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级下册一定要争气(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一定要争气》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一定要争气》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童第周为自己,为中国人争气的事迹,病从中受到启发。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提出问题并通过论文交流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争气”的。
2.体会课文中三次提到的“一定要争气”的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句子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一、导入新课1.谈话:前天,我们学习了《做风车的故事》,认识了一位科学家牛顿,知道了他是怎么样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的。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科学家—童第周。
看看他又是怎么发愤学习的。
2.简介童第周:浙江鄞县人,实验胚胎学家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者。
曾任国内外许多大学的教授研究员。
他对生物学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
3.质疑: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关于课文有什么想要知道的或不懂的?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段话讲什么。
2.分组读课文,正音,然后指名说说每段话讲什么。
3.再读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把课文分为几部分。
4.默读课文,思考:“一定要争气”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三、学习生字1.字音:“础、差、试、授、震”这几字都是翘舌音。
“差”本课中的读音是“cha”,“厕”正确读音“ce”,不要读成“ci”。
2.字形。
“试”不要多加一撇。
3.词语。
基础:事物的根本或起点。
偏僻:距离中心地区远的。
发愤:自己感到不满足,努力地做。
资助:在经济上给予帮助。
熟练:做某种工作时间久了,精通而有经验。
耐心:不急噪,不厌烦。
尝试:试一试。
刻苦钻研:不怕难,肯吃苦。
研究:仔细、深入地探究。
震动: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童第周,勤奋学习,敢于实践的精神,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
一、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摘要:、学会课3生掌握“偏僻、勉强……”等词语;理“才”课几句子思,理“面……面……”思并区别“边……边……”口头造句,教学目标、继续学习课体会童周爱国热情教学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课、学会课3生掌握“偏僻、勉强……”等词语;理“才”课几句子思3、复习巩固把思相近段落归并起方法给课分段、了童周青年期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事迹渗透爱国热情课前预习收集有关童周浙江地图必词语偏僻勉强发奋课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课、理“偏僻勉强发愤”等词语思3、默课思考课问题、体会童周发愤学习精神(具体表现)5、正确写词语、生教学程、析题定要争气二、检预习词语(可以随课处理)准“鄞”“勉强”课三、学习课简单说说己对童周了结合推荐有关籍学习课段说说己感受理“面……面……”思并区别“边……边……”口头造句四、默课思考课写了童周那两期事?那几然段是写件事?进步学习巩固然段归并法给课分段深入研究课三然段、质疑、这段是围绕那句展开?令你感动是什么地方?理体会——朗说说对这句话理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事我努力定也能办到有感情朗摘录句子深入研究三、四段说说己印象深地方(刻苦钻研、反复实践)利用上介绍童周说说对这句话理定要争气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难办事我们努力也能办到有感情朗这句话摘录句子五、结并作业二课教学目标、继续学习课体会童周爱国热情、句子体会“才”用法3、默写童周前两想“定要争气”两段话教学程、复习词语听写或根据思写词语二、学习节课留下部分(略)三、课带有“才”句子并体会用处、童周7岁才进学(与境贫困、偏僻相呼应)、童周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学期期末考试平成绩才5分(成绩、基础差)3、校长要童周退学或降级他再三请才勉强让他再跟办试学期(不容易) 四、作业质疑完成有关作业。
一定要争气_小学语文_

一定要争气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童弟周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思想和发愤努力,刻苦钻研的精神。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发愤”、“需要”“资助”、“实验”、“耐心”、“尝试”、“钻研”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耐心”、“钻研”造句。
3.在理解关键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
4.学习本文围绕一个意思,选择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格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领会童弟周是在什么情况下又是怎样勤奋学习的。
2.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3.准确地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思路:这篇课文讲的是童弟周在中学时代勤奋学习的两件事,表现了他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文章先对童弟周作了概括介绍;然后记叙了他在中学读书时努力学习,一定要争气的事;接着又讲了他在比利时留学时为国争气的事。
叙述每件事时,作者都紧紧围绕“争气”这一中心,按照为什么争气,怎样争气,结果如何有何感想这一顺序安排材料的。
新教材在两处作了改动,一是在“一面跟父亲念点书”后改为“念点儿书”,一是“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后由分号改为句号。
教学时,要注意把童弟周两件“争气”的事联系起来讲解,使学生明确“争气”的含义是一致的,即:一是要有志向,二是要有信心,三是要肯努力。
区别在前一次是为个人争气,表现他不甘落后的个性,后一次是为中国人争气,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的思想。
显然第二次争气要比第一次更深入一步,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深入体会。
理解的方法重在抓住关键词语,也就是说让学生掌握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简介人物。
1.解题。
课题中的中心词是哪个?怎么理解?(“争气”是中心词,其义是发愤图强,不甘落后的意思。
“一定要”表示争气的决心很大。
)2.简介人物。
童弟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
在比利时留学时获得博士学位。
他几十年如一日,忘我地战斗在科研第一线。
本文介绍了童弟周在青少年时期,刻苦钻研和发愤图强的两件事。
《一定要争气》优质课教案

《一定要争气》优质课教案以下是关于《一定要争气》优质课教案,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定要争气》优质课教案佚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一、抓“争气”,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
教师板书《一定要争气》,学生围绕题目质疑:(谁一定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为谁争气?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板书:什么情况下怎么做的二、学生通读全文,找出答案。
三、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指名读文,纠正读音。
可采用让学生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
·2、识记字形,区别形近字。
“基”上下结构,上边是“其”,中间不要多一横,“其”的最后一笔是“捺”。
“考”下面不能多写一横。
“试”左右结构,右边千万不要多加一撇。
“厕”是半包围结构,“厂”要包住“则”,不要错写成左右结构的字。
“努”上下结构,第一笔是“撇折点”,右上角的第二笔是“捺”。
“需”上下结构,“雨”字的第三笔是“横折”。
“末”字与“未”要区分开。
“未”字上横稍短,“末”字上横长。
区分“震”与“振”,两个字的读音相同,也都有“动”的意思,但用法不同。
“振兴、振奋、振作”用“振”。
“震惊”“震荡”“地震”同“震”。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形近字、同音字组词的方法,进行巩固练习。
末()试()震()未()式()振()厕()努()技()测()怒()枝()·3、理解词义。
发愤:下决心,努力。
本文指童第周下决心努力学习。
资助:用钱帮助。
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尝试:做一做,试一试。
钻研:深入地进行研究。
再三:不止一次,一次又一次,文中指童第周一次又一次地请求校长让他跟班试读。
偏僻:离城市比较远,交通不便。
震动:本文指童第周的重大成就使欧洲生物学界感到惊讶。
鄞县:浙江省一个县名。
属宁波市。
四、练习读书,巩固生字,了解大意。
五、作业:生字、字词、读熟课文、查阅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两次提到的“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10一定要争气教案

小学语文教科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课《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城子河小学白万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学习童第周发愤学习,为国争光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重点: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1、图片简介童第周,板书课题。
指导读课题。
2、引导思考看到课题后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
3、检查读课文。
4、用一句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精读语段品味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童第周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的原因的句子,并画下来。
(学生读,想,画)2、学生汇报。
教师补充介绍。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在文中找出含有“一定要争气”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指导朗读。
归纳学习方法。
3、思考:他做了一件什么事为中国人争了气?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画,反复读体会。
学生汇报:4、你认为哪些词语表现了童第周做实验投入?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教授的话。
6、同学们,你又想对为国争光的童第周说些什么呢?四、美读成诵掌握学法1、带着对童第周的敬佩之情,带着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去朗读课文。
2、总结读书方法。
五、总结全文拓展创新1、拓展世界名人立志发愤努力的故事。
3、教师总结,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板书设计:10一定要争气童第周———著名生物学家被瞧不起暗下决心刻苦钻研震动欧洲。
10.一定要争气

10.一定要争气
教学要求
1.学习童第周勤奋学习,为祖国为人民争气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发愤”、“资助”、“耐心”、“尝试”、“钻研”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耐心”和“钻研”造句。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领会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怎么勤奋学习的。
2.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简介童第周
童第周(1902~1979):实验胚胎学家。
曾任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的教授、研究员,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者。
今天我们学习《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看看写了童第周在学生时代时的几件事,从中我们受到什么教育。
二、学习新课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书,特别是要读准本课生字的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二)指名读书,订正读音。
二年级语文《一定要争气》优秀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一定要争气》优秀教学设计(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二年级语文《一定要争气》优秀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二年级语文《一定要争气》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⒈教育学生学习生物学家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可贵品质和他“一定要争气”的爱国思想。
⒉继续进行由节到段的训练,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按“时间的推移”给课文分段。
⒊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
⒋掌握主谓、动宾词组。
⒌能用“争气”、“发愤”造句,并能按“才”的不同意思写两句话。
⒍积累并理解本课词语。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审题出示课题:6、一定要争气⒈“争气”是什么意思(发愤图强,不甘落后、示弱)⒉在“争气”前加上了“一定要”三个字,表明了什么(必须,决心)⒊齐读课题,要注意读得坚决有力。
二、课堂预习㈠预习课文课文内容是围绕“争气”写的,那么写了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结果怎样呢先自己预习,再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㈡检查预习字词预习情况,先自由交流,再重点交流:⒈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重点正音:鄞(yín)县厕(cè)所⒉理解词义:生物:自然界中由活质构成并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的物体。
生物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
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等。
生物界:生物生存的环境。
偏僻: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
(~的山区,地点~)尝试:试;试验。
(他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过各种方法。
)先交流再出示勉强的解释,并造句。
勉强:①能力不够,还尽力做。
(这项工作我还能~坚持下来。
)②不是甘心情愿的。
(~答应下来)③使人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他不去算了,不要~他了。
)④不充足。
(这个理由很~,怕站不住脚。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教科版二年级下册《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简介课题,感知整体课题属于偏正结构词组,解析题意的重点词在“争气”,理解“争气”,(下决心努力去做,不甘落后。
)“一定要”表示争气的决心很大。
带着题意,简要介绍童第周的生平事迹。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认读生字词,分段朗读,了解预习情况。
学生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思考:本文主要写谁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结果又是怎么样的?提示学生按“家里”、“中学”、“留学”三部分内容给课文分段。
二、缘词析句,捕捉内涵在学生了解童第周家庭贫穷环境后,围绕课后思考·练习2,细读课文。
然后以问题导路,引导学生根据上下句联系,思考、议论、分析,由词及句而段,读懂课文各部分内容。
1.“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再三”是什么意思?他“再三请求”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着重理解词语:基础差、吃力、平均,和三个“才”字各说明了什么意思?(强调家庭贫穷与文化基础差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理解前两句的意思之后,把握“再三”的意思,领会“再三请求”的蕴含。
2.“第三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
”(“发愤”的意思是什么?联系下文,说说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
)在学生懂得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的原因后,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发愤”的意思。
引导学生学习时找出描写童第周“发愤学习”的具体内容。
讲读时引导学生:①紧承上文,说说“更加发愤学习”的原因。
②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让学生依据时间:每天天没亮,夜里;以及地点变换:校园的路灯下面,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理解词语:悄悄、溜、努力、终于。
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③这一自然段哪几句是具体描写童第周发愤学习的.?④童第周发愤学习的结果如何?⑤童第周是怎样想的?这里的“争气”是什么意思?(第一要有信心,我并不比别人笨;第二要努力,家里穷可以促使自己发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试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童第周哪几件事?
看看哪几节是写同一件事的?
一、写童第周在中学里发愤学
习的事。
第2、3节
二、写童第周在外国留学时,
刻苦钻研、实验成功的事。
第4、5节
a
2
通读第二段,划出这一段中 最能体现童第周思想的句子。
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 别人能办到的事,经过努力, 我也一定能办到。
a
3
思考: 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 哪些地方说明童第周很努力, 为什么?什么事实说明“别人 能办到的事,我一定也能办
到经”过?努力 每天 悄悄起床
又 终于 ……
a
4
自读第3、4、5节,请你用“在什 么情况下,文与可怎么样”这个 句式来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在一个气候多变的日子里, 文与可冒雨在山中坚持观察 竹子。
a
5
默读:用“——”划出描写自然 景象的词句。 用“~~”划出描写文
与可心情的词句。
赤日炎炎 (仿佛)没有感觉
暴雨将来
决心留下
暴雨来临
欣喜异常
a
6
总结:
读了这段课文,我们不仅进一 步明白了文与可画竹时胸有成 竹的(原因),知道了胸有成 竹这个成语的(来历),还知 道这个成语不仅仅指画竹,也 指所有其他的事,比喻在做任 何一件事之前有(通盘的考虑)。
a7Bibliote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