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专题复习导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专题复习导航

上传: 邓夏生更新时间:2011-9-15 23:11:50

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专题复习导航

江西省南康唐江中学邓夏生341411

e----mail:tjzxdxs@

【重点关注】

1.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历程及其历史影响;政治现代化与经济、思想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全面认识中国政治现代化历程。

2.孙中山为建立民主共和国、捍卫和重建民主政治、促成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所作的努力。

3.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孙中山和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促进或阻碍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史实,并对他们作出正确的评价。

4.我国政治现代化历程的特点,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必要性,增强民主意识和公民的参政意识;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

5.国共两党第一、二次合作的酝酿、主要经历、形成标志、取得的成果、重大事件、破裂的原因及其启示,导致国共两党关系破裂的大事及国民党反动政权被推翻。

6.中共对台政策的演变,两岸关系由对峙、隔绝到交流加强的原因和表现,其中国共合作及海峡两岸交流加强是重点。

【热点关注】

1.从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来看,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政治现代化的推进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大力推动法治社会的进程,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国策;二是逐步完善民主政治化的各种制度,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的保证;三是建立健全平等社会的机制,缩短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差距,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是一大热点,与此相关的法制建设史、中共党史以及近代社会民主平等而奋斗的过程或成果的内容,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2.第二次国共合作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关系;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台湾与祖国关系的演变及国际势力对台湾地位的态度;“一国两制”政策的酝酿和正式提出及对港、澳问题成功运用的作用。

3.中共的先进性、代表利益的广泛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决定了他是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核心力量

4.新中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5.注意对比中国近现代外交在前提、基础、目的、性质方面的不同点,突出“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

【难点关注】

1.列强侵华的不同阶段、主要特点及主要认识

⑴第一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俄等国。列强侵华的主要表现是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以满足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这个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形式是商品输出,主要手段有发动战争、强占领土、开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关税、控制航运等。英国是这一时期侵华的最主要的国家。

⑵第二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华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上,由原来的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

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日、俄在华势力发展迅速。

⑶第三阶段从辛亥革命到国民大革命(1912~1924年)。这是列强在华利益冲突激烈的时期。列强以各种手段破坏中国革命,帮助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再用“分而治之”政策,扶植各派军阀。美国成为在中国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日本利用一战之机,暂时取得了独霸中国的地位。1921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打破了这种局面,中国重新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⑷第四阶段从大革命到抗日战争胜利(1924~1945年)。国民革命的发展触动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他们加紧干涉中国革命,阻挠北伐战争,又支持蒋介石叛变革命。30年代,日本侵华步步加紧,迫使国民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直接侵占中国领土,又一次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美国在迅速扩大在华势力的同时,对日本侵华先是纵容,继而遏制,美日矛盾激化。

⑸第五阶段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1945~1949年)。抗战胜利后,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对华基本政策,继续以蒋介石为其代理人,进而攫取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商品大量涌人,逐渐形成独占中国的局面。

⑹近代列强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及历史启示

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绝大部分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1840年,英国舰队从海上敲开中国国门。20年后,英法联军再次用坚船利炮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驱兵北京城。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5年后,八国联军的炮舰又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辛丑条约》。此后的中国国门洞开,有海无防;外国军舰在中国的领海和内河恣意横行。据不完全统计,自鸦片战争后开始的百余年间,西方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队达1860多舰次,入侵兵力达47万人。也就是说,一部列强侵华史,就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这给我们今天的启示是:必须从经济上确保海防经费的充足投入;必须变革旧制度,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更新落后观念,树立现代海权战略意识;必须立足实际,增强综合国力。

⑺列强侵华过程中的勾结与争夺: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西方列强在共同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利害关系。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争夺为辅。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

2.中国近现代主要阶级的探索

⑴近代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任务及其关系问题:政治上争取民族独立,经济上实现国家近代化,这是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个基本任务。独立和富强这两大任务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民族的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但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任务。从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乃至革命派,基本指导思想是先富强后独立,而事实证明: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永无富强的可能。

⑵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①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这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方面必然有一致性的一面。②普遍向西方探求真理(义和团例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打开了中国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落后的现实。③探索具有层次性。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原因不仅在于实践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差异。④探索具有继承性。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地主阶级洋务派就是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但又有一定变化,但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而早期维新派又是洋务派转化而来,发展为学习西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