瓶里作为装饰品。古代希腊的一些城邦,尤其是近海的雅典,贸易相当发达。如陶瓶的生产,在前六世纪中叶以后曾垄断了国外市场。陶瓶的样式,从侧面看去不过是外轮廓两条曲线的不同变化.但工匠们却能在这两条线中找出各种不同的比例、弧度和结构上的变化,创造出优雅美丽的陶器。 古罗马的兴起也为插花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当时人们习惯用花瓣来装饰环境.用风信子、香石竹、郁金香和牵牛花插花。公元前一九六年,罗马战胜了马其顿而做了希腊的“保护者”,五十年后,索性把希腊作为罗马的属地。罗马的统治者很茨慕希腊的文化艺术,古希腊的插花对罗马影响很大。 从历史的发展和历史的记载来看.西方的插花是从古埃及的时候开始的。它的发展和形式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等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经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新的插花形式。如公元初期至中世纪.西欧国家先后步入封建社会,教会垄断了社会的文化艺术:插花也染上宗教的色彩。从当时的宗教画中,可以看到插花不仅是装饰品,而且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到了十四世纪之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兴起,冲破了思想的禁锢。绘画中,海波、树木、花朵等.倾向于图案化而富有装饰之美,插花也有图案化的几何形体表现。这对以后西方的插花形式奠定了基础。 以欧美各国为代表,由于受其传统文化、民族习俗和审美意识的影响,西方式插花形成了几何形状,用花数量多,色彩艳丽;富有理性等特点。具体如下:1.崇尚人的力量、人的精神——古希腊人认为健全的精神源于健全的身体,产生人的“自我崇拜”,崇尚人类征服自然的威力,以人为本,宣扬人性,追求个性自由,喜欢开敞外露的艺术风格。这与东方插花崇尚自然、讲究含蓄的“藏之愈深,其境愈大”的艺术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 2.注重花材整体的色彩美、图案美——不考究花材个体的线条美和姿态美,只强调整体的艺术效果。着重欣赏整体华美的图案和色彩。 3.基本构图形式为规整的几何图形——西方插花的主要构图形式是各式各样的几何图形。如对称式的有等腰三角形、倒T形、扇形、半球形、球形、菱形、椭圆形等;不对称式的有不等腰三角形、L形、S形、新月形等。花材排列较密集而整齐,形成丰满规整的各种图形。 4.作品中花材种类多、数量大、色彩丰富——西方插花作品,为完成色彩缤纷的规整造型,使用花材种类多,数量大,色彩变化多。作品在用色上十分考究,有较高的成就,给人雍容华贵、端庄大方的感受。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与特点(3)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与特点 艺术风格是一种艺术表现,它既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性情的再现,也是艺术家个人气质的表现。而这种表现又必然受本国家本民族及本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与各自时代精神相呼应。所以任何一门艺术的风格和特点都应当很好地体现本民族、本地域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地方乡土气息。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而深邃的意境美则是其创作的最高目标。作为中华优秀古老文化一部分的传统插花艺术,它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把握并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精髓,并不断发扬光大。例如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彼此和谐共处斗起i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是很好地将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了人工装饰美,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形肖自然”理论的典型体现。又如中国传统插花的构图中无论采用对称式造型酮巨对称式造型;都遵循既有形式又不拘于形式,既规范而又不规范化的法则,对于花材的 天香远溢 剪截组合以及与容器的比例关系虽定为7:5:3近似黄金分割率的尺度十但对每个花枝的位置伸展方向与角度绝无固定程式和严格要求;是以顺乎花枝自然之势富有自然之趣以及合乎自然之理为原则,而在保存花材原有自然形态之下,灵活插制,随意造型,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境界。表现了构图上的自由活泼,形式上的丰富多样的变化性。 中国传统插花虽然崇尚自然,追求花枝自然情趣,但是绝不是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抄袭自然或只注重花材在形、色上的自然属性美的展现,而是通过对花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观察与感受,萃取精华,倾注情感,并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性或谐音、谐意等,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内涵与神韵意趣,以有限的形象表达无穷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充分表现了构思上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意境之美,这种运用诗的意境、画的构图的创作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含蓄而又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与雅俗共赏的多样性,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中国传统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更是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所以中国人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凤,赋予各种花木许多象征性和寓意,被人格化和神化,借以明志,寄托情思,舒展情趣。在插花中也自然视各种花材不单纯是造型的素材与表现形式美的主要物质基础,而是构思传情的语言和工具,是创造和表现意境美的重要要素。因此自古以来,插花以凡材必有意,意必吉祥为创作的中心与主题,以追求枝情花韵之美,突出花品花格的表现为最高艺术境界。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被视为清净高洁,称为净友,常用于佛前供花牡丹,花大色艳,雍

东方传统式插花艺术

东方传统式插花艺术 中国和日本是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代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用花枝互赠亲友和以花祭祖传递情感的风俗。日本的花道是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自隋唐时代随佛教一起传入,风格和形式都留有中国插花艺术的影迹。因此,东方式传统插花实际上就是以我国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插花艺坛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中国传统插花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支绚丽多彩的奇葩,最初起源于民间生活,到后来与佛前供花相结合,得到迅速的发展,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是其精髓。东方传统式插花以表现植物的自然形态美见长。 东方式插花的风格特点强调自然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圣洁之尊。自然之真: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强调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提倡“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要求创作者观察、了解植物生长习性,融人个人情感,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人文之善:对花卉人格化,讲求“花德”,让花卉起着人物教化的功能。如松、竹、梅为“寒岁三友”;梅、兰、竹、菊寓意为“四君子”,“以白玉兰、海棠、牡丹寓意玉堂富贵”;兰喻君子,菊喻隐者,牡丹比贵人;竹寓虚心、有气节;荷寓清正廉洁、纯洁等。东方式插花用象征、寓意和谐音等手法,借花明志、以花抒怀。故作品常多命名,以引人步人特定境界。艺术之美:艺术之美包括花材美、布局结构美和整体艺术美。中国人赏花注重形、色、香、德,“形”则以“瘦疏古怪为佳”,与中国书、画艺术讲究线条美有关。如梅枝条曲折多姿、清香悠远、严寒开放,被视为最佳花材。花材的位置也按书法、绘画的结构章法,讲究参差不齐、疏密有致、起伏有势、虚实相生、气脉相连。如“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整体艺术是指插花作品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产生的艺术效果。如传统文人插花所指的“花快意”一明窗、净室、古鼎、松涛、溪声等,并提出以茗赏为上、谈赏为次、酒赏为下等。圣洁之尊:东方人认为花是神圣的,常以花祭祀、供佛、以花修道、悟道。把插花作为修身养性之道,讲究“心正则花正”,要求通过插花关注草木,反省自身的正邪,弥补精神的偏颇。总之,东方式插花真、善、美、圣的花艺特点,决定了其多采用写实、写意或两者结合的艺术手法。作品形态自然,线条优美,布局如画,意境隽永,情趣盎然,耐人寻味。是一种唯美和教化结合的花艺文化。 讲究意境,寓意于花:意境,是艺术家审美的再现,与生活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有限的作品中表达无限而深远的内涵。注重花材所表达的内容美,即意境美。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内涵丰富多彩,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和遐思,表现诗情画意,以秀丽多姿、清雅绝俗见长,这是西方插花乃至于其他插花中所没有的。(1)寓意于花。人们根据花木生长的特性或特征形态,融入个人感情,赋予花木象征的含义,以借花抒发情怀,寓教于花。 ①以花名的谐音定意。花草的名称或别名及其谐音,往往是花材象征意义的来源。如百合、水仙、万寿菊、桃花、万年青、富贵竹、发财树等。②以花木的形象定意。③以花木的生长习性定意。常以各种花木的生长特性及形、色、香、质、神、性格等来评议。④按传说、时令定意。(2)作品的命名与意境的表达。命名对插花作品的意境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引导欣赏者对作品的联想,与作者在情感上取得共鸣。“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把握并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精髓,并不断发扬光大。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是很好地利用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人工的装饰美,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

插花艺术的意境和种类特点

插花艺术的意境和种类特点 插花亦可称为插花艺术,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 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 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 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 插花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现代艺术插花不过分要求花材的种类和数量的搭配,但十分强调每种花材的色调、姿态和神韵之美。用一种花材构图,也可以达到较好的 效果。不同的构图以及与不同花材花器的组合,达到的效果则是完全不同的,这也就是艺 术插花的表现力。 艺术插花最讲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对花材和花器的选择几乎没有限制。插花构图注 重立体感和空间感,要留空白,以给人想象的余地。艺术插花通过搭配组合,可以把非常 不起眼的材料组织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艺术品。这也是插花的魅力所在。 一件好的作品之所以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是由于作者能捕捉自然界最美的瞬间,进行艺术加工。既不是自然美的重复,也不是对他人作品的模仿,而是经过作者精心 创作,具有独特个性和表现力的作品。艺术插花的作者,须善于观察自然,敏锐地捕捉自 然界花卉植物最美瞬间,积累花卉的形象,注意熟悉花卉的丰富语汇,具备一定的美学理 论基础知识,熟悉绘画音乐,这样才能不断地创作出真善美的作品。 插花种类从形式上可分瓶插、盆插、悬挂式插花、异型花器插花、花篮插花、花架插花、人造花插花等。从风格上可分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现代自由式插花。 一东方式插花: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一种插花形式。由于受东方各国传统文化和 习俗影响,它和东方园林一样特别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善于利用花材的自然 美来感人。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东方式插花选材讲究简练,以少而精的花材有机组 合取胜,造型注重自然,以流畅线条勾勒为主,形体小巧玲珑,色彩朴素淡雅,意境含蓄 深远,主题突出,耐人寻味。因而东方式插花以形式美和意境美著称于世。 日本插花:插花在日本称为花道,公元六世纪至七世纪初,日本飞鸟时代圣德太子派 小野妹子来中国隋朝建立邦交。作为遣情使节,小野妹子在潜心研究佛学之时,兼学佛教 插花,回到日本后,将日本当时的佛前供花发展起来,形成池坊花道。它是日本插花史上 最为悠久的插花流派。中国插花进入日本后,经几代插花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已形成目前3000多个流派,其中的池坊流、草月流、宏道流、小原流,为日本著名四大插花流派。日本插花和中国插花均属东方式插花范畴,它以线条的变化为主,将人的思想转嫁到插花之中,表现东方人细腻、含蓄和富有内涵的特点。 二西方式插花以欧美各国为代表的一种插花形式。与东方式插花迥然不同。它受西方 人崇尚自然、开敞外露、热情奔放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影响,擅长用花材的人工美来表

中国插花历史发展

中国插花历史发展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明刚刚开始发芽的时候,花就与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面。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以花传情,以花、朋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 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人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将花插入水中养殖。《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在此时,人造假花开始出现。《南齐书》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世祖为:感,梦见优昙钵华,……宣旨使御府以铜为华,插御床四角。”这是我国人造花出现的最早记录。 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新诗(咏)。”“九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花朝节在唐朝是个很盛大的节日,传说是百花之神诞生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要去郊外踏青赏花,市集上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饰品,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五代十国时期,插花开始了艺术高雅化,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开始追去自然美。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开始不局限于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由铜或瓷的盘盆容器,扩展到竹筒、漆器。而且插花作品不一定要摆放在桌子上,出现了壁挂,吊挂。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既做容器,又当花插。总之,这时的插花追求自然情趣,朴实而又不失洒脱。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受理学观念影响,此时的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也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宋代的蓝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

中国传统插花的分类

现代花艺基础知识讲座 -----现代花艺工作室杜军华 “花艺”概念 “花艺”就是广义的插花。更确切地讲,就是用剪切下来的各种花材和其他装饰性材料进行艺术造型的创伤活动,也可称为切花艺术造型。因此,它与插花艺术的创作原理和艺术表现手法基本相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是:(1)插花必须是插在容器中,而“花艺”可用也可不用容器,可以吊挂在壁面上,或直接插制在台面上。 (2)插花必须以植物材料为素材,而“花艺”除用植物材料外,还可用许多非植物的装饰性材料,如金属的、玻璃的、塑料的、棉绸织品等。 (3)“花艺”创作在选材、构思、造型等方面,都比插花更加广泛自由,尤其在一些大型展览和比赛场合,它被广泛应用,造型趋于大型化,很有气势,这是插花无法与之相比的。 “花艺”资材 花艺工具: 书籍光盘、胶枪胶棒、刀/剪/钳等 花艺花材: 鲜切花、仿真绢花、月季、康乃馨、百合、非洲菊、唐菖蒲、菊花等 包装材料: 包装纸、丝带、纱网、麻网、皱纹纸、无纺布、手揉纸、瓦楞纸、棉纸、金葱织带等

花瓶花器: 水晶、金属、玻璃、陶瓷、木制、泥陶、砂岩等 其他资材: 装饰配件、工艺品、干花泥、鲜花泥、花束花托、礼品盒、剑山七宝等 花材的分类和用途 插花花材的种类很多,有木本、草本等。以其形状进行分类,可分为线状花材、团块状花材、形式花材和散状花材等。每种花材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在插花作品中也各自的用途。下面就来介绍花材的分类和用途。 散状花材(填充花材)Filler Flower 散状花材是指分枝较多且花朵较小,一枝上有许多小花朵的花。最常见的满天星、情人草、勿忘我就是散状花材。另外还有蕾丝、干枝梅等等。叶材中蓬莱松、天门冬等也具有散装花材细密、朦胧的特征。 散状花材细细碎碎的,给人朦胧、梦幻的感觉,常常插在大花之间,增加作品的层次感、丰富作品的质感。

中国历代茶艺插花文化发展简述

插花艺术课程论文——《中国历代茶艺插花文化发展简述》 姓名: 学号:130703130 院系:人文社会科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中国自汉代到明清时期的插花艺术的发展历程,着 重称述了在发展历程中花道艺术和茶道艺术的发展联系,以及茶艺插花制 作的要求等。旨在通过对插花历史的研究,探究茶艺插花的发展。 关键词:插花历史、茶道、茶艺插花 爱花是人的天性,采花插花赏花更是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传 统爱好。早在《诗经》里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审美表 达和“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的真情表达。清代文 人涨潮在《幽梦影》里也曾写到: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靖和为知己;竹 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这些虽然说得并不是采花插花 之事,但也能看得出历代对于花卉的独特审美,道出了中国插花 艺术的真谛。 历史表明,中国古代的插花艺术经历了宗教插画、宫廷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插花四个阶段。但是到了文人这里,插花的艺术才真正具有了自然、社会、思想、情趣四位一体的审美意义,经历了从雅到俗,从大俗到大雅的转变。在叙述茶艺插花之前,细数茶道和花道各自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们在历史发展上的交融。 中国的插花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河北望都东汉墓道壁画中,就有一方几上盛有六枝红花的圆盆。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汉代花树陶盆,也具有着插花的雏形。 中国的饮茶文化比插花文化早很多,但是初步形成雏形基本都是

在汉代。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图一:汉代花树陶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是连连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尤其是文人雅士开始寻求政治之外的精神依托,沉迷于观赏草木。当时,佛教也相当盛行,民间的插花形式多于各种形式的佛事活动相结合,常见的就是佛前供花。《南史》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而不萎。除了用于佛前供花的瓶花插花形式之外,文人还多用铜盘盛花,是为盘花。北周诗人梁庚就曾在诗中写到:“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翠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诗人以金盘(即铜盘)盛放盛开的杏花,摆放在家中,当做宾客前来的装饰,当时人们对于插花的喜爱。 插花文化正式形成的时间大概是在魏晋时期,饮茶文化也在此时趋于成熟。随着文人饮茶风气兴起,许多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逐渐脱离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陆纳、桓温、齐武帝认为,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还有社会功能,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