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科研论文的摘要是一篇独立于全文而存在的短文。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摘要,均不能只是指示出做了什么、分析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写出研究的结果(不仅仅得出结论)。为此,应当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中文摘要的分类

对摘要进行分类, 明确不同类型摘要的功能,对摘要的写作及编辑加工是非常有用的。论文发表的最终目的是要被人利用。如果摘要写得不好,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论文进入文摘杂志、检索数据库,被人阅读、引用的机会就会少得多,甚至丧失。一篇论文价值较高,创新内容较多,若写成指示性摘要,可能就会失去较多的读者。随着全文检索光盘的出现、期刊上网,摘要吸引读者和介绍文章内容的功能越来越明显。使用摘要的目的:(1)为读者检索论文服务。即使看不到全文,仅仅从摘要中就可以看出研究的水平,看出研究的方法、具体结果以及与以往同类研究的不同(创新之处)。让读者很容易看出您的研究结果与其他人的研究结果的区别,以决定是否有必要花时间寻找全文,从而扩大论文的影响力。(2)增加国际著名数据库(如EI)的检索比例。EI检索的首要条件还是研究的水平。在看不见全文的情况下,研究的水平只能通过摘要来体现。从以往EI检索的情况来看,只是交代做了什么,而没有具体写出做的结果是什么,具体规律是什么,具体关系是什么,等等,这样的文章被漏检的很多。可以这样说,摘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利用情况和期刊的知名度。

中文摘要一般分为以下3种类型,作者应根据自己论文的内容来确定其摘要的写作类型。

1)报道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

也常称作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后来又出现了另一种摘要文体,即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其实质是报道性摘要的结构化表达,旨在强调论文摘要应有较多的信息量。学术性期刊多选用报道性摘要,用比其他类摘要字数稍多的篇幅,向读者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篇幅以300字左右为宜。这类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相当于简介。报道性摘要一般用来反映科技论文的目的(研究的问题、目的或设想等)、方法(所用的理论、条件、材料、手段、装备、程序等)、研究结果(观察、实验结果、数据、得到的效果、性能等)、结果分析或讨论(结果分析、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以及结论(如含在结果分析或讨论中时也可不出现)等几个主要部分。重点应突出作者研究的创新性结果(特别是本研究的新发现、新规律、新关系),主要结果和结论应交待清楚,不能含混不清,似是而非;也应避免对标题的重复和一般性内容的叙述,最大限度地增加摘要的信息量,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方法、模型类论文,应当交代清楚建模的原理、步骤,建模方法、模型的特别之处或独特的优势和具体特点,不能泛泛地说“很好、很快等等”。科技论文如果没有创新内容,如果没有经得起检验的与众不同的方法或结论,是不会引起读者兴趣的,同时还应注意语言的表达,避免难以理解的长句,用词应通俗易懂、简洁准确。注意:摘要和文章的结论不是一回事,但也不是结论中写了摘要中就不能写,结论中的主要结果应当在摘要中有所体现。

2)指示性摘要(indicative abstract)

这类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论题及取得的成果的性质和水平的摘要,其目的是使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做了什么工作)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创新内容少的论文,其摘要可写成指示性摘要,这类摘要一般适用于技术性期刊,篇幅可短些(100字左右)。

3)报道-指示性摘要(informative-indicative abstract)

这类摘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篇幅介于两者之间(200字左右)。

2.中文摘要编写时的具体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写背景知识;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一种……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摘要不分段,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对……进行了研究”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中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摘要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和表格。

7)摘要中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若在摘要中出现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3.英文摘要的完整性以及中英文摘要的差别

目前,大多数作者在写英文摘要时都是把论文前面的中文摘要(往往写得很简单)翻译成英文,这种做法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论文是用中文写作的,中文读者在看了中文摘要后,不详之处还可以从论文全文中获得全面且详细的信息,但由于英文读者(如《EI》的编辑)一般看不懂中文,英文摘要成了他唯一的信息源。因此,这里要特别提出并强调英文摘要的完整性,即英文摘要所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的,这样,即使读者看不懂中文,只需要通过英文摘要就能对论文的主要目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过程以及主要的结果,结论和文章的创新,独到之处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

另外,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存在很大的差别,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都有些过分强调知识分子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因此我国学者在写作论文时一般不注重(或不敢)突出表现自己所做的贡献。这一点与西方的传统恰恰相反,西方的学者在写论文时总是很明确地突出自己的贡献,突出自己的创新和独到之处。西方的读者在阅读论文时也总是特别关注论文有什么创新独到之处,否则就认为论文是不值得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