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王 丹 ’ , 王 东 l , 冯 晔 , 王 春 雷 , 郑 威 , 张 超 。 , 姜 志富 , 唐艳 梅
( 1 . 通 辽 市 农 业 科 学研 究 院 玉 米 研 究 所 , 内蒙古 通辽 0 2 8 0 1 5 ; 2 . 赤 峰 市林 西 县 农 业 局 , 内蒙古 赤峰 0 2 5 2 5 0 )
W ANG Da n
( Ma i z e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T o n g l i a o Ac a d e my o f Ag ic r u l t u r a l S 1 5, C h i n a )

要: 在 东北 地 区 玉 米种 植 区域 内 . 通 过 了解 该 地 区光 照 、 气候、 土壤 等 自然条 件 , 选 用 适 合 当地 熟期 的 高产 、 高效 、 优质的玉米杂交种,
并 配 合 使 用 合 理 的 高 产 高 效栽 培 技 术 . 精耕细作、 科学施肥、 科学管理, 为 玉米 产 量 的 提 高提 供 了保 证 。 关键词 : 玉米 ; 高产高效; 栽培 技 术 ; 东北 地 区
中图 分 类 号 : s 5 1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1 0 . 3 9 6 9 / j . j s s n . 1 0 0 7 — 0 9 0 7 . 2 0 1 3 . 0 4 . 48 0
文章编号 : 1 0 0 7 — 0 9 0 7 { 2 0 1 3 ) 4— 0 0 0 9 7 — 0 2
内蒙 古 农 业 科 技 2 0 1 3 ( 4 ) : 9 7 ~ 9 8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Ag r i c u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An d Te c h n o l o g y

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整, 轮 作倒 茬 , 保证 种 植业 的平 稳持 续发展 起 到 了巨大 的作 用。 但 玉米 生产过 程 中, 难 免 受病 虫的侵 害 , 本 文 重点 对种植 和病 虫害进行 研 究, 确 保 玉米 的 高产稳 产 , 实现 高效优 质 的 玉米 产 出。 关键 词 : 土壤 基肥 ; 播种; 病 虫害 中 图分 类号 : S 5 1 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0 4 3 2 ( 2 0 1 3 ) 一 2 2 — 3 5 — 1
玉米 的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王 林, 张 守军
( 宁 江 区大 洼镇 农业 技 术推 广站 , 吉林 松 原 1 3 8 0 1 3 )
摘要: 东北 三 省是 我 国的粮 食 作物 主要 产 区 , 而 玉米 又是 东北的 主要 作 物 , 有 广 泛 的种植 基础 。玉 米生 产 的发展 , 对 于种植 结构 调
2种 子 处 理
针 对 当地 病 虫 害 对 症 用 药 。 3播 种 适时播 种 , 在 耕 层 5—1 0厘 米 的 地 温 稳 定 通 过 6  ̄ C~7 ℃ 时 播 种 。按 当地 最 适 播 种期 播 种 , 用机 械 或 人 工 进 行 点 播 , 播 深 3~4厘 米 , 行距 6 0~6 5 厘米 , 株距 2 0厘 米 左 右 , 公 顷 保 苗 5 . 1 ~5 . 5 万株 , 公顷播种 量 3 5 ~4 0公斤 。像晋北地 区春季气 温低 , 风沙大 , 雨量少 , 最好 是地膜 覆盖栽 培 , 地膜 覆盖 可以 降低 土壤表层盐碱量 , 增温, 保温、 保水 、 保持养分 、 增 加光效 和防除病 虫草 害等几个方面 。这样玉米 出苗快 , 长得好 。 4放 苗
1选 地 整 地

东北春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东北春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东北春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作者:毕鸿涵来源:《吉林农业》2014年第11期摘要:玉米是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随着近年来玉米价格以及粮食直补的不断上涨,东北地区的玉米播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如何实现春玉米的高产栽培和管理,是农民以及相关专家等不同领域的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文对春玉米种植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整个栽培和管理过程进行了阐述,并借此提出针对高产栽培和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东北地区春玉米的增产增收。

关键词:东北地区;春玉米;高产栽培管理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1.00231 整地东北地区在进行春玉米种植时,要做好两次整地工作:一是在收获秋季作物之后,开展秋整地工作,为确保整地质量,此时应该注重大型农机具的采用。

同时要确保旋耕灭茬的精细性,避免因残留根茬过大,而造成透风跑墒的现象,从而对播种质量造成影响,发生缺苗断条状况。

另外,为达到待播状态,在进行深松起垄时,要确保耕深在20~25厘米之间;二是在土层化冻至15厘米以下时,开展春整地工作,及时进行灭茬,并在深松起垄时注意镇压保墒。

2 选用优良品种玉米种子的选择,可以根据地区的积温、无霜期、土地肥力、降水情况以及前茬来进行。

一是东北地区有效积温较低,且无霜期较短,所以应该选用具有较短生长期的玉米品种,切不可为了追求高产而种植生长期较长的品种,使得玉米籽粒无法达到饱满状态,给玉米品质造成影响;二是东北地区土壤以黑土、黑钙土以及棕色土为主,肥力水平较高,水源也较为充足,可以选用具有较大增产潜力的玉米品种;三是东北地区的降水量较为丰富,同样可以选择高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三是如果地区的前茬作物为大豆,该地区的土壤则会比较肥沃,可以进行高产品种的选择。

如果前茬作物为生长良好、丰产高效的玉米,可以选择同样的品种进行种植。

而如果前茬玉米受到某种病害的感染,在进行品种选择时应避开此类玉米品种。

东北地区玉米种植主要技术措施

东北地区玉米种植主要技术措施

Z a i p e i j i s h u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在农业种植技术和养护管理措施等相关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的农业经济体系中,玉米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它是十分重要的关键性粮食作物和工业原料,从根本上来讲,对于我国工业、农业的发展来说,它都是至关重要的保障因素。

尽管我国玉米产量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仍然存在着某些方面的问题,无法真正意义上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玉米的使用要求。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着重针对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技术等相关方面进行着重分析和探究,以此为着手点,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玉米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以此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一、东北地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所选择的玉米种子不够优质,不具备针对性当前,在我国东北地区,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选种育种问题,其种子的质量不够优质,没有真正意义上达到相关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与当地特定的客观情况不相符合。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玉米种子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选育,就会存在很大的问题,对于玉米的生长和粮食产量的提升造成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

很多种植户在选择种子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全面深入的考虑当地特定地区的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的具体情况等一系列相关因素,由此导致玉米种子不够科学合理,与当地的具体情况不相适应,更有甚者,没有选择合适的种子而导致种子出现不发芽,甚至腐烂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从根本上造成玉米产量持续下降,甚至出现绝产。

"、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和把握土壤的温度、湿度等情况东北地区因为在我国的深内陆地区,在春天播种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在这个时间段会有很少的降雨,而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玉米种植的土壤长期处于干旱的状态,这对于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工作造成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玉米的长势受到极大限制。

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的提 高,但是 由于对玉米的需求量较 大,所 以即使是我国东北地 区的 “ 玉米黄金 带”,也 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 国民需求量 。因而对黑 龙 江地 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 究分析 , 是 非常紧迫的。本文针对 黑龙江地 区的玉米 高产技术,进行一 系列的研 究与分析。 关键词 :黑龙江地 区;玉米高产 ; 栽培技术 ;分析与研究
h m , 但是注意一定不能种肥同位 ,以免烧种 。
3 . 3追肥
追肥 的主要材料是氮肥 , 施 用尿素大 约在 2 2 5 k g / h 1 1 1 左右 , 但是具体 的数量依据土壤的肥力 、品种 、底肥 和种肥 的使用情 况来定 。对于追肥最大的效用期 是拔节 至抽穗前期 ,一般情况 生 的几 率 。 下是 7~8叶时一次施入。在保证 了种子 的施肥之后 ,才能保 1 . 2进行整地 证种子 的健康成长 ,达到更好 的产量与更优 良的玉米质量。 黑 龙江地 区春季多干旱 , 降雨并不丰富 , 所 以在种玉米前 , 4注意播种期与播种方法 最好是在秋天时进行 翻地 、粑地 、起垄 。如果不 能在 秋天起垄 4 . 1 控 制 好 播 种 期 的话 ,也应 该在早 春化 冻 1 0 — 1 5 e a 时进 行打 垄 ,并立 即进行 r 选好 了 优质的玉米种子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后,为了保证 镇压 ,这样会有利于保墒 。在秋天也必须进行定时的翻地 ,每 种子 决 速健康 的发芽与出苗,应该选好 置 的播种期进行播种。 次 翻地 的深度大 约在 2 0 c m左右 。在 整地环节得到保证 ,就 为 在黑龙江地区, 5 月中上旬是播种的最佳时期 , 低温稳定在 7— 种子 的正常发育提供 了一个 良好的环境 。 8 ℃。如果播种太早 的话 , 地面温度较低 ,种子在土壤里停留的 2用心进行品种选择与种子 处理 时间过长 ,这样会导致种子粉种和感染丝黑穗病 , 不利于保全苗 2 . 1 进行种子品种选 择 和壮苗。如果播种晚于 5 月中上旬 ,则浪费积温 , 不利于种子的 在我 国 四大作 物 中 ,相 对于水 稻、大 豆 、小 麦而言 ,玉 发芽 出苗 , 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玉米 的产量和质量。 米属 于稀植作 物 ,也 就是每 颗玉米 之间都 有一定 的空 间 ,正 4 . 2寻 求合适的播种方法 是 因为这个原 因,玉 米种子 质量 的优劣 ,会 在很 大程度 上影 在 黑 龙 江 地 区 ,尤 其 是 黑龙 江 的北 部 地 区 ,已经 基 本 响到玉 米 的产 量 。那 么在种 植玉米 之前 ,至关重 要 的一 步就 实现 了种子 的机械化 精量 点播 ,而且 播种 的深度 可以控制 到 是进行 种子 的精挑 细选 ,保 证种子 的高质 量 。只有优 良的种 5  ̄ 7 e a r ,具体的深度是根据土质和种子的大小而决定的。在土壤 子 ,才 能保证 长 出比较茁壮 的秧苗 ,才能保 证玉 米 的高 质量 粘重的情况下 ,种 子就应该稍微浅一些 ,但是又不要太浅 ,因 与高数 量 。所 以,用 心 的挑 选种子 ,进行 比较分 析 ,最后 采 为离地面越近就越容易受到霜冻的危害。 在土壤疏松的情况下 , 用一些 高产 多抗 、熟 期适 宜的玉米 品种 ,如果有 足够大 的种 种子就应该种的适当深一些 , 这样有利于 吸收底墒 ,保证种子 植 空 间 ,也应该合 理的搭配进行 不 同种子 的种植 。 的健康成长 。因为玉米对密 度的适应能力 不是很好 ,密度的变 2 . 2 进行种子处理 . 化对玉米 的最终产量的影响特别大 , 所 以在播种 时必须要注意 选 出优质 的种 子之后 ,不能 直接就 进行种植 ,而 是必须 对种子 的合理密植 ,并在分析种子特性和栽培条件 的基 础上 , 再 通过精选 环节 ,把种 子 中的小 粒 、病 粒和残 粒挑 出去 ,切 科学的分 配种子种植 的密度 。 实 的保证 种子 的质 量 。为 了增 强种 子皮 层 的透气能力 和 吸水 5注意 日常的田问管理 性 ,促进种 子 的发 芽能 力和生存 能力 ,应进行 晒种 。在晒种 5 . 1 补 种 时 ,要选 择晴天 ,把种 子摊在 干燥 的地 上或席 子上 ,期 间注 在播种后 的一段时间 内, 应该定 时的检查 田间的发芽情况 , 意频 繁 的翻动 , 但是 一定在 晚上收起 来 ,以防止受冻 。 此后 , 主要是找 出一些粉种 、烂芽等 ,这时要及 时的进行 补种 。在 幼 用合格 的玉米种衣 剂拌 种 ,这样 不仅 可 以防治病虫 害 ,还可 苗 的 3叶期 阶段 ,要进行间苗 ,就是将大苗与壮苗 留下 来 ,齐 以加快种 子的发 芽和 出苗 。 苗但 不要求等距 。除此之外 ,按单位面积保苗密度留足苗 ,在

绥化市北林区玉米丰产增效栽培的技术与推广模式

绥化市北林区玉米丰产增效栽培的技术与推广模式

新能源产业35ES&ER绥化市北林区玉米丰产增效栽培的技术与推广模式孔凡杰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绥化市北林区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土壤类型80%为黑土,其次为黑钙土,属寒地黑土,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130天左右,年降水量550mm左右,雨热同季,气候适宜,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和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玉米是绥化市北林区三大主栽作物之一,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北林区的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同时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有利于减少国外农产品对国内农业的冲击,有利于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也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北林区粮食主产区的地位。

为此,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过多年对玉米丰产增效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北林区玉米生产的丰产增效栽培模式,2006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大面积示范推广该模式,普及率达到全区玉米种植面积的95%以上。

该项丰产栽培模式以玉米丰产增效技术为核心,农业机械化与农艺措施紧密结合,有效提高了北林区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为玉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玉米丰产增效栽培模式在绥化市北林区实施四年来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2.4万公顷,覆盖全北林区除水田区以外所有乡镇办事处。

与该栽培模式推广应用之前三年相比,平均每公顷增产玉米1201.5kg,总增产26913.6万kg,总增收34987.7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推广应用玉米丰产增效栽培模式,减少了对土地的破坏,节约了劳动力,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示范、引导和推动作用,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绥化市北林区玉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技术措施 1、精选良种,保证种子纯度 选用审定推广、抗逆性强、生育期适宜的优质、高产的玉米品种。

适于绥化市北林区种植的丰产玉米品种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6ES&ER 有吉单27、先玉335、鑫鑫2等。

东北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东北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况下 。 玉米 肥料 应分 2次施 用 。底 肥 一般 用 1 / 3 , 另外 的肥料 在大 喇 叭 口时 追施 。如果 是采 用深松 全 层播 种机 , 则 可将缓 释 肥一 次性 作 为底肥 施入 。 这其 中要 特别强 调氮 肥 的使 用 , 玉米 对 氮 肥 的需 求 量很 大 , 氮肥 用 量 一般 为 2 8 0 k g ・ h m 。另外 , 还需施 尿 素 5 0 0 +6 0 0 k g ・ h m 、 过磷酸钙 5 0 0 ~ 7 5 0 k g ・ h m~ 、 氯化钾 2 5 0 k g ・ h m 左 有 j 。
1 精选种 子 , 科 学 播 种
作 为 四大作 物 , 玉米 相对 水 稻 、 大 豆和 小麦 而 言, 玉米 属 于稀植 作 物 , 东北地 区种植 密度 一般 都 在 4 5 0 0 0 ~7 5 0 0 0株 ・ h n : t , 也 正 因 此 种 子 质 量 的 优 劣直 接影 响 到玉米 产量 。所 以 , 精 细挑选 种子 、 保证 种 子质 量 , 是 壮 苗 丰 产 的 前提 。黑 龙 江 省 共 有 6个 积温 带 , 选 种 首先 要 根据 所 处 积 温 带 选 择 熟期 适合 且 抗性 好 的 品种 ; 结 合 地 力 选 种 喜 肥水 或 耐瘠 薄 的品种 , 并 根据 地力 调整 种植 密度 ; 选 种 需 籽粒 饱 满 、 大 小 色 泽一 致 、 种子 标 签 齐 全 , 播前 根据 需要 进行 浸种 拌 种 ; 根据前 茬作 物 、 杂草 害 虫 情况 制定 用 肥用 药 方 案 , 并确 定 是 否 对 玉 米 种 子 进 行 包 衣和 封 闭 。一 般 来 讲 , 每 5 0 k g种 子 需 要 种衣 剂 1 k g拌 种 , 用种衣剂处理时要充分搅 动、 拌匀 。 使种 衣剂 在玉 米 种子 外 层形 成 一均 匀 薄 膜 。 为 了保证 后期尽量 少产生杂 草 , 在播种 前可 对土壤 进 行封 闭 , 要求用 5 O 乙草胺 1 0 0 ~l 5 0 g ・ h m 、 或 9 0 乙草胺 ( 禾耐斯) 8 0 ~1 0 0 g ・ h m ~、 兑水 3 0 ~ 4 O k g ・ h m , 均匀喷洒 土壤 表 面对 杂 草进 行 土壤封 闭 。土 壤 准 备 需 秋 整 地 , 耕 深达 到 2 0 ~2 5 c m。 东 北 玉 米 多采 用 机 播 , 穴 播 2粒 即 可 。 播 种 深 度 般要 控 制在 3 ~5 c m 为宜 , 如 墒 情 差 则 可深 播 。

浅析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浅析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浅析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之一,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为玉米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东北地区实行了一系列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从土壤管理、种子选择、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水利设施等方面对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浅析。

一、土壤管理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管理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之一。

在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前要进行土壤检测,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施肥。

进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并利用翻耕、中耕、揭土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以保证玉米生长的需要。

二、种子选择种子是玉米生产的第一环节,选用优良的种子是保证高产高效栽培的前提。

在东北地区,种植玉米要选择生长期适宜的品种,并且要通过正规的检测和认证机构购买优质的种子,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品质。

可以利用种子处理技术,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和生长势,以增加产量。

三、施肥技术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制约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对玉米高产高效栽培至关重要。

在东北地区,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五、水利设施水分是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利用水利设施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在东北地区,可以建设灌溉系统,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及时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度和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

可以利用膜下滴灌、滴灌、喷灌和渗灌等多种灌溉方式,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植株高大、叶片长宽、单株叶面积大、根系发达,需要有效的营养面积,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

但面积增加的潜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实现玉米单位面积的更高产,才能大幅度地增加玉米总产量。

1.选地整地
根据不同的地块和土壤结构采取不同的整地方法。

对秋翻春起垄地块,早春顶凌进行起垄作业,起垄后及时进行镇压保墒,使垄面形成覆盖层,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在有犁底层和土壤较紧实情况下进行深耕或深松,加厚活土层;在土壤紧实密度较适宜情况下实施少耕或免耕,增加土壤保墒能力。

春耕地要尽可能早,搅动土壤次数要少,深度要浅。

对于30cm土层有底墒的要及时旋耕,能起垄的起垄,起垄后及时镇压,防止跑墒。

春整地要做到顶凌耙地,顶浆打垄,翻、耙、起垄、镇压连续作业。

无条件翻耕的地块,要采用重耙灭茬,耙、耢保墒。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种子是高产的基础,在选购种子时要选择抗病、抗逆性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

确定好品种以后,在购种时注意一定要选择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的优质良种。

播种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适当的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

可用专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或根据需要选用相关的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以达到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的目的。

3.适时播种
当5~10cm土层地温稳定在8~10℃时即可播种,海城在4月20—25日播种。

一般播种深度5cm左右,墒情好稍浅一些,墒情差稍深一些,株距要匀,覆土要严。

适期播种,避开病害发生高峰。

视品种的生育期适时晚播,使玉米的灌浆期与昼夜温差大相遇,减少夜间养分的消耗,提高干物质的积累,在有效的生育期内充分完成养分的积累。

在兼顾品种生育期适时晚播的同时,根据当地的墒情适时播种,确保全苗。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土地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适宜密度,以达到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早熟品种,生育期较短,株型清秀,植株较矮,种植密度可适当偏大一些;直播种植可达6万株/hm2左右。

株型紧凑的品种,种植密度可适当大些,可在6.00万~6.75万株/hm2左右。

有灌水条件或雨量充足的地块种植密度宜密,无灌水条件、降雨又少的旱地种植密度宜稀。

4.田间管理
生产中如遇特殊情况缺苗断垄严重,要及时补苗。

玉米顶土出苗后,需及时查苗,发现缺苗严重,应立即进行补苗,采取移栽补苗或催芽补种的方法。

移栽时从田间选取稍大一些幼苗,用移苗器带土移栽,移栽后立即浇水,保证成活率。

间苗在3~4叶时进行,定苗在5~6叶展开时完成,拔除小株、弱株、病株、混杂株,留下健壮植株。

定苗时不要求等株距留苗,个别缺苗地方可在在定苗时就近留双株进行补偿,必须保证留下的玉米植株均匀一致。

为了减少劳动用工,间苗、定苗可一次完成。

玉米根系对土壤空气反应敏感,通过中耕保持土壤疏松,利于夏玉米生长发育。

一般中耕2次,定苗时锄1次,10叶展时锄1次,人工锄地。

用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进行封闭处理的田块或秸秆覆盖的玉米田,可在拔节后到10叶展时进行1次
中耕松土。

5.病虫草害防治
玉米病虫害发生严重且频繁,许多病虫害容易暴发危害,造成严重损失。

玉米病害有大斑病、纹枯病、霜霉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

防治上,选用抗病性较强或感病轻的品种,实行轮作换茬、增施钾肥等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消灭玉米植株残体,杀灭越冬幼虫、拔除枯心苗等。

大斑病、小斑病的防治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d喷施1次,连续喷2~3次。

防治地老虎可用50%巴丹可湿性粉剂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1∶50)撒于玉米地中诱杀幼虫。

粘虫可用甲敌粉2.5kg加细土15kg制成毒土,撒施玉米心叶内;防治玉米螟在玉米喇叭口期,用Bt乳剂2.25~3.00kg/hm2,制成颗粒剂撒施喇叭口中或对水450kg喷雾。

播后及时喷洒除草剂,注意除草剂的使用时间和剂量。

6.适时收获
当夏玉米苞叶变白,上口松开,籽粒基部黑层出现,乳线消失时,玉米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进行收获。

早收获(未成熟)对玉米产量、品质都不利。

早收玉米籽粒不饱满,含水量较高,容重低,商品品质差;同时,早收获玉米籽粒产量降幅达10%以上。

如果为下一茬作物腾地必需早收获时,可连秆收获,1~2周后再掰果穗,可促使玉米秸秆中的养分向籽粒中运转,能够明显提高产量和品质。

每推1d收获,千粒重平均每天提高2~3g,籽粒产量平均每天增加75~90kg/hm2。

因此,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正常播种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