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道德人格教育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调查报告

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调查报告

02
网络调查
通过在线调查的方式,将调查问卷链接分享给被调查者,收集其对于
德育教育的看法和评价。
03
数据统计和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调查过程
1 2
确定调查对象
确定调查范围和目标群体,如某地区、某年龄 段、某性别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和学校。
实施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未成年人的 看法和意见,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
3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有用的 信息和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样本选择
01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以获
取更准确的数据和结论。
数据收集
02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未成年人和家长、教师等相
关人员的看法和意见,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
提升学校德育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01
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德育教育计划和课程体系,注重思想、政治 、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02
教师应当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施,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
行为榜样。
学校应加强德育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及时反馈和指导德育教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调查
德育教育内容
现有的德育教育内容大多偏重理论,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难以吸引未成年人 。
德育教育形式
传统的讲授式、注入式德育教育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缺乏多样化的教育形式,难 以激发未成年人的学习兴趣。
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效果评估

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

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

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变得尤为重要。

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和品德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提供有效的道德教育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人格塑造。

1. 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正文内容)青少年时期是人形成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

通过接受系统的道德教育,他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道德规范和准则,更重要的是培养青少年具备自主判断、遵守社会规则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他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和掌握道德原则,青少年能够在面对困境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他们能够区分善恶、公正与不公正,并通过良好的行为去影响他人。

2. 青少年人格塑造的方法(正文内容)青少年人格塑造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青少年和他们周围的人共同努力。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人格塑造方法:2.1.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青少年通过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可以发展他们的潜能和兴趣。

例如,参加体育运动、绘画、音乐等活动,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能力,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耐力。

2.2.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塑造他们的人格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并以身作则。

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遵守社会规则和尊重他人。

2.3.加强学校及社会的道德教育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社会可以通过道德讲座、义工活动等形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的挑战(正文内容)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其中之一是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多样化,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力减弱。

青少年可能面临着来自多个渠道的价值观冲突,这给道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摘要】对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前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从优化育人队伍、营造育人氛围、扩建德育阵地、培育良好习惯、开展德育活动等五个方面入手,切实抓好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关键词】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环境建设阵地建设习惯养成活动育人一、我区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一)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前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1、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

通过对涪陵十五中近三千学生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对外来侵略者感到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感到鄙视,面对外敌入侵,能主动报名参军的占72%。

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爱国热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于献身。

上电梯或上车不会抢先的占80%;用完东西会归位的占70%;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的占87%,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显的。

2、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接受调查的大多数学生认为名牌衣服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本质和素质;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选择将自己的压岁钱攒起来交学费;60%左右的学生愿意把零花钱用来购买学习用品;97.4%的被调查者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务活动;94.6%的被调查者认为“钱不能代表一切”。

这说明大部分未成年学生能够正确看待金钱和名牌,并且能够正确支配自己所拥有的压岁钱和零花钱;乐意参加公益活动,有比较朴实、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且以实现自我价值作为未来选择职业的主要标准。

(二)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调查表明,当前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仍有少数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品质、学习生活、日常行为习惯中都存在一些值得警醒和重视的问题:一是少数学生缺乏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爱国基本知识掌握不够;二是不少学生没有正确的理想目标;三是少数学生自主行为能力较差,容易随波逐流;四是部分未成年学生自我意识膨胀,对他人缺乏关爱;五是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理自律的行为习惯;六是心理承受力差,态度冷漠;七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等等。

最新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精选9篇)

最新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精选9篇)

最新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精选9篇)Pdf下载Word下载下载Pdf文档最新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精选9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篇一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遵循,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了德育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努力营造了“赏识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注重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德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1、加强学习,强化师德,提升素养。

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杨浦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承诺书》等政策文件。

通过学习,让大家认真查找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师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广大教师的法制观念,引导教师恪守职业规范。

本学期重点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进一步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岗位的育人功能,确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观念,把教书和育人的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

每一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围绕“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讨论。

本学期,继续开展了“两代楷模激励我成长”师德主题教育,深入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开展了“循书道初心,诗赞新时代”教师读书活动。

教师们阅读好书、撰写体会、诗朗诵等形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增强了教师高尚的育人意识和育德能力,全面提高了德育育人水平。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养。

学校通过班主任例会、专题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来加强班主任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通过班主任常规工作的检查,提高班主任对自身岗位职责的认识,增强责任感。

小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格发展

小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格发展

小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格发展小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格发展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学校和家庭中,教育者应该着重培养孩子们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以帮助他们成为自律、尊重他人和具备创造力的成年人。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育技巧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成长。

首先,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人格发展具有长远影响。

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往往在童年时期形成,并对整个人生产生深远影响。

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诚实、正直、尊重他人、宽容和负责任等。

这些品质的培养将有助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并对他们的个人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人格发展对于塑造和维护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需要每个人都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习惯将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注重道德教育,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善良和公平的品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负责任的公民。

要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格发展,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教育技巧:1. 以身作则:教育者和家长都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他们应该展示诚实守信、友善和尊重他人的行为,以此来影响孩子们的道德观念和品质。

2. 通过故事和书籍传递价值观:使用寓言故事和富有道德启示的书籍来向孩子们灌输道德价值观。

这些故事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并传达正确的价值观。

3. 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教育者应该鼓励小学生参与团队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将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学会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4. 培养责任感:教育者可以给小学生一些家务和学校任务,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通过完成任务和承担责任,他们将学会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5. 开展道德品质教育活动:学校应该开展一些针对道德品质和人格发展的专题活动,例如组织讨论和辩论,让孩子们思考和讨论一些道德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情况的汇报总结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情况的汇报总结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情况的汇报总结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对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主要涵盖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情况、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发展以及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状况等方面内容。

通过此次调查,得出以下几点总结。

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家庭教育模式多样,但不少家庭教育存在强调学术成绩而忽视品德修养的倾向,导致有的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缺失。

其次,学校教育存在考试至上的倾向,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关注不足。

再者,社区和社会机构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未成年人接触到的外部信息源复杂多样,存在许多负面影响,如网络暴力、色情内容等,给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发展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发展良好。

大部分未成年人对于正义、公平、诚信等重要道德价值观有一定的认识和追求。

此外,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对于未成年人道德品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部分未成年人对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行为有积极情绪和正向反应。

然而,也有部分未成年人在道德品质方面表现出欠缺。

例如,在面临选择时,一些未成年人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一些未成年人在社交互动中存在着暴力、欺凌等不良行为;还有一些未成年人对待学习时急功近利,缺乏诚信和负责任的态度。

三、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状况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状况也是这次调查的重点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多元化,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放心态。

未成年人较为关心社会、环境、科技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同时,调查结果还发现,某些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存在一定的浮躁和功利倾向。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未成年人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对于价值观把握不准确,对未来的规划和努力缺乏坚定的信念。

青少年道德人格问题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道德人格问题及对策研究

对他 人的要求 采取相 反的态度和 言行 们 的价 值 观 念 和 道德 人格 向 多元 发 育 的 目的是培 养德 智体全面 发展的合 的一 种缺陷人格 。主要 表现 为 :自以 展 。伴随信 息时代 的到来 ,互联 网的 为是 ,固执 己见 ;不听建议 ,不服 劝 普 及和有效 监管不足 也使 社会信 息 良
南方论刊 ・ 0 1 2 1 年第5 期
政 工 园 地
张秀玲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山东济南 20 0 5 13)
【 摘要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青少年道德人格不健全问题越来越凸显。目 前,青少年的道德人格主要存在偏
执 、叛逆 、两面、依 附、 自恋等 问题 。要解决青少年道德人 格问题 ,就要 充分发挥社会 、学校、 家庭 和青少年 自身的合 力 作用 ,促进青少年道德人格 的不断完善 。
感觉 过敏 ;思 想行为 固执 死板 ,敏 感 社 会环境影 响。改革 开放 3年 ,我国 0
利”或利益等 。 12叛逆 性人格 。叛逆性 人格 是 .
多疑 ;执拗地追 求个人 不合理 的 “ 权 现 代化建设取得 了卓越 的成就 。但随 要求 ,有利于提 高学 习效 率。但单纯 着 经济 一 体 化 和 文化 多 元化 进 程 的 加 快 ,各 种 社 会 思 潮相 互 激 荡 ,人 育 ,模糊 道德 人格 养成 的弊 端 。 “ 教 格人才 ,而不是 制造社会 工程的 “ 零 件” 。 J 中 ,德育是学 校工作的 生 其
常常夸 大 自我能 力 ;对于 自己的优点 教 育仍发挥 着强大 的制约作用 。在 高

代和 形势 的要 求 ,也是促 进青 少年 全 见 ;具有较 强的嫉妒 心 ,害怕别 人超 过 自己等 。
好 省 的 提 高 成 绩 ,教 师 的 教 学 内容 越 来 越 狭 窄 和 集 中 。各 科 教 师 主 要

未成年人“道德智慧”的养成与评价

未成年人“道德智慧”的养成与评价

未成年人“道德智慧”的养成与评价未成年人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之一:优良“道德智慧”的养成。

针对目前中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知情分离、知行分离、行信分离等问题,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实现德育评价方式的变革,建立以发展为本位的生成性道德评价模式。

标签: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德育智慧;养成;道德评价德育,在中外教育史上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中国传统教育历来就非常重视德育教育,孔子认为,“德”是人行为立身之根本。

现代教育正处在从着眼于传授知识到着眼于素质教育的新的全面转型之中。

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中,德育是主导,是灵魂。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的重要渠道。

面向新世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正视和思考政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其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政治课教学究竟应给学生教什么?这是新课改实践中,推进以发展为导向(本位)的素质教育新理念所面对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我国的中学德育教育教学的实践来看,德育的内容、目标设定和手段都还停留在对抽象的理论和政策性的文件的宣传和灌输上,完全无视中学生的身心发育阶段特点和复杂的道德接受心理,减弱了中学政治课教学在德育教学中应有的功能的发挥,这种情况不利于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和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

一、未成年人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之一:优良“道德智慧”的养成国内外关于教育模式变迁的理论研究由来已久,从国外来看,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美、英、德、意、日等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家们作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一致的指出了上世纪初叶以来,世界范围内教育模式变迁与发展的三个阶段。

它们分别是: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园丁式个体主体教育模式;对话式教育模式。

与三种教育模式相适应,学校(包括中学在内)的道德教育模式也相应经历了三种形态,它们是规范性道德教育观,主体性道德教育观及生成性(体验性)道德教育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 了理 论 的 阐 述 , 为 人 格 “ 维 持 社 会 之 要 认 为
件 ” 是 团体精 神 加个 人 发 展 的 综 合体 。他把 人 , 格 内容 概括 为精神 的人格威 严 、 相当 的品性 、 开辟 新生 活新价值 的创 造力 、 一定 的信念 与理 想 、 强 坚

是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宝贵财富。尽管它们具有不 可避 免 的局 限性 , 影 响 了历史 上 一 代 代有 作 为 但 的志士仁人 、 清廉官吏和善 良百姓 , 对社会发展进 步起 了积极 的作用 。 在近代从鸦片战争到“ 四” 五 新文化运动 , 传
构 成上 , 他采用 两分 法把 道德 分 为道德 观 念 和道 德行 为 , 出了道 德 观念 发展 三特 点 和道 德行 为 提
发展三 阶段 的理论 , 提到 了道德情感 的作用 , 还 他 认为在适 当的教育环境 下 , 德情感 日益 牢 固 , 道 成 为道德人格 的基础 。 从新 中国成 立到 2 O世纪 7 O年代 , 一 时期 这


我 国 道德 人 格 教 育 研 究 的 历
统 的人格塑造 理论一 再受 到挑 战。伴 随社 会 的变
史 轨 迹
中 国作 为东方 文 明 的代 表 , 自古就 重 视 道 德
动 与西方科学 、 民主及进 化论 等思潮 的输 入 , 产生
了新 的 民 主 主 义 的 人 格 理 想 和 理 论 。刘 师 培
型 、 想人 格 、 格发 展与 人 格鉴 定 等诸 多 论题 , 理 人
下 尚公德 、 重义 务 。他 们 希望 藉 教 育 、 身 、 党 修 政 和践履 等方法 达到 塑 造 中国近 代 理想 人格 , 进 促 社 会进 步 的 目的 。经 亨 颐 (95 对 人格 教 育 进 11 )
21 0 0年 8月
2 6卷 第 4期
思茅师 范高 等专科 学校学 报
Ju a o i a ec es o r l f m o ahr’ n S T
A g2 1 u.00
V L2 N . 0 6 o4
未 成 年 人 道 德 人 格 教 育 研 究 述 评
徐 文
汕 头 554 ) 10 1 ( 头职业技 术 学院思 想政 治部 , 东 汕 广
人格的探求。中国古代思想家、 学者进行人生哲 理的研究 , 重视道德教育 、 道德修养和道德评价的 根本 目的在 于造就 高 尚的道 德人 格 。先 秦儒 道等
学派 都提 出过各具 特色 的人格教 育思想 。如 以孔
孟 为代表 的儒家 , 道 德完 美 的圣 贤作 为理 想 人 把 格 的最高境 界 , 孔子 关 于人 的道德 发 展 的思想 核
① 【 收稿 日期] 00— 4 1 21 0 — 4
的意志、 克己献身的精神 、 明辨是非的能力等。中
国最早从事 儿童 道德 与社会 性发展研 究 的陈 鹤琴
(95 提出了教育儿童的 11 12 ) 0 条原则 , 其中大约
有半 数是与 儿童 社 会 性发 展 有关 的 , 点研 究 父 重
[ 摘
要 ] 未成年人道德 人 格教 育研 究历 来是 国 内许 多教 育 学与 心理 学研 究 者 关注的
重点 。 目前 , 关于 未成年 人 道德 人 格 教 育 的探 究 主要 围绕 着“ 实状 况如 何 ” “ 现 、 为什 么要 培 养” “ 养什 么” 、培 以及“ 怎样 培 养” 四 大问题 展 开。 这 [ 键词 ] 未成年人 ; 关 道德 人格教 育 ; 究述评 研 [ 中图分类 号 ] 42 [ 献标识 码 ] [ 章编号 ]08—85 (00 0 — 1l— 5 G1 文 A 文 10 09 2 1 ) 4 0 1 O
精 神 , 循公德 与私 德 、 务与权 利统一 的前提 在遵 义
心是 讲 仁 爱 、 义 和 助人 为 乐 , 守社 会 生 活 准 正 遵
则, 强调仁、 勇和气节 ,仁”( 论语 ・ 智、 “ 《 颜渊》 ) 是其理想人格 的核心, 而仁、 礼、 ( 孟子 ・ 义、 智 《 告子上》 是孟子理想人格的核心 ; ) 以老庄为代表 的道家 , “ 把 圣人 ”( 道德 经》 、 真人 ” 《 《 )“ ( 庄 子》 形 象视为 理 想 人 格 。我 国古 代 的人 格 思 想 ) 对道德人格的探讨是全面的, 涉及到人性 、 人格类
母 与幼儿 的相互 作 用 , 父母 要 从 小 培养 孩子 的 同
[ 作者简介]徐文(9 7 , 江西九江人 , 17 ~) 男, 汕头职业技 术学院思想政治部讲 师。
思茅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 情心 、 他 心 、 说 谎 、 打人 等 良好 品德 等 。 利 不 不 J 黄翼 (92 介绍 了皮 亚杰 等 人 的关 于 道德 发 展 14 )
(96 在《 13 ) 伦理 教科 书》 中多次论 及“ 人格 ” 称其 ,
为人所“ 具个 人之 资格 ” ¨ 主张 积极 人世 而不 媚 。
世, 讲求 自强不 息 和 尚武精 神 , 尚公 德 , 崇 献身 国 家 。蔡元 培也 认 为 它 是 “ 人 之 品格 ” “ 人 之 为 ,为 价值” , J明确主 张“ 养成 完全之 人格 ” 【 强调 理 。3 论 上重视 道德 , 定 近代人 格 内涵 , 界 人人具有 独立
的理 论观点 , 而且 阐述 了 自己的研 究 。在 品德 的
自我评 价倾 向性 。J 秀印和章志光 (94 探 索 石 18 ) 了情绪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6在道德行为方 j 面 , 吉 连 ( 94 采 用 自然 实 验 法 , 较 了榜 张 18 ) 比 样— —认知 法 、 榜样—— 介 入 法 和榜 样—— 练 习
法对品德教育的作用, 证明后两种方法的教育作 用更 明显 。I 于 德育 心理学 的理论 问题 , 1 关 李伯
黍 (9 1 主 张道 德认 知 发 展研 究 的 目的是 为认 1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